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賣米讀後感(多篇)

賣米讀後感(多篇)

賣米讀後感(多篇)

賣米讀後感 篇1

陪着母親賣米的女孩,長大後,考進了北大。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曾獲得北大文學大賽一等獎。頒獎時,代替她領獎的是她的同學,因為她得了白血病早已去世……

讀這篇文章,內心很感動!從一開始的一分付出一分價錢,到折價出售……做生意真是好不容易的事啊。看完此文不想做生意人了。

九年級時,過年前,我跟着我大姑騎着三輪車,到鼓樓附近去賣魚蝦,雞爪,雞翅等。那時,我很害羞,看着街道上那麼多來來往往的人,總想用我的棉帽遮住我的臉。最擔心遇到我的同學或老師。

還試着學其他小販叫賣道:“雞爪一斤六塊!”“帶魚一斤四塊!”……我感覺每次我喊一聲,臉上總是熱辣辣的,感覺臉皮很薄的樣子呀!與我現在的厚臉皮,簡直判若兩人。

我記得那天去的還算早,一個長得還算漂亮的女生,過來問我,老闆,雞爪怎麼賣?我一緊張,説道,五塊半!我姑在旁邊拉拉我的袖口説,那可是進價啊。不過,沒關係,就當開張了,賣!

結果很有意思的是,那女孩是個臉盲,和我現在的症狀很相似。第二天早晨,她和她的家人又來那條街買雞爪。可是,她在我面前來來回回好幾次,嘴裏唸叨着,昨天的雞爪很好,而且很便宜呢,怎麼看不見那賣雞爪的小販了?我故意在她面前沒發出聲,可能我那天換了一身暗灰色的棉衣,戴了頂很破的棉帽,再一個我可不想用低價拉客了,我在大冬天裏,瑟縮着脖子,可不是做慈善家啊!結果她走了,又來,終於問到我了,“雞爪怎麼賣?”我説:“六塊半!”結果她毫不猶豫的拉着她的家人走了。

還有,第三天的時候,我眼睜睜的看着我的國中班主任從我面前經過,我居然像個木樁子,呆呆的看着他從我身旁路過。我害羞,我膽怯,我不敢叫住他,不然,我那天願意把最好的雞爪用最低價甚至賠本賣給他。可是,我居然像個木頭!我恨自己啊!因為國中班主任是我的語文老師,是幫助我很多的人……

買賣在過年的前一天終於結束了,大姑給我給了兩百塊錢,讓我當學費。她説,就當我的工錢。我很感謝她,讓我在一星期裏掙了這麼多的錢。

回家,我把錢都給了我的母親,讓母親幫我存着。可是,到最後我終究沒有成為一個小販,不過曾有份當小販的經歷,讓我對小販有些一些同情和理解吧,所以買東西我很少講價錢,覺得價錢合理就買了。哈哈。

想起曾經,用筆記錄一下。

賣米讀後感 篇2

一個十幾歲的姑娘“瓊寶”跟隨母親前去賣米,挑着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行走四五里的田間小路去趕場,母親為了一斤米多賣幾分錢和米販子討價還價,散場的時候她和母親不得不把米又挑了回去,沉重的擔子壓在肩頭,大米的重量與生活的不易相加,讓十幾歲的姑娘深深感受着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家境貧寒,讓一個十幾歲的生命從小就揹負起了生活的重負。

物質匱乏的年代,窮苦的家庭出身給人們烙下了缺衣少食的印痕,時代發展向前,但年少時生活的不易與艱難幾乎壓彎了活着的脊樑,此生對物質的追求便成了一切的基礎。

每個人都在自己兒時的經歷中汲取了最為本質與深刻的影響,印在自己此刻和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

如果不是在貧困生活中走過的人,大概永遠無法理解這種心情。

因為窮,窮到骨子裏,所以會格外計較那幾分錢、幾毛錢。有時候,往往因為這樣的計較,而喪失更好的機會,或者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沒有別的辦法。

一直以為自己認知不夠,為什麼別人很早就能做出的決定,而我過了好多年才能想明白。大概是因為從小家境貧寒的孩子,先忙着努力擺脱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忙着努力適應市民的角色,忙着改造“窮人思維”,下一步才能考慮自我提升。

