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三國讀後感(精選62篇)

三國讀後感(精選6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2篇《三國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三國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三國讀後感(精選62篇)

篇1:三國讀後感

三國讀後感

每天不斷挑戰自己的代價就是大汗淋漓的吃飯,吃完之後就和從水裏撈出來的差不多了,希望能夠真正的減肥。忘了上次和誰説的了,生命就是在這日復一日中耗盡,單調�p枯燥,我部分同意他的觀點,但是還有所保留,就是因為生活總是充滿了變化,只是我們的生命太短暫而已,等不到這些變化,但於此同時變化總是不期而遇,關鍵如何應對。想不到的時候,就學學司馬懿,等等看。

諸葛亮要再次連吳,但這次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人家是不可能再歸還荊州的了。不過諸葛亮算的很清楚,只要我抵擋的住另外四路,你肯定是願意同我聯合的。後面的聯合很順利,因此在這時看,孫劉的力量更加強大了。且看曹丕如何應對。

曹丕的應對一如往常,那就是着急要打,比起他爹他真是差的太遠。司馬懿可真是夠陰的,就是慫恿和支持的態度。曹仁死了�p賈詡死了�p張遼也死了,老一代的名將就在歲月與戰鬥中相繼死去。只有司馬懿步步高昇,雖然他每次建議打得方案事實證明都失敗了,但並不妨礙他步步高昇,真是第一大混啊。本週認為是踩穩了,雖然踏空了10%,但是我決定下週進去了,吉凶未卜啊。

諸葛亮利用高定連環幹掉另外二人確實高明,用計最重要的是掌握對方的心理弱點,總體上看人是容易被挑撥的,特別是產生誤會的時候。蕩平高定,下一站,孟獲。

孟獲這哥們是出名的一根筋,完全和諸葛亮不是一個量級,七擒七縱,幾乎把當地有名的武裝全部集合起來。一個人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理由,孟獲基本上説全了,比如不夠小心,家人惹禍,計謀沒全等等,但這都沒有什麼意義,現在別説七次,一次就很難再翻身。所以總是要認真再認真,不要給自己留什麼後路與藉口。

曹丕死的好早,剛剛四十歲,後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司馬懿已經位極人臣,他所需要的是削弱其他人的勢力,因此他主動要求統領兩州兵馬。諸葛亮也迅速發現曹丕的死是一個進攻的好機會,並且也認為司馬懿是最大的'障礙。

1。右出進庫。壓線,右轉,中杆平,倒檔交叉杆,右打輪中杆消失,左半圈中杆出現,右打滿差一指,直退座椅角。

2。移庫。右打滿稜對齊,左打滿壓桿上白線,右打滿倒稜對齊,左打滿倒正。前進縫在杆左,右打滿倒稜對齊,左打滿打正倒好

3。左出進庫。壓線,左轉,中杆平,倒檔交叉杆差十公分,左打輪中杆壓窗框,右半圈中杆出窗框,左打滿差一指,直退座椅角。

今天的任務順利完成。

司馬懿馬上就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馬謖也真夠狠的,就是用反間計,之所以總是用,就是因為它好用。取得一個人的信任實在是太難�p太難。華歆這哥們還是一如往昔的狠,堅定的要把司馬懿除掉,也許這個時候司馬懿還真的沒有謀反的想法,這次罷免讓他意識到,老闆沒有絕對的信任,只是利用而已。與其這樣,還不如把握自己的命運,反他孃的。

諸葛亮這次真的來真的了,出師表寫的太好了,一篇優秀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次伐魏,是劉備這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出擊來進攻魏,準備的也很充分。諸葛亮大展才華的時候到了,多麼激動人心。此時馬超病故,趙雲老邁,一代英雄基本上都退出歷史舞台了。

北伐之戰,以趙雲連殺韓德四子開始,趙子龍真是武將之星,在武藝上�p智謀上�p忠誠度�p壽命上都超過他的,應該是沒有了,這才是真正的人才。夏侯��兒子的首戰以失敗告終。

篇2:三國讀後感

三國讀後感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D《三國演義》。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這部書內容跨越90多年,書中對各種人物及故事情節的描寫,十分精彩,除了民間熟知的劉、關、張、趙等人物之外,還有一些人物,不經意的幾筆,就展現在人們面前:愚蠢而又自作聰明的蔣幹;昏庸、低能、“樂不思蜀”的劉禪;富有政治、軍事才幹卻被稱作奸雄的曹操…等,給人深刻的印象。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書中武將們金戈鐵馬廝殺之餘,文官謀士更是大顯身手,各派勢力的謀士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展開了一場權勢爭奪之戰。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

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這些人物給了我們很深的教育。使我們懂德了很多。例如袁紹的驕傲自負,以多敗少,就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不能輕敵驕傲”的道理。

這本書裏講述的.一些人物,我十分欣賞。

先是諸葛亮,他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考慮周到,一生謹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不講私情。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等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正是因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其次是曹操,曹操雖然被稱之為奸雄,但是他的軍事才能卻不可小視。對於人才求賢若渴,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他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展現出樂觀的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接着是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的赤膽忠誠和英勇忠義令所有人為之敬佩,但關羽也有不足之處,他驕傲輕敵,失了荊州,敗走麥城,最終,這位千古英豪,就這樣死在了呂蒙的手裏。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地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閲讀的愉悦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這便是三國的魅力之所在。

篇3:三國讀後感

通常我讀完一本大書後,便會把書放在櫃上,閉上眼睛,想象我就是那個故事裏的得力忠臣或賢能帝王,三國演義讀後感於佳菁。而看完三國演義,表情、動作、腦子裏想的,卻與前不同。那是的動作,就是把書放下,嘴角慢慢往上提,露出一絲微笑。那時我真想大笑,可就笑不出來。孫權、劉備、曹操拼命那麼多年,不就為了稱霸天下嘛,最後卻成了個現成便宜。我本來蠻支持劉備的,因為他的文武百官都是豪傑。文有:孔明、龐統、蔣琬、費�t、姜維。武有:黃忠、關羽、張飛、馬超、趙雲。他自己又是大漢宗親。曹操麼,我是等劉備死後才支持的。雖然他自幼熟讀兵書,但是孔明比他還聰明,那就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要説為什麼劉備死後我就不支持蜀國了呢,那就是因為劉禪啦。劉禪本來就沒什麼大志向,也沒有民眾擁護,也不會運用賢才。孔明死後,他就更荒唐啦。先是寵信黃昭,還在司馬昭故意設下的圈套中落網了。要説吳東,如果沒有諸葛亮,那這個吳東的周瑜就可以顯露他的大才(當然,如果沒有諸葛亮,曹操大概可以稱霸了吧)。可是事實就是那麼殘酷,現實上是有諸葛亮的。其實孔明不僅有智還有勇。空城計就是他的智與勇一手打造的。如果你還有記性的話,應該會想起那個現成便宜。要説那是什麼,我相信你會至少用蔣琬的智慧解決掉。

篇4:三國讀後感

《品三國》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説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麼人力資源是那麼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着想,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幹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麼壯大,靠的人,説白了企業是辦事的不是辦人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劉備為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無論是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麼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麼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説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後果是十分的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麼傳播,靠什麼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就把這兩樣給毀了,還談什麼企業文化,還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空的,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曹操為什麼能夠一步步的走向強大!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説,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但是劉備剛被曹操打敗,首先氣質上就低人一等,諸葛亮作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説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乾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學習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在現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當今社會中,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

篇5:三國讀後感

暑假裏我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説人物,以人物説歷史,以歷史説文化,以文化説人性,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充滿了興趣。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説,它的作者羅貫中在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下選擇了“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來指導寫作,情節上也有它虛幻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

讀玩這本書,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對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就説曹操吧,在看《三國演義》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角色,看通過易中天,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用人才能。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幹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

一個企業靠什麼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

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如果老師知人善用,不僅能培養出一批管理型學生幹部,也能減輕自己的工作量,真是一舉兩得。每個班都有班幹部,老師不在的時候,班幹部就是班級的核心。每個班幹部分管到位,這樣下來,讓各處幹部管到位,層層負責,我們的班級管理也將更有實效了。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明白了曹操為什麼能夠一步步地走向強大,還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 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篇6: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著。這本書訴説着在烽火連年的戰爭環境中的一本文學經典。

第一回關羽、劉備、張飛在桃園三結義。他們三個人願意結為三兄弟,一起報效國家。他們三人按年齡排序,劉備為長兄,關羽為次,張飛為三弟。這時他們三個人決定一起加入朝廷的隊伍。

我最喜歡的一回是第二十九回,?諸葛亮智取三城?。這一回説:以前蜀國的五虎將中只剩下一個趙雲。他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得知伐魏的消息,還是主動請戰。諸葛亮對趙雲很信任,就認命為先鋒。趙雲威風不減當年,上陣後連斬魏國先鋒韓德等五員大將。魏國主將夏侯��慌了手腳,派重兵設下了埋伏來對付趙雲。

趙雲勇往直前,結果被魏國包圍在山谷中。趙雲以為自己殺不出去了,這時張飛的兒子張苞。關羽的乾兒子關興帶着兩隊人馬殺來,原來諸葛亮知道趙雲的脾氣,早就安排了接應的人馬。三路人馬匯合後士氣大振,殺的夏侯��落荒而逃。

夏侯��躲進了南安城中,夏侯��走投無路,只好向諸葛亮投降。最後活捉了夏侯��。

天水太守馬遵接到夏侯��請求信,正準備發兵,姜維出來阻止説:這是諸葛亮的詭計。姜維獻上一計由他帶領着三千精兵埋伏在城外,然後馬遵帶領一隊人馬號稱去支援南安。但不要走得太遠,諸葛亮一定趁虛襲擊天水,到時候一定會兩面夾擊打敗他。按照他的計策,果然打敗了偷襲的趙雲。諸葛亮聽説有人能夠識破他的計謀,非常吃驚,就想把姜維爭取過來。

有人問諸葛亮:為什麼不捉夏侯��?諸葛亮呵呵一笑説:夏侯��不過是隻鴨子,而姜維是隻鳳凰呀!

只要思考,都能聰明!

我從前認為諸葛亮很聰明,我看到這一回時,這才知道,姜維也很聰明啊!以後我也得多動腦筋,多思考啊!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著。這本書訴説着在烽火連年的戰爭環境中的一本文學經典。

第一回關羽、劉備、張飛在桃園三結義。他們三個人願意結為三兄弟,一起報效國家。他們三人按年齡排序,劉備為長兄,關羽為次,張飛為三弟。這時他們三個人決定一起加入朝廷的隊伍。

我最喜歡的一回是第二十九回,?諸葛亮智取三城?。這一回説:以前蜀國的五虎將中只剩下一個趙雲。他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得知伐魏的消息,還是主動請戰。諸葛亮對趙雲很信任,就認命為先鋒。趙雲威風不減當年,上陣後連斬魏國先鋒韓德等五員大將。魏國主將夏侯��慌了手腳,派重兵設下了埋伏來對付趙雲。

趙雲勇往直前,結果被魏國包圍在山谷中。趙雲以為自己殺不出去了,這時張飛的兒子張苞。關羽的兒子關興帶着兩隊人馬殺來,原來諸葛亮知道趙雲的脾氣,早就安排了接應的人馬。三路人馬匯合後士氣大振,殺的夏侯��落荒而逃。

夏侯��躲進了南安城中,夏侯��走投無路,只好向諸葛亮投降。最後活捉了夏侯��。

天水太守馬遵接到夏侯��請求信,正準備發兵,姜維出來阻止説:這是諸葛亮的詭計。姜維獻上一計由他帶領着三千精兵埋伏在城外,然後馬遵帶領一隊人馬號稱去支援南安。但不要走得太遠,諸葛亮一定趁虛襲擊天水,到時候一定會兩面夾擊打敗他。按照他的計策,果然打敗了偷襲的趙雲。諸葛亮聽説有人能夠識破他的計謀,非常吃驚,就想把姜維爭取過來。

篇7:三國讀後感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説是人才,非常聰明,善於打仗,但有篡位之心。

還有趙子龍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打開眼界,使我受益匪淺,佩服不愧是名著!

