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選63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選6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3篇《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精選63篇)

篇一: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魯迅

19年,不長,卻足以將一個人的意志消磨殆盡,讓一個樂觀嚮往自由的人變的死氣沉沉。

19年,不長,無法改變滄海桑田的永恆,卻可以將一個凌厲的人磨圓。

有些鳥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裏,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無論時間的長久,亙古或是短暫,總會有破繭成蝶鳳凰涅盤的一刻。

茫然的一天,當安迪睜開惺忪睡眼,卻發現面對的不是現實理想中的公平,而是更加現實的公堂對決,面對的是昏庸的官員和傾斜的法律天平。19年的牢獄生活,芳華已逝,流年已改,高牆之內的掙扎顯得無力,面對嚴密的看守和無法攀越的欄杆,早已陌生的身影不在風華正茂,鬢角的白髮記錄着匆匆流逝的時間。一切的一切,彷彿這麼的不真實,曾經的夢想和希望,已成夢中的泡影。安迪,一個渴望自由的銀行家,在19年汲汲而生的時光裏,破繭而出,飛向了屬於自己的天空。牢獄之中的他,匍匐在爪牙的腳下,佝僂的身影鐫刻着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的獨白。當打通了通往外面了道路時,他毅然決然的走了出去,因為,他渴望自由!

“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是的,這個世界可以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喚起被消磨的意志,僅以星星之火便可以照亮我們的天空,那便是――希望。安迪19年的隱忍與堅持,同時也喚醒了意志消磨殆盡的瑞德,重新點燃了希望的火苗。“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的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説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場合裏,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的面對過去。”一番真誠的話打動了假釋審核員,重獲自由。看透了世間的紅塵滾滾,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訴説了內心最真實的獨白,終於,在40年的來往折返中獲得了新生,見到了久違的陽光,與安迪相會在了墨西哥海灘。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用19年的時間詮釋了一個傳奇,莫須有的罪名和崩潰的生活都在希望的光芒下顯得暗淡,當看到成功的一刻,曾經的苦難與不甘都不算什麼。

當生命的羽翼破裂,一片滿載希望的羽毛緩緩飄落時,生活便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結果如何,永遠值得我們回味。希望,承載了太多,或者如睡繭一般沉寂,或如曇花綻放一現的絢爛。在墨西哥海邊與老友喝着啤酒,談着過去的往事,從未有過的愜意。值得慶幸的是,安迪一直沒有放棄,同時,也喚醒了瑞德,兩個早已不在年輕的人,用闌珊的篝火,照亮了心中曾經晦暗的小徑。

希望,如帶血的朝陽,在地平線的那端,召喚着一波又一波的跋涉者。

希望,如海中的小島,在大洋的中央,對着垂死溺亡的人揮手。

希望,如零星的火苗,隱沒在冰天雪地中,喚醒了昏昏欲睡的遊者。

在希望的帶領下,長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

篇二: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説實話這部影片開始時我總以為安迪需要做錯什麼才應題,因為他要救贖啊,後來我知道我錯了,他確實是被誤判的並且是如此殘酷的誤判,他沒有去自認為看透這個世界而不做努力的坐下一旁抱怨或者做至少能讓自己有一條報復這個世界的理由的事,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救贖。

整20年間他在肖生克監獄做了三次心靈自由的解放,至少讓所有人感覺到了自由的那一刻的救贖,他的表現塑造出了一個內心強大、嚮往自由,能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堅毅品質的、一個純粹的地道美國人。

篇三: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看過電影之後,對於自由,對於救贖尤為深刻。究竟什麼是自由呢,不是別人給予的,是自己內心創造的。不是環境能夠約束的,是自己內心希望的。那個老頭懸樑吊起的瞬間,是他走向自己認為的更好的選擇方向,不習慣的一切都將是在剝奪着他的自由。

冤案已出,如果你相信命運的定數,是不是在牢中每日不斷重複,此生不再有驚奇的出路。一場自我救贖的歷程開啟,希望真的是不一樣的東西,它可以讓生命每天都有熱情。

篇四: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影片的開頭,不能再平常的一個鏡頭,女人出軌,男人醉酒痛苦中。酒醒涉嫌謀殺,律師邏輯推理,男人辯解無效,被判無期。興趣在瑞德入獄20年申請假釋的那個千篇 一律的流程開始了――呆板的面容、機械的回答、空洞的眼神、照例駁回中開始了,

安迪出場了,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雖外表孱弱,卻擁有着無比強大的內心,開始了在黑暗的令人髮指的鯊堡監獄中艱難的步步為營的生存着,瑞德的30年的假釋中,依然的機械回答,面容開始生動,笑容雖然一閃而逝,歸於沉靜,卻讓人生出了些許温暖和希望,讀後感《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50字》。安迪依然的不動聲色,行為上的擴張,直到用知識統治了整個警察系統。體制化了的老布自殺了,驗證了瑞德的想法,體制化下,沒有人能夠逃脱。《費加羅的婚禮》在上空中響起――安迪的温暖笑容――希望永不磨滅。來自湯米的真相,與虎謀皮的被殺。安迪以一句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為我而死結束自我的心靈囚禁,逃出生天。希望在瑞德的40年的假釋中上演,沉靜的面容,深思的雙眸,感懷舊事的情感,假釋成功。

碧海藍天,一個男子面容安然的在修補一條破船,忽然感覺到什麼抬起頭來,面向遠處,一個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是行走卻充滿歡快有力的男子微笑而來,笑容在安迪嘴角漾起直至在心底綻放。

篇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大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於1994年拍攝的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影片通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透過司法黑幕弗蘭克·達拉邦特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向觀眾宣揚在這一全雄性羣居生活中經過制度高壓和身體x的鍛造後,所折射的不同於一般的友誼和希望畫卷,同時倡導全社會應還予這類人應有的人格尊嚴。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徙刑,這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有幸的是安迪在監獄裏結識了因犯謀殺罪被判處無期徙刑,數次假釋都未能成功,現已成為肖申克監獄中“人物”的瑞德,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甚至是。安迪以他想雕刻一些東西的名義從瑞德那裏搞來了一把小的鶴嘴鋤。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税的事。安迪説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税金,做為交換,他為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兩瓶Tiger啤酒。通過這件事。他不但贏得了獄友們的尊敬,更是贏得了肖申克監獄老大――瑞德的尊重和友誼,同時也讓監獄的獄警對他刮目相看。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脱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x囚犯的x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税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為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給州長,最終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這是這所以恐怖高壓著稱的監獄歷犯人從來不曾有過的精神和心靈上的自由。

十多年的監獄生活就這樣平凡而又簡單。突然一天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安迪不是兇手,誰是真正的兇手!安迪得知後向監獄長沃登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因為安迪知道沃登的內幕太多,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肖申克監獄歷最嚴重的懲罰。同時沃登為了防止安迪獲釋,殺死了知情的年輕犯人湯姆。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他對依憑司法公正裁決重獲自由已徹底無望。在一個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用二十年前從瑞德那裏得來的小鶴嘴鋤,從挖了二十年的地道中成功逃脱。瑞德獲釋後,他按照安迪出逃前一天晚上給他講的地方,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和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最後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芝華塔內歐)重逢了。而監獄長沃登由於安迪的告發,在警察到來前飲彈自盡,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肖申克的救贖》給了我從感官表層塌陷入心靈冥界的強烈震撼。美國是一個以民主權力和司法公正而文明於世的國家,其司法公正的最根本基點之一是講求證據。該故事雖然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時的司法制度雖然不能與美國當代的司法制度公正性相提並論。但無罪之人獲罪入獄二十多年,這多少與美國當時的司法黑暗有些相悖,有誇大渲染之嫌。拋卻美國司法制度黑暗和文學藝術昇華的因素。主人公安迪面對終生監禁的不公正審判,入獄時顯得那樣的安逸自適,甚至隨遇而安,多少讓人感到震驚。一方面藝術的襯托顯示了當時美國司法黑暗退卻了平民公眾的自嗆和辯白機會,説你有罪你就有罪,判你多少年你就得服刑多少年。另一方面反映了主人公安迪高貴的個人修和人格魅力。他放棄了申辯、控訴、吶喊和無望中的自棄,而是積極融入這個全體雄性無自由的社會,並儘自己的努力,改造監獄這個黑暗、恐怖、高度無自由的社會。他依託自身卓越的才能和高貴的素質,給獄友們爭取到了坐在屋頂上看夕陽喝Tiger冰鎮啤酒的機會,他在閒暇時間用石頭雕刻了一副象棋送給瑞德,在長達六年的時間,他每週堅持給州長寫兩封信,迫於真誠和堅持的壓力,最後州政府支助了一筆資金,在肖申克監獄建了一所圖書館,使這裏的犯人也得到了與外界平民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在無自由世界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置身於黑暗的環境之中,傲視實現,以大無畏的氣概面對黑暗,面對不幸、痛苦、困難、挫折,永不沮喪,永遠奮鬥,永恆坦然。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是一所監獄,是一所體制化的社會。其實,人生本身不就是一個監獄嗎?我們每個人,有哪個不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上學、工作、養子、為吃穿用奔波一生,一切都在一個體制之內。人是活在奢望中的――其實奢望也就是希望。社會愈發達選擇愈多,而選擇愈多奢望也愈多,希望也愈多,但人生有多少希望是可以實現的,可以説人生大部分希望最終是難以實現的。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多次假釋都未能成功,對重獲自由的希望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後的一次假釋他作為有罪之人做了這樣的懺悔。“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裏(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説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裏,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説實話,我不在乎。”這是瑞德的懺悔,對自己犯下重罪的懺悔、對已逝歲月的懺悔,更是對重獲自由的希望不再抱希望的懺悔。

很少有人能夠在明知道沒有希望的狀態下還在尋找希望,但安迪卻是這樣的人。從入獄瑞得就對安迪講不要企望着在這裏會有希望,更不要企望着用一把小鶴嘴鋤從這裏逃快跑,即使你挖600年也不會挖竄肖申克監獄的獄牆的。但這一切安迪都做到了。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希望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只有充滿希望,人生從而變得有意義,從而豐富多彩。

篇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初讀《肖申克》是朋友推薦,他説,這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劇本,帶着些許好奇初步涉入了一下,不曾想卻深深迷戀上。

斯蒂芬.金筆下的肖申克無疑是個泯滅人性的場所,暗無天日的監獄裏長期的精神摧殘吧每個人都制度化了,當人們不再對生活充滿希望,只是每天拖着苟延殘喘的腳步跟在時光的後頭,沒有人還會去想未來是什麼樣。瑞德説過這樣一番話,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你不得不依靠着它而生存。確實,時光可以消磨一個人的鬥志,哪怕他曾經那樣鬥志昂揚充滿激情,在時光漫無邊際的慢慢拖延中,多數人不得不屈服。還記得書裏那隻鴿子的故事,一個囚犯在入獄時養了一隻鴿子,每天放風的時,候都會帶着它圍着運動場走動,八年半後,囚犯刑滿釋放,臨走時放飛了這隻鴿子,鴿子立刻以非常漂亮的姿態飛走了,可是一個星期後,主人公安迪在運動場的角落裏又看到了那隻鴿子,鴿子像糞土一樣躺在那裏,監獄裏的生活已經把鴿子制度化了,沒有了人的餵養,鴿子已經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最後活活餓死在運動場的角落裏,鴿子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主人公安迪的救贖之旅無疑使充滿絕望和無比沉重的,他含冤入獄卻沒有絕望,他忍受着監獄裏精神與肉體上的折磨卻沒有放棄希望自暴自棄,始終保持着一種冷靜的心態與昂揚的鬥志,這不禁令我們思考,究竟是什麼使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讓他一直堅持到重獲自由的那一天。答案很顯然,是他超乎常人的理性,理性使他能夠自如的在得失之間求取平衡,使他從自己身上剝離了仇恨,超越了自我,並最終到達自由的彼岸。

在肖申克漫長的囚禁中,真正監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但安迪並沒有成為肖申克真正的俘虜,他仍懷着對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由的渴望,他挖了19年,精心策劃了19年。在被別人發現的恐懼中度過了19年,終於有一天,他爬過狹窄的隧道,爬過充滿污水的管道,奔向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奔向了他的澤華塔尼。

還有另一個關鍵詞——救贖,其實作者在這背後想表達的還是——希望。

安迪對未來抱着不滅的希望,於是他開始散播希望,開始救贖大眾,就算那些犯人真的罪有應得,世界還是應該給他們一點希望,救贖的意義在於,安迪的存在淨化了他們的靈魂和思想。

面對相同的人生境遇,不同的人總是可以走出不同的路,有的人面對困難總是轉身就走,結果虛度一生也無法得知那堵牆背後究竟是什麼,同一條路,有的人可以走出鳥語花香。,而有的人,註定只能在黑暗的邊緣徘徊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在蒙受了不白之冤並被判兩次終身監禁之後還能如安迪那樣平靜,那樣思索並且那樣有所作為。至少我們總會憤憤不平,總會想着如何去復仇,如何向那些讓我們身陷囹圄的人們討回公道。在安迪身上,我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寬恕的光,一種包容和逆來順受。

在書中,作者同樣展現了對自由的追求,自由是不可感知的,只有不自由的人才明白它的美妙,正如在安迪越獄後,瑞德的深夜獨白,安迪走後,我常常會感到難過,但我必須提醒自己,有些鳥是關不住的,註定如此。它們的羽毛如此耀眼……當他們飛走時,你會由衷的為它們喝彩,因為你知道囚禁它們是一種罪惡……但是,當他們離去,你的生存之地會越發的黑暗空虛……結尾處,瑞德終於來到夢中的海岸,看到了晴空碧海,平沙萬里,他也許會回想肖申克的生涯,那裏是囚牢,也是自由誕生的地方,正式在那裏,一個從來不曾放棄理想的人,用了整整19年,挖開了通往自由的道路。

有些話太過濫調,但不得不提及。

握緊雙手,命運線就在我們手中。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

世界毀滅了每個人,就在那些被毀滅的地方,出現了很多強者

當晨曦初現,願你所見,與我所見,同樣美好,一般清冽,自由之路,就在前面,等待你們的選擇。

篇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作家斯蒂芬?金傾力寫成的,收編在他的作品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是《春天的希望》。到今天,它不僅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而且也被拍成同名電影,無論是書還是電影均深受大家喜愛,當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否則也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我認為這本原著作或者電影之所以能夠火遍中國,深受中國讀者或者影迷的青睞,是因為它常讀常新,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去讀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

監獄是這部著作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我覺得它可以作為本書的主角之一。它在書中踏實實實在在存在的,是冰冷的,沒有温度的,它把人們圈在這有限的空間,使人們失去自由。為什麼大家會對《肖申克的救贖》這樣追捧,這樣狂熱,給予它如此高的評價?可能他們都看到了自己。不是有句話這樣説嗎?一些默默無聞的人,在塑造英雄墓碑的時候也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了墓碑之上。書中的監獄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監獄,肖申克監獄是有形狀的,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可以用手摸得着的。而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監獄成為了我們逃避現實,安於現狀或隨遇而安的舒適區。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把自己困於“肖申克監獄”裏的人了。他們像一個被設置了程序的機器一樣,每天重複一樣的動作,過重複的生活。雖然他們的身體是自由的,但他們的靈魂卻沒有歸處。就像書的作者想向我們訴説的一樣,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很不喜歡,但是慢慢的你就習慣了,最後甚至離不開它。這才是最可怕的。

“我有老人和孩子需要養”,“我有車貸房貸需要還”,“我要娶妻生子”“我不爸不是王健林”“我學歷低”“除了這個我什麼也不會做”……因此即使有人不滿於自己的現狀,即使有人知道自己的心靈已經被囚禁失去了自由,自己也失去了逃出去的希望,這些反而成了他們自我安慰的一劑良藥,使自己更加的心安理得。

所以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就是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低了,甚至有的人毫無幸福感可言。每個人都在忙,馬不停蹄的忙,你問他究竟在忙什麼,可能他們自己也説不了,就是感覺自己的時間很緊,每天被時間追着,不得不跑。他們的身體被忙支配着,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心如果關閉,哪裏都是牢籠。心要是自由,哪裏都是美麗的風景。

在書中有一個人物的結局值得我們深思,他就是被關押了一輩子的老布。當他被放出來自由的時候卻自殺了。因為他在監獄裏囚禁了太久,早已習慣了裏面的生活,他根本沒有想過從監獄裏出來。即使能從“監獄”裏出來,但對他來説絕非是幸運,而是災難。因為這麼多年來他不僅生活在現實給他的監獄,也生活在自己編織的監獄。

很多人在一個不喜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很久,他們也整天想着離開。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公司辭退,他們雖然不會和老布有一樣的結局,但肯定會和老布有一樣的感受。

而書中的主人公安迪卻和老布完全不同,安迪的心中一直有一片藍天。他雖然被冤枉入獄,但永遠沒有失去希望,永遠對自由充滿渴望。最終他也做到了,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做成的事,他用了將近20年。近20年來他一點一點的挖暗道,始終對很渺茫的希望充滿信心。安迪最終能夠重獲自由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

首先是目標。安迪心中一直存在詩和遠方,所以一進監獄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定要出去的目標。有了目標就相當於有了信念,就有了面對冰冷的監獄牆壁和鐵柵欄的勇氣。而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過的稀裏糊塗,他們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逃避,就是自暴自棄。

其次是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安迪通向自由的道路累積了19年,耗費了19年,是靠他一錘子一錘刨出來的。就像我們生活中很多人下定決心改變現狀,可是大部都夭折。究其原因,是沒有腳踏實地,沒有積累足夠多的量,沒等到量變導致質變的時刻就放棄了,他們失敗絕非偶然而是必然。

第三是堅毅。安迪的越獄過程之艱難是難以想象的,幾十米的洞以及幾百米讓人難以忍受的下水管道的爬行。這換成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生活中很多事情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很多承受很多才能成功。追求的過程一定要有毅力,不然的話就容易放棄。而生活中像安迪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所以能夠獲得很大成就的人只是少數。

最後借用安迪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感想,此句話使我感觸最深,在這裏與大家共勉:“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時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永遠不會消逝的!

