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童第周的名人事蹟故事(精品多篇)

童第周的名人事蹟故事(精品多篇)

童第周的名人事蹟故事(精品多篇)

童第周的名人事跡故事 篇一

●水滴石穿

童第周的父親是村裏的私塾先生,在這個小山村裏,他家還稱得上 “書香門第”。童第周小時候好奇性強,腦子裏好像裝滿了“為什麼”似的。一天,他在屋檐下的階沿上玩“跳房子”的遊戲,突然發現石板上整整齊齊地排列着一行手指頭大的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麼用呢?他把父親從屋裏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麼。父親一看笑着説:“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童第周不相信,把小腦袋一歪:“爸爸騙人!檐頭水滴在頭上一點不疼,它還能在那麼硬的石板上敲出坑來?”他父親耐心地解釋道:“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來,但是,長年累月不斷地滴,不但能滴出坑來,而且還能敲穿洞呢。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

童第周對這個道理雖似懂非懂,卻十分驚奇。終於等到了一場大雨來直接證實父親的話,他靜靜地坐在門檻上,看檐頭水一滴一滴地滴在石板上,多麼齊心,多麼頑強,他心想,年長日久,自然水滴石穿了。於是逐漸領悟了父親的話。

“水滴石穿”,這是父親對童第周的勉勵,而事實上,童第周就是身體力行地實踐着這種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以頑強的毅力向着科學的頂峯登攀。

童第周的故事 篇二

抗日戰爭期間,童第週一家來到了四川的一個小鎮上。他們靠着少得可憐的薪水生活。當時,童第周在一所大學教書,教書之餘,童第周還繼續着他的胚胎學研究工作。

要研究胚胎學,光靠空想不行,必要的實驗是少不了的。做實驗就得有實驗設備,可上哪兒去弄這些設備呢?為此,童第周吃不香、睡不着,科學研究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事情,不能搞科學研究就像要了他的命一般的難受。看着童第周的那股難受勁,全家都為他着急。

一天,童第周從外面回來,滿面春風,他興沖沖地告訴夫人葉毓芬,説他發現了一個寶貝。很長時間沒見到過丈夫笑臉的夫人感到很奇怪,什麼事值得丈夫這樣高興?她問道:什麼寶貝?我見到了一架顯微鏡,還是筒顯微鏡!在哪兒?夫人也激動起來,要知道,顯微鏡是進行胚胎學實驗最主要的儀器,有了它,就可以做實驗了。在鎮上的舊貨攤上。童第周邊回答,邊拉着夫人出門,他要讓她和自己一起享受發現寶貝的喜悦。兩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舊貨攤,果然,一架舊的筒顯微鏡擺在那兒,似乎正在向他倆招手。

請問,這架顯微鏡要多少錢?

六萬塊。夫婦兩人吃了一驚,這麼貴?這個價錢相當於兩人兩年的薪水。

這麼貴?能不能便宜點?

不行,你們看,這還是德國貨。

老闆打量着他們,憑經驗斷定,他們是真心想買的,所以要價比較高。

沒辦法,兩人只好空手而歸。夢寐以求的東西,就放在眼前,可是又不能得到。晚上,他們翻來覆去,就是睡不着覺。

第二天,兩人又到了舊貨攤前,跟昨天一樣,顯微鏡還在那兒。可唯一不同的是,老闆居然還漲了價,要賣六萬五千塊了,理由是物價飛漲,昨天和今天的錢就是不一樣。

同樣,他們又是空手而歸。接連幾天,他們一趟又一趟地往舊貨攤上跑,生怕心愛的顯微鏡被別人搶走。老闆很不耐煩,後來乾脆不理他們了。

夫婦倆下定決心,為了搞科研,這台顯微鏡非買不可。家裏實在是沒有錢,他們就開始到處向親友借錢,還變賣了不少衣服。可是,我們説不定多少年都還不清這筆債呀!夫人擔心地説。為了事業,寧可一輩子受苦!童第週迴答。

他們終於湊齊了65000元,買回了這台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就可以做實驗了。可是,新的困難又來了。用顯微鏡時,必須要有燈光照明或者要有很明亮的陽光照明。童第周住的屋子又小又暗,因為是抗戰時期,常常停電,怎麼辦呢?童第周想盡了辦法,他和同事們把顯微鏡放在窗台上,陽光好的時候利用陽光照明,陽光不好又停電時,就用乾電池作電源照明或用煤油燈照明。

顯微鏡的問題解決了,對於其他設備,他們就因陋就簡,比如説,用茶杯、廢棄的玻璃瓶、碗等來代替玻璃器皿。他們在外人看來沒有什麼用的瓶瓶罐罐中,做着科學實驗,探索着生命的奧祕。