篇8:三國讀後感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説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幷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説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説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説。

-------------------------------------------------------------------------------------------------

篇9: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説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羣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説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説。

-------------------------------------------------------------------------------------------------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讀後感55篇。

篇10:三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赤壁之戰”。

故事講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3萬大軍南進,並派人聯絡孫權一起消滅劉備。這時諸葛亮出使東吳,在孫權的文武百官前,舌戰羣儒,説服了孫權蜀吳聯合共同抗曹。

這時的曹操正被龐統的“連環計”、周瑜的“離間計”、黃蓋的“苦肉計”牽着鼻子走,這樣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諸葛亮天文地理氣象知識,預知此季季風必然變換規律和時間,因此確定了東風到來之時,即是黃蓋詐降之日,也就是“火攻”之日。黃蓋用了20條小船,裝上了澆上油的乾草枯柴,藉着東風箭一樣衝向曹營,麗曹營不遠處點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頃刻間整個操軍水寨變成了一片火海。曹操精心訓練的20萬水軍葬身火海。操軍大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通過讀這篇故事,讓我知道啦一個人光有勇氣是不行的,還要有智慧,做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輕信他人的話。讓我們做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篇11:三國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正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多麼豪氣宏偉啊!

談起三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曹操則是其中的關建人物,許勛評價他是“治國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手下有眾多謀士,豪傑為他效力,賣命。這正是曹操能抵禦諸侯的關鍵,三國的文豪王結評價他:擒呂布於下邳,摧袁紹於官渡,逐劉備於隴右,破烏桓於白狼,梟除蕩定者,不計其數。並且,他靠着玩弄權術,位極人臣,從都尉一步步升到丞相。可見,曹操天資聰穎,非常人可及也。

很多人説劉備才是梟雄,其實不然,我認為曹操才是真真正正的梟雄,他無愧對於這個名號,曹操平定諸侯必須親自東征西討,身先士卒,言必信,行必果,打仗非常英勇,不怕死。而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打仗極少出馬,曹操隨着勢力,地盤,人物一點點的增強,野心也越來越大,以至於佔領了天下五分有二的地盤,“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壯舉,使他威風八面,而他最後竟然官至丞相,比劉備掛着皇叔的名義好多了,就差點沒當皇帝了。

他還有德於民,發明了屯田制……他可以説是三國人物的代表了。

瑰麗的三國還有很多的事物等着我們去探索,大家努力吧!

篇12: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説的那時的君王非常殘暴,於是,就有許多民兵起義,這時候,劉備遇見了張飛和關羽而且他們志向相同於是,他們結拜了,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弟張飛是三弟,劉備平定了民兵起義,當了官,這時,董卓長了大權,於是劉備認識了曹操。後來,王允用計讓呂布把董卓,之後,孫權、曹操、劉備開始爭天下,之後,關羽、張飛都被殺了,只後;劉備病死了,再後來,諸葛亮也病死了,再後來,三國統一歸晉國。我的感受是人與人之間要信任,曹操是英,但是他剛愎自用,又疑心太重,那時候的人都説卧龍和鳳雉是天下最聰明的人,卧龍是諸葛亮,鳳雉是龐統,當時,龐統去投奔曹操,但曹操疑心太重,所以龐統去投奔了孫權,而劉備卻對人很好,也相信人,所以他可以當長勝將軍。

對自己身邊的人都不信任,還自大,這是曹操的致命弱點,如果他從戰鬥中汲取經驗,不在有這麼重的疑心,也許他就不會吃這麼多敗仗了吧。

篇13:三國讀後感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的原文版,有很多地方比譯文版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比如精簡版的桃園三結義,只有短短的幾句話,而古文版則用了幾乎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描寫劉、關、張三人的外貌,他們如何相遇,如何相識,如何到張飛家桃園結義、來張飛家住宿的商户怎麼把打敗黃巾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又把自己原來準備賣的馬匹、生鐵等贈與他們,馬匹讓他們乘坐,生鐵讓他們打造武器,讓我體會到了商户們的慷慨和劉、關、張三人的英雄之氣。

接下來,它又用極少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代梟雄――曹操剛出山時的處境:他在一個比較小的將軍那裏服役,後來,董卓進了京。曹操提出要救出天子,不讓它變成董卓的木偶,可那些軍官只顧着吃喝玩樂,誰也不理他,曹操就明白,他們只是領着朝廷的俸祿,當一個經常要保養,保養費還很高的“花瓶”而已,要救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就憑着剛好有一個人藉助美人計吧董卓殺掉的機會,就將天子接到他的根據地洛陽,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挾天子以令諸侯”。

接着,就是描寫江東霸主孫權了,他繼承了哥哥和爸爸的事業,可以説是“不勞而獲”,但他卻是少年老成,雖然才17、8歲,而已經完全有能力統領一個國家了,再加上週瑜和魯肅,當然有權成為江東霸主。

要説三國裏最著名的戰爭,那非得由赤壁之戰莫屬。在那次戰鬥中,劉備、孫權的聯盟以少勝多,多次使用適合的計謀,並利用曹操的多疑,又多次虎口餘生,還通過黃蓋的詐降,騙曹操將戰船鎖在一起,又利用天時(剛好刮東風)、地利(曹操的軍隊不善水戰)人和(黃蓋詐降)再用火攻,最後將曹操打的元氣大傷,逃回了北方,並且再也不敢來南方了。

雖然我的讀後感已經寫得比較長了,但是我實際上才看了小半本《三國》,等我看完以後,我一定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讀後感!

篇14:三國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愛民如子的劉備和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但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但劉禪昏庸無道,蜀國才滅亡的。

看三國演義教會了我為人處事的道理。

篇15:三國讀後感

我最愛看的《三國演義》讓我百聞不厭。書中的每個人物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特徵。

書中有許多人物如:錦囊妙計的諸葛亮、殘酷奸滑的曹操、威猛綱毅的關羽、任人唯賢的劉備等。都被作者羅貫中寫的繪聲繪色。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愛諸葛亮。諸葛亮舌戰羣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運用的戰略,讓我非常敬佩。《空城計》也是諸葛亮運用過的戰略,講了諸葛亮手下戰士少,打不過魏軍。諸葛亮指令戰士把旗號放倒,翻開四面城門,每個門口用二十名軍士扮作大眾打掃大街。魏軍一來看見這情況,認為裏邊有詐撤退了。可見諸葛亮的雄懷大概。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繪的最精彩的是赤壁之戰,用了八個回合才描繪全過程,內容非常精彩。成果卻有些悲傷,由於終究諸葛亮、劉備、張飛、關羽都傷亡了,由晉國一致了全國。

我喜愛這本書,這本書描繪的現象似乎讓我回到了其時戰爭年代。讓我讀起來又還想讀下去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

篇16:三國讀後感

今年寒假,我讀了林漢達先生寫的美繪本圖書―中國歷史故事集之《三國故事》。

在《三國故事》這本書裏按歷史進程共選取了26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如轅門射戟,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三國歸晉……書中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畫描繪了許多三國時著名的人物和歷史事件。其中,我最崇敬諸葛孔明瞭,因為他有深謀遠慮、堅守信念、嚴於律己等優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首先,深謀遠慮表現在孔明在隆中閉門苦讀十年,為了劉備的霸業,他單身過江,聯吳抗魏,實現了以弱勝強。七擒孟獲時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使蜀國南部有了長久的安寧。其次,堅守信念表現在孔明始終以先主託孤為重,先後六出岐山,最終因過於勞累病故五丈原。另外,嚴於律己表現在孔明帶兵軍紀嚴明,對自己也不例外。如馬謖失街亭後,並沒有把所有責任推給馬謖,而是主動以用人不當為由,自降三級。

《三國故事》讓我瞭解了歷史,更瞭解了孔明的高貴品質,從現在起,我也想像孔明一樣在學習生活中嚴於律己,堅守信念。

篇17:三國讀後感

最近一段時間我迷上了《三國》了,雖説我以前看過《三國》,可新版《三國》的熱映又引起了我強大的興趣,我便又拿着本《三國》讀了起來,現在我也名副其實的三國迷了!在刀光劍影之下去遊一下三國吧!

要説我最喜歡的情節,那我還是喜歡官渡之戰,因為那場戰鬥太展顯人的計謀了!之中我最欣賞的是曹操,他在最危急的時刻創造了一個奇蹟,佔領了很好的戰略地位,為了他的王業打下了基礎,讓曹操在成功之山上有了一副鐵爪。

如果要説我喜歡什麼武將,我會説姜唯,因為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説,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篇18:三國讀後感

經過讀《三國演義》,使我知道了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卧龍先生。劉備“草廬三顧”將他請出山後,他經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輔佐劉備終究樹立蜀國。在我心中,諸葛亮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人,我非常敬仰他。

諸葛亮這所以在我心中佔有這麼大的方位,是由於他是一個才智過人的軍事家。草船借箭和空城計,充沛顯現出他的智勇雙全,以少勝多的軍事才幹。

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仍是一位巨大的發明家。他為農人更便利省力地灌溉農田,發明晰腳踏水車。為了處理軍糧運送的困難,他發明晰木牛流馬。

諸葛亮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最先向劉備提出“三分全國”的政治主張,並經過他的聯吳攻魏等戰略,終究輔佐劉備終究樹立蜀國。他又採納“撫民生息”的政策,讓蜀國一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這位有着輝煌成果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文學家,莫非不值得咱們敬仰嗎?

篇19:三國讀後感

一提起忠誠,我就會想起關羽;一提起智謀,我就會想起諸葛亮;一提起義氣,我就會想起劉備;一提起英勇,我就會想起《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蜀國劉備、東吳孫權、魏國曹操三國發生的事情。三國時而結盟、時而力敵、時而我強、時而你強,實力懸殊,但最後還是魏國平定天下,其他兩國都聽信小人之言,投降於曹操。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諸葛亮複姓諸葛,單字名亮,字孔明,外號“卧龍”,他足智多謀。一次,周瑜因嫉妒諸葛亮,讓他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一口答應,説三天便能造好。告辭後,諸葛亮便向魯肅借來20多隻船,用長繩串起來,然後用黑布把小船矇住,每條船上派三十個士兵,再把一千多個草人排列在船的兩邊。第三天後半夜,諸葛亮和魯肅讓士兵把船開向曹營的方向,曹操怕有埋伏,便讓士兵向船的方向射箭,一邊的草人上軋滿了箭,便把船調轉頭去,等另一邊的草人上軋滿箭後,諸葛亮讓船順風而行,回到岸上後,一清點,竟有十幾萬支箭!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我從諸葛亮身上學到了,以智慧服人,可以讓人心服口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多是忠誠的,可一些良將的結果卻是悲慘的。

篇20:三國讀後感

有許多人令我難忘,但最令我難忘的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歷史上東漢分裂後的“三國”中,蜀國的一名丞相。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了出來,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他在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也使大家對他肅然起敬而難以忘懷。他尤其令我欽佩難忘的,是他的“草船借箭”和“木牛流馬”兩件事。

諸葛亮聯合東吳攻打曹操,東吳的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算計害他。當時,對付曹操,需要大量的箭,於是,周瑜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打造十萬支箭,而且要他立下了軍令狀。當時,諸葛亮是在東吳的地盤,要他在十天內打造十萬支箭,幾乎是不可能的!許多蜀國的將領忿忿不平,但是諸葛亮卻胸有成竹,還説,軍情緊急,十天太多,只要求三天就夠了!他只要周瑜提供二十條小船和二百個士兵,讓周瑜三天後到長江邊上來取箭。到了第三天早上,長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指揮兩百個士兵,駕駛着二十條裝有扎滿了用稻草紮成的草人的小船,來到曹操佈置在長江邊上的營前,擂鼓吶喊。曹軍以為東吳的軍隊趁着大霧進攻他們,於是萬箭齊發。諸葛亮命令士兵把草船一字兒排開,迎着曹軍的來箭,於是,曹軍射來的箭全部射在了小船上的稻草人身上,一會兒的功夫,稻草人上面插滿了曹軍射來的箭。於是,諸葛亮下令掉頭回去。當曹操發現中計上當時,諸葛亮的草船已經回到了東吳的營盤。諸葛亮下令把稻草人身上的箭拔下來,運到江邊堆起來。等到周瑜來收箭時,看了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箭堆,足足有十萬支箭,知道要害殺諸葛亮的計劃落空了,他説“諸葛亮太厲害了,我真不及他!這個故事説的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事。後來,周瑜由於氣量太小,終於讓諸葛亮給氣死了。

“木牛流馬”的故事也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時,諸葛亮帶兵攻打魏國,由於四川的地勢不好,山路難行,糧食供應跟不上,於是,諸葛亮發明了用“木牛流馬”來運送糧食。這些“木牛流馬”上裝有機關,把馬頭扭一下,它們就推不動了,再扭一下,又可以推動了。用了這樣的辦法,運送糧食的蜀冰,看到魏軍來了,把馬頭扭一下就逃走了,魏軍搶到了這些被扭了馬頭的木牛流馬,也無法把它們運走。等諸葛亮的軍隊來了,趕走了魏軍,把馬頭又扭了回來,這些木牛流馬又能自己行走運送糧食了。就這樣,諸葛亮解決了在難行的蜀道上運送糧食的難題。

