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四大名著西遊記讀後感

四大名著西遊記讀後感

第一篇:名著:《西遊記》讀後感

四大名著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説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説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羣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脱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在歷史長河中,人不過是一粒微塵,有了這樣的認識,性情自然就會變得曠達。人的進化導致了世界的變化,自然產生萬物,思維的幽靈是主宰空間的閃亮焰火,網絡的世界瞭解更多悟透,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人應保持純潔無瑕的心性,拋棄名利的雜念,以平常之心處事,以平常之心待人。做到寵辱不驚,成敗不計,做自己該做的事,做自己願做的事。只要盡心了就是最好的。將自己的一生過得充實而幸福。

第二篇:為什麼西遊記稱不上四大名著?

為什麼西遊記稱不上四大名著?

而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從純文藝的角度評判的六才子書是《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和《西廂記》,後來的毛宗崗父子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三國演義》,將其尊為第一,再又過了幾十年明清小説界的boss《紅樓夢》出場,奠定了文學家心目中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注意不是《西遊記》。)

在這裏很多朋友可能會質疑,《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都是小説,《西廂記》是戲劇,將《西廂記》與三部小説並列不太合適,但是這裏講的是四大名著,並不是四大小説。或許也是因為《西廂記》的體裁問題,後來的“西”漸漸演變成了《西遊記》,成為了現在的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為什麼我説《西遊記》稱不上四大名著,其一是作者問題。吳承恩榮幸成為《西遊記》的作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事實上至今對於《西遊記》的作者存有勢均力敵的兩派,即“挺吳派”和“倒吳派”,順便説説鄙人也是一名堅定的“倒吳派”。當然,事實上對於四大名著的作者問題都有説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比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到底寫到哪裏,通行本《紅樓夢》比較流行的説法是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寫,後四十回為高鶚狗尾續貂之作。前幾年有些紅學家認為曹雪芹原版《紅樓夢》應該是一百零八回,只可惜曹雪芹未寫完就去世了,留下了個殘本,殘本後面二十八回被續寫者篡改了。而《水滸傳》也存在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的説法。當然,僅僅因為作者緣故就革除《西遊記》四大名著的頭銜理由似乎有點不充分,《西遊記》特殊就特殊在它極有可能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一羣人寫的,注意這裏的用詞,是一羣人,不是兩三個。

為什麼説是一羣人,《西遊記》的斷代感尤其強烈。《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無論是一人還是合著亦或是前人未完成後人續補,到底還有個整體性,其中《三國演義》整體性最強,所以《三國演義》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對作者沒有疑議的小説。《水滸傳》整體性要次之,後面徵方臘的內容在一些版本的《水滸傳》中並沒有,而《紅樓夢》的整體性就更加差些,對於後四十回各個人物的結局紅學家們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諸如林黛玉最後應該是溺死,賈寶玉薛寶釵最後沒有孩子,賈府沒能夠家道復興等等。而《西遊記》可以説是一朵奇葩,對於它的疑議從第八回就開始了,前七回大鬧天宮,寫得清新脱俗,十分精妙,即使把它獨立出來看也無妨,著名動畫片《大鬧天宮》取的就是《西遊記》前七回。八到十二回共六回承上啟下(這裏講的六回還包括一個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在一些版本的《西遊記》中沒有,所以是五加一回),這六回交代取經起因,寫得十分混亂,《西遊記》諸多不能自圓其説的矛盾點也自此開始。後面八十七回劇情拖沓,多有重複,其中矛盾點更加多。尤其是後面八十七回,其中文筆風格迥異,水平年代參差不齊,有一種《一千零一夜》的感覺,裏面隨便添一個少一個都無妨大雅。

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中,孫悟空和文殊菩薩已經收伏過一次青獅,而到了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行者施為變化能中孫悟空又一次碰到了文殊菩薩的青獅坐騎。看來文殊菩薩的青獅還特別有做妖怪的癖好,被孫行者教訓過一次後還本性不改,又到下界為妖去了。