篇八:肖申克的救贖的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塑造了安迪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角色,在涉嫌殺害妻子和情夫,被判處無期徒刑這樣一個絕望的環境下,他用自己,告訴我們:人如何在最壞的情況中活下去。

人性存在着諸多的可能性,安迪帶給我的震撼在於他可以透過人性的搖擺不定和脆弱性這些現象,用一種很極致的客觀性,通過這些表面,直達人心最深處的軟弱,並且嘗試着去理解這裏面的人性。人是一種很容易被環境所操控的生物,而極強的自制力,才能讓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活下去,或許,我們都需要一場“越獄”來救贖自己。

喜歡安迪,喜歡他那種發自內在的光芒:無論何種境況中,都相信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小説中的布魯克和安迪兩個角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布魯克在多年的監獄生涯中,已經被體制化了,他的自由意識被剝奪了,出獄後的他,反而對生活感到恐懼,無所適從,甚至極端地想要通過再次犯罪回到肖申克的監獄中。

安迪不同,他對現實時刻懷有警惕和剋制,在內心真實的感受到自由,不被規則所束縛。他會審時度勢,對現實社會做出恰當的妥協,利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謀取一定的福利。通過自己的經商頭腦,和典獄長周旋,安迪爭取到圖書館管理員一職,並且為圖書館的擴大不斷地努力着,讓更多的身邊人能從中受益。

一個人的內心得有多強大,才能在被完全孤立的情況下,不被外部世界所體制化,不斷地尋找和世界周旋的方法。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安迪被囚禁了二十年之後,終於越獄成功。他曾經向好友瑞德透露,出去之後,他要在墨西哥海邊的一個小鎮定居,因為在太平洋這個充滿陽光的地方,沒有記憶,他可以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自由有多大的重量,一個人又有多大的力量,這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説帶給我們的質問。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想,自由不是一個結果,它從來都是一個過程。真正的自由在於會審時度勢,做出恰當的妥協,懂得剋制,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篇九:肖申克的救贖的讀後感

假期,利用晚間的時間,認認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這部拍攝在十幾年前的美國電影給我的感受遠遠的超過了我的預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豐富,也更能明白許多非直觀性的電影內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開始學着去懂得“希望與生活”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融洽在一起的這組關係。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認為這只是一場悲劇,一次冤案,一次花費了一生的代價,用去了未來無數可能的機會的莫須有的“救贖”。當看到那個知曉真相的年輕罪犯出現,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實際,聯想到瑞德説的整個監獄除了他之外都是無罪的類似於玩笑話的時候,我想這實在是一場開的有點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代價最大的一次“救贖”――用時間,用着可能創造無數未知的未來的時間去救贖,去贖罪。無論是從影片本身,還是以我個人的閲歷,用盡自由與未來為代價,我想,我是承擔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銀行家,到一個完全沒有自由的囚犯,開始我猜想或許是瑞德説的體制問題,他被誣陷為殺妻,被判處無期。一個前途無限的身份,轉眼到了暗無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與瑞德的也是不謀而合的――他一定會是最難承受監獄第一晚的那一個人。不僅僅是因為他看上去體質弱些,更主要的是因為身份的變化太大。然而,瑞德輸了,我也輸了,輸的很徹底。他不僅不是最初的那個,而且似乎他反而成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個,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個。起初,我是很難知曉他的希望,他的精神來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漸進行,直到結局慢慢到來。

十年,二十年,以我現在的年齡也僅僅是經歷過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認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給了一個紅章,一個瑞德申請假釋駁回的紅章。不知道來自何方的勇氣,不知道從哪裏到來的希望:刻棋子,教“學生”,辦圖書館,幫忙洗黑錢,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時間堅持挖出了一條瑞德認為需要六百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壓力”,“時間”,這是安迪認為堅持挖的最關鍵的東西,他也確實如此過。這在影片臨近結尾時通過瑞德點出的生存根本,這影響着同一間房內瑞德與布克斯不同歸宿的關鍵,這被安迪説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為了表面的點睛處。

在這部時長達二個小時的影片中,出現的人物當然不止幾個,而是特別豐富的。而最後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過主要是安迪,瑞德,與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標,理想來講,他們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卻也都給了我很深的感悟與觸動。

很多的時候,我是不怎麼愛看電影的,因為我覺得電影讓人不像人了。幾十年的光陰,在電影裏,只是兩個多小時而已,每一個十年只是換來了一個紅章。我其實是害怕這種生活的。而也正是這兩個小時,這些略微的苦難讓我都不怎麼願意堅持下去,何況安迪他們面對的是真實的二十年。沒有自由,掩蓋着希望,前方彷彿沒有多少的盼頭,我很難想象這種比貧窮,挫折更深沉的東西。

典獄長對安迪説,讀《聖經》能獲得救贖,信上帝能獲得庇護。然而罪人還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説他多麼偉大,一定要辯稱上帝多麼萬能,倒不如去實實在在感謝一個人,感謝一個真實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這個運輸車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帶來的那把小錘子,或許故事是需要改寫的。正如結尾處安迪迎着閃電用石頭砸出那個洞,錘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裏砸出了這麼一個洞,一個關於希望的洞罷了。

看完全集,我才開始懂得二十年並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監獄裏呆着的時間。以他向州議會申請圖書館資金的毅力,若是他用來辯解自己,或者説用來説明自己的無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沒有,他沒有這麼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後才慢慢的開始明瞭:他是為了對妻子贖罪,一次他認為需要的,一場用盡他的青春與未來的對愛的救贖。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獄長的不是那個洗黑錢的典獄長,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頓的那顆橡樹下面。僅在開篇的時候驚鴻一現的安迪的妻子,其實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贖的對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與未來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遲來的愛,贖的是一世難以再來的情。二十年後,當安迪認為他會結束這種一定空間救贖的時候,他還是要囑託他的朋友――瑞德,去當年他與妻子歡樂的故地看看。也或許,瑞德在那裏才獲得的自由才是本應該屬於安迪自己要獲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遺憾。儘管安迪一直在救贖,但是最後關頭他畢竟還是逃避了。他自己沒有勇氣守着橡樹,沒有勇氣在當年的家呆着,帶着因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髮,他也只是選擇了去到那個沒有“回憶”的太平洋海邊。或許有人會説他還是囑託了瑞德去了啊,但是畢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實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靈魂。最終的救贖也是通過他,通過最後瑞德與安迪的見面才完成的。但是現實呢?現實生活中能真正做到靈魂與肉體分離,做到在心靈深處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夠有幾個人呢?

在觀看影評的時候我才發現,最後安迪與瑞德的相會是製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説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這加上去的神來之筆,為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環與永恆的魅力。

人的一輩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獄長”肯定是會有的。但是這種來自自己的心底,來自靈魂,來自愛的救贖又會有多少呢?從這個角度能講,其實安迪是幸福的。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一部美國電影能引起這麼多非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種族的人羣的共鳴的原因之一吧。畢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個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歡的石頭一樣:每一顆都不盡相同,每一顆又都有着自己獨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贖的不僅是二十年,而其實應該是一種心靈,一種靈魂,一種很難言明卻又實實在在的永恆。壓力與時間,給安迪的不僅不是枷鎖,很大程度上,它們其實正是給了他一種不朽與輝煌。

原本,我是認為生命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什麼會成為誰的唯一與永恆。但是我錯了,我錯了太離譜,也錯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盡我們的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間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電影的最後,當兩個在囹圄之中呆了幾十年的人擁抱到了一起,當他們還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時候,這個時間點不知道我們是該為他們慶幸還是悲哀......

不管這電影還有什麼偉大之處,也不管多少的影評家會如何從所謂的專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評,我只想説,在這個時刻,我是願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給安迪,給安迪的妻子,給有愛,能愛與被愛着的一切生命。用對待上帝的虔誠為他們由衷的喝彩。

篇十:肖申克的救贖的讀後感

初讀《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是在高中,再讀這本書是在前不久。一本好書,總是想要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回味良久,像是刻骨銘心的一件事,在心中留下烙印,久久不能忘懷。同名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看之後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即使困難重重,也堅定不移的相信希望。

我們讀的每一本書,最終的目的都是讀到自己,在書中與內心的自己相逢,使書中的力量轉變為自己的力量。在今後的生活中充滿希望,更加從容,滿懷自信。

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快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如果説不幸是一種巧合,那對於銀行家安迪來説,當他發現自己妻子有婚外情時,內在的良知他並沒有選擇槍殺他們,而時間上的巧合讓他揹負了永遠無法贖清的罪孽,不幸的生活從此由肖申克監獄開始了。

然而,雖然身體和精神上在飽受折磨,但是安迪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每天堅持看書,磨石頭,下棋,二十年如一日,用毅力和堅持挖通了將近五百米的隧道。在這世上,有些東西是石頭無法刻成的。在我們心裏,有一塊地方是無法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做希望。

含冤入獄卻也只能安於現狀,深陷圍牆但也對自由充滿嚮往。對比一位在監獄裏生活了五十年的老人,出獄後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活着所以選擇了自殺。體制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一開始,人們抗拒它,後來慢慢習慣它,到最後,離不開它。

當安迪無意從湯米口中得知殺害妻子和第三者的兇手時,開心的找到監獄長請求翻案被拒絕時,湯米也慘遭殺害。安迪意識到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贖自己,他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監獄長。逃走後,取出沒有污點的錢,將監獄長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報社,徹底擊垮了監獄長的勢力,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篇十一:小説肖申克救贖讀後感

一九四六年,有着美好前程的青年銀行家安迪。杜弗倫,因妻子與情婦遭遇謀殺而被誤判於無期徒刑,並被送到肖申克監獄服刑。

而被願望的銀行家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但,肖申克監獄並不是一塊“寶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打死,“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十分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當然,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肖申克監獄裏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裏惡劣的環境,但主人公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他的真誠與智慧漸漸地贏得了獄友的友誼和尊重。典獄長諾頓也對他青睞有加。讓他做起了自己的財務助理,本來,安迪還有為自己清刷不敗罪名的機會,但諾頓害怕安迪把自己收賄的醜行泄露出去,而不惜一切的毀滅證據。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安迪終於通過一柄小釘錘挖了十九年的通道順利越獄!

看完影片,我覺地,這個安迪,何嘗不是另一個現代版的耶穌?但犯罪的必須敗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確要把安迪塑造成一個耶穌式的人物,從他逃到肖申克監獄後的仰天長嘯到監獄長自殺之前牆壁上的那一行話“住的審判很快降臨”好像都在釋放着這一帶你。但是,我們可以同樣在他身上看到一種自由人對命運的反抗精神,這是一個在心裏得到釋放的人,任何實質的牢籠都束縛不了他,作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的肉體隨白受折磨,卻並未消失,而是用實際的行動來抗拒;而老布,放走了傑克,卻囚禁了自己!這與安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心裏還有最後的一絲希望,那就還回着,否則,安於麻木的現實,也就同死亡沒有什麼區別了!

篇十二:肖申克的救贖的讀後感經典

肖生克的救贖,講的是一位傑出的金融家,銀行副行長因為殺了出軌的妻子,而進入監獄。而他之所以被判了很多年,是因為他在殺害妻子這件事情上過於冷靜,敍述平靜,使得法官認為他可能是一個反社會人格。後來進入監獄後,他依舊冷靜,彷彿沒有什麼能夠讓他動容,即使他受到的監獄中一些骯髒的事情,他依舊堅強,眼裏充滿希望,對未來的期待。在監獄裏他通過自己的學識不僅得到了監獄裏上上下下的尊重,同時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單間牢房。再後來,很多年過去了,從監獄其他人口中輾轉得知他並沒有殺害他的妻子,真正殺害他妻子的另有其人,但卻因為他太有利用價值,更多的是知道的祕密太多,監獄長並不打算讓他得到保釋。他越獄了,在這麼多年的準備下,他悄無聲息的越獄了,最終過上了他曾經夢想的生活。

看完這篇故事之後,從剛開始他對於他殺妻的模糊不清楚感到氣憤,到他用一己之力在監獄中過的如魚得水的佩服,再到他終於知道殺妻真相後的惋惜,最後他利用多年的籌備擺脱了現有的一切的驚歎。他即使在困境中,在所有人都懼怕自己老了,或者時間到了,更或是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時,主人公依舊能夠保持清醒,保持着我相信的精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夠抓住機會,利用自己特長得到自己想要的。專注於眼前,專注於現在。同時也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劃,或者説預謀。他知道自己不會在監獄呆一輩子,所以他早做打算,為了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的前進,一點一點的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想想自己,面對困境的時候是如何面對的,感覺自己大多數的時間是逃避,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而自己的人生過了大半,卻依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小的時候總想的,坐在辦公室敲電腦就好了。現在已經實現了兒時的想法,在辦公室敲電腦了,又覺得不能一輩子都在辦公室敲電腦;人總是這麼矛盾而不自知。小時候的目標簡單明瞭,今天有音樂課,好開心啊;明天考試不要考砸了;現在卻複雜沒有答案,每天重複的問自己,難道這就是人的一生嗎?這一生毫無成就也可以嗎?大概可以吧。在沒有朋友的對比,沒有父母的操心,沒有親戚的關注,大概可以吧;可是這樣一個人的社會,真的可以嗎?所有的壓力來源於對比。有時候覺得不要難為自己,有時候又覺得人活一世,總不能碌碌無為。人總是這麼矛盾而不自知。

其實每每想到那麼遙遠的時候,我們總是忘記,活在當下才最重要。每天最不應該想的是我明天要做什麼,我後天怎麼辦,我明年要怎麼樣,更多的應該要想在當下,我現在要把手上的工作做完,我現在要背10個英語單詞,我現在要把這篇文章寫完,我現在就要畫完這幅畫!對於我這樣想到未來就憂心忡忡的人,想做什麼就能拖延就拖延的人來説。活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下的努力,一定能夠讓明天更美麗,就像楊奇函,每天都問自己,你今天更博學了嗎?

那麼從今天開始,也請問問自己,今天你浪費時間了嗎?今天你過的充實嗎?

篇十三:肖申克的救贖的讀後感經典

“聽我説,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叫人發瘋” ——題記

我不知道每個人對“希望”的定義是如何?它或許是你前進的驅動力;或許是你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又或許是你將所有美好東西寄託的對象。它像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一樣,可以使你停下腳步抬頭仰望。但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它,黑夜將會變得更加漫長。我不知道每個人對“自由”的定義是如何?或許是在安靜的下午靜聽海浪的聲音,或許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伴着斜陽獨享自己的晚餐,又或許你還從未注意過它的存在。它像空氣陽光一樣隨手可得供你享有。但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它,那麼從此你只能透過牢籠的縫隙窺探你曾經貪婪擁有的天空。

原諒我在近期才看了這部超級勵志且給人強大震撼力的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沒有高科技的特效,沒有宏大的場面和多元化的劇情設定。影片一直是以冷色調為主色,使用比較單一的監獄場景和簡單的人物安排甚至沒有出現特別激烈的對抗衝突。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緩和的電影卻無時無刻不用冷靜和尖鋭的方式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

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判處了無期徒刑。這就意味着被冤枉的安迪將在肖申克監獄度過餘生。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很多人進來之後一呆就是一輩子。所以,這裏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字典裏還有“希望”兩個字,很多人已經“被體制化”,即使被有幸釋放了出去,也會因為在監獄的時間太長而不再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而安迪不像囚犯反而更像一位救贖者,他用小石錘自己打磨出了漂亮的棋子,他利用在税務上的專業知識跟獄方職員打成一片,又跟囚犯中的老大瑞德,弗里曼結成好友。堅持每週一封信寫給州議會讓其撥款建造監獄圖書館,改善了監獄的文化。冒着被處罰的危險用大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讓獄友感受音樂之美。同時他也逐步成為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

篇十四:《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被冤枉入獄的銀行家的故事,他在監獄的20年裏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冷靜,從牆上挖出了一條通道,最後逃離了監獄,開始了自由的新生活。講述這個故事的囚犯從銀行家那裏看到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信仰,慢慢地被他吸引,成為他的朋友,並在他的影響下獲得了出獄的自由,並在太平洋的一個島上與他重逢。

這部電影反映了監獄社會上的不公平和黑暗,反映了監獄中人性的喪失。這讓我對監獄和囚犯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的正義已經變成了不人道的殘酷,我認為的罪惡已經變成了被欺負後的絕望鬥爭。無辜的人被愚蠢的法官判入獄,但真正的兇手卻逍遙法外。本應該幫助正義、捍衞真相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殺害證人,讓真相永遠沉入大海,隨意剝奪證人的生命,毀掉無辜的人的生命,但他們一點也不為此感到內疚。這樣殘酷的事情可能不僅發生在電影中,也可能發生在我們不知道的現實世界中。人們怎麼能不感到悲傷呢?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在監獄裏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囚犯。當他獲得自由時,他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過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他已經離開外面的世界幾十年了。當他剛出獄時,他顯然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在極度的不適中,他開始懷念監獄裏的生活。陌生人和世界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恐懼。為了尋求解放,他帶着痛苦和困惑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很震驚。幾十年後,那些在不自由的生活後重新獲得自由的人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自殺。可以看出,監獄不僅困住了囚犯的身體,也困住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只適應和滿足於監獄的生活,缺乏對外部生活的強烈渴望和適應。這些窮人被監獄制度化了。即使他們的身體獲得了自由,他們的思想也總是被監獄囚禁,沒有逃跑的能力。

高牆上的囚犯總是悲觀和絕望,認為他們將永遠生活在監獄裏,但他們不適應出獄。因此,希望總是好的。就像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他總是對自由有希望,並朝着這個目標不懈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不幸福,未來多麼渺茫和黑暗,都不要放棄希望。只要你繼續朝着目標努力,你就可以在下一刻看到成功的榮耀。

當潘多拉的魔盒打開時,所有的罪惡和黑暗都來到了地球上,人們感到痛苦和絕望。但請不要忘記,希望能拯救你,希望是光的種子,在人們一貫的信念中,最終成長為一棵巨大而茂盛的光之樹,驅散黑暗。所以,無論命運多麼坎坷,生活多麼痛苦,請不要放棄希望,只要你有希望的信念,光總是會照顧你。

篇十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這部電影我是在上税法課上老師給我們看的。因為肖申克是一個很有頭腦的銀行家。記得裏面最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句話“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很多習慣別人可以從自己這拿走,但是隻是和內心的東西是別人無法拿走的,肖申克內心的東西是他對自己生活的希望,所以雖然他被迫入獄,知道是冤枉的,雖然十九年的時間,但是他沒有放棄,堅持到最後,逃離了那個黑暗的監獄,最後自己輕鬆的生活在一個很愜意的地方,這是人生的一種態度,在現在紙醉金迷的年代裏,我們需要自己內心的一片淨土,那裏滋養的是我們的希望,對人生永不磨滅的希望。

篇十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快樂,在你獲得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讀過的比較早的一本書,當時是看過那部電影而受到感動,萌生去看看原著的念頭。那是一個失去自由的世界裏,陰暗腐蝕着靈魂,不單是失去了身體的自由,連靈魂也鎖在了那樣大小的空間內。大多數人都在被慣性推着走,忙着等死、忙着懶活,似乎沒有了選擇。但是最後安迪做到了,他選擇了希望!從而改變了人生!改變了一切!往往在自由世界裏的我們都會容易喪失方向,丟棄希望。所以當我們失去自由後,希望將變得尤為珍貴。

朋友們!生活中,無論我們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要做的是不能將心束縛,更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堅持最初的夢想。

篇十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再讀小説《肖申克的救贖》,重新觀賞多年前就被震撼的同名電影,仍像火車駛過鐵軌,撞擊着我的心靈。

好友推薦説,歷史上最好看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的確是,第一次看電影時,我就被主人公安迪的智慧和堅毅所震撼。十餘年來,期間又看了不下5遍,每每遇到挫折和困境時,都能從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

網絡上看過多遍,尋找多年,20xx年9月,我終於如願買到了實體的小説。

因為原著、導演和演員的努力,小説和電影都帶給我們很多的生活啟示和人生激勵。

現實中,誰具有像安迪那樣的堅忍品質,誰不能成功?