諸葛亮真聰明!看了“三國演義”後,讓我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難以忘懷。

篇21:三國讀後感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被公認價值最高的當屬《紅樓夢》,而其次便為《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説。相對於《紅樓夢》,《三國》的主線故事是直接從歷史中拿過來的。因而,我一開始就是把它當作歷史來讀的,其中所展現的跨越近百年的縱橫長卷,所描繪的大大小小驚心動魄的經典戰事,所刻畫的從亂世中大步走出的叱吒風雲的一個個英雄人物,無不顯出這是一頁氣勢恢宏、深沉頓措的偉大 篇章。讀史使人明智。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而書中雖有幾處諸如七星壇上孔明借東風,八卦石陣攔陸遜,關公顯聖等奇譎鬼怪之事,以及諸多與史實不相符之處,似乎如幾團黑霧迷惑了我們的雙眼,但這或是一種文學的誇張渲染,或是封建迷信、民間傳聞的謬誤,前者可算作作者的創新之舉,而對於後者,則無需苛求古人了。所以,總的來説,《三國演義》的確隆重奉上了這一首生動又不失深刻的宏偉史詩。

《三國演義》是一部大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的描繪大都細緻入微,其意境悽婉而濃稠,是一針一線細細地、辛苦地縫出的絲衣,既所謂“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三國》則不同,它描寫的是戰爭,是大場面,是滾滾長江的氣派,則必要有一種掌控全局的視野,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才能繪出一場場緊張,激烈,驚險的戰場畫卷和戰場內外各人物的矛盾關係的紛繁複雜,奇智巧謀的千變萬化,個性品質的豐富多彩,由此怡然升騰出一種昂揚的格調,這與《紅樓》是大相徑庭的。值得一提的是它精密嚴謹的結構和鮮明連貫的脈絡,能將這樣一個時間跨度大,空間轉變快,人物眾多,事件錯綜的亂世風雲如此鮮明地呈現在紙上已實屬不易,這得益於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博學多才,經天緯地。我再次讀《三國》時便對其精彩的敍事手段嘖嘖讚歎,就像一份意義非凡的禮品,一曲餘音繞樑的壯歌。這便是文學的魅力。

《三國演義》是多部人物傳記的合輯。相信不論是誰,看三國必看三國中的人,品三國必品三國中的“神”。為什麼?因為這或許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留給現代人最豐厚的財富,也是這本書藝術價值的最重要體現(至於羅在當時著這部書目的這裏暫且不論)。作者對於這些人物的刻畫方法是多樣的,正面的,側面的,虛的,實的等等等等,尤為突出的是誇張與對比襯托,將人物的個性、特性一股腦地全拋出來了,倏然都變成了一個個藝術典型。刻畫得最全的還是所謂“三絕”,即大家都熟悉的諸葛亮

篇22:三國讀後感

這是一本書令人過目不忘的書。它之所以被選為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於它帶給人的感觸之深,之廣。我之所以捧起它,是因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以前的故事,那鏗鏘的文字所帶給我的喜悦與悲傷。

鮮明的人物形象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特點。羅貫中筆下的一個個人物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的顯現了出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勇無謀的呂布;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文武雙全的姜維;碌碌無為的阿斗;神勇無敵的趙雲;老當益壯的黃忠;仁慈愛民的劉備;功未成身先死的龐統……彷彿是穿過時關隧道,我細細的品味,沉浸在了瀰漫着歷史的香氣中。

讀過此書的讀者必定不會忘掉這兩個名字: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但是,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羣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説,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説:“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説人物。

或許,讀過《三國演義》後,讀者們對於羅貫中的文筆感歎不已。然而,我卻有自己的見解。小説與歷史始終不能混為一體。小説是故事,是人們抒發情感的文體。加上自己的想象與自己的見解有何不可?成為文學界的著名書籍也不在話下。可是,歷史終究是歷史。它是不變的,是真實的。它是為了記錄事實,告訴人們什麼真假的存在的重要“寶藏”。就如學習與生活。生活在世界上必須要存要美好的想象,對理想的期盼與渴望更是不可少,而學習是為此墊下的基礎。帶着滿身的“淵博”去領略世界的魅力,去完成夢想,帶着想象享受生活。

篇23:三國讀後感

夜晚的燈下,悄悄捧起一本《三國演義》,細細品味,似乎全部又回到了那個比年戰亂的年代……

東漢末年,朝政糜爛,在這樣的佈景下,產生了一個又一個亮光的人物:劉備、孫權、曹操、諸葛亮……形成了魏、蜀、吳三方面的割據政權,三方鬥智鬥勇,合縱連橫。它比《封神演義》更實在,比《東周列國志》更靈動。

一場扣人心絃的赤壁大戰,一次神鬼莫測的巧借東風……這些,都出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繪的便是國力的競賽,也是人才的競賽。戰略層出不窮,變化無常。難怪之後的軍閥們都把他當着兵法研究呢!

“不是英豪,不讀三國,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哼唱着《曹操》,看着《三國演義》,想着那個雄姿英才、人才濟濟的年代,真的思潮翻湧,感慨萬千啊!

篇24: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關羽敗走麥城的故事一直以來都讓我感慨頗多,這裏面不僅僅包含了故事的曲折,也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從戰略上,關羽輕敵失去了荊州大本營,是導致關羽兵敗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關羽已經老邁,並不適合再衝鋒陷陣,只適合作為一軍統帥,起到主要的指揮作用,而關羽卻還像年輕的時候一樣,衝鋒陷陣,以自己的威名和武力來解決問題(與龐德單打獨鬥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後體力不支而採取水淹的計策),輕敵是統帥知名的弱點,從本質上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

其次,關羽失去荊州之後,本來應該立刻逃亡,尋找機會再次東山再起,以其威名和打仗的本事,至少不會讓劉備集團損失了地盤和軍隊,又損失了將領,結果在逃亡過程中,還是輕敵冒進,認為靠自己的本事沒人能夠阻攔,選擇了從小路逃跑,最終中了埋伏。

篇25:三國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在我們眼裏,無非就是曹操、劉備、孫權的一場智力之戰,但在《三國演義》中,三國,就不這麼簡單了。

漢朝高祖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天下大亂,盜賊蜂起……經過重重困難,三分歸一統。

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二十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我最喜歡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趙子龍用自己的能力打敗了韓德、韓瑛、韓瑤、韓瓊、韓琪,諸葛亮乘機使用“空城計”佔領三城。

這些人物各有千秋:曹操老謀深算,三思而後行:劉備艱苦卓絕;孔明遇事冷靜……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三思而後行、艱苦卓絕、遇事冷靜、愛國等優秀的品質。

篇26:三國讀後感

這個寒假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出自明代作家羅貫中,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説。作者大膽的藝術創作令一些晦澀難懂的歷史以靈活的,惟妙惟肖,貼近生活的形式表達出來。書中的藝術表現手法深受大眾喜歡並廣為流傳於世間。其中,各有特點的歷史人物和妙趣橫生的細節彷彿使我穿越到了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感受當時的時代特色。

書中言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貫穿了整本《三國演義》。書中講述了七國紛爭,由秦統一,秦朝覆滅後,又有楚漢相爭,而後有漢。在這些烽火中,各路英雄盡顯本色,才略過人,英勇善戰,為爭奪天下各自設局。其中便有一代梟雄的曹操,劉備,袁紹,孫權等人,他們把歷史的漩渦攪得天翻地覆。

《三國演義》一書中,我最為敬佩的便是曹操。曹操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人物。他才華橫溢,能詩擅賦;他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政治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長期打壓孫劉兩軍從而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軍政基礎。東漢紛亂,他成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雖人稱奸雄,但卻是人中龍鳳。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説到曹操,那就有另一個不得不説的人物――劉備。如果説曹操是一代奸雄,那劉備就是站在曹操的對立面。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在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就天下人看來,曹操性情暴躁且�x漢,而劉備扶植漢室,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比曹操更勝一籌,陳壽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脱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着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這裏的反面例子便是袁紹了,官渡之戰中,袁紹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曹操顯弱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寧願信小人也不聽信忠臣的話,最終敗給了曹操。

而三國中的結局也讓我大為歎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最終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無一人統一天下。而後,更是風起雲湧。

蜀國失荊州、敗東吳後已大傷國力,出現了孟獲做亂、虎羌寇邊等內部動盪。而後諸葛六出祁山、姜維九次北伐無疑是蜀國敗亡的一筆,再加上劉禪的昏庸朝中小人當道,蜀國可以説是必亡的。東吳孫權晚年喜殺成怒,山越的作亂,人才的失歿,使孫吳敗亡。魏國君主曹丕據説好色之風不在其父之下,隨後的子孫不是年幼就是懦弱,只有個好大喜功的曹爽,卻不是司馬懿的對手,這也是司馬家風生水起天運。而最終也由司馬炎統一了天下。

《三國演義》一書中,各路英雄以天下為棋盤,自身為棋,下着一盤天大的賭局。他們所表現的精神令人震撼,也為之讚歎。

篇27:三國讀後感

我喜歡看歷史,偏好古代史,尤其對三國的歷史非常感興趣。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説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以各種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評説着劉備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三國演義》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

説到忠,便是自古以來受人敬佩的關羽關雲長了。建安五年,曹操親征劉備,劉備被曹軍擊潰,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關羽。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要求,如有劉備消息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曹操愛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裏,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可他都不為所動。後收到劉備書信欲前往尋兄,一路護送兩位嫂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回到劉備身邊。關羽的忠心令人欽佩。

説到智,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大概都能想到蜀國丞相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他對天下的態勢分析讓劉備茅塞頓開,給劉備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一個重要的謀士遠遠勝過十萬大軍,他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操;在空城之下,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諸葛亮登上城樓,端坐撫琴,司馬懿見此情景,疑有埋伏,即下令退軍。空城妙計,被後世傳頌。然而他竭盡一生最終也沒有完成光復漢室的理想,實在是一個悲情的英雄。後世評價諸葛亮的時候也有人説他是愚忠。但我認為諸葛亮這種對傳統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説到勇,便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了。長阪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隨從尋找,救得甘夫人,趙雲將甘夫人託付於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在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裏的阿斗,糜夫人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於是不顧勸阻投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衝破曹操數十萬大軍。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劉備曾稱讚趙雲“一身是膽也”。

當然,也不乏“智不劃謀,勇不當敵,聞不拿筆,舞不動槍”者,劉備之子劉禪,典型的例子。劉玄德臨終白帝城託孤,半生基業未成,將阿斗託付於諸葛亮,可他卻親信小人,大敵當前,不思漢室之危,最後被囚禁宮中,司馬昭問其“頗思蜀否?”,劉禪曰“此間樂,不思蜀。”然而我卻認為劉禪其實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劉禪的做法其實能夠理解。

如果説三國演義裏面最有名氣的人物,幾乎説有人都知道曹操,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三國演義》讓曹操的形象深入人心,世人盡説曹操乃千古第一奸雄。在羅貫中筆下,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好弄權術、殘暴不仁、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形象。然而,在當時的時代如果沒有足夠的城府早就死了很多回了。曹操有勇氣刺殺董卓,證明他是有足夠的勇氣的。曹操在逃亡的過程中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卻感慨:“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一段話就讓人對曹操產生痛恨了。然而後來我在易中天的節目中瞭解到,其實曹操説的是“天下人都負了我,我怎麼不能負人”。這句話表現了曹操其實對誤殺是愧疚的,身為一個逃命的人,是十分敏感的,曹操的做法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曹操做一個忠臣,那麼他也只是會被人排擠,那曹操的事業可能永遠無法完成。

《三國演義》是明朝的羅貫中的作品,他的想法和我們現代人明顯會不同。所以身為今天的人我們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

篇28:三國讀後感

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附笑談中。

三國,一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年代,一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歲月,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時空。它,忖度於歷史的車輪中,一碾一碾的,留下厚重的腳印,無疑,成為歷史上濃磨重彩的一筆。即使,餓莩遍野,動盪不安,又一個春秋戰國的重現,依舊熠熠生輝,光芒萬丈。

煮酒論英雄

曹操,史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確,他,老奸巨滑,假仁假義,居心叵測,同時,寬容大度,英明睿智,善用謀略。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曹操能文能武,軍事上更勝一籌,文學上也不遜色。

他是建安文學的領袖,“雅好詩文慷慨,雖在軍旅,手不釋卷”,鍾嶸評其詩云:“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兒子曹丕,曹植各領風騷,鍾嶸評價:“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氣韻沉雄,曹丕詩便娟婉約,有文士氣,曹植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披文質”,合稱“三曹”,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

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人間智者

劉皇叔,胸懷天下,禮賢下士。首章“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英勇威武,忠誠正直的猛將趙雲,等人交織在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

昔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成就偉業。而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舍戰羣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聯吳蜀之同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區區小計費盡機關,諸葛孔明之謀略,豈是管仲樂毅能及乎!水鏡先生曾言:“南有風雛,北有卧龍,二者得一便可得天下”,劉皇樹笑曰,二者我都有了,天下還用愁嗎?呵呵!但很不幸,在攻雒城之際疑諸葛亮欲爭功,不聽其書信勸阻,冒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被亂箭射死,可惜啊!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基業奉獻出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正如司馬徽説的;“興周八百年之姜子芽,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多麼難得的一位丞相啊!

