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1

儘管有所畏懼,卻能驅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by巴頓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這部長篇鉅著《明朝那些事兒》,為碰到好書而高興。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閲讀歷史類書籍,而從歷史中可以讀到先賢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加有閲歷,而閲歷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增長能力。俗話説“讀史,可以知興替”就是這個意思,讓我們瞭解歷史是怎樣前進的,有助於自己的人生成長。

書中的歷史很有趣,儘管明朝的大人物都聽説過,但不同於正史和教科書的古板,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這樣的分類,而是通過歷史中的人物來書寫歷史,很有《史記》的風範。大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出過王侯將相,出過忠臣逆賊,出過愛國者與叛國者,出過天才和笨蛋。各種人物輪番上場,演繹了漢族所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書中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像感慨于謙之死、悲於崇禎皇帝時運不濟、喜於宦官下台,為書生意氣而打動……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多災多難也挺了過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數至始至終在發揮作用,但中華民族氣數未盡,從未盡過。

誠如書中所講,我們這些人中總有人在堅守氣節,捍衞民族精神,從來不識時務、一根筋到底。國難當頭時,總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來報國。

歷史也告訴我們,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來!歷史總是在書寫新的篇章,因為每個人都有新的劇本。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2

在這個暑假,我抽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明朝那些事兒》,我徹底明白了“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眾,與其説他有王者風範,倒不如説他很有運氣。像在鄱陽湖一戰中,就在朱元璋命懸一線的時候老天吹來了一陣東風,朱元璋趁着大風趕忙放火箭,火勢也順着大風立即蔓延開來,這場火毀了陳友諒好多戰艦,也成了朱元璋贏取這場勝利的關鍵。不僅如此,老天還讓他遇見了這麼多實力戰將,而朱元璋本身就很愛惜人才。那些戰將遇見了他,可以説是錦上添花。你知道嗎?其實朱元璋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生活條件極差的家庭中,他的人生一波三折。曾經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磨難,失去戰友的信任。他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與智慧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我對朱元璋的認識起源於他推翻元朝,創立自己帝國的那時候開始。由於他是貧困出生從小就受到官員的辱罵。所以身為皇帝的他簡直恨透了那些官員。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去收税的官員,所以可想而知,他去“復仇”了。如果用一句話來作為他的座右銘: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絕。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像在胡惟庸事件中,單單他一個人做錯了壞事,就把3萬多人給牽扯了進去。可見這做的是有多麼的絕情啊!

我想朱元璋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不可取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堅韌的毅力,不被困難所嚇倒,為民着想的精神。當機立斷,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3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翻完了,從開學到現在,就快一個學期了,讀後感就是:沒有感覺,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從朱重八到崇禎,兩百多年的歷史,皇帝、文臣武將、太監、宮女皇妃、社會知名人士等等等,當年明月就這麼慢慢説,一個一個説,然後我慢慢看,一個一個慢慢看,由剛開始的感情會隨着作者的筆觸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後來慢慢的寵辱不驚,無論裏面的人物經歷着什麼,我都僅僅在旁邊慢慢看他們的經歷,因為歷史,是我無法改變的,讀後感《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有人説《明朝那些事兒》有點胡説八道,是的,這點我贊成,但是這是一本正兒八經講歷史的書,我肯定看不下去。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摻雜有作者個人的喜好和評價的。看書的過程,僅僅是一個借當年明月的視覺來感受明王朝興衰起伏的過程。當然,裏面的每一次權謀都驚心動魄,每一個英雄都感天動地,每一個壞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卻好得沒有道理。可是他們終究的結局都是:成為歷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炆、朱厚熜、萬曆、崇禎、劉伯温、于謙、徐階、張居正、嚴嵩、李成樑、李如柏、毛文龍、袁崇煥、高迎祥、魏忠賢……他們的嘴臉,好的壞的,一個個在大腦揮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歷史,連皇后,也只記載是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興的是,終於看完了,終於不用再考試複習的時候再糾結是看課本還是看《明朝那些事兒》——很多時候,選了後者,如果考得太爛,就是《明》的錯,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結果,哈O(∩_∩)O哈!嗯,安心複習,考完試幹正事去。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4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歷着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雲湧,再想想塞外的戰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人們説似小説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麼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認識了這麼多人物,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守仁了。在他頭上,連“聖賢”都不合適了。我敬佩他的決心,十五歲就立志消滅敵兵;我敬佩他的才能,飽讀詩書而百步穿楊;我敬佩他的膽量,拿少量人馬跟敵方上萬軍隊血拼……他的人生十分偉大,但他對世間的貢獻匯成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慾!天理即人慾也!”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帶領我走進了歷史的殿堂。作者讓我熱愛了歷史,瞭解了歷史,領悟了歷史。我的感受只匯成了一句話:歷史長河,波濤洶湧。壯士悲去,留下惆悵……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5

