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黨員心得體會 >

黨員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黨員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目錄

黨員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第一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第二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第三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第四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第五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在紀念建黨九十週年的時候,廠組織我們參加紅色旅遊。參觀了平型關、白洋澱等景點。紅色旅遊使我們既感受了祖國美好河山的壯麗多姿,更對我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當我們踏上旅程回憶的目光帶我們回到硝煙瀰漫,壯懷激烈年代,這裏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我們瞭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

我思考之後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他們有什麼意義。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於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後人留下我們的腳印。在這裏曾經出現英雄的軍隊,英雄的人物,英雄的壯舉,平型關大捷、雁翎隊……這些叱吒風雲的英名,如今已濃縮成了文字、紀念碑或紀念館,並牢牢地銘記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其事蹟和精神感動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朝陽中,“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八個大字閃耀着光芒。幾張年輕的面孔朗聲吟誦着盡顯豪情的碑文。在這段令人蕩氣回魂的文字中,一面勝利的旗幟,永遠飄揚在那場令日月慘淡的搏殺之後。中國軍隊抗日首場大捷,就在這個地方。1.15米高的碑基、1.937米高的碑座、

9.25米高的碑體,這些屹立在面前的數字,構築起平型關大捷的主體元素:八路軍115師、1937年9月25日。72年過去,硝煙散盡。古

隘平型關,正以當年的雄姿,沐浴着和平的陽光。喬溝就在如今紀念碑的側下方。放眼望去,兩側山勢險峻,溝底狹窄。如此兇險的地勢,讓人難以揣測,當年侵華日軍為何要選擇這樣一條行進線路?事實上,喬溝一帶的地形,日軍早已掌握。1936年,為了偵察山西地貌和軍事部署,日軍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曾扮作商人,騎着一頭毛驢,在靈丘縣的東河南鎮至繁峙縣的大營鎮之間30餘公里的峽谷地帶,特別是喬溝一段做過詳細考察,還繪製了地形圖。喬溝地形複雜,峽谷公路蜿蜒曲折,在此用兵,熟諳兵法的板垣不可能不知道這是兵家大忌。

但在彼時,板垣已經是一個貪婪的匪徒:從這條古道越過平型關後,道路就變得一馬平川,太原將一覽無餘,山西會唾手可得……其時,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紅軍剛剛整編完畢,在板垣看來,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抵擋他的王牌第5師團長驅直入。驕橫狂妄的板垣沒有料到,一年後等待他的精鋭部隊的,是毀滅。松濤陣陣,幽谷深深,那恢宏的一頁又在一瞬間徐徐打開。

1937年9月25日早晨,侵華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個步兵大隊乘100餘輛汽車,浩浩蕩蕩地開進喬溝,進入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八路軍115師的伏擊圈。

當日軍全部鑽進“口袋”後,師長林彪下達了攻擊命令。此時,聶榮臻手中的懷錶正好是清晨7點整。685團迎頭打響第一槍,隨着幾輛汽車中彈起火,大搖大擺的日軍亂了套,好一陣才清醒過來,開始利用車輛、坡坎做掩護,以優勢武器進行瘋狂反擊。衝鋒開始,按照

“攔頭”“斬腰”“斷尾”任務要求,685團、686團、687團將敵人分割包圍,用刺刀和大刀,與來犯者展開肉搏戰。

“剎那間,公路上滿是我們的人了。遙看東面的公路,一直到老爺廟一帶,戰士們把日軍攔腰斬成幾段,乃至幾十段。鬼子們一片慌亂,四下亂竄,戰士們端起刺刀,到處追殺,被刺死、打死的敵人滿地都是。”這是時任685團團長的楊得志將軍在回憶錄《橫戈馬上》中對當時情景的描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一豪氣沖天的絕唱正是從此響起。

