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欣賞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欣賞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欣賞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作為國中生的必讀書目,大家閲讀完後也要好好寫讀後感。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最新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欣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一

“感情人人都有,問題是怎麼組織它,把它做成成形的東西。”不論是在音樂上還是生活上,要是擁有細膩的情感,還能運用理性、運用思考來看待情感才能從中學到經驗,得到真正的進步。

一、音樂是不能少了理性思考的

傅雷先生教導兒子,“彈琴時要常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意境,由意境推敲出彈法,想明白曲子結構等,不然每次彈都像即興,找不到最好感覺。”

我覺得這是十分有道理的。音樂雖常是充滿感性的、情感豐富的,但正如傅雷所説,“若不將情感轉化為演奏法,彈的時候一定會糊塗”。千萬不要憑一時感覺演奏,這樣就算一次彈好了,再也找不到這樣好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傅雷説要將感情化為技巧。

二、理智用事

(音樂需用理性,生活亦如此。)

傅雷在給兒子寫的信中常有為兒子分析、總結的內容。在兒子迷茫、焦躁時,傅雷不僅會給予安慰,更重要的是為他的迷惑作分析,在理性思考後,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傅聰有了焦慮情緒時,傅雷總是提到“冷靜分析”。傅雷是十分冷靜、理智的。對“感情重、理智弱、意志尤其弱”的兒子幫助非常大。一個人要決定做一件事時,必先考慮周詳。

傅聰要(從波蘭)轉往蘇聯學習,傅雷為他做了一個“理智天平”,讓兒子學會對比“老路”和“新路”,並試着跳出感性認識,要“用‘民主表決’的方法”來決定新路怎麼走。這樣用對比的方法,就是不用一股熱血或一時興起去冒險,經過理性思考,才更妥當。

(學用馬列主義的理性)

傅雷教育兒子時,常有馬列主義思想貫徹其中。傅聰因多次演出心情悒鬱,又生活忙亂,想理出些頭緒。這種忙亂的感覺是很常見的,越忙亂,越應條理清晰。傅雷教導道,要常看《實踐論》、《矛盾論》,學習馬列主義及辯證法來加強理性和分析能力。針對兒子的問題,傅雷立刻用“馬列主義思想”對它作了歸納:已解決的事仍心煩,找清楚原因再對症下藥;對於學習、新開始的生活應作周密計劃,對於前一段的學習,應作總結;朋友方面,千萬不能任憑感覺信任人,要在理性分析、認清他了,才考慮吐露心腹。

傅聰在感情方面較重,但傅雷不論是在音樂還是生活方面都對他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好的或壞的感情都應理智分析、思考,把“浮着的情感”轉換為條理清晰的內容,“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化入自己的心靈”,學習到更多。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二

初次聽見《傅雷家書》這個書名,我很是期待,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想讀一讀這本書。

這是一部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在一封封長信中,我首先讀到的是傅雷對兒子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他始終要求兒子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他教給傅聰的許多人情世故,許多為人處事的方法也同樣通過這些充滿着温情的文字教給了我。我覺得傅雷是一位嚴厲卻温柔的父親,他在書信中從不吝嗇對傅聰表達自己的愛意,也許他對兒子嚴格要求的背後是深沉的愛吧。

在那個信息、交通閉塞的年代,兒子在海外,父親在上海,他們之間隔着千山萬水,這一封封家書為這對父子踏平這山海將自己的惦念與牽掛送到對方手中。對於傅雷來説,兒子的家書是自己的盼頭與慰藉;我想對於傅聰來説,父親那一封封來自故土的書信也定是讓他感到無比安心的吧。讀完這本書,我突然明白為何當初我會期待這本書,當初我對這本書情有獨鍾,想來也是因為書名中的家書二字,因為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家書承載了許多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與叮囑,濃縮着許多人的愛。

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寫信的時代,可我見證過家書背後濃濃的親情。

在我小時候,爺爺衣櫃上面的那個鐵盒子是我最好奇的東西,在我心心念唸了許久之後,爺爺終於同意讓我打開那個鐵盒子。我打開之後發現了許多郵票和許多封書信,這些東西是我沒有見過的。爺爺告訴我這些是大伯寫給他的家書,當時我對這些家書不感興趣,反而對那些郵票愛不釋手。我央求爺爺把郵票給我,可爺爺説什麼也不同意,小心翼翼地把郵票和家書放回鐵盒子裏,雖沒有“烽火連三月”可這些家書在爺爺心中依舊“抵萬金”。

