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多篇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多篇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多篇

《時間簡史》中有很多內容僅僅是假説,但這又不同於生活中的那個假説,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才能大膽提出來的假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1

在孩童時期,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們的宇宙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是否有邊際,它是否有一天會消亡?”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會經常縈繞在我們稚嫩的腦海中。但是隨着我們漸漸的成年,這溯本求源的好奇心、毫無束縛的想象力卻淡去了,開始滿足於各種現成的似是而非的論斷,於是,眼中的世界慢慢地由奇妙的立體變成了平淡的扁平。然而,對自己存身於其中的宇宙的神祕感卻永遠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普及版)就試圖帶我們這些常人去解讀時間和空間的奧祕。

在書中霍金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他所理解的宇宙:“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只有憑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並且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

儘管只是“普及版”,但以我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真正理解霍金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所涉及的哲學理論是同樣偉大的,我實在理解不了,只能是最粗淺的體會,因此,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霍金的經歷和他的科學貢獻一樣是一個奇蹟,他20歲時即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醫生甚至預言他當時還只有兩年的壽命,然而霍金卻創造了奇蹟。因為特徵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症”。儘管如今他只能坐在裝有馬達的輪椅裏,依靠一個電腦發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世人:執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

就是這樣一位被漸凍症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着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祕;他敏鋭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雖然我不僅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一顆偉大的心靈。但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讓《時間簡史》把我沐浴一番,這樣,它能使我在這個變得日益浮躁和功利的世界裏沉下心來,收拾一下雜亂的思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每個人都有必要翻開《時間簡史》,讓我們一起,心平氣和地傾聽霍金對我們人類和宇宙説了什麼,儘管你可能聽不明白。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2

浩瀚的宇宙、神祕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着有着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瞭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本學期有幸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教研組內集體討論説要看此書。?

翻着這本書,總有一種似懂非懂,一會兒看懂,一會兒不懂的感覺;同時又感覺到一個個精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不忍放下。《簡史》從思索宇宙的年輕人演講到宇宙演化的圖像,從牛頓宇宙到相對論,之後講了彎曲空間、黑洞、大爆炸、蟲洞等等理論。一個個理論誕生、發展,一層一層的剖析,然後又被新的理論替代,每一個理論像一個個時代的英雄從弱小到偉大,從成長到衰落。使我們在閲讀霍金先生高深思維的同時,也驚歎其優秀的文學邏輯。《簡史》的普及版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著作,除了讓我們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識外,更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説。?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這些知識讓我們覺得深思給人以啟示。如人存原理是指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裏去觀察它。從人存原理又涉及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霍金先生很精闢的説,許多科學理論也非常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其思想是,在任何自我繁殖的有機組織羣體中,不同個體的遺傳物質和成長存在變異。這些差別意味着,某些個體比其他個體更能得出有關它們周圍世界的正確結論並相就地行為。這些個體就更可能戚並繁衍,自然選擇賦予我們推理能力,這就要我們去尋找完備的統一理論,不會誤導我們去得到錯誤的結論。因此我們以前所認定的牛頓三大理論也有錯誤,因為牛頓認為時間都是絕對性的,然後愛因斯坦提出來了相對論,他不斷的完善他的相對論,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但我們並不認為廣義相對論一定是統一的完美的理論。除此之外,如以太物質,彎曲空間,等效原理,雙子生佯謬,膨脹宇宙,黑洞原理,蟲洞理論,四維空間,時間與温度的關聯等等都給了我知識與心靈的雙重衝擊。?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3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能夠説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麼我認為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經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温度十分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温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很多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之後,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構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經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構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十分大,物體的逃逸速度十分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能夠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十分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能夠放射出正反粒子,並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能夠活動的僅是3隻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着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出思索,對真理髮出挑戰。最終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於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於我更深一步的閲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終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明白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我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應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4