距離喬溝不遠,是平型關大捷紀念館。這裏是中共中央宣傳部確定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置身此間,眼前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面牆壁、每一幅照片、每一行文字,永遠定格着那些艱難曲折的歲月,那場如火如荼的戰鬥,那段開創輝煌的歷史。紀念館裏,陳列着兩樣讓人震撼的東西,大刀和機關槍,它們曾經分屬不同的主人進行過較量。而歷史,正是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昭示着正義和邪惡。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前的將帥廣場上,矗立着9尊銅像。他們是平型關大捷主要參戰將領——林彪、聶榮臻、陳光、徐海東、肖華、楊得志、李天佑、陳錦秀、楊成武。他們傲然挺立、揮斥方遒,正是在他們的運籌帷幄中,千餘日軍霎時灰飛煙滅。“10、11、12 …… 113、114、115!”在將帥廣場的台階上,一位小姑娘邊上台階邊數着,“115個!”她興奮地喊起來。八路軍115師,在這裏已經成為一種永恆的記憶。

白洋澱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3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澱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澱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澱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白洋澱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走進白洋澱。白洋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勞動人民反日本帝國主義,充分發揮智慧與勇氣的地方。它告訴人們科技落後不要緊,只要改變思想,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着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着光輝的革命事蹟,弘揚着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在“變革提效”的關鍵階段再立新功。

第二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1>

從未去過延安,卻對她神往已久。恰值建黨90週年,單位組織全體員工赴革命聖地延安開展紅色之旅,接受傳統革命教育。

久居中原大地,享受於舒適的生活,在出發前,雖然對革命老區的艱苦有一定的估計,卻還是沒有想到,在當時的革命聖地延安,生活竟然如此的艱苦。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從國小課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時的延安在我的記憶中代表了一段歷史、一個時代。

1935年到1948年,延安曾經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戰鬥、生活、工作了13個春秋,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做出了關係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延安這個名字不但沒有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鮮亮,她如一座豐碑久久佇立於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經成為旅遊聖地,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這裏,追隨偉人的足跡,重温那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接受延安精神的薰陶與洗禮。

8月19日我們參觀瀏覽中國共產黨中央駐地楊家嶺、中國共產黨中央五大書記處駐地棗莊、延安革命紀念館、遠觀寶塔山、延河大橋等,感受最深的是在楊家嶺。

懷着崇敬的心情,我們到楊家嶺、棗園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裏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聖地而永載史冊。

在楊家嶺毛主席舊居前,我久久肅立,心情無法平靜。窯洞裏光線昏暗,簡陋的木桌陳列在窗前。(心得體會 )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主席撰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遠見卓識的政論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道路,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如今,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排排窯洞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遺蹟,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經的是怎樣一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給後來人以警醒與力量。革命選擇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今天,延安時期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延安精神卻融入時代精神之中,成為不朽的精神。

當今的時代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延安精神在當代仍然有着偉大的現實意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沒有過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瀏覽了黃河壺口瀑布、明城牆、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世界園藝博覽會。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水,這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在這裏留下光輝的足跡,九曲黃河,萬里泥沙,浩浩蕩蕩,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幅員遼闊。觀秦始皇兵馬俑,幾千年前我們的前輩們就創造了偉大的奇蹟,可謂世界之最,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歷史上多少英雄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中國。看世界園藝博覽會,這是繼2014年北京奧運會、2014年上海世博會之後,在中國大陸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盛會,是宣傳生態文明,提升國家形象的重大機遇。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一屆有創意、有特色、水平高、影響大的世界園藝盛會。瞭解歷史,展望未來,祖國的強大離不開老一輩革命者足跡,這也激勵着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奮鬥!

通過這次活動,也給大家一次增進了解相互溝通的機會,大家都希望今後能採取多種形式,組織更多的活動,這樣不僅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此次的延安之行雖然時間很短,但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難以估量的,在這裏接受着心靈的洗禮,感受着延安精神的力量。

我將把這次“紅色旅遊”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工作和學習當中。翼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於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今後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2>

今年是建黨90週年,在黨的旗幟下生活了三十幾年的我早就想體會和感受一下紅軍革命的搖籃——井岡山。聯繫了一家江西旅行社,組織會議、會後旅遊,很快地安排好了一切,就和公司的同事們一起奔着紅色搖籃去了!