還有一猛將,常山趙子龍,長阪坡一役,趙雲救幼主阿斗,可見他的忠誠,錚錚鐵骨,好男兒當如是也!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看看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裏,有先進的儀器和浩瀚的圖書裏,有又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我願立諸葛武候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29:三國讀後感

近期拜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不敢説深有所感,但也略有所得。無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諸葛亮,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這三人被後人評論無數次了,我也就不再多言了。接下來我想要説的是本書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劉備。

首先,當我提起劉備時,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他那仁德之心、愛民如子、關心下屬、禮賢下士等優秀品質。當然,這沒有錯。可是,我今天卻要從另一個角度談談他的為人。

我們都知道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情同兄弟。但是,我想問一下各位,你們知道他們三人結拜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大家可能會説他們三人志趣相投、英雄相惜吧!沒錯,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我認為不是,我們可以想一下當時劉備的處境,他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可卻是沒落貴族,靠買草鞋和竹蓆為生。而且他也沒有經世之才,武藝稀鬆平常。但他一心想要光復漢室,完全是個笑話而已。他當時知道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夢想,所以就想借助關羽、張飛二人。那麼,如何才能讓他們死心踏地地幫助自己呢?劉備的方法就是三人結拜,成為兄弟,那麼就可以得到關張二人了。所以,劉備假裝與二人英雄相惜,故而結拜。流傳千古的桃園結義,其實有可能只是劉備為自己的未來給關張二人下的套吧!

還有,趙子龍單騎救子,歸來之後劉備狠心要將孩子摔在地上,還説為你險傷我一員大將。這件事後人都稱讚劉備對待下屬情真意切,其實仔細想想,這一切不過是劉備做戲罷了。有幾點可以證明我的説法。首先,據史料記載,劉備身體異於常人,他雙手過膝,即手臂十分長。還有當時摔孩子的地方是沙地,土質鬆軟。那麼我們就能想像當時的情景了,一個手臂過膝的中年男子,將孩子摔在沙地上,這和直接將孩子放在地上有什麼區別?那麼,問題又出現了,劉備既然無心傷害孩子,為何要這樣做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當時吃了敗仗,軍心大亂,正率領大軍撤退。因為害怕趙雲見勢不對,去追隨別人。趙雲本不是劉備的手下,和與他兄弟相稱的關張二人不同,他就用摔孩子這件事來留住趙雲的心,使他以後永遠忠於自己。同時,他也是做給所有的將士們看,讓他們對自己心悦誠服。不得不説,劉備的這一舉動十分成功,為自己羸得了人心。

劉備晚年之際,託孤白帝城,告訴諸葛亮,此子如不可扶,你可自立。這其實是劉備為諸葛亮演的一場戲。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卧龍出山相助,而後才能取得荊州和益州,與孫權、曹操三分天下。可是,他的繼位者阿斗卻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平庸之輩,為了不讓諸葛亮在自己死後離開蜀漢,他只能言明此子如不可扶,你可自立之這句話。那麼,劉備真的願意將自己辛辛苦苦半輩子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給諸葛亮嗎?當然不可能,沒有人會這麼大度的。劉備與諸葛亮相處十幾年,深知他的為人,知道他絕不可能廢帝自立。這句話只不過是為了讓諸葛亮產生感恩之情,在自己死後能盡心輔佐自己的孩子。劉備這一番話,果然打動了諸葛亮,在他死後的日子裏,諸葛亮忠心耿耿,為劉蜀南攻北伐,最後連命都賠在北伐之路上。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劉備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仁德,那麼完美。他其實是一個城府極其深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可以利用任何人,只是他的手段比較高明而已。當然,我們也不能説劉備是個壞人,其實他的舉動也是迫於無奈,他無權無勢,卻心懷漢室,他只能這樣做,否則又如何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呢?

以上是我讀《三國演義》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寫下來,希望能與大家交流,共同進步。

篇30: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再加上近些年很多的三國演義相關的影視、遊戲作品,內容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了。這裏就不對具體的內容做介紹了,就談談我的三國故事。

第一次通讀<三國演義>是在高一暑假的時候,當時讀的是通俗版的。當時讀三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寫語文作文收集素材。畢竟整個高中時期,我都是一天寫不出來一個800字的文章的,收集素材迫在眉睫。

當時讀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之後,確實有點效果。然後作文裏面各種桃園三結義、單刀赴會、過關斬將、三顧茅廬、橫槊賦詩等等,只要是作文就想法往上套,現在想着都滿屏幕的尷尬!這種作文,讓我總是有種走投無路,逼上梁山的感覺。算了,噶事不提,一會跑偏到水滸了。

後來倒是沒有看過書籍了,改看三國影視作品了,從鮑國安版三國,再到陳建斌版三國!從三國志再到三國殺,反正三國相關的事,從來沒斷過!

當然中途也曾參與各種八卦帖子,三國武將裏面誰最牛?這個問題大家貌似沒有異議,確實是呂布。但是如果問誰排第二,誰排第五?那麼這個問題估計和“計算機行業最好用的語言是什麼?”有的一拼了!

三國相關的內容接觸這麼多之後,不知什麼時候,心中有個疑問,那就是:到底是什麼內容,能夠讓三國演義雅俗共賞的?

俗人一個,三國演義的故事很精彩,古代戰爭場景描寫也還過得去,權術謀略也很給力,這些我到還是能欣賞的。但是,三國演義的精髓部分有哪些呢?這個問題倒是沒能答上來。

直到不經意間,看到一個人本教練模式相關的書籍。這本書裏面剖析了三國演義中各種用人之道,識人之術,同時也分析如何做領導,如何辨別領導的才能等等內容。這才讓我對三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於是,本次閲讀我着重於看書本當中的識人之術。

比如官渡之戰時,曹操怎麼就知道許攸是真的來投靠呢?因為需要説了幾個曹操沒法懷疑的理由:曹操軍中沒糧,如果袁紹分兵攻打許昌,曹操必敗無疑。那麼許攸的假投誠,就顯得多此一舉。

再比如赤壁之戰時,周瑜怎麼就知道蔡和蔡中是假投降呢?周瑜的分析是:蔡和蔡中投降竟然是沒有帶來任何家眷,亂世稍有不慎,就是滿門滅族,投降這種事情,怎麼可能不帶家眷呢?

再比如諸葛亮與司馬懿祁山對壘時,司馬懿設計讓孫文詐降諸葛亮,諸葛亮則是讓孫文先立功,孫文一回合就斬了假的魏軍先鋒秦明(先鋒官秦朗之弟),諸葛亮則是因此斷定孫文詐降。

因為司馬懿不是一個用人不明的人,不可能用一個武功平常的人為先鋒,因此斷定是陰謀。

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通過這些例子來鍛鍊辯識能力,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後續可能還會再讀三國,因為還可以從領導力的角度來閲讀三國。

比如,劉備怎麼就能夠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三分天下的呢?曹操憑什麼就能夠少年得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呢?孫權能夠知人善任,那麼他又是如何知人的呢?諸葛亮如何調兵遣將,如何讓人心悦誠服,甘受差遣的呢?

再比如袁紹為什麼就敗了呢?曹操這麼牛,怎麼就有赤壁之戰的落魄呢?關羽張飛都是身首異處,為啥不得善終呢?劉備的夷陵之戰為啥敗了?等等等等。

當然,三國演義,是演繹,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杜撰出來的,不能盡信。裏面也充斥着牛鬼蛇神,比如於吉半仙、關羽睜眼嚇曹操、然後各種的呼風喚雨等等操作,很可能就是作者無法自圓其説的時候,瞎編亂造的。

當然哪怕是三國志也不能盡信,畢竟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保持懷疑的態度讀史書才好!

這次三國,讀了整整一個月的。就到這裏!

篇31:三國讀後感

縱觀三國一百二十回,回回少不了忠義。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是忠義。張飛的為兄命亡是忠義。劉備的愛惜虎將是忠義,諸葛亮的為國捐軀更是忠義。

一.義氣沖天的關羽。從他的一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

“身長八尺,髯長兩丈。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

這是對關羽的外貌描寫。果真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在劉備集團中,他有這至高無上的地位。因為他的死導致了整個劉備集團的癱瘓,導致了蜀國的滅亡。。他的忠義已經到達了極點。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他的真實寫照。在曹操手下,他並沒有忘卻自己的哥哥,在曹操的百般阻撓之下毅然決定迴歸蜀漢。於是發生了著名的過五關斬六將。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在最後關頭關羽難忘曹操的收留之恩,不顧處罰,放了曹操。

二.張飛的改變美

張飛是三國中的猛角色,他也是義氣沖天。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這是對張飛的外貌描寫,字裏行間流露着他的勇猛無敵。正是因為他的相貌不凡,被劉備一眼看中,結拜於桃園。義氣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得知關羽死後,旦夕號泣,血濕衣襟。諸將以酒勸之,酒醉,怒氣越加。帳上帳下但有犯者,既鞭撻之。正是因為他的火爆脾氣惹怒了手下的士兵,導致了自己的死,真是義氣反背義氣誤。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從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張飛在他的影響下由原來的莽撞變成了機智。第三十六回寫到:劉備被困荊州,書諸葛求救。張飛領命先行。行至巴郡,遭到嚴顏的阻擊。在用計擊敗嚴顏後,逼嚴顏投降。只見嚴顏聲色雄壯,面不改色。心中甚喜,下階和退左右,親解其敷,取衣衣之,伏在正中高坐,低頭便拜曰:“適來言語冒犯,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將軍乃豪傑之士也。”嚴顏聽罷。乃降。從這一系列的動作和語言我們可以驚奇的發現,張飛真的變了,變得機智了。他的改變與義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為了他的哥哥,他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是生命。

三.劉備的仁慈美

劉備堅持“舉大事必以人為本”的信念,遂而深得民心。他作為集團的老大,卻被羅貫中扁的一文不值,軟弱的他其實也很講義氣。

他生的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自固其耳。面如冠玉,脣若塗脂。

目�自固其耳,寫出了他在羅貫中嚴重的一文不值。但也突出了他的鑑才能力,可能就是因為他那能自顧其耳的眼,才組成了劉備集團的豪華陣容。在赤壁之戰中,關羽義釋曹操,犯下大罪。諸葛亮將要斬他時,劉備站了出來,説:“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今雲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孔明方才饒了。

四.諸葛亮的奉獻美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真正出現諸葛亮是在三十六回。但他一出現,三國就變得與眾不凡了。為了劉備,他夜以繼日的工作,上至朝廷大事,下至雞毛小事,他統統包攬。難怪整日面黃肌瘦,死時只有54歲。

五.趙雲的衝鋒美

常山趙子龍是三國中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忠義也是如雷貫耳。自從加入劉備的豪華陣容,便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在他的所有傳奇故事中,最令人震撼的我覺得應應該是長阪坡單機救助了:在與糜夫人走散後,他焦急萬分,經過多方詢問終於找到了他們的下落。他冒着生命危險救出阿斗,交予劉備後,他遷就萬分,對劉備説:“趙雲之罪,萬死猶輕。夫人身受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雲只得推土牆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脱。

六.赤兔馬的人性美

上面説到的都是一些大人物,現在該説一説那些一直奮鬥在第二線的“人”――赤兔馬了。顯而易見,赤兔馬有兩大特點:色如赤,行如兔。另外它也很講義氣。在關羽死後,它也絕食而死,與自己的主人共存亡。赤兔馬的人性美是他的最大魅力。

由此看來,忠義充滿了整個三國,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更應該秉承先輩們的優秀品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萬事以義先行,做一個忠心講義的人。

篇32:三國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演義》開篇就是一首磅礴大氣的詞,勾勒出三國亂世,羣雄並起,逐鹿天下的宏偉壯觀場面。

讀三國,印象最深的當然是被徐庶鄭而重之的推薦給劉備的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先生,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限量。司馬徽曾説,諸葛孔明“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可是,司馬徽也曾説“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似乎開篇就註定了諸葛孔明之後的七出祁山未有大建樹卻星殞五丈原。

眾所周知,孔明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後世都讚揚因劉備的尊賢納士,故能在亂世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可是,沒有人會想,諸葛亮真的想這樣選嗎?這樣真的值嗎?看諸葛亮未出山前之所居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觀之不已。而孔明未出山前的生活呢,則是: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于山嶺之上,或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看看,分明是神仙一樣的生活啊!