如果説上面的例子還可以用吳承恩是一個極度粗心的作家來解釋的話,那麼對於《西遊記》主角的性格前後不一致可是實在説不過去了。孫悟空給大家的印象是一個以瓜果為食, 1

不曾動葷腥的野猴子,而在《西遊記》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中孫悟空那句:“師父,你那裏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裏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裏,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把孫悟空寫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食人族,飲食癖好的差距也太大了吧。而唐玄奘前四難在附錄章節中有所提及,説唐僧曾經手刃過仇敵。唐僧曾經手刃過仇敵?而且還是將仇敵開膛破肚,剖心挖肝,就這樣一個人在以後取經的過程中還掃地恐傷螻蟻命,落差不免也忒大了點吧。

其實在整部《西遊記》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其重要程度和《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子不分上下,那就是烏巢禪師。不知道為什麼,86版西遊記以及其後所有版本都把這麼一個重要的人物給漏掉了,直到現在張版西遊記再次把烏巢禪師一帶而過。烏巢禪師為什麼重要,因為他和警幻仙子一樣有預言功能,他的一席話將唐僧師徒四人今後的行程中將會遇到的劫難給列舉了出來。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和十二支曲詞很重要,因為它將全書後面主要人物的命運都做了規劃,如今很多紅學家研究《紅樓夢》人物命運結局依託的也是這些判詞判曲。而大多數人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會把烏巢禪師忽略,原因很簡單,烏巢禪師的預言並不靈驗,他説的很多妖魔鬼怪在後面的《西遊記》中無跡可尋,而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劫難也未能體現在烏巢禪師的預言詩裏,比如牛魔王,這麼厲害的一個大boss烏巢禪師竟然沒有預言到,這預言水平也着實太差了吧。

於是這裏又出了一個問題,既然烏巢禪師的預言水準這麼差,《西遊記》為什麼還要把烏巢禪師放在書裏,難道真是因為第十九回收八戒佔了太多篇幅,而後面的黃風怪擠到這一回裏又不合適,所以添了個無用禪師來湊字數嗎?這個理論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烏巢禪師的預言詩確實是一個總綱,但是後面的內容由於有太多不同年代的不同的人等完成,沒能很好的扣住這個總綱,所以才導致有些重要的妖怪沒出現,還有一些重要的妖怪沒進詩裏去。

所以我這裏説《西遊記》不是由一個或是少數兩三個人完成的,而是由一羣人完成的,而且還是很粗糙的完成了,所以才會出現諸如龍王名字混淆,文殊菩薩的青獅坐騎兩次下凡為妖的事情。

《西遊記》的作者問題直接地影響到了西遊記稱不上四大名著的其他理由,比如文筆摻雜。《西遊記》是四大名著裏面唯一一部前後文筆風格水準根本迥異的作品,用大雜燴來形容《西遊記》的的文筆再準確不過了,其中水準高的如前七回,那是膾炙人口、百讀不厭,而另外一些水準低的,如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談詩,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如果説這種文筆水平的問題只是和《紅樓夢》一樣,前面八十回水準很高,後面四十回略有遜色,那還可以原諒,畢竟後人與曹雪芹存在着差距,後面四十回寫得不好,看到八十回不看就罷了,這樣不影響到曹雪芹和《紅樓夢》的完美形象。但是《西遊記》的文筆問題卻是在書中的中間章節突然來那麼幾回,然後又迴歸正常,然後再摻雜幾段劣質章節,難怪有一些激進的“倒吳派”認為整部《西遊記》就只有前七回是吳承恩寫的,後面都不是他的作品。

文筆的參差不齊如何解決?估計《西遊記》的總編看到眾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成品之後也是十分苦惱,於是他想出了一個絕好的辦法,那就是講玄。《西遊記》本來就是神話故事,講的是玄乎的東西,既然如此那何不就將《西遊記》的故事講得更加玄乎一些,於是一

