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第一篇: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夏山學校讀書筆記

我讀「夏山學校」

一、書籍數據:

王克難(譯)(1994)。a. s. neil着。夏山學校(summerhill)。台北

市:遠流。

二、背景簡介:

本書作者a. s. neil(1883-1973),出生於蘇格蘭的人文主義教育家,1921年在英國創辦夏山學校,注重人性與創造潛能的發展,使學生自我實現。教學方法重經驗學習、主動探索、角色扮演與自我創造;課程強調師生共同設計、解決問題,以及開發多元化的教材,其教育理想是希望藉由一個更自由、更尊重人性、經驗、人人平等及對生命充滿熱望之情,培育一個德、智、體、羣、美五育皆健全發展的個人。1neil終身致力於落實「讓孩子自由發展,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的教育信念。出版過多本關於夏山的書,堅持對生命、愛與自由的尊重,謙稱自己是「實踐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2

三、內容評析:

第一篇:夏山學校

在閲讀有關學校辦學的文獻時,往往有相當篇幅在討論學校的日課表。夏山學校中完全沒有這樣的安排,甚至連地位序階和公共管理,在這間學校裏也是不存在的。neil認為,這麼做是讓孩子不生活在恐懼之中3。然而,去除權威、避談紀律之後,會形塑出一個怎麼樣的學校呢?neil在第一篇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一位五歲的孩子,認為他沒有邀請neil參加他的生日會,neil也欣然離開。第二個是學校議會選舉沒有結果,有學生以打破窗户表達他的不滿,neil沒有阻止,那孩子也願意賠償。從這兩個例子看來,這間標榜自由的學校,究竟是造就奔放不受拘束,並且沒有恐懼的理想世界,還是淪為紀律紊亂的無政府之境,還得檢視更多文件來一一驗證。 1

2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2。 a. s. 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

3a. s. 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20。

neil對夏山兒童的輔導,頗有獨到之處。他的理念是藉由「個別談話」,解除孩子們(包括小偷、戀家、逃學等問題孩子)的心房來幫助他們。這樣的做法,與今日學校輔導室的作用,或有些許雷同,然而,在學校氣氛完全不一樣的前提下,也很難説國民國小的輔導老師用的就是neil那一套。書中描寫的孩童,多半能與neil對談並在行為上有所進步。

夏山學校很大一個特色,是他們師生代表權等值的自治會4。這個自治會的存在,也為前一段提到的紀律問題提供説明。也就是説,夏山學校並不是無政府狀態,而是由全體師生共同訂定規則,指定賞罰。neil對於他給予兒童的自由有極大的自信,也強調大會懲罰多為犯過者接受5。這些話的用意,是為了彰顯自治會的功能(當然他也承認它並非總能發揮功能),他更認為剝奪這羣學生自由是不可想象的事,neil認為自由就是完全的自主。相對之下,或許neil應該重新檢視,夏山學校的孩子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享有自由,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在自治會中擔任主席、提供意見。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羣孩子,是不是都能珍惜他們手中的自治權,做出為自己負責的決定。

第二篇:兒童的教育

夏山學校強調自由,要學生能不受英國傳統禮教拘束,養成自律的特性。然而,文中卻有一點是我難以接受的。neil認為道德是對人不必要的規束,他也對傳統教育以道德約束兒童紀律和品性的方式非常反感。但是,不提道德是一回事,極力的去除道德,似乎就有問題了。其例之一,是客人蔘觀夏山學校時,因為聽到有人罵髒話而厭惡的離去。neil為他失去學生(與學費)而不忍,向學童們提出抱怨。他認為,這是個「經濟問題」而非道德問題。其例之二,是當neil看到青年學子男女幽會,又以「經濟問題」為由,勸他們不要生小孩。有關紀律(説髒話)和性教育的探討,neil都有在別處説明,但我認為,若一切言行都把經濟的考慮置於道德之上,只是以自由教育為名,行反教育之實。如果neil處處表露出這種思維,我真的不會相信夏4

5 a. s. 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0。a. s. 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54。。

山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夠因為體現自由的真義,而在人格發展上不致扭曲。

然而,neil還是有些觀點值得省思。他的許多立論基礎,都帶有freud學派的影子,或許也是這個緣故,我們發現他更能精確的看出人們內心陰暗的一面,而應用到教育情境中。例如,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大人對於財物的重視,往往勝過對兒童的愛,大人會因為兒童弄壞東西大發雷霆,這正好表現出人性自私脆弱的一面;大人會因為兒童的不禮貌而生氣,他們生氣的原因往往不是擔心兒童的不良言行,而是他們的自尊受到侵害。neil能夠和夏山的孩子們打成一片,雖然偶爾也會因為物品被破壞等原因而生氣,但從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真正能和孩子們站在一塊兒的人。