可是,就是這樣神仙一般的生活,隨着劉備的三顧就輕易的打破了。孔明真的捨得離了這樣的生活嗎?看諸葛亮在知道徐庶將他引薦給劉備時的反應:“孔明聞言(即聞徐庶所言將其薦於劉備之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言罷,拂袖而入。”看看,他的反應是如何之大!徐庶是他的摯友,他不至於在好友面前做作吧!徐庶至此,好像亦明白一些,故“羞慚而退,上馬�m程”。再看諸葛亮,對劉備前兩次來訪避而不見,在劉備第一次來訪不見留名時,你看小童的反應:我記不得這許多名字。一方面,也許小童真的記不得劉備絮絮叨叨的一堆所謂“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之雲。一方面,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孔明的迴避態度及劉備之虛偽,明明是一個空殼子,沒落的皇族,還是打着求賢的旗號來尋訪世外高人的,卻偏偏放不下這許多虛名。

再説諸葛亮,在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訪之後,他知道,這隱居的生活是過不下去了,所以,第三次,他見了,是怎麼見得呢?“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卧於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半晌,先生未醒,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人見玄德猶然侍立。張飛大怒”看,張飛怒了,但被雲長勸住,至此我是不信此時卧龍先生還能不醒。可知,張飛乃是“大喝一聲退曹百萬兵”的勇將啊。但此時,“玄德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裏壁睡着。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聽聽,姿態做的多足啊!當童子言説: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你看孔明的態度:“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後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雖説一方面,孔明是想考察劉備求賢的決心和誠意,可是,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對於出山參與天下之爭,孔明本人並不是那麼熱衷呢?他在臨行前曾對小童説:“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一句“三顧之恩,不容不出”道出了多少無奈。他亦想功成之後,即當歸隱,可是誰知“只因先主叮嚀後”,立了一位樂不思蜀的劉阿斗,致使孔明先生歸隱成夢,最終“星落秋風五丈原”,由不得人不扼腕長歎!

不過歎歸歎,最後還是多虧了卧龍先生出山了,要不,我們不會欣賞到感人至深的《出師表》,也不會欣賞到如此精彩的三國割據爭雄,亦不會明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奇,好一齣三國!

篇33:三國讀後感

我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天下三分,各國你徵我伐、用盡千軍良策,為的是統一天下。可歎的是相爭了六十餘年的三國、最後卻並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內政變故、慢慢衰弱、讓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族輕鬆吞併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來安慰自己罷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深沉雄渾的《臨江仙》響起在耳畔時,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

這一切都緣自我心中永恆的經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卻是無愧於“名著”的稱號,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説?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説:“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一位偉人曾説過:“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篇34: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值得分析的有不少。歷來多為人探究的是君主形象、文臣謀士形象、武將形象、母親形象,近年一些邊緣角色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如《三國演義》中的商人形象。然而妻妾形象卻沒有作為一個完整的羣體被探究,只有被納入女性形象時才有所涉及。這裏漫談一下《三國演義》中各路英雄的妻妾形象,給她們進行簡單地分類,並試圖把握身處傳統男權社會的作者對妻妾的認知觀。

我們粗略地把她們分為紅顏禍水型、淒涼悲慘型、女中英傑型這三類。

紅顏禍水型以呂布兩位妻妾為典型代表。呂布受困下邳城,陳宮獻計,出城搭寨,與城內互為犄角。如此,“操若攻將軍,宮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操軍食盡,可一鼓而破”。這是腹背受敵情況下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呂布從其計,或許還不至於速敗。正當呂布意欲動身時,嚴夫人卻急忙阻止:“將軍若出,陳宮、高順安能堅守城池?倘有差失,悔無及矣!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幸賴龐舒私藏妾身,再得與將軍相聚;孰知今又棄妾而去乎?將軍前程萬里,請勿以妾為念!”言罷痛哭。嚴夫人悽慘的哭訴令呂布動搖,於是呂布去問貂蟬,貂蟬亦道:“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兩位婦女的苦勸怨説導致原本優柔寡斷的呂布錯失良機,棄智不用,最終被決堤淹城、城破身殞。歷史上,呂布並無貂蟬和嚴夫人二人,可見作者在此處進行了別有用意的虛構。這樣的虛構製造出英雄失敗多歸咎於枕邊人的現象,繼承了妲己、夏姬、楊貴妃等禍水紅顏的傳統刻畫,我們得以窺探到在男權社會中作者對紅顏禍水觀念的認同。

淒涼悲慘型以劉安妻、甄宓為代表。在征討呂布時,關、張二軍潰敗,呂布攻入沛城,兵士四散,劉備不暇顧及妻子,倉皇出逃,流落到村中求食。獵户劉安求無野食,慘無人道地殺害其妻以為劉備食。劉安陳説不得投靠劉豫州,原因只在於老母需要供養,對妻兒毫不顧慮。劉備將前事告訴曹操,曹操即刻命孫乾帶金百兩往賜之。很顯然,作者在這裏極力讚揚豫州牧劉備的魅力,又不知不覺流露出對妻妾人權的蔑視。妻妾成為男權鬥爭的犧牲品。無獨有偶,袁紹兵敗官渡,其兒媳甄宓成為戰利品被曹操曹丕父子二人你爭我奪,這又是當時妻妾悲慘的映像。古語常説:“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斷,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三國是男人馳騁雄姿的戰場,也是不幸的婦女受害的牢獄。

女中英傑型以孫夫人為代表。孫劉聯姻,“自幼好觀武事”的孫夫人房中兩邊槍刀森列,侍婢皆佩劍,令劉備乍驚失色。請撤兵器時,孫夫人笑曰:“廝殺半生,尚懼兵器乎!”一改前兩者的哀婉柔弱,孫夫人的俠武之氣散發無遺。之後,孫夫人協助劉備共商回荊州,又在途中阻截東吳追兵,使劉備成功渡江。孫夫人扮演了相助夫婿事業的賢妻角色。夷陵戰敗,孫夫人聽信訛傳,以為劉備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孫夫人以守貞有節的烈女形象辭世而去。後世立“梟姬祠”。“梟”字概括了孫夫人不平凡的一生。值得肯定的是,孫夫人這個妻妾角色在男人角鬥的舞台上實現了對前兩者形象定位的突破,體現出巾幗英雄一般的颯爽女姿。儘管如此,作者還是將之作為男人的附庸品,孫夫人成為孫劉聯盟鞏固的政治工具和建設男人事業、實現男人豐功偉績的輔助者。

綜上,《三國演義》中的妻妾形象雖然多種多樣,但其形象刻畫還是出自男性視角,作者的筆觸仍然落入了男權至上的窠臼,這是《三國演義》這類英雄古典小説的糟粕之處,也是阻礙女性文學誕生和發展,阻礙中國古代文學寬度拓展的封建社會痼疾。

篇35:三國讀後感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沉澱,是我們人類社會經歷滄桑變化的記載。

《三國演義》這部小説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生於1330年,死於1400年,他本名羅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明國著名小説家,戲曲家,也是中國章回小説的開山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故事講了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各路諸侯聯手將其鎮壓下去,可朝政卻落入了奸臣董卓之手。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便號召羣雄一同討伐奸臣,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也參與其中。後來,董卓雖被擊敗,但羣雄爭霸的混亂局面也由此開始。赤壁一戰過後,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日漸形成,三國霸業正式拉開帷幕……

書中我最喜歡的篇段是劉備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為了招納賢才,要去請一位絕頂謀士出山,因為諸葛亮想看看劉備的決心,便兩次假裝不在家。果然,劉備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盼,拜訪了三次,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打動了,同意出山為他創建蜀國。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以看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求賢若渴的人。

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讀了這本書後,我突然明白了諸葛亮為什麼會寫一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句名言。在書中説了:劉備在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如果劉禪扶不起來,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可是為什麼諸葛亮沒有照做?是因為諸葛亮並不在意權利,而是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得以施展。

讀完書後,我決定做一個像諸葛亮那樣大公無私,忠心耿耿的人。

篇36:三國讀後感

臧克家曾説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天下,於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併,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趙雲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裏。於是他奮不顧身地衝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後,他受主母所託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雲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為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説起趙雲,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於是他帶了兩名戰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裏面匍匐前進。衝鋒的號角吹響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無數戰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着一個個倒下的戰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士們佔領了高地,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有無數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去讀,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篇37:三國讀後感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書是周鋭的《幽默三國》系列,該系列書共有四本,分別是《周瑜換夢記》、《賣雨和賣傘》、《嘴上加把鎖》、《吉祥烏鴉嘴》。書中人物很多,有聰明的諸葛亮、因嫉妒心太重而總是輸給諸葛亮的周瑜,厲害的曹操,粗魯、勇猛、搞笑的張飛,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鎮定自如的劉備,深謀遠慮而又雄心勃勃的孫權……

《生病倒計時》是《周瑜換夢記》中的一個故事,書中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描寫華佗的醫術高明和周瑜的嫉妒心的:華佗發明的腸寬茶能治療嫉妒心病,喝一口就見效。周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腸寬茶,竟然馬上開始學習起自己非常嫉妒的諸葛亮的兵法,並對它進行改進用於進攻劉備,眼看勝利在望,但在決戰那天因沒喝腸寬茶,嫉妒心又起,認為用諸葛亮的兵法是一種恥辱,而馬上下令拆掉兵陣,從而又返勝為敗。

每本書都是由這樣的若干個小故事構成。

像三國演義這樣的鉅著,人物關係、故事情節錯綜複雜,又加上古文式的語言,我們國小生一般很難讀得下去,但在《幽默三國》中,人物關係只突出重點人物,故事情節也現代化了,魔幻的情節穿插其間,語言更加是通俗易懂了。語言幽默、情節生動以後,我們就會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以後看原著的時候就會有親切感,自然也會產生閲讀原著的興趣。

小讀者們,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去買來看吧。

篇38:三國讀後感

寒假裏,我去常州圖書館借了本書――《幽默三國》,這本書能讓我廢寢忘食。這本書的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周鋭,他寫的書有好多系列,比如《幽默西遊》、《幽默聊齋》、《幽默水滸》等等。

原來我們看的《三國演義》,是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裏面充滿了殺戮、爾虞我詐、你死我活、打打殺殺的戰爭場面。而《幽默三國》沒有刀光劍影,語言是時尚的,但和羅貫中筆下的人物有一樣的性格,象小肚雞腸的周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老好人魯肅,對物質要求很低的管輅。

《幽默三國》中有許多小故事,其中一篇有趣的故事就是《老好人的快快寵物》了。

這個故事講了魯肅是一個有名的老好人,他不僅在人羣中赫赫有名,在動物界中也很有名,他收留了很多動物:癩皮貓、失明的駱駝、樹蛙……甚至連黃鼠狼也收留過。有一次,他去拜訪一個朋友,在路上看見了一條壓扁的小蛇,他把小蛇救活後放在口袋裏。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有個小偷來偷東西,摸到他的口袋,看到裏面居然有條蛇,竟被嚇死了。魯肅又請來了華佗的弟弟華螺來救人,但華螺來了後看看説人已經活不成了,不過失明的駱駝卻因禍得福,被華螺醫好了。這時,一隻蜘蛛從小偷身上爬過,竟然把他咬活了。魯肅趕緊把蛇藏了起來,免得它再嚇到別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魯肅真是太有愛心了,我們要學習他的善良。同時小偷沒有偷到東西是因魯肅救的小蛇立下的功勞,要是魯肅沒有救那條小蛇,那小偷就可以在家裏為所欲為了,所以還是好人有好報啊!