後來年歲漸大了些,我開始好奇這些家書的內容。一天,我坐在爺爺身邊,打開了這一封封家書,內容很平常,大抵是彙報自己的生活,叮囑爺爺奶奶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後來,我又在大伯的房間裏發現了爺爺寫給大伯的家書,與傅雷的家書不同是,爺爺從未在信中教導大伯做人的道理。我想他可能是覺得已是大學生的大伯早已青出於藍勝於藍了吧。泛黃的書信上只是事無鉅細地寫着家中發生的事情,大到家中的棉花的收成,小到母豬又生了幾頭小豬。一封封書信早已泛黃,邊緣已經破損,有許多的摺痕,一看就是被人翻來覆去看了許多次,我想大伯獨自一人在外漂泊時一定經常看這些家書吧。爸爸告訴我給大伯寫信是他最快樂的時候,那個時候爺爺坐在桌子上寫,奶奶站在一旁讓爺爺寫這寫那的,寫完後爸爸蹬着一輛破自行車去寄信,然後全家人一起等待從遠方的來信。

我突然有點羨慕那個寫信的年代,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長,一封家書便足以讓人一生珍藏。而現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發出和收到信息的速度很快,可內容也很短,我們收到他人的信息時往往沒有欣喜和激動的感覺,淡漠地看上一眼後,轉身便忘卻。我願意回到那個落後卻又美好的年代,用一個下午給所愛的人寫信,用一個月去等待來信,然後再用一生去珍藏。

所愛隔山海,家書讓山海皆平。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三

父子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話題,生活中最能讓人羨慕的父子關係,我認為非傅雷傅聰父子莫屬了。《傅雷家書》這本書記錄了傅聰在波蘭留學時與父親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僅有父親的懺悔和對兒子的思念,還包含了對孩子的鼓勵開導。傅雷是一名父親,更是一名良師,但我從中感受最深的是作為父親的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他給孩子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教會他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並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來激勵他。當傅聰向傅雷報喜時,他是這樣回覆的:“親愛的孩子二月二十日報告的喜訊使我們心中説不出的歡喜和興奮。”信中還這樣寫道:“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當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的交給了孩子。

因此甚至有人這麼評價:《傅雷家書》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君子。是的,站在傅聰的角度看,父親不僅是一位良師,也是一位益友。父親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傅聰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數萬裏之遙,也彷彿感覺愛無時無刻不在身邊。事實上,正是因為父親獨特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才讓傅聰在藝術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當他獲得成就時,最感謝的也一定是他的父親。因此,我讀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與鼓勵,讀出了兒子對父親的理解與感激。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意思是説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孩子的愛,可以治癒父母生活的苦,給到父母最柔軟、最温情的力量;同樣,父母的愛與陪伴,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營養液。我從傅聰與傅雷之間濃濃的父子親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給予我的愛,也如此偉大。不是嗎?他們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碎片時間,關注我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用温暖、藝術的方式去溝通。因此我在成長中學會了一些面對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靜、沉着的面對問題。此刻,讀《傅雷家書》,一瞬間,我的心情便平緩下來,感受到了一種温暖。藏在《傅雷家書》中的愛讓我深深感動;寫在書中的建議,也讓我深受啟迪。這是一本留給後人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四

“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便是在世界上很少很少”這段話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當中的一句(每當你像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家庭背景和優勢這樣的關鍵詞是刺眼的,即使總體的語意是讓我們保持謙虛。背景和優勢可以給人底氣,缺乏他們的人又該如何擺脱靠逞強假裝出來的自大和根深蒂固的自卑呢?