這章的內容裏,仍有些值得存疑的部分。neil認為,去除不當壓抑,兒童們就能自動改過。這樣的觀點非常理想化,也太過簡化教育的複雜程度。使人不敢置信的是,他文中的範例也是如此。自動把自己清洗乾淨、自動戒去説謊的習慣、自動除去偷竊的癖性。neil的描述相當主觀,也講得太過一廂情境。他的出發點(去除不必要的拘束)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但若真如他所言,能這麼快就改掉兒童的積習,豈不讓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汗顏?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的主觀立場,讓他難以看到全貌(例如,孩子只是一次不説謊,就被他大書特書)。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為了宣揚理念,而將夏山學校過度美化。我想,若是要做嚴謹的學術研究,想必仍得參考其他史料,而非僅憑neil的著作就瞭解夏山真正的辦學情境。

第三篇:性

對性的態度,neil認為去除不必要的欺瞞是正確的,也贊成父母師長應該對孩子們開誠佈公,自然而然的教導他們正確的性觀念。我相信在做法上,neil對兒童自由絕對的信仰,所能接受的尺度早已超過當時社會能夠容忍的底線。先不論夏山的兒童,是否都因此擁有正確的性別觀念,在如英國般保守且過度壓抑的社會中,能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確能讓人好好喘口氣,重新思考何謂正確的性觀念。

然而,閲讀本篇,較令我訝異的,是neil對待同性戀的態度。neil

崇尚自由、思想基進,卻仍然無法接受同性戀。當我讀到「夏山學校的學生都很健康,所以都沒有同性戀」時,卻也對他所提倡的自由打些折扣。neil儘量避談道德,宗教界、衞道人士也常以道德為由歧視同性戀。那麼,neil究竟是以什麼立場,認為同性戀「不健康」?這裏更發人深省的問題是,neil認為自由的環境下,能有健康的兒童,健康的兒童才不會變同性戀。那麼,他所謂的自由,是不是隻是一種獲致所欲道德結果的「手段」?換言之,他和傳統教育者信奉同樣的道德價值,差別只在他認為應以自由的情境加以促成罷了。6

第四篇:宗教與道德

西方世界對於宗教的看重與狂熱,是身處東方社會的我們難以想象的。歐洲人會為了宗教打仗,學校也常常在宗教問題上有所爭執。那麼,neil的反(非)基督教觀點,在保守的英國社會,想必也受到許多阻力。英國曾立法提倡宗教中立,但neil擺明反對基督教的論點,在當時的情境脈絡,想必是驚世駭俗的。尤其是他在文中提到,孩子們戲劇表演時,對於宗教表現出的劇謔態度。就這方面來看,我想仍有值得商討的必要。讓孩子們認清宗教的本質是好事,但字裏行間表現出的輕蔑態度,是否會養成自大、唯我獨尊的心態呢?然而,neil對於宗教的批評,卻又這麼難以使人駁斥。只是他的字詞未免太過強烈,這會使他與那些篤信宗教價值的人難以溝通。

至於道德的問題,其實前面已經談到很多。也就是,他反對道德教條,其心理學立論強調早期環境的重要,而他的理想環境,是不要給予孩子太多約束。本篇末尾提到讀物審查的部分倒是相當有趣。文中儘管沒有講明,仍可看出neil期昐對孩子的讀物,先做某種程度的篩選。只是,正如文中所説,色情與否反倒是其次,孩子的心是純正的,太過禁止反而會激起他們想看的慾望。就這點而言,或許經歷過禁書年代的人會有更深的體會。neil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對會驚嚇孩子的恐怖書籍或電影更為小心。我想如果neil生在今天,他會仔細考慮要不要買哈利波特給孩子們看。

6 a. s. neil原著,王克難譯。夏山學校(台北市:遠流,1994),196-198。

第五章:孩子的問題

這篇內容中所指的「問題」,其實都是相當頭痛的管教問題。然而,除了表明兒童自我中心的傾向之外,neil的理論和前幾章比較起來,並沒有太多新意。這裏值得延伸討論的一點,是neil的人性觀。閲讀前面章節時,或許會認為neil是個性善論者。但在本章內容中,他有引述心理學的觀點,説人性也許是非善非惡的。另外,他也不只一次表明,兒童都是自我中心的(換個角度講也就是自私),既然如此,去除道德、彰顯自由,是否是好的教育方式呢?兒童會不會在自由的情境下,讓內心的陰暗面「自然的」顯露出來?如果neil的人性論並非性善觀,那他人性觀點能否與他去除道德與強制規範的理念結合呢?顯然未能處理這些深一層的哲學問題。

這篇提到朗荷馬的「小共和國」,neil以前在那裏工作過,他的教育理念也深受影響7。我想,neil繼承的,是善心、感化的一面。這是管教問題少年不能缺少的要素。但是,紀律、安靜的生活,不也是使人內心沉澱,矯治犯罪的方式嗎?小共和國中的少年犯們,過着自己自足的生活;neil的夏山學校裏,又有沒有讓兒童在勞動中,體現生命的價值呢?