2014年5月19日(星期四)晚20:52分乘坐k271次火車前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夜充滿期待和興奮。想着明天可以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程。我是多麼的嚮往。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井岡山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星星之火點燃的地方;南昌起義是黨領導的軍隊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是人民軍隊軍旗升起的地方;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古田會議確立的耕者有其田的指導思想,是我黨發動羣眾參加革命,擁護革命的動力,在漫漫革命征途中,江西省為我黨我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幹部,可以説這次參觀學習也是共和國尋根之旅。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隨着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瞭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我們思考之後弄懂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他們有什麼意義。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於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後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這個説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誌,的確,這裏是紅色的土壤。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後,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後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建國之後,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才有後來的延續,於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裏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後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17餘人正是帶着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導遊小姐説,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1927年。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情況下,從武漢到井岡山只需要十多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讚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次圍剿,傷員很多,於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在醫院的藥鋪裏,發現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裏採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裏來買藥。傷員的草鋪挨着,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於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匯合。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至於後來的九月“洗黨”,由於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範,對於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於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導遊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説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着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並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後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於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判斷成敗。就説黃洋界戰役吧。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並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後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我們登臨黃洋界,歎雲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禦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於人員的犧牲。黃洋界保衞戰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於此後的戰鬥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於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裏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藴於青山、淬火於實踐,指導着工農紅軍的方向。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裏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鍊有關。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着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着光輝的革命事蹟,弘揚着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第三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值建黨80週年之際,今年醫院組織院、科幹部、全體黨員和十佳醫務工作者分期分匹次外出紅色旅遊學習。8月3日,我們坐車到廣西桂林、湖南韶山進行了紅色旅遊,一路盡收山河壯麗美景之時。心中以“探尋紅色經典—瞻仰偉人故里”韶山為神祕感渴望,6日終於來到了毛澤東主席故鄉。每到一處,我無不被每件歷史實物及革命先輩英勇事蹟所感染;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先烈們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幸福生活。紅色旅遊,既感受了祖國美好河山的壯麗多姿,更是對我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紅色旅遊點,人生大課堂。我們參觀的第一站當然是偉人的故里—韶山。我們一行80餘人帶着崇敬的心情,隨着導遊的講解進入了偉人故里之旅。

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多年來令人神往的地方,這次終於一睹尊容。“懼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此激昂澎湃的文字,道出了毛主席內心那“救國救民,捨我其誰”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帶着對偉人的崇敬和懷念,我們依次瞻仰了毛主席懷念堂、毛主席遺物館、毛主席銅像廣場、毛主席故居等。

在毛主席懷念堂,我們按照導遊所説的“一看二請三敬”的程序,觀看了懷念堂珍貴的史物資料,它為我們講述了主席的畢生,緬懷偉人的過去,心中感慨萬千。為更好的懷念毛主席,我們一行中有幾人在懷念堂請了毛主席銅像,回家好好敬奉。我也在現場定格了與日月同輝景象的一瞬間,希望能得到偉人光輝的庇佑。 神祕接二連三,驚喜層出不窮,進而我們來到了毛主席遺物館,遺物館共展示毛澤東遺物1008件;文物庫房還收藏和保護毛主席遺物6536件。這些遺物把毛主席生平事蹟、思想和人格風範等表露無疑。館長的講解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他讓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對毛主席的瞭解,受益匪淺,至今回味無窮。不知不覺講解完畢,我們意猶未盡,於是急忙拉着好友合影留念,迫切輾轉下一站

