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篇一

心與景會,神與物遊,為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為何不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偏舟,任意東西?放下勾心鬥角的官場,放下黑暗腐朽的朝廷,讓曠達不羈的靈魂盡情釋放,讓自己瀟灑如仙的曠達情懷融化在無盡的大自然中。

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

林語堂先生這樣形容他:他猶如政壇風暴之中的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皇帝的祕書,是慈悲的法官……可是這些也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固然精彩絕豔,司馬遷的史書為無韻之離騷,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江淹的賦文錯彩鏤金,柳永的詞纏綿繾綣……然而蘇東坡,唯有蘇東坡,讓我在欣賞其才華外,體會到他的生命與靈魂,感悟到他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到底是怎樣的人才會把生死理解的如此透徹?他到底經歷過什麼,才會抒發出如此獨到的見解?

二十一歲的蘇軾,還帶着些許稚氣與傲氣。步入考場,以筆為槍,文不加點,行雲流水般的文章,使他一戰成名。對於考官的誤判,他雲淡風輕的一笑,笑沒了所有功名利祿,笑出了自己的風華正茂。

二十四歲的蘇軾初步入官場,籤書鳳翔府判官。倜儻瀟灑,談笑風生,他絕世的才華,令世人傾倒。他有感而作的詩,境內多少文人競相背誦,有多少首詩詞流傳至今。確實,他剛剛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開始走向坎坷的一生。

而立之年的蘇軾,年輕氣盛。王安石開始了激進的變法,買通了宋神宗,讓朝廷又蒙上了一層灰霧。政見不符的蘇軾,自求外放,想拯救這個民不聊生的世界。承辦悍吏,滅蝗救災,抗洪保堤,惠民於實際。本已得到皇帝賞識的蘇東坡,本可以回到朝廷,卻又被小人所污衊,他的人生走向下一道坎坷。

已到了知命之年,人民的維護使蘇軾九死一生。烏台詩案,洗去了他的孤傲,撫平了他的稜角,但沒有磨滅他的光輝。他變得成熟,開始尋找內心真正的追求,開始思考這早已混沌不堪的世界。

他遠離了世俗,遠離了官場,也開啟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之旅。站在長河邊遙望,月色下的江面泛起朵朵漣漪。一直以來,到底是什麼讓我魂牽夢繞?又到底是什麼讓我苦苦追尋?我現在彷彿與這景色合為一體,輕倚着竹杖,聽着流水奔騰前行。江邊的楊柳微微晃動,也帶動着透過柳枝的月光閃爍不定,就像我的心啊,搖擺不定,它怎樣才能孤傲達觀的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觸礁?希望我心中的那扁小船從此消逝,浮游江河湖海寄託餘生。而我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大自然中,只有在那裏才有曠達,才有自由,才有靈魂深處的'靜謐。月光搖落,彷彿已是三更了。

六十六歲時,蘇軾的生命之光暗淡了,但彷彿還殘存着一絲餘温。他帶去了瀟灑,帶去了不羈,也帶去了閒靜,帶去了淡泊。

一生為官,一生清廉。

這便是生命最美的姿態。

人生中常有暴風雨,走在前行之路上的人們無法逃避,它往往暗淡了我們天空的顏色,暗淡了那份蔚藍和明麗,有些人在灰色的穹頂下漸漸消沉;蘇軾,卻在暴風雨中傲然挺立,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

蘇軾在仕途路上因性格狂傲而得罪過很多人,多次被貶,被朝中大臣們惡語相向,但卻並不乏賞識他的才華的人。就連皇上和皇后都非常重視蘇軾的文采,蘇軾每次犯錯之後,總有人替他求情,皇帝應考慮到他性格直率,直言不諱,終會得罪朝廷大官,而把他貶謫。

與蘇軾生死相依的弟弟蘇子由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的才華可能遠不及蘇軾,但他卻順利地當了官,官職一路扶搖而上,順風順水,過着安穩平靜的生活。

説到底,一個人的命運取決於他的處事態度。子由追求平穩安逸的生活,彷彿與世無爭,皇帝卻認為他對朝廷沒有威脅性,將他遷升,蘇軾卻不忍屈服於混沌的世俗,不甘低頭與不公的命運,在他眼裏,百姓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看着官府的不作為和亂作為,他的心情急切,卻無能為力地承受着,只能旁觀卻不能改變的痛楚。

只有經歷多了,才能飽嘗人生的滋味。有“大江東去”的豪情壯志,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無奈情思,又有“千里共嬋娟”的釋然,也不乏“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情致。

蘇軾的生命是多彩的,他的感情亦是豐富的。

最令我敬佩的,是蘇軾走入仕途的激昂,和辭官歸隱的決絕。

蘇軾經歷了風雨,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難道我們不亦是如此?