安迪感動我的,是他身上那種內斂的精神:執着堅強,那種從不崩潰的尊嚴和從不外露狼藉的痛楚。

安迪對雷德説過,他喜歡地質學,而“地質學正是研究壓力和時間的學問”。

一直難忘作者描繪安迪渾然天成的高貴氣質:即使在每一次的放風時,他仍像在神氣地參加雞尾酒會。即使在肖申克監獄,看着他,仍能感到,“他的脖子上一直是有一條領帶的!”生活中,誰能擁有安迪這樣挺拔的身軀?

小説的語言精彩,富有哲理。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哪天你打開籠子餵它們時,它們也會想辦法揚長而去”。讀到這段話,我忽然感動得淚流滿面。

在安迪爬過最骯髒的500米的污水管道,對於他來説這是生命的管道,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裏,安迪重新獲得了自由。當他張開雙臂,仰望無際的四野盡情狂嘯時,我忽然情不自禁地在歡笑中痛哭起來:

看,永遠不被打跨的安迪盡情地擁抱着這天地間的自由!

那是珍貴的希望,給了他這一切;

那是無倫的智慧,給了他這一切;

那是不滅的信念,給了他這一切!

小説和電影都着力刻畫:多年來的周密計劃下,安迪用自己的知識將典獄長的黑錢全部從銀行提走,並將他們揭發;他可以選擇在太平洋的理想生活,更重要的是他給雷德帶來了希望,他拯救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他的朋友!

難忘電影最後一個場景:安迪和雷德在海灘上重逢並擁抱的鏡頭。在原著小説中並沒有這段情節,只是雷德的猜測而已。

感覺悲劇更能給人啟迪,我素來不喜華麗團圓式收尾。但是,看到這裏,我卻很高興,能有幸觀看到這令人驚喜到熱淚盈眶的喜劇場面。

是的,“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

篇十八:《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有些鳥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故事發生在1947年,一位有線的銀行家安迪在一次失去意識的夜晚被人栽贓嫁禍後,被送去了法庭,因為所有的物證都指向他那晚殺了妻子和她出軌的教練,最終被送去了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裏遭受變態犯人的毒打,目睹了獄警的兇殘,典獄長的陰險毒辣和貪心,不過他人緣也好,也遇到了幾個朋友,其中一個是瑞德,他被判終身監禁,每十年會有一次機會假釋出獄,而他在服刑30年後還是沒通過假釋,一次次絕望使他已經不重獲自由報有任何希望。他説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讓人頭痛的根源,在這裏是無用的。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高強柵欄奪不走人的自由和希望,19年監獄的日子是煎熬的,安迪從前熱衷於地質學,從進監獄的開始就雕刻磨石做工藝品,幫助大家找到愛好特長;給州議員寫信撥款建監獄圖書館;為獄友上課,幫助他們通過考試拿到高中文憑,時刻都在用書本,技能和音樂點燃獄友對自由的希望。幫助一個個年輕人找到人生希望,爬出泥坑。典獄長看到安迪的才能,讓安迪幫他做賬貪污的黑錢,每次和獄警、典獄長溝通都有死亡的風險,直到有一天通過獄友湯米的入獄經歷找到了自己被冤枉的證據,然而當他把這一切都告知典獄長後,典獄長為了能讓安迪永遠留在監獄為他,殘忍的殺害了能幫助他洗白的唯一證人湯米,從這以後他決定開始為自己救贖。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從一個用美女圖遮掩的洞口,藉助雷聲用石頭砸開了下水道通道逃出了肖申克監獄。他成功的重獲自由了,開始復仇之旅。先是取走了為典獄長洗錢的賬户銀行裏所有卡上的錢,然後報警揭露監獄裏的殺人和貪腐。壞人終於得到了報應,安迪駕車去了墨西哥,和假釋出獄的瑞德一起開了家小店。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我看完這本書時,心中波瀾起伏不平,整本書瑞德以第一人稱按時間順序自敍故事,手法真實而不刻板。書中這句“希望是個美好的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的”點亮了。男主無時無刻不在構造着自由的希望、自由的信念,為之堅持努力了將近20年,終於重獲自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肖申克就是一個社會縮影,生活隨時都在葬送幸福、自由、情感。當我們遇到艱難困苦和絕望不幸時,要保持冷靜、堅持希望、努力奮鬥、精圖勵行!

篇十九:《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在這本書之前,我看過史蒂芬金的一系列恐怖小説,而這一類的小説並不是我的偏好。

我閉上眼睛,靜靜回憶這個故事。

肖申克是一所監獄的名字。主人公是一位銀行家,因為被冤枉殺了妻子和姦夫而被關了進去。安迪開始在監獄裏受盡凌辱。銀行家出身的他很快就在監獄裏很吃得開,因為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税,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轉為合法。於是作為交換,他們給他相對輕鬆的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儘管如此,安迪仍然要在監獄度過餘生。但是一名小偷入獄的入獄改變了這一切,這名小偷他知道安迪妻子及其她情人的死亡真相。

興奮的安迪找到了典獄長,希望能夠翻案。典獄長答應了,暗中卻殺死小偷。於是,他所有的理想都破滅了。絕望安迪開始了自己的計劃。使用自己的方法對自己進行救贖。

一直不覺得這是一個關於越獄的故事,更多的,是關於希望和堅持。

我現在還記得,安迪在放風的時候宛若在自家花園散步的自然淡定的神情。他為獄友們爭取在鋪滿瀝青的屋頂喝着温熱的啤酒。在一個陽光午後播放歌劇。這是一個怎樣的男人啊……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希望和幻滅還有堅持的故事。看電影的時候,投過屏幕,深深的感覺到安迪的悲傷和絕望。

這種絕望感染了我,這是為數不多的,我希望有個美好結局的故事。而電影給了我這個安慰。

儘管已經知道結果,但是看書的時候我還是為瑞德擔心了。

他可以成功的穿越邊境,到達墨西哥海岸嗎?

我不想談論當時的歷史背景和黑暗的監獄。因為我不想站在一個主流的立場去説什麼現實意義。

這是一個,我們活着,為什麼活着,如何活的問題。

篇二十:《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監獄的牢籠讓人窒息,剝奪的同時也孕育着生命,一邊滋生絕望,一邊播下希望。

故事的開頭是一個大男人正在街上走着,轉眼去到了監獄,他卻是被冤枉的,被誤以為是兇手而判了刑。他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剛來到肖申克監獄,就一股惡臭味傳來,周圍人的目光像是要把他吃了似的,他卻沒有膽怯,暗自在心裏下了決心――改變他們,並且逃出去。

中午吃飯他不同流合污,這倒引起了“惡霸”們的注意,故意找他麻煩,“不都是殺人犯嗎?裝什麼老實人。”本以為他會反駁,可卻默不作聲,這使那羣“惡霸”感到無聊,自行離開了。

沉默一個月後的他,為了要一把小石錘和“惡霸”有了第1次交流,在短暫的談話中,他們似乎感到他並不屬於這。後來他成功融入“肖申克”中,生活迎來了轉機,他有時會教別人讀書寫字,給死氣沉沉的肖申克帶來了生機。

終於,監獄外傳來了消息,説找到了一個證人,可以查明案件的真相,這消息一傳到他耳朵裏,激動的幾天沒閤眼,旁邊的人不捨高興的看着他。坐上警車,望着窗外,像是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充滿驚喜的眼睛左顧右盼,可到半路就被告知那人死了回去吧,希望再次破滅……

故事的結尾,他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正義沒有缺席,那些“惡霸”們也重獲新生。

喊冤入獄的他心態千變萬化,似乎並不相信這天降的厄運到了自己,身上,可又沒有就此放棄,因為他知道希望的燈一旦熄滅,生活剎那間就變成了一片黑暗。

讀完這本書,不禁感慨他的意志,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創傷,卻依然能夠站起來,如果人人都像他這樣,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失敗者了,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身上就散着自由的光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那隻鳥。

篇二十一:《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希望與夢想的電影。主人公安迪是一位銀行家,他以冷靜心態;頑強的鬥志;堅強的毅力;以及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為其折服。在整部影片中,安迪以希望而向前奮鬥!

安迪是無辜的,只是因為他碰上了不忠的妻子;狡詐的律師;鐵石心腸的法官以及貪婪的監獄長。在監獄裏,他沒有自暴自棄,向命運低頭,而是在努力證明着自己的清白。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安迪有了重新審訴,獲得自由的機會。可是監獄長卻拒絕他的請求,為了更好的利用安迪幫自己洗黑錢,所以監獄長想方設法的害死的安迪案件的知情人!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安迪仍然沒有放棄信念與希望。他堅持着,奮鬥着,努力着。

這是因為希望之光,安迪才會用一把別人認為恐怕要600年才能逃出去的尖嘴石錘挖穿了地道。19年的艱苦奮鬥,他終於逃出來了,他在大雨中洗盡身上的骯髒,救贖了自己的靈魂,並且告發了監獄長的罪行。

安迪,一個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人。在生活給予他的挫折前,他奮勇前行。他擺脱了監獄裏的體制化,多次讓監獄裏的人們重新看到希望,他將這種光明傳遞到他人的心中,使生活豐富而充滿色彩!我為安迪那堅強;執着;以及那世間的公正而感動!

有了希望,監獄不過是一座若有若無,形同虛設的堡壘罷了!

心中要有希望,心中所向,那一方一方的陽光,終會有照道是己身上那一刻!

篇二十二:《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廢話不説,同名電影很棒,但小説本人覺得還是超過電影一截,雖然編劇已經很強大。但小説與電影擅長表現的領域畢竟不同。

以下是讀書筆記的正文,因為有點長,我會分批貼上來。裏面所有的頁書標記,都是以人民文學版的《肖申克的救贖》為參照。希望自己的筆記能拋磚引玉,與真正喜歡金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一、 P2~12

交待了我的情況,以及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如何被審判入獄。一開始的綜述。

1. P4~11

很詳細地描寫了杜佛尼為何以及如何被判入獄的情景。裏面涉及到主人公安迪的性格――異常冷靜和理智。

2. P4

全文的第一個伏筆,安迪問我買性感美女的海報。

價值轉換:自由――不自由

希望――失去希望

主人公性格:異常冷靜

二、 P12~17

我和安迪的初次相遇。此地的一個伏筆是安迪熱愛巖石,並且能將在廣場上撿到的石子彷彿變魔術一樣消失在袖子裏。

三、 P17~22

我想“**”這個名詞的意義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那正是這四姊妹對他做的事。他們把安迪按在齒輪箱上,拿着螺絲起子對準他的太陽穴,逼他就範。被**後會有一點傷口,但不是太嚴重。你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嗎?――但願並非如此。之後你會流幾天血,如果不希望有些無聊小丑問你是不是月經來了,就在褲子裏多墊幾張衞生紙。通常血流個兩、三天就停了,除非他們用更不自然的方式對待你。不過雖然身體沒有什麼大損傷,**終歸是**,事後你照鏡子瞧自己的臉時,會想到日後該怎麼看待自己。

這個部分安迪奮力反抗監獄中的同性戀團體“姊妹”的暴行

以一個具體的案例來表述,入獄後糟糕的境遇。

最重要的是塑造了安迪性格的另一個維度:決不妥協,奮起反抗

他也知道,一旦妥協,以後將是永無寧日,對於弱肉強食的生存之道熟諳於心。

劃線部分是斯蒂芬?金用第一人稱來講述他人的故事的時候用的典型手法:通過一兩句評論,能夠交待“我”的一些情況,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意義,而不讓故事僅僅只是一個故事,當然通過這種方法也在同時塑造“我”這個人物,一舉兩得。

1950年,“姊妹”完全停止了對他的騷擾,一個伏筆。

P22

安迪想辦法坐到我旁邊來,電影放到一半時,他挨近我,問我是否能給他弄到麗塔?海華絲。説實話,我真想笑。他一向表現得很冷靜,而且一板一眼,但那天晚上他坐立不安,十分難為情,好像在跟我要保險套似的。他好像充足了電,隨時要爆發一樣。

“可以呀,”我説,“別緊張,冷靜點,你要大張的還是小張的?”當時麗塔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幾年前則是貝蒂?葛蘭寶),當時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有兩種尺寸。花一塊錢的話,可以弄個小張的,二塊五毛錢則可以弄到大張的,四英尺高,女人味十足。

“大張的,”他説,沒看我。那晚他真是害臊得厲害,臉紅得像個想偷拿哥哥身份 證去看香豔秀的孩子,“你有辦法弄到嗎?”

斯蒂芬?金的片面視角敍述,從“我”個人角度來對敍述對象的一舉一動定性,以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也不能指望依靠自己來揭示一切的本相和真實,另外,這也是一個愚蠢的舉動,因為一切從“我”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因而誤會是製造懸念和轉折的最好方法。

篇二十三: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每天晚上看電視的黃金時間,基本是一愛一人和孩子們的事情,十點過後,我才會到電視機前瀏覽一遍,但能夠吸引我的節目卻不多。昨晚十點左右,當我將遙控器定格在央視6台後,美國的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正在播出,欣賞一段後,竟被深深吸引。看完全劇後,已是午夜時分,自己激動的難以入眠,為安迪那執着堅韌的信念感懷不已。

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一人,安迪被判無期徙刑,這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着對銀行財務知識的一精一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一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一精一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一精一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一陰一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一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週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週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兩個詞:信念和毅力。

在網上發現了一篇評論本片的文章,感覺很深刻,略有刪節,轉載如下: 這些天按時上下班,衣冠楚楚,與時俱進,過得頗麻木。於是夜裏心情便有些低落,尋了肖申克的救贖來看。

距離這部偉大的作品已經有十年了。我知道美好的東西想必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但是很抱歉,我的聒噪仍將一如既往。

今夜在我眼裏,《肖申克的救贖》與信念、自一由和友誼有關。

[1]、信念

Red説,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一精一神苦悶的根源。重重擠一壓之下的牢獄裏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説。因為從進來的那一天起,獄長就説過,“把靈魂一交一給上帝,把身一體一交一給我。”除了他能弄來的香煙和印着一裸一女的撲克牌,任何其他異動在這個黑暗的高牆之內似乎都無法生長。

然而Andy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於是Andy能夠用二十年挖開Red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們懦弱的靈魂紛紛在Andy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一抖。

庸常生活裏的我們,似乎已經一習一慣了按部就班,一習一慣了先説“那不可能”,一習一慣了沒有奇蹟,一習一慣了,一習一慣了。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中説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

試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們喪失殆盡之前。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的活着——甚至對於我自己而言,它們只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偽與自欺,因為你可以説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一個。Andy也不是。

——我們已經看到監獄長打開藏有Andy鑿石錘的《聖經》時,翻至那頁正是《出埃及記》。這個章節詳細描述了猶太教徒逃離埃及的過程。

[2]、自一由

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意大利女人在唱什麼。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説更好。我想,那是非筆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卻令你如此心傷。

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一由。

當Andy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裏放《LeNozzedi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從未覺得如此自一由的一陽一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這才明白Andy的用意。修屋頂的時候,他為大家爭取來啤酒,事實上是為大家爭取到那種像在修繕自家的屋頂一般自在的感覺,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卻帶着巨大的幸福;放費加羅的婚禮,也是要喚醒他們已快喪失的自一由感。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一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Brooks,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一由、平等、博一愛一,本來應該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Brooks們卻早已經被監獄的規則之下規則了自己,他們需要規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它們,甚至無法生存。 Brooks得到了身一體的自一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於沒有能夠擺脱對自一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樑自盡。而睿智如Red,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以便回到監獄,甚至考慮與Brooks一樣離開。

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一習一慣於服從規則的人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來一習一慣本來屬於每一個個體的自一由。

[3]、友誼

此片無關一愛一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監獄中的男人間的友誼。Red和Andy的那種友誼置放在高牆之下,似乎比我們紛繁俗世中的友情來得更加純粹和乾淨。他們都是內斂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歡這種感情。所以在他們終於相會在太平洋小島的一陽一光沙灘之上的時候,忍不住一人笑了。

如果我在肖申克,我會是誰?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會是誰?

