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優選20篇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優選20篇

【導語】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優選20篇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卡丁車極速賽車”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2: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3: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4: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5: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6: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7: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8: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9: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0: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1: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2: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3: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4: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5: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6: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7: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8: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19: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篇20: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正文】

篇1: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又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抹煙雨在天幕下紛揚,無法形容的情感就在心中蔓延。風輕輕煙雨疏疏,情悠悠清淚幾許。杜鵑聲斷還舊憶,松柏長青水常東。今年的清明,隻身在異地,回不去的情緒被愁緒浸染。總是有梧桐夜半月,晚風愁帶雨的惆悵!又隨時光到清明,東風醉柳楊枝青。平明登臨懷舊夢,望斷歸雁情不一樣。心隨遊人踏綠浪,意竟小路去南崗。

一望南山崗,小路近江傍傍。風煙二三裏,荒冢四五行。殘香裊繞人皆去,清煙彌散茅草長。踏上對面一片坡地,視線裏就有紙灰在煙雨中飄蕩,樹葉尖的水珠晶瑩着似淚在眼前晃動。祭祀掃墓,白髮童稚一羣羣,紅男綠女一堆堆。虔誠叩孤墳,哀惋泣石碑。殘香,紙灰,杜鵑花,煙雨桃紅杏花黃。真是春風裁綿繡,孤冢野荒。

其實祭祀是一種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記住去了的人。人們平時不見得會記得住逝去的人們,僅有像清明這樣的節日裏才會去緬懷。就像高翥寫的那樣:“落日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生與死,陰陽的兩個極。是生命的分界線,是動與靜的自然。生者是動態的自然,逝者靜靜的長眠於地下,靜靜的轉成一堆黃土。人生不長壽,何事不重來?“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自古清明遊,騷客賦閒愁。人世有代謝,枉自多煩憂。山自青來水自流,歲月往自春秋。自歎人生幾十載,不憶往事看祭台。身後靈台一柱香,兒孫晚輩情意長。人生也看淡,就看漁和樵。,漁得魚心滿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個收釣竿,一個收了刀爺。笑呵呵的談古論今,這樣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踏青,祭掃,彷彿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清明節。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齊。風煙翠楊柳,蕭瑟老蒼松。

恍惚間,回到了當年的清明。那一年的清明節,暮雨曾在夜空裏飄散。許是心誠,朝來卻是陽光明媚。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爍着,靈動着。明快和凝重的心緒同時籠罩着我們的情緒。荒無人跡,蓬蒿茅草長。父母的墳頭衰草和荊棘像子一樣地抽打着我們的心,黃土之下是異域,荒之下是九泉。去了的人都不曾回來,來了的人只看得見黃土。我們閉上的雙眼除了淚水,還彷彿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蒼蒼白髮父母,寂寂雙眼站在十字路上。上一步是人間,退一步是九泉。布衫被風吹起,身子在風中發抖。也許他們正仰望蒼天,渴望明白人世間的兒女孫輩們是否在這天想起了他們,是否一切如常。我們不能自抑,無法忍受住心裏的悲切。淚珠如夏天的傾盆雨灑落在墳前的草叢,隔着一層黃土,祭酒和果蔬是那樣的寒酸,哀是那樣的蒼白。

這個清明節,我們卻是遠隔千里萬里不能去父母的墳前叩拜。風飄飄紙灰飛揚,雨瀝瀝淚如泉湧。我在異鄉,父母在異域。忽然我發現自我老了,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時,人生的路上已經走了這麼遠,這麼的久遠。

春風阿!請帶去我對逝者的思念,春雨阿!請和着淚水去灑在墓前去滋潤逝者的心靈。讓我們的哀思,透過明媚的陽光能給逝者帶去些許的慰藉。僅此而已!

這個清明節,杜鵑聲斷驚晚暮,煙雨疏落霧更重。風煙一去二三裏,東風依舊荒冢。荒冢外,殘香煙繞霧彌。

霧彌,雨朦朧,祭祀台前心迷濛!

篇2: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近了。我就這樣坐着,等五月的雨季,我夢中的新娘,遙想着梅子黃時的雨是否會誤了她的歸期。

雨飄下來的時候,遠方開始有一點綠,之後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綠充滿眼瞼,天空飛起悠悠盪盪的紙鳶……

三月,縱情高歌醉飲離殤漸漸而遠,淚花結硃砂。

清風低過窗櫺,繞過夢的邊緣,在你的枕邊,長夜漫漫,心河清淺,你赤足涉水,來到我的心河,為我的感情撐傘。月光下的琴絃,韻律悠然,紅塵慢慢,幾許雲煙。一根斷指的宿願,隨夜色孤單。星空下詩詞相伴,琴瑟纏綿,你的腳步輕輕,輕輕的走進月色闌珊,頭枕一縷飄煙------

春暖尤冷東風起,一夜杏花雨,小軒窗!

站在歲月的路口,放逐記憶,拾一縷花開花謝,便總有淡淡的痛,兀自穿過經年的柵欄,洇染淺笑迷離。或許,已經走過了淚眼問花花不語的年齡,掛在口中、縈繞指尖的,不再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三月的腳步温婉而輕盈,在小巷裏穿過一簾煙雨,隨着風在光陰裏緩緩而行,帶着奼紫嫣紅,帶着生命的沉重與蹉跎,凝望着久別的原野,把滿腔的柔情散的漫天都是。

幾經流年,花開為伴。夢在遠方,而你,依然在我心上。薰風一剪醉春池,細雨如絲柳若織。三月江南牽遠夢,憶君恰似去年時。

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我用三生把你思念,獨飲那一碗夢婆湯,把自我葬于山水間,靜聽那涓涓流水,那清風伴着落花飛舞!且聽風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細水長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

記憶中,西窗的風剪斷了温馨的月色。如今,一簾夢景寄相思,時光的雲煙縈繞着我如絮的心事,迷惘了以往的芳華與過往,往事已成影,如紛紛的落葉,化塵成夢。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一調離傷。一低眉,一回首,未必是一簾幽夢千年醉。回眸,卻不知已非昔日容顏。紅塵醉,為誰憔悴,容顏蒼老為誰流淚?繁華落幕,物是人非,繁華三千,也可是過眼雲煙。滾滾紅塵,人生幾度沉浮。

只是那麼假裝不經意的一瞥,我就明白,這一生註定要在紅塵中,俗世裏與你演繹一場悲歡離合故事。

雨幕中,隱去了你的模樣,我在飄雨的三月濕了眼眸。季風來了又去,我始終放不下那一段深情。今夜,我手握打開記憶的鑰匙,卻不知如何才能再一次走進你的夢裏?!

三月,煙雨朦朧,情愫盪漾在回憶裏,慢慢燃燒;捻一抹温柔,那誰,是否還在?風輕揚,雨輕落,曖昧是糖,甜到憂傷。[由本站網友投稿]

清明,這個讓我思戀成災的日子,杏花村的酒,醉不醒我記憶的憂傷;迷茫的雨,阻擋了我夢中的新娘!