你可以説是開化的晚,永遠只有“窮人思維”,但對當時當下的人們而言,真的只會產生那樣的認知、做那樣的選擇。

明白了這世界的殘酷和温柔之後,希望我們依然能不放棄努力。

賣米讀後感 篇3

近段時間,一篇北大學生在15年前所做的《賣米》文章刷爆了網絡,此文曾獲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文風樸實,近似寫實,用白描手法展示了“我”和母親賣米的艱難過程,道出了鄉村生活、農民求生的艱辛不易,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扉,讀之令人落淚心酸。

文章背後的故事更讓人痛徹心扉,作者張培祥是北大才女,於2003年因白血病去世,年僅24歲。在短暫的有生之年,寫就、翻譯了百萬字的文字,留下了一代才女的灼目光華,在生命之花剛剛綻放的時候,猝然凋謝,讓人扼腕歎息,無比惋惜。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一個農家姑娘,憑着自己的才華,一路倔強走來,披荊斬棘,歷盡滄桑,踏進了中國最高學府,生命之幕徐徐拉開,即將綻放最華麗的樂章,然後,就在這一刻,上蒼之手無情地掐滅了這朵豔麗的花朵,讓人不由得有種天妒英才、造化弄人之類的感受。作為讀者,聽着是個故事,可作為她的親人、家庭,那是災難性的悲劇、毀滅性的打擊啊,“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生命的悲劇,悲劇最能震撼人的心靈,直擊人的心胸,讓人痛到五臟六腑,徹頭徹尾。

作為一名從農村奮鬥出來的寒子,能深深地理解農村底層勞動人民的心酸和痛楚,要跳出農村,融入城市,那是多麼地不容易,要經過多少艱難坎坷,其中的心酸只有自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張培祥,作為一名農村女孩,用自己不屈不撓的奮鬥,充滿才華的鋭氣,一路走到北大學府,這是多少寒門逆襲的理想情結,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實現呢?野心要和才華相匹配,才能造就一番業績來。

我要説的是,雖然這是一個悲劇,給寒門的學子、普通的凡人帶去了一些焦灼和無奈,不由讓人體會到生命的無常,甚至於懷疑奮鬥的意義和價值,但我覺得,不應該只看到悲劇和傷情,更應該看到它的積極和上進。她像路邊的一朵野花,歷經風霜雪雨的洗禮,卻依然怒放出鮮豔的花朵,無奈隔夜雷雨摧殘她,卻也不枉生命怒放一場,她用自己的存在證明了她的價值和意義,正是她不屈的奮鬥,灼目的才華,才給了她短暫生命中常人不會有的哀榮,如果如仲永一般,天賦秉異,卻懈怠不止,也泯然眾人矣,老死於荒林而無人知曉。反觀之,北大數學系男孩柳智宇放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而選擇出家遁入空門,已開始在千年古剎龍泉寺修行,這也是一種悲劇,但更多的是給人歎息和無奈,少了一份憐惜,本該奮鬥的年齡卻遁入空門,缺少了生命應有的色彩和內容,我們無法理解智慧超常人的想法。但兩個人對比,哪一個更讓人惋惜和“憐憫”呢?

不悔人生夢一場,只恨離去太匆匆。

這個世界本就無常,每個人,離去只是時間的問題,生命就在於經歷和過程,生死是永恆不變的話題和謎語,作為凡人,當你寫下自己對生命感悟的時候,上帝會在角落偷偷地發笑,對錯只有天知。

我想起了一句話:時間是個令人愛恨交加的東西,它留下了美夢和傳説,也留下了憂傷和狼藉,人生、世界、命運,何嘗不是如此?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越是有價值,越讓人心痛,越能流傳千古,這就是審美的悖論。

做事在人,成事在天,萬物各有天命。我不信宿命,但卻無法解釋命運,人生的悲歡離合,人世的生死離別,世上又有幾人能參禪悟透呢?

