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由本站會員“ctoallyang”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新版多篇

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解,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羣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共同閲讀《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最新精選5篇,請您閲讀!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1

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近期,我拜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寫的一本書,書名是《擺脱貧困》。

剛看到這本書時,我以為裏面是很多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但真正讀後發現文字樸實,內容充滿了智慧。該書收錄了習總書記在1988年至1990年擔任中國共產黨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書中29篇文章或講話從不同視角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闡述了一系列極富前瞻性的觀點。書中透出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刻鮮明的想法、務實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悟頗深,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如他所言,擺脱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脱貧,而是在於擺脱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貧困並不要緊,最怕的是思想貧乏,沒有志氣。我們在工作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平時應多注意思考工作方法,開拓自己的工作思路,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的頭腦,開拓視野,以此來擺脱掉思想上的“貧困”。記得剛調來黨辦工作的時候,面對寫方案、寫文件自己總是無從下手,一臉茫然,思想意識陷入了一度的“貧困”。後來通過不斷思考,我意識到平時應多與領導溝通交流,注意積累工作經驗、總結方法,虛心求教其他同事,工作之餘多瀏覽相關書籍積累素材,漸漸地自己在工作中愈發得心應手,業務上也愈發熟練。

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還要有鍥而不捨的韌勁。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鳥先飛”的意識,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面對挫折要迎難而上,而不是畏難而逃,對待工作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完成。在黨辦工作期間,我深刻感受到,我所負責的組織工作瑣碎卻不復雜,這就需要我在工作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經驗要一點一滴積累,要具備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如能持之以恆,滴水就能穿石。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盡心盡責,將領導幹部的責任義務扛在了肩上,為福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真正做到了有作為、有擔當。去年大熱的一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火遍了大江南北,劇中塑造了陳巖石、沙瑞金、侯亮平[]等一大批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甘於奉獻的黨員幹部形象,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的堅定地理想信念和對人民的一腔熱情,讓我們由衷敬佩。擔當無關身份、年齡和時代,是一種氣度和人格。勇於擔當不僅是黨員幹部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位普通員工的本分,責任就是擔當,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要求。擔當不都是驚天動地的,更多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為落實市委及集團公司工作要求,我中心集中開展了“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要求中心全體員工進行全面自查,把鼓勵擔當作為、幹事創業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統一起來,把懲戒問責與保護激勵統一起來,用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治庸治懶治無為,鐵腕整治紀律鬆懈,消極怠工,推諉扯皮,慵懶散浮拖等問題。我們每個員工要做到職責所在,任務所在,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苦幹實幹的競進態勢,立足本崗,知責、明責、盡責,把身上的擔子擔好,本職的工作做好,為中心乃至集團公司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2

我先生是逢源街派駐連州市保安鎮保安村的一名扶貧幹部,受他的影響,我閲讀了他最近在讀的習近平總書記所著的《擺脱貧困》,有不少的體會。

讀過此書,我意識到,貧困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要解決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也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扶持和幫助,還要靠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呼喚全社會的憐憫、同情和慈悲心,共同關注貧困問題、關注貧困地區的發展和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要擺脱貧困,需要全社會參與。首先,政府之外的其他機構也應促進扶貧工作的發展。其次,社會要有公德心、慈悲心。舉社會之力一起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民脱貧致富。我作為一名扶貧幹部的妻子,應該關心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扶貧工作。

要擺脱貧困,更重要的是貧者自救。自然環境不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目的都是為了發揚人的首創精神,不畏艱難的精神。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有機會學到了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利於以後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同時,這次學習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貧困問題的嚴重性,加深了對貧困地區扶持發展必要性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會進一步關注這類問題,積極參加政府和社會的扶貧活動,投身於扶貧工作中;也會努力研究貧困地區的發展問題,爭取為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3

最近在全縣第一書記會議上,第一次見到了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脱貧困》這本書。根據要求,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期間的講話和文章,很受啟發。

結合第一書記工作和近期進村入户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以往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談談我讀後的感想。

第一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準情況。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開展工作、指導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和方法,是我們黨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時我們搞調查,臨行前沒有提綱,不知道調查的重點是什麼

;調查中不深入基層,蜻蜓點水,隔着玻璃看一看,拿着報表算一算,不知道調查對象是誰;調查後結合實情思考、分析、研究的不多,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解決的方案是啥?作為第一書記的基本職責就是抓黨建促扶貧,又是貧困户的幫扶責任人,我們調研對象不僅僅是村鎮幹部,更重要的是貧困户。通過調查,要知道貧困户為什麼貧困?要知道他們的自身條件適合什麼方法脱貧,要知道貧困户想什麼、盼什麼、急什麼、愁什麼?這樣才能掌握實情有的放矢,因村因户施策;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數,精準扶貧。習近平同志當年對閩東九縣的深入調查,才有了弱鳥先飛的思考和答案。