《傅雷家書》是傅雷一家人之間的書信來往集合,主要篇幅在講傅雷與其子傅聰的書信對話。傅雷先生是極其有骨氣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筆耕不綴,不斷地用自己的生命在為中國社會的思想進步作出貢獻,長年俯首在案前,以至於不到晚年眼睛就因過度勞累而不能正常工作。他在教育方面也是極其認真,在與傅聰書信交談中,傅雷先生不斷地教導傅聰在外該如何做人處事,雙方在專業知識上的探討也是像朋友一樣隨心所欲。

在傅雷傅聰依靠家書交談的那個年代,傅雷這樣説道“國內的生活與國外的太不同了,假如要能在藝術上有所成就,那是在國外的條件好得太多了,主要是因為生活要豐富的多,人能夠有自由幻想的天地”傅雷是明智的,思想也是活潑的,更是極其重視想象力,所以在書信中到處都能看到父子在對音樂的探討過程中想象力的馳騁。

他們談論巴赫,將他比作一片海洋、無邊無際的天空、大自然的力量。我雖然不懂樂理,樂理知識匱乏到只能從別人的口中得知G小調這樣的名詞原來可以代表悲情柔軟的力量,但在閲讀過程中,音樂的世界在我面前清晰了起來,並不是説我進入了那個能夠探討把玩的世界,而是在專業人士的談話過程中,落在紙上的文字讓我能夠在音樂世界之外仔細觀看到裏面的歡樂。

G小調對我來説是一個名詞,乾巴巴的解釋沒有味道,而對傅雷父子來説G小調是有顏色的,是像水一樣靈動的,五線譜的黑白在他們耳朵裏是五彩繽紛的,那些彩色的樂符創造出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外人即使可以通過文字的媒介來窺探他們的世界,但絕不能感受到他們感受到的歡樂,也看不到屬於他們世界的顏色。

除了音樂還有詩歌,除了詩歌還有畫作。嚴格意義上來説,我借閲的並不是《傅雷家書》,而是《傅雷書信集》,裏面包含着傅雷與家人和朋友的書信交流。書的後半段有着傅雷與國外名家關於譯本的探討,有着傅雷與朋友關於畫作的挑剔欣賞。他們在談論,在欣賞,在揹負着為了人類思想進步的信念而創造。

在偉人面前,我知道惶恐在所難免,但負面的情緒也終究會被髮自心底裏的敬佩與羨慕所拂去。偉人的思想精神為我們樹立起一支標杆,讓我們有方向有追求,有生活中的念頭,有活下去的動力與意義,讓我們能夠免受世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堅定地對抗虛無。

寫到這裏,我的懷疑勁兒又上來了,用了太多的“我們”和“我”,如同一個急於表達自己的小孩子。本來應該避免這些詞語的,用多了一不小心就會控制不住冷熱的調控,於是紙變成了生死簿,筆變成了擦槍走火的槍桿子,讓自己的邪惡完全的暴露出來傷及無辜。這裏我多向自己借些包容,多讓我這個還沒有老到形成自己頑固思維的“年輕人”,一個已經充滿偏見的“年輕人”,一個妄圖在文字的海洋裏掀起一陣波瀾的無足輕重的羽毛,放肆一些,把自己淺薄的思想説出來。不然原來信仰的虛無真的成了虛無。

生活是美好誘人的紅燒肉,饕餮盛宴與法國鵝肝之間,傅雷先生顯然屬於後者。品味藝術慢慢地嘗,創造作品也細心雕琢,一絲不苟的性格也讓傅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了鮮明的特色。傅雷在傅聰小時候對他是及其嚴格的,而在書信中傅雷深情温柔的語言讓人訝異,信中傅雷直白地説了不止一遍:孩子我是多麼愛你。

傅雷的家庭教育是中西式結合的,莊重與活潑並存,無論是在交流日常做事還是專業文化,傅雷家庭中其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是沒有隔閡的。中國的傳統社會氛圍,愛意都是通過做事來表達的,講究含蓄美。特別是親人之間,往往愛到深處會做出相反的事情來遮掩自己對於愛意表達的不好意思。這是我們特有的表達方式,可是説出來也未必不是一種行為,況且説出來的愛更加地直白,傳遞地也更加有效。

傅雷與傅聰都可以説“我愛你”,他們對於愛意的表達是直接簡單有效的,父子之間能夠如同朋友一般交談玩樂,家庭中再也沒有比這更融洽的關係了。

熱戀中的情侶説“我愛你”再正常不過了,這句“我愛你”必然成為一種見證,一種承認,一種讓耳朵傳至神經的刺激。可男女中有個現象是讓人捉摸不透的,那是讓你猜他在想什麼,嘴上説着沒事實際是有事,到了有事的時候倒是成了真的有事,不怕有事,就怕沒事,沒事也就成了不在乎的代名詞。