篇3: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後面還有多篇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時

一年一清明,一歲相思。清明時節最是惹人哀愁惹人痛的時候。每年的清明節我目睹也感同身受着前來買清明花的人們的悲愁。日子不曾為他們的哀傷停留同悲,也不曾為親人的離去而悽然挽留。時間的流走,抹不掉人們對親人的思念,那思念似一杯濃醇的酒,喝一口便將那思念根植於心底氾濫。

還是那位鴛鴦失伴飛的小妹,她進來的時候,天正下着濛濛細雨。她沒有打傘,頭髮上沾着細細的雨珠,手裏拿着一小把節節根。進到店中,一聲低語語:“姐姐,包一束菊花。”一年未見,我依然從她的神情裏一下子認出了她,我即刻站起來找紙巾去幫她擦拭頭上的雨珠。她感激的對我笑笑:“出門的時候沒下雨,還好雨不大。”我邊包着菊花,邊和她閒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她的話語明顯比去年多了些,還記得去年她來店裏買菊花。我問一句,她嗯一聲或者乾脆不答。我明白,那並非她不禮貌,而是我從她的眼裏與神情中看到了深深的悲傷。因為我們有着共同認識的親朋,所以她也不介意我關切的問她的近況。她依然獨自一人和兒子相依相扶。一年來,有意於她的人,她總是婉拒,她的心裏,住着她深愛着的丈夫。她常常夢見他。有一段時間她連續半個月每晚都夢到他。對她笑,和她説話,或者做一些平常的事,吃飯,釣魚,手機上打牌。她説昨晚又夢到他了,對她説好久沒吃節節根了,真想吃啊。今日一大早她就去買了一把節節根給他送去。我沒有接她的話,因為我的眼中噙滿了淚水,我的喉嚨哽咽。花包好了,我平復下自我的情緒,看着他她依然美麗清瘦的臉龐,對她説:“放下吧,一點點地去放。”她默然接過花束,眼睛看着那一朵

朵菊花,用手輕輕拈了拈一片花瓣:“慢慢來吧,唸到幾時算幾時。”店外,絲絲的細雨依然飄灑着。她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道聲:“多謝”便離開。我看着她離去的背影,為她的痴情與執着感動,也從她的話語與神情中感到她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時間是一把無情的劍,劍指心底撕裂着痛。而在這種撕心裂肺的痛中,我們清醒地明白肩上的重任。哪怕是踽踽獨行,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吃午飯的時候,美女同學打來電話給他她準備一束菊花。去給她已逝多年的丈夫,我們共同的同學送去。很多年了同學已慢慢從悲痛中走出來,過上了新的生活。可她也把自我的身份,從媳婦變成了女兒。為人處事,受人稱道。想到那一抔黃土裏的同學我們何其幸福。在另一個世界安好的他,也定會含笑護佑着他的妻子,女兒,親人在這世間平平安安。美女同學挑了我那裏最好的花兒微笑着開車離開。如今的她堅強又獨立,撐起了一個大家庭。我在心裏為她祈禱:一切的不好終將過去,未來一片完美。

年年話清明,哪怕與親人陰陽相隔,思念的線,卻從不曾割斷,或許它在我們的心裏暗自凝成一朵永生的花,永不會枯萎,我們只是把它深藏在這個思念的季節,追憶成殤。

這個節日我們不語歡樂,只言安好!

篇4: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都會讓情不自禁想起杜牧這首詩來,可惜天不作美,讓人斷魂的清明節竟沒有讓人斷魂的雨。

這天計劃是要畫畫的,但一齊牀便被濃郁的祭祖氛圍給包圍了。既不能回家上墳,那就在那裏靜靜坐一會吧。

很多時候得感激古人們創造的文化,詩意中歡樂和憂傷相互交織。端午節因為屈原沉江,於是人們以吃的方式記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談笑中紀念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中秋節,因為民族性格的陰柔特性,也因為驅逐韃擄,人們相約月圓之夜吃月餅。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我門懷人、品茗、看月呆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一支筆千百年來寬慰了多少離愁別恨的心。

清明節和寒食節時間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節很多習俗,固千年後兩節已融為一體。蘇東坡曾寫一帖《寒食帖》這帖雖非為清明節所寫,但跟清明節能粘上一點關係我就喜歡上了,‘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裏。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就連病也要病得有詩意,於苦雨中卧聞海棠花。可惜此刻這屋大小雖如漁舟卻不漏雨,不免遺憾了點。清明節裏也應吃泡菜寒菜才對,但家裏還是魚肉滿桌。

東方傳統節日情與景交融不可分割,僅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體味那形式與資料的高度統一。似有似無的細雨裏,上墳就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追思不起來,天空抑鬱,縱使天性樂觀的人也會低頭前行,默默燒香。但初春新綠,沒有冬的蕭殺,山川浸透着清新迷之美,上墳的人亦不會傷感甚深淚如泉下。此時的傷感是唯美的。情與景俱在春寒裏。

清明時節,桃花開了又落,杏花謝了匆匆,霏霏細雨將斑竹梨樹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氣裏,蓑衣拌雨剪影於阡陌桑田中。墳在潭邊,祭祖是資料,掛青是形式。燒了紙,放完鞭炮,找一根適宜竹杆將青掛上,該回家了,當女人小孩快歡樂樂回去的時候,那年我掉在後面,猛然回頭,一座孤墳靜卧當地,墳前雜草莊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熱鬧愈加襯出亙古的淒涼。墳墓上的青尤為耀目,才掛上便如風撕碎一般‘嗶譁’作響,讓它好好掛着吧,靜寂的山林孤獨的墳塋塵世的我們需要這樣的儀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逝去的靈魂,逝去的靈魂你回來了麼,看到了麼!我遲疑一會最終掉頭而去,留下如精靈一樣獨自舞蹈的青和逼近的黃昏。

有時我想,如果人類的繁衍亦如海龜,從蛋裏孵出自個爬向大海,從小不知情為何物,就沒了歡樂苦愁、生離死別,那真是人類的不幸中之萬幸。

爸爸的墳在黑龍潭,今年不知下雨沒有。

篇5: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明白,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不見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個性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個性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不見,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僅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期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篇6: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雨,千古淚

兩千年前,割肉奉君的介子推先生不願當官或是想落個施恩不圖報的好名聲,揹着老母躲入山林。晉文公放火燒林想逼他出山,不料這位先生寧死不出來。為紀念他而誕生了寒食、清明兩個緊挨着的節日。

興許是老天也為明君忠臣的故事所感動,清明這一天總會有細細的雨絲飄落。可是我想,那是後人祭奠先輩的濃濃哀思凝成的淚水,從遠古一向飄灑到今日。桃謝李殘,杜鵑凋零,先人以往的似水流年、如花笑顏已成記憶如煙。年年歲歲的今日,墓碑前一杯澹酒幾縷殘香,才是我們和他們人世天堂的相見。

又是一年清明日。前些天還是豔陽高照,臨近幾日先是陰雲密佈,之後電閃雷鳴,春雨淅淅瀝瀝,一如往年綿延不絕。山道彎彎,煙雨濛濛,有着説不出的風流與委婉。父親和岳父岳母的墳前青草悽悽。點一柱清香,灑三杯老酒,焚幾把紙錢,就是兒女們無限的哀思。

父親的墓碑幾經風雨磨蝕,當年我撰寫的墓誌銘已漆色脱褪。跪於碑前,望着堅硬冰冷的墳塋,如此絕情地橫亙在我和父親之間。僅僅一碑之隔、一柸黃土,可是,我卻是如此痛苦地知曉,那豈是一層石板的距離,那是生與死遙遠的距離,是陰陽相隔的永遠!

