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五則【精品多篇】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五則【精品多篇】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五則【精品多篇】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李大釗的故事 篇一

李大釗同志從小讀書異常勤奮、刻苦。在幼年時,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詩着稱於鄉里。他當時辛勤好學的一些故事,至今還在家鄉傳為美談。

七歲時,祖父送他到附近黃瓜口村的一位塾師單子鰲那裏讀書。當時,讀書是為了應試科舉,讀的是四書五經一類,入學之始,還要先讀一段蒙學。大釗同志跳過了蒙學階段,一入學就和較大的孩子們一起讀“四書”。這些宣揚孔孟之道的書雖然陳腐,但在當時大釗同志家鄉一帶,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所謂“新學”也還沒有傳過來,就只能通過這些書來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大釗同志讀書非常認真,他在同學中年歲最小,但卻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學得最好的一個。放學了,別的同學全回家了,他還一個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書,往往要老師幾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這才回去。

單子鰲非常喜歡這個聰明用功的學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聽着年幼的大釗同志幫助同學背書、破講,一面不住地點頭稱讚。大釗同志乳名憨頭,少年時,名耆年,字壽昌。耆年的學名就是這位老先生給起的。耆年,是長壽的意思。直到後來,單子鰲還常常對人説:“我教了一輩子書,生平最得意的學生,就是李耆年!”

愛思考,愛發問,也是大釗同志幼年讀書的特點。就是對日常碰到的問題,他也不輕易放過,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有一次讀書,問他表姑:

“你看這念個啥?”

“我不認得字呵。”

“你為啥不認得字呢?”

“我沒上過學呵。”

“你為啥不上學呢?”

“我是個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還是一個勁地問下去:

“女的,為啥就不念書呢?”……

就這樣,小小的孩子,開始接觸到了一個社會的大問題。

大釗同志從小勇於接受正確的教導,改正錯誤。當時的大黑坨村,賭博之風頗盛。村裏的老母廟後邊,經常有一羣人在那兒聚賭。大釗同志有次放學回家,也到老母廟看了一回熱鬧,被祖父發覺了,大加訓斥,並罰他搗糞數車。大釗同志知道了賭博的壞處,從此,再沒有到老母廟去看賭錢。以後,凡是賭錢的場合,他從來不去。

大釗同志的學習進步很快,在黃瓜口村唸了三年書,單子鰲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學業良好,我已經教不了他,還是另請明師吧!”此後,大釗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個秀才趙輝鬥唸書,又到井家坨的舉人宋某家跟一個叫黃玉堂的老師唸書,直到他十六歲考入永平府中學。

大釗同志讀書越發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讀書時,有二十多個學生,到晚間別人都睡了,他還在孜孜不倦地攻讀,每天都要讀到半夜。黃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後還記得,他哥哥當時一回家就念叨:“有個學生,叫李耆年,唸書念得特別的好!”

因為家裏缺少人手,大釗同志十歲那年,祖父就給他完婚了。夫人趙紉蘭比大釗同志大六歲,是個賢惠的婦女。在爾後的日子裏,她辛勤地操持家務,幫助大釗同志。她相信大釗同志作得對,不管家境多麼困難,總是贊助、支持他的活動。

一九○五年,大釗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學。這時,清朝政府為了維持它的反動統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實行了所謂廢科舉、辦學堂。大釗同志原是報考秀才,正趕上這個變動,結果考進了中學。當時,還象考上秀才一樣,村裏照舊放鐵炮、貼報單、坐棚車,熱鬧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學,大釗同志仍然勤奮不懈地讀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課餘時間也很少遊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學生。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懸樑刺股 篇二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着頭髮。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遊説秦國失敗,家裏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樑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孟柯改過勤學 篇三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着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蒲松齡草亭路問 篇四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着《聊齋志異》。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鑿壁偷光 篇五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裏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裏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kl6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