也許,我們無法掌控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寬度,只有奮鬥的人生才會有絢爛的光彩,悲劇只是反襯了它的豔麗而已,只有超越了悲劇,看淡了生死,活着的人,醒悟的人,才能繼續走下去。

但願世間少一點這樣悲情的命運,多一點人間應有的清歡。

賣米讀後感 篇4

有時我在想,這篇文章為何會拿到高校原創作品一等獎。可細細一品便知回味無。文章中一家人的相互扶持,文章中作者的隱忍懂事。文章中母親的倔強和對生活的妥協,文章中米販子的精打細算。無不向我們透露了當時的人們為生活的辛苦奔波,他們每個人都沒有錯,只是不一樣身份和立場罷了。每個人之間似是矛盾的衝突體,又是一個聯繫緊密的整體,他們無不散發着奮鬥的姿態,無奈結局如何,都要勇敢地承擔。位位家境貧寒的北大學子。學歷無關乎家庭的經濟實力而在於自身。那麼審視如今的我們,衣食無憂的我們,學習和自身的品質修養卻被身邊的嘈雜所掩蓋掉了。

我的心裏也存在着一個清北夢。一向沒有付諸過實踐。路街上的霓虹燈吸引着眼球,我在這車水馬龍的世界裏沉醉。糜爛的生活腐蝕着純淨的心靈,那顆紅彤彤的初心早已遠去。作者的倔強堅強卻像一顆種子撒播在了我貧瘠的土壤上,在發芽,在成長,生長出一棵"明亮的"太陽花。教師説過,振作要從人的缺點開始,勇於改正缺點才是不二法門。

賣米讀後感 篇5

《賣米》這篇文章是一位清華大學學生的全國作文比賽的作品,這篇文章獲得了一等獎。可是在頒獎當天,作者沒有來,因為她已經得了白血病離開了我們。

“沒等母親説完,我就挑起那個80斤重的米擔子,顫顫悠悠的朝村外走去。”讀到這兒,雜誌已經被兩顆珍珠染的模糊了。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與母親一齊去幾裏外的鎮上賣米,給父親買藥。米販子出1.8元一斤買下,母親不一樣意,陪着笑臉,和米販講價:“2元還差不多,,我家的米多好呀!你看,又白淨又細緻……”過了中午,米販子都回城了,母親的額頭上掛着幾顆豆大的汗珠。到了午時,還沒有人來買,母親急了,説要1.8元賣出去,可是在也沒人來買了。

真讓人辛酸,一個農民家庭,掙點錢多不容易啊!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下,刻苦學習,還要分擔家裏的困難,在這樣的條件下最終考上了著名學府——清華大學。而我們這些小太陽小皇帝連爸爸媽媽的錢也不珍惜,不好好學習。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又有什麼呢?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難道很難嗎?不,不是的,我們班也有許多同學會為父母着想,甚至幫忙做家務。那些信手拈來的豪言壯語難道只在紙上和口中才存在?

讓我們不要做行動的矮人,説話的巨人,行動起來,為父母做點事其實並不難。當你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別人的感受,你會很自豪很歡樂。可是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我陷入了沉思……可惜這位作者因為不只之症——白血病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這個完美的世界,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位幫母親賣米的清華大學學生。

賣米讀後感 篇6

今日我想分享的文章叫《賣米》,70後,80後在農村長大的人看了估計都會跟我一樣感動,覺得寫的就是我們自我。至少我覺得是,這篇文章不僅僅勾起了我的回憶,也讓我更加懂得今日的不易。

作為一個80後,我經歷了作者以往經歷的生活,也曾那麼努力,只為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書讀,感激我的父母,不曾因為家貧拋棄過我們,堅持送我們上完大學,向我的父母致敬。

斷斷續續的想起許多以前的事情,對於此刻而言,是那麼的寶貴,因為就是那樣的生活,讓我十分的獨立,也從來不害怕任何的苦難。

人生第一次有自我的家的概念是我11歲生日那天,那天我們搬回了老家,在這之前,我們都住在村委破破爛爛的房子裏,我和姐姐沒有地方住就寄住在隔壁的國小,和一個有點遠親的教師作伴,兒時的印象僅有夏天忙不完的雙搶。農村的我們,基本四五歲就要下田幫忙幹活,不會割稻子就幫忙給打禾的人送稻把,再然後就拾稻穗,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輪流給各家幫忙,每一天凌晨四點就要起牀,晚上八九點收工,等到暑假快結束的時候,身上被稻子割出來的一道道疤痕也就好了,我是一向到回老家以後,我的工作就是放學後洗衣服,然後去鋤地,去種菜,去給菜地澆水,11歲開始就學會了做飯,自我縫縫補補。等到我上國中,姐姐就上高中了,只要家裏有點好吃的,比如媽媽學校發了蘋果什麼的,我就得踩着一個破自行車從村裏騎到鄉里,再騎到隔壁鎮上去給她送去。