童第周人物簡介 篇三

童第週考取寧波效實中學後,成為三年級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小童第周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寢室傳出了“小童第周不顧學習,經常談戀愛到深夜”的新聞,引起了關心他的同學和老師的擔憂。一天深夜,教數學的陳老師發現在昏黃的路燈下有個瘦小的身影在晃動,陳老師帶着疑問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童第周正在藉着路燈光演算習題。陳老師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軀,關心地勸童第週迴去休息,可是走出不遠,童第周又站在路燈下捧着書本讀了起來。陳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氣,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期末考試,童第周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成績都達到了70分,其中幾何得了滿分,引起了全校的轟動。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關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試,他的總成績名列全班第一。校長陳夏常無限感慨地説:“我當了多年校長,從來沒有看到過進步這麼快的學生。”

後來童第週迴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感慨地説:“在效實的兩個‘第一’,對我一生有很大影響。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童第周的故事 篇四

生物學家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縣的一個小山村。他家境貧寒,上不起學堂,只能一面跟父親念古書,一面幫助家裏勞動。

十七歲那年,童第周想報考寧波效實中學。這所中學是浙江省的一所名牌學校,入學成績特別高,而且年內只招收三年級插班生。家裏人都勸他不要異想天開,然而,童第周胸有成竹地答道:“我拼上一個暑假,準行!”

考試結果,童第周果真被錄取了。他成了效實中學有史以來第一個沒有上過中學而考取三年級的插班生。

不過,不少人仍在猜測,這個山村娃子究竟能不能跟上班。第一學期,他的總平均成績只有 45 分,英語更是考得糟糕。學校動員他退學或降級。他含着眼淚,一再向校長請求再跟班試讀一學期。學校勉強同意後,他便以驚人的毅力去攻克學習難關。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牀,在路燈下讀外語;夜裏同學們都睡了,他仍然站在路燈下自修功課。學監發現了,關上路燈逼他進屋。他趁學監不注意,又跑到廁所外的燈下學習,把學監也感動了。

就這樣,第二學期他終於趕上來了,總平均 70 分,幾何還考了 100 分。

直到晚年,童第周還對此記憶猶新,他説:“這使我知道,我並不比別人笨。

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也能辦到。世界上的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童第周的故事 篇五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去問父親:“父親,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麼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麼好奇,高興地説:“這不是人鑿的,這是檐頭水滴下來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還能把堅硬的石頭敲出坑?父親耐心地解釋説:“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長日久,點點滴滴不斷地敲,不但能敲出坑,還能敲出一個洞呢!古人不是常説‘滴水穿石’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一席話,在小童第周的心裏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階上,望着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由於農活比較多,童第周對學習有些失去興趣,不想讀書了。父親耐心地開導童第周説:“你還記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嗎?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堅持不懈,能把堅硬的石頭敲穿。難道一個人的恆心不如檐水嗎?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為了更好地鼓勵童第周,父親書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大字贈給他,並充滿期望地説:“你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永誌不忘。”

效實中學的兩個“第一”

童第周慢慢長大了,他的幾個哥哥深明大義,將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學習,將來有出息,回家鄉幫助哥哥辦學。已經開闊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時心中已有另一番高遠的志向,要進當時省內名望極高的寧波效實中學讀書。大哥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興,又為小弟感到擔心。小童第周堅決地告訴哥哥們:“我一定能考上效實中學!”小童第週一絲不苟地進行備考,一家人也全都動員起來,支持他。善良的老母親經常在半夜時分悄悄起牀,隔着窗户靜靜地注視着兒子房間的燭光……

小童第周終於考取效實中學,成為三年級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面對成績單,小童第周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寢室傳出了"小童第周不顧學習,經常談戀愛到深夜"的新聞,引起了關心他的同學和老師的擔憂。一天深夜,教數學的級任陳老師辦完事情回到學校,發現在昏黃的路燈下有個瘦小的身影在晃動,陳老師想:“深更半夜的,誰還不回寢室就寢呢?”陳老師帶着疑問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童第周正在藉着路燈光演算習題。“這麼晚了你怎麼還不回寢室休息呢?”“陳老師,我要抓緊時間把功課趕上去,我不要倒數第一名。”陳老師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軀,關心地勸童第週迴去休息,可是走出不遠,童第周又站在路燈下捧着書本讀了起來。陳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氣,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感到自豪。

第二天,陳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鄭重地闢謠:“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童第周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測下結論,更不要用流言去中傷別人,特別是對於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更不能這樣!”陳老師嚴肅地説,“我親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燈後還在昏暗的路燈下,專心致志地演算習題。他太辛苦,太勤奮了!他值得全體同學學習!”陳老師最後提高了嗓門,“不錯,童第周曾經是全班成績最差的,但一個人的成績不能僅僅用一次考試分數來判定。衡量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最終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奮鬥之路!”

期末考試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關注的對象。他終於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平均成績都達到了70分,其中幾何得了滿分,引起了全校的轟動。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關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試,他的總成績名列全班第一。校長陳夏常無限感慨地説:“我當了多年校長,從來沒有看到過進步這麼快的學生!”

後來童第週迴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感慨地説:“在效實的兩個‘第一’,對我一生有很大影響。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復旦大學,從此,他開始了追求科學,獻身事業的漫漫求索之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61qe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