十幾年前,父親彌留之際緊攥着我的手,眼角有絲絲淚光閃爍,嘴角抖索着似有千言萬語卻無法述説。那一刻的留戀不捨,那一刻的無語叮嚀,令我心如刀割。不是悲愴於生命的脆弱,而是魂斷於親情的永訣。

記得小時候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很是感動。卻遺憾父親太忙,見他太不易,背影都難見着。今日在父親墓前,搜索記憶,想起父親留給我的一個最清晰的背影-------

那是父親去世前的最終一年。那時他的身體已很虛弱,我回家看他,臨走時他不顧勸阻執意送我出門,再三叮囑我不要擔心他。當我拉開車門時,他笑着説,放心回吧,告訴磊磊(我兒子),我還等着抱孫子呢。

那一剎我忍住沒回頭告別,因為淚水已盈滿眼眶。車行漸遠,我才敢回望。父親轉身的背影是那麼瘦削顫抖。

回首人生,宛如三日。前天,父親牽着我小手去給從未見過的爺爺奶奶掃墓焚香。昨日,我陪着母親去到父親墳前磕頭祭拜。今日我亦變老,帶着兒子迴歸祖籍認親祭祖。一年又一年,清明雨飄灑在心際,那是一捧千年流淌不幹的思親淚,無際,無盡。

明天,當我也告別了這千年變遷的滄海桑田,跟隨着父親理解兒孫的祭拜。我不信佛。也不信生命輪迴。只信今生今世。然而人生苦短,轉眼即逝。小時侯看《梁祝》,羨慕他倆變成美麗的蝴蝶飛舞花叢。此刻老了,感悟人生,才明白其實我們就是一隻蝴蝶,看夠了春的絢麗,就該告別。

這不是老來悲觀。只是明白了:人有一生,應當珍惜。

篇7: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祭——致父親

面前是一黃土,面前是一棵粗壯的柳樹,面前是已歸於天國的父親的墳包。父親,如果通往天國的路就是這棵樹,我想爬上這棵樹,我想走向這條路,去見見您,我日思夜想的父親;父親,如果心痛的感覺能換回見您一面,我願意一向痛下去,痛上百倍痛上百回又何妨?父親,倘若一捆燃燒的黃裱紙,一堆黑黑的灰渣能捎去我抹不去的思念,我寧願化作這飛舞的火苗、飄逸的灰。

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回撕心裂肺的思念的痛,盼您盼不回,呼您呼不應,父親哪,您在天國能看到兒瞅着日落數着星星攬着心痛入睡嗎?麥苗伸展着手臂,炫耀着一冬的儲備,託着穗苞高傲地仰着頭;柳枝搖擺着腰姿、吐露着清爽的嫩綠;林中鳥兒啾啾歡唱,一切欣欣然,……一年又一年春,十五年了,父親您能感受到嗎?像這奮力生長的麥子,像這一年壯比一年的柳樹,像這自由鳴叫的鳥兒,對您的思念也一年年的在肆意地蔓延、瘋漲……

“清明時節雨紛紛”。失親的人伴着悲哀的淚。一如這涼涼的雨滴包攬着這個季節裏濃濃的思念,盡情揮灑。父親,在您的墳頭,就如同見到您,好想抱着您酣暢淋漓地哭一場,給您傾訴我滿滿的思念。父親,天國的那邊,您好嗎?還把兒當成寶貝時時牽掛嗎?沒有親人的陪伴您不孤單嗎?兒想你念你,一遍遍憶起與你共同生活的十九年。害怕歲月會沖淡了你的影子,哪怕是您生氣時嚴厲的眼神,高興時嘴角那一絲慈愛的微笑,夕陽下您彎腰收麥子的喜悦,晨風中您鋤草時的穩健……一切,與您相關的一切,兒都熟記於心,逐漸清晰於眼前。每遇困難,您一遍遍鼓勵;做人的道理,您細心教導;成不驕、敗不燥,做得正站得直是您給兒女的親身寫照。父親,您走得太倉促,太匆忙,兒還沒看清您額角剛爬上的紋,頭上是否又新添了幾根白髮,您已走了,留給兒女的是永久的傷憾!連兒女盡孝的機會也沒有!

父親,沒有你的日子,女兒是孤獨的,靈魂漂泊,找不到靠岸。學着堅強,學着勇敢,學着在這條沒有您陪伴沒有您指導的漫漫長路上獨自思考獨自與煩惱與苦悶戰鬥。父親,當兒深陷困境,心灰意冷時,兒多想您就站在我身旁,哪怕只是一句鼓勵的話語;父親,當兒取得小小成就,樂於分享時,兒多想聽到您的誇讚,哪怕只是一個滿意的笑容……父親,您最疼愛您的小女兒,怎樣就忍心將她放手,置之不理、不聞不問了呢?父親,您最牽掛母親,怎樣就不擔心沒有你的日子她會悲哀欲絕、操勞過度呢?父親,兒多想牽着你的小外孫的手,站在你的面前,讓孩子親親的喊您一聲“外公”;父親,兒多想給您親手剝一根香蕉,夾一口可口的菜,添一件像樣的衣服……可是沒有了任何機會,除了心痛,除了難過,除了淚流滿面………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三月暖風喚醒了桃李,卻永久喚不回我最敬愛的父親;清明的雨讓萬物復甦,也讓失親的人更惆悵!

父親,願遠在天國的你更安康無煩擾!

篇8: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家家户户都去掃墓,有的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有的在自我親人的墓前,燒上一些紙錢,以代表自我的哀思。

在清明節這天,按照以前的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差不多都要吃青糰子和粽子。青糰子是自我家做的,用菜汁來和麪粉,這樣一來,麪粉就是綠色的了。然後在裏面裝上蠶豆或豆沙餡,蒸熟了以後,吃起來可香了,並且還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如果你不瞭解清明節,你能夠來問我或去查查資料,這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哦!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那裏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應對你們,我們怎樣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這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完美的環境為我們帶給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就應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就應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職責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我,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完美明天!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阿!但想想來那裏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留意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留意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最之後到了目的地。

這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明白阿!彷彿就你明白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最之後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託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空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期望奶奶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提高,全家生活歡樂,身體健康”。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髮族的一種傳統節日阿,是那麼的有好處。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阿,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阿!”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此刻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

那裏鳥叫聲聲,空氣新鮮。來到墳前,只見叔叔把準備好的食物拿了出來,把筷子擺好,之後拿出並點燃蠟燭、香和紙錢,然後再在墳前一個接一個地跪拜。輪到我時,不知怎樣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間被淚水佔滿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麼是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篇9: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時節梨花香