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打拼的遊子,他們最初步入這個世界的時候,攜着那份放蕩不羈。漸漸的,他們學會了收斂自己無畏的傲氣,在充滿泥濘的道路上負重前行。走累了,當他們抬頭仰望時,一片都是灰色,有人倒下了,他們為命運屈膝,還有人只是在休息片刻後繼續前行。他們對命運宣戰,用殘存的意志告訴自己:命運越是對你不公,你就越要和他奮鬥到底!

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品味過悲歡離合後回首,發現自己的路上充滿了坎坷,這才醒悟,挫折和失敗並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然,是生活的饋贈,是命運的磨礪。

無畏挫折與挑戰,提高自身素養,心繫祖國與人民,小至個人理想,大至中國夢,都必定會實現。

不忘初心,與命運抗爭到底,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二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恆。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複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着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羣,一次不經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羣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爭。想要去掙脱,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於是,我決定攜着揹包,帶着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説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這裏是詩情的天地,記錄着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後,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着深情,春風捲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户。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麼寧靜温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裏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澱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於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着,看天邊的雲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温那段故事,我彷彿遇見了當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髮交織着修長的衣袂在風中凌亂。他在側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着的琴絃上手指和着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可是我不能,只靜靜地看着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悦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着司馬難酬的壯志。看着詩人高舉着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着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麼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着《霓裳羽衣曲》,騎着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願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着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揮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無法解開的祕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後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典。

累了,便獨自坐在草堂前,守候一段遲到的故事。靜靜地在風中尋章摘句,在雨中傾聽你我,在夕陽下邂逅一位美麗的靈魂,那該是一場多麼傾心的相遇啊!就想詩人在雨巷中遇見那位丁香般的姑娘……

我躺在雲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卧在歲月的靈魂……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三

孔子、李白、蘇軾,諸如此類名流大家孜孜不倦地活躍在我們的課本中,被後人冠以文學家、教育家等名號,神壇高築,僅憑几首詩歌詞賦太難判定這個人究竟是何種情懷,所寫的詩詞是逢場作戲或是發自肺腑?

而他們的自傳他傳無疑是相當不錯地資料借載,我們知曉蘇東坡,因為他曠達的詩歌文風,他樂觀豁達的語言,當然也少不了他與政敵王安石的處處交鋒。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評價蘇為“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與百姓親近的政治家”字裏行間有對蘇大善大美的極力讚揚,而為襯托蘇的高度,王安石不得不被作者犧牲,“王安石的新法,正是一切集權制度的集中體現……他信奉“一個國家、一位領袖、一個聲音”的信念”又以王類比王莽、希特勒,更批為“妄想狂”,僅憑我個人而説,看起來對王是否有些不公,“一個國家、一位領袖”是很明顯的法家思想,林即以一個後世的眼光評判,更類比希特勒。這只是在當時大環境下文人思想的侷限性。傳中對王安石並不僅一此批評,但……竊以為沒必要,王在蘇烏台事變時“一言而決”救其性命,與蘇交往也極有風度,而作為蘇傳的撰寫者,林先生看起來比蘇還憎惡王,有點有趣,個人色彩算是濃烈,也可足見林對蘇的狂熱仰慕。

但上述僅是對其的些微小瑕的點出,卻也不難理解林這樣的態度,蘇的個人魅力的真是中華歷史中濃墨的一筆,或許“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可説明相當一部分問題,蘇的一生有三次貶謫,餘者文人被貶,大多以詩詞泄憤,蘇固然也有,但黃州自號東坡居士,發明東坡肉,杭州建蘇堤,儋州“我本儋耳氏寄身西蜀州”於巒地開學堂,不須要後世粉墨,這樣的蘇東坡已足令在下敬佩,生活讓他挫折,蘇東坡欣然飲下,回敬茶一杯,這樣是蘇的樂觀,而變法中,讓“政府不與民爭利”是他的仁。

