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1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潮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DAVID。

潮州市地處祖國南疆,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的揭東縣接壤,北連梅州市的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和汕頭市屬的澄海區。全市總面積367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314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136公里。

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地級市,隸屬廣東省。潮州市現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楓溪區管委會。全市常住人口268.37萬人,户籍人口262.78萬人。聚居的少數民族有畲族約2000人。旅居海外的潮籍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約230萬人。

潮州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温和,雨量充沛,終年常綠,四季宜耕。年平均氣温21.4℃。

全市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佈在饒平縣和潮安縣北部。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鳳凰山脈主峯鳳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山峯。韓江自西北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和潮安縣,黃岡河自北向南貫穿饒平縣境。

【行政區劃】

下轄湘橋區、楓溪區、潮安縣和饒平縣, 共有9個街道、41個鎮。 市政府駐湘橋區楓春路。

湘橋區9個街道: ※ 鳳新街道 湘橋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 太平街道 南春街道西新街道橋東街道 城西街道 1個鎮:意溪鎮;區人民政府駐鳳新街道

饒平縣22個鎮: ※黃岡鎮大埕鎮所城鎮 柘林鎮海山鎮汫洲鎮 錢東鎮 樟溪鎮 浮山鎮 湯溪鎮三饒鎮聯饒鎮 新圩鎮 新豐鎮 饒洋鎮上饒鎮建饒鎮 高堂鎮浮濱鎮 新塘鎮東山鎮和一個林場(韓江林場)。縣人民政府駐黃岡鎮

潮安縣19個鎮 ※ 庵埠鎮文祠鎮鳳凰鎮鐵鋪鎮磷溪鎮官塘鎮江東鎮 東鳳鎮 龍湖鎮楓溪鎮彩塘鎮金石鎮浮洋鎮 沙溪鎮 鳳塘鎮 古巷鎮 登塘鎮 赤鳳鎮歸湖鎮;縣人民政府駐庵埠鎮

楓溪區:1995年12月楓溪撤鎮建區(縣級區)轄4個居委會和26個村委會,成立楓溪區管委會,是潮州市的派出機構,行使縣級區的職權。

【歷史沿革】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屬閩族和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入版圖,但此時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頭一帶漢族人稀少,從唐朝後期開始漢人數量才有較快增長。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隋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一度改為潮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説,東到泉州(此時泉州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西元700年)才最後設州)北到江西贛州,南到大海,西到惠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置了漳州。

現在,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巖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今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象,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裏流行的。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潮陽郡,唐天寶3年,(閩中)割潮州歸嶺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復潮州。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隋唐以後,隨着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汕頭,見潮汕莆田淵源。莆田移民,從語言來看,潮州話與現今的莆仙方言有差異。原因在於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繼續受到福州省城話的影響,原先使用的方言-閩南話受閩東方言影響,莆仙方言成為有閩南語底子的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渡型的閩語。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這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説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裏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裏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指派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力戰6日而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佈解散,總指揮陳湧波、餘既成被迫走避香港。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彙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了二個“潮州”的概念,一個是廣義的潮州概念,一個是狹義的潮州的概念。

廣義的潮州,也就是歷史上的潮州,此定義已有上千年曆史,主要包括現在潮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以及豐順縣等。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民風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語言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廣義潮州的概念裏面,包含了狹義潮州族羣的概念,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與豐順縣講潮州話的民眾。另外陸豐市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講惠來口音的潮州話的民眾,屬於廣義潮汕人的概念,不屬於狹義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將原來的副地級市升格的。作為地級市,潮州現在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的概念,還是傾向於廣義的潮州,甚至就是廣義的潮州。可見,歷史是阻隔不斷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為潮汕地區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説“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説法有失學術意義上的公允。不過,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