時下,鴨梨兒並不是國人愛食的水果,這不僅僅因為又澀又大的梨核難以入口,更因為水多肉少的梨兒除了解渴去火,實在沒有多少美味可言。大學畢業後,分到一處山鄉中學任教。當地的同事家裏有梨樹,每到秋季果熟時節,同事就邀請到梨行裏吃梨。看到那綴滿枝頭的金黃梨,忍不住摘一個大快朵頤一番,但往往吃不上一個就作罷,同事送的梨子也送了別人。

每年春天的看梨花,卻是少有的興致。那滿山遍野的梨花,如聖潔的流雲,似綻放的木棉,將整座山裝點成為一片片雪野,在山坳石縫間突兀而出,錯落有致,成為遊人最為賞心悦目的一景。

俗語説:“梨花落,清明到。”今年的清明節,天氣持續降温,加之多年罕見的一場暴雨,盛開的梨花得以連日不敗,在乍暖還寒的仲春時節顯得愈發清麗,惹人憐愛。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時,來到“千畝梨花飄香”的神童山下,體驗清明踏青的樂趣。

山還是那座山,樹大多還是那片樹,但遊人如織,或舉家同遊,或朋友相邀,或情侶相攜,在一片片讚歎聲和相機閃光之中,這座往昔落寞的小山顯得格外喧鬧而嘈雜。走在山間小道上,對撲面而來的梨花便更多了一份流連。

心儀梨花,始於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那質樸素雅的白花,恰如無瑕美玉,更勝出水芙蓉,給人以生命的敬畏和無盡的遐思;感念梨花,是在讀過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後,蓬勃綻放,如雪如荼,讓人心生敬畏而倍感愛憐。如今,在這座小山上走近梨花,質樸的花,一簇簇,一叢叢,綴滿枝頭,迎風招展,沒有牡丹的雍容,沒有桃花的嬌豔,沒有水蓮的孤傲,沒有菊花的蕭瑟,冰清玉潔,獨立寒風,讓人頓生敬畏和憐愛。一陣山風吹過,碎散的花瓣微微顫動,我的心也隨之而慄——多可畏可敬的花阿,在這貧脊的山間綻放,耐得孤寂清苦,不懼風霜雨雪,如大山母親般堅強不屈,孜孜以求。回頭再看這冰清玉潔的梨花,越發覺得她的可親可敬。

那株老梨樹怕有幾十年了吧,合抱粗的身軀,蒼勁盤旋的虯枝,婆娑的枝葉,在山間擰成了一股勁,綻放出一樹的雪白,給人“伏青白以死直兮”的敬意。年輕人紛紛在樹下合影,臉上洋溢着花樣年華的幸福;愛動的孩子攀上樹,模仿着影視中名星的動作,盡顯童真爛漫的可愛。一樹梨花一樹春,穿梭於梨花叢中,春天的完美盪漾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生活便有了別一樣的色彩。

晚上,在山下與朋友聚餐。席間,上了一道菜,用南瓜狀小盤託着半塊精美的熟梨,入口如鮮美的桃子,軟甜清爽,別有滋味。“梨子的滋味,嘗一嘗才明白。”人生更是如此,落花流水春去也,在這梨花盛開的時節,擁有那份完美,何必計較以前的短暫?

清明時節梨花香,一樹梨花一樹情。

篇10: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很少有一個節日,像清明這樣意藴深厚而含混:風清景明,慎終追遠,這是一個悲愴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這是一個輕盈的日子。在我們慎終追遠的時候,它就是節日;在我們放歌逐春的時候,它就是節令。大節氣和大節日就這樣水乳交融。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絲如縷的春雨綿綿,總讓我想起賀鑄的《青玉案》:“若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看到這樣的詩句,難道你還不懂人心上繚繞的那點憂愁嗎?

清明的憂和愁,不是閒愁,它是實實在在有來由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在這個節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習俗的,除了因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掃墓之外,還有踏青、植樹、盪鞦韆、打馬球、插柳條等。這個節日生機蓬勃,在生機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託。清明是一個清亮、明朗的日子,可是,這個日子裏也有着深深的眷戀。

我總是在清明時節,自覺不自覺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時候是一個名字,有的時候是一段細節,有的時候甚至會想起一個電話號碼,或者清晰而遙遠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記憶關乎一些逝者,也關乎一些生者,但牽連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這個日子,給了人放縱感情的一個理由,盡能夠讓我們逐着思緒去天邊飛,如同那些牽線的風箏,無論在天邊、樹梢,還是落進池塘,遠遠近近,總會有一根線,叫作清明。

這個日子裏,我確定能夠想起來的人,是我的姥姥和我的父親。

關於姥姥的記憶,一次一次地來到過我的夢中,夢裏永遠是我最終見到她的那個日子。她在吐了一夜鮮血之後,為了不耽誤我的考試,悄悄藏好半缸子鮮血,鞋幹襪淨,整好頭髮,坐在牀沿上等着送我上學。出家門前,姥姥叫住我,給我的手裏塞了兩個桔子,姥姥説,乖,去考試吧,回來姥姥還坐在這兒等着你。十五歲的那年夏天,我回到自我家的小院子,我從滿月被媽媽抱回的那個小院子,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姥姥的那個小院子,看見守了我十五年的姥姥常坐的那個牀沿空了。問媽媽,問舅舅,他們説姥姥進了醫院,還説讓我考完試後再踏踏實實地去看姥姥,接她回家。我就這麼一門一門地考試,那是我國中畢業的會考,考完的那天回家,看見媽媽和舅舅神色凝重地坐在客廳,他們開口説的第一句話,讓我的腦袋嗡一聲就炸開了。他們跟我説的是,你長大了,要告訴你一件事。然後我才明白,姥姥住進醫院三天後就走了。她進醫院的時候,胃裏的瘤子已經破了,人迅速地脱形消瘦,八十高齡的老人,醫生説手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讓老人喜歡的孩子來送送吧。可是,要強的姥姥跟我媽媽和舅舅説,就讓孩子記住我坐在牀沿上送她上學的樣貌,此刻這個樣貌會嚇住孩子,我不見她了。我不明白這是不是姥姥生命裏的遺憾,或者這才是她真正的驕傲

。我也不明白,這究竟是我生命裏的遺憾,還是我的幸運。我的姥姥,就這樣在每一年清明回到我的夢裏,沒有倉惶,沒有憔悴,永遠是那樣鞋幹襪淨,目光從容。

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個人是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個小女兒生命中邂逅的第一個男人,是那個永遠能夠縱容她的任性,永遠能夠呵護她的無理,永遠能夠給她對人性和對感情的信任,永遠在她背後如山般温暖的那個臂膀。我不明白要經過多少年以後,女兒才能一一解開對父愛的誤讀,父愛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父親有的時候寧肯把愛守成一個巨大的祕密。

我小時候對父親的感覺只是嚴厲而已,我甚至覺得自我就是大觀園裏的賈寶玉,姥姥像賈母那樣慈祥地呵護我,而不常回家的父親,每次帶回那麼多的書,要查我的詩文,要查我練字練得如何,在我的眼裏他簡直就是賈正。最先教我背詩詞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讀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臨字帖的人也是他。一向到我上了中文系,讀了研究生,幾乎我寫的每一篇論文,父親都要一字一字給我修改,不僅僅改文章的層次,甚至還會改我倒插筆的筆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數字還要多很多。可是直到父親辭世,我在心裏對他都是有一點點畏懼的,直到多年以後,媽媽告訴了我一件事情,這是在爸爸生前我從來不明白的。

