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多篇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多篇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多篇

看完了餘華的《活着》,不明白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説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1

“活着”這兩個字眼對常人來説平凡得很,但是對於《活着》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富貴”而言,卻意義深刻。

富貴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生活。他不把父母當回事,對妻子的辛苦勞累不屑一顧。最可惡的是他那吃、喝、嫖、賭的陋習,揮霍光了老一輩留下的所有家產。他的父親也被他氣死了。可是這時懺悔已經來不及了。從此,他只能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飽受着為生計而奔波的勞累、苦楚。他怎麼也沒想到命運會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讓他的心靈遭受一次次與親人離別的痛苦,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家寡人苟活於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貴努力地重新生活,這位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將苦難消解於自己的忍耐和平靜之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師。是生活漸漸讓遊手好閒、薄情寡義的富貴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的家裏的頂樑柱。如果沒有經歷後面的變故,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活着是多麼美好和幸運。

在每個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每一次都讓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雖然走起來非常辛苦,但是它卻通向我們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過那危峯兀立的高峯,越過那一條條一望無際的山谷,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

讓我們以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態度面對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2

生活有如立體幾何圖形,它是多面的,而我們卻長了一雙平視的眼睛。而優秀的文學作品會用語言和文字將你的思維帶進它的多維世界,猶如編筐編簍。所以説閲讀一本書就是對另一個自己的認知。“餘華”的《活着》,似乎是在講述一個“富二代”的敗家史。主人公“福貴”不削眼裏只有土地的父親,那是他的生活。

母親的溺愛也不過是父親責罰的擋箭牌,那個活着的“福貴”不過是個肉體,又或者説他從來沒活過。時間就是這麼奇妙,歷史的變革讓“福貴”一無所有,然而悲慘卻將他揉碎後埋在現實的土壤裏生了根,發了芽,這才是一個有枝有葉的“福貴”,真正的“活着”。這也許就是“餘華”創作的初心。

面對“活着”這個看似簡單而又沉重深刻的話題,這是一個讓我們學會思考的作品。我們是要活在別人眼裏還是要活在自己的心裏?“活着”可以解釋為“生存”和“生命”,當然“福貴”也許沒有想這麼多,他只是覺得“活的像個自個兒”。然而即使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個自個兒”?又或是説有多少人想過要“活的像個自個兒”!

面對富貴,面對貧窮,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如何“活着”!也許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寫作,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對世界認知提高的整理。不用活在別人的觀點裏,學會深度思考。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3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應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可是的生命。

老人叫福貴,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之後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並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僅有受着命運的擺佈,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僅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能做的是不讓自我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為他感歎。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4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

《活着》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留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應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失聲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取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能夠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己的過去是否清楚的明白並且敢於應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能夠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樣做,但不管怎樣,我始終期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構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期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取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閲讀感受及體會5

《活着》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着。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説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着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説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

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_+1=13時把_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_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説:“_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説:“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着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lm4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