個玄乎到邪門的《西遊記》誕生了。看過《西遊記》的人一個很大的疑問就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怎麼到了凡間屢屢被小怪所困,時不時的還有去天上請那些曾經被自己打敗過的神仙幫忙。而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那些像龜孫子一樣神仙到了凡間反倒是各有各的法寶,論法力神通不比孫悟空差,難不成五百年裏這些神仙們響應了中央政府的號召,一個個潛心修習,把自己和孫悟空的差距給彌補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就是《西遊記》五百年前的故事中這些神仙諸佛都很有自己的個性,而到了五百年後的取經階段,這些神仙就變得玄乎起來,都學會了賣起了關子。“玄”就是前七回和後八十七回之間的區別,《西遊記》後面八十七回講得越玄,大家就越不會注意到這文筆的細節,反正都是雲裏霧裏,一概昏昏而過了。這裏我不得不説,西遊記的總編估計和莊子有得一拼,要是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也是一個響噹噹的道家人物。而《西遊記》講玄也犧牲了它的思想價值,這就是《西遊記》稱不上四大名著的第三個原因。

文章寫道這裏,想必大家也對《西遊記》有了一個更加不同的印象。當然,如今的很多學者並不研究《西遊記》本身,而是大談特談《西遊記》的辦公室文化,這或許是《西遊記》的第四宗罪,也是當今更加勢利的社會的悲哀。鄙人看書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泛泛而看,即使深入研究也是研究作品本身,不去做過多的聯繫。無論《西遊記》作者是不是吳承恩,亦或是吳承恩後面的其他人等,他們時代寫的《西遊記》都是適應他們時代的價值觀,用當今社會的思想牽強附會未免太過無聊,就用一句話來説,明清時候的人有辦公室文化的概念嗎?當然,如果有一個編劇把《西遊記》改編成辦公室版,那麼我只能説這個人是個才子,但作為學者這樣研究是頗有問題的。牢騷的話太多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都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很多謎團也許永遠也無法解開,當代人只能憑藉自己的發現去揣測,希望憑藉着更多更加科學的發現,我們能夠盡我們所能去解開這些謎團。

第三篇:四大名著之《西遊記》讀書筆記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性擺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藴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第四篇:從四大名著學習管理之《西遊記》

從四大名著學習管理之《西遊記》

小時候讀西遊記總有一個疑問——那個唐僧那麼無能,為什麼孫悟空非要帶着他去取經呢?如果孫悟空自己去取經,不就麻煩少多了麼?後來長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領導,之後又領導別人,總算明白了,原來唐僧領導孫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這樣,取經這項偉大的事業就不能成功了。唐僧究竟有什麼東西,是孫悟空沒有的呢?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唐僧是一個領導,而孫悟空只是一個打工者呢?

1、“崇高信念”

第一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丟掉性命都不會眨眼,而孫悟空就不會了,他能力很強,但是他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沒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給別人以信心,就不能給別人以動力,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領導者都膽怯了,退縮了,團隊就會散掉;而信念不夠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讓別人離你而去。我們對比一下水滸裏的宋江,一個沒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後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這樣,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團隊。

現在有些企業家總是抱怨員工忠誠度不足,剛剛學會點業務,就跳槽了,剛剛結交幾個客户,就自己去開公司了。這當然有社會的因素,有員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業家也要自己檢討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一個企業的終極目標是為老闆創造更多的利潤,並留下最多的錢給他的子女;而另一個企業的終極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家更是在去世之後把多數個人財產捐給社會;請問哪一個更配擁有忠誠的員工?