我99年會考結束之後,母親去岳陽找父親了,我帶着小我三歲的弟弟在家,去母親代課的國小替她上課,等到住校的姐姐大學聯考完回家,我把弟弟送去外婆家,一個人獨自坐着大巴去岳陽找父母,此刻想來當時的我真的無比勇敢,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我,帶着剛好買車票的錢,轉了三趟車從寧鄉的鄉下到縣城再到長沙,再去岳陽,真不敢下想象要是坐錯車了,不夠錢了,遇到壞人了怎樣辦。那天正好是父親42歲的生日,我之所以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母親在車站接到我之後,回到租住的小房子做飯,難得的做了一次水煮草魚,還開了一瓶啤酒,當時的我多麼無知和害怕貧窮,我很生氣的跟母親説,今日又不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麼浪費啊?直到母親説是父親的生日,我一下子眼淚就掉下來了。此刻想起那天的情景,心裏依舊戰慄,為什麼吃個魚都是如此奢侈的事情?

等到我考上高中之後,家裏的日子更加拮据,姐姐在大學聯考失利之後去湘潭的小餐館打工,卻經常被客人吃豆腐,她打電話給家庭條件稍好的小舅舅,説想去復讀,也虧得舅舅的支持才有機會再回到學校,得以上大學。而我,得感激我們鄉下的“外婆菜”和各種罈子菜,還得異常感激的大姨,我們是封閉式的高中,僅有每週六午時兩個小時能夠出校門,我就借同學的自行車去大姨家炒上一瓶子乾菜,這就是我一個星期的下飯菜,米飯是提前交了糧食到學校的,倒不用擔心沒飯吃。我們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跟我一般家境,也是這樣,倒也不覺得多苦。只是後悔高三之前浪費了很多學習的時間,沒有認真的去學習,把時間都花費在看武俠小説和言情小説上,有時候甚至點着蠟燭看到天亮,僅僅在臨近大學聯考四個月的時候才開始努力,也感激自我的幡然醒悟,幸運之神的眷顧,讓我以超出本科分數線7分上了大學。

大學也許是我最歡樂的四年了,因為離開了父母,能夠暫時遠離天天掛在嘴邊的貧苦,大學的學費反正能夠先欠着,期末還能夠爭取到獎學金,一個月200塊的生活費綽綽有餘。只是父母的負擔更加重了,弟弟上高中了,姐姐和我都在讀大學,難以想象那個時候父母的苦,只記得父母經常為了我們的學費和生活費到處借錢,只要是能借到錢的.親戚朋友他們都借過。大二時,父親在清遠打工,每一天連續上16個小時的班,在銅廠燒爐子,暑假回家見到滿是傷痕的父親,心在滴血,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告訴自我必須要賺錢,要讓我的父母安享晚年。等姐姐和我大學畢業好幾年,我們都還在為讀書時欠下的債努力。此刻最終鬆口氣了,能夠為父母做點事情了,偶爾能夠贊助他們出去旅行,帶他們去吃頓大餐,買個禮物。

前幾天我生日,母親説祝我生日歡樂,我説我應當感激你們給了我生命,也給了理解高等教育的機會,讓我從山裏走了出來,我能做的就是盡我的本事讓你們過好過舒心。

絮絮叨叨説了很多,其實,我想説的是,我們都有艱苦的時候,我們都在努力先活下去,再去想好好的生活,生活不易,珍惜當下。

賣米讀後感 篇7

今日,我讀了《賣米》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媽媽住在一個農村裏,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賺錢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女孩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米拿到集市去賣。女孩和媽媽到達集市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在賣東西了。一個米販子看了看他們的米,問他們一斤多少錢,女孩媽媽想賣個好價錢,説兩塊錢一斤,米販子説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説不賣,之後,那個米販子走了。之後又來了幾個米販子,都説一塊零八一斤賣不賣,她媽媽都説不賣。她們就一向等啊等啊等,等別的米販子來買她們的米。她就一向等。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曬得她們不停地流汗,可是不能去涼爽的地方休息,中午飯是吃從家裏帶來的鹹菜拌飯。等到午時,還是沒有人來買米。等到集市快散了的時候,一個米販子走過來,説一塊零五一斤賣不賣,她媽媽説一塊一才賣。米販子説:“集市都散了,還要價那麼高,誰會買啊?哈哈!哈哈!”説完就走了。之後,女孩和媽媽一粒米都沒有賣出去,沒法給她生病的爸爸買藥。

掩卷沉思,我明白了住在農村的人生活得很艱辛,他們只能靠種農作物來養家餬口,辛辛苦苦賺來微薄的錢,要想供孩子讀書的確很難。我們住在城裏,不愁吃,不愁穿,經濟條件比農村好,生活幸福,我們要珍惜啊!