篇二十四: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舊約.以賽亞書》中説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説這裏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徵着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於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一性一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一精一神世界的關鍵詞。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於特定的人羣()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着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也將不復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着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從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個故事》中看似無意地提取出了這個銀行家的故事。隨後,一部偉大的電一影誕生了。這部電一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裏關於救贖的故事。

那麼,在這部影片裏,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一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一交一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一交一給上帝,把身一體一交一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一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一性一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一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一抽一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裏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麼説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裏的話題除了變一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裏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後,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儘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凌一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一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於監獄長口頭上説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裏,他殘暴的稟一性一是要讓囚犯們屈服於“紀律和聖經”,甚至於“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後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於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着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着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説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一性一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瞭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一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自一由。真正的自一由是心靈的自一由,很顯然,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動對瑞德的救贖。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來自湯米,這個目不識丁的年輕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個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圖書室裏,人們暫時忘記了壓迫、暴力、恐慌,自一由祥和的生活的樂趣給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希望。

當我再一次回顧這部影片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這個安迪,何嘗不是另一個現代版的耶穌?他的受難,始終昭示着耶和華的那句預言“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確要把他塑造成一個耶穌式的人物,從他逃出肖申克之後的仰天長嘯到監獄長自一殺之前牆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審判很快降臨”好象都在詮釋着這一點。但是,我們同樣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種自一由人對於命運的反抗一精一神,這是一個在心靈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實質的牢籠都束縛不了他,作為一個現實存在的人,他的肉一體雖受磨難,卻並未消亡,而是用實際的行動來抗爭,而老布,放飛了傑克,卻囚禁了自己,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告訴人們: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裏還有最後的一點希望,那就還活着,否則,安於麻木的現實,也就同死亡沒有什麼區別了。

是的,是“希望”救贖了“自一由”,這是重新構建的現代文明裏的救贖,除了自己,我們沒法依賴虛幻的救主。曼德拉説過:“心,是一個人最強壯的部分。”假若我們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終存在。

最後,用安迪留給瑞德的那封信作結尾吧:

……心懷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既然你已經走到這兒了,就再走遠一點吧……

篇二十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後我在想,在肖申克監獄中的各種不同罪名的罪犯中,或許還有很多男主角一樣被錯判的。因為那些所謂的執法者根本沒有把別人的生命當作一回事,他們想到的只有自己。

貫穿整部影片的是三次救贖。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幫監獄長逃税,為獄友贏得每人三瓶的獎勵;第二次是安迪在獄警辦公室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第三次是安迪為監獄建立了一個圖書館。安迪所做的這些事情不僅使自己在監獄中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且還交到了朋友,並讓獄友們得到了快樂。在肖申克監獄這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為對他們來説無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讓他們的內心得到了一絲温暖。

安迪,因為檢察官的輕率結案而入獄的倒黴蛋。安迪在剛入獄的一段時間一言不發,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被獄友一次次的欺負後他找到了在監獄中生存的法則,併為監獄的生活帶來了一片生機。在得知真正的殺人兇手後,毅然從關押了自己的監獄逃跑。雖然安迪越獄了,但我依然要為他喝彩。因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豐富多彩,就像瑞德説的:有些人你把他關在籠子裏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註定是屬於外面的世界的。

布魯克斯,一個在監獄裏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人。在獲得假釋後,因為“體制化”的影響選擇了自殺。看到這裏我在想:為什麼他會這樣的死去,我們能為那些剛走出監獄大門的人做些什麼?我想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人世間的温暖,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為別人付出後,你的生命價值也得到了實現。我想如果有一個人真心的去關心布魯克斯,那麼他也就不會選擇自殺。

瑞德,是安迪在獄中的最好的朋友。他在監獄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釋機會都被拒絕了,在安迪走後他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並因此獲得了假釋。在假釋後有着和布魯克斯一樣的感受,卻因對安迪的承諾而活了下來,可以説是安迪改變了他的生活。

湯姆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在剛到肖申克監獄時玩世不恭,後來在安迪的幫助下獲得了高中文憑。當湯姆告訴安迪他知道是誰殺害了安迪的妻子後被典獄長殺害。他年輕、有正義感。但是在肖申克監獄中,以典獄長為首的一羣人把監獄裏的人的人性一點點的磨滅了,每個人的心中充滿了冷漠。

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贖》,我真正的瞭解到有希望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希望,我們才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希望,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因為希望,我們才能不斷的向前走去。可以説,希望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東西。

篇二十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先是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感覺意猶未盡,於是又找來原著看了。

從某種程度上講,《肖申克的救贖》是帶有喜劇性和理想色彩的,無疑這個光明的未來是很虛幻的。可是,這個世界總是需要一絲絲希望和温暖的。

我們看到,在故事中,安迪?杜佛尼拯救了監獄裏的其他犯人,拯救了他們的心靈,拯救了他們的靈魂。可是,是誰拯救了安迪自己呢?

在一點一滴地敍述中,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但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了自由!

安迪是無辜的,他沒有槍殺他的妻子及其情人,卻揹着黑鍋來到了肖申克監獄。面對監獄裏的各色人等,安迪受到過侮辱和欺凌。就如同我們在生活中也遭受過各種各樣的委屈、誤解、困難、坎坷、挫折……可是安迪從來沒有屈服過,他不斷地反抗着姐妹花的欺負,即使這種反抗很無奈。我常常想,如果換了是我們處在安迪的位置,我們會怎樣?當所有的希望都破滅的時候,有幾人能夠挺過漫漫長夜?

當我們面對滾滾紅塵,當我們面對物慾橫流,當我們面對種種誘惑,還有幾人能夠堅守那一線希望?很多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很渺小,感覺自己的力量很微薄,所以,我們很容易放棄。

那麼,我們只能等待別人的拯救了麼?肖申克監獄的犯人們,如果沒有遇到安迪的話,他們的命運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局。在這裏,可以説他們的命運是偶然被改寫的。可是,我卻相信,安迪的命運不是一種偶然,他的救贖是一種主動行為,在救贖別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在變化中。

等待別人來救贖的人,怕是永遠都無法真正等到救贖的。所以,能夠救贖我們的,恐怕只有我們自己,只有熬過漫漫長夜,只有在孤獨中堅持與堅守,我們的靈魂才能得到拯救。

如果這部小説就是告訴你人生裏有一種東西叫做自由或者僅僅是發揚了自由至上的精神,那麼我還不會欣賞這部小説。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麼輕而易舉,它也許要曲折,也許要在黑暗裏瑟瑟發抖,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妥協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骯髒的過程;換句話説,它給了自由甚至説是理想一個完整的定義。

我的生活經常有這樣一些夢想,它也許不能實現,它也許不能讓我更有意義的活着,甚至對於我自己來説,它只能給我帶來更多的虛無感,但是我仍然要抬頭看見天上的星星,他們也許遙遠,也許仰望他們不過是一種虛偽的自欺,我仍然需要這樣的虛偽與自欺,因為---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篇二十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今天,藉端午節放假之際,我專門抽出時間來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其實,我老早就聽説這部電影了,聽説它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可是,最近是期末考試月,沒完沒了的考試忙得我喘不過氣來。當然還有平時的排練等雜事。這次,端午節放三天假。反正也沒什麼事,我就利用一上午的時間來觀看這部電影。

我已記不清花了多長時間才看完這部電影,感覺過了很長時間。剛開始,我覺得這部電影並沒有別人説的那麼好,和其他電影一樣,一樣的開頭情節,一樣的故事描述。可是,我堅持看下去,漸漸地,我感覺自己已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如同往昔深愛的人,她身上的一切都充滿魔力。儘管到了午休時間,我仍要堅持把它看完。

看完後,什麼感覺呢,我總感覺自己向聽了一堂生動的課,課後感覺自己知道的實在太少,或許我是在與一位哲人聊天,他對生活的見解深深吸引着我。看完後,我不僅為其中的故事情節所打動,更為這部電影解讀人性的力度而感到震撼。

其實,在我看來,生活不就是一座無形的監獄嗎?不知是犯了什麼罪,我們就這樣被審判為無期徒刑。用電影裏的一句話所説,在這座監獄裏的所有犯人都是無罪。但是,我們判了無期這是事實。生活在這座監獄裏,最可靠當然是最有用的就是時間。每天,我們都會無事找事做。剛開始,我們會感覺很痛苦,畢竟自己一下子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外面世界的一切。頭一天晚上,將是我們最難熬的時刻。有許多人會在這一天晚上哭鼻子,鬧着要回家。可是,這如典獄長所説,從進入這裏的一刻起,生命交給他們,希望留給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那麼的體制化,隨着時間的延長,我們如果不充滿希望,那麼可能就要在監獄裏度過餘生了。

在監獄裏,我們會遇到很多人,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在這些集體裏就藏着重獲自由的希望。這部電影裏的主人公安迪就做到了這一點。雖然,剛開始來的時候,他不與人交流。但過了一個月之後,他終於打開了話匣子,與監獄裏的同事交流。其實,在我看來,他不是不説話,而是在觀察周圍的一切,緊接着考慮自己該怎樣去適應周圍的環境。他首先找到了有求必應的瑞德。有求必應,這四個字很重要。它能代表你走向成功所要用到的'一切有形的工具。其實,從進入牢房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規劃自己以後的道路。是終日遊手好閒的過,還是滿懷希望的過?在找到合適的夥伴後。主人公安迪就決定開始實現他的宏偉理想。

在這個人生裏,要想在困境裏成長,我們就必須具備三要素:希望,計劃,人緣。一個有希望的人,絕對是一位很成功的人,在這部電影裏,男主人公安迪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希望。雖然自己是判了無期徒刑,但是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阻止他實現自己的理想,有希望就有成功的渴望,千萬不可輕視希望所藴涵的力量。儘管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困難和險阻,但是這一切也許是自己前進的階梯。

有希望只説明有前進的動力,但接下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該怎麼走,還是由我們自己決定。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計劃性,切不可矇頭亂撞。從這部電影裏,我們能得到很好的啟示。主人公安迪在一個月後他就開始實施他的計劃。這計劃可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它的制定,可是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透過時間與高牆的限制,他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看未來。他所做的一切,在別人看來都是令人不可思議的。無論是堅持不懈地給州議長寫信,索要一些書籍。還有,他通過這種方式與外面的世界保持聯繫,以至於自己不脱軌太嚴重。

具備了前面那兩個要素後,要想成功,他必須要有很好的人緣。人,畢竟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不可能單獨存在。即使在高高圍牆下的監獄裏,要想成功越獄,就更不能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一隻手指是沒有力量的,但是五隻手指聚在一起就是能擊打出去的拳。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作為其中的我們,有時需要一雙會過濾的眼睛。在這部電影裏,男主人公安迪懷着一顆無比真誠的心與其他人交往。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他們一起在外面出勞力時,他無意間聽見獄警的談話。而且談的是他所擅長的理財。這就是機會,這就是上天的青睞。

篇二十八:《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讓你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我認為主要的核心是“春天的希望”。

我認為對安迪而言,從一個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銀行家淪落成一個階下囚,這種轉變足以擊潰一個人。然而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環境的改變不會成為他沉淪的原因,即使這環境充斥着黑暗、腐敗、暴力;即使這改變來的那麼突然,那麼毫無道理。

書中囚犯來到監獄的第一個晚上是最難熬的,安迪以沉默度過。在接下去的一個月,他幾乎都是沉默的。也許,正是這種沉默使他與眾不同。他不會是那種膚淺的、庸俗、任人擺佈的人。長久以來的良好教育與生活環境塑造出他與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氣質。書中“姐妹花”正是因為他的不可駕馭而不肯放過他吧。

沉默的安迪卻不是一隻可憐的羔羊。他從不曾在“姐妹花”的威逼下屈服。就算被打得遍體鱗傷,在醫院躺了好久也在所不惜。這大概是安迪做人的原則之一,不好此道,就絕不參與。中國古時的聖人孔子認為能在別人都不遵守禮儀的環境下依然正直、守禮是難能可貴的,同樣,在權力至上、尊嚴盡失的監獄裏,安迪的不屈服,安迪的勇敢,都該是值得敬佩的。

安迪對肖申克的貢獻可以説是歷史性的、紀念性的,甚至,他帶給囚犯們的財富已經超越了書本、音樂、文憑,成為精神上的富足。這其中,包括了希望,和自由意志。

“這裏的人都是無罪的。”略帶戲謔的口吻,卻彷彿有着所有的悲涼。肖申克監獄裏的囚犯們因着這樣那樣的原因來到這裏,離開這裏。八面玲瓏、善於交際的雷德,在監獄裏度過了大半輩子並且依賴監獄了的博斯,在來到的第一天就遭毒打併離世的小胖,因對神的誠實而倒在監獄長煙頭旁的年輕的湯米。而以“殺人犯”的身份到來的安迪,其形象在周圍不同人物的襯托與對比下顯得尤為鮮明與豐滿。同時,其他人的個性特徵也在與彼此的對比、衝突下豐富、立體了許多。我們不能不提起監獄長,他的自私、貪婪、殘忍使安迪真正有了離開的決心。我相信湯米的死,構建“花園式監獄”夢想的破滅都堅定了他的決心。這些事件連在一起,讓安迪的人生擁有一個新的起點。

相比於人們遇到的困境,與肖申克監獄裏面的骯髒罪惡相比,我個人認為,眼前的迷茫都只是一個暫時的思想問題,想要成功,除了不懈的堅持,正確的方向還需要自己不斷爭取機會,無法改變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欲變世界,先變其身,書中不僅告訴了我什麼是堅持、耐心,還指給了我一個通向成功的祕訣:永不抱怨。

篇二十九:《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無意中讀到這部作品,之前聽老師介紹過這部作品的電影版,但由於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內容,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一直沒有找出這部電影來看。這次意外的閲讀讓我收穫很大,也想了很多。一開始看的時候沒有太搞明白裏面的人物關係,連安迪入獄的原因也不清楚,但後來讀下去才知道這就是這篇小説的劇情設計。沒有任何徵兆,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一個一直生活很正常的人陷入了牢獄。可以説是突如其來,毫無防備。但試想一下,生活中不是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嗎,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説的無常。怎樣面對這些人生的無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而小説的主人公安迪,他的態度可以用積極樂觀來形容,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同時,不斷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對未來的期望,這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堅持和決心。

每個人無論面對任何突如其來的困難和坎坷,第一時間不應該是埋怨,不應該是自我放棄,而應該是保持樂觀的心態,想盡辦法去扭轉這個局面,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安迪在獄中既為了籌劃自己的逃跑計劃,幫助獄卒賺錢的同時,自己在心中也留有一條底線,他説過如果讓他進行選擇他願意把善意放在首位,即使為了善意他可能要付出一切。

從安迪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人文精神,他在從事圖書館管理員這一職務時想盡辦法充實圖書館的藏書,還幫助想學習的獄友拿到想要的圖書,我想是因為他知道書籍,知識才是改變人命運的好利器,同時在這個信息閉塞的地方,書籍成了人們瞭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徑,只有不斷地和外界保持良好的.聯繫才不至於離開這個地方以後無所適從。

安迪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他不僅只想到自己還儘自己的最大力量幫助其他人。他在離開的前夕和“我”説了他在外面藏起來的財富,實際上是想給“我”一個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知道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希望”,生活會變得多麼的可怕。故事的結尾,“我”找到了安迪,他給“我”留下了一封信,信的內容依然貫徹安迪的希望,也希望“我”能一直相信希望的存在,併為此而努力生活。故事的結尾沒有交代安迪的去向,但我們應該能猜測到他在另一個地方依然積極樂觀地活着,並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安迪這一人物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人性之美和理性之美,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當我們以後面臨同樣無助,無辜的情況時應該想起安迪,安迪就是這樣一個給我們指明人生選擇,奮鬥方向的存在。

篇三十: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這篇小説前,我看了看斯蒂芬的簡介,這個原寫恐怖小説的作家讓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肯定是一部蠻黑暗的作品。不過,看過之後,我對它的態度大大改變了。

故事圍繞着一個無罪的人――安迪。他是一位緬因州的銀行家,被指控謀殺了出軌的妻子和她情人而關進肖申克監獄,在他來之前,雷德――一個因謀殺罪而判無期徒刑的犯人,已經成為監獄中的“權威人物”。當雷德看到法庭上出奇冷靜的安迪再三解釋自己沒有謀殺妻子和她情人,卻還是被判為無期徒刑時,他認為安迪肯定要在這變態肖申克監獄裏可憐地度過餘生了。這世上什麼事都有,今天你還是幫別人樂呵呵分析投資股票的名嘴,説不定明天一早起來就要穿着黃囚服無辜入獄了。上帝總是什麼藉口也不給你。

於是乎,這個看起來書生氣十足的安迪在第一個晚上便被獄友賭為要哭的人。但是安迪沒有哭。他那一晚的鎮定讓雷德感到驚訝,更讓雷德覺得,這個擁有一雙乾淨小巧雙手的男人,內心絕對比表面上堅強百倍。我在看的同時,對安迪向雷德要錘子和海華絲的海報時感到困惑:為什麼要一把小小的錘子?安迪真的那麼喜歡性感女星嗎?他為什麼要大張的海報?而且,為什麼又要堅持自己獨居一室呢?當然,安迪憑着自己的知識和偷偷帶來的500塊錢慢慢得到了這些。他告訴監獄官怎樣合法地免去一大筆税金後為獄友們每人換來三瓶啤酒,儘管他沒喝,只是在一旁看着,但雷德猜測安迪應該是想借此來感受之前自由的時光吧。讀到這裏,我忽然覺得培根講得挺有道理,所謂“知識就是力量”啊。