第二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發展經濟促脱貧。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經濟多年持續中高速度增長,成就令世人矚目。但不可否認,隨着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拉大,有的富甲一方成為土豪,有的貧窮落後為生計發愁。農村中因自然條件、因災害、因大病、因教育而沒有走上富裕之路的人和户還不少。我們這裏不是老少邊窮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按經濟總量和平均數算一算,達不到貧困縣、貧困鎮的標準,但有些村的集體收入仍為零,貧困發生率較高,有些農户仍處在貧困線一下。當前我們縣仍有190個村是貧困村,約佔全縣村居的五分之一,約佔濟南市貧困村的五分之一。面對我們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現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抓經濟建設,縣、鎮(街道)、村通過發展經濟,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扶貧惠民政策的落實。習近平同志《擺脱貧困》一書中多次提到要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在《提倡“經濟大合唱”》一文中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我在閩東的一個鄉搞調查時,看到這個鄉政府的牆壁上掛了不少錦旗,又是優秀,又是第一,可惜都不是經濟建設方面的。這就值得打問號了。能夠説有主旋律嗎?我看不能!掛了那麼多錦旗,少了經濟建設這一面就不風光。。。。。。

第三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我們搞經濟建設也好,搞扶貧開發也罷,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照搬別人的經驗搞拿來主義行不通;不顧及千差萬別的具體情況搞一種模式“一刀切”也行不通。  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探索一條適合貧困村發展的路子。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有比較明確的脱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從外地的經驗和教訓看,凡是取得較大成績的,都是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好結合文章。習近平同志在《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中,從閩東的大局出發,提出處理好六個關係,提倡因地制宜。在《閩東的振興在於“林”》、《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的現實選擇》也是根據閩東的區域優勢和實際情況提出來的。實踐證明。凡是有失誤沒達到預想效果的,都是囫圇吞棗,想當然造成的。有的貧困户沒有勞動力、沒有技術、沒有資金,非要人家搞大棚蔬菜;有的貧困户沒有飼養條件和防疫技術,非要送幾隻羊讓人家餵養。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好心沒辦出好事來。有的貧困户有勞動能力,好吃懶做、怨天尤人,窮自在,等靠要思想嚴重,我們只好用政策兜底的辦法使其脱貧;有的貧困户子女開豪車住洋房卻不盡贍養義務,把包袱甩給政府,結果羣眾説扶貧就是養“懶人”、寵慣“不孝的人”。

那麼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呢?農村有比較形象的説法“看人下菜碟”,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扶貧方法。對懶惰造成貧困的主要扶“志’,重樹他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對子女有贍養條件而不贍養的講“孝道”和“法理”;對缺技術的要給予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脱貧的目標;對有致富願望,有技術而缺資金的,我們要資金上幫扶一把;對因病、因災害、因教育而貧困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的幫扶政策;對老少鰥寡要採取政策兜底的辦法等等。對貧困村脱貧也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壯大集體經濟的命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將扶貧資金和當地的資源用在為貧困村、貧困户帶來真金白銀的產業上來。目前所有貧困村都安裝了光伏發電,多多少少算是有了集體收入,把有限的資金當作火種,達到燎原之勢。習近平同志《畲族經濟更開放些》、《貧困地區發展鄉鎮企業的思路》等,對於指導我們發展經濟,搞好扶貧開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同志還在該書中論述了為官之道、廉政建設、民族工作、青年工作、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讀後受益匪淺,是留給我們的一筆精神財富。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4

《擺脱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任職寧德地委書記時寫的講話和文章,他自己説是“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近來,根據市委要求,我認真地通讀了全書,感觸很多,受益很大。

感觸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歷親為、勤于思考的工作作風。作為地委書記,其工作繁忙是可以想見的。但是,這些文章都有着鮮明的個性風格,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語言生動。完全可以看出,絕非是祕書等身邊工作人員可以代筆的。感觸之二,習近平總書記當時作為一個地方的黨委書記,他不僅對閩東區情和基層實際十分了解和熟悉,而且他思考問題,部署工作更總是從黨和國家的全局高度來認識和理解,比如對調整閩東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事業,以及關於財政工作、關於青年幹部成長、關於新聞工作等各項工作的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都讓人十分敬仰。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關於“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的反覆強調和闡釋。這對今天的我們這些閩東干部來説,仍不失為做好工作的至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多次反覆提到“滴水穿石”,並對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作了闡釋。他説,“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改變閩東的落後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一股韌勁。沒有鍥而不捨的責任的毅力,不願付出艱辛於他人數倍的努力,不靠一點一滴量的積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事業的。”(《從政雜談》1990.3)他又説,“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取,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當每一個工作者都成為這樣的‘水滴’、這樣的犧牲者時,我們何愁於不能造就某種歷史的成功契機?”(《滴水穿石的啟示》1990.3)他還説,“喻之於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同上)他還在多種場合、多種講話中反覆提到“滴水穿石”的精神。比如,關於為羣眾辦實事,他指出,“為羣眾辦實事,説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羣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他在講精神文明建設時,強調指出,“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就會發生突變和飛躍,特別是在首先教育方面,如同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有收穫。所以,精神文明建設又必將是‘滴水穿石’的一種過程。”