歷史,原本並不是滄桑厚重的,只是因為時代的步伐給他們蒙上了一層不可知的陰影和輕紗。用幽默輕快的筆調,敍述一個長達百年的歷史和封建王朝,這也許就是《明朝那些事兒》的魅力吧!

初次品讀這本書,我還沒有感到多麼的驚奇。平淡的語言,樸實的介紹,有點諷刺和幽默性質的歷史背景和故事,讓人們感到:這彷彿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一本充滿幽默充滿喜劇色彩的故事書吧!但是在細細品讀,文中的人,文中的事,每一件歷史,每一件文物,其實都在“戲説”之中為他們戴上了一個金燦燦的光環,代表了歷史的滄桑,更代表了歷史的厚重。

書中對人物的描寫也是別具一格。他並不拘泥於其他歷史書,那種古板的介紹:先是對人物的生平,背景,作了一一介紹,然後再開始逐字逐句地引出事情的原委始末。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介紹一個人物的時候,沒有過多的介紹他的經歷和背景,而是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他所經歷的大事,以及帶給人們難以忘懷的精神企盼等等。

令人難以忘懷的便是書中所介紹的王守仁了。王守仁原來在朝廷為官,但是後來因為參加政治,所以不慎被貶到了一個偏僻荒涼的地帶。他非常熟知這裏的地貌地形,以及這裏常年都多強盜多小偷,治安非常的不利!但是他卻毫不氣餒,希望用自己的精神內涵來感化這裏的人民,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為了這樣,他苦心鑽研了近七載,終於在第八年的時候,研究出了一門震驚古今中外的學科——心學,就是“知行合一”的理論,將中國古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此,他也獲得了心學之父的美稱。

其實這個故事帶給人的與其説震撼,更不如説是一種敬佩,一種讚揚。能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投入到科學,以及精神世界的研究中,是不易的,也是不平凡的。

《明朝那些事》用輕鬆愉快的筆調,在人們的心目中塑造了一個讓人回味無窮,卻也不捨放下的明朝世界。細細品讀,方能品得其內在底藴!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6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總共七冊,共計96萬字。書的內容是從朱元璋的出生講起,到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整本書都是以小説的筆法,通俗、易懂且很富有幽默感。真是非常欽佩作者當年明月,能用那麼簡單的語言(這個説實話很難)來描繪一個朝代的那麼複雜歷史。回想起在上學期間學校教授的歷史課本,只能用膚淺、平庸和隨波逐流來修飾,而且對於某些歷史事實缺乏考證和獨立的見解,鄙視!

其實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就很少去用心讀一本書,特別是長篇小説或者是歷史題材的,不是自己不感興趣,而是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在大學裏埋頭苦讀(老師水平真的一般,只能埋頭苦讀)的是自己的專業書,為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工作後讀的是行業書籍,為的是幹好自己的工作。另外,也怪自己是搞挨踢的,知識更新換代太快了。

然而,現在工作穩定了點,但是經常出差。出差路上有時候確實很無聊,特別是乘飛機出差的時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很痛苦。思來想去還是找本書看吧,看什麼書呢?專業書和行業書我是不看了,看了想吐!後來在網上看到《明朝那些事兒》比較火,想想朱元璋是自己的老鄉,明朝的歷史自己確實知之甚少。於是下決心買一本好好看看,就這樣,在導遊當年明月的指引下,我踏上了明朝旅遊的征途。

呵呵,當年明月這個導遊僱的還是很划算的,在他的陪同下我度過了一個快樂、悲傷、激動、憤怒、遺憾和感慨的旅途,真是受益匪淺啊!我也想以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談談的我的讀後感: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創業艱難,守業更艱苦。朱元璋經過近二十年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創立了大明王朝,而他的子孫們用了近200年的時間來堅守這份家業,期間王朝幾近覆沒,興衰波盪起伏。