作為學生,父母為我選擇了城裏的好學校,供我上學,我們學校各方面的條件比農村學校好得多,我要珍惜,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賣米讀後感 篇8

現代快速運行的步伐,如同一台翻滾不止的機器,不斷將以前老舊的事物和東西拋之身後。

最近,一篇《賣米》在朋友圈內被競相轉發,火爆了網絡。《賣米》的篇幅不長牽着,幾分鐘就可讀完全文,文章幾乎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堆疊和修飾,但作者卻用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一家子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寫得人潸然淚下。文章的資料直白易懂,講了因作者的父親生了病,母親就打算和她一齊擔一些米去集上去賣給她的父親買藥。她和母親二人一共擔了一百五十斤的米去集市,在開市的時候因為她們家的米篩得比其他的都好,米販給出的價是一塊零八,但她的母親因為堅持要價一塊一而沒有賣。等到快要散市的時候,母親就叫價一塊零八,米販給出的價只能是一塊零五,二人久持不下,所以也沒能把米賣出去。到最終母親把米價降到了每斤塊零五,但那時候沒有米販來收了,一天下來母女二人也沒能把米賣出去,所以只得又把米給原路擔回家去。回家的時候,因為作者心疼母親,擔了最重的那份,可是她一個不細心把米撒了出來,母親可惜那些米,就把撒出來的米撿起來放在帽子裏帶回家去餵雞。到家後,母親跟父親講了這一天的賣米經過,他們都認為農民種出這些糧食也實在是不容易,不能賤賣。無奈,一家人總是要過活的,父親的病也是要治的,母親對她説,明天少擔一點去另外的地方轉場賣米。全文簡簡單單,就講了她和母親的一天的賣米經過。可是,在那些平凡的字和語句之外,不禁引發了我們的深思。

也許很多人覺得一塊一和一塊零八不就是差兩分錢而已,母親不必如此的堅持,賣了就賣了唄,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此刻幾乎就沒有分的概念了,連最簡單可是的辣條都是伍角錢的。可是在當時艱苦的年代中,不僅僅要養活一大家子,還要研究孩子的學費的問題,父母就不得不攥緊手中的一分一毫。作者的父母可是是當時中國幾千萬農民的一個縮影,他們都是一樣的辛勤,擁有如文中白淨的米那般淳樸的心,善良,無私的為孩子付出,同時又陷入無奈的困境之中。

他們永遠都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那個在我們身後為我們付出的父母。

賣米讀後感 篇9

今天,媽媽找來一篇文章,名叫“賣米”,媽媽説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很感人,曾經獲得文學一等獎。作者飛花是一名來自湖南株洲的北大女高才生,英年早逝,年僅24歲。

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個農村的小姐姐,一家人都靠着種農作物換錢來過日子。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小姐姐只能和她媽媽把種出來的大米拿到集市上去賣。問的人很多,開始她媽媽想1、1元一斤賣出去,但商販只肯出到1、08元一斤,米很好,看上的人也多,價格卻始終是1。08元一斤,到後面人越來越少,她媽媽想着要不就1。08元一斤賣了算了,可商販這時候卻最多出到1。05元一斤,由於價格沒有談攏,她和媽媽雖然頂着烈日、餓着肚子守到天黑也沒有把大米賣出去。最後只能把150多斤重的大米再挑回家。回去的路上,小姐姐懂事的選擇重的那擔米,結果滑了一下,米撒在了地上,想到生病的爸爸,她撿起地上的米繼續回家。第二天一早,小姐姐和媽媽又去另一個地方賣米。

這篇文章寫得太真實了,看了這篇文章不禁讓我想起,以前媽媽給我講過外公外婆的故事——媽媽出生在農村,外公外婆有四個孩子,出了三個女大學生和一個高中生,在外公那個村、那個鄉都是有名的。在媽媽生活的地方,普遍重男輕女,女孩子基本國中畢業就會去廣東打工,然後早早結婚生子。外公外婆為了讓孩子多受點教育,他們種了十幾畝水稻、養了幾個水塘的魚、養了很多頭豬,還種了很多烤煙。每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很是辛苦。每年的秋天,外公都會挑起秋收後的大米擔到縣城去賣。從外公老家到縣城有二十多公里。天不亮,外公就得出發,走幾個小時的路,東西都捨不得吃一點。有時候行情好,可以賣個好價錢,有時候只能便宜的賣出。