但正如開頭所説,無缺的是神,蘇不過是個凡人,蘇也有失意狼狽落魄之時,譬如説蘇軾晚年受佛家影響,又於常州痛喪幼子,這個樂天派也有對人生的迷惑感慨“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驚鴻踏雪泥”“人生若逆旅,我亦為行人”種種詩句,可窺探一二。

再者,蘇的性格並不如傳中塑造得那麼無憾,或者説蘇的人格偉大,但缺憾在其政治上,以愚一家之見,蘇的性格不應入朝為官,更適合地方小官,原因有三,其一,蘇文人風格濃厚,上書也有個人風格,於是釀成烏台之變化;其二,正是我們所褒揚的樂觀裕達,説醜點叫隨遇而安,他沒有張居正的隱忍,也沒有當權宰相的鐵腕,對所處的環境會盡力讓自己去適應融入,十分成功,不得不説,回濟州時,幼子死了,人直接就上書留在常州了,看這風景好…。適合終老…作為一個政客,但淡然了……其三,最致命的一點,蘇的天真,他不會去逢迎,哪怕假意,就十分直愣子地自己堅持着夾在新舊兩派中間,好不尷尬。蘇是一個有系民情懷的人沒錯,但是情懷並不能當飯吃,蘇企圖以一己之力抗衡一個黨派,一敗塗地,似乎勤蘇在政治上並未有大建樹,反而被貶時貢獻相當大。

蘇的詩、文,食者阿謂是中華長河中的豐碑,但他並沒有傳中那麼完美,他有自己的脆弱與弱點,但這並不妨礙我對這位詩人的敬佩,恰恰相反,正是他的這種各種缺點,才會讓我明明白白認識到他,而非書上諸如“偉大文學家”這樣一筆空景,我敬佩這些在人類史上留下痕跡之人,如霍金、老莊、蘇軾、李白,不是因為他們要高掛神壇,而是他們起落人間交織的人性與智慧。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四

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華彩;

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旋律;

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湧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苦澀中遮不住淡香溢出翠玉般碧壺,沁滿心田,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願,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哀思。這種苦澀思念被寄予給一杯清茶,被寄託給一輪明月。淡相思,淺淺哀愁無需言語,沉鬱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心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寂。在鬢髮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於內心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夢幻中遨遊,在他用詩堆積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凝結點,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風流。閲讀蘇軾,品位蘇軾,我終於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雲煙,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

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蘇軾:我心中永恆!

蘇東坡傳作文 篇五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作者在其中寫道:“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瞭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是蘇東坡。”

我贊同這種説法,畢竟誰也不能否認命運軌跡的變化對蘇東坡產生的深遠影響。少年蘇軾進京趕考,中“進士及第”,其才華深得歐陽修賞識,不久便名動京師。在京城名聲大噪的蘇東坡顯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上述大談新法的弊病,惹惱了新任宰相王安石。他也因此被迫自請出京。他先後輾轉杭州、密州、徐州,無不是兢兢業業,在地方上造福百姓。蘇軾年少氣盛,胸懷大志,極具年輕人應有的朝氣與活力。

蘇軾在“烏台詩案”中遭新黨誣陷,險遭殺身之禍,最終被貶黃州。黃州是蘇軾生命的終點,是蘇東坡生命的起點。初到黃州,蘇軾便脱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請教老農、餵養牲口……自封“東坡居士”。從蘇東坡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看淡放下,是對世俗功名利祿的淡泊,是賢者樂觀豁達的胸襟。

當蘇軾遇到蘇東坡,“他們”便成了“他”。他欣然、超脱、負責。他有趣、豁達、瀟灑。一如林語堂所言:“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