這本書,讓我懂得要獲得多大的成功,就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從朱元璋的經歷可以看出:童年時期生活困苦;少年時期親眼看着父母餓死,然後為了生存沿街乞討、四處漂泊,到皇覺寺當和尚被人欺凌,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與自己相處了十餘年的父母;成年後被迫參加起義軍,南征北戰、槍林彈雨,從一具具屍體上爬向自己的目標。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官場如戰場且勝似戰場,是一個國家最高智商的猛人之間的鬥爭場所。呵呵,看看楊廷和、徐階、于謙、張居正的經歷就明白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事物是有使用期限或者叫生命週期或者叫氣數的,明朝就相當於一個公司,到後期無論崇禎帝怎樣努力也最終走向了倒閉,只能説氣數已盡!但是,我要向崇禎帝致敬,他是個好皇帝、一個明君,一個堅持不懈和肯負責任的人。然而,什麼事物是沒有期限的呢?我認為是思想,例如,王守仁的心學:"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最好,讓我用楊慎的《臨江仙》來表達我最後的心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讀後感7

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學生時,就喜歡看些名人傳記。在我認為《明朝那些事兒》應該是一本枯燥的歷史書,我是不會準備把它看完的。沒想到在當年明月妙趣橫生娓娓道來,我居然看進去了。書中不乏幽默詼諧,把本來乏味的歷史事件寫活了!讀之如飲甘泉。像我這個不怎麼愛看歷史書的人,都能看進去,想想也是不同凡響了。

這本書獲得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獲得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大獎”及20__---20__年度系列暢銷書第一名等榮譽。

該書之所以幾年間成了時髦書,堪比“凡有井水處,必有柳詞”了。歷史本來很精彩,就看怎麼寫了。當年明月的寫作不僅筆鋒幽默,關鍵是加進了自己的感悟,也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今人與古人的距離。其實我喜歡讀他的`原因,是因為作者用現代的語言把歷史事實擺了出來,我想大多數人也是這麼個念頭。

朱元璋,小名朱重八,生於安徽省的一個赤貧農民家庭裏。在元朝末年,坐在家裏都要上税的畸型社會裏,能夠活下來已經是奇蹟了。他的童年就在一個冬涼夏暖,四周通透,食不裹腹的環境中靠給地主放牛長大的,他此後人生的逆襲想想也是奇蹟中的奇蹟了。由此我也想到了一句話:英雄不問出處。他的人生軌跡大致是這樣的:十二歲時遷居太平鄉孤莊村,十七歲時父母長兄及侄子亡,入鍾離皇覺寺為僧,後雲遊淮西,二十一歲生活所迫,又重返皇覺寺,二十五歲投軍到郭子興部隊,(十七歲前,幾乎不識字),因作戰英勇受到郭的賞識,二十六歲還鄉招募徐達等。二十九歲率部攻下應天府(今南京),此後他的人生就象開掛了一樣,在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名將的輔佐下,到三十四歲時就受封為韓守政權吳國公,三十七歲稱吳王,四十一歲稱帝,奠定了大明江山。我看到此處,不僅想起一句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如今六百多年過去了,但籠罩在朱元璋身上的爭論似乎並沒有停止的跡象,他有過不朽的功勛,也有過嚴重的過失,這些爭論可能再過六百年也不會停止。歷經時間的磨礪,歲月的侵蝕,朱元璋似乎依然屹立在那裏,他的豐功偉績、成敗得失都被記錄在史冊上,供後人評説。

朱元璋,一代英雄。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在遲暮之年,他勒住馬頭,迎着落日的最後一絲陽光,向壯美河山投下最後一瞥,仰天大笑: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此為該書系列第一部。

此後他的子孫們,在他建立的帝國下,又演繹了一番複雜而險惡的政治鬥爭生活,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又寫下了後幾部。

英雄從來都有氣勢恢宏的人生,他們都有過人的天資,讓我等凡人須仰視才見。

歷史從來都是重複的,又從來都是不一樣的。

今天,尤其是太平盛世下的我等。也不必效法於英雄,不必介懷歷史的雲煙。和平是任何一個時代人民最美好的追求。我們現在的生活又何嘗不是戰爭年代經過戰火洗禮的英雄們想過的生活呢?

由此想想也心安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75g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