篇39:三國讀後感

感悟:對於關羽,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深受人們的敬佩和讚揚。桃園結義、温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敗走麥城,他的故事甚為流傳。羅貫中塑造了一個人物形象鮮明的關羽,而關羽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幾點:

英勇驍戰,善於謀略。諸如温酒斬華雄,於千軍萬馬中取顏良文丑之首,闖關斬將,單刀赴會。《三國演義》從多側而多角度刻畫關羽的武藝高強,善於謀略,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威武英俊的豪傑。在單刀赴會中關羽大無畏的精神威嚴的氣勢、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生擒于禁、刀斬龐德、更是將關羽的大智大勇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關羽名震華夏,孫曹膽寒。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他的勇猛深受曹操賞識,曹操不惜使盡千方百計想把他招至門下。

義薄雲天,忠貞不移。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關羽始終追隨劉備,忠於蜀國。即使兵敗被曹操俘虜,受盡恩惠,仍然心繫蜀國,無一日不思尋兄,身在曹營心漢關羽也感謝曹操的恩德,表示要“立功以報曹公,然後去。”於是發生了斬顏良,誅文丑的情節,而後華容道一節也可説是關羽“義”的延續。好大喜功,自負。鎮守荊州之後的關羽,功高至偉,漸漸變得狂傲起來。在對待同僚的態度上,他自視高大,眼高過頂。正是由於關羽的這些缺點,最終敗走麥城。

篇40:三國讀後感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古往今來,《三國演義》一直是中國歷史文學系中的一部宏偉之作。人們總是説:“温故而知新”。現在重温《三國演義》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仔細讀完後才知道,原來這本書裏真是有那麼多“美味”的故事啊!有令人感慨的,令人憤怒的,令人傷感的……

《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羅貫中寫的一部著作,主要內容是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的故事。

這本書裏,最令人崇拜的人是諸葛亮,他是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忠心耿耿的一個人。從《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計》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幹。《七擒七縱孟獲》充分展現了他寬宏的胸襟以及顧全大局;《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他的忠心耿耿。但他也並非神仙,他也有失誤的時候。比如《街亭之戰》中,他不但沒能保住街亭還將街亭這一重要地點落入了敵人手中,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大都督,他的職位雖然比諸葛亮高很多,但他並不滿足,總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幾次想謀害諸葛亮,但每次都會被諸葛亮給識破。後來,因為諸葛亮立下了許多大功,最終居然被他給氣死了。我個人認為,如果遇上了不開心的事情,應該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適當的和他人分享,不要總是憋在心裏,然後再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並且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和啟發,希望大家去細細品嚐。

篇41:三國讀後感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四本著作中我最喜歡三國,一個風雲莫測的年代,一個英雄輩出的戰場,一本不平凡的書!

在我看來,三國幾乎是圍着劉關張轉的!雖然曹操也佔了很大的地位,有些事情使他變得不朽,,挾天子以令諸侯,割須斷袍,望梅止渴,清明煮酒論英雄,・・・・・・但我還是很煩那個白臉奸臣。

劉關張的神勇讓我敬佩不已,劉備謙虛善用他人意見,使自己強大!關羽就更不用説了,過五關斬六將,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在説那常山趙子龍護劉禪,闖敵營,敵已千重只似無,只一當十,以寡敵眾・・・・・・

合上這本書,我苦笑了一下,古人的勇猛,矯健幾乎無人可破,可今昔的對比・・・・・・我們不需要刀槍棍棒來證明我們所謂的勇氣,所謂的尊嚴,我們是靠文明走上世界巔峯的!

學學劉關張學學趙子龍,我們可是龍子龍孫龍的種,天生註定就是英雄!戰場上,先人驍勇善戰,威震一方,如今,輪到我們了,我們要在科技上超越那最高山峯,讓中國成為古典,讓中國成為歷史,讓中國成為永久!

山搖地動,若我一震騰空,那氣勢可吞長虹,電閃雷鳴有浮於天空,卻不為其所動。風起雲湧之中有我中國龍,雖也經磨難,雖也經苦痛,經磨難經苦痛,龍族仍顯崢嶸!

扯了那麼多,還是一句話,“永遠奮鬥,讓中國無論今古,永是第一!”

篇42:三國讀後感

這一天下午,我與阿姨和哥哥一起到新華書店,一到那裏,我就想到了我最喜歡的書――《幽默三國》系類的書,我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三樓,看起了書。

在這本書裏,有許多小標題,但主要的一片還是《臭皮匠與諸葛亮》,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講了:有一天,諸葛亮發現有許多人在散播着這樣的謠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諸葛亮想:“像我這麼聰明的人,怎麼能才頂3個臭皮匠呢?”諸葛亮找來了3個臭皮匠,問:“是誰先説‘3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啊!”那3個臭皮匠一起回答:“我們三個的智慧的確可以抵您。”“好,過幾天就是蜀魏大戰了,你們幫我出個主意。”“我們早有妙計了!”在蜀吳大戰時,蜀軍沒拿武器,只拿了一雙鞋。蜀魏大戰開始了,蜀軍打不過魏軍,跑了,魏軍追在後面,跑着跑着,蜀軍的鞋跑爛了,換上另一支接着跑,魏軍的鞋子跑爛了,只好赤腳跑。蜀軍自慌陣腳,鞋子跑掉了,魏軍穿上了鞋子繼續追,到了河邊,蜀軍赤腳走了過去,但魏軍穿上了蜀軍的鞋子,而那鞋子是會縮水的,魏軍一碰到水,鞋子就會越來越小,讓魏軍痛的哇哇大叫。

我看了這篇文章,想:“啊!那三個臭皮匠可真聰明,怪不得人們都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突然,我看見哥哥在看一本叫《書本里的老師》這本書,我很感興趣,但我又不想打攪哥哥看書那津津有味的樣子。於是,我就一排一排地找,但最後還是找不到那本書在哪,我很失望,可我又想起了我剛剛看的那三位臭皮匠,他們是多麼的聰明,“咦?對了,我還有一個地方沒找過。”我興奮起來,跑到那裏,一眼就看見了那本書,繼續進行着書中的遨遊之旅。

啊!那本書讓我記憶非常深刻,讓我永遠記住了它――書。

篇43:三國讀後感

第三回的主要內容是:何進不聽曹操之勸,從袁紹計,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涼刺史董卓得詔進發,何進中十常侍之計入宮被斬,袁紹、曹操入宮殺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陳留王,去北邙山,閔貢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橫行就都,欲廢少帝立陳留王,遭荊州刺史丁原等反對,丁原領義兒呂布討卓,李肅為卓説呂布投卓為子。

從這回裏面,我學到了,要善於聽取各方的意見。不要過於的一意孤行,否則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我覺得這回裏面與前幾回有很大的區別,它開始出現了有3個字的名字。而且也恢復了在文中出現與所寫東西有關的詩句。我覺得這些詩句在文中發揮出莫大的作用,它不僅增加了我們對前面的事物的瞭解,而且對下文作出了鋪墊。在這回裏面,開始出現另一號的人物,他就是呂布。在文中寫到他忘恩負義和見利忘義,我覺得在這裏是對下文作出了鋪墊,暗示出董卓最終會被呂布出賣。

篇44:三國讀後感

最近,我看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把書中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愛民如子的蜀國皇帝劉備,欺壓百姓的魏國皇帝曹操,稱霸東江的吳國皇帝孫權,互相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的人物值得我們學習,我最喜歡足智多謀諸葛亮。

特別是草船借箭這節,周瑜很妒忌諸葛亮的才華,總想把他除掉,又不能做的太明眼。於是想了個要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的詭計,誰知諸葛亮不用十天,承諾三天可以搞好並立下軍令狀。周瑜覺得他是沒可能完成任務的,可以以此把他除掉了。三天的期限來到了,諸葛亮利用快船扎稻草人,假意向曹軍進攻,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萬支箭。這次周瑜不得只歎:“諸葛亮神機妙算,真比不上他!

”最後成了好朋友,一起商討抗曹軍的大計。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必須努力學習,學以致用。向諸葛亮一樣多讀書,多運用才是真正掌握知識,為將來打好基礎。

篇45:《三國》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一篇氣勢磅礴的讚歌,為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拉開了序幕。我喜歡讀內斂深沉的《紅樓夢》,也喜歡讀豪邁奔放的《水滸傳》,可最令我愛不釋手的,該是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豪傑,時山河碎裂,烽煙數處,旌旗獵獵,羣雄逐鹿。千古風流人物策馬揚鞭,一時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智勇雙全的關羽,風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們運籌帷幄,一拂袖,便書寫了亂世的 篇章。

諸葛亮頭戴綸巾,輕搖羽扇,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謂是“萬古之人不及也”。他於赤壁與周郎聯手放的大火,燒定了天下格局,燒出了蜀國的半壁江山,待硝煙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謀,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星落五丈原,給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哀歎。

關羽手持長刀,目光炯炯,捨棄曹營官爵美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桃園結義時豪氣沖天的誓言和赤膽忠心的一拜。華容道放曹操的躊躇,水淹七軍的英武,敗走麥城的末路,無不詮釋着他的忠義,真乃頂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對酒高歌,長吟詩詞,説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登上了戰爭的舞台。他討董卓,敗黃巾,擒呂布,平袁術,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以取天下。他以江山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於談笑間翻雲覆雨。他有統一中原的抱負,也有稱雄稱霸的野心,千百年後仍令人追憶。

孫權揮劍斫案,一聲“大都督接劍”彰顯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陸伯言火燒連營,皆展示着吳人的英氣。他繼父兄遺志,執掌江東,屹立於神州大地東南之處,任賢臣能將,御北敵,聯西蜀,展偉業。萬古後,終留後人興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讀三國,品計謀。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謀士英主以計策為刃,奇謀為劍,你來我往。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今戰爭硝煙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東流,載入史冊,他們遠去的背影令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之精彩,讓我無法釋手,它是一盞古典文學的明燈,不能因時間而蒙塵,讓我們讀經典,保心中長明、盞燈不滅。

篇46:《三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不但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而且還是中國第一部長 篇章回體小説,也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這部記述了魏蜀吳三國征戰天下的經典之作,出自擁有兩個家著稱的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説家、戲曲家――羅貫中之手。據説《三國演義》是這本書的簡化名,而它的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看過三國演義的人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蜀漢王朝的建立者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了。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比如在那件事上。

周瑜要用箭和曹操交戰,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來。結果諸葛亮説只用三天時間,原來,他是要趁霧天,在船上扎滿草人,到曹營附近的湖上,讓曹操以為敵人來了,在天氣有霧的情況下,讓曹操冒險放箭,然後用許許多多的草船接住那些箭,把這些箭拔下來,給周瑜,不到十天,十萬支箭,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

有些人一生碌碌無聞,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接受人生的挑戰。他們畏懼困難和失敗。有一顆種子,它這樣想:如果我往上長,一定會碰到堅硬的石頭;如果我往下紮根,可能會傷着自己脆弱的神經;如果我長出幼芽,一定會被蝸牛吃掉;如果我開花結果,一定會被小孩連根拔起,還是躺在這裏舒服、安全。終於有一天,一隻覓食的公雞將它啄進了肚子裏。看來,不敢冒險就不能獲得成功,種子永遠就不能開花結果。

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諸葛亮學習。敢於冒險,擁抱成功。

篇47:《三國》讀後感

《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後來幾次要求自己看一遍《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也好,但是新版都出了,我還沒有看完。不過,三國故事作為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基本上是家喻户曉,從小的文化薰陶下,也讓我們對三國故事有個大概的瞭解。近期我比較喜歡看一些漫畫三國故事,或者其他的名家講解的三國故事,讀這本書的目的也是如此,這就好像是,你學習語文課文時候的輔導書,能夠更好的加深你對它的理解。

三國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且是年紀越大會越喜歡就是因為,三國人的謀略。這個智慧一直受到商界、政界的喜歡,我們的歷史老師也願意從這些故事裏給我們指點出一些人生大道理,爭取讓人們有所領悟。著名的“關羽”也一直是男孩子們成年未成年的兄弟情義的楷模。

作者這本書的特色,還是主要在:還原歷史人物上,他注重將小説中或者影視劇中的三國人物與真實的歷史上的任務做一個“還原”和“貼近”,是在我們了三國故事之後的一次深刻剖析。比如,三國時代的歷史時期?張飛是不是真的只是個大老粗?曹操是不是真的刺殺過董卓?真的有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事情嗎?諸葛亮到底是不是劉備的軍師?曹丕真的逼着曹植做了七步詩嗎?《後出師表》是真的嗎?等等這樣的故事

全書用了5本史書參考文獻,近20本引用書目,內容豐富詳實,有些故事確實得到的反轉,這種反轉並沒有讓你對英雄的形象有所折扣,讀書筆記我覺得探究歷史的真假有一定的樂趣,但是這種專業的研究交給史學家就好了,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説,能學到一定的東西或者因為某個故事和人物,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或者處事方式,有所啟發和思考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好,圖文並茂的同時,書頁也根據各個章節,做了不同顏色的切換,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能產生走進故事裏的那種沉浸感。作者因為大學的時候學的是中國近代史,同時又常年研究中國歷史,他説他對於三國故事的開悟,也是在國中的時候玩遊戲,所以你説,一個經典的內容IP是多麼的強大,在方方面面都能夠發光發彩的同時,也在很多維度,影響着人們對故事的理解。最後,很難説是我們影響了故事,還是故事影響了我們。

