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五猖會讀後感(精品多篇)

五猖會讀後感(精品多篇)

五猖會讀後感(精品多篇)

猖會讀後感心得感悟 篇一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着跳着,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着,拿着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着,強記着。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五猖會》讀後感 篇二

陳詩韻

細細品味,《朝花夕拾》乃是魯迅先生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文書為魯迅一九二六所作回憶散文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反後五篇寫於廈門,其中就有一篇是《五猖會》。寫於五月二十五日。

文中主要記敍了作者童年時觀五猖會的情景。“五猖會”是難逢的盛大的賽會,讓人興奮不得了。然而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叫住作者,讓他背書,並下達了不背就不準去看會的命令。一次“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斷打攪了,變得索然無味。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壓抑心情。文中既有繁華市井的描寫,也有細膩的內心描寫,兩者相得益彰,展示了作者兒時生活的酸甜苦辣。

魯迅文章透露的道理,似乎是我們本就知道的,讀着讀着就浮出水面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卻讓你銘刻於心 。卻看那封建孝道,看那封建教育,看那傷害兒童,看那傷害人民的,讀起來讓人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讀魯迅的先生的書,就像一杯清爽甘甜的清茶;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一首悠揚動聽的圓舞曲;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一瓶氣味豐富的五味瓶。真是令人回味無窮,美不勝收啊!

猖會的讀後感 篇三

繼昨日讀了《二十四孝圖》以後,今日我又讀了《朝花夕拾》中的另外一篇經典文章《五猖會》。文中有一個觀點很讓我感興趣,那就是中國父母的教育理念是為什麼的獨樹一幟呢?“死記硬背”在他們眼中為什麼會那樣重要呢?

文中的“我”很想去五猖會上去看一看,可這時父親卻讓“我”必須要把“鑑略”給讀熟悉並把前二三十行給背出來才能夠去五猖會。“我”沮喪地把“鑑略”給背了出來,父親允許“我”去了,可“我”此時卻一點心境也沒有了。

這是文章的主要資料,此刻讓我們回到這個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每個中國父母的骨子裏頭了,每一個父母都期望自我孩子成為人中之鳳,可他們一味地逼迫孩子不停地學習,就好似前幾年流行的一個詞“填鴨式教育”,不斷地灌輸知識給孩子們,以圖求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可這樣貌只會讓孩子們聽到的知識左耳進右耳出,達不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這種教育方式我不贊同,也許有人説再苦幾年就會好了,是,苦中作樂嘛!可這樣貌形式的苦真的會有效果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正在被此刻的教育方式所給我們不一樣的含義。學習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而學習?這就是《五猖會》所帶給我們的啟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n3rw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