2.“無能”也是一種領導者的財富

第二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無能”。“無能”也是一種領導者的財富!唐僧那麼無能,於是他就會欣賞有本事的人,能夠包容能人們的其他缺點,才能找到三個有本事的徒弟來保護自己。如果唐僧神通廣大,孫悟空就不會願意跟着他了,正是因為唐僧無能,所以孫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我們看看能力很強的孫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孫,全部都是飯桶,沒有一個有用的。他本事太大,他就瞧不起其他有本事的人,於是其他有本事的人就不喜歡跟着他。他自己太強,他的團隊就變成一羣飯桶。西遊記有一章,孫悟空和唐僧鬧翻了,自己搞了一個假團隊打算去取經——幸好沒去,要不然見到厲害的妖怪,把孫悟空捉住,誰去救他呢?誰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團隊都是飯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領導送死。而唐僧就不會,別看他什麼都不會,但是他卻很安全。當年司馬懿抓住蜀國的小兵,問他諸葛亮每天都幹些什麼,小兵想這個不算情報吧,就説丞相凡是責罰20杖以上的軍法事宜,都要親自監督。司馬懿就知道了,諸葛亮肯定會被累死。——太能幹的領導,敵人沒來,自己就累死了,而唐僧這個無能的長生肉,卻還能一直很安全。

中國很多企業都有一個非常能幹的老闆,同時帶着一羣飯桶員工。開始創業的時候,為了生存,可能是必須的,但是一旦生存問題解決了,企業家就要考慮怎麼給員工搭建讓他們發揮自己價值的平台,同時去尋找那些彌補自己不足的員工;而不是事必躬親,甚至在一些專業問題上不懂裝懂,這樣一方面自己筋疲力盡,忙於應付,自然沒有發展的餘力;另一方面,員工也被矮化成“手腳”,企業就陷入了發展瓶頸。有些老闆説,不成呀,我不放心呀,如果公司依賴於一個孫悟空,萬一他使壞,我怎麼辦呀?呵呵,緊箍咒呢?要建立制度約束——千萬別忘了這個。

3、“仁德”

第三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仁德”。唐僧的仁德之心對妖怪都會憐憫性命,自然不會惡意算計自己的下屬,剋扣他們的工資,欺騙他們加班,對他們進行洗腦教育,利用他們承擔法律責任,規避自身風險等等,唐僧雖然利用三個徒弟保護自己,但是又絕對沒有惡意剝削他們的意思,而是帶領他們一同努力,共同成長,一起成功。最後,唐僧的三個徒弟也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唐僧沒有像趙匡胤一樣,“杯酒釋兵權”,或者“飛鳥死,走狗烹”。對比孫悟空,他的這種意識就差遠了,他後來成了鬥戰勝佛,而他花果山的猴子們呢?還是一羣猴子罷了。

日本有一家企業,把員工的父親們都請到公司裏來和管理者座談,企業老闆對所有管理者説,當你們不知道該怎麼對待自己的下屬的時候,就回想一下今天,

這些員工的父親把孩子託付給你們,是希望你們可以教他們成長,帶領他們成功。你們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對得起這樣的託付。

中國的很多老闆可能是受到了《資本論》的影響,認為做老闆的只有剝削工人,才能夠賺到錢,而且理所應當的認為資本的原始積累必須是骯髒的。其實,一個真正的領導是帶領員工創造新的價值,帶領他們一同成功的。國內有一個企業家曾自豪的説,我不想説我賺了多少錢,我只想告訴各位,我們創造了幾十個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

4、“人際關係”

第四個東西,唐僧有,而孫悟空沒有的是——“人際關係”。唐僧的前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而孫悟空天生地造的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網絡的石猴子,雖然也拜了一個師父,但是和師兄弟關係都不好,還被師父趕走了;和牛魔王拜把子,後來又鬧翻了;和東海龍王是鄰居,還搶了人家的東西;和二郎神等一些天官天將是同事,可是不給人家面子,後來還大鬧天宮踢了很多人的屁股。總之,孫悟空的人際關係不大好。

而唐僧就不同了。他見到神仙就磕頭,沒有任何仇家。他不僅是如來佛的弟子,還是唐王李世民的拜把兄弟。人神兩屆的高層關係他都有了。人際關係不僅僅是好,而且還都是高層關係,通天的關係呀,這樣的人做老闆,就會順風順水。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這個地球如果沒有了人,一切財富,一切物質都沒有任何意義。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本質的資源,是所有財富的創造者。一個老闆,要懂得對外創造人際關係資源,對內創造優質人才資源。