篇48:《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聽説四大名著是中國民間最喜聞樂見和被傳閲的古典小説。假期終於有時間了,拿到手上一開始閲讀,我就被裏面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吸引住了,看了一遍又一遍。裏面有讓我非常喜歡和欣賞的眾多人物,還描寫了一個驚心動魄的三國紛爭,太精彩了!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和曹操,還有孫權。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印象最為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小説中描述了諸葛亮安排將士趁凌晨時大霧駕船開往曹營,並擊鼓佯裝進攻,曹營大亂,拼命放箭,居然不費一兵一卒,成功獲得十萬支箭。故事中反映出諸葛亮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神機妙算,真是讓我不得不佩服啊!可見知識和智慧真的很強大,看來我真的是要好好學習了。

《三國演義》大體上主要是寫了吳、蜀、魏三國鼎立時期的合作與紛爭。可你知道嗎?為什麼三國的結局是三分歸晉,晉統一中原呢?三個強國怎麼後面卻被晉國收復了呢?因為三國鼎立的持續的時間較長,期間三國之間不斷的有戰事、勞民傷財,國家資財散耗嚴重,無力發展農業生產,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再加上諸葛亮後期生老病死等原因,蜀、魏、吳三國國力慢慢下降。後來晉國取代魏國迅速興起,發展很快,實力越來越強,以致於最後一舉吞併三國,統一中原。

看完這本《三國演義》後,我由蜀、魏、吳三國聯想到現在的中、俄、美三國的局勢,這簡真是現實版的《三國演義》啊!由於現在中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有點後來者居上的苗頭,美國卻開始有衰退的跡象了,而俄羅斯除了是軍事大國外,經濟也開始復甦起來了。三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接近了,逐漸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局勢。我們感受到中國真的強大了!但是,因為中國發展太快,對美國有了威脅,美國近兩年不斷的給中國企業各種制裁,像斷供芯片和禁止其它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共享,看了真是有些心酸。客觀來看,在高科技上面,中國在很多領域離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更加的努力,希望能早一天不再被美國卡脖子。

加油,我的祖國!加油,小夥伴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篇49:《三國》讀後感

羅貫中在刻畫人物形象時,真實惟妙惟肖。就拿一個片段作例子。

本是袁紹的謀士許攸來降曹操時,曹操愛他是個能人,卻也懼他來者不善,是為內應。

許攸來時,他剛解衣欲睡,聽了,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這個場景已經完全表現出了曹操對人才的“飢渴”。

但面對人才時,許攸問還有多少糧食,曹操回答“可支一年”,許回“恐未必”,操就改口答“有半年耳”,許聽了,拂袖而出,言自己以誠相投,操又何必相欺。曹操就攔下了許,改口自己只是兵不厭詐,實際糧只夠支三個月了。可許攸又笑,説曹操果真世之謂之奸雄。操也笑,聲音低着説,其實只夠此月的了。後許攸一句“糧已盡”才結束了這一場你來我往的刺探。

行軍打仗,糧食是最重要的物資基礎,也是勝仗的保證。所以儘管面對的是來降的敵軍人馬時,曹操也多放了一個心眼。雖然他很喜歡許攸的才,並且這人還曾與自己有交情,但如果此才不能為他所用,也強求不得,那當然只能放棄。

這小片段雖然只是幾句來往的語言對答,但曹操的狡猾、多心已經顯露了出來。

篇50:《三國》讀後感

為了匡扶漢室、誅殺董卓,各路諸侯或無身份的英雄歃血為盟,並推選袁紹為盟主。我們熟知的曹操、劉備三兄弟、孫堅、黃蓋、夏侯��兄弟、公孫瓚、孔融等也都在這個陣營中。雖然名為伸張正義,但卻人同心不同。孫堅在前線出生入死的時候,袁術作為管理糧草的重要關口,卻因嫉妒孫堅功績而不發糧草,導致孫堅損失慘重,丟失了物質保障,這場戰爭自然一敗塗地。後董卓焚燒洛陽宮地,帶着老弱婦孺聚眾遷都洛陽時,最是董卓弱勢之時,明明是最好的攻擊時刻,但聚在一起的人士卻滿足當下,以為地險土肥、兵鋭將強,擊殺董卓不急一時。後來孫堅偶然得傳國玉璽,生了異心,放棄了結盟,回到了他自己的江東。其他人又都想得到他手中的玉璽,搶奪之戰也開始發生。最後這個陣營,不歡而散。

所以説,在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前,這些人都把自己放在了國家之前,他們在國難面前可以盡力,但又不盡全力,一旦威脅自身利益,國家利益便被無限縮小,這樣的國家也註定走到了它的盡頭。

篇51:《三國》讀後感

我看過很多書,其中我感興趣的屬《三國演義》了,我從四年級時就十分喜歡三國。

喜歡到連上課都看,我的三國被老師沒收好幾次,好不容易才要回來,可是馬上又被沒收了,老師同學都叫我三國迷。

我知所以那麼喜歡三國是因為裏面的人讓我太感動了,比如趙雲他讓我十分震驚,一個敢獨闖曹營,殺死五十多原大將,他對劉備忠心不二,一心為劉備拼了60多年直到老死,我就納悶,他本來可以回到營寨,帶點兵馬,再去救人,可見趙雲多麼英勇,別人老説呂布是三國第一。可我不這麼認為,呂布雖然有勇但一點某略都沒有,還貪圖財富,認了三個父親,殺了三個,一點也不忠義,所以死得很早。我認為趙雲為天下第一。

然後就是諸葛亮,他這個人是受徐庶之託,才在劉備帳下做事,可是他本來不想投劉備,因為劉備是當時勢力最弱的,他投劉備之前有着很大的壓力他投劉備等於去自誤,但是他看劉備如此用心想拜他為軍師於是才投劉備,他還沒得諸葛亮時,與曹操交戰是屢戰屢敗,劉備得他是如虎添翼,百戰百勝。一開始,張飛關羽等人對他不服氣,可諸葛亮在博望破一戰不得不讓張飛關羽等人心服口服。

在六出祁山時,一次,大部分武將都去救糧只剩一批文官,手下只有三千兵馬。司嗎懿帥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諸葛亮,讓手下200人扮成老百姓,城門大開他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一看心想:“孔明一項用兵謹慎,從不冒險,四個城門大開,無半點伏兵,必有奸計。”然後大叫:“撤退”。

再一個就是曹操,他疑心很重。一次,一個叫陶佛的人見他在帳中睡覺,雙腳露之外面,馬上去幫他蓋被,曹操北驚醒,誤認為它是行刺,將他斬首。還有華佗。曹操頭很痛,無藥可醫。華佗給他開了一拂藥,吃了馬上不疼了,他讓華佗留在他身邊為他看病。華佗説:“將軍的病為腦瘤,需馬上打開頭顱取出腦瘤,可是曹操認為華佗要趁機行刺,將華佗斬首。不久頭疼發作無藥可醫與世長辭。

在這些人中最擦慘的是曹操,因為疑心丟了性命。所以大家別疑心太重,不然會誤事的。

篇52:《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一本我極其喜歡的名著,裏面飽含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有謹慎多疑的曹操,有誠實守信的魯肅,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每一個人,都是現實生活中一類人的縮影,而我最喜歡的,是“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宰相,也是蜀國的智慧擔當,一生為蜀國出謀劃策,“草船借箭”、“空城計”、“赤壁之戰”,都有諸葛亮的身影。可以説,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和東吳極有可能生存不了多久,就會被魏國完全吞併。而且,諸葛亮還很會寫文章,《戒子書》、《出師表》都出自於他的筆下。

然而諸葛亮最讓我傾佩不已的,並不是他的才華和謀略,而是他對國家的尊敬和他的信仰。

我們都知道,劉備離世後,繼承他的是“扶不上牆”的劉禪。然而諸葛亮卻始終輔佐着他,一點也沒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笑話諸葛亮,説他“愚忠”,不為國家考慮。其實我認為他是最尊敬國家的人。他一共輔佐了兩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為匡扶漢室,而非統一全國,所以諸葛亮寧願不取代阿斗,也不願違揹他的信仰,這,也就是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也是我最欽佩他的原因了。

之前,我在《把欄杆拍遍》中發現了一片寫諸葛亮的散文,叫做《武侯祠前的沉思》,樑衡先生回憶了諸葛亮的那些瞬間,回憶了他離世後人們瘋狂地為他修建祠堂的故事,他也有着和其他人同樣的疑問:“為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呢?”他在書中是這麼説的:“假如上天再給他十年的時間,他也許會再造一個盛漢;假如他少一點愚忠,真按劉備的遺言,將阿斗取而代之,也許會又建一個什麼新朝。我胸中四海翻騰做着着許多‘假如’,抬頭一看,諸葛亮還是那樣安靜地坐着,目光更加明淨,手中的羽扇像剛剛揮過一下。我不覺可笑自己的胡思亂想。我知道他已經這樣靜坐默想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違,英雄無法再造一個時勢。”

是啊,諸葛亮深知這一切已成定局,他無能為力,所以他盡他所能地做了,可終究還是失敗了。

寫到這裏,我不禁覺得《三國演義》似乎就是為諸葛亮寫的,這是一個悲劇,一個關於諸葛亮的悲劇。

願諸葛亮,永垂不朽!

篇53:《三國》讀後感

寒假裏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個是少兒彩色注音版的。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之後及魏蜀吳三國之間戰爭故事。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蜀國的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魏國有曹操,吳國有孫權,周瑜等等。還有很多非常好聽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赤壁大戰等。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走馬請諸葛,裏面的人物有曹操,劉表,劉備,單幅等等。劉備將一匹馬獻給劉表,但是劉表聽信部下説這駿馬會害人。劉備説:“人能駕馭馬,馬怎能害人?”後來蔡瑁等人要害劉備,這匹駿馬反而救了劉備一命。之後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説:“卧龍,鳳雛是天下奇才,請到一個,便能安邦定國”。卧龍就是諸葛亮,劉備於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看完整本書,我還想再看一遍,等我大了我要看真正版的《三國演義》。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看,不僅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瞭解,還可以從每個故事中學習增長智慧。

篇54:《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已經廣見洽聞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正是三國時期的真實寫照。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寫的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期以曹操、劉備以及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都之間的政治上以及地域上的鬥爭與矛盾。書中描寫了幾百個人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説曹操的陰險狡詐、生性多疑;劉備的知恩圖報、大義凜然;諸葛亮的機智聰明、料事如神……在這些不同特徵的人物描寫下,折射出當時社會背景下複雜尖鋭的軍事政治以及謀略。這些都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曹操被世人稱為“奸雄”,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因為刺殺董卓計劃失敗,被迫逃命,也正是讓胸有大志的他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道路。曹操自小便聰明過人,長大後更是知謀劃略。在挾天子令諸侯這一事件中,曹操主動救駕,他料知其他諸侯只會坐觀其變,最後將天子握於掌心,並將都城遷至許昌,這更是曹操的高明之處啊!而對於其他的諸侯來説,挾天子令諸侯讓他們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功舉。在《三國演義》中,每一個字都將曹操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驚歎不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的英雄豪傑。所以,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來説是非常深遠的。

在我們的學習中,《三國演義》的許多人物形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曹操對賢才的渴望,那是日思夜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學習,對知識充滿渴望呢?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的實例,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識到規劃學習的重要性呢?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是高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技巧。如果沒有團隊合作,軍隊就會亂成一團,就像我們的學習也會有許多不解而困難重重。

總之,讀完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的精神更加振奮,讓我對歷史有了新的瞭解,讓我對和平生活有了更深的愛。我相信,讀完《三國演義》,大家會對歷史更感興趣,也會更加拼搏向上,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力量,使中國更加強大,更加富強!

篇55:《三國》讀後感

一本好書就像一瓶陳年老酒,越是品味就越是香醇。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位於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裏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讓文學如同美麗的音符,在我們心中盪漾。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備;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催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劉玄德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感恩。正因劉備屈尊三顧,尋訪卧龍,孔明感其恩,才隆中對策,縱談天下。兩人自始至終都肝膽相照,心神無二。劉備三顧,贏得了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使後主劉禪如何昏庸,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三氣周瑜,我看到了許多。周瑜大費兵馬,而孔明卻不費一兵一馬,坐享漁翁之利。荊州襄陽,南郡都歸於劉備了,真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在後來,周瑜用美人計,但孔明仍讓劉備安然回城還抱得美人歸。�恪爸芾擅羆瓢蔡煜攏�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如此,在後來的“假途滅虢”之計也被孔明識破了,真是: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孔明就是智謀第一,不負於司馬徽比喻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不然吳國多次派使都要不回荊州呢!由後周瑜之死告誡人們,成功人生首要一條是修身養性。遠離嫉妒惡劣心理,學會及時制止息怒,嚴於律己,心胸坦蕩,心情愉快是何等重要!