媽媽告訴我,她們的學生時代有做不完的農活,每天放學後都要去田裏幫着做事。晚上經常沒有電,幾姊妹就圍着煤油燈看書、寫作業。後來姨媽、媽媽、小姨接二連三的考上了大學,一個學期五千多的學費,但外公外婆不管多艱辛,都沒有讓她們輟學。每每媽媽説到外公外婆都是無限的敬意!

生活的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因為之前的勞累,外公外婆的身體都不太好。前幾年外公還做了支架手術,外婆也是高血壓、高血脂,每年春季還會風濕關節炎,走路都很困難。所以媽媽毅然回到了郴州,希望可以就近照顧他們。

不論是《賣米》的故事,還是外公外婆的故事,生活在被電子產品、遊樂設施包圍的我確實無法感同身受。難以想象,有些人只是簡單的生活,就已經花光了身上所有的力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於一家人來説,每一粒米都應該珍惜,都來之不易,是生存下去的力氣。讀完後才明白,生活不易,憶苦思甜,我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淳樸、勤勞、勇敢、堅強的品格感染了我,也將激勵着我不斷成長,好好學習。

賣米讀後感 篇10

最後,有關學習,作者的生活條件比我們當然是差得遠. 可是,他不照樣考北大嗎?我們總把自己的失敗歸於客觀,沒有好的條件,沒有別人家那樣的資源,請不起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已是很多人無法奢望的,當你抱怨鞋不好看時,有的人連腳都沒有。真正的智慧與力量來自於內心。“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如今我們風華正茂,應當向夢想奮力拼搏,而不是沉迷於遊戲手機等,做一名直升生,更有遠大的目標,清北絕對不是我們人生的巔峯。趁着青春,大膽的選擇是和遠方,留給世界一個瀟灑的背影,大不了迎風歸來,仍是當初無悔的少年。

生活本沒有意義,亦或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的意義由你來賦予!

賣米讀後感 篇11

現在的我們,已無需再為我們的物質條件而擔憂,現在的時代也很少有了為三元錢而計較的人,但是現在很多學生早已沒有了以前僅僅節約的意識,但是揮霍着父母的錢財,攀比風浮誇風,在學生中尤為常見,或許在他們眼裏,不必説父母分擔,父母只是孩子的取款機,而且現在很多人遇到一點困難挫折,有一點艱苦的生活條件,不是逃避,就是怨天尤人,不願意吃苦,已成許多學生的選擇。

但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人屢屢遭受打擊,身處困境卻依然樂觀開朗,生活於世,併為世界作出貢獻,一如“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蘇軾,卧薪嚐膽的勾踐,“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一切的成功人士,都未曾抱怨自己吃過苦,他們抑或在苦中尋樂,又或以苦為樂。

賣米讀後感 篇12

父親給我推薦了北大才女張培祥寫的《賣米》,我讀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感受特別深刻。

文中介紹了張培祥與母親一起擔着五六十斤的米走着崎嶇不平的山路去幾裏外的鎮上賣,這些米賣的錢要給父親買藥。

米販子説:"1.8元一斤"。母親陪着笑臉説:“一斤1.8元少,2元還差不多,我家的米多好呀!你看,又白淨又細緻"

中午了,米販子都回城了。母親的額頭上掛着幾顆豆大的汗珠。到了下午,還沒有人來買,母親着急説:"一斤1.8元賣出去也行呀。"可是再也沒人來買了。

傍晚米沒有賣出去,張培祥只得與母親把米原路擔回。為了給父親抓藥,第二天還要去走十幾裏遠山路的轉步去趕場……

我放下書本深深地沉思,在一些偏遠山區人們的生活還非常貧窮,他們只能依靠種地來養家餬口,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還要多攢些錢供自己的孩子讀書,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同樣是學生的我,住在縣城裏,不愁吃,不愁穿,還有零用錢,可以買好多零食吃。父母卻還寵着我們,我至今變得只想吃零食,不想吃飯。而張培祥他們呢,連頓飽飯還吃不上。我給他們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