安迪就是靠精通財務制度知識和良好的獄友關係慢慢從一個普通的犯人變成模範犯人,甚至掌握了無惡不作的典獄長的把柄,讓他被監獄裏的人重視起來。另一方面,他得到了一些自由:他成為圖書館的管理員,他不斷寫信給州議會,使得議會不得不“被迫”發錢給肖申克監獄圖書館,圖書館的書越來越豐富充實,安迪甚至還幫助一些犯人通過了高中學歷考試,拿到高中文憑,這不亞於監獄外面的人啊。安迪靠給監獄長洗錢、指導警衞怎樣炒股等等,靠自己贏得了一人一個房間的權利。但是,安迪內心絕對不會想着一輩子都呆在這裏。雷德説得很對,當你老了、什麼都沒有用了的時候,骯髒的監獄長自然會拋棄你,不會再保護你,讓你受盡折磨。到那時侯,就是回到社會上也比死還要難受,你根本不知道“自由”是什麼東西,但實際上它已經活生生擺在你眼前了。

當安迪知道有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這個案子時,他知道了誰是真兇,他毫不猶豫地去申訴,但當安迪向監獄長提出要求上報這一情況以爭取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還受到了單獨禁閉一個月的嚴重懲罰。那個天天捧着聖經的老狐狸又露出極其兇狠的面目,利用毒辣的手段把安迪最後的假釋希望給切斷了。

安迪消沉了很久。但身在監獄的他,19年來一直在追求希望、贏得希望,就僅僅因為“HOPE”這四個字母深深印入安迪心中,他沒有沉淪,或者説他從來都沒有沉淪過,就算是在監獄裏,他也沒有想過自己沒有活下去的機會。每個人都有機會,每個人也會遭遇困境,但是你能在之前打好基礎,在陷入困境時抓住機會,在脱離危險時讓機會實現,你就會獲得了成功。是的,安迪越獄之前在肖申克度過了人生的19年光陰,那原本應是一個銀行家創業的輝煌期,然而安迪卻在黑暗的肖申克默默為“自由”而奮鬥。

越獄?是去抓住希望!是獲得自由!既然上帝不讓法庭賜予他公正的機會,那就自己去獲得自由吧!雷德看到了安迪所做的一切,那不是一個人對他前生的救贖,而是這個人通過自己用生命換來的自由,讓上帝不得不賜予他機會,是讓命運不得不低下頭對他的救贖!我知道,雷德也知道,安迪從來都沒有失去自由,他從來都沒有丟掉過這顆希望的心,所以他成功了!

他的成功讓世人佩服,他的成功讓之前一切沾在人生路上的黑點都灰飛煙滅,他讓肖申克監獄從此留下了一個洞,而他每夜辛辛苦苦地鑿着,終於,鑿出了一條路,一條要忍受惡臭盡頭是光明的自由路。這個洞再怎麼填,也填不滿。因為那是一個人的一生,為了追求希望,不顧一切去尋找它,直到找到它。

當雷德出獄時,他感到迷茫,自由了,但是世界變了。他想起安迪,那個外瘦弱而內心強大的自由者。他決定去找他,當他到巴克斯登時,看到了那塊火山巖,找到了安迪給他的信。

結尾的最後五句話,每句話都包含着“希望”這兩個字,當默默讀它們的時候,相信每個人心裏的感受都跟獲得希望的雷德和安迪一樣,眼淚會不知不覺地滴在“希望”兩字上。

篇三十一: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20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的稜角磨平,失去往日的光彩。20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忘記當初的夢想,為生活而生活。20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由一個妙齡少女變成一個大媽。――獻給將要踏入社會的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

在看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之前,我讀了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感受頗深!我始終認為,能夠觸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才會感動我!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感動了我。一開始認為安迪肯定監獄悲苦的渡過一生。可是最後,結局雖不是法律範圍以內的,卻是我們所有讀者心中所想的那種結果。我們會跨越法律的界限,為這個真正善良的,真正懂愛的人感到高興!這部小説中,有三個方面是我感受特別深的!

其一是獄友情。

肖申克,當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不知道會這裏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在這裏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説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但在這裏,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他們也有真摯的友誼!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犯人朋友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尊嚴、自由。安迪也幸運地沒有站錯隊,他擁有了在肖申克中唯一可以傾訴與分享祕密的朋友,瑞德。在他成功逃出後以及瑞德在入獄四十年之後他們這對在獄中的好友再次擁抱在一起,在獄中的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頂端的典獄長們,他們只有自私、狹隘,只是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蓋了而已。生活中,我們人人都需要朋友,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需要能在靈魂深處交流的朋友。也許,我們越來越發覺,交一個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困難,但是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一定要珍惜。

其二是感歎我們在無形中被體制化以及體制社會的不公平。

“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也許四面白牆禁錮的是我們的身體自由,然而體制化禁錮的卻是我們的靈魂,這是它最可怕的地方。或者你會認為體制化離我們很遠,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體制化就存在我們身邊,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有時,我們會不難聽到別人在説:“我不幹這個行業,還能幹什麼呢?”這就是體制化的結果。

一個清清白白,沒犯過罪的人卻要被冤枉入獄,我想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誰能幫你證明,你是無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終有自己的缺陷。所以有些人就是這種體制下的犧牲品。吶喊、冤屈能有什麼用?誰能真正替你伸張正義?自私的典獄長,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竟設計殺了知道內情的證人,人性在慾望、金錢、權利面前一露無疑。人性的可怕,社會的不公平,只是多讓一個人對這個社會更加絕望。《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再次瞭解到,社會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必須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第三點也是最觸動人心的就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夢想還有希望。但安迪並沒有成為肖申克真正的俘虜,他扔懷着對生活的嚮往與對自由的渴求。典獄長的貪婪與罪惡讓安迪找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他用那把藏在聖經裏的小石錘挖了那條在任何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隧道。他挖了19年,精心策劃了19年,也在會被別人發現的危機感與恐懼中度過了19年。終於有一天,他鬼魅般地從緊閉的牢房中消失,窗外的陽光撒進不足4平米的小空間,簡單而明瞭,他逃獄了!帶着典獄長所有來歷不明的錢與那個空名的身份,奔向了他嚮往已久的自由。他爬過狹窄的隧道,再爬過充滿污水的管道,通向了肖申克所束縛的區域外,在污水中洗淨了他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了他的澤華塔尼。

“有些鳥兒天生就關不住,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的歸宿。而歸宿則要有堅定的信念去支撐。安迪堅定的信念與對自由執着的追求,使他戰勝了充斥着冰冷與最邪惡人性的肖申克。當看到安迪從肖申克成功逃離時,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孱弱的靈魂在黑暗中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篇三十二: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裏的囚徒來説,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篇三十三: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安迪作為一個本該不屬於監獄的人,沒有一天放棄對自由的希望,既然不能獲得身體的自由,那麼先爭取精神上的自由吧,安迪通過連續6年每週寫兩封信説服了政府出資興建監獄圖書館,獄友們精神上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

精神上的自由,那骯髒的、鏽跡斑斑的枷鎖怎麼能碰得到呢?

光陰荏苒,浮華易逝,歲月在彈指間悄悄流走了。回首如夢的童年,瞻望以後的人生,恍如隔世。我們這一生,難道就不是一個監獄嗎?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這世上不過是一個大一點、功能更加齊全的監獄,而我們不過是自由一點的囚犯,僅此而已。我們從呱呱墜地那天起,學會走路,學會説話,然後該上學了,父母就把我們送上學,該考大學了,父母就不惜一切把我們送上大學,畢業了周圍的人又告訴我們應該找份工作,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周圍其他人又告訴我們應該結婚了,應該生孩子了,然後我們把我們的孩子扔進我們過去的軌道。我們就活在這個“應該”世界裏,一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社會決定的,都是體制化的。

有些人看上去活得很成功,但當他們被問及“你童年的夢想實現了嗎?”“你小時候最希望長大之後幹什麼”,他們無言以對。他們的成功,似乎僅僅侷限於他人眼裏的成功,或是社會、體制眼裏的成功。

篇三十四: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失明,關在黑房子裏的不得自由,或許是出於這另樣的“終生監禁”,讓我在可以重新閲讀之後,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似痴人説夢的站在監獄的小運動場上,在武裝警衞居高臨下的監視中,述説着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齊華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館。他説:“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沒有殺格林?昆丁,也沒殺我太太。一家小旅館……不算奢求吧!我可以遊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麼,在我心理的,那個還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麼呢?

撇開是仗的牢監,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機會帶給更多盲人朋友這樣的勇氣與遐想~

一份站在經濟獨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堅持達成的小事中磨練出的不算虛空的信心,有足夠的勞動報償支持所需要的特別服務,和普通人一樣的為逛街、家務、戀愛、看電影、去哪兒消磨假期而煩惱和開心。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

雷德,一個從“肖申克”裏走出的無期徒刑假釋犯,一個被剝奪自由受了38年監獄制約,自認為已經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體制化的人。對於安迪的打算,她也曾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無論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現狀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瞭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説:眺望太平洋的念頭聽起來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裏時,浩瀚的太平洋會把我嚇得半死。

……

不過,雷德,終於還是以一個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長的旅程,她帶着從未有過的“希望”説

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

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

“肖申克”高而厚的圍牆,真的只是在故事裏嗎?是什麼,讓我們在生活中無形的縱橫中一再的卻步,束縛心的自由?

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種子,只要堅守,忠有陽光語錄後的破土發芽,若泯滅了最後的念想,生活才是真的黑暗。

篇三十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5月5日晚,我們的影廳裝修升級後,電影沙龍帶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重磅首次迴歸,或許是因為老童先生和孫世剛先生的魅力,或許是因為在各大排行榜都居高不下排名第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魅力,整場座無虛席!

沙龍初始,老童先生和大家簡單的分享了電影的故事後,我們開啟了一場精神之旅。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主人公安迪利用一把小錘子,用將近20年的時間,救贖了自己,救贖了自己的希望與自由。那是一把多小的錘子啊!在這20年裏又遇到了多少的社會的黑暗!沒有屈服於同性戀的逼迫;沒有因為對人性隨意的摧殘而恐懼;沒有因為體制化的生活而放棄自我救贖的希望!(堆雪人作文)冒着生命危險只為讓夥計們在樓頂上享受久未觸碰的啤酒!冒着危險只為讓大家聽到那每天都重複着一樣東西的喇叭裏也可以聽到那樣的歌聲,在那歌聲裏彷彿有鴿子,有大海??????堅持不懈的寄信,竟然在監獄裏有了讓大家可以看多種類型的書、聽音樂的地方!20年啊!每天到操場上從褲腿裏抖落一些鑿的牆土!20年所遇到的一切都沒有終止了他最終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他度過了漫長的20年,最終獲得了希望的救贖。

這部影片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我不是生活在監獄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種形式的囚犯呢?

篇三十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本很好的書,裏面的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獄,在獄中,他一直秉持着樂觀的心態,但不管做什麼事都往最壞處考慮,最終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逃了出來,在外面用假身份開始自己新的、美好的人生。

安迪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物,他身處困境仍保持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並且也感染了肖申克中的每一個囚犯。“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安迪越獄的艱難歷程,不僅是一種自我救贖,更是對身處黑暗世界之人的一種救贖。肖申克監獄不是童話世界,在監獄中每天都是例行公事,平淡無奇。而安迪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成功逃出了監獄,扳倒了典獄長,並利用自己在外面的假身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成功,不僅源於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取決於他頑強的意志和優秀人際交往能力。

堅強的人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可以救贖他人。願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有關主人公的傳奇故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願每個人都能秉承自己的信仰,用最初的心,做永遠的事。

篇三十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我目前還不是一名諮詢師,對於這部電影的感受也只是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

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心理感受就是―平靜,最大的情感收穫就是―希望。

主人公安迪從一名銀行家被指證為一個殺人犯,而且是冤枉入獄,然而這巨大的反差似乎對他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他的情緒沒有太大的波動,依然看起來很平靜。他在獄中讀書、雕刻,顯得那麼理所當然,那麼自然;就連在獄中漫步,也如在公園中一般悠閒。

對他來説,高牆內外似乎沒什麼分別。但他平靜的內心裏燃燒着一團烈火―希望。他對自由的渴望自始至終,或許老布的“體制化”讓他更渴望早日重獲自由。其中,他播放歌劇的片段讓我印象頗深,那音樂能讓人淨化心靈(那天,我因為工作的事,正在煩惱,覺得很急躁,而這音樂讓我瞬間覺得很舒服,很安靜)。他也更努力地籌劃圖館,讓更多像老布一樣的人通過閲讀了解外面的世界,並提升自己。湯米的出現使他的事真相大白,他覺得可以重獲自由了,激動萬分。然而,湯米被謀殺使他明白,重獲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越獄。他説,每個人都有兩種選擇,一是忙着生,一是忙着死。顯然他選擇了前者,越獄成功。

他出獄後依然瀟灑自如,一切都那麼得心應手,這與他強大的內心有着密切的關係,與老布和瑞德的“體制化”對比鮮明,他對生活的熱愛絲毫不減,在太平洋邊,一舟,一房,一友,足矣!

篇三十八: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世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一切皆有可能。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杜方因被冤枉而被判處終身監禁。入獄後,艱苦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墮落,他堅信,自己是不屬於這裏的.。於是他默默地忍受那些痛苦,暗地裏觀察着、思索着。他知道他不可能靠別人的力量離開監獄,於是他便制定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他向瑞德買來錘子、海報,以雕石為藉口鑿地道;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幫助典獄長逃税,得到那些特權,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控制範圍……最終,在如此嚴厲的看管下,他逃了出去。

在19年的牢獄生活中,他聽到了無數人對他的否定,但他都沒有動搖逃跑的想法。我最記得杜方問瑞德的那一段話:“你知道那個一直藏在我心底的閃着光芒的東西是什麼嗎?是希望。”瑞德卻對他説:“在這裏,希望是不可能存在的。”杜方只是笑了笑,後來,他用行動告訴了瑞德,一切皆有可能。

曾經有一篇文章説到,人類不可能在1分鐘內跑過一公里。在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的心裏都是默認了這個“事實”。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位運動員做到了!緊接着,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難道是那些人有天生神力嗎?很明顯,不是。他們的心裏沒有想什麼可不可以,只有做不做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00字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500字。

無論大事小事,如果你想完成,那麼你就去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你有一個夢想,那就制定計劃,堅持不懈地向着夢想前進,總有一天,你會到達夢想的彼岸。

篇三十九: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身為銀行家的安迪無疑是聰明的,可是我更欣賞他在黑暗中依舊嚮往光明的心。他是如此地渴望自由,於是懷揣着希望活下去,無論處境如何,他從來沒有絕望過。這樣一個人,足夠聰明,足夠冷靜,有足夠強大的心靈,如何不能創造奇蹟?所以,儘管影片前半段十分壓抑,種種絕望來襲,可是,我終於還是等到了屬於他的美好結局,那一刻,忍不住淚如雨下。

可是,在王子和公主得到幸福和美滿的結局前,註定要經過很多苦難。安迪不是王子,他是對絕望與黑暗拔劍相向的騎士,可是,他所遭遇的磨難,一點也不少。監獄裏有太多的黑暗,這裏,你可以看見人性的扭曲與殘虐。先是“三姐妹”的逼迫與侮辱,他每天身上都帶着傷,他是如此倔強,從不曾屈服,更不曾絕望。後來,獄長諾頓發現了他的理財天賦――這個聲稱用管制和《聖經》治理監獄的衣冠楚楚的偽君子,企圖利用安迪為自己洗錢。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嶽不羣式的人物,可是,嶽不羣遇上了令狐沖,而諾頓,遇上了安迪。就算安迪一時被囚於黑暗,可是他嚮往自由的心不會放棄希望,儘管,他暫時身不由己。

篇四十: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做好的東西,好東西永遠不會消逝。我希望這封信會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時候,你過得很好!――《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在很久之前就看過了,之後又重温了好幾遍,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不管多少次讀到這段話都會覺得感動。當安迪找到時機打通隧道,爬過長長的臭水溝,站在雨中享受久違的自由。當瑞德年老後終於獲得假釋,他通過當年安迪描述給他地方,找到安迪給他留的包裹,憑着地址,他們在海邊相遇????????電影中這些經典鏡頭不管看多少次,還是會心潮澎湃,為故事中兩位主人公的故事或喜或悲。在獄中安迪和瑞德都遭受了許多痛苦與不公,安迪連進入獄中都是被冤枉的,之後明明知道真兇是誰了,卻因為監獄長的貪婪而錯失證明清白的機會!在遭受一次次的打擊之後,安迪依然沒有放棄希望,通過數十年的蟄伏,終於獲得自己的自由!就像影片最後説的那樣。

即使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如果失去希望,那未來就毫無指望!也許要達到那個希望需要耗費我們數不盡的時光,要付出無數的努力,但也許某天就能夠降臨,只要別輕易放棄!