傅聰長的秀氣,琴彈的也是同輩中的一流水準,談的戀愛自然也少不了,當然,沒他彈的琴多,畢竟我們的傅聰練琴可是超級刻苦的,一天10個小時那真是毛毛雨。傅雷對傅聰關於愛情的教導也是極為清醒,傅雷先生説他鬧戀愛最兇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就是傅雷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清醒的理智為了讓感情更加長久,學問第一也是在檢驗愛情的真假。當然教導歸教導,傅聰可是談過不少戀愛,情感還需體驗經歷思索,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日後處理情感問題也得是棘手的很。

羨慕傅雷與家人親情上的表達和愛情中的珍惜,做人處事以及像朋友一樣探討知識。合上書本後,平靜的力量再次佈滿全身,自卑與自大頓時蕩然無存。本書無論是對父親還是孩子都是極好的讀物,父子之間能夠更好地彼此瞭解對方的心理,學會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021傅雷家書經典讀後感五

《傅雷家書》這樣的名著其實好多年前我就知道,但是我一直也沒有認真去讀,一來呢可能我太年輕,二來呢可能我太過於輕浮。覺得這不過於是本家人之間的私信,可能是知識分子家庭,也許説教的價值大些罷了。

今年寒假期間,女兒的班主任要求孩子假期也閲讀一下這本書。做為家父,我已人到中年了,在朋友的推薦下購買了譯林出版社的《傅雷家書》。我覺得我應該認真的看看,不然和女兒都無法溝通了。沒想到我看到最後結束的時候是落淚的。

雖然是傅雷先生的家書,但這和每個人到中年的父親的心聲有何區別呢?

“嚴父教子”傅雷先生對傅聰尤其如此!孩子還小的時候傅雷先生的要求是那麼的嚴格,他在二樓翻譯名著,孩子在一樓練習彈琴,他聽着稍有不對馬上就要下樓打手,每天練琴四五個小時之久。甚至於在抗戰時期一家人在雲南時仍然繼續練琴,等能撤回上海的時候則是先帶着傅敏回上海,讓傅聰一人在雲南繼續,以至於最後傅聰自己靠出賣琴藝賺點錢,這才自己回到上海。這段內容煞是讓我覺得對孩子要求甚是嚴格。不然怎麼能成後面的鋼琴大師呢?

一般人都是生了孩子和老二親,可傅雷先生還又是和有才華的親,從《傅雷家書》中能感到的是,他一直對傅聰滿是親情,也許是孩子不在身邊,我想更多的是他這個孩子早早的就成了享譽海外的著名鋼琴家了。以至於他自己在書信中都談到沒有能照顧好傅敏,用他自己的話説是“使我沒法多開口,但總覺得對你給的很多,對他給他太少,良心上對不起他。”

也許是我也老了,所以在讀書的時候我一直在家長的心態在看着家書,所以在看到最後幾封信的時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等我看到傅雷孫子的照片的時候,我也潸然淚下啊,所以我要感謝我朋友的推薦,他畢竟開書店多年了,當時説還是譯林出版社的這個好,如果不是這個版本,我也看不到這個照片,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一封封信中能感到傅雷夫婦二人的心態,要知道他們是從兒子結婚後根本就沒見到過兒媳婦一面的啊,更別説孫子了,雖然身在英國的孫子最後的名字凌霄是在信中給起好的,可真是一面都沒有見過啊,平時都是隻能家信來往。之所以讓我落淚就是因為那張照片中孩子穿的衣服就是傅雷先生的夫人朱梅馥親手給織的毛衣啊,要知道她可是沒見過孫子一面啊,可孫子穿上還那麼合適,那麼可愛啊!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句話是他們兩個人墓碑上最終刻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選自1955年1月26日傅雷先生寫給傅聰的一句話,其實這封信裏還有一句話也很好,我用他結束我的這篇文章。“一切真實的成就,必有人真正的賞識。”

標籤: 讀後感 傅雷 家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4ww9w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