唐僧比孫悟空多了什麼東西呢,那就是有崇高信念,無能但是懂得用人,有仁德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唐僧可以做領導,來領導孫悟空,而孫悟空雖然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他自己做不成偉大的事業,他必須要依靠一個唐僧一樣的領導來帶領。從這個意義上看,唐僧才是英雄,至少應該是我們企業家崇拜的英雄。

陳安之老師分享,成功的因素叫做強烈的企圖心

企圖心沒有教,但是可以培養,我可以教你如何培養自己的企圖心。有一次我上安東尼羅賓的課程,在夏威夷,安東尼羅賓的課程有很多世界第一名演講,分享他們成為冠軍的經驗。

安東尼羅賓請了一個馬拉松選手,這個馬拉松不是普通的選手,他一天跑21個小時,24小時他可以跑21小時,10天可以跑1000公里,平均一天跑100公里。一天跑21小時,連續跑10天,他是人類有史以來耐力最好的選手。

安東尼羅賓講早上六點起來跑步,帶頭的隊長是世界紀錄保持人。我們在夏威夷住的那個飯店環境非常大,所以跑步沿着飯店跑,我想他跑步一定很厲害,我跟他跑,只要差幾百公尺,我也是蠻厲害的,

所以開始練習的時候,我使出了90%的速度跟他跑,我以前是100公尺速度的選手,我使出90%的速度,跑了一大圈以後,我一直跟在他後面。

我想這個人的速度也不怎麼樣,你看我一直跟着,緊緊地。哎呀,一定是吹牛了,突然這個冠軍的冠軍叫我,你們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跑了。可以想象,後果慘不忍睹。

你説你體力好,直到你站在他旁邊,你體力就不好了,你説你多麼的有行動力,可是你站在安東尼羅賓的旁邊,你就變小。

你永遠要跟比你更成功的人在一起,所以他才有辦法激起你強烈的企圖心。 在你的朋友當中,你一定要是最爛的那一位,在你的朋友當中,你老是老大的那一位,你都交錯朋友了,因為沒有人可以讓你更上一層樓了,因為你已經是你這個圈的top,最頂端的一位。

安東尼羅賓是世界第一名,他的朋友都是世界第一名,所以我跟一個安東尼羅賓就可以見到世界更多的第一名。我就發現,安東尼羅賓都是早上第一個來跑步,這樣厲害。

我那個時候帶一羣學生從台灣飛夏威夷去上課,我帶了四十多個學生,每個人需要8000美金,上十四天的課程,我當翻譯。翻譯是坐在比較高的地方,大概有1800個學生。

早上助教帶活動,教大家改變思想,改變你的思維模式,打斷舊有的慣性,助教教大家做一些動作。因為我坐在二樓,後台,我看到安東尼羅賓,我看到安東尼羅賓也在做這些動作。我想他應該熟的,為什麼他還在後台做這些基本動作。

我知道他為什麼是安東尼羅賓,因為一個成功的人永遠不會疲倦練習基本動作。他即使最熟,他都會不斷的練習基本動作。

難道邁克爾喬丹不會投罰球線,但他不斷的練習那個基本動作。

有一次我在馬來西亞聽演講,主講者是安東尼羅賓的老師吉米羅,65歲左右了,他演講完以後,在台上講的是美國的一個參議員。

吉米羅一個小時的費用是6萬元,表示這個人在美國已經很領先了,而且這個人以前是安東尼羅賓的老師。這時候我坐在吉米羅旁邊,我發現他在抄筆記,他也在抄。好好抄筆記。

所以他也練所有他已經知道的事情,難怪這些人成為世界一流的人物,他們的態度、他們的企圖心非常好。假如你時常跟他們接觸,你立刻就能比較出來,到底我們差在什麼地方,你跟世界頂尖人士差在哪裏。

你沒有見過的話,你很難知道。要有見識,才會有知識,才會有膽識。 因為他沒有膽,他不敢去做,他害怕;他缺乏知識,他不知道做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為什麼缺乏知識,因為他沒有見過。