篇四十一: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高曉鬆曾説過:“一生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小説將愛與自由,兩個不同意義的詞交織在了一起,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心懷希望,他會去自我救贖。而自由就是愛與希望的實現。

作者筆下的肖申克,是一個充滿齷齪和骯髒的世界。這個監獄有着他隔絕人世的獨立的生活,但是,這份獨立,也恰恰成為了當時美國政治的一個縮影。一個未曾犯罪的安迪被抓進去成為犯人,而那些獄警,監獄長卻做着偷税漏税等等一系列的不法行為。善與惡的界限也由此變得模糊模糊。

同樣,這還是一個被嚴重束縛的,會令人失去自我地方。監獄長説過,“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當我們看到,那些出了獄,但卻無法適應社會的人們最終自殺在自己家中時,那隻被放生,但最終卻餓死在監獄角落的鴿子時,我們都會明白,那份自我和獨立的意識,是多麼的重要。

在決境中不輕易被打倒,在過錯中不輕易迷失,自我勉勵,自我救贖。心懷夢想,方能召喚希望。

小感想:監獄中的人是無罪的,與其説是一種調侃和諷刺,不如説是人類充滿期望和善的肯定。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長久的,監獄裏的人大多都被變得體制化了。

就如瑞德説的那樣:剛進監獄的時候你會仇視它,之後你習慣了它,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能沒有它,已經離不開它了。

篇四十二: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偉大的影片,在權威的電影網站IMDB上,其評分高達9,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350字。3分,位居第一。如果一部電影沒有多少內涵,那麼它只能是一部商業片。而這部影片則體現了3個主題――希望,自由,友誼。另外還有實現這3者所必備的――頑強的毅力。

影片講述了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被人陷害而進了肖申克監獄,他被規定做的,就是在裏面度過餘生。起初,安迪不與任何人交談,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後來他開始逐步地融入這個小社會,結識了精明能幹的獄友瑞德,一個能“買到任何東西”的“權威人物”,安迪的智慧及其豐富的理財知識,引起了監獄工作人員的注意,他開始為他們處理一些經濟、税務方面的事務。他還被派去管理圖書館,年復一年的寫信終於換來了政府的撥款,在安迪的經營下,一個新英格蘭最大的監獄圖書館被建立起來。

貪婪的典獄長利用安迪的金融知識來幫他洗錢,為此不惜殺掉能幫助安迪翻案的年輕小夥湯米,殊不知,安迪正利用瑞德買來的石錘和海報實現着一個驚天的計劃!最終,在安迪入獄20年後的一天夜晚,在巨型海報的掩護下,安迪通過自己挖的隧道,在雷聲的遮蓋下砸開下水道,強忍惡臭,獲得了自由,瑞德也在入獄40年之際獲許假釋,在對安迪諾言的驅動下,他偷渡出境。碧海藍天,兩個患難見真情的摯友緊緊相擁。

篇四十三: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安迪排除萬難爬出排污管道,脱離監獄重新獲得自由,在那一刻,雨水沖刷的不只是身上的污水,也是真正的內心得到重生的喜悦。一顆嚮往自由的心靈,永不泯滅的希望的昇華。

其中還有幾個畫面都印證了自由的美好,救贖二字我想就是由此得來吧

其一:安迪敢於出頭利用自己所學幫獄警逃税成功,他的要求是為他的夥伴們來幾瓶啤酒,喝着冰鎮的啤酒享受着屋頂午後的陽光,這個畫面簡直美極了,讓人一瞬間忘卻了他們是被判終身監禁的牢犯。

其二:通過自身的優勢,混進了圖書館,還是為獄警們做些逃税的事,同時由於他的堅持實現了擴建圖書館,有一段是安迪播放音樂的鏡頭,獄友們聽到音樂臉上的驚喜安迪臉上的安詳,彷彿是在自家小院欣賞一般。

其三:安迪他收了一個獄友學生認字,從最簡單的字母教起,並最終通過考試,這些都是最好的救贖。

監刑期滿,老布和瑞德出獄後的兩種人生形成鮮明的對比,老布就像影片中所説的 體制化 一開始我是不懂,看着看着就是説被規範化,上個廁所就要報告,不報告他難受甚至不習慣,這樣的人生沒有了自我,就像機器一樣,沒有目標漫無目的,最終他選擇了不歸路來釋放自己的靈魂。 瑞德被釋放一開始也是如此,但是安迪給了他很好的生活目標“希望” 安迪在給瑞德的信中寫到:“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美好的事物永遠不會消失!”

篇四十四: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終於又到了我們最愛的電影課程了,這個星期的影片是《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就是一個銀行經理被誤判為無期徒刑,後來靠一個小石錘鑿通了500碼的一個洞,通過一個下水道才爬出這個罪惡的沙堡監獄,重新獲得自由,由於他在沙堡監獄裏給貪官污吏收黑錢,有證據,於是他將沙堡監獄的貪官全部告了。

在這裏面有一個非常變態的事件,由於沙堡監獄裏面沒有女性,所以專門有三個人組合在一起做那種變態的事情,老師説他們是因為要發泄,當主角也慘遭毒手時,他奮力抵抗,但還是有贏有輸,在最後一次時,他們三個將主角――安迪,抓到一個房間裏,拿出真刀來逼迫安迪做,安迪寧死不屈,致使他們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把安迪打了一頓,因為安迪是監獄長手下的紅人,監獄長差點沒把他打成殘疾,以後他們再也無法幹老本行了。我發現人要有自己的原則要不屈服於邪惡勢力。

當安迪拜託瑞德帶一把錘子的時候,我也猜到他要挖牆逃出監獄,可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1:他拿的是一把非常小的錘子,起碼要錘幾百年;2:每天都會有人來檢查,抓到就被沒收被打根本不可能逃;3:再説誰會有這麼強的毅力,拿着錘子慢慢鑿這麼長時間。如果是我,我連這個想法都沒有。可他卻成功了,他將瑪麗蓮夢露的海報貼在洞口達到以遮人耳目的效果。在他爬出他打的洞的時候,到了下水管道,他藉助雷聲,將下水管打破,從下水管中爬出去了,重獲了自由。當時的我在想:這麼臭,難道他的鼻子失靈了嗎?這麼臭還要爬這麼長的時間,他是怎麼了,估計是自由給了他不怕困難的力量。後來的他實現了他説過的話。

從這個作品中我能明白到只要有希望不放棄,最後的成功一定是屬於你的。

篇四十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看了影片都知道,從安迪入獄到越獄中間是20年的時間,從影片鏡頭中我們很少看見他鑿洞的過程,但是哪個洞的深度影片也説了我三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長度,不難看出中間的艱辛,所以我們看到了他的另外一個特質持之以恆的態度,聯想到我們現實的工作我們付出了多少,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一點我總結為――態度。

人物瑞德

瑞德在監獄算是個聰明人,因為他能洞穿監獄裏的各種事情,因為他能搞到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也算是做的買賣,當然他的買賣也需要中多人脈的支持,從上面貨源到中間運輸到最後分配,他告訴瑞德在監獄裏有希望是危險的東西,其實這句話我們想想是很正確的,在監獄裏有希望會讓人很難受因為你人在這裏所有的希望都是浮雲,想越獄現實中基本是死路一條。

瑞德其實最後算是和安迪走到了一起,也在監獄混到長老級的人物,也説明瑞德的為人和對朋友的態度。

人物――典獄長

算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傢伙,外表看似很有信仰的人,動不動以聖經説話,內心貪婪毒辣,怕新來的湯米説出真相釋放安迪從而斷了他的財路,狠心殺之。服刑人員的廉價勞動為他創造財富。很像現實中我們黨的一些官員,之所以他們敢貪還有腐,就是他們缺乏真正的信仰。

人物布魯克斯

在監獄裏是圖書管理員,他的一生基本在監獄裏度過,在最後的時光被假釋,在外面的世界他一概適應不了,甚至想通過極端的方法在回到監獄,裏面説到了一個經典詞語“體制化”,瑞德也説過不到報告尿不出一滴來,這句話剛看可能會笑,但裏面藴含的寓意確實深刻,體制化我覺得説的也就是我們長時間形成的習慣,所以習慣改變一切這句話也很經典。

這是看電影一些大致感受,寫出來大家共勉。

篇四十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因為沒看過電影,翻開目錄之前一直以為整本書是一個故事,還奇怪為啥叫different seasons讀這本書用了比預計長的時間,除了中間因為身體不適而致的心神不寧之外,更因為無論哪個季節的哪一個故事都無法令人感覺輕鬆,常常不得不因此放下書去緩解下心情。

讀完第三個故事的時候發現前三個故事多少都與那個名為肖申克的監獄有關,也就理解了整本書為何以此為名。雖如此,這本書給了我最強烈刺激的,既不是蒙冤入獄忍辱偷生最終克服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難越獄昇天的安迪,也不是那個冷靜堅強在遭遇車禍身首異處之後還能保持呼吸成功生下孩子的未婚媽媽,而是那個叫託德的男孩,那個原本學業優異,卻從好奇一段歷史,到深陷魔鬼故事不能自拔,直至成為另一個魔鬼的納粹高徒――因為太過於接近地獄,每瞭解一點地獄的真相,便被吸引着朝地獄邁進一步,最終命運就是被其吞噬。在記錄下這段評論的時候我忽然聯想起因為寫作《南京大屠殺》而備受精神折磨最終自殺身亡的張純如。所謂救贖,其實很難,越獄成功的安迪從此只能以另一個人的身份苟活於世再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頑強呼吸保住孩子性命的史黛菲也完全阻止不了自己滑向死亡的結局。

也許正如作者所説――沒有經歷痛苦就沒有真正的安樂,是故救贖之前,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篇四十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銀行家安迪,在十九年的時光所結成的厚繭中,衝破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天空,從肉蟲橫行的飯菜,到19年來從石灰質高牆破繭而出的新生;從借用一刻閒暇滿足內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濘破爛的半公里下水道終於在管口魚躍而出的身影,無不鐫刻着19年來的彷徨和內心獨白。他衝破了高牆禁地,重獲自由與新生;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陰暗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同樣,安迪在獄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難之交也朝向着曾經的允諾和自己罪行的贖過而不斷奮鬥。他用那在亂世之間不斷磨礪出的成熟而厚實的心窺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誠的話語打動了假釋審核員的內心:“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説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裏,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他看破了世間悲歡離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着一番內心的獨白。終於,在40年的輒返中重獲新生。面對喧囂的塵世間變遷的萬物,卻霎那間無所適從。但他放棄了老布那般輕視生命的想法,朝着昔日許下的願望永不停息的奔馳而去。終於,安迪和瑞德兩個老朋友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灘重逢。與當一片滿載着希望的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無論最終得到的是什麼,永思緒淡出淡起,回到現實。恰逢考試後的失意與落寞,然而正是這部歐美勵志大片,用那闌珊篝火喚醒了我那塵封在不可饒恕的細小差錯中的心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與晦暗。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戰性的挑釁下孤注一擲,朝着現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夢想衝刺呢?儘管結局是未知的,或許會不盡人意,但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

篇四十八: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知道“肖申克的救贖”這個名字,是在心理諮詢師培訓班的課堂上,多位教授都向學員推薦這部電影。終於在一個假期,看了這部電影。電影拍得真好,不論是在情節設置上,人物塑造上,細節處理上,都讓我覺得非常震撼。

記憶最深的一個片段,男主角Andy冒着被關禁閉的危險,在音樂播放室裏播放動聽的音樂,儘管來阻止他的獄管在外面把門拍得山響,他卻很享受似地坐在播放室裏,腿翹在桌子上,聽着美妙的音樂。更加神奇的是,在院子裏放風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罪犯們,面露柔和的深色,眼中充盈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名獄中人的內心獨白:到今天我還不知道那兩個意大利人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着不説為妙。我想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着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鯊堡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我帶着好心情看完了這部電影。

學生看完這部電影談觀後感,其中一名學生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一定要做個好人,千萬不要坐牢。”

近期,很多讀書節目都在推薦這部書《肖申克的救贖》,而且本書作者斯蒂芬?金的作品對於美國家庭又是這麼有影響的:“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小説([英]克萊夫?巴克)”。我們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找素材的時候,還引用過斯蒂芬?金的素材:他一年到頭都在寫作,只有三天例外――國慶日、生日、聖誕節。

一定要讀此書!開卷感受,此書果然不同凡響!

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安迪對於拓充圖書館的申請,可謂是鍥而不捨!他寫信給紐約的讀書俱樂部,寫信給州議會,寫一次不行就寫兩次,每週一封不行就寫兩封。一直寫到後來的十年中,圖書館每年都會準時收到七百元。到了一九七一年,甚至提高到整整一千元。一直到安迪離開之前,你在肖申克圖書館中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書。這就是堅持,這就是奇蹟!

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馬路消息流傳着肖申克養了個理財高手,那就是安迪。這些理財能力,可是為他帶來了更多的自我保護,也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也為他今後的越獄之後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同時,他也給監獄中的各級層的領導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回報。一個人,有本事,總是會有用武之地的。而他,安迪,得到的'最大回報,是監獄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贏得所有人的善待。

我看到了長期失去自由對於一個人靈魂的禁錮。布魯克在肖申克被囚禁了大半個世紀,六十八歲高齡被放出去了,可是,一年之後他就死在貧苦老人之家了。因為他已經不能夠適應外面世界的節奏了。電影中也有一個相似的情節,那個即將出獄的、和藹的老人故意傷害身邊的同伴,以求得更長時間停留在監獄裏,停留在這個他已經適應了監獄裏,一旦出獄,他就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一書中所言:“政府還蠻會報仇的:他們把他訓練得習慣了這個糞坑之後,又把他扔了出去。”唉,這些可憐的人!又想起了學生説過的那句話:千萬不要入住監獄。

好的作品,也讓我們從寫作方面受益匪淺。

詳略的安排很得當。有些情節,細緻入微地刻畫。就像在修築房頂的片段中,安迪決定要幫助哈力減少繼承三萬五千美元之後繳納高額税務的時候,對於他的動作描寫“他把刷子順手扔到桶裏”,語言描寫,包括哈力的神態描寫“哈力只是瞪着他,開始漲紅了臉”等等。一直到他們後來協商完畢,安迪幫助哈力逃税成功,哈力答應給安迪還有和他一起來修築屋頂的夥伴每人三罐啤酒。讀着生動詳盡的描寫和記敍,緊張到讓人窒息,放鬆到讓人呵呵一笑。“他蹲坐在陰涼的地方,雙手擱在膝蓋間搖晃,微微笑着,看着我們。驚人的是,竟然有這麼多人記得安迪這副樣子。”

有些情節,一帶而過,比如他的成功越獄。只是通過監獄裏的瘋狂尋找來告訴我們,安迪越獄成功了!具體細節,並未透露。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

塑造出擁有鮮明性格的人物。比如説沒有什麼東西不能買來的“我”――雷德;充滿智慧、不向惡勢力妥協、善於自我保護、最終成功越獄的主角――安迪。還有那些兇殘、貪婪的獄警和監獄長,等等。一個個性格鮮活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對於細節的生動描寫,對於一個個懸念的設置又揭示謎底,對於社會背景的巧妙再現,文章所體現的社會價值等等,都在這部小説中顯示得淋漓盡致。讓人無比佩服。

篇四十九:《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最初看到《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本書的兩位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這座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因為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那裏能腐蝕人的精神,在那種漫漫無期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生的希望,變成傀儡,甚至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書中男主人公之一在監獄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卻不這麼認為,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保護自己,心中永遠迸發着希望的火苗。安迪用了二十年,穿過了瑪麗蓮.夢露牆,通向自由,駛向心靈之海。當然這不是教我們漲知識――如何成功越獄,而是如何走出囚禁你我內心的牢獄。

夕陽映在安迪臉上,用冒着死亡的危險來換取片刻自由,一羣罪犯在房頂上喝着啤酒,沐浴着陽光,愜意的相互聊天,像個自由人一樣,但只有經過黑暗的緊固,才會明白自由的意義。同樣,對自由嚮往令布魯斯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途上,得到假釋出獄的機會,走出了監獄,卻始終沒有逃離心靈的監獄,外界的變化讓他陌然,而體制的生活深入骨髓,自由的生活讓他恐懼不安而選擇死亡。

這倆種現象讓我矛盾無解。

原著中有句話大意為“你需要它,就需要它,有些東西,在內心不可觸摸,需要你。

比起安迪,布魯斯更需要心靈的光。同樣,你我皆如此。用心去體悟,勇敢走出心靈的囚牢,只要希望還在,你就還擁有一切。讓希望之花綻放,如此的清澈高遠,盛開着永不凋零!