潮州市氣候概況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鳳凰髻為粵東最高峯,海拔1497米。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縣,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兩江河為潮州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為丘陵地帶,南部為韓江沖積平原。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5%,主要分佈在饒平和潮安北部。北部山區適宜茶葉種植和杉、桐、櫟、柯等林木生長;丘陵及低山區主要適合竹、橄欖、桃、李、梅、菠蘿和薯類的生長;韓江沖積平原肥沃的土地利於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蘿蔔、柑、楊桃、香蕉等的栽培。歷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蠶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市處低緯度,瀕臨南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為21.4℃,日照為1986.1小時,雨量為1685.8毫米。極端最高氣温為39.6℃,極端最低氣温為-0.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常綠,四季如春。

春季(3~5月份)是過渡季節,氣温和降水均處在上升時期。正因為這個時候是冷暖天氣交替的變化季節,所以它的不穩定性很大。有的年份會出現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卻會出現持續的低温陰雨倒春寒天氣;在某些年份因為雨季來得遲,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乾旱。但從常年的情況來看,雨季在4月份便開始了,各地先後進入前汛期。

夏季(6~8月份)由於受海洋氣團的影響,普遍吹偏南風,帶來豐沛的雨水。6月份是廣東前汛期的降雨高峯期,各地出現暴雨的機會甚多。同時,每年的6~10月又是熱帶氣旋影響廣東的主要時段,影響廣東的熱帶氣旋,有89%以上出現在這個時段內。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氣温達到28~29℃。極端的最高氣温曾出現過42℃(1953年8月12日,韶關市)。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高氣温為38.7℃,出現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9~11月份)冷空氣開始影響廣東,潮州氣温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開始進入乾季。熱帶氣旋活動的次數減少。11月份雖不是熱帶氣旋最活躍的季節但仍有出現的可能。

冬季(12~2月份)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幹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增温、增濕,強度大為減弱,到達廣東時風速已經變小、氣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較温暖。但個別年份在寒潮來臨時,也可出現霜凍天氣。冬季是潮州市的乾季,降水較少,多晴好天氣,光照充足。1月份為最冷月,月平均氣温為9~16℃,南北部的温差達7℃以上。極端的最低氣温曾記錄到零下7.3℃,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最低氣温為0℃。在潮州,冬季雖有南下的冷空氣影響,但因所處緯度較低,1月份平均氣温仍有13.5℃,故並無氣候意義上的冬季。

【概述】

開元寺位於潮州市區開元路中段。據《潮州府志·寺觀》的記載:開元寺的前身是創建於隋唐之際的荔峯寺。唐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為慶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國81州郡各選一大寺,以其年號為名,當時潮州就把“荔峯寺”改名為“開元寺”。

現在開元寺的佔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米,是一座宮殿式四合院建築。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築格局,寺內的各主要建築體現了宋、明、清各時代的建築風格。開元寺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古剎,2001年7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寺的主要建築分佈在寺院的中軸上,由南向北依次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地藏閣和觀音閣。

【金剛殿】

金剛殿建於明朝,殿內供奉着兩大金剛,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跡金剛。傳説,釋迦牟尼佛外出傳法時,常有五百金剛隨行護衞,密跡金剛就是這五百金剛衞隊的衞隊長,因為金剛殿空間有限,不能把這五百金剛全擺出來,所以只能由他們的衞隊長來作代表。在密跡金剛對面的是那羅延天,傳説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開元寺兩大金剛與其他寺院的金剛在造型上有所不同。一般寺院的密跡金剛是開口,手持金剛杵,那羅延天則是合口、持棒。而開元寺的金剛都是閉口端坐,手拿金剛圈。

