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1

一個花甲老人,一頭老牛,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相互陪伴,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作響,這位老人一生經歷坎坷,目睹了親人的離去,他向我們闡述了活着的意義——珍惜。

人生苦短,總會經歷一些坎坷。但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的信念,堅強、樂觀地挺過去。故事中的老人在那炮火相交的戰場上心想着自己一定會活下去,心想着自己的的家人,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現實生活中,我們只有堅持才有實現自己夢想的希望。如果每個人都輕言放棄,那麼誰還會成功?每個人都會有着不同於別人的經歷,於我們學生而言,面對一次考試失利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人生,那我們還要怎樣面對社會這片大海上的風浪。所以珍惜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它會使我們的羽翼豐滿,足以翱翔於藍天。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但是不要忘記還有愛我們的家人在背後支持着我們。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總會厭煩父母的嘮叨,但是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父母給予我們的是他們無私的愛,每晚放學後,校門外總會有等待孩子的家長;每棟樓房裏總有等待孩子回來的父母。推門而入,餐桌上擺放的水果是他們精心為你準備的,當12點的枱燈還在發着微弱的光時,他們總會擔心的過來查看,勸你早點睡,以免傷着身體。我們獨自出門時父母總會打來電話詢問,看你是否習慣,是否開心。這邊的我們可能早已進入夢鄉,但他們卻輾轉反側,徹夜難眠,這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牽腸掛肚。

一件件的事,都是如此的平常。這裏面無一不包含着父母的愛。只是每位父母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活着,就要目睹着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我不喜歡這種別離的滋味,它不是短暫的分開,而是永久的分離。人的一生在別人的陪伴下總會感到短暫,充實。若只剩下我們一人,那將是多麼的漫長,空虛。所以珍惜現在與父母行處的時光,他們對我們的愛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活着,就要懂得父母不是我們的僕人,隨從。他們完全可以對我們不管不問,但出於本能,他們不會,也做不到。雖然我們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心中不免有團狂躁的火,但是我們為何不能學着收斂起自己的衝動。要知道,我們隨口説出的一句“好煩”都會如一把刀刺痛他們的心。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一個一心一意想讓我們幸福的人。我們難道要讓他們像“家珍”一樣病入膏肓才知道痛惜,直到他們像“有慶”一樣離去了才知道後悔嗎?

活着,理應學會珍惜,不僅是父母,還有朋友。

所謂朋友,並非那些和你一起吃喝玩樂之人。真正的朋友,就如同每天早上的鬧鐘,即便你對它又愛又恨,可就是離不開它。真正的朋友,從不在乎你的錢財、地位,只是一心和你相處,幫你分擔;真正的朋友,並不是在你困難時用戲謔的眼神看着發生的一切,而是儘自己所能幫助你度過難關。這,才是我們該擁有的朋友。

是啊!父母不可能陪伴我們走到最後,也只有身邊的朋友可以做到。他們和我們的親人一樣,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活着,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度過這一生。從現在起,開始珍惜你身邊的人和經歷,一切還來得及。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2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説,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着》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着,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着自己。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3

人越怕死亡,就獲得越怯懦,而堅強樂觀,又是一種對死亡的超越。人會因孤獨而痛苦,又會因痛苦而孤獨,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冥冥之中,互為因果。讀了餘華的《活着》之後,我才發覺,原來我未曾真正活過。

坐在窗前,抬頭才發覺已夕陽西下,沾染了一些書中的悲愴。在一個黃昏,福貴江蘇了他的故事,帶着些許無奈,帶着些許悲涼,帶着些許惆悵與悔悟,再帶着些許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陽,從升起時的光芒萬丈,到落下時的微弱呼吸,無一不透着一個老人的釋然。

年少時的福貴,流連於花月場地中,只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富少,他有着劉村人都沒有的條件,有着他人都咩有的尊寵,當他被青樓女子揹着行走於大街小巷時,他一切都沒有顧及,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沉醉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顧嬌妻。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未曾感覺到煙花易涼時的淒涼,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悄聲無息,福貴不知道,他已經跳入了為自己挖的陷阱。

當富貴敗光了家當後,他的父親沒有動手打他,反而表現的很平靜。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如水並不能掩飾心中的驚濤駭浪,福貴的父親的死,恰巧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當一個人被上帝盯上後,他不一定是幸運的,還有遺棄。家裏的那一抹悲傷還未散去,福貴又經歷了妻離之痛。岳父大張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福貴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會了種地,用着自己的雙手和租來的五畝地,養活了母親和自己。這時的福貴還叫“富貴,”這也是命運的一種諷刺吧。不過這裏的福貴,是真真正正的,認認真真的用心活着。

命運總是變化多端的。福貴剛與妻子重逢,卻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當他被倖免回家時,他是否看着那依舊的茅草屋,心裏有親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對兒女,也許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價值吧?眼淚是歡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載體,是情意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相逢是讓人感動的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時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與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並不在意他的勇敢,無情地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着躺在病牀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活着,因為他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外孫……都離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但這些並沒有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託在老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超脱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福貴一生的悲慘,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着,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的午後向被人講訴自己的一生。正如餘華自己所説:“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它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4