那是他的六十大壽,當時的北京天寒地凍,我正在讀大學,中午從學校騎自行車回家,買了一個大蛋糕。怕紙盒子把蛋糕撞得歪歪散散,所以我一隻手扶着車把,一隻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風裏費了好大的勁兒騎回家。跑上四樓,我興高采烈地説:“爸,我午時去上課,等我放學回來,晚上給您過生日,咱們吃這個大蛋糕。”爸爸漫不經心地瞥了一眼,説:“嗨,這都是你們小孩兒吃的東西,我才不吃這個呢。”我當時心裏還想,太不給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沒多想,就跑回去上課了。下課回來,媽媽已經把蛋糕從盒子裏拿出來,我們一齊切蛋糕,説説笑笑。我記得自我還用楓葉貼在白卡紙上,寫上詩,專門給他做了一個生日卡。爸爸那個六十大壽過得十分高興,雖然嘴上説不愛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盤吃得乾乾淨淨。

多年以後,媽媽告訴了我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那天午時我上學之後,家裏來了一個世交家的孩子,剛剛上大學的小男孩,叫濤濤。爸爸順口就跟他説:“濤濤啊,這是你小丹姐姐剛給我買的蛋糕,我又不愛吃這個,你拿走吧。”濤濤歡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過了一會兒,離我午時放學不到一個小時,爸爸開始像一個犯了錯的小孩子一樣,在屋子裏坐卧不安,走來走去,媽媽問他怎樣了,爸爸就小聲叨叨着説:“我犯錯了,那個蛋糕是丫頭給我買的,我不愛吃也不能給別人啊!你快幫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麼顏色?是什麼牌子?丫頭在蛋糕上頭給寫的是什麼字?你能想起多少,咱倆往一塊湊,我得去那個蛋糕店買一個一模一樣的蛋糕。”隨後,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門,騎上自行車,冒着寒風滿大街去找,找那個他根本不愛吃的蛋糕。據説,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鐘之前,我六十歲的老爸爸,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這就是我的爸爸,這就是一向被我誤讀的那個爸爸。

每每清明,我總是想起《論語》上的那句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安康俱在的時候,兒女的心永遠是欣慰的、驕傲的,還帶着一點點受嬌寵的、活潑潑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們年歲高,自我膝前盡孝的日子不多了,就會憂懼叢生。

我的父親,我的姥姥,在他們離去之後,我才明白人生中總有一些遺憾,就是他們健在的時候,我對他們的愛還不能深深地懂得。也是在他們離去之後,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親人之愛有時候是要隱忍着多少委屈!姥姥送我上學時的目光,背後不明白壓着多少痛楚,僅有她心裏明白,那是最終的生離和死別。

父親在病重的那幾年裏,每一次電話都跟我説,丫頭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我有時候還真聽了他的話,其實此刻想起來,才明白他的心有多麼疼,他是有多麼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就是父親沒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我有了孩子後,才格外想念逝去的親人、師長。

在女兒兩三歲的時候,那年秋天下來了大閘蟹,我從螃蟹殼裏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黃,滴上一點姜醋,滿地追小不點兒,一邊追一邊説,乖,過來吃一口,就吃一口。這個時候,我媽媽也掏出來一勺蟹黃,多放了一點姜醋,在後邊追我,説,丫頭,你回頭,你吃上這口,再去追你閨女。那個瞬間,在我的記憶中是永遠不可磨滅的。之後,女兒跟我説,我跟媽媽、姥姥原先都是在一塊的。因為她看見過我生她的剖腹產的疤痕,她也看過姥姥生我的剖腹產的疤痕,所以她明白,很多年以前,她住在我的肚子裏,再很多年以前,我住在她姥姥的肚子裏。我也明白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的媽媽也住在我姥姥的肚子裏。

所有節日中,清明究竟有什麼樣的獨特意味呢?就是這樣的血脈之情,就是這樣的眷戀,就是我們在長輩生前沒來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懺悔,還有他們走後魂牽夢縈、每到夜半都會驚醒的深深惆悵。幸虧我們還有一個大節叫作清明,我們能夠去祭奠,能夠去緬懷,能夠告訴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也能夠在風清景明的日子裏採一朵花,種一棵樹,放一隻風箏,仰望一朵流雲。就在這個日子裏,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逢。

篇11: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祭母親

每當清明節來臨之際總耐不住思念想寫一些懷念母親的文字,卻又不知從那裏開始。母親離開我們已經十四年了,多少次在夢中見到您——-母親:您還是那樣慈祥地微笑。

母親為我們這個家傾注了畢生心血,在我三歲時父親因病撒手人寰,扔下哥哥、姐姐和我,靠着母親微薄的工資根本養育不了我們三個子女。母親和繼父從新組織了家庭,1966年繼父又因突發腦出血撒手人寰,扔下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當時小弟弟才三歲。真是難以想象當時母親那悲痛欲絕的情緒。母親您為了養育六個兒女承受了人世間的多少苦難。當您竭盡全力把兒女們都拉扯大了,本是您就應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就應得到兒女更好的孝敬,能夠更加開開心心的享受兒孫繞膝的更多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可您竟然撒手人寰匆匆而去。1999年3月2日是個平常的日子,然而,對於我們來説是個悲痛、天塌下來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至親至愛慈祥的母親最終忍受不住疾病的折磨,靜靜的離開了我們。從母親患尿毒症的那天起我就害怕這一天會到來,可是,我卻從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急速,如此匆忙!我想,必須是母親不忍再拖累我們,所以就這樣匆匆地走了。您離開的那個夜晚,是那麼的寒冷。母親阿,任憑兒女們怎樣搖動您,您也一動不動;任憑兒女們怎樣千呼萬喚,也換不回您的一聲迴應。母親阿,你明白嗎?那時兒女們是多麼期望能夠從死神手中把您奪回來,讓我們永久生活在一齊。可是母親您還是去了,看到您的臉那麼蒼白,那麼消瘦,

不再有往日的容顏,兒女們的心像刀割一樣。

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久失去了母親的關愛,失去了母親的叮嚀;再也看不到母親的音容笑貌、慈愛的目光。悲傷的情緒,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千言萬語也訴盡心中的傷痛。兒女們僅有用淚水送別您,用淚水告慰您遠逝的英靈!也讓淚水去撫慰心中的傷痛,可是任淚飛如雨也表達不盡對您深深的依戀和思念之情。

篇12: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習俗

在持續數日的綿綿細雨中,清明悄無聲息地降臨了。它降臨到了廣西,降臨到了我們這個僻靜的小鄉村。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之後,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轉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資料,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之後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第二天出發了,一路上遇到了一家,竹子做的屋子,我想:難道是沒改革開放之前都有的?可是到此刻都還有人住真是太奇怪了!據我爸爸分析,他們是因為沒工作沒錢才住在這的,當我們到的時候,我爸爸他們擺上貢品時,我想到了一首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後黃昏的時候最終做完了清明,我真期望下一年的清明到來。