這個宇宙是充滿神奇與奧妙的,它就如一場夢幻般的魔術表演,將一切的一切顯化,無論是“人”這一天地靈秀的產生,或是人類所生活的地球的產生,又或是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的誕生與破滅,人類在數千上萬年的與自然與宇宙的交流中所得知的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那麼這個世界的本質到底是怎麼樣的,這個宇宙又有着多少我們所不知道的奧祕,而我們已經生活了好久的地球之上或之外,又是否存在足以毀滅人類的危機,這一切都需要去探索,即使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不會遇到需要這些知識的場景,但作為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人又怎麼能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呢?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中便將一些這樣的科學知識,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闡述了出來。

《時間簡史》一書中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

傳統思想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但霍金認為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概誕生於一百五十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以一個點的形式存在,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概念。後來這個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與空間由此開始,物質逐漸形成,併成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直至今日。

大約在距今五十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四十六億年前地球形成,併成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可能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會逐漸收縮,最終有收縮成一個不佔空間的點,這代表時間的結束。而宇宙究竟會不會收縮為一個點,還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這就是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基礎。

而我想宇宙之外仍存在某些人類無法探索的物質,而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它會不斷汲取外面的物質用來促進自己的成長,而宇宙誕生之初他也許便是將某些未知物質先儲存起來聚集好足夠的可以令其極速發展的能量,形成大爆炸之勢,而後各種物質之間不斷融合或者誕生,從而使宇宙不斷成長。

最後在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希望與諸君共勉。

我們對這個日日生活的世界知之甚少

我們幾乎不會去思考使生命得以實現的陽光的產生機制

…………

宇宙從何而來,它是否一直存在

時間是否有朝一日會倒流

人類的認識是否有一天會有終點

物質的最小組成部分是什麼

為何我們記住過去而不是將來

為何存在宇宙

著作時間簡史讀後感5

《時間簡史》中,偉大的科學家們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從而不斷地推動科學的發展。正是這種創新精神,才使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邁進。馬爾滕曾經説過:水不流動,必至污濁。同樣,一切事業,假使當事者不常留意改進,改良,努力創新,最終是準會落伍,失敗的,所以説,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歷史,這輛時空之車,在時光中不知疲倦地穿梭,並將繼續向前方行進,創新便是它前進的車輪。因為創新,歷史才不斷地發展。回首望去,在農業的發展史上有這樣一段足跡,黃帝發明農耕器具,後來人們使用水車,到如今的噴灌技術和農業土地多利用,這是一個又一個的創新,這一創新,使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可以養育着世界上近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無論是北孝文帝通過改革創新使國家興旺,還是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都使國家走向一個又一個歷史的巔峯;再想想,數學上無論是笛卡兒創立了解析幾何學,還是祖沖之將“π”算到小數點後9位,都使數字變得美輪美奐;再想想,科技上無論是我們國人為之驕傲的四大發明,還是虎克發明了顯微鏡,都給人們帶來了福音;再想想教育上無論是孔子的因材施教,還是當前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都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這些,不管在哪一行,無不都充分體現着創新的力量,揭示着,創新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有人認為,創新是科學家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這種觀點不可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都離不開創新。電子支付,雲儲存,共享經濟等等,這些都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中獲得的靈感,進而發明創造用於生活。

不僅個人需要創新能力,整個國家也需要創新意識。因為只有創新才可以發展,只有發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巔。20--年,於我們而言,是刻骨銘心的一年,新冠肺炎給我們巨大的考驗,這個時刻,需要我們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共抗疫情。也正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爭中,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我們千千萬萬的志願者,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奔赴向前,發揮各自才智。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為首的研究團隊,深入一線,專心研究對抗疫情的方法,這是創新。這也警醒着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要時刻注重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在災難面前臨危不亂,共克艱難。創新是後車輪,發展是前車輪,只有創新才能不斷推動發展,於此我們的家國才能不斷強大,民眾才能樂享安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9ln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