在毛主席銅像紀念廣場,毛澤東的銅像高高地聳立於山峯之前,佇立銅像前,目睹滄桑鉅變,心靈怎能不受到震撼,思想怎能不得到昇華!主席身着中山裝,手握書卷,微露笑容,神采奕奕,目光炯炯地俯瞰着中華大地;基座上,江澤民題寫的“毛澤東同志”5個字金光閃閃。我們自覺地排好隊,向主席銅像獻上花圈,鞠躬致敬。佇立於銅像前,久久地凝望着氣宇非凡的毛主席,思緒萬千,這就是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這就是把中國從屈辱引向獨立富強的一代偉人,斯人已逝,風範長存;同時,腦海中閃現了路上導遊講解的幾個銅像傳奇故事:載銅像的大卡車突然拋錨了;毛主席開國大典銅像運抵韶山當天,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反季節傲霜開放;江總書記親自為銅像揭幕,當幕布拉到手臂處時,天空剎時頓現“日月同輝”的奇異景象;毛主席誕辰100週年之際,6只粉紅色蝴蝶環繞銅像盤旋,死去的6位親人化蝶訴衷腸。這幾個故事,在韶山老百姓中流傳甚廣,越傳越神,越傳越奇,韶山人老老少少都堅持認為毛主席是神,護佑蒼生的神,所以家家户户大都敬拜主席像。這幾個故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偉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裏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根草無一不在述説春天的故事,述説偉人的蓋世奇功。

在毛主席故居前,長長的參觀隊伍,讓我感受到偉人的力量。故居前的兩塊水塘,是毛主席小時侯游泳的地方,為後來暢遊湘江、長江及健康的體魄奠定了基礎。故居內,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跡歷歷在目,橫屋裏擺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裏的方形架子木牀、青色大布蚊帳,天井邊房中陳列的農具、水車、蓑衣、風

車。這些物品雖然經過半個世紀的滄桑,歲月褪盡了它原有的色彩,但我們仍體會到一代偉人成長的足跡。

據説韶山的地形是微縮版的中國地圖,於是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踏遍”中國的每一處,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鍊有關吧!

置身於偉人故居,回想起偉人的卓越貢獻和豐功偉績,讓我們再次感受到偉人的氣宇非凡與雄才偉略。拜訪完偉人的故里,車行在綿延的公路上,我的思緒也綿延不斷,我感歎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我領悟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內涵,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

旅遊中經歷的點點滴滴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山川之美,體會到了革命的艱辛,看到了祖國的壯大和繁榮昌盛。我明白了“讀史可以明智”。通過這次紅色之旅,再次銘記革命歷史,使我受到深刻的黨性教育,真切感受到人民當家作主、建立新中國來之不易!同時,更加激勵我進一步增強革命鬥志,堅定思想信念,只有更加努力地為人民服務,才能不愧對那些為我們創造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第四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愛祖國,就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隨着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瞭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我們思考之後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他們有什麼意義。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於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後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這個説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誌,的確,這裏是紅色的土壤。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後,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後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建國之後,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才有後來的延續,於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裏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後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50餘人正是帶着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導遊小姐説,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1927年。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情況下,從南昌到井岡山只需要6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

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讚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次圍剿,傷(更多請搜索:)員很多,於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我們在醫院的藥鋪裏,發現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裏採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裏來買藥。傷員的草鋪挨着,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於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匯合。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且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至於後來的九月“洗黨”,由於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範,對於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於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導遊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説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着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並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後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於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判斷成敗。就説黃洋界戰役吧。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並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後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我們登臨黃洋界,歎雲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禦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於人員的犧牲。黃洋界保衞戰役的指揮

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於此後的戰鬥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於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裏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藴於青山、淬火於實踐,指導着工農紅軍的方向。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裏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鍊有關。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吧。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吧。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着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着光輝的革命事蹟,弘揚着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第五篇: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河南新縣紅色考察學習小結