篇13: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節

記憶中的清明節,不是颳大風就是下小雨。今年的清明節,卻是風和日麗。爺爺奶奶和爸爸的墳地,在鐵路橋北,一個向陽的小坡上。那裏是爺爺早年就選好了的。他生前就愛看火車,每一天有幾次車,他就去幾次小車站,回來後就把見聞和我們現場直播。

幾點的車,上車的人少了,下車的人多了,或者哪趟車晚點了……等等。他就説,他死後必須要把他葬在那裏,他好天天看火車。

早上我和三弟抱着黃紙,步行兩公里來到墳地。每年這段路,都是開着車來,今年車子讓別人借去了,只好步行了。説起車子,我不由得想起,爺爺在世的時候,我不明白他看沒望見過轎車,但我敢説,他肯定沒坐過轎車。早年爺爺奶奶領着伯父,爸爸和姑姑們,不遠千里從河北省來到北大荒。挨冷受凍,累得精疲力盡全家還是難以餬口。爺爺的一生沒少遭罪,卻沒享一天福。爺爺要是活到此刻多好阿,糧食可勁吃,青菜水果豬肉,也是想吃啥就買啥。這是爺爺想都不敢想的事。

望着裊裊升起的紙煙,我默默祈禱,但願這些紙錢能讓爺爺奶奶爸爸,成為富翁。從此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的生活。

篇14: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的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節,天暗的象一張憂鬱的臉。

看,又飄起了雨,很細很細,冷冷的冰冰的,象一滴一滴輕輕垂下的眼淚。

風把雲撕成了一縷一縷,白幔般長長的垂在剛長出芽的枝椏間。小河的水翻着一朵一朵的浪花,它也在輕輕地嗚咽。

小河邊的不遠處,父親您靜靜的躺在空曠的大地間。

這是生您的土地,是您童年玩耍的小河邊,如今您又回到了那裏。

長眠吧!父親

讓女兒們把這一把故鄉的土,輕輕撒在您的身上,去抵擋料峭的春寒。

讓女兒們把這杯水酒,撒在您的腳下,那是別後的辛酸。是女兒們汩汩而出的淚水。

還有飄飄蕩蕩的燃燒着的紙錢,就讓它在陰陽兩界間穿梭吧,那上頭一行一行寫滿了女兒們對您的無盡思念,晚上您來我的夢裏時,再訴説別後的經年。

十八年了,您離開女兒們十八年了,我奔波在茫茫的紅塵裏,只是突然變得脆弱多情,多情的是眼淚,一滴滴灑滿黑夜,然後揉碎在夢裏。

十八年前在酷暑的季節,你為了幫我們幾姐妹籌集學費,然而就一去再也不復返…

那時的我還是那麼的不懂事,只是明白母親哭,我也就跟着哭,依稀的記妹妹沒姑揮諧苑溝淖雷癰擼琿塹慕挪礁嶄昭Щ嶙唄罰捱捫窖降母嶄棧嶠爸爸、媽媽……

家人的大哭長嚎撕破了整個村,天塌了,氾濫的悲傷淹沒了一切,淚水化成了血。一切都完了,您就這樣撒手而去,不再理會我們,您好狠心!

我的父親就這樣走了,帶走了我的魂,帶走了我們全家的期望,帶走了一切一切……

我的母親,繼續的挺立,含辛茹苦幫您拉扯大我們4姐妹……這是為什麼?這是為什麼?

家人把您安葬在那裏時,也是個細雨濛濛的早晨,跪在墳前,淚眼婆娑依稀是您熟悉的臉,我明白永別了!父親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沒能夠回家,女兒明白,您不會怪我,可是我卻一向都有責怪自我,因為僅有這天我們才能依稀間相見。

清明瞭,今年的清明僅有姐姐和妹妹把我思念帶去吧……

淚眼朦朧,滿天飛的不是雨絲那是女兒們滴滴的眼淚……

又是一年清明節,細雨飛滿天,婆娑幾度看淚眼,斷魂孤墳前。依依父女情難捨,恍若昨日間,兩世相隔難再見,夢牽多少年?

篇15: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上墳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母親問我是否回家一趟,想着身邊也沒啥事,也就回老家了。老家在一個小縣城的小山村裏,約莫七十來户人家。老家那,管掃墓不叫掃墓,叫上墳。只在晴明和大年三十去,重陽是不去的,各地有各地的習俗,老家那沒過重陽節的傳統。

清明那天,天氣陰沉,遠山暗緑層巒疊嶂,間雜些許嫩綠,有種古代山水墨畫以顏色濃澹相間來凸顯立體感的意味。漸漸的,天氣愈發暗沉,一股子山雨欲來的景象。這個季節總是要陰沉着天,最好是飄點小雨才好,要是豔陽高照就完全失去了這季節的氣氛,便要面目可憎起來。

之後,一大家子提着香燭紙錢以及一些酒菜就往後山曾祖父曾祖母的墳上。不多時便到了,兩座低矮的墳墓並排而立,周圍雜草遍生,有些爬山虎攀爬其上。父親與叔伯們開始清理一番。我沒見過曾祖父曾祖母,家裏也沒曾祖父曾祖母的遺像,上墳也是自小隨着長輩們一齊去,長輩們讓執香作揖就做着,也不覺得上墳就是件悲傷的事。

之後多了一個去處——祖父

打我記事起,祖父就是白頭髮,白鬍子面容清瘦和煦的樣貌,從未與人有過爭吵,祖父愛喝兩口小酒,酒是自家釀的米酒,再讓祖母炒上一碗黃豆,就樂樂呵呵。祖父健在時,我經常跟着祖父去後山上搗鼓,我對後山總是有一股莫名的喜愛,興許是祖父在後山有一個果園,還有一片竹林的緣故。春初時節拉着祖父在園子裏種上幾株果樹,夏時摘枇杷、李子,秋季摘橘子,除了自家吃,也會送鄰里鄉親一些。冬季挖冬筍是最有意思的,挖冬筍可不容易,冬筍可不像春筍會從土裏冒出來一大截,它藏在土裏,得會瞧會看。冬筍在土中慢慢的生長,使得上頭的土鼓起來,伴有開裂,然後用鋤頭一挖,冒出來那招人喜愛的長有絨毛的嫩黃筍尖,便滿心歡喜。

挖冬筍這活自然是祖父教的,這是個眼力活,剛開始的幾年還是我與祖父一齊挖,之後祖父眼力大不如前了,就是我來挖,祖父提着小竹籃。我們那很少吃冬筍,大概是多的緣故,所以挖來的冬筍就拿到市集上賣,賣了錢祖父都會買些吃食,這對兒時來説就足夠美滋滋的了。

之後一年年亦是這般,也不覺得祖父過了一年就更老了些,依舊那白髮,白鬍子的樣貌,可之後不知怎的就變成了一座墳。祖父過世到如今已有多年,我也甚少去後山了,一是沒了以往的樂趣,二是在更遠的地方讀書沒時間。之後我才明白,歲月流淌瞧着慢騰騰的,可忽然回過味兒來,才發覺它一點兒也不慢,甚至是快了些。