我喜歡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敬重他們遵守諾言,兄弟絕無二心;我喜歡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我看到了他們的情誼,看到了他的勇武;我喜歡劉備的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堅持,換來孔明的一生傾心;我喜歡諸葛亮的火燒新野,我看到了機智;喜歡趙子龍的長阪單騎救生,我看到了英勇和驚人的膽量;我喜歡……

我要學諸葛亮的謙虛謹慎,劉備的仁愛,關羽的大義凜然,曹操的才華橫溢,周瑜的萬人之英…………

篇56:《三國》讀後感

假期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拿着它,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所以只用兩天我就看完了整本書。連媽媽都覺得特別神奇。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屬諸葛亮了,他在我眼裏就像一個下棋的人。周瑜、蔣幹、蔡瑁、張允等人都是他的棋子。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是他佈下的“棋局”,全都在他的英明指揮下取得了勝利。

讀到諸葛亮答應周瑜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這段時,我在心裏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事情的發生總是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他只是很輕鬆的只讓魯肅給他二十隻船,每隻船再配備士兵三十人,並在船兩旁立上成束的稻草。然後,他趁着夜色和霧氣把船靠進曹操的水寨,利用曹軍不習水性等缺點,抓住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在沒有摸清狀況的前提下,讓士兵對着船隻猛射。而那些箭都射在了稻草上。最後,每隻船上的草靶子上都插滿了箭矢,每艘船上有將近五六千隻,二十隻船不就十萬支了嗎?順利地在三天之內完成了任務,化解了周瑜對他的為難。

讀到這裏,我被他的足智多謀給折服了,他為什麼如此聰明呢?因為他博覽羣書,知識面很廣,又善於觀察,所以知道那天的天氣非常適合行動。他對對手也很瞭解,知道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會在這種天氣下冒然出兵,並且極有可能會採用射箭的方法擊退敵人。原來,聰明和智慧也要靠多閲讀各方面的書才能積累起來!原來,遇到困難也要勤動腦才能想出辦法來解決!

當然,我也要像諸葛亮那樣遇到困難絕不退縮,勇敢面對,努力想辦法解決。正因為他不畏懼困難,自己去想辦法才借到了箭,完成了這個任務。而平時,我遇到不會做的題時,就有點畏難情緒,想放棄。想想假如當初是我面對對手給出這樣的難題,我肯定完成不了任務,並且只有死路一條了。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今後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定要努力想辦法解決,實在想不出就請教老師,絕不把難題丟在一邊兒。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諸葛亮的一個個妙計所折服。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博覽羣書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做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篇57:《三國》讀後感

《三國》底子的人,都一定知道,關羽、張飛和趙雲在劉備的眼中有怎樣不平常的地位,其中兩個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另一個是劉備的愛將,他們定當有一些過人之處。我今天要説的就是其中的之一�D�D關羽。關羽字雲長,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極受民間推崇,又經歷朝的加封。被人稱為“關聖帝君”,尊稱為“關公”。他被後來的統治者稱為“武聖”,與被稱為“文聖”的孔子齊名。很多人稱讚關公,我想應該是崇拜於他“刮骨療毒”時的那種氣魄,也或許應該是崇拜於“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豪氣。當然,這個事實是無可置疑的,關羽確實有這樣的魄力,但是,從政治角度上來看,關羽的做法明顯出了一些問題。首先,在隆中對中,諸葛亮明確地提出了一個觀點,他闡述道:“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這就明確了興復漢室的基礎,我們暫且放開其他不管,只來論述一下關羽是否按照這句話中説的做了。

我可以明確地説:“沒有!”在關羽守荊州時,孫權曾一度派人想和他交好,訂下“互不侵犯”的條例,這是符合《隆中對》的論述的。如果關羽這樣做,對於蜀國而言無疑是一件幸福美滿的事,白帝城託孤就不會成為事實,諸葛亮恐怕也可以在死前完成興復漢室的願望。

不過事實是,關羽並沒有這樣做,他對吳國使者態度粗暴,而且還把孫權罵了個狗血淋頭,自然孫權不會就此罷休。從那時起,孫權就開始密謀,準備出其不意地“整一整”關羽。

如果諸葛亮此時就在關羽身旁,他一定會氣得暴跳如雷。自然,三國的歷史從這裏起就出現了第一個轉折。

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關羽過於自大了。當然,他的這個毛病諸葛亮也是有所耳聞的,但是他沒有料到,他的自大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陸遜起初是吳國的一個不知名的將領,當他代替呂蒙擔任屯兵陸口的將領後,立刻就給關羽寫了一封信,讚頌關羽水淹七軍,功過韓信、晉文公,並期待關羽發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認為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他就這樣落入了孫權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裏,而自己卻毫不知情。於是,便有了呂蒙白衣渡江……

荊州城邊,依然江水悠悠,但三國卻早已隨着歷史的腳步化為了煙塵……

篇58:《三國》讀後感

百家講壇之易中天品三國賞析懷着對三國的嚮往之情,為重温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感受大人物的胸襟與智慧,我觀看了央視百家講壇推出的由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主講的《易中天品三國》欄目。

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那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説,小説演義,戲劇編排,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觀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説紛紜,成敗得失,疑竇重生,易中天教授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説人物,以人物説歷史,以歷史説文化,以文化説人性,畫龍點睛品三國,繼往開來説三分。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的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現在了我的腦海裏,《易中天品三國》講述了三國時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徹,曹操、周瑜、關羽、魯肅、劉備、孫權等人在他的妙筆下栩栩如生。易中天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全面,更顯真實,《三國演義》裏面的偉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點功勞,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讓鬼神都來顯靈顯聖,以突出人物的睿智與神聖,其實多看幾遍,就很容易發現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譜。易中天對人物的評述比較真實,是因為在他看來:惡人不一定十分惡,時勢、環境都是造就人向惡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響的。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折服。

易中天教授的講解非常幽默,對歷史的態度非常認真,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實。讀完易老師的書後給我很大啟發,而我們應該從他的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中反思我們教學的態度:怎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抓好常規教學,創新教法,突出重點,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是激發學生各項能力的直接動力!我們應當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求知的慾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學會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採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三國的歷史值得我們去品讀,去研究,去分析。讀歷史,聽講解,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思維,使自己有所裨益。

篇59:《三國》讀後感

我是一個小書迷,看過許多書,其間,最令我深受啟示的書便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首要敍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故事。在那個**的年代,諸侯四起,羣雄逐鹿。書中情節的生動描繪,人物的明顯描繪,引人入勝,讓我似乎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曹操的狡猾多疑、劉備的善良寬厚、關羽的忠勇無雙、周瑜的英姿勃發,尤其是諸葛亮的才智過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國演義》裏邊有許多的戰略,成果了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讀完這本書,我愈加懂得了遇到困難要用才智制勝,切不可魯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圍棋比賽來説吧:在那次圍棋比賽中,對手一開始就顯現出了微弱的實力,很快就佔盡先機,我連連畏縮,一時感覺無力招架。時刻一分一秒的曩昔,我情急之中,忽然發現他的一個並不起眼的縫隙,我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標明上我疲於應戰,實踐在為進攻做準備,我繞到了對方的縫隙處,出乎意料的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切斷了兩處斷點,成功的將他的一地棋分隔,很快便恍然大悟,扭轉乾坤。我勢不可當,越勇,總算拿下這盤棋。

《三國演義》是前史故事,一起也是一部充溢戰略和人物思維的的經典名著,它值得咱們細細品讀。

篇60:《三國》讀後感

夜,靜悄悄的,我翻開《三國演義》,想再次回味那位令我疑惑的“神機老人”的風采。

忽然,燈滅了。四周漆黑一片。一股涼風撲面而過。不一會兒,桌上多了一根點燃的蠟燭。在搖曳的燭光中,我發現我的對面坐着一個人。

手執羽扇,頭裹素巾,坐在一張木製花椅上,猶如仙人一般。我立即明白過來,便走上前去。

“前輩,”我開口了:“我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你決走出茅廬輔助劉備呢?”

他一點也不遲疑,甚至用一種愉快的口氣回答道:“先帝乃一守信講義之人,心胸寬廣,有王者風範。能夠放下身份來請教我,已是很難得了。而我受他三顧之恩,又豈有不助他一臂之力的道理呢?”

“那,你既然為其效力,在華容道時,你應派其他將領埋伏於此,將敗將曹操一舉殲滅才對呀。”我説。他聽了,笑一下,接着説道:“我若在此時將曹操一舉殲滅,那曹操的後方一定大亂,使百姓又遭受戰亂之苦。而關將軍在此前,曾受恩於曹操,故我送關將軍一順水人情,借他之手,放了曹操。於敵於我,都是有利的。”

我沉思了片刻,又問了一句:“那你有沒有料到,日後的蜀國會被滅掉呢?”聽了這個問題,我竟發現他的臉上不再有愉快的光輝,取而代之的是不盡的惋惜。他歎了一口氣,説道:“天意弄人。先主創下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我也很痛心啊!可是,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在受先主拜訪之前就已猜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我很驚訝,他卻絲毫未停頓:“先主的實力在當時是很弱小的。雖然後來有所發展,但實際上,力量根本無法同魏國相抗衡。魏國接受了漢的領地、兵力,大小諸侯多聽命於他,這是我們所不及的。”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後主實在令人失望。他的所作所為根本無法同先主相提並論。這兩點原因,是蜀被滅的根本原因。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我曾説,‘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我點了點頭,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歷史永遠是向前發展的,它不會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

他見我沉思,便又補充了幾句:“其實,歷史的車輪不停地轉動,沒有誰能夠阻止車輪前進或是改變它的運動方向。在這個世界上,歷史是唯一不能改變的。”

我知道,沒有人能夠改變昨天的故事。

又是一陣涼風吹過,蠟燭滅了。他,走了。

昨天過去了,是不能改變的。那麼今天呢,是否能改變?

靜靜地,我深思着……

篇61:《三國》讀後感

在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目睹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過程,獲益匪淺。

我認為曹操是一位具有雄韜偉略的軍事家、政治家,並且非常愛惜人才。張繡找曹操報仇一戰,使曹操失去了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和愛將典韋,但曹操只為典韋的死而感到傷心;謀士郭嘉郭奉孝病死後,曹操心情悲痛,對着大海吟出《觀滄海》;官渡之戰,袁紹謀士許攸來投奔曹操,曹操已經睡下,但一聽許攸來投,連忙起身相迎,連鞋子都沒穿。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這奠定了曹操成功統一北方的根基。

然曹操卻為了勝利而不擇手段、奸詐、兇殘。他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讓陳宮離去,呂伯奢一家無辜受害。但仔細一想,若曹操沒做此事,天下還會出現叱吒風雲的曹阿瞞嗎?若他不奸詐,還會有這麼多的成功之戰嗎?還能躲過無數人的追殺嗎?所以,奸詐是曹操的特點,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怪不得有人説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與曹操性格截然不同的是劉備。劉備以仁德著稱,“施仁德而布天下”。他與關羽、張飛的桃園結義,詮釋了“忠義”二字。曹操的奸詐、兇殘與劉備的寬厚、仁慈形成鮮明對比,正如劉備對龐統所言:“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

如果説曹操是奸詐的權臣典型,劉備是“仁君”的典型,那麼諸葛亮則是“賢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的成功,是諸葛亮在鬥爭中,能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掌握了長江冬季氣候的變化;火燒博望坡,則是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的特點;六出祁山使用木牛流馬,則是運用了科技發明的成果;而空城計的成功恰恰是他利用對手司馬懿多疑的心理。

諸葛亮給劉禪的《出師表》中,言語誠懇,令人感動,足見其赤膽忠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的寫照。

《三國演義》的經典還有很多,如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三江口周瑜縱火、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七擒孟獲……

全書充滿了陽剛之美,堪稱一部英雄的史詩。《三國演義》向我們展示了人物的勇敢、智慧和謀略,一派英雄氣概;它氣勢宏大,官渡、赤壁等戰役描寫得淋漓盡致、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使人彷彿置身於千年以前的古戰場,觀旌旗飄揚,聽戰馬嘶鳴、戰鼓擂擂……《三國演義》不愧為一部名貫古今的不朽著作。

篇62:《三國》讀後感

《三國》讀後感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説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卧龍”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標籤: 讀後感 三國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dv6j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