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新版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多篇

新版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多篇

新版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多篇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歡迎閲讀!

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1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中學生必讀書目。我在今天讀完了這本書,魯迅的作品是很獨特的。彷彿在給講故事一樣,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華麗的好詞佳句,卻更能吸引讀者。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的往事,也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又一種風韻。

《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卻寫了很多少年兒童的事。其中有一篇《五猖會》,描寫了魯迅兒時要去看難逢的盛大五猖會,興奮得不得了。了。正要出發,父親卻命令他背書“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魯迅回憶道:“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我看到這些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篇幅很短,卻具體生動地凸顯了當時中國的風習和社會情況,如家庭怎樣教育子女,孩子讀什麼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堂是怎樣的,留學日本受到的歧視和正直的老師對他的關愛,乃至革命風氣等等。

《二十四孝圖》中“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願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出於兒童的心理;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的評析,今天讀來,依然精闢卻不失生氣。

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2

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齒脣間都是餘香,細想來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諦,之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了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在百草園愉快的生活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日子,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地……”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和敬佩。《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從書中,我還讀出了信念。《紀念劉和珍君》就是一曲讚頌“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的悲壯戰歌,一支激勵仁人志士“更憤然前行”的深沉號角,一篇聲討反動勢力的戰鬥檄文。信念是激勵人們發奮前行的精神動力。當一種信念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為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堅守的東西,一生追求的東西。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必然會是一個茫然的人。

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3

在清風的低吟之下,讓人心曠神怡,不禁浮想聯翩,像是品嚐一道美味,細細品味,童年天真的味道頓時在心頭漾開。

魯迅原名周樟壽,《朝花夕拾》便是他風燭殘年之際寫下的。清晨的花兒綻放開來,卻到夕陽西下直接採摘,少了一絲上午的芬芳。魯迅的童年並不失乏味,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令我向往。單單是牆根一帶,就有無限樂趣,油蛉一展歌喉,蟋蟀在那兒彈琴。時不時翻開磚,能遇見蜈蚣,靜靜的在一旁觀察小蟲兒們的生活,讀着讀着彷彿自己也變為一隻小蟲,扯着那略顯粗糙的嗓子歌唱,歌聲迴盪在綠草之中,如此美好的畫面令我陶醉。怪不得魯迅先生總是趁大人們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溜進百草園,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大自然的歌曲中度過的。

相比起百草園的無憂無慮,三味書屋便越顯枯糙了,屋後雖然也有一個園子但卻不能去太久,不然先生就會在大叫“人都去哪兒。”同窗們便陸續回去。讀書時,大家扯開喉嚨一陣亂讀,也不知道對不對,大家的聲音低下去靜下去了,只見先生還在搖頭晃腦地讀着,讀到這,我不禁笑了,相比起我們的學習生活,雖説書屋有些無趣,但孩子們怎能抑制住自己愛玩的天性呢?每當先生讀書入神時,學生們便各幹各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畫畫……一切都是如此的天真爛漫。不知不覺,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字裏行間透露着孩子的天真,魯迅先生正是以這種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也正因為如此,《朝花夕拾》吸引了眾多年輕讀者。

童年是水中的魚,是同學們之間的遊戲,是牧童的短歌。現在告別童年的我們,整日在作業中奮鬥,有時只能在夢中回憶那些童年往事,童年已漸行漸遠,似流水光陰一去無回,留下的只是些碎片似的記憶。

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4

《朝花夕拾》是我無意間讀到的一本書,但是它卻成功地吸收了我,這本書不像是在“看”反而是在“聽”。如同有一位朋友在與你侃侃而談。

《朝花夕拾》是魯迅創作於1926年的回憶性散文集,它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

《朝花夕拾》共收錄了十篇作品,有描寫對貓的仇恨的《狗·貓·鼠》;追憶保姆阿長的《阿長與山海經》;批評封建老道的《二十四孝圖》;揭露封建家長制陰暗面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全都的《無常》;回憶自己童年趣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鞭笞舊時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刻畫心術不正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緬懷日本老師的《藤野先生》;懷念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範愛農》。

最讓我喜愛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小小的百草園。百草園雖然只有小小的一塊地方,但卻充滿了情趣。

幼時的魯迅時常到泥牆根去抓蟋蟀,常常拔起何首烏那接連不斷的根,為貪嘴而去摘那帶刺卻又酸的覆盆子。童心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好奇與深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園帶給他無盡的快樂,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而透亮。

而《狗·貓·鼠》中那隻小小的卻十分迷人的隱鼠是魯迅小時的“墨猴”,時常陪伴在他左右,帶給了他無窮的樂趣,家裏人也十分喜愛它。面長媽媽卻“誤”將它踩死,還騙他説被貓給捉去了。

《父親的病》寫了舊時的庸醫治人,因而醫死了魯迅的父親。魯迅用《父親的病》來表達他對庸醫的痛恨與厭惡。

我認為《朝花夕拾》較為適合在社會中攔的青年們,因為它寫出了魯迅當時內心的感受,令人可以釋放內心中的感受。

最新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5

一個黑暗的時代,在文中透出,一個時代的飛躍,對比十分明顯,令我驚歎又感慨萬千。

——題記

閲讀《朝花夕拾》,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社會情景不禁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其中《父親的病》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我印象深刻。

《父親的病》中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父親重病的時候,魯迅先生先後請了兩位“名醫”,可這兩位“名醫”並沒有真才實學,只看重錢財,根本沒有醫者應有的仁心。並且為遮掩事實,故意開一些難找的藥,是不折不扣的庸醫。

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教書先生,有問不答,只會上學生背不理解文章,並不會就體罰的教育制度令我十分討厭。體現出的是兒童人性的壓抑,好奇心的打擊和,知識的陳舊腐朽。孩子還沒有長大,就已經被摧殘,這是什麼社會?

以上二篇文章都可以體現出舊社會各個角度都十分不合理,都運用的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制度與做法,使更多家庭受到重創。使像魯迅小時候一樣的兒童受苦受難。

而時光飛快,中國也在日新月異的飛快發展,與舊社會相比,醫與養育已經截然不同,醫生中不會再有庸醫,學習中也不會有舊社會時期,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老師,不禁讓我感到幸福,在這背後也不可缺少像魯迅先生一樣的文學革命者。

《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髮出了很多情感中,令我感受最深就是對封建教育與醫的批判,時代的飛躍後,這已經不可能發生。我相信,這是魯迅先生想看到的。

一個時間的飛躍,兩個時代的對比,令我頗感幸福,與對舊社會人們的同情。

——後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9yv64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