【天王殿】

天王殿是我國僅存的宋代單檐歇山頂建築,在建築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據文獻記載,日本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築式樣是南宋明州建築師陳和卿帶到日本的。日本建築史學界對這座建築給予極高的評價,説它引起了日本建築的第二次革命,為日本建築界帶來新的技術和結構風格。大佛殿完工之後不久,陳和卿就去世了。他臨終時留下遺言,説大佛殿是參照中國某佛殿的式樣而建,但他沒有説出具體是參照哪一寺院的建築而建。為了尋找大佛殿的“根”,中、日兩國建築界的學者用了大量時間走遍了中國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無所獲。直到1992年,同濟大學教授陸秉傑來到潮州,經過他的實地驗證,最終把“大佛殿”的根確定在潮州開元寺的天王殿。這一發現轟動了中日兩國的建築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築上有三個特點:第一,整座建築有32根柱子,這些柱子都是木石結合,下端為石柱,上端為木柱,前排柱子與後排柱子在式樣上又有所不同。第二,天王殿東西兩側的山牆沒有用石柱而是用磚砌,整個屋頂的屋頂重量由兩側山牆承載,這和我國傳統的用柱來承載屋頂重量的做法又有所不同。第三,在柱子上端為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屋頂,從下往上望,這些複雜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在民間把這種斗拱叫作“蓮花托”。

在天王殿內正上方一塊牌匾上面寫着“開元鎮國禪寺”六個字,其中的“鎮國”兩字不是一般寺廟都可以用的。潮州開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鎮國”兩字,據説是因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國沿海各府,當時潮州的城池損毀尚未修復,不能夠抵禦倭寇侵犯。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揮俞良輔就以為開元寺能鎮境保國而請封開元寺為“鎮國禪寺”並得到了朝廷的批准。這就是開元寺“鎮國”兩字的由來。

在天王殿正中間供奉的是彌勒佛。據佛經説,彌勒佛是未來世的佛祖,是現在世佛祖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接班人。在我國的寺院內供奉的彌勒造像有佛像、菩薩像和化身像三種。開元寺天王殿供奉的是彌勒佛的化身像,即“大肚彌勒佛”。

在天王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開元寺的四大天王與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開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穩的坐着,而其他寺院的多聞天王手中的法器一

般是“傘”。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是因為開元寺是“鎮國禪寺”,四平八穩的端坐和寶塔含有“鎮國”的意思。

在彌勒佛背後,面向大雄寶殿的是韋馱菩薩。據説,四大天王每個天王手下各有八名神將,韋陀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一個神將,因為護法有功被列為三十二神將之首,親受佛祖的法旨,周統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所以稱為“三洲感應”。

【中庭】

在天王殿北面是開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寶殿前的廣場。中庭的南邊有兩株菩提樹,菩提在印度語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樹也叫“智慧樹”。傳説,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打坐,冥思苦想了七日七夜,終於大徹大悟成佛的。現在開元的這兩株菩提樹是50年代從廈門南普陀寺移植過來的。

在中庭的東西兩側有4座方形的石塔,這種形式的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個塔代表“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世界)、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寶殿前有兩座石經幢。據考證,這兩座經幢是唐朝建寺時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現存最早的石雕作品。由於年代久遠,經幢上的字已經被歲月侵蝕得模糊不清了。

【大雄寶殿】

中庭北面是開元寺的核心建築大雄寶殿。現在的大雄寶殿為清朝光緒年間重修時的建築。在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我們中國人一般都把他叫做“如來佛”。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創立的佛教的基礎教義是“四諦”,所謂“諦”就是“真理”意思。四諦就是“苦、集、滅、道”。當代中國佛教界將佛教的宗旨歸納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在釋迦佛東邊的是藥佛,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據説,眾生只要誠心誦唸他的佛號就能夠消災去病!在釋迦佛西邊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稱為“彌陀”,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在中國佛教徒大多數都希望來世能夠降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據説,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來世降生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之一。

在大雄寶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佛經上説,這些人已經永遠進入涅槃,不再生死輪迴,並且留在人間替佛祖弘揚佛法。

在釋迦佛的背面是“飄海觀音”。

在飄海觀音左右兩側分別是僑陳如和優波離兩位尊者。他們都是釋迦牟尼的學生。據傳,僑陳如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在鹿野苑開始傳法的第一個學生,因此被佛教徒尊為“比丘第一”;而優波離則是釋迦牟尼的學生中對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並能自覺的遵守,因此釋迦牟尼讓他負責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藏經樓】

