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多篇)

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多篇)

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多篇)

謝靈運山水詩的寫作特點 篇一

謝靈運山水詩的寫作特點

在中國詩歌史上,謝靈運是第一個有意識的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的主要功績在於他以成功的創作實踐確立了“山水詩”在詩歌史上的獨立地位。

一、引言

朱自清在《經典常談》裏稱謝靈運是“第一個在詩裏全力刻畫山水的人”,雖然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完整的描繪山水的詩出現,如庾闡的《衡山詩》,湛方生的《天晴詩》,謝混的《遊西池》,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等,但謝靈運才是第一個有意識的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真正使山水詩走出了理窟,走向了獨立,使山水從文學的“附庸”變為“大國”,併成為人們競相寫作的題材的人物非他莫屬。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説:“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研究晉宋山水詩的發展幾乎沒有人不引用這句話。他是開創山水詩派的鼻祖,但劉勰的“《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説法是否可信呢?如果從謝靈運山水詩的用典特點來加以分析的話,不難得出答案。

二、謝靈運山水詩的用典特色

用典,又稱用事、隸事、事類,現在常稱作引用。劉勰雲:“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在篇幅有限的詩歌中運用典故成為增加詩歌內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藝術效果上,典故的加入也使詩歌變得具有多層意藴而耐人咀嚼回味。縱觀謝靈運的山水詩作,其引用典故的範圍是極其廣泛的,經史子集無所不包,從中可見其知識的淵博和龐雜,以至於清人吳淇有“非注莫解其詞,非疏莫通其義”的説法。據統計,謝詩引“三玄”入詩,以《莊子》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由此觀之,莊、老思想在其詩中不僅沒有告退,與較早的陶詩相比,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

謝靈運詩作中所引的“三玄”中的一些典故,如《過白岸亭》中的“未若長疏散,萬事恆抱朴”,《七裏瀨》中的“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以上詩句中“抱朴”、“要妙”均出自於《老子》。《登永嘉綠嶂山》一詩中的“恬知既已交,繕性從此出”,《郡東山望溟海》中的“萱蘇始無慰,寂寞終可求”,以上詩句中的“繕性”、“寂寞”出自於《莊子》。《登永嘉綠嶂山》詩中的“蠱上貴不事”一句出自《易・蠱》;“履二美貞吉”一句出自《易・履》。類似的例證不勝枚舉,不再一一贅述。縱觀謝詩中所引用的這些“三玄”中的典故,大都是表達自己希望遠離塵世紛爭,包含着避世隱居的思想。我想他之所以產生這種歸隱思想,不僅是受他所處的時代風氣的影響,也與他特殊的人生經歷和跌宕的政治遭際有關。

謝詩中的典故,論數量的話以“三玄”為最多,但若論引用的質量的話,應該是化用楚辭中的'典故最為靈活和巧妙。例如,《石門巖上宿》中的“朝搴苑中蘭”語出屈原《離騷》,“美人竟不來,陽阿徒發”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中的“清暉能娛人,遊子忘歸”化用屈原《九歌・東君》。《從斤竹澗越嶺溪行》中的“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化用《九歌・山鬼》。《東山望海》詩化用《九章・思美人》和《離騷》,幾乎全篇都來自屈原詩賦。為什麼謝靈運如此鍾愛屈子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他自身宦海浮沉、懷才不遇的不幸遭遇與屈原相類吧,這些寄託遙深的詩賦很容易引起他內心深處強烈的共鳴,因此化用起來也很自然貼切,生動形象。

除了引用“三玄”和楚辭中的大量典故外,在謝詩中還有一些歷史典故是以直接引用人名的方式出現的,最典型的如《初去郡》,一首詩中竟然接連引徵了九個人物,此詩是對其仕隱思想的一次全面總結。在《七裏瀨》一詩中,“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二句中的嚴光、任公也都是隱逸的代表人物。類似的典故還有很多,如《遊赤石進帆海》中的“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入冬道路》中的“魯連謝千金,延州權去朝”等等,他所引的這些人名不僅僅代表個人,實際上也包含着和這個人相關的系列事件,以歷史上的曠達之士來自勉自勖,或抒寫內心歸隱的渴慕,或表達仕途失意的憤懣。

三、從其用典特色出發,分析謝靈運山水詩的寫作特點

一般都認為,謝詩有其特有的固定結構模式,大多是按敍事、寫景、説理三部分來寫的,由於他總是習慣以議論説理結尾,所以就形成了為眾人所詬病的“玄言的尾巴”的評價。但是從以上我所列舉的他所引用的一些典故及其意義來看,其山水詩中的用典多集中在敍事和説理部分,而寫景部分鮮見,比較之下他引用“三玄”中的典故是最多的,這些玄言在其詩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都有涉及,所以僅僅理解為“玄言的尾巴”是不完全準確的。另外,很多人都認為謝詩那所謂的“玄言的尾巴”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是多餘的累贅,而實際上這些玄言大多是其內心真實矛盾與苦悶的反映,其詩結尾部分的説理在藝術表現上很像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卒章顯其志”。

謝靈運的山水詩從表面上看,大多確實是先敍出遊,次寫美景,最後發感喟,但卻有一條流貫於其中的情感脈絡:他的內心激盪着許多矛盾與苦悶,遂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美景的感召啟發下,心頭的鬱悶暫且消解,實現了對“道”的體悟。在大體一致的脈絡下,其詩中的情與理都能體現出邏輯上的嬗變與遞進。從總體上看,他的很多山水詩都能夠做到情、景、理三者的通融和諧,形成了在景中暢理言情、三者趨向統一的格局。清黃子云《野鴻詩的》雲:“康樂於漢魏外別開蹊徑,舒情綴景,暢達理旨,三者兼長,洵堪睥睨一世。”王夫之《古詩評選》評曰:“(謝詩)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神理流於兩間,天地供其一目。”這些評論都是對其詩很高的但又中肯的評價。

四、小結

總而言之,從謝靈運的用典特色能夠看出,他所引的典故大多是借古人之酒杯,澆其胸中之塊壘,借其抒發自己內心的思想矛盾和人生苦悶,並在自然山水的洗禮中獲得人生的領悟。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説用典之妙者“如水中著鹽,但知鹽味,不見鹽質”,倘若謝詩所引的典故與其所描寫的清新自然的景色和所表達的情感融為一體的話,就能做到如前人所説的“經營慘淡,鈎深索隱,而一歸自然”;倘若其所引的典故與其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美景和內心想要表達的感情有所脱離甚至斷裂的話,就會招來諸如“語多生撰”、“有句無篇”、“玄言的尾巴”等指責。這也正是謝詩為人推崇和被人詬病的原因所在,所以對於謝詩的寫作特點不能只持其一端而失之片面。

愛國詩人屈原的寫作素材 篇二

關於愛國詩人屈原的寫作素材

屈原的千古名句【1】

1.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2.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3.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4.樂莫樂兮新相知。

5.令飄風兮先驅使凍雨兮灑塵。

6.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7.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8.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9.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10.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11.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2.買駿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屈原的千古名句【2】

1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7.餘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18.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1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20.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1.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23.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4.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屈原的千古名句【3】

25、買駿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26、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27、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28、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2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0、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1、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3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3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34、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

35、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36、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唐代詩人李白的山水詩 篇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yqj9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