篇五十:《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前些日子,天氣就像個無形的殺手,隨時讓人窒息。別説出門,叫人起牀都很困難。

不知怎的,今天醒的特別早,拉開窗簾,陽光洗禮了我的全身,瞬間覺得自己容光煥發,心情也被這陽光照的春意綿綿,似乎春天到了。這陽光勾起了我看書的興致,書房卻佈滿了灰塵,索性有這雅興將書房打掃了一遍,瞬間亮堂了許多。翻開已經許久未曾碰過的書,然而不知該讀些什麼,手指停留在了《肖申克的救贖》,雖然書架上面有這本書,但從來沒有讀過。這也印證了我媽的一句話,不愛讀書的人硬是擺着一副讀書的姿態,真是裝模作樣。

翻開第一頁,看了一遍目錄,就有了初步的啟發。故事是以主人公瑞德視覺描述了肖申克監獄的場景展開,那是一個讓人覺得進去就永遠別想出來的地方。讀到這裏,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如果換做是我,肯定是第一天就精神崩潰。

隨着警報響起,新一批牢犯的到來引起了監獄裏犯人們的注意,牢獄的人通常叫他們菜鳥,而這羣菜鳥中有個人就是我在此之後所崇拜的人,安迪?杜佛尼。他看着白白淨淨,如我所想象中的帥氣,但為什麼這樣的一個人會進去呢,這令我匪夷所思。讀到後面才知道他是因為謀殺妻子跟情夫而被判入獄,在那個社會無辜的人太多,他也不例外。我原本以為他進去的第一天就會精神崩潰,妻子被殺,然而自己又被陷害成殺人犯,在那一刻,誰都有想死的心,但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活着。進去不久,就受到監獄裏姐妹們的騷擾,他寧死不屈,就算被打死,他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安迪在此期間也認識了人生摯友瑞德。

安迪之前在銀行工作,憑藉自己驚人的理財能力替最兇殘的獄警赫德利謀取了利益,也讓他的“同事”們在辛勤的工作中像個男人一樣喝上了冰爽的啤酒,獄友們也因此對安迪刮目相看。由於他的理財能力能夠幫助到獄警以及監獄長,他才有一些別人沒有的特權。他在監獄期間任職圖書館,為了能讓獄友們讀到更多的書,每天向政府寄信撥款擴充圖書館,起初沒人相信,認為他是在做無用功,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心如所想,安迪辦到了。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在肖申克這個人間地獄裏又來了一批罪犯,有個年輕人看上去就像當初的安迪,陽光有朝氣,他為人也比較活潑,很討人喜歡,在一次與瑞德的對話中他説出了真相,之前另外一個監獄的獄友給他講了一個謀殺女人跟情夫的事,有個倒黴蛋替他坐了牢,這件事引起了安迪的注意,跟安迪被陷害的遭遇極其相似,安迪要求找律師重新開庭,卻被貪心的監獄長駁回,不僅如此,還槍殺了那個可以作證的小夥子,因為安迪對他還是有作用的。安迪本以為有了希望,能再一次的獲得自由,內心澎湃的心情不由得踴躍了出來,都掛在了臉上,但是由於他人的干擾而破滅了,他便選擇了越獄……

他對石頭頗感興趣,正因為這一個異樣的興趣,幫助了他的越獄計劃。他又花了十年的時間從監獄的牆上挖出了一條通往排糞管隧道,就在打雷下雨的那天,他沿着隧道爬到了排糞管,隨着雷聲掩蓋着敲擊管道的聲音,管道隨着一次次的強烈的敲擊炸裂了,他沿着排糞管道爬到了肖申克外的小河,所有的噁心到了這一刻化成了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愉悦,他越獄成功了,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束縛到他,他自由了,而此時的瑞德也替安迪感到由衷的敬佩以及,高興!瑞德本想着在肖申克安度餘生,安迪的出現,讓他對自由充滿了渴望,對生活開始了嚮往!這也許就是對他的救贖。

讀完了《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我有很深的感觸,一個人不管在多窘迫多惡劣的環境下,都要學會堅強,如果你放棄了,那一切都將毀於一旦;一個人也要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別人才會發現你,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當然,在別人能達到你目的的前提下,我們也不奢望,貪心只會讓人失而復得;一個人還要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或許能幫到自己,或許也能幫到他人,我們有了希望,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由於一些外來因素而被破滅,把人給逼到了絕境,就會幹出些出格的事情,但是深思熟慮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值得,繼續奔着希望的道路前進,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在無知的未來,它沒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只是在時間的流逝中隨波逐流,有些人被吞噬,有些人被束縛,有些人被救贖。你會被怎麼樣呢?

篇五十一:《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童年的時候,希望是商店櫥窗的一根棒棒糖,不用付出什麼,也能真真切切地體味到;年少的時候,希望是絢爛銀河的一葉方舟,我們朝着光明的地方不斷前行,只是看着就覺得美;長大了,希望便成了明媚夜空璀璨的星辰,看得見,摸不着,離我們好遙遠,真實的生活取代了希望在我們心中不朽的地位;垂暮了,希望是枕邊一杯裊裊的清茶,細細品味,才知其中甘甜,只是茶涼得很快,還來不及回味,那美好的已經逝去,留下淡淡的憂傷瀰漫。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希望與救贖的故事。那裏有温暖的小溪輕輕淌過,也有稚嫩的花朵悄悄抽芽,有罪惡的罌粟在黑夜綻放,也有漫天的煙火美的火樹銀華。 安迪因妻子和她的情人在家被殺而被誣陷入獄。由一個風光無限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一個囚犯,在監獄中飽受種.種精神和肉體的折磨與摧殘。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殘酷環境下,他依舊滿懷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一個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一個人,在絕望中生活了二十年以後,還能有勇氣向獄中的好友瑞德講述自己在出獄以後想要的生活:去墨西哥的澤華塔尼,它位於一片沒有回憶的太平洋畔;在澤華塔尼沙灘上開個小旅館,翻新舊船,讓客人包船釣魚;在日落的時候看星辰,腳踩柔軟的沙灘,享受自由的美好。

前方是絕路,希望在轉角。世上沒有絕望的事,絕望的是我們的心。困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希望的破滅。在獄中澤華塔尼就是安迪的希望,是他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是他成功“越獄”的嚮導,同時也是不讓空虛佔據心靈的良藥。不管現實怎樣殘酷,我們都應該向安迪一樣,把內心希望的種子細心栽培,用汗水澆灌,用默默的奮鬥去料理……希望成了現實,他到了那個沒有回憶的美的像天堂的地方。

當他在友誼和信念的支撐下,忍耐着爬過500碼長的下水道獲得重生,大雨洗刷了他身上的所有污垢,他像初來人世的生命般離開了肖申克。贏得了自我的救贖成長。有一種感動開始綿延不絕剛進入的時候你痛恨監獄的高牆,慢慢的,這演變為了習慣,而你竟然開始依賴它生存,這便是可怕的體制化。圖書館老人最終選擇結束自己業已衰老而被體制化的生命,這是一種無奈的妥協。生活強加給我們的太多,而希望卻可以感受自由。面對拘束的生活,我們能做的只是用心去反抗,用一種不朽的信念和頑強的生命力去追逐理想和希望,這只是安迪教我們的理想的生命狀態,希望被埋藏在潘多拉的盒子深處,學會去挖掘,去等待。每個人只能是自己的上帝,不先自救必遭滅亡。

所有忙着柴米油鹽,忙着追名逐利,忙着生或忙着死的人類,你們的上帝在自己的心裏,他們永遠不眠。

曾經以為人生與原本是從一個牢籠跳到另一個牢籠,也許當瑞德拖着垂老的身軀走出鯊堡大門迎接他的不是自由的帶來的欣喜,更多的是對未來世界位置的不安和恐慌的時候,他也這麼認同過,但當他實踐了自己和安迪的約定,來到撒面陽光的海灘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安迪正在享受自由的微笑。旁邊是太平洋湛藍的海水和隨性的清風,一切都是這麼和諧,也許牢籠只是人對自己的約束,而除了自己沒有任何可以替代的力量可以完成對於靈魂的救贖。

篇五十二:《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當你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會在這裏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自己已在這裏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説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這便是安迪走進監獄的情形,像任何一個人有罪的人,被命運欺騙了。他原本是典型的青年企業家,前途一片光明,卻被誣謀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從此失去他擁有的一切。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正常人對生命本質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們度過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説對生活的熱情,夢想以及希望。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安迪仍滿懷夢想,就是這樣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後,在出獄根本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安迪:“你想過離開這兒麼?”瑞德:“當然,等我長者長長的白鬍子的時候,等我老糊塗的時候。”安迪:“告訴你我會去哪,澤華塔尼。”瑞德:“澤華塔尼?”安迪:“墨西哥,地處太平洋的一個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是怎樣談論太平洋的麼?他們説那是沒有回憶的海洋。在海灘上開一個小旅館,買些不值錢的舊船翻新,讓客人們包船釣魚。”這是一段温暖的讓人感動的話。在那種黑暗困苦的環境下,還對未來抱有美好的期望,這需要一顆多麼熱愛生活的心啊!“哀莫大於心死”,只要心存信念,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瑞德説:“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做體制化。當長久嗅不到陽光的味道,當時光和生命已經不再有價值時,變無所謂希望和失望,在大多數人中,他們只是無精打采地在場地上消磨時間,在一日將盡時,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一個無盡的夜,這便是坐牢的心態。不同的只有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層隱形的外衣,抬頭挺胸,腳步堅定,隨意的扔着石子,走得優雅而愜意,就想在公園裏散步,陽光中揚起腳邊的陣陣灰塵,就好像,好像一個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終走了,他用了20年的時間挖了那條在瑞德看來600年也不可能挖好的隧道,再爬過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沉澱掉他所有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他的澤華塔尼。“有些鳥顏色太鮮豔,它們是關不住的。”安迪從未放棄過信仰,只是他更堅信自己!

也許,《肖申克的救贖》能能給我們更多。你有沒有想過,在現實中我們面對着壓力,嘗試和挑戰,是不是已經不再勇敢和熱血沸騰,找到淡然和寧靜的漂亮藉口。就像書中在肖申克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老囚犯,終於獲得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後,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麼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都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並向囚禁屈服,終於,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未來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種終極寧靜中找到想要的一切。當然,這不是安迪。

也許正如梭羅所説:”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的歸宿。”

安迪始終帶着一種含義不明的表情,沉默卻一直堅定,機敏過人卻不無畏地冒險,去實現他的目標,當安迪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聶弱的靈魂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篇五十三:《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當你跟別人談論電影的時候,讓其説出自己喜歡的一部作品的時候,很多人答案相同的那部作品,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值得你去好好再看一遍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就是那樣的一部作品,上映至今點擊量過幾百萬次,而且是一部你可以反覆看幾遍不會覺得膩的電影。

我在很早之前就看過這部電影,記得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的一句話,當你太年輕的時候,就讀了它或者看了它,以為是“讀過了”或“看過了”其實是“錯過了”太年輕的時候,有些東西是看不出或者讀不出味道的,當你到了需要它的年紀的時候,卻沒能再次跟它相逢,這是一件遺憾的事,當年看了這部影片就覺得情節安排的有新意,有意思但對裏面的深意一點沒有感覺,直到再此看它,才覺得當時忽略了好多的感受,今天想要來分享一下。

錯誤的時間裏對的人

故事圍繞的一起謀殺案展開,影片精彩的地方也正在此處,一個無辜的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可以説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鋃鐺入獄,從而在高牆鐵窗下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安迪這個年輕的銀行家,冷靜的看着這一切,在本不該自己存在的世界和時間中生存,可雖然在錯誤的時間裏,但他卻是對的人,所以他會為修理屋頂的獄友申請啤酒,在肖申克的監獄裏從來麼有過的,他會為獄友申請擴大圖書管而積極寫信,他會問死去胖子的名字,雖然別人覺得無所謂了,他會將門鎖上給所有獄友放莫扎特,即便會關禁閉,可這一切都是一個對的人該去做的,雖然力量微不足道,可依舊給灰色的監獄帶來了一絲絲色彩,當然他也在贖罪,他説他也有罪,雖然搶不是他打的,但是他不善於表達的性格將自己的妻子逼走了,所以他在錯誤的時間裏在救贖自己的錯誤。

對的時間裏錯誤的人

影片的敍述是瑞德的旁白聲,故事的開頭就是瑞德申請假釋又被拒絕,從這個滿眼期待的中年男人身上你能感覺到他多希望可以順利通過,這個男人已經在這裏關了三十年了,他太渴望出去了,曾經有一個對話是他和安迪詢問對方是否是無辜的,當時安迪説自己沒有殺害自己的妻子像別人一樣是無罪的,然後轉而問瑞德,瑞德説我可能是肖申克這所監獄裏唯一有罪的人,他關押在監獄裏屬於罪有應得,他的過錯讓他屬於這裏,在這裏他從一個毛頭小子變成了老頭子,他在這裏贖罪,最後一次假釋的時候,他説了很多內心的話,有一段我記憶很深,他説他很想跟當年那個年輕人講講道理,可是他發現那個年輕人已經不見了,只剩下現在這個老頭子,無奈和悔恨也許都有吧,有人説經驗和忠告的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它告訴其它人,所以才有他能在很多人以為布魯斯瘋了的時候説出他只是被體制化了的核心。

體制化下的所有人

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真的就是剝奪他的自由麼?我覺得最大的懲罰恰恰是剝奪你一切自由後,讓你適應和習慣這個所設計的環境,從而不再有希望,布魯斯死後,瑞德説過這樣一段話,你剛來的時候你很痛恨這些高牆,但慢慢的你就適應了這裏,再後來你開始依賴它,離不開它,當你獲得自由後,反而適應不了真正的生活從而選擇自殺,也許這才是監獄存在對人最大的懲罰,讓你在體制化下生存,從而改變你,瑞德幫助典獄長洗錢,他利用社會系統的漏洞杜撰出一個人,他曾跟瑞德説過他在外面是一個誠實正直的人就像一個旗杆,變成騙子之後才來到監獄,這裏竟然會改變了自己,很諷刺的對話,體制化下的所有人是否還有出路?

我想電影裏已給出了很明顯的答案,我想那就是希望,希望是一顆種子,讓人可以忍受一切煎熬,甚至戰勝死亡,當瑞德在想回歸到體制化下的時候它則是瑞德腦子裏唯一放不下的東西,它慢慢的被植入慢慢的在發芽,讓瑞德真正體會到自由人的感覺,可以為了希望去追尋,哪怕跋山涉水,但依舊充滿喜悦,體制化對有希望的人來説沒那麼可怕,可怕是你的內心失去的希望,有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哀莫大於心死,心不死,一切就都還沒有結束。

篇五十四:《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故事發生於二十世紀中期,主人公安迪在感情上受挫,妻子出軌,因此他產生了殺人的念頭,但他理智地沒有這樣做,戲劇性的是恰巧有人在這個節骨眼上將他妻子和她情人殺了,所以他百口莫辯,作為替罪羊鋃鐺入獄,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監獄生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對自由的渴望,他本無罪,卻不得不忍受監禁之苦,但他沒有被殘酷現實擊垮,仍然積極面對生活,安靜地做自己的事。

有人説他能逃出去是運氣好,事實呢?運氣或許佔了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監獄的生活沒有磨平他的鬥志,沒有將他變成布魯克那樣體制化的人,因為他知道,他不屬於這裏,他始終沒有放棄重獲自由的希望,所以他會為了自由去和典獄長做各種鬥爭,甚至為了那充滿不確定性的出路而付出近十年的努力。

所幸他的堅持換來了最後的成功,他在遍佈糞便,污穢和老鼠的狹窄下水道里爬行500碼,到達了自由的彼岸,實現了靈魂和肉體的重生。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是否也該像安迪一樣對希望有着獨特的執念與信仰?

篇五十五:《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今天讀完了原版《肖申克的救贖》,用時7天。《肖申克的救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幾部電影之一,我看過不少於3遍。與原著對比,電影改編的確實非常成功,既保留了主要情節與重要的箴言,而且還作出了合理的外推與想象,使電影獲得了比書中描述更震撼的效果。

書中獄長換了多屆,而電影則改為只有一個,這是最顯然的改動。電影中那段安迪在監獄播放音樂是書中沒有的、關於聖經的情節也沒有,所以安迪的榔頭並不是藏在聖經裏的。電影中還加了安迪反攻獄長的一系列橋段等等。

先看電影並對主要情節熟悉後再看原著,好處是看原著的時候難度降低,看得很快,可以猜測出的生詞也更多。以前我詞彙量低的時候,先看一遍電影再去看原著可以起到降低難度的作用,《哈利波特》中的三部、《魔戒》三部曲等就是這樣讀完的。但壞處則看起來沒那麼有興趣、不夠刺激。

為了平衡趣味性與難度,需要對不同書籍採取不同策略。對於生詞量不多、情節不太曲折的原著,先讀一遍原著,再去看一遍來回顧情節比較好;對於生詞量大,情節複雜的,則最好是先看一遍同名電影(如果有的話),再去讀原著為佳。但像《權利的遊戲》這種難度如此大的恐怕得先看電影。

篇五十六:《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説,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説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該作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峯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自殺。

監獄作為故事背景帶有寓意性,以安迪、典獄長、獄警和囚犯們所構成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錯謬、混亂的。安迪是一個無罪的好人,卻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肖申克的幾任典獄長沒有一個是清白的,但他們卻在那裏頤指氣使,教化訓導着無罪的安迪。在這樣一個錯謬、黑白顛倒的世界,現代派作家筆下的人物通常會自甘墮落或精神崩潰,而斯蒂芬?金塑造的安迪卻像一隻浴火後重生的火鳳凰,健康自信地飛出了煉獄的火坑。這樣的結果同樣寄託着作者要使荒原上的人們堅守善良人性並“振奮”起來的創作主旨。

-------------------------------------------------------------------------------------------------

篇五十七:《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小説的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那時,“美國的政治腐敗已經遲到了商人面前”,甚至波及到了監獄。故事中,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判無期徒刑,由於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摧殘。然而,安迪並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毀掉,他經過20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重獲自由,在墨西哥海邊過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

篇五十八:《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1947年9月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説大師”。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他的小説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説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税,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斯蒂芬?金的作品,超越於傳統的恐怖小説。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

-------------------------------------------------------------------------------------------------

篇五十九:《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在看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之前,我先讀了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感受頗深!我始終認為,能夠觸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才會感動我!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感動了我。一開始認為安迪肯定監獄悲苦的渡過一生。可是最後,結局雖不是法律範圍以內的,卻是我們所有讀者心中所想的那種結果。我們會跨越法律的界限,為這個真正善良的,真正懂愛的人感到高興!這部小説中,有三個方面是我感受特別深的!