當我見過100多位世界第一名的時候,我跟他們學習他們的知識,我知道如何做了,開始有膽量。原來他們也是這樣起家的,原來比我的狀況還要糟糕。

安東尼羅賓在23歲的時候,他住在一個很小的地方,他沒有牀,他的房間只能擺書桌,他覺得書桌比牀重要。安東尼羅賓睡的是一個吊牀,請他女朋友到他家的時候,他説對不起,我這個房子太小了,連牀都沒有,但是假如你願意嫁給我的話,我保證我們以後住城堡,開直升機,變億萬富翁,講一大堆好聽的話。

結果那個女就跟安東尼羅賓躺在那個吊牀上,結果很不小心吊牀繩子斷了,你可不可以想象那個狀況。摔到地上的時候這時候他們在播音樂,放出一首歌,那首歌叫“不要跟一個只會發夢的人談戀愛”。

所以你不要想象你目前狀況怎麼樣,那些不重要,過去重不重要?絕對不重要,現在重不重要?重要,因為今天的行動決定明日的結果,要有更好的結果,今日要有更好的行動。

怎麼樣才會有更好的行動,就是跟成功者在一起,成功者激發你的企圖心。

假如你覺得你個人的企圖心不夠旺盛,你覺得有無力感,動的話一下動不起來,那麼就是你的朋友有問題了,ok,當一個人越來越成功,你看到他的朋友一直在換,你就知道他越成功了。

你不可能變得更成功,如果你朋友沒有改變,看你的朋友就知道你有多成功,假如你認為你是很成功的人,那你的朋友都必須是成功的人,成功會吸引成功

第五篇:四大名著讀後感

四大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傷風化”的淫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其實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當然在地主階級的兩個叛逆者企圖主宰自己的婚姻與命運,結局必然是悲劇性的。

先説説林黛玉的個性與思想。她“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裏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劍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絕望與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點,也源於此。是一個具叛逆精神的貴族少女的典型。

而賈寶玉也是一個精神叛逆的典型,作為大觀園裏的富貴閒人,賈寶玉自然有許多公子哥兒的習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貴族地主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同賈珍,賈璉,薛蟠之流相比,確實別具一樣的性情。他不走所謂讀書應舉,出仕做官,立身揚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擊那些熱中於功名利祿,仕途經濟的人。罵薛寶釵等勸他留心仕途經濟的話是“混帳話”,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與女子,男兒們不過是寫渣滓濁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為什麼生在候門之家?綾錦紗羅,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着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這些思想與行為與封建正統的觀念相對而立,自然為當時所不容。

所以寶黛他們的思想可以説是一脈相通的。她從來不認為寶玉説的那是混帳話,認寶玉做知己,他們的愛情也是建立在這種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貫穿於他們的思想性格中的對封建正統,特別是對程朱理學以及八股科舉的反逆思想;一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對本階級的前途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絕望的感覺。林黛玉也許是因她是個女子,又處於無權無勢,孤立無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壓力更重,愁與恨也就鬱積欲多。一個是希望“一杯淨土掩風流”,一個則希望化成飛灰,化成輕煙,或者死後被“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一方面是與周圍極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對這種階級產生的絕望感與沒落感。

這種叛逆的思想,在當時反映在愛情上是帶有相當強烈的病態,畸形,傷感的。也只能落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了。賈母與王夫人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硬是要把薛寶釵嫁給寶玉無非是為了使聯絡有親的四大家族,親上加親,便於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一旦到了維護自己利益的關鍵上賈母即使將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寶貝,置於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寶黛他們卻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託再賈母身上,希望得到賈母的支持與允諾,簡直是迂腐,軟弱之極。

想想他們用建築在蔑視封建“仕途經濟”的思想基礎上的“木石姻緣”,去對抗封建衞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緣”,怎能不落個玉石俱焚的下場呢?

悲就悲在我們看盡了這種荒唐的階級觀念產生的愛情悲劇,還是無法避免在現實的社會中仍有被迫門當户對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讓婚姻遠離了愛情,直至枯萎,永遠不斷延續着悲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d9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