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篇六

“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透過這句詩,我看到了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在風雨人生中不屈不撓、堅毅前行的身影,這是我感受到的蘇東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蘇東坡的一生,充滿了極度的戲劇色彩,是苦與樂並存的一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再不過如此了。他才氣橫溢,一生為官,但不斷陷入政治漩渦和黨派鬥爭,幾度升遷、貶謫,從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執政28年,被貶謫12年。最高官職與宰相職位僅一步之遙,期間也因“烏台詩案”險些喪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瓊崖島,最終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氣,為官清廉,執政以“民為邦本”,處處念及老百姓的苦憂,為老百姓造福謀福利,致力於興修水利、種茶、治病、扶貧濟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愛戴與擁護。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東坡年輕時就展現了一種豁達的哲學思想。儘管在遭受迫害時,他也生出“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之感。但他與生俱來的浩然正氣,堅毅、進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時何地,都能苦中作樂。他酷愛陶淵明,甚至認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潛,在他流放為農夫的期間,也創作了不少經久流傳的田園詩,更是簇就了他文學上的登峯造極。“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盡顯灑脱、超然。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此人重情重義,對兄弟、伴侶、朋友皆如此。蘇軾、蘇轍兄弟倆性格相異,但兩人感情非比尋常,在患難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蘇軾的詩篇中,不少以子由為題,甚至往往為了子由,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如“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悽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讀來令人不禁動容。“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間想念不能見面的子由而寫下的。

蘇軾情感淳樸、真摯,為悼念亡妻王弗,他寫下了“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盡的哀思躍然紙上。除卻妻兄外,蘇軾一生中也是廣交友,在他流放的過程中,處處有友人不顧朝廷施壓給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顧。有名的《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均是蘇軾與友人共同遊玩時而寫下的,與友人對話佳句連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充分展現了他豁達的哲學人生觀。而我十分喜愛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也是蘇軾與友人張懷明夜遊承天寺留下的小記,人生有三兩知己足矣。

蘇東坡這一生,伴隨着其在詩詞、書畫、哲學等方面的登峯造極,他的很多執政理念與行文風格在現代看來也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時代性。那麼,東坡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林語堂先生作了這樣的概括:“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詩人……”嗯,這些還不夠,在我看來,蘇東坡身上還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強大的浩然正氣,能催人奮進,樂觀前行。“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這就是他。他所具備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使他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光輝璀璨,讓世人一直無比欽佩,懷念。即便東坡已離去多年,但讀這本書,會讓你感受到快樂與力量。

蘇東坡傳作文 篇七

在很久以前,蘇洵63歲,他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叫蘇軾,一個叫蘇轍。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可是蘇洵不怎麼讀書,不認字兒。他人品好,酒品好,蘇軾和蘇轍就比較喜歡讀書了。蘇洵受到了感染,也立馬開始讀書,可是他不會寫詩,但是散文寫得好,考試也一直過不去。

蘇軾和蘇轍的關係有多好呢?蘇哲送蘇軾去鄭州,這是他們第一次分開,蘇軾就寫了一首很長的詩,來思念自己的弟弟。在鄭州,蘇軾遇到了一個人叫章衡,他不顧及自己的生命,爬到山上去。刻有幾個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字,蘇軾就説了,他將來以後肯定會殺人,因為他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及,也不會顧及別人的生命。所以當時蘇軾的眼光是很毒的,後來這個章恆當了宰相。

上陪玉皇大帝,下陪要飯乞丐,就是説的跟誰都能聊起天來。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因為王安石讓老百姓國家貸款,本以為是對老百姓好,結果卻有更多的老百姓被餓死。流離失所,抓緊監獄。有些地方官員就是逼着老百姓貸款,如果還不上,就要受牢獄之災,所以有些老百姓把公牛都殺了。在古代,公牛是勞動工具,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可老百姓為了還錢,只能這麼做。

1969年7月28日,蘇軾在湖州被捕,他讓孩子給他送飯時,送牛肉就是沒事兒,送魚肉就是要殺頭。有一天,孩子沒去送飯,讓了另外一個人去送,可那個人不知道現在的規矩和暗號,送了魚肉,這下蘇軾就感覺要完了,寫了兩首詩,一首送給孩子,一首送給弟弟。交給了皇帝。當天晚上,有人拿了一個枕頭就睡在蘇軾的身邊。蘇軾非常好奇,但是也沒有多想,也睡了下去。第二天,那個人醒來後拍拍蘇軾的肩膀説,沒事兒了,原來這個人是皇帝派來的,來測試蘇軾。如果蘇軾輾轉反側睡不着,那就説明他心裏有鬼。要出大事,不可控制,可蘇軾晚上鼾聲雷動,這就説明了沒事兒了。