大雄寶殿北面是開元寺的藏經樓,這裏珍藏着開元寺1000多年來收藏的眾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開元的鎮寺之寶---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給潮州開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經》。這部《大藏經》刻於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當時共刻印了10部,先後頒賜給全國十大寺院收藏,全書共7246卷,用漢、滿、藏、蒙四種文字刊行。從經書的數量可以看出經書的珍貴,開元寺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個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開元寺在中國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閣】

地藏閣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和十大閻王。在地藏閣門口有一塊寫着“莫不尊親”四個字的匾額,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尊重父母雙親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閣內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薩。傳説,他曾經為救其母脱離地獄之苦發下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們也把他稱為“大願菩薩”。在地藏閣左右兩側分別是十大閻羅,閻羅是地獄的統治者。

【觀音閣】

觀音閣內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由於觀世音能救苦救難,在這個充滿苦難的人世間,得到眾生的愛戴,有眾多的信眾。我們現在看到的觀音像是一位慈祥端莊的婦女,在中國的觀世音大多都是這種形象。其實菩薩是金剛身沒有性別之分的。在南朝後,為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婦女供奉,產生了女身觀世音像。

在觀音閣內左右兩側供奉的是18尊觀世音的化身像。據佛經説:因為眾生對佛理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觀世音為了度化眾生,示現“三十二應化”形象。在觀音閣內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應化像”中的十八種。現在,在觀音閣內供奉觀音18化身像的在全國可能就只有開元寺一家了!這也是開元寺又一個與眾不同之處。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2

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瀕臨南海。西南往廣州、深圳,東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西北部有鐵路通往江西省、湖南省;汕頭空港和香港、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國內40多個城市通航;汕頭與香港的海上距離僅195海里,與台灣相距僅214海里,交通非常便利。

汕頭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北部有蓮花山脈,西北部是桑浦山,西南為大南山。韓江、榕江和練江中下游流經市境,從汕頭港匯入南海。三江匯合所處的汕頭港,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內海。全市海岸線長289公里,有大小島嶼40個,其中的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

汕頭自然條件優越,北迴歸線從市區北部穿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長冬短,也可以説無冬季,四季的區分不明顯。每年的5月到10月為夏季,夏季最高温度為33-35℃,但高温天氣持續時間很短,往往是兩三天高温,就有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降雨,天氣又涼爽起來。11月至次年2月進入冬季。雖説是冬季,最低氣温也在0℃以上,且經常保持在10-15℃之間。可謂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

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加上刻苦耐勞、心靈手巧的人口素質,使汕頭成為全國著名的農作物高產區,海洋捕撈業和水產業也十分發達。

“巧媳婦不難為靚米之炊”,汕頭的飲食享譽海內外,潮菜、工夫茶和小吃的技法匠心獨運,味道獨特,又符合當今世界健康養生的時尚。汕頭被譽為“美食之鄉”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汕頭素有“海濱鄒魯”之美稱。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潮人風情獨具韻味。唐代開始,汕頭所處的粵東沿海地區便是封建朝廷政治的流放地。被貶的朝廷命官來潮任職,帶來了當時先進的中原文化理念,以至興學重教蔚然成風,潮汕地區人才輩出。南宋時期達到高峯,儒學教育普及面之廣,是廣東其他各州郡難以比擬的。因此,北宋時,從京城貶到潮州當通判的陳堯佐就贊潮汕為“海濱鄒魯”。從潮汕稍有點文化的人普遍喜弄琴、棋、書、畫的現象,也不難看出傳統文化代代傳承的痕跡。近代,大量潮人乘紅頭船移民海外,汕頭成為著名的僑鄉,本土與海外的交流漸漸多起來。加上汕頭開埠,西方文化進入汕頭,中西文化交融,形成農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並存,既傳統又開放的.獨特的地方文化。比如,寧多勿缺的諸神崇拜,形式獨特的鬧元宵活動:賽大豬、賽大鵝、拖神、搶龍頭等等,無不散發着濃濃的海洋文化氣息。而細膩如潮劇、潮州音樂、民間工藝(木雕、抽紗、剪紙、嵌瓷);粗獷如潮州大鑼鼓、英歌舞、布馬舞以及獨特的潮汕方言,又分明烙上中原古文化深深的烙印。

