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1

《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人人耳熟能詳,真乃婦孺皆知,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往西天拜佛求經,修成正果的神話。關於《西遊記》,有五花八門的點評:有人説帶有階級意味,有人説富於哲學魅力,更有甚者將其列為“遊戲之作”——正所謂眾説紛紜、爭論不休。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此著,心中自有獨特的感受:《西遊記》一書,旨在團隊之道——求同存異,包容諒解。

師徒一行西遊,這本就是一個團隊。各人又有各人的角色:唐僧禪心已定,是領導人;悟空進取精進,是開拓者;八戒處事圓滑,是外交官;沙僧和白龍馬吃苦耐勞,是標準的助手。儘管連人帶馬僅僅五人,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團隊實現了目標,跋山涉水取得真經。師徒特性大相徑庭,但結局卻是圓滿的,這説明什麼?——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將由不同的人才組成。倘若全是爭強好勝的鬥戰勝佛,團隊將內鬥不斷——原著第五十八回,兩猴王相鬥亂象,“二心攪亂大乾坤”。由此可見,團隊之道其一,就是要求同存異,允許成員之間的差別。

那有人會問:人人都不一樣,豈不是分歧叢生?是的,分歧太多了,矛盾也太多了,可是師徒克服了,解決方案明明白白地擺在書裏呢:五十六回,“大聖誅草寇”,唐僧一怒之下趕走了愛徒,兩人鬱鬱寡歡,結果悟淨自尋觀音調停;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悟空滅白骨夫人,聖僧反“恨逐美猴王”,最後八戒出面義激師兄……諸如此類,團隊成員針鋒相對時,他們選擇一走了之嗎?沒有。團隊成員大難臨頭時,他們選擇袖手旁觀嗎?亦沒有。這不僅是一行人意志的.表現,更是體現了團隊之道其二——包容互補,保持成員之間的合作。

二則團隊之道,不禁使我聯想到了我們的班級足球隊。五月,足球比賽的帷幕拉開,班上迅速組織起一支足球小隊:隊員體型不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性格不一,急的慢的穩的躁的……但訓練時,每個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不管炎炎的烈日,抑或飄飄的雨絲,出現分歧時也能商量妥協;在場上,他們分工合作,攻防得當,成功殺進八強;哪怕是淘汰賽失敗了,也毫無互相抱怨之意,反而相互激勵,即使比賽散場了也自願全體留下來強化訓練……儘管最後沒能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足球運動中的團隊精神,儼然已經把他們塑造為密不可分的一體——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穫。

學習這種團隊之道吧,在差異中走完十萬八千里“長征路”;學習這種團隊之道吧,像取經人一般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學習這種團隊之道吧,你終會到達心中的聖地、夢想的彼岸。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2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這一路上,他們求取芭蕉扇,翻過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它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我覺得自愧不如。記得小時候,我與父母一同登山觀景,我興奮極了,本來説一定要爬到山頂。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時,我們離山頂已經很近了,可我聽登山的遊客説景色並沒有那麼好,再加上我已經汗流浹背,望望山頂,我便坐在亭子裏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不願再爬了。後來,聽父母説,站在山頂,就如站在仙境中一般是啊,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何況我怎能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目標呢,也就等於放棄了我之前所揮灑的汗水!山頂就離我那麼近,可我還是錯過了!我應該像故事中的師徒四人一樣,要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執着的像着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未來的一天,我也能夠取得那傳説中那屬於自己的真經!

今天,我讀完了《西遊記》這本書,我很喜歡它,它給了我無限的樂趣。

説到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孫悟空這個人物,他英勇頑強,作戰勇猛,頑皮可愛,愛憎分明;尤其在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中,當白骨精第三次變成了一個老公公時,當唐僧猛念緊箍咒時,他忍着劇痛,為師父打死白骨精,更體現了他對師傅無限的愛。

當然,説到孫悟空,不得不提起他的兄弟豬八戒。他雖然有些好色,貪吃貪財,卻又無時無刻,不停地照顧師傅,當孫悟空身體不舒服時,他就細心地關照師兄。

師徒四人中,最樸實,最善良,最勤勞的,就誰是沙僧了,他當兩個師兄身體不好時,照顧得也可以算是無微不至。當然,他也是師傅最好的徒弟(其實三個徒弟都是不錯的!)

那麼,説起唐僧這個人,他雖然有些固執,好壞不分,但他一心一意取經,不貪財,不貪色,善良體貼。

給我感觸最深的故事,就要數烏雞國辨妖了,尤其是後半部分,孫悟空忍痛辨出妖精當唐僧念過緊箍咒後,他已頭痛不堪,但依然忍着疼痛,幫助兩位師弟除妖。

大戰紅孩兒是我最喜歡的故事,當紅孩兒用三昧真火把孫悟空燒得痛苦難堪時,又被龍王的涼雨水激了一下,激得他腰痠背痛,腿軟筋麻,但他在被師弟救回時,仍是想着師傅,絲毫沒有顧慮到自己的身體。

《西遊記》是一部很好的書,推薦大家去看,看我國古典名著,傳揚優秀文化!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3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這《西遊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裏面孫悟空的神氣,並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性擺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西遊記》有着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外,還有着引人入勝的情節。眾多情節中,我記憶最清楚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這兩回。