通讀全書,發人深省。時下的閩東發展已是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但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倡導的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仍應該永遠作為我們閩東人幹事創業的根本方針。也正是由於我們始終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頑強進取,艱苦創業,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暢想的開通温福鐵路、建設中心城市、開發三大都澳的“三大夢想”今天正逐步成為現實。

今天,我們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要敢於承認落後,又不甘落後,要心中有夢想,有目標。正如水滴,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市直機關領導幹部臨別談話時説的那樣,“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喪失信心。我們在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同時,應該看到光明和希望,應該看到閩東的發展優勢,看到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有利條件。”

今天,我們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就是要敢於擔當,始終保持一種幹事創業的韌勁。緊盯目標,持之以恆地幹下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安徽日報》記者採訪説的,“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地接着幹下去,腳踏實地幹出成效來。”

今天,我們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就是要有一種功成不必在我、甘於鋪墊的奉獻精神和思想境界。亦如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教導我們的,“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仆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5

《擺脱貧困》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29篇講話和文章,11萬字,全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脱貧致富這一主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真知灼見、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為此書作序,他説道:“雖然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後的作用”。

我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感覺就是: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官樣文章的彙編讀得多了,有的是讀一半讀不下去扔了,有的即使看完了也沒多少印象,最多瞭解一下都有那些新鮮的説法、做法、經驗就好了。這本書確實讓我觸動頗深。雖然時過境遷,時代不同,書中一些具體的提法對當前經濟建設不一定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但書中透出的那種理想信念、思想精髓、積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精彩的語言風格等等確實給我留下了深深印象。正如項南同志説的:“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幹部,對改變本地區的落後面貌有什麼抱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作風,關係着這個地區整個工作的成敗。因此必須開動腦筋,大膽地去想,勇敢地去闖。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實際,有些做法一時看不出效果也不要緊。要求每個人做到每句話、每件事都完美無缺,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説,近平同志也不例外。我們地市縣鄉的幹部,如果看一看這本小冊子,是會獲得許多啟發的。”

習總書記自己的評價是:“我也明知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又值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湧,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未來可能講更有意思的話,著更其完美的文,做其壯麗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我只提供一份我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這對於閩東脱貧事業和其它事業之宏偉大廈或可成為一石一本,對於後來者或許也有些微意義——若留下探索,後人總結;若留下經驗,後人咀嚼;若留下教訓,後人借鑑;若留下失誤,後人避免。我亦斷定此書會被人遺忘。遺忘乃是大好事,足以證明我們前進得很快。”

下面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幾點感想。

1.堅定的信念。

讀完這本書後就有一種感覺:習總書記是一個具有非常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共產主義者。書中很多文章都能感受到他那種對理想信念毫不動搖的堅持,那種面對工作、面對困難必勝的信心。如《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之光》、《困境的突破》、《我們怎樣辦好教育》等篇目明顯感受到他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如在《弱鳥如何先飛》中習總書記講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安貧樂道’,‘窮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這些觀念全應在掃蕩之列。”“對閩東,我是充滿信心的,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創造‘弱鳥’在許多領域先飛的奇蹟。”“在講‘貧窮’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在講壓力的同時,不要忘了講動力。”這種精神和信念是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是我今後不斷努力的方向。

2.極高的站位。

文章中習總書記高瞻遠矚,事關寧德發展、穩定、改革等等,都能從全國、全省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定位,思路清晰。如在《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中從“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正確處理緊縮和發展的關係”、“正確處理增加財政收入與搞活企業的關係”、“正確處理多辦事和量力而行的關係”等四個方面“用唯物辯證法的觀念來研究和解決閩東財政經濟運行中的諸多矛盾”。不僅站位高,分析也很透徹。

當時全國正在進行經濟環境的治理整頓,閩東經濟建設中有三個熱門話題:修建福温鐵路、開發三都澳港口、建設中心城市建設。在《對閩東經濟發展的思考》中對此進行了論述:“像港口、鐵路等的開發建設有賴於國家的宏觀決策,中心城市的形成也是經濟長期發展的結果。……事關地區發展全局的決策,要充分考慮到國情、省情、區情,不要把近期內難以實施的發展目標超前化。”

在《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的現實選擇》中提出,“產業結構調整不能計較一時一地一事的得失,應着力於增強後勁,着眼於最終發展。”“在充分調查研究溝通協調的基礎上,預測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區經濟環境的演變趨勢,我們就可以大致制定出指導實施產業政策(包括近期、中期、長期三個層次)的統一規劃。”