一個地方的名字,大都反映了這一方水土的地理或者歷史淵源,汕頭也不例外。“汕”字在現代,漢語意義比較單一。在古漢語,意指一種捕魚的工具。而當地人則認為“汕”字是指海沙堆積而成的沙脊,那麼,“汕頭”也就是沙脊的頂部。汕頭市還有一個別稱,叫做“鮀島”,這個“鮀”字也非常生僻,它是這裏盛產的一種淺海魚的古代名稱。看來,説“汕頭”也好,道“鮀島”也罷,都離不開海,都道出汕頭的來歷,她是建立在海灘上的一個年輕城市,更是潮汕歷史向現代發展的里程碑式的城市。

早在1858年,恩格斯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一文中評價中國沿海口岸時就指出,汕頭口岸是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汕頭列為對外通商口岸。1861年,汕頭市正式開埠,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先後有英、美、日、德、法、荷、挪、丹等八個國家在這裏設立領事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汕頭港最繁榮的時期。當時,汕頭港的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廣州。大量貨

物的進出口,帶旺了本地的商業經濟,汕頭商業經濟最鼎盛時期,曾位居全國第七位。從旅館業的發展更見證了汕頭曾經的輝煌,1934年至1937年僅4年間,汕頭旅館的數量便從46家發展到130餘家,汕頭埠的繁華可見一斑。

新中國建立以後,汕頭一直是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改革開放以來,汕頭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繼1992年之後,1997年汕頭市再次進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2001年全市實現GDP460.99億元,從1981年至2001年的20年間,GDP年均增長幅度為16.7%。超聲電子、紡織服裝、玩具、機械、印刷、食品、醫藥等行業不斷壯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一市兩城”現代化港口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汕頭已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目前,汕頭市繼續推進“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新世紀生命工程。按照“應對入世挑戰,打造信用汕頭,創立名牌產品,發展特色經濟”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推動汕頭經濟向前發展。

汕頭市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服務體系和配套設施完備,具備較高的旅遊接待水平。至2001年已擁有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四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一個AAA級旅遊區,一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星級酒店38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12家。市委市政府對旅遊業十分重視,制定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確定並大力推介李春洪市長所提出的“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的形象口號,加快景點景區建設步伐。汕頭旅遊業將有更大的發展。

汕頭市基本情況

轄區: 轄龍湖區、金園區、昇平區、達濠區、河浦區,帶南澳縣,代管潮陽市、澄海市(縣級市) 面積: 2046平方公里

人口: 462萬(2001年) 世界各地汕籍人口:約200萬 港澳台同胞: 超300萬 民族:漢族為主

語言: 潮汕話,部分操客家話 主要工業產品: 感光材料、超聲電子儀器、紡織服裝、玩具、印刷品、食品、醫藥等

海產品: 石斑魚、鰻魚、鯧魚、對蝦、膏蟹、魷魚、牡蠣等

土特產: 獅頭鵝、潮州柑、甘蔗、芋頭、林檎、橄欖、包心芥菜

日照: 2000—2500小時 年平均氣温: 21—22C 降水: 1300—1800毫米

海濱長廊

(旅遊車行進在海濱路上)

我們的旅遊車正行進在海濱路上。有人説這有點像走在杭州的西湖路上,的確差不多。不過這可不是湖,而是海,海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一個城市靠近大海,不僅氣候温潤,交通方便,而且本

身就是旅遊觀光的對象。汕頭是一個既有外海又有內海的城市。大家看到的這片內海就有57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那樣大。這條路從汕頭港開始,一直通到海灣大橋,接上通往深圳的高速公路。

(在品海亭附近下車遊覽)