祭拜曾祖父後,就去祖父墳上,祖父的墳就在曾祖父的墳不遠處,墓碑上刻有祖父的遺像,走進瞧着依舊那白頭髮,白鬍子,面容清瘦和煦的樣貌。長輩們開始清理周圍的雜草,之後擺上祖父愛吃的酒菜,燒了紙錢,一大家子執香作揖以祭,以憶。

篇16: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恰逢花開,再季清明

歲月斑駁的過往,我拈花為繡,從春到冬,穿越了整個四季還有白晝,如今,亦是四月迷離,行走在江南,步步都是以前的榮歸故里。

撐一把油紙傘,描一幅山水長,潛心勾畫,早已臨摹不出舊時模樣,依稀不變的,或許僅是這場淅淅瀝瀝的春雨。別問我,那欲斷魂的行人在哪,也別尋那個遙指杏花村的牧童,自唐至今,該去的也是去了。茫茫長河,説的不僅僅是歷史,也是時間,亦如這清明的風雨催蝕不了年輪,卻催蝕了歲月。如此,安好的可是是後世的我們。

素白衣袂,裙角嫣然,品茗思香,靜待花開,不施粉,不點砂,不抹胭脂,不塗丹蔻,這淡雅的清明攏了我整個濃媚的人生。還有啼鳴的子規,岸邊的廊坊,之後才知,原先昔日心心念唸的,到最終也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罷了。

舊時的風月,湮滅了幾多往事,風雪流離,到底也是傷痕累累。前朝的古曲悠揚,攜着黛瓦白牆內的後宮佳釀,一切都變得似是而非,循着歷史,追溯,凡塵幾度,光陰剎那,半生荏苒,指間流沙,這所有的所有皆是許下的空谷繁華。宿命因果,言不由衷,畫地為牢,熟知我們都是其中逃不脱的過客,不由其悔。

九泉,回憶那場戰火烽煙,縹緲而來的明清歲月,亦是過盡了一場又一場的似水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那個牽絲戲的年代,那位鶴髮襤褸的老翁,還有那隻所伴唯一的傀儡木偶,腔腔是悲,度曲嚶,顧盼神飛,婉媚絕倫。

紅塵似水,久悲不悲,紅處成灰,願誰記誰。

空聞蝶鳴,天意難違,此生可是一縷青煙,飄過臨窗雲鬢的姑娘,卻見眼角珠淚三行,飄過河邊撫琴彈落花的兒郎,卻見琴絲扣弦未響。十里桃花,十里瀟湘,風竹林盡,才知是落拓清明。

信手詩經,字字行行都是讀不完的悲傷扉頁。年歲一久,都會泛黃。那個叫納蘭容若的多情之人,是否曾在清明吟哦?還有倉央嘉措,是否不再像過往那樣斑駁?

無關風月關風流,不關詩書關你我。一路走來,三生三世,蹉跎一場,就是生死離別。執念太多,放下舉起皆是錯。——後記

贈君賦:夢裏花開開不敗,故地踏青青猶在。

容得半世傾君許,彼岸花前憶清明。

篇17: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母親,今日是清明節了,每到這個日子,我的心中就充滿了對您的思念,思緒悠長,眼中的淚水始終在迴旋……

二十年了,我時時刻刻都在思念您呀!可僅有在每年的今日我才能跪在您的墳前,盡情的哭啊,讓思念隨淚水流淌!

母親啊,您還能和我們説説話嗎我們兄妹幾個多想再聽聽你那温柔的話語呀!你還能睜開你期盼的眼睛看看我們嗎我們已經長大了,你不用在牽掛我們了;你還記得嗎,送你走的那天你的孫子還不懂事兒,但也跟在我們後面,給你磕頭、作揖儼然大人的摸樣。

此刻,孫子孫女已經大學畢業,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了您生前的願望!您走後,老父親孤苦一人守住了和您的那段情,直到此刻,老父親蒼老了許多,他時常獨酌孤飲,把那份思念藏在醉意裏;您在天堂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他的,就像小時候你照顧我們一樣。

母親啊,清明瞭,你看,你那裏成了花的海洋,你看那飛舞的蝴蝶,在給你跳舞呢;那美麗的花是不是你掛滿慈祥的臉龐;那裏起了和煦的風,吹在您的墳上,也吹在我們臉上,是你在和我們説話嗎如果有啥話你就説吧,我們像從前那樣拉拉家常,我們在聽呢,母親,我們就在你的身旁。

母親呀,春天到了,和你離開我們的日子差不幾天了,你還記得嗎,你離開我們的那天我們哭斷肝腸,我們送你來那裏的那天,家裏搭了很大的靈堂,幾乎全村的老少爺們都來給你送行,都表情哀傷的送來了花圈,那天你周圍也是花的海洋。他們説,你走了,咱村裏又少了一個勤勞的人還有那份難忘的善良。

母親啊,你看,那裏依然是您喜歡的樣貌,小麥返青了,油菜花遍野開放。我跪在您的面前向您懺悔,二十年前的那個夜晚,我無力挽回你的生命,你牽着我和老父親的手,離開了那個你以往操勞的破舊的土房,可你臨走時沒有留下一句話僅有長長的留戀和滿懷的牽掛。

那裏百花已經次第開放,為您搭建了美麗的花園,還有迎春的鳥兒,帶着我們的思念盤旋在你墳上,冬去春來,您説,好聽嗎這花的芬芳、鳥的吟唱。母親,寒來暑往,你別忘了加衣裳!

母親呀,思念如渴,牽掛流長,想您的時候,我的心疼得厲害,可我無法躲避,你明白嗎,你走後沒幾天,我和弟弟坐在咱那個老屋裏,不約而同、異口同聲的哭了,並且聲音很響,還引來了好多鄰居和街坊;你那慈祥的笑容和和藹可親的臉龐,時常在我的腦海裏像電影一樣播放,我常常帶着對你的思念進入夢鄉。

母親呀,咱們家已經變了摸樣,你瞧,咱家那冬不擋寒,夏不庇廕的老屋,已變成漂亮的瓦房,可惜,再也看不見白髮如銀的您,看燦爛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更沒有我朝朝暮暮的陪在你身旁。你還記得嗎,你做的酸辣湯至今還帶着你的那份慈祥在飄香。

母親,清明瞭,你還記得嗎,那裏是咱的職責田,以往是你春耕秋收的地方,我們又彷彿看到了你辛勤勞作的身影和你的柔韌和堅強,我們兄妹幾個來看您了,還帶來了你生前沒用過的東西;那裏鮮花如海洋,那些您耕耘過的田野,已經在春風春雨的滋潤下充滿了豐收的期望。

我們家的泥濘小路也比你來時平整寬敞,但依然還是那樣安詳的躺在村旁,你再也不用揹着我們蹣跚在上學的路上。

母親呀,我們都很好,一如小時候的模樣,只是無情的年輪刻畫出了歲月的滄桑,還掛着成熟、思考、善良,就像你生前的摸樣;我們都在城裏安了家,買了房,我把老父親也接來了,可惜,我們沒有做到把你老有所養你卻去了遙遠的天堂。

