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精品讀後感國小生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精品讀後感國小生

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精品讀後感國小生

通過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讀得書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學廣識”也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寒假的時候可以多看些有意義的書,增長見識。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一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説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雄黃酒:據説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裏面丟,説是魚甲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另一説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

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説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區,則在端午節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説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揹着包袱,一手拉着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着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裏去」那婦人回答:「聽説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裏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着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説:「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裏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説:「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只見家家户户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二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的事蹟,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前304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

在懷王被扣後,頃襄王接位,子蘭任令尹(相當於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斷絕。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苟安。由於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並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譭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時間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後。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着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三

孔子一直是後世人景仰的對象,他常常被後人供奉於廟堂之上,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是聖人,是高呼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一生摯友;是”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的鶴髮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遜學者。他是平 凡人,又是如此偉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孫,畏懼宋大夫華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魯國。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紇,樑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紇於顏氏女野合生孔子。”作為儒家學説的創始人,身處亂世卻能夠堅持踐行自己的主張,孔子的精神和勇氣實在是令人佩服。古來聖賢皆寂寞,他們異於常人之處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悶,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窮途末路,也要堅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於禮崩樂壞的年代,他為了讓更多的窮人孩子能夠讀書,在年輕的時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學,廣招學徒,一時之間竟也譽滿鄉里,成為德高望重的萬世之師。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間戰亂連連國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生存的第一條件是食物,糧食對於戰亂中的人民是極其珍貴的,連飯都吃不起何談國家政治。因此,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説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學生,學費就是“束脩”,也就是肉乾。要知道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春秋戰國,能吃到粗茶淡飯已經很不錯了,能吃到魚、肉更是難上加難。既然如此,又是什麼原因讓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

據《論語》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齊國,聽到舜的`音樂“韶” ,三月不知肉味。這裏並不是説,孔子失去了味覺和嗅覺,更不是他三個月不知道肉放在哪裏,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而是説孔子他聽到舜的這首音樂以後,他的思想就定在無邪這個境界,他在這個境界定了多久呢?三個月。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悦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所以當時的齊國人都非常敬佩孔子,有如此之高的音樂修養,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戰國策》中甘羅一句項橐“七歲為孔子師”,語焉不詳,為後世人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間。據説他和孔子之間發生了“車讓城”與“城讓車”之辯、“落鋤之數”與“落蹄之數”之辯、“沉浮”之辯,都以孔子失敗告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項橐(前494—482)是春秋時莒國人。現在的山東省日照市,據説就是項橐的家鄉。關於項橐的身世,一般有兩種説法。據説項氏家族的老祖宗叫姬叔度,其封地在項。姬叔度後代項超生項橐等兒子,這是富家子弟出身的項橐。還有一個説法,父親和母親魏氏都是普通農民,他的母親在上山砍柴的路上生下了他。不管哪種説法都不能確定項橐的身世,他的一切又歸於一個謎。他與孔子“車讓城”與“城讓車”之辯、“落鋤之數”與“落蹄之數”之辯、“沉浮”之辯,到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傳説,關於他的事蹟又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

遺憾的是,天資聰穎的項橐12歲便夭折,有人説他是被孔子的學生所殺,也有人説是被諸侯所殺,他的人連同他的事蹟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裏,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猜疑。

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四

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已經五十五歲了(公元前497年,周敬王23年,魯定公13年)。他不能往東走,因為東邊正是齊國,剛用美人計把孔子轟走。他往西到衞國去,因為衞國的大夫蘧伯玉[蘧qu二聲]是孔子的好朋友,而且衞國的寵臣彌子瑕和子路是聯襟。孔子到了衞國,住在彌子瑕家裏。衞靈公[衞獻公的孫子]給他的俸祿跟魯國給他一樣。可是有人在衞靈公面前説,孔子不是衞國人,帶着這許多門生到這兒來,是替魯國做事的。衞靈公就派了一個心腹跟着孔子進進出出,監視着他的行動。

孔子在衞國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打算上陳國去。他也不跟人家告辭,就帶着門生走了。他們路過一個叫匡的地方[在河北省長垣縣西南],那邊的人把他當做陽虎,就把孔子和他的門生包圍起來。因為陽虎早先壓迫過匡人,匡人都恨他。可巧孔子的相貌有點像陽虎,匡人就趁着他不得意的時候打算報仇。子路想要跟匡人打一打。孔子攔住他,説:“我和匡人沒冤沒仇,他們為什麼把我圍起來吶?這一定是個誤會。”他坐下來彈琴,讓人家知道他是個心氣沉靜的文人,不是陽虎。恰好衞靈公派人來請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是他們自己弄錯了,直向孔子賠不是。孔子白白地受了五天罪。

孔子又回到衞國。這回給衞靈公的夫人南子知道了。她想利用孔子,屢次打發人去請他。孔子推辭不了,只好去拜見南子。子路可在外頭撅着嘴、氣哼哼地等着。一見孔子出來,就挺生氣地怪孔子不應當跟這種女人見面。他還疑心老師也許改變了主意,急得老人家衝着天直起誓,説:“我要是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老天爺罰我,老天爺罰我!”