海濱路靠海的一側是綠化公園,從早到晚,遊人不斷,是汕頭人最喜歡的休息場所。在這裏還經常可以看到潮劇發燒友的表演。站在這裏,眺望大海,心胸感到格外開闊。整個汕頭海灣一覽無餘。你看,遠處是海灣大橋,橋下是風景區媽嶼島,對面山那邊就是外海,近處是天壇公園和著名的石風景區,石跨海大橋西面是河海交匯的牛田洋。這裏有兩個渡口,遊人和車輛也可以乘船渡過去。你只要花上一元錢,就可以享受跨海遊的樂趣。

大家看,這公園裏有許多老樹,根鬚繁茂,顯得古樸蒼勁,其實這都是近年靠人工移栽的。樹叢中還精心佈置了許多石雕,大家可以在你喜歡的動物旁邊留影作為紀念。這裏有小猴、駱駝、蝸牛、公雞,還有可愛的娃娃。路北是人民廣場和體育場,中間有音樂噴泉,兩側各有一組表現海趣的藝術雕塑,造型別具一格,是一羣孩子,抬着巨大的海螺向海濱走去,水從海螺殼裏嘩嘩流出來。

海濱路的另一側佈置着許多汕頭的重要建築。市委、市政府也在這附近。路很長,還是請大家請上車,沿路觀賞吧。

“洛陽親友若時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圓滿完成一天行程。大家會不會感覺到疲頓?其實你們進入了一個“大氧吧”體驗了100%負離子洗肺,微微的海風吹去你們旅途的疲勞,寬廣的大海會使你的心情闊然開朗,豪放、質樸、勤勞、

講義氣的海島人,誠邀你們在這裏多住幾天,你會細細品味欣賞我們海島“山、海、史、廟”立體交叉,天、山、海共色所構成的美麗畫卷,在此我衷心的祝願大家的生活充滿陽光,今天的旅程到此結束。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3

各位旅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叫張晨,大家可以叫我張導遊,這次我們要去的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廣東汕頭。

汕頭就座落在浩瀚的大海邊,一條猶如綠絲帶般的海濱路沿海而建。美麗的海濱長廊便是沿路而修,長廊上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並建有許多亭台樓閣,長椅供人們休息。早晨,人們可以在這兒晨練,看太陽從海面升起,在這兒沐浴早晨温暖的陽光。到了中午,人們可以在這兒吃午餐,談話。而到了晚上,人們便可以在這乘涼、散步、喝茶,十分悠閒。尤其是可以欣賞到這座海濱城市美麗的夜景。是一個值得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好地方。

遊客朋友們,我們即將前往的是位於海濱路頭的華僑公園。公園由潮汕著名華僑李嘉誠先生捐贈修建的以現代僑鄉潮人為主題的華僑公園,該公園位於汕頭港灣北岸,南臨大海,西接海堤帶狀公園“觀海長廊”,毗鄰林百欣時代廣場南側。獨具亞熱帶海濱風光特色。是汕頭市區目前佔地面積最大、檔次規模最高的主題公園之一。園內綠樹成蔭、各國各地花兒、草、樹木都有。這還有大大的摩天輪,它架在海灣,坐上去不但可以把華僑公園裏的景色盡收眼底,還可以體會一下在海面遨翔的感覺。華僑公園建於南海之濱,地理位置獨特,環境優雅宜人,是汕頭市民、外地遊客假日休閒娛樂的良好去處。

遊客們,我們現在處在海濱路尾的人民廣場。這裏寬闊無比,大家可以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朋友可以在這溜旱冰,做遊戲。特別是晚上七時半後,當音樂響起,噴泉出水時,人民廣場就成了歡樂的海洋,人間的天堂。

汕頭的美景還有許多 ,説不完,道不盡,時間過得真快呀,旅客們,我們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明天我們大家再去別的景點遊覽,再見!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4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韓江之濱的韓文公祠。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謫潮州。韓愈在潮州期間祭鱷釋婢,興學勸農,歷代潮人都很懷念他的功績,韓祠內有一塊碑刻:“若無韓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對他極高的評價。