翻開書頁,心中湧上沉重,卻也交織着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筆調洋溢着樂觀,同時印證一個年代的艱辛、坎坷與蒼涼。一次次生離死別,委婉卻淒涼,展現着生命的渺小與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強徵兵役的悽慘,雙親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為“活着”而“活着”的信念的支撐下,次次打擊後福貴依舊繼續堅持着。孤苦伶仃的晚年裏,他只能與一頭同樣名叫“福貴”的牛作伴,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活着是一種歷練,活着是一種幸福。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着是任何人也無法逃避的,有的人在歲月中感知到活着的意義,於是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永恆。可是有的人活着,失去了追尋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奮鬥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艱辛;失去了腳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實活着,並非要名垂青史,轟轟烈烈。過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卻也無所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過於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對,積極把握,珍惜當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廣闊的田野,而苦難亦是一種希望的播種。它在落寞時滋潤枯竭的心靈,在迷惘時指引前進的方向,在無助時鼓舞失意的靈魂,它能夠使人在逆境中堅強,在平凡中不凡。

這樣一句俗話被人們口口相傳:“好死不如賴活。”的確,人們總是在探求生命的實質與活着的意義,認為人活着是為了理想、奉獻、青春、奮鬥,諸如此類,卻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東西——“活着”,不管處境如何,不管堅持着是為了什麼,我們都應該為“活着”而好好活着,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條,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加有價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們日積月累地採摘,那些樸實無華的花朵,也會變成生命的花籃。

人生中沒有什麼幸運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靜靜地、平淡地活着。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活着》讀後感心得感想5

活着,是個耐人深思的問題。人為什麼活着,為了什麼而活着,要怎樣地活着。是苟且偷生,還是功成名就,是尋歡作樂,還是忍受孤獨。誠然,每個人活着的姿態不盡相同,在忍受中活着,何不為一種樂觀的生活姿態。

初看《活着》是在高二,再看《活着》是在高三,又看《活着》是在大一,如今大二,又一次忍不住翻開這本書。這本書以時間為線索,以“我”的口吻,以福貴的一生來揭示主題——以哭的方式笑,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偉大文豪餘華筆下的主人公福貴,年少之時,虛度光陰,遊手好閒,欺瞞父母,欺負妻子;中年之時,豁然醒悟,卻不得不面對至親至愛相繼離開,無奈只求於平淡簡單的生活;老年之時,孤身一人,與牛為伴,將一切看得雲淡風輕。

活着,是一個美好的旅程,我們會在這一旅程中明白人生的真諦。在忍受中活着,這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人生在世,我們不可能事事順心,難免會有狂風暴雨的時候。就如我們許多學生一樣,在接受大學聯考挑戰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失利,最終成績不盡人意,我們難受,我們鬱悶,但我們必須去接受,去忍受,再站起來,在另一個起點上努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不是屈服,是一種忍受現實再重新站起的魄力。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我們真正地過了個“鼠年”,舉國上下每一位人民都選擇了活着的意義。有的人選擇站在抗疫一線,捨己為人,舍小家為大家,每分每秒與死神抗戰,也許,這一過程他們會失去自己僅有一次的生命,但他們毅然前行,詮釋着無畏無私活着的姿態,他們是英雄。有的人待在家裏,足不出户,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裏默默忍受着,在不知道明天和病毒哪個先來的恐懼裏默默忍受着,他們相信國家,相信奮戰前線的人們,他們相信春暖花開的那天總會來臨。他們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待在家裏,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給國家添亂,這便是他們活着的意義。還有的人,是這場戰爭中的不幸者,儘管這樣,他們依舊勇敢地選擇接受,默默去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勇敢地配合醫護人員與死神鬥爭,他們的親人朋友,也忍受着現實帶來的殘酷,承受着親人朋友不幸的悲痛。在忍受痛苦中活着是他們的選擇。這場戰“疫”中的所有正義的人們,都在忍受着各自的疼痛,目標都只有一個——活着。為自己活着,為他人活着,為國家活着!這不是屈服,是一種忍受現實再對症下藥的無畏。

再如書中的福貴,敗盡家財,父母相繼離世,接着妻兒,甚至女婿,外孫也離自己而去,但他毅然選擇忍受,孤身活着,將死亡看得坦然,這不是苟且,是一種活着的勇氣。或許,正如餘華自序中所説“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一個人所能承受的苦難有多少,那麼他活着的意義就有多大。當我們熬過一個苦難時,就會感到“我不棄歲月,歲月終不棄我”的温情及人之為人應有的力量。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挫折總是悄無聲息地向我們走來,倘若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它,接受它,忍受它,也許,這就是我們活着的意義了,我們也不枉來這一遭。

聽,“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漫漫人生長路,我們終究要學會在忍受中活着。

標籤: 讀後感 感想 活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3w9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