第六篇:家長的問題

neil所信奉的自由,算不算對孩子過度寵愛?從本書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到neil所透露出的教育愛。無論是對性情多麼乖張、行為多麼偏差的孩子,他都能拉下身段和他們相處。要讓大人解除心房做到這一點,沒有對孩子完全的愛與付出,是絕對做不到的。但是,當他在這一篇裏頭批評家長或社會,常常寵壞孩子,並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備受挫折時,是否有想過他經營學校的方式,是否也會流於縱容;他所彰揚的教育愛,是否會讓孩子無法接受外在社會的拘束?

儘管如此,我想,這一章的內容,其實也有許多有關親職教育的課題。或許對neil而言,面對學生(無論個性多麼頑劣),還比面對家長來得輕鬆。在這一章裏頭,他所提到的許多觀念,諸如不要刺激孩子的嫉妒心,以及談到婚姻質量對兒童品行的影響等等,其實都是7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39-43。

他辦教育多年後的深入觀察。然而,從他所描寫的文字裏(相信他已經儘量掩飾),也可以看出他與家長之間的角力。當家長們對夏山學校的預期與當初不同(通常是被太過度的自由給嚇到),便會開始與學校方面爭執。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仍屢見不鮮,孩子夾在其中,非但沒有自主,也常常成為最被犧牲的一方。neil的理念鮮明,他與家長的歧見想必也不會小。然而,他是真正能站在兒童那一方思考的人,在這個前提之下,帶給兒童的痛苦,相信也可以減輕許多。

四、結語

neil在這本書裏所闡述的,偏向教育實務本身,neil的理念和辦學方式,完全是出自於對兒童的熱愛。本書雖沒有深奧的理論陳述,卻不因此減損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neil所提到的理念、型態和教育方式,雖然有許多無法直接應用於一般國民國小教學現場,但裏面的想法和觀念,還是給人許多啟發與參考價值,更何況neil以實例為主,偶爾加入理論分析比較,讀來生動有趣,毫不乏味,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參考文獻

盧美貴。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1995。

第二篇:我對於夏山學校的看法

夏山學校的開放式教育與傳統的硬性式教育的看法

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夏山學校,它位於英格蘭東薩佛郡的里斯敦村,1921年由教育家尼爾創辦。夏山學校施行的是民主的或稱自由的教育方式,因實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尼爾的觀點是不應該讓學生來適應學校,而是應該由學校去適應學生。

首先我要先説説我所理解的開放式教育,就是指網上自我學習或是老年大學,説它們開放是因為學習不受時間、空間、年齡、人數限制的教育。這裏的“開放”一詞與“封閉”相對。“封閉”有固定、統一、標準化的意義;“開放”則是彈性、自主、及多樣。像夏山學校就是這樣一個開放的學校,學生給自己定學習時間,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相對而言,像中國的傳統教育就不會這麼開放,我們有九年制的義務教育,規定了在什麼年齡段就受這一階段的教育,並由學校規定什麼時候上課,定時考試,以分數來論高低。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開放式教育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我是學藝術的,我喜歡泡在舞蹈房,感受音樂跳我喜歡的。但是在高中教育制度是以文化課程為主的,所以我的大部分時間被文化課佔用,學習藝術的時間也就減少了。如果能像夏山學校一樣的話,我覺得我不會再厭倦上課,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當然有人會認為會有人什麼也不喜歡,什麼也不想學,那該怎麼辦。我認為,開放與傳統不是相對的兩個極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把兩者結合。比如説,學校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幾種喜歡的專業來學習,多與少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我想這樣可以考慮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往適合自己的方向發展。

總之,不管是夏山學校的開放式教育或是傳統的硬性式教育都是為了下一代能夠茁壯成長,成才,成功。

魯超0915040117

第三篇:夏山學校讀後感

夏山學校》讀後感

“要孩子做一個自由的人,一個對工作感興趣、對友誼感樂趣、對愛情感快樂的人,或者讓他成一個痛苦的、衝突的、恨自己和恨社會的人,這大權操在家長和老師手裏,夏山學校讀後感。幸福是怎樣獲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採用我的答案,你應該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摘自《夏山學校》

《夏山學校》讀後感

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一所學校,我會毫不猶豫把我的孩子送去!