祠堂前廣場有一座古書形的石雕,上面刻寫了韓文公在《進學解》中的兩句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説:勤奮是事業精進的前提,深思是行為成功的保證。

韓祠正門,上面寫着“韓文公祠”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視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跡。韓祠依山而建,層次分明,前落是韓祠的主體,後落是侍郎閣,現在我們拾級而上,石階一共有51級,是紀念韓愈51歲時到潮州。韓祠前原有韓愈手植橡木,民間傳説:橡木開花的多少,可以預示當年科舉考試錄取率的高低。韓祠橡木後來成為潮州八景之一。

韓祠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ZUI初建在金山,後來遷到州南七裏,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遷到這裏,算起來也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韓祠現存有歷代官員文人所留下的37塊石刻。其中,“三啟南山”,是原廣東省委書記林若所書,出自蘇東坡的《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之句“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雲”,另一層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來到廣東。

韓文公一生倡導儒家思想,並以儒家“道統”繼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對暴虐,“抵排異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後極力興辦久廢了的鄉校,還把自己的俸銀捐出來支持教育,並起用當地賢士趙德主持教育工作,讓讀書風氣長久發揚下去。

這邊的一副楹聯,上聯是:闢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海嶠;下聯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鱷渚,於今香火遍嬴洲。上聯説他來潮州的緣由及到潮之後使讀書的風氣遍及海濱。下聯説他到潮州只做了八個月的官,但驅除鱷魚,功德無量,歷代都沒有忘記他。

正殿左側有碑刻:“功不在禹下”,出自韓文公自己的文章,本來是韓愈稱讚孟子的話,但後人反過來用這句話來讚美他。他來潮州之後除辦學校,驅除鱷魚、釋放奴隸之外,還積極發展農桑,修築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樣。

更深一層的含意是:意識形態中的異端邪説也有如洪水猛獸一類的災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還是思想界的,關鍵在於疏導而不能一味地堵塞。韓祠左側的“天南碑廊”是當今我國書家和政要稱頌韓文公的詩文碑刻,可見韓愈的影響力並非潮州一方。

ZUI後我們一起登上後面的侍郎閣,登高望遠,飽覽潮州古城的風姿。、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潮汕的自然景觀導遊詞5

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她是由37個大小島嶼所組成,陸地面積130.90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面積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600平方公里,現有7萬多常住人口。

南澳島地處粵東海面,位於高雄——廈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南澳島海岸線77公里,大小港灣66處,其中如煙墩灣、長山灣和竹棲肚等多處具備興建深水港,闢建萬噸級碼頭,具備發展海洋遠運事業的優越條件。南澳島的青澳灣是沙質細軟的緩坡海灘,海水清澈,鹽度適中,是天然優良海濱浴場,是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南澳島上文物古蹟50多處,寺廟30多處。

南澳島地處亞熱帶,北迴歸線橫貫。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氣温只有21.5℃,且空氣清新,沒有各類污染工業,每立方厘米空氣含負離子4000個,高於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節,海風習習,氣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每逢夏季,國內外旅遊者紛紛來到這裏避暑、休憩、遊覽、消夏。第~範文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南澳島素有“粵東海上明珠”之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海、山、史、廟”文體交叉的特色。

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態旅遊的主色調,登海島、住海濱、沐海風、浴海水、品海鮮是各方朋友上島旅遊的開心選擇。這裏既有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青澳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又有“南中國海上天然植物園”之稱的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既有“候鳥天堂”之稱的烏嶼自然保護區,又有亞洲第一大海島風電場,既有歷史悠久、歷158任的總兵府,又有充滿傳奇色彩的南宋古井、太子樓遺址以及眾多國內外頗有影響的文史、古蹟、寺廟等,所有這些如同簇簇競相出水的奇葩,構成了一條亮麗的海島風景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j43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