自從孔子見了南子之後,衞靈公就待孔子特別好。衞靈公出去的時候,叫南子一塊兒坐在車裏,還叫孔子陪着。衞靈公帶着美女和孔子得意洋洋地在街上路過,覺得挺體面。可有一樣,衞國的老百姓見了,一個個都覺得噁心得要吐。

孔子離開衞國,上曹國去。曹國也不能安身,就跑到宋國去。到了宋國地界,在一棵大樹底下,和幾個門生研究學問。宋國有個挺得寵的臣下,怕國君重用孔子,對他不利,就想辦法要把他轟出去。宋國人倒挺能夠顧全面子,先給孔子一個警告:他們把那棵大樹砍倒了。孔子沒法,只好離開宋國,上鄭國去。

他到了那邊,跟他的一些門生失散了,自己沒有事,垂頭喪氣地在東門口站着。他的門生子貢沿路找他老師。有人告訴他説:“東門口站着一個老頭兒。他的脖子像皋陶[gao一聲yao二聲],肩膀像子產,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喪蕩得好像一隻無家可歸的野狗,不知道是不是你老師。”子貢到了東門口一瞧,果然是他老師。他就把剛才那個鄭國人所説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反倒笑着説:“皋陶、子產、大禹我都不像。要説一隻無家可歸的野狗,這倒挺像,挺對!”

後來孔子到了陳國,就在一位同情他的大官家裏住了三年。這時候,晉國和楚國爭奪陳國,緊接着吳國又來攻打。孔子就打算還是回到衞國去。他們到了蒲城[在河南省長垣縣]以後,可巧蒲城打起仗來了。兵荒馬亂地把孔子夾在當中,急得他進退兩難。幸虧蒲城有個勇士叫公良孺,他也是孔子的門生,帶着五輛車馬,來保護老師。可是蒲城的貴族提出一個條件。他們説:“我們跟衞國有怨仇,您答應我們不上衞國去,我們就讓您出去。”孔子答應了。他們還怕他説了不算,非要孔子起誓立約不可。孔子就跟他們衝着天起了誓。公良孺這才保護着孔子和他門生們逃出來了。孔子一逃出蒲城,馬上就上路往衞國去。子貢問孔子,説:“老師不是剛立了約不上衞國去嗎?您怎麼不遵守盟約吶?”孔子説:“強迫着立的約不算數。這種約就是不遵守,老天爺也不管。”

孔子到了衞國,住在蘧伯玉家裏。衞靈公正在發狠心想把衞國弄得強大點兒,一聽説孔子又回來了,挺高興地歡迎着他。他抱着一肚子的希望向孔子討教操練兵馬和打仗的計策。孔子對他説:“我就懂得關於禮節和道德這些事,沒學過打仗。”衞靈公一聽這話,心裏就涼了。孔子又離開衞國。接着衞靈公的兒子,太子蒯瞶[kuai三聲kui四聲]為了反對他母親南子,給衞靈公轟了出去。衞靈公一死,蒯瞶的兒子當了國君,就是衞出公。他不讓他父親回國。蒯瞶借了晉國的兵馬來奪君位。孔子聽到兒子跟父親爭地盤,非常討厭。他越走越往南去了。他到了陳國,又想到蔡國去。

楚昭王聽説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一帶呆着,就打發大去請他。這時候,陳國和蔡國正恨着楚國,一見楚國派人來請孔子,就把孔子當作敵人。兩國的大夫發兵把孔子圍住。好在孔子的門生當中有好些人是能打仗的。他們拿少數人抵抗着多數人,保護着孔子。孔子給人家圍在裏頭,三天沒吃的。他就餓着肚子彈彈琴,解解悶氣。有時候還給門生講書。可是有幾個人已經餓得病倒了。子路發了脾氣。他問孔子:“君子也有倒黴的時候嗎?”孔子説:“君子、小人都會碰到困難,可是君子碰到困難不變節,小人碰到困難就亂來了。”

孔子一面和學生們談論,一面派子貢到楚國去接頭。到了第四天,楚國的兵馬到了,總算把孔子他們接到楚國去。楚昭王打算封給他一塊土地。楚國的令尹子西反對這件事。他説:“大王千萬可別小瞧了孔丘。他不像個當臣下的人。跟着他的那班人裏頭有文的、有武的,都是頭等人才。要是他們有了地盤,慢慢地往大里發展,到那時候,大王想管他可就管不住了!”楚昭王一聽,對待孔子的`那一片熱心,可就涼下去了。

孔子知道楚國也不用他,他決定還是回到衞國或者魯國去。孔子在回到衞國去的路上,瞧見兩個人正在耕地。他叫子路去問他們渡口在哪兒。子路問路的時候,他們反問子路説:“坐在車上的是誰?你是誰?”子路告訴了他們。他們説:“現在的世道到處亂哄哄的,哪兒不都是一樣?與其跑來跑去,找這個、投那個,還不如像我們這樣不去管它的好。”他們説了這話,就不再理子路,繼續耕他們的地。子路回來把他們的話告訴給孔子。孔子想了一想,説:“正因為到處亂哄哄的,我才跑來跑去呀!要是天下太平了,我何必到處跑吶?”

孔子回到衞國,已經六十三歲了。衞出公請他做大夫,他推辭了。魯國的相國季孫肥[季孫斯的兒子,也叫季康子]派人來請孔子和冉有回去。孔子就回到本國,不打算再上各處去奔波了。他的門生當中,子路、子羔留在衞國做官,子貢、冉有在魯國做官。打這兒起,孔子就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擱在編書上頭。他編了好幾本書,其中最主要的一本叫《春秋》,批判地記載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14年:就是公元前722一481年的大事。這一段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就叫“春秋時期”。

音樂鑑賞家,《韶》相傳是堯舜時的樂舞,孔子在魯國一直沒有機會聽過,後在齊國的某次宮庭宴樂中終於欣賞到了,孔子完全被這莊嚴肅穆的音樂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2021中國古代人物故事優秀讀後感國小生五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説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説:“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説:“都記住了。”

媽媽説:“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説:“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説:“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説:“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着他那均勻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着兩行淚水。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14j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