整本書的主題就是愛與自由。其教育理念和觀點與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要以無比卑微的姿態臣服在每一個獨立、尊貴的生命面前。

尼爾的書中沒有過多提到“愛”這個詞,但我卻從每句話中到感受到他對於孩子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這種愛不簡單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愛撫、關愛或充滿愛意的語言,他的愛是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真理的渴望、探尋。這種愛更高尚,更真誠,更徹底,更尊貴!沒有這樣愛的驅動是不可能給孩子那種自由的。

自由

尼爾書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給兒童自由,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識、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無比重要,好像不這樣的話,孩子將來就會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卻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發展。就尼爾的觀點,良好的人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孩子生來就已經具備的。只要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受到壓抑扭曲干涉束縛,他自然就能成長為真誠自然獨立利他的人。現在很多父母既不認為孩子性本善,也不認為孩子性本惡,而是認為性本空。他們一味將自己的那一套東西灌輸給孩子,認為如果不將自己的“好”東西灌輸給孩子,孩子就可能被其他“不好”的東西填滿。他們不認為孩子本身就已經具備所有良好的品質,父母要做的只是讚賞他,給他自由伸展的空間。

現在的父母急於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種他想要的形狀以適應社會的模子,卻忽略了孩子順應其本性生長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剝奪了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體會去享受的權利,更培養出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自我的木偶人。這些木偶人的心靈沒有經過自然伸展,是扭曲的,發育不全的,他們失去了快樂自然的天性,他們永遠在那個的真實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兩者中間做各種衝突和鬥爭。他們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命質量,並會帶給下一代。

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迎合社會,而是讓他們自由地按其本性去發展和生長,要他能真誠的面對生命的本質,快樂地享受生命的樂趣,積極實現他自我的價值!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我想被父母和學校的模型塑造出來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學歷受人尊敬就是所謂的成功。但我想對那些順應其生命發展規律自然生長起來的孩子來説,快樂真誠心中充滿愛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誰説一個快樂的清潔工比一個精神壓抑的學者狀況更糟糕呢?電影《天使愛米麗》中的那個餐廳服務員amily盡情的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自己喜歡的事,給他人帶來快樂,努力的尋找真愛,她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她自由快樂的心純潔得就象天使一樣在天空飛翔。

尼爾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上與在蒙特梭利非常相似。當孩子在自由的狀態下去自然的選擇和生長時,我們需要的是觀察,絕不去幹涉(干擾)和打斷甚至強制或阻止他們。只有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他們,當孩子們沉浸其中時就悄悄退出。我們要做的是觀察,和準備適合他們生長的環境。這個環境是適合他們學習和生長的環境,是充滿了愛和安全的環境。我們除了在歲數上年長於他們,在閲歷學識上豐富於他們,除此以外,我們沒有任何優越於他們的,那些在我們身上具備的良好的品質,相信在他們身上也全都有,甚至有些是我們不及他們或不具備的,比如坦率、天真和誠實。在孩子面前,我要懷着一顆謙卑的心。只有我們身體裏的道義和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我們是平等於孩子們的,甚至要以僕人的身份來“服侍”好他們。我要向他們學習,我們要和他們一同學習和成長。

夏山學校也有自己的紀律,這些紀律都是在學校大會上經過所有師生投票制定和通過的。這和蒙特梭裏教室裏通過團討制定共同的規則是一樣的。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適的紀律不是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為了讓每個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讓整個環境更和諧。

禮貌

真正的禮貌不是表面的禮節或禮儀。而是對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體諒別人的感情,為他人着想,對他人友善。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只要這方式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不會傷害別人自尊和情感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採用不當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但別人的迴應是他學習和成長的最好途徑。禮貌不是教出來的,能學到的只是表面的禮節。禮貌是在愛和安全的環境中生長出健全的心智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不會做無禮的事。所以我想我以前教導自己的孩子見到客人要喊“叔叔好阿姨好”和接受別人的東西要高興的説“謝謝”其實是在教她虛偽和做作。她在一個自然有禮的環境中自然會學到如何接人待物,大可不必去教。

但我也想,這樣真誠和自然的行為也許只有在夏山學校能被接納,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基本的禮節還是要有的。具備真正的禮貌不是説就一定要去除表面的禮節。誰説兩者都具備就不好呢?只要這禮節是發自你內心真誠的聲音。

恐懼

一個孩子在恐懼的氣氛籠罩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易董剛來班裏時,做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嘗試新的工作,擔心會難,擔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總透着恐懼。現在他雖然表面上看不再那麼安靜和疏遠,經常會故意調皮搗蛋來試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愛可以消除恐懼。但只有老師的愛,缺乏家長的愛還是不能徹底去除那些恐懼感。只有學校和家庭產生合力,才會對孩子有最大的幫助。

在教師的威嚴震懾下的孩子產生的服從和敬畏只是表面的、虛假的和暫時的。迫於威嚴,只能產生表面的順從和內心的抗拒。被壓抑的慾望藏在潛意識