這樣的全局觀,高視角也是需要我們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努力提高到。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

習總書記提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充分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如滴水穿石“喻之於人,是一種前仆後繼,勇於犧牲的人格的完美體現。”“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後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去,甘於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

在《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一文中説,“我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過去採取的很多有效的辦法,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着幹下去,腳踏實地幹出成效來。”“我是崇尚行動的。

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不擔心説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我們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如何能真正投身到改革中去,非常需要這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要勇於打破各種自身約束和禁錮,甘於做默默無聞的“鋪墊性”工作,紮紮實實推進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4.辯證的思維。

書中習總書記對每項工作、每件事的論述都能很全面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有對策思路。《滴水穿石的啟示》、《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的辯證觀》等文章充滿辯證思維光輝。更難能可貴的是,習總書記用辯證法不是空談,而是很接地氣,如《從政雜談》中談到:“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着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

在談論如何理解中央治理整頓經濟秩序問題時,説到:“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治理整頓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條件,是為了使經濟更順利、更健康地發展。”“對我們這個地區的發展是個新機遇。”“要求我們既要顧全大局,又要結合本地實情,既不能強調特殊性而不貫徹執行中央的方針,又不能搞‘一刀切’。所以,我們應該有亂治亂,有熱消熱,有冷加温,做到有保有壓,有促有控,以推動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在《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中提到:“我們除了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基本國策,創造條件,增加投入,保證教育事業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規模以外,還必須做到兩個相結合:一是把數量發展和教育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二是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等等。

5.羣眾的觀念。

習總書記提出了“四下基層”制度,這是閩東踐行羣眾觀點的特色制度,也是貫穿《擺脱貧困》始終的一個鮮明觀點。在《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羣眾》中,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羣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羣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説,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領導要有水平,水平從哪裏來?水平來自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而規律性的東西,正是藴藏在廣大羣眾的實踐中。”這篇文章深刻地論述了羣眾路線問題,是真正的經典。

書中其他篇章像這樣精彩的論述比比皆是。如在《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中提出,“走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我們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羣眾參加精神文明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組織精神文明建設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黨全民共同的事業。”“組織活動要立足於多辦使羣眾滿意和高興的事情,而不是搞一些讓羣眾厭煩的花架子,徒增羣眾的煩惱。應尊重羣眾的醫院,積極引導他們參與,而不是硬性地要羣眾幹這幹那。”在《加強脱貧第一線的核心力量——建設好農村黨組織》中,提出,“我們不能還是習慣於過去‘台上講、台下聽’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應當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個農民的心坎上;”“我們不能還是想依靠什麼行政力量來管住農民,而是應當通過為農民辦實事,密切黨羣關係來使廣大農民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等等。

應該説,《擺脱貧困》是我們開展第二批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生動的教材,也是必讀的教材,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收穫豐富的精神食糧,滌盪頭腦中一切脱離羣眾、“四風”的雜念,進一步樹立宗旨意識,提升自己為人民服務的水平。

6.精彩的語言。

這本書總體感覺讀了很舒服,書中有很多精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語言平實、道理深刻、入木三分。

一是善於比喻。如《提倡經濟大合唱》一文中的兩個比喻非常貼切。其一是“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如果每個部門、每個單位都強調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那非唱‘砸鍋’不可。所以我們應提倡‘經濟大合唱’。

”另一個比喻是關於要求“經濟大合唱”講協調、講配合。他説,“這就好比一場足球賽。當今世界高水平的足球賽,僅講個人技術水平,單靠個人的腳下功夫,恐怕已經不和潮流了。破門主要靠隊員們的有機配合,配合意識已經成為綠茵場上重要的戰術意識。”

還有用“滴水穿石”比喻“一種前仆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一種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用抱“金娃娃”比喻幹部羣眾希望早日脱貧致富希望;用“弱鳥”先飛比喻“老、少、邊、島、貧”的閩東的發展之道;“把國家喻為一張網,全國三千多個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等等比喻都非常生動形象。

二是精彩運用經典。不僅會用,而且用得好、用得妙。如,在談到領導的度量引用了“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談到閩東與發達地區差距時引用了“松柏何須羨桃李”;談到清正廉潔引用了“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治政只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等。

三是語言平實生動。每篇文章的標題都很接地氣、很平實。如《為官一場,造福一方》、《把心貼近人民》、《我們應怎樣辦好教育》等等,有別於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官樣文章標題。文章的表述語言同樣非常平實,但闡述了深刻的道理。如,在《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中説,“為羣眾辦實事,説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解,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羣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

以上在六個方面談了自己學習《擺脱貧困》一書粗淺的感想,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擺脱貧困》讀後感心得最新精選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6dp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