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人間真情的詩句(經典多篇)

關於人間真情的詩句(經典多篇)

關於人間真情的詩句(經典多篇)

關於人間真情的詩句 篇一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出門求火伴,入户辭父兄。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父歸墳兮未朝夕,已分黃金爭田宅。

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閒安。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補充: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妙年出補父兄處,公自才力應時須。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六年級劉禹錫的詩 篇二

1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唐代〕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唱歌 一作:踏歌)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

2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唐代〕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王濬 一作:西晉)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此詩懷古傷今。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國家統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了事物興廢決定於人的思想;後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經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

3賞牡丹

劉禹錫〔唐代〕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其讚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讚頌牡丹,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芍藥”,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説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 (王禹傅《芍藥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藥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着主觀感情,把芍藥説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淨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説她純潔而寡情。這裏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人間真情的古詩 篇三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盧綸《長安春望》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兄弟可存半,空為亡者惜。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沈千運《感懷弟妹》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兄弟先我沒,孤幼贏我旁。——孟雲卿《傷情》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李白《關山月》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衞八處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六年級劉禹錫的詩 篇四

1秋風引

劉禹錫〔唐代〕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羣。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個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可能作於貶所,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詩的內容,其實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別》詩開頭兩句所説的“西北秋風至,楚客心悠哉”;但詩人沒有在客心上多費筆墨,而在秋風上馳騁詩思。

2再遊玄都觀

劉禹錫〔唐代〕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該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3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唐代〕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此詩闡明作者的觀點,作者認為人到老年雖然有人瘦、發稀、視力減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還有處事經驗豐富、懂得珍惜時間、自奮自勵等有利的一面,對此如果細緻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樹立正確的老年觀,就能從嗟老歎老的情緒中解脱出來,而有所作為。全詩表達了劉禹錫對生死問題的清醒而樂觀的認識,説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用唯物的態度積極對待人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二句,深為人們讚賞,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 篇五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千年夢,彈指間,往事如水淡如煙。曲以終,人亦散,舊夢初醒已千年。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相思x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情人眼裏出西施。色不迷人人自迷。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過於,他近在身旁,卻猶如遠在天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yjmk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