蘇軾來到黃崗後才叫蘇東坡,他發現了當地的人們不會吃豬肉,於是就做了有名的東坡肉。有一天太行,發現他跑了,心想這可不能跑啊,於是又把他抓來。後來我謠言就是蘇東坡死了,就有人到他家哭喪,其實沒有死。蘇東坡這一生受過很多皇后的喜歡,他每次運氣好,都是皇后幫他的忙。在杭州,因為西湖的水不通,蘇東坡就做了訴鬆的工作。倒黴的是,1094年有兩個女人去世,都對蘇軾非常重要。一個是皇太后,一開始蘇東坡是皇太后的人,現在皇太后死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個是他的妻子潤之,而1095年,趙雲換了一種傳染病,也去世。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的,勉強想就錯了,要有浩然之氣。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篇八

寒假,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感慨頗多。

他是這麼描寫蘇東坡的: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我認為蘇東坡的作品之優秀除了本身才華橫溢外,有一些是因為經歷之廣闊。司馬遷曾有云:“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而蘇東坡也是如此,他最著名的幾篇詩集,都是在落難時著作的,他一生的“輝煌”落在黃州、惠州、儋州,此時他正遭受貶謫。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如此。

其次,蘇東坡的人生有點像我最近聽到的一句話:“棋盤上,充斥着無數的可能性,不到臨近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勝負在哪。”這句話主要説的是:一切皆有可能,但又帶着些許希望。蘇東坡童年便酷愛讀書,希望長大做像範滂一樣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人。不想長大真做成了。第一次應試便考中,後因母去世,服喪;王安石變法被貶杭州;寫抗暴詩被貶密州;之後因為倔強,被貶數次;再王安石、呂惠卿下台,神宗仙逝,任翰林學士輔佐幼帝。

最後,也是最不易的。蘇東坡在遭受一路貶謫,仍然沒有丟失仁愛之心。我記得國中課本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生命的價值在於在奉獻中不斷提升。”王安石變法前期並沒有什麼不良反應,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弊端漸漸暴露,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甚至賣兒賣女,啃樹皮、樹根,消化不良脹死的。而與此同時,每年的孤兒越來越多,很多凍死在街頭,餓死在垃圾堆邊。蘇東坡不忍,便收養孤兒,但“和尚多粥少”,睿智的他想到成立一個機構,讓當地的富裕的家庭幫襯,自己也省吃儉用。真正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也遠高於它。

蘇東坡的人生還有很多故事,讀完這本書,凝練成兩個詞:敬仰、佩服。我做不到經歷萬千挫折,仍以愛報答社會;我做不到積蓄不多,仍收養別人家的小孩;我做不到……

我現在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人看,因為蘇東坡那面對挫折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因為蘇東坡那面對困難樂觀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因為蘇東坡那……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 篇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一首膾炙人口的《念奴嬌》讓我認識了蘇東坡,但確切的説,是在看完林語堂老師的《蘇東坡傳》之後,才對這位不朽的傳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連作者林語堂都説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詳盡的語言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説他是自己“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他憂天下之憂,嘗黎民百姓之苦,在艱苦的環境依然生活愜意;他在官場沉浮,受盡小人排誹,依然潔漱一生。

蘇東坡這樣一個不出世的天才一生沉浮坎坷,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當權時,他因不滿新政的弊端直言進諫而橫遭排擠不得重用;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當政時,他為新法合理的一面進行辯護卻不見諒於舊黨同樣屢遭貶謫。終其一生,除了太后執政期間他真正握有短暫的實權外,他基本輾轉於杭州、密州、徐州太守、黃州、登州、潁州太守、揚州等任地方官吏。晚年他還被遠貶惠州乃至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

蘇東破的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温和厚道,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他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麼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悦或是疾苦。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就是"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祕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3ryn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