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1

今天是週日,我的作業都寫完啦,難得有空閒,我一定要讀一本書。

從擁擠的書架裏仔細查閲,我終於找到一本稱心如意的好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這本書主講一歲的哈利失去父母后,寄養在姨夫姨媽家。哈利在姨父家飽受欺凌,還有他們的“混世魔王”達力——一個肥胖,嬌慣,欺負人的大塊頭,也是對哈利拳打腳踢。哈利的房間是在一個又陰暗又狹小的碗櫥裏,十年以來,哈利在那裏度過了所有的日子。十年來,從來沒有一個人為哈利過過生日。但是,在哈利十一歲生日那天,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貓頭鷹信使帶來了一封神祕的信,邀請他去一個他覺得會永遠難忘的、不可思議的地方——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在魔法學校裏,哈利不僅找到了朋友,學會了在空中飛行,騎着一把型號為光輪2000的飛天掃帚打魁地球並贏得比賽,還得到一個隱身衣。他發現那裏的一切的一切——從上課到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魔力。但是,一塊魔法石出現了,他與哈利的命運息息相關。

這本書,讓我渴望不平凡的生活,渴望圓英雄豪傑夢。友誼的力量,正義與邪惡之較量,與命運抗爭之勇氣,在書中都表現的震撼人心。你想知道具體發生什麼事嗎?自己翻開書仔細去看吧!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2

《哈利·波特》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進入了魔法學校,成長的故事。哈利在朋友的支持和老師的幫助下戰勝惡魔的故事。

如果問《哈利·波特》為什麼這受人喜歡,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説“喜歡裏面魔法帶來的視覺大餐;喜歡裏面神奇想象;喜歡裏面可愛的人兒……”現在的影視和書籍大多都講的是成人間的恩怨,根本不符合我們國小生的胃口。而且很多動畫片都很幼稚,看了前面就能猜到後面,異常老套,毫無趣味興致可言。

我很喜歡《哈利·波特》這本書,因為我覺得裏面的情節一波三折,看着看着我常常會身臨其境。當主人公遇到危險時,我的心便會砰砰直跳,直到主人公化險為夷時我的心才能平靜,好像真的經歷了一次冒險似的。看着這本書,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情節,讓這個魔法世界更加撲朔迷離。《哈利·波特》這本書中語句十分優美,特別是描寫黑夜時,作者總是寫得淋漓盡致,為《哈利·波特》這本書爭光添彩。而主人公哈利?波特在姨父家備受欺辱,卻仍然自強不息,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莫大的啟示:在生活中無論遇到多大挫折,我們都要都要勇往直前;在學習中更應該克服重重困難,攀登知識的高峯。

正因為這樣,我才更喜歡《哈利·波特》這本書,不信,你也去瞧瞧!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3

有一套書,在全世界都家喻户曉,那就是:《哈利·波特》。我早就聽説過它的名氣,可從未見識過它一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個週末我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書一到,我就興致勃勃地開始捧着看,現在差不多看完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J.K.羅琳,她是在24歲那年在一次延誤的旅行中,萌生了這個寫作的念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的內容是哈利。波特上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故事。哈利。波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被送到了對哈利一點不友好的德思禮夫婦家,還有令人討厭的達力。有一天,貓頭鷹送來一張卡片,這竟是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錄取書。於是,哈利於九月一日乘特快列車來到學校,認識了兩個最好的朋友,一起學了魔法知識。最後,他從奇洛手中奪回了魔法石,交給了校長阿思。鄧不利多。但是,對於自己的身世和父母的去世他仍不瞭解,也沒人告訴他。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阿思。鄧不利多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多啟發。"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他説得真好,如果一個人整天都想一些榮華寶貴、金銀珠寶,一些虛化的夢想,忘卻自己真正要乾的事情,整天無所事事,那有什麼用呢?如果這樣,他是一個對社會無用,對祖國沒有奉獻的人。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許多好詞好句,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以後不僅要積累和記住,更要運用到生活中。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4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裏,有一個神祕的國度,裏面住滿了巫師,貓頭鷹是他們的信差,飛天掃帚是交通工具,西洋棋子會思考,幽靈頑皮鬼漫天飛,畫像裏的人還會跑出來串門子,連吃的食物都與眾不同。有這麼個小男孩在“我們的世界”裏飽受欺負,13歲才知道自己竟是巫師世界中一對已故英雄夫婦的兒子,而殺死他們的人——連名字都不能提的大魔頭,遇到了有生以來最弱小又最強勁的對手——孤兒哈利。

《哈利波特》中的“鐵三角”各有各的特點,他們分別是用勇敢,智慧和忠厚的象徵。

哈利是勇敢,自從進入霍格沃茨後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他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甚至有的科目不及格,他漠視學校校規——像鄧布利多説的那樣:走禁止的樓道,闖入密室,夜間披隱形衣到處亂跑,進禁林,或許繼承了父親的血統,哈利波特從骨子裏透出對權威的藐視。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曾經體會過傷痛,具有同齡孩子沒有的勇氣與堅強,從大難不死到屢次擊敗伏地魔,勇敢早已早他的心中埋下了種。我不想過多地説他……只是哈利,這個男孩傳奇而痛苦的生命正是他一手造成的。哈利最終決定不去尋找丟在禁林的再生石,毀掉長老魔杖——而只是留下自己繼承的隱形衣,這是他的選擇,一個很令人感動的選擇,他戰勝了死亡,因為真正的死亡之主從不會想要避免死亡,永生不是他所求的,如此,任何死亡的威脅也不能再令他懼怕和後退,他明白因為這些都無法傷害到他。愛,守護,朋友……這一切才是活着真正的意義,比起權利,金錢,長壽..要重要無數倍。哈利作出了他的選擇,於是,他選對了。

羅恩是忠厚,就像所有配角一樣,他的出現平淡無奇,但他又着和哈利一樣的遭遇:用哥哥們的舊物,很容易被人忽視。進入魔法學校後,共同的命運將他和哈利緊緊聯繫在一起,他對待朋友真誠,在第一部中,為了讓哈利去救魔法石,羅恩冒着犧牲自己的危險幫助哈利,他的確是個忠厚的孩子,但他並非不聰明,可以從他的那盤棋看出,能把棋下得如此好的人絕不可能笨拙,這就是作者給我們的一個想象空間。對此,我一點也不感動: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兩個冒險的夥伴在性格上的互補——哈利對榮譽、名氣已經非常討厭,而羅恩正在追求榮譽、拼命想證明自己。

作為”鐵三角“中的唯一女生,赫敏是智慧,她是及其富有個性的,成績總是拔尖,卻有一副驕傲的樣子,認真嚴肅,似乎沒有缺點的。當然,她也有一反常態的時候,比如,三年級時,她曾一氣之下決定不再上占卜課;在三強爭霸賽的時候,她主動放棄學習,幫哈利研究魔咒,所以哈利比賽的勝利,赫敏也有很大功勞的。她還是一個有愛心的女孩,在別人都在嘲笑自己的時候,仍然堅持給小精靈自由。正是她的聰明,幫助哈利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以至於打敗了伏地魔。

《哈利波特》讀後感範本5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 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直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終於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歎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己所渴慕之人為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為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為誤傷自己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為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為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着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着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為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為自己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為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為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説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為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其他人儘可以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蜕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為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老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愛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面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面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69ej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