《孫悟空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自稱“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得到“如意金箍棒”。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最後請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很多天後依然毫髮無損,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這些看了《西遊記》所得到的啟示都是終身受益的,這也使我明白了讀好書,讀名著的重要性。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4

我喜歡經典,更喜歡讀經典。

我讀過精美纏綿的《紅樓夢》,讀過扣人心絃的《西遊記》,讀過蕩氣迴腸的《三國演義》……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西遊記》這本名著。書中的故事總讓我愛不釋手,沉浸在美妙而傳奇的情節中……

《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師徒曉行夜宿,歷盡艱難險阻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上降妖除魔,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描繪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一心想取得真經的唐僧,有能降妖除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有老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僧,還有好吃懶做,馬馬虎虎的豬八戒。而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嫉惡如仇,一雙火眼金睛,能看出妖魔鬼怪醜惡的嘴臉;一根能變大變小的神奇金箍棒,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我還佩服他足智多謀。想盡各種辦法救師傅於危難之中,雖被師傅誤解,但仍然忠心耿耿,一心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

《西遊記》不但故事精彩,還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就拿這次期考數學來説吧,考試前,經過複習,模擬,再複習,再模擬考。然而幾次模擬考試,我的成績都不是很理想,看着試卷上刺眼的分數,心裏象刀扎一樣疼,沒精打采地趴在桌面上,悄悄掉下了“金豆豆”。難道我的成績就上不去了嗎?幾次複習還是這樣,莫非女孩子真的就學不好數學?我有點氣餒了。這時,我想起了《西遊記》,悟空護送師傅取經,一路遇到各種困難卻從不低頭,而我遇到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這怎麼行?想到這,我拿起課本,把不懂的和經常做錯的題目抄在本子上,耐心地重新再做,一次次練習,直到弄懂為止。終於在期考的時候,考出了96分的好成績。捧着試卷,看着那紅彤彤的分數,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流傳至今的名著《西遊記》,竟藴含着那麼多的道理和啟示。我學到了要像沙僧那樣老實,踏踏實實地做人;像孫悟空那樣對事明察秋毫,明辨是非;像唐僧那樣做事不氣餒,而不能像豬八戒那樣馬馬虎虎。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被別人誤解或者受到委屈,但為了達到一個目標,我們必須學會忍耐,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實現我們的目標。

這就是經典給予我們的財富,它已超出了作為“書”的價值。它傳遞着正能量,引領着我們前進。

在成長的道路上,讓我們與經典為伴,與經典同行吧!

《西遊記》讀後感心得體會5

“你挑着擔,我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電視劇《西遊記》的主題歌,是對“西遊”精神的一種提煉和概括,既寫出了“西遊”披荊斬棘的艱辛,更反映了一路向前的無畏樂觀。

大唐貞觀十三年九月,正是的“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的秋深時節,唐僧迎着清霜,披着明月,西出長安,踏上了取經之路。雖説是如來的得意弟子金蟬子投胎轉世,可此刻的他,只是一個肉胎凡身的和尚。他不知道前方山有多高路有多遠,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等在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毒魔惡怪正眈眈虎視着他那能讓人長生的皮肉口滴涎水。他當然也不曾期待有幾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來斬妖除魔“保駕護航”。他的心裏只裝着一件事:取經。他的腳下只有一條路:西天。伴隨他一起上路的,是求取真經的信念和永不退縮的意志。哪怕落入妖魔之手,飽受繩捆線綁籠屜蒸煮之苦,幾度命懸一線,可是隻要一脱險境,他又會立刻踏上西行的路。

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不同,三個徒弟都不是凡夫俗子。他們個個都能騰雲駕霧斬妖除魔,去往西天對他們來説是小菜一碟的事。然而,他們卻跟隨着唐僧亦步亦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取經人”。期間,也鬧過誤會與爭執,取經的團隊也幾乎分崩離析。然而,他們三個謹記着對觀音菩薩的承諾--“護送取經人”,一而再再而三放下嫌隙,各展所長合力驅魔,最終護送唐僧取得真經。十四年的取經路,孫悟空從一個衝動的石猴成長為沉着冷靜的“鬥戰聖佛”,豬八戒和沙和尚也完成了對各自罪愆的救贖。他們的西行路,是一條堅守承諾自我成長的路。

師徒四人奔走在取經的路上,而各種妖魔鬼怪也奔走在各自的修仙之路。他們有的脱胎於草木,有的幻化於禽獸,都為了在神仙之列佔有一席之地而奮力修行。然而,對於成仙的渴望使他們的內心成了一座焦灼的火焰山,為了達成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尤其是聽説唐僧肉可以延年益壽便使盡手段欲施毒手。對長生的渴望讓他們失去了理智,甚至忽視了孫悟空的金箍棒。可憐的他們,自以為走上了終南捷徑,卻不料反因此失了修行,丟了性命。

不論是仙是妖,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塵世間的每個人也一樣。趕路的時候,既要抬頭看天,也要低頭看地,關鍵是不要走上岔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r16m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