為進一步深化“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慶祝檢察制度創立八十週年,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 12月16日,按照院黨組的安排,我院65名幹警在李可輝、楊士懷副檢察長的帶領下,赴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河南省新縣開展“重走紅軍路、甘當革命繼承人”教育活動。

當我們來到河南新縣,踏上這片承載厚重歷史的土地上,我對革命前輩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也讓我感到如今和平美好生活的可貴。在新縣檢察院有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河南省檢察博物館。鄂豫皖蘇區最早檢察機關成立的經過:最早具有人民檢察性質的司法制度形成得最早;最早體現人民檢察機關性質的司法機構建立;最早確認人民檢察權相對獨立地位實行的歷程。學習了第一國家公訴人程玉階的事蹟。通過參觀考察,我們看到了中國檢察制度繼承與發展、波折與中斷、恢復與重建的艱難歷程,也使我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檢察人員的驕傲。更使牢記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牢牢記住堅持黨的領導信念。

我們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革命博物館,當我們一走進博物 1

館,一幅以“風雲大別山”為主題的 “山魂”漢白玉浮雕再現了當年頗具震撼力的戰鬥場面。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分別參觀了《風雲鬥爭》、《大放異彩》、《重組紅軍》、《紅旗不倒》、《將軍的搖籃》等展廳,看到了從鄂豫皖蘇區根據地的初步形成,到“三次反圍剿”的巨大勝利,再到全國抗戰的全面勝利的革命史。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裏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先後誕生了紅4、紅25、紅28等主力紅軍,孕育了許士友、李德生等43位將軍,他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的偉績和不為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接觸代表,也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望着窗外層戀疊峯、滿目翠綠的大別山,我們感受到“如果説大別山是革命的舞台,新縣就是舞台的中心。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紅軍。我領略到了大別山的獨特魅力,也感受到了大別山兒女的英雄氣概。通過對他們事蹟的深入瞭解,使我們認識到革命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要求我們樹立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立足本職,踏實工作,報效祖國。

18號上午,我們乘車到許世友將軍故里,大家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對將軍墓弔唁並敬獻了花籃。在許世友將軍的故居距離新縣縣城35公里,傍山而築,門前有口水塘,水塘是正方形,水塘的對面是山坡,水塘邊是鄉村公路,四間低

矮的平房,進門是客廳,客廳左側是許母李氏的房間,許母房間的左側是廚房、糧倉、農具等,客廳的右側是許世友與前妻結婚用的房間。參觀的路線是從雕像左側進入上山,大約半山腰處是許世友的墓,墓地左側是其母親的墓。故居屋頂齊全,地面呈梯次升高,門頭上懸掛着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題寫的“許世友將軍故居”牌匾。房屋東西牆上懸掛着許世友將軍不同時期的照片,這些照片記載了將軍不同時期的經歷,反映了將軍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心繫勞苦大眾、艱苦樸素的本色。展廳中三個用紀念章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將軍對黨和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展廳中主席的“誰能攜槍見毛公,唯有許家大將軍”的對聯,也充分體現出主席對老將軍的欣賞與厚愛。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歷經千辛萬苦,沒有這種“大忠”信仰,是無法實現的。對於母親的孝是大孝,因為許世友的父親去世較早,兄妹八人由母親帶大,將軍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對於母親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撫育兒女的艱辛歷歷在目,為了革命不能盡孝,死後要葬在母親身邊盡孝,將軍陪在母親旁天天盡孝,可謂是“大孝”。對於國家將軍是大忠,對於母親將軍是大孝。許世友將軍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參觀者。

此次紅色旅遊,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今天,我們在安寧優越的環境中生活,回想戰爭年代先烈們艱苦卓絕的鬥爭,我深深體

會到,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革命勝利為我們今天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留下的英雄業績永遠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求真務實、踏實工作,為檢察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反貪局黨支部

2014年12月20日

閲讀此文後還關注了以下範文: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西柏坡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陝西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湖南紅色旅遊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angyuanxinde/ndp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