電視上經常播放,在一些地方,還有的人供不起自己的孩子讀書。

母親生養我們付出許多,卻從來沒有想要得到我們的回報。這是無私的母愛。所以我們沒有理由頂撞我們的母親。因為母愛可以勝過一切。

父親在外面天天辛苦上班,什麼活都去幹,顯得天不怕,地不怕,唯有我們生病了,出事了,他會害怕。父親是最愛我們的人。生怕我們受了一點一絲的委屈。父愛如山。

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我要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賣米讀後感 篇13

讀完北大才女張培祥的《賣米》深深震撼了我,本文平鋪直述了作者和母親挑着兩擔米去趕場的故事。沒有華麗詞藻,字裏行間卻是流露着真情,把農村人的辛苦、無奈、心酸娓娓道來。總想寫點東西,表達內心相同的感受,但一直懶於動筆。

大熱天,為了換錢給生病的父親買藥,母女倆挑着米沿着窄窄的小路去趕場賣米。母女希望賣價一元一角,而米商人只出一塊零八分。因為二分錢的價格,總價三塊錢的差價,娘倆在烈日下曬了大半天,連一塊零五分的價格也沒賣出去,連兩角錢的冰棍都捨不得買,不得已擔回家,卻在返回途中撒了米。作者捱了母親一頓責備,顯示了農村人惜糧如金的現實。幸好有草帽,收了起來,可以帶回家,沒造成損失。我有一種強大的懸念在心頭纏繞,那娘倆下一場的米能賣個什麼價格呢?是一元一角、還是一元零五分?

我們也有着同樣的經歷,執着一口價不賣,輸的比《賣米》作者母女還要慘。

那是前幾年,和老公一起種植大棚櫻桃的時候。過了清明節,被譽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紅燈品種的櫻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掛滿了枝頭,紅的發亮,紅的誘人,讓人垂涎欲滴。這時便請小時工來幫忙把櫻桃一個一個採摘下來,由於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來的櫻桃,按大中小個再分類,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後裝在一個個白色塑料桶裏,白色桶,更能彰顯櫻桃的色澤與亮度。

那個時候的果商,老是在夜裏12點以後才開始收果子,採摘多的時候,也就剛剛挑選完。勞累了一天的我們,還沒來得及入睡,就開始裝車,匆匆趕往月莊櫻桃交易市場去交易。

我們也和其他的種果人一樣,把一桶一桶的櫻桃搬下車,擺放好,等收果商來。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揹包,拿着手電筒開始出動了。一個操東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兩桶中果紅燈,用手電筒仔細照了又照,問:“這果多少錢”?老公回了—句:“25”,“23賣不賣”?老公説“少一分也不賣”,那人離開了。過了一會,又過來了一個南方人,直接就問:“這果子23一斤賣不賣”?老公一口回絕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給23的價格就賣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麼了,市場上收果的商人來來往往,彷彿串通好了似的,那兩桶貨在那裏擺着再也無人問津,等別的果子賣完了,由於第二天還要早起忙着採摘櫻桃,只好帶回去等明天和明天採摘的一塊再賣。第二天晚上,沒賣完的這兩桶和當天採摘的就沒法相提並論了,顏色暗淡了許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麼明顯的對比,讓我和老公沒有了底氣。擺放在那裏,過了老半天,終於,有人出價了,“這果18塊錢賣不賣”?我倆一副欣喜若狂的樣子,相視一笑,“你要了吧”!老公提着桶跟隨那人而去。

兩桶櫻桃,四十斤,每斤差價五塊,兩張鮮紅的毛爺爺就這樣不翼而飛了。相當於一個小時工摘二十個小時的櫻桃。時令水果不同於糧食之類的,將就的是新鮮程度和口感,這次的一口價,給了我倆一次深刻的教訓,總就覺得從元旦開始,大棚升温,就在棚裏日夜守護,白天控制日光照射的温度,晚上温度低下就生火給樹取暖,打藥、喂肥,途中的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都是非常辛苦的,賣不到自己的理想價就覺得虧了似的。自此,只要有兩個人出價一致,我們就立即成交,畢竟果子出手了心也安了。

我們的經歷是現實版的《賣米》,但比賣米的損失還要大。行市行市,隨行就市,賣了就是行市。我也奉勸看我文章的種大棚櫻桃的朋友,不要和我們一樣本着一口價,一根筋,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否則,對於櫻桃這種價格高的水果,真的是輸不起。

標籤: 讀後感 賣米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lrv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