母親呀,我們跪在那裏,你不會感到孤單淒涼,小麥返青了,鮮花依然燦爛金黃;那裏和從前一樣車來人往,還有你的婆婆也來給你做伴了,你要好好的孝敬奶奶,就像你生前那樣。我們跪在那裏依然感受到您的愛像花兒一樣芬芳。我們深切的想念您。即使念你一生也不嫌思念悠長。

母親呀,我們兄妹幾個用髮絲蘸着血和淚給你寫了一封信,你看那素箋上還留有發黃的淚痕和血染的詩行;放在你的墳上,可這封信我們永遠也寫不完,因為你的恩情太濃,我們思念太長……

篇18: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又是一個清明節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與丈夫回鄉下祭祖掃墓,那裏是生我養我的故鄉,那裏有對我恩重如山卻已故的親人。

不知去了多少回,每每想起總是悲悲切切酸酸楚楚的感覺揮之不去,思念的淚水也止不住流了下來。

踏上故鄉的路,腳下青青的小草,田野綠綠的麥苗,田邊黃黃的油菜花。一股青澀滋味清香撲鼻而來,眼前浮現已故親人微笑着迎接我們回家的情景。

不知去了多少回,每每回家總是銘記在了心裏。

老家門前小河邊依舊是一排柳樹,摘上一支新鮮的柳枝,繫上一串飄墳紙,來到先祖的墳前。不知何年先輩的墳頭長出了一棵朴樹,歷經百年風霜,已長成二人合抱粗的參天大樹。老年人都説這是先祖積德,我深信不疑。我的祖先、奶奶、大伯、阿爹都長眠在這棵朴樹下。捧起墳前的土,堆在親人墳頭,跪在親人的身邊,深深地叩頭拜下,淚水沾濕了臉龐,思緒又回到了從前。

過去的時光難忘懷,奶奶的身形猶在眼前。頭戴自縫的二片帽,穿一身中式斜扣衫,零丁的三寸金蓮,小腳丁呀丁的彷彿沒站穩似的。撿着門前路邊丟棄的鏽鐵釘、碎玻璃、樹枝……怕赤腳的路人扎壞了腳底。

奶奶有一顆菩薩般的心腸。我3歲、弟弟一歲那年我們失去了母親。從此,奶奶就是我的親孃,她常常在我耳邊説:“幫忙別人就是給自我積德,以後的路也好走。”記得我上大學的那年,臨走時奶奶給了我一包縫針和一團自制的棉線,語重心長地説:“苦日子不怕,再苦也別忘行善積德,這針是給自我和給別人縫釦子用的,這線叫萬里長,不能吝嗇。給人方便就是給自我鋪路。”樸實的語言深深地印在了我心裏,讓我受益終身。

父親魁偉的身材,彷彿有着使不完的勁。千斤重擔一肩挑,又當爹又當媽地把我倆拉扯長大。我和弟弟都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家境一貧如洗。孩子餓得夜裏又哭又叫,為了不讓孩子捱餓。父親把撿來的青稞麥,半夜用手搓去皮放陶罐裏煮熟了餵我和弟弟。長身體時,割一塊肥肉就着大米蒸熟了釀成米酒,算是最好的營養品了。阿爹常嘮叨的一句話:“有命爬山無命入海,有出息唸書就是砸鍋賣鐵也讓你們念。”

現今,我也年過半百。一生從醫,懸壺濟世是我一輩子的信念。奶奶、父親沒給我金山銀山,可是給了我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財富和為人道理。

又是一個清明節,我懷着感恩的心祭奠我已故的親人。你們的靈魂在我那裏得到了昇華,你們的美德在我身上得到了延伸。

篇19: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

關於清明,我始終覺得這是個代表着過去的詞彙,因為祭奠和懷念。

花木芳香,草長鶯飛,怎奈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處更增添了幾分煙雨迷濛的感覺

可是,應對這個即將到來的清明,心裏卻是提前飄起了細雨。歲月在不經意間遠去,從少不經事,到親身感受一次次生離死別,腦海中每年行走在清明雨路上的斷魂人,都是別人的清明,是母親的離去,才真正覺得那紛紛的細雨,從此便屬於自我了。十三年了,我恪守着時間,站在歲月的橋頭,靜靜守候着每一份思念的降臨,請求它把我征服,將我的心揉碎。我就這樣一次次走進母親的世界,去追趕和感受那份親切又虛無的親情。母親也必須來過我的世界,可是,我該如何去知曉?如何去撲捉?我肯定已經錯過了很多次。

我來了,那裏的泥土,還有長眠在這塊泥土下的母親,蹲下,沉思片刻,和姐姐她們清理墓地上的雜草。在一片縈繞的惆悵哀思中,我們更能夠體悟活着的美麗,於是便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草寂寞輪迴的釋然,無論閒情逸致也好,愁緒滿腸也罷,我想,都證明後輩人對已故親人的無限懷念之情。

篇20: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的掛念

提前的梅雨季節,東方的城市,天空常常恢恢,水墨淡雅,又不失陽春三月裏生機,清晨黎明的天空也因連綿陰雨而顯老了,褪不去的是雨過天晴後的燦爛陽光,草的逢春和花的開放依舊是不緊不慢,温度到就放情生長,總讓人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細品,徒添幾分人世的可笑和無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節到,徘徊在人生中又一個小的分叉口,充滿很多無底的惆悵。梧桐更兼細雨,勾起對逝者的思念,以前的一句話亦或者一件事,平淡無奇卻又是充滿了長者對己的關心、愛護,而自我腦海裏僅有習以為常理解,卻是不知回饋愛,只是執著着爭一些虛名假利,也有幾分永久裝不滿的知識。

不可否認,真正好處上的工作是思想和心理都成熟,理性和感性並重,存於世間的一種必備手段。可是,生命中的重要的事情也有很多,能和親朋好友相聚,共謀事業,每個人用自我的付出換回大家更大的成功;與家人共棲一屋下,品嚐酸甜苦辣鹹,用自我的愛心去傳遞世間的温存;相遇人生中有緣人,送上離別時的祝福,多少留有餘香。

不是什麼緣分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各人都有自我的選取觀和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似懂非懂得歲月,已成為釋放的煙花,璀璨的同時卻也短暫。所以,朋友們,在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想想你生命中已逝的故人,他們在你生命中留下的關愛,而你真心感受過,感激過,回饋過愛嗎?請珍惜你身邊那些不晚的愛,隔斷親情而出門在外,求財的同時卻是更多的照顧好自我身體,父母所期盼的是你有幸福的日子遠勝過你透支健康換財富;或許你的爺爺奶奶只可是是期望聽到你偶爾的半句關心的話而已,或許你的侄子只可是是期望你抱抱他,跟他開一個開心的玩笑,僅此而已。

人應當活在當下,閒暇時經常想想,自我做過比平凡工作還重要的事沒有,亦或者是有好處的事。平淡的清明節,不平淡的掛念。

【小編簡評】

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關於清明節的散文範文。

【網友評價】

反映出了問題,不錯。

標籤: 清明節 散文 優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gg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