其一是獄友情。肖申克,當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不知道會這裏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在這裏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説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但在這裏,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他們也有真摯的友誼!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犯人朋友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尊嚴、自由。安迪也幸運地沒有站錯隊,他擁有了在肖申克中唯一可以傾訴與分享祕密的朋友,瑞德。在他成功逃出後以及瑞德在入獄四十年之後他們這對在獄中的好友再次擁抱在一起,在獄中的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頂端的典獄長們,他們只有自私、狹隘,只是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蓋了而已。生活中,我們人人都需要朋友,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需要能在靈魂深處交流的朋友。也許,我們越來越發覺,交一個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困難,但是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一定要珍惜。

其二是感歎我們在無形中被體制化以及體制社會的不公平。“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也許四面白牆禁錮的是我們的身體自由,然而體制化禁錮的卻是我們的靈魂,這是它最可怕的地方。或者你會認為體制化離我們很遠,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體制化就存在我們身邊,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有時,我們會不難聽到別人在説:“我不幹這個行業,還能幹什麼呢?”這就是體制化的結果。

一個清清白白,沒犯過罪的人卻要被冤枉入獄,我想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誰能幫你證明,你是無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終有自己的缺陷。所以有些人就是這種體制下的犧牲品。吶喊、冤屈能有什麼用?誰能真正替你伸張正義?自私的典獄長,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竟設計殺了知道內情的證人,人性在慾望、金錢、權利面前一露無疑。人性的可怕,社會的不公平,只是多讓一個人對這個社會更加絕望。《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再次瞭解到,社會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必須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第三點也是最觸動人心的就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棄的精神。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夢想還有希望。但安迪並沒有成為肖申克真正的俘虜,他扔懷着對生活的嚮往與對自由的渴求。典獄長的貪婪與罪惡讓安迪找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他用那把藏在聖經裏的小石錘挖了那條在任何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隧道。他挖了19年,精心策劃了19年,也在會被別人發現的危機感與恐懼中度過了19年。終於有一天,他鬼魅般地從緊閉的牢房中消失,窗外的陽光撒進不足4平米的小空間,簡單而明瞭,他逃獄了!帶着典獄長所有來歷不明的錢與那個空名的身份,奔向了他嚮往已久的自由。他爬過狹窄的隧道,再爬過充滿污水的管道,通向了肖申克所束縛的區域外,在污水中洗淨了他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了他的澤華塔尼。

“有些鳥兒天生就關不住,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的歸宿。而歸宿則要有堅定的信念去支撐。安迪堅定的信念與對自由執着的追求,使他戰勝了充斥着冰冷與最邪惡人性的肖申克。當看到安迪從肖申克成功逃離時,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孱弱的靈魂在黑暗中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篇六十:《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監獄的生活沒有樂趣可言,也談不上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求生似乎更加困難。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己和監獄裏的人,讓自己和監獄裏的人重獲自由。主人公安迪追求自由的希望和夢想,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為了監獄裏的同伴喝上一口酒,他堅持刻石頭。

他喜歡音樂,不惜違反監獄規定。他喜歡讀書,為了建立圖書館,他堅持寫信。這些為了夢想而奮鬥的過程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內心。安迪不因為在監獄裏就自暴自棄,不因為監獄裏的脅迫就放棄追求。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裏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慶幸瑞德遇到了安迪,安迪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改變了瑞德。好友倆一起共享藍天之美,自由之光,真的很好。

希望是光,希望是指南針,希望是動力,希望是成就夢想的推動力。在黑暗與孤獨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條“60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我想安迪是偉大,他用他的雙手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他人。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堅持更重要,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任何的困難也會因為你的堅持和努力化為烏有,成就你的是你那從來沒有放棄的心。

篇六十一:《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讀完了《肖申克的救贖》,我們看到的都是滿滿的人性血淚,看完這部小説,我們不禁會想:法律真的保障了人權不受侵犯嗎?面對不公正的審判,我們應該如何做?面對黑暗的社會,我們真的應該放棄希望嗎?

在這部小説裏,安迪無疑是自由的象徵。在作品一開始,安迪作為一個銀行家,被指控謀殺而含冤入獄。在監獄裏,安迪沒有像其他犯人一樣崩潰、絕望,恰恰相反,他能冷靜地在監獄裏勞作,艱難地適應生活。在漫長的服刑期間,安迪會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間,在牆上貼海報等等。安迪精通財務方面的知識,他冒死進言,為典獄長逃税洗黑錢,贏得了一箱冰啤酒,自己不喝,卻給獄友喝,看着屋頂上眾人片刻的愜意與輕鬆,瑞德説:“安迪是想在陽光下重温昔日自由的感覺”僅此而已。此外,安迪還寄信興建圖書館,教人讀書寫字,為監獄裏的人爭取為數不多的權利。自由的本能與天性,是無法被輕易剝奪的,這在安迪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同時,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我們同樣也看到了人性的扭曲。監獄,作為一個人吃人的場所,充斥着罪惡與黑暗、暴力、血腥犯人。新典獄長諾頓道貌岸然,聖經倒背如流,但為謀取利益不擇手段,將安迪作為其洗錢的工具;除此之外,獄卒毆打犯人,犯人的變態報復等等。安迪一直在默默忍受,他想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他也在盡一切努力去拯救犯人們的靈魂,希望可以喚醒大家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直到有一天,年輕犯人湯米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生活。湯米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讀書、認字,通過考試,湯米無疑是安迪昏暗監獄生活裏的一抹亮色。但是,後來從湯米口中得知,他在另一個監獄裏服刑的時候聽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兇!這讓安迪非常震驚,他向典獄長提出重新審理案件的要求,卻遭到拒絕,被關了兩個月禁閉。為了防止安迪的保釋,諾頓謀殺了唯一知情人湯米。曾經以為能洗去污塵,重見光明,在死亡的槍響下,卻是安迪這一生中看得最清楚的事!在惡中沉淪,無法救贖,安迪放棄了,剩下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逃走!

我們都清楚法律是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平的保障,我們都希望法律可以量裁公正,讓犯罪者得到懲戒,良善的人得到保護。但是,如果法律無法公正裁判,無法為我們洗清冤屈,我們守法的意義何在?當法律無法保護我們的人格甚至生命時,法律的價值何在?法外無罪,法外無刑,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就是無罪,而陪審團鑑於案情的推想以及安迪的態度硬生生地為其判了無期徒刑。很明顯,在有利的法律制度下,由於執法者的不公正使得法律成為了殺人的兇器。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正是在這樣的法律原則下,法律是疏而有漏的,這樣,典獄長才能在安迪的幫助下偷税洗錢,互惠互利。在法的漏洞下沉冤,又在法律的漏洞下成功越獄,到這裏,我們應該怎麼想呢?是慶幸?亦或是悲哀?

小説中有一個令人深思的詞語就是“體制化”,正如開篇所提到的,面對不公正的審判,我們應該如何做?我想一個是忍受,一個是反抗。

影片中有兩個經典的角色一個是瑞德,一個是老布。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懂得監獄裏的規矩,監獄裏沒有他得不到的。“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它會讓你發瘋的,在這裏面沒有用,你最好習慣這一點。”瑞德告誡安迪。一個連希望和信仰都沒有的人,無疑是一羣行屍走肉,即使身處自由,心中仍沉於壓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老布的一生,深刻地反映了體制化的一生,在監獄裏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重獲自由,但是他的靈魂早已被扼殺,離開了監獄,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與位置,最終只能選擇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安迪不同,為了希望與自由,他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抗爭。在作品中,他在廣播室放《費加羅的婚禮》,面對諾頓和海利們在門外發出的警告,他沒有退縮,而是微笑地將聲音調到最大,安迪才是一個自由的人,一個勇士!

“有些東西,在你的內心,他們不能到達,也不能觸摸,那就是我們內心的自由,在這裏,有夢想、希望和為人的尊嚴。”社會的黑暗與污穢可以改變一個人,但是如果堅守自己內心的希望,不懈抗爭,成為心目中那個自己,此岸救贖,彼岸重生。

篇六十二:《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讀書對我來講猶如吃我最愛的糖醋排骨,永遠不會厭煩,每次都大快朵頤,吃的十分痛快,以至於在2017年打開我的閲讀大門之後,2018年上半年才開始購進一些好書,至今能在學習之餘讀完17本內容充實的書,以及數不完的雜誌報刊,甚至拿來反覆來讀一些好書與好文章。而在今年暑期剛剛讀完的《肖申克的救贖》竟讓我讀到了我的初閲讀《基督山伯爵》的感受。

這種感受令人難以形容,讓人忍不住去讀第二遍,讓我忍不住向別人推薦這本書,十分巧的是,我手上的這本就像之前那本《基督山伯爵》一樣是密集的文字,同樣一點枯燥之感也沒有。

就這樣我在史蒂芬·金的文字裏流連忘返——

第一章:春天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

一開始我便感受到史蒂芬·金的文筆不凡,無需人物介紹,直接帶入故事之中毫無違和之感,這正是通俗小説的魅力所在吧。從安迪·杜夫尼的無端入獄開始,故事的精彩部分便開始了,他遇到獄中那個將成為他後半生摯友的人——雷德,他從入獄後不久便開始私自計劃着逃離這本不該有的自由的禁錮,但無人知曉,即使雷德也是一樣,他用一張當紅明星的海報擋住了自己越獄的洞,就這樣實施着自己的計劃。杜夫尼是一個銀行家,他十分明智的將500美元塞入肛門裏帶進監獄,得到他想要的工具,而且他對石頭的雕琢的技術也讓他就這樣瞞過了所有人,完成着自己的巨大工程。然後某一天安迪和雷德談起了自由,甚至説出了約定,自由之後一起合作去賺錢,隱姓埋名。雷德似乎看見了自由,但根本未想到眼前這個飽受監牢之苦的人即將自由,第二天早晨犯人點名時才發現安迪不見了,但這時再去尋找已經晚了,沒錯,安迪自由了。不久之後,已近年邁的雷德也保釋出獄了。按着約定,他去着他們曾經在牢中所向往的自由之地,追尋着所向往的美好未來。

很令人驚訝,一直寫着黑暗系列小説的史蒂芬·金居然寫出瞭如此美好的結局,陽光明媚,華麗的丟掉了恐怖小説作家的包袱,如此成功與完美!

第二章:夏日沉淪 納粹高徒

這篇故事從一個陽光向上的男孩開始説起,這個叫託德的美國男孩迷上了二戰納粹德國的相關戰史,於是邊發現離家不遠有個叫登克爾的老人真實身份是真名叫杜山德的納粹軍官,於是便以此要挾老人告訴他關於納粹的一切,這勾起老人的痛苦回憶,每天做噩夢,杜山德便開始殺人來消解自己的痛苦,他殺着動物,並把它們放進烤箱,像把猶太人送進毒氣室一樣,屍體都送到地下室,像把猶太人放進屍坑中一般,內心便得以消解,不再做噩夢。而託德內心的納粹惡魔似乎也被日益薰染而變成一個納粹高徒,託德可是到處殺酒鬼來消解內心的壓抑,他內心時常想起一些念頭卻又放下,當他的功課成績下降時,他讓杜山德冒充他的祖父去見老師。直到有一天,杜山德心臟病發進了醫院,而對面牀便是他曾經的集中營裏的猶太人,就在猶太人發現了他的身份時,他自殺了。這事託德的老師愛德華髮現了託德這個祕密,便去找託德,而託德得知愛德華所知道的一切會對他極為不利時,託德拿起來複槍,開始了屠殺,最終被捕。

這一篇揭露了人性陰暗之處,也令人深思,二戰與納粹的可怕呈現在我們眼前,暴露無遺,十分真實,毫不做作,令人稱讚!

第三章:不再純真的秋天 屍體

這一章可以説是我最喜歡的一章了,同時也被外界成為史蒂芬·金最具自傳色彩的一章。這是一章關於孩子們的冒險,作者以少年戈登為第一人稱去寫了與其他三個小孩的冒險故事,一個叫柯里的男孩聽到哥哥與別人談話發現一個小鎮的火車撞死了一個十歲小孩,而他剛好知道那個地方,於是戈登跟隨柯里與另一個叫泰迪,還有一個叫韋恩的孩子開始了尋找屍體之旅,他們一路上被垃圾站管理員與他的狗追,並且與他爭吵;他們忍受炎熱與飢餓,在晚上野餐了一頓後,在森林裏聽到怪聲,嚇得開始輪流守夜;他們走過鐵路橋,差點被火車撞到;他們在炎熱難忍時淌水走過一段路,上岸卻發現身上滿是水蛭(吸血蠕蟲),他們互相驅走背上的水蛭,而戈登很不幸的在下體上有一隻水蛭,戈登發現它吸滿了血,嚇得不知所措地大哭起來。而他仍需自己面對,他克服恐懼取下水蛭,水蛭在他手上漲破,熱乎乎的血留到他手上,它也留下的去不掉的一個新月形疤痕;而在他們淋雨好不容易找到屍體時,柯里的哥哥也找來了,這時他們開始爭奪屍體,柯里的哥哥和他的幾個朋友威脅他們交出屍體,孩子們如此辛苦的找來的屍體怎麼可能願意就這樣讓出?這時柯里的哥哥一夥人準備硬搶,韋恩便從包底拿出了藏着的那把手槍,這樣一來他們便不敢靠近。但本就下着雨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冰雹,柯里和泰迪嚇得四處逃竄,唯有戈登與韋恩堅持與大孩子對峙,終於,戈登一行人奪得了屍體的所有權。而事情結束之後,四個孩子都遭到了報復,受傷嚴重。最後韋恩與戈登都開始選擇學習,不再與泰迪和柯里走得太近,這才有了戈登的回憶,戈登成為了一名作者。

這的確很有自傳色彩,而且關於孩子們的冒險也被描述得十分真實,難以想象這要多麼厚的寫作功底才能寫出如此精彩而且充實的故事,這讓我不由得更敬佩史蒂芬·金了。

第四章:暮冬重生 呼—吸—呼—吸

這篇文章以一個名為艾德利的老年人的第一人稱去寫了這篇中篇小説,某一天他收到老闆華特豪斯的登門拜訪,臨走前邀請他去一個“俱樂部”,但是當艾德利去了那個地方,他發現這是一羣老年人的聚會一般,大家一起飲酒,哪裏有圖書館,收藏着外面圖書館沒有的書。但是這個俱樂部從來沒有固定的會員名單,也不收取成員費用,只有每年聖誕節時成員會在這個“俱樂部”的主人斯蒂芬給每個人倒酒時給上不少的小費,每年聖誕節都會有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平時也會有人講故事,但唯獨聖誕節這晚的故事格外的神祕而精彩。一位叫麥卡郎的老人開始講述他的故事,在他年輕時他是一名婦產科醫生,有一天他迎來了一位比較特殊的孕婦,她的名字叫珊蒂·史黛菲,是一個單身孕婦,她的男友在她懷孕不久後離她而去,但她選擇冷靜的去面對並把孩子生下來,於是麥卡郎拿出了自己整理出來的孕婦注意手冊,其中包括飽受同行非議的生產時的呼吸方法,而他和一些受用的孕婦都十分信任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助產。在史黛菲一切正常時,有一天晚上麥卡朗夢見史黛菲躺在產房裏,身上是一攤血,而史黛菲的頭並不在她的身上,鮮血噴射到天花板上,史黛菲的手捧着她的頭,睜眼看着麥卡朗説:“死期將至,在這之前我將接受煎熬……”預產期之後的一晚,她即將生產,匆忙之中她搭上了一輛出租車,開出租車的年輕人看見孕婦即將生產內心十分緊張,這樣一個冬日的夜晚,車禍發生了,麥卡朗醫生剛好在場當他找到史黛菲時當機立斷上去想要就她和孩子,這才發現,史黛菲已經身首異處。但是麥卡朗醫生突然發現史黛菲的喉嚨還在用着他所説的呼吸法,就這樣,麥卡朗十分緊張但冷靜的接生了史黛菲的孩子,是個男孩。當麥卡朗走向史黛菲的頭,麥卡朗甚至可以聽到史黛菲發出不清楚的音節説着謝謝。

麥卡朗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但艾德利自己仍然有着對這個俱樂部的疑問,在大家離開後,他在門口與斯蒂芬談到關於這裏的書在外面的圖書館找不到,以及這裏的諸多特殊之處,以及他聽到這裏的樓上有很多的房間,這時斯蒂芬的眼神告訴他不要過問太多,於是他只好收嘴離開,彷彿多問一句會有不好的事情,但這也更讓他對這個地方疑惑……

這一章十分具有故事性,而且給人一種神祕感,甚至讓讀者感覺彷彿就坐在暗處看着這個故事的發生。可以説這一章作為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更留給讀者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我更願意去多讀幾遍這本書。

每當讀到這樣的好書時,總給我一種中了彩票一樣的感覺,過程十分緊張,結果令人驚喜,再來一遍仍是很愉悦!希望有更多的人接觸到這本書,接觸到更多的好書!讓閲讀越來越有意義!

篇六十三: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參考

在書前介紹斯蒂芬 金創作歷程,遇到的困擾之類的問題。其中提到小部分“文人”否定他的作品,給文學高雅或不高雅的定位。這實在有些可笑,就如同人們對美與不美的理解。昨天,越肉乎越美,今天摸起來挌人才美。太多事物的評判標準隨時間、人物、地點改變,尤其是設計人文藝術。對一個作品,得到廣泛的認可,間或,一個人跳出來指責那是不高雅的,那個人是炮灰。那麼多人看,難不成大眾都愛看不高雅的。我想,既然那麼多人,高不高雅又怎樣,人多了,我説它高雅就高雅!!(*^__^*) 嘻嘻……有一些任性了,但我比較喜歡這個作家。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讀斯蒂芬 金的第一部作品。我平時甚少看驚悚類的吧,對於這類作家的更是知道的少之甚少。你不得不為文中的安迪所折服,不得不為作家情節的巧妙而拍手叫好(看過越獄嗎,我喜歡,對有監獄情節呢——)。故事緊湊,精彩,簡單。沒有華麗的辭藻,過多的修飾,讀起來很是順暢。╮(╯▽╰)╭反正不長,如果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納粹高徒,我不想過多的説他。斯蒂芬 金,儘管我喜歡他,但是我不適應所有驚悚類的文章。反正,他所希望的是人們愉悦的閲讀他的文章,放鬆心情。我閲讀納粹高徒的時候挺沉重的,原諒我的膚淺,總想看出個所以然來。老實説,媽媽説,爸爸説,看書,學着點,用到作文上。所以,我會較汁兒的看,滲人。膽小之人,還仔細揣摩他的小説意味,那感覺真不好。當然啦,很可惜不能繼續看完這本書,貌似後面都是使我心跳加速的文章。但是,還是很支持斯蒂芬 金,希望他繼續努力,寫出更好的驚悚類文章以及給我這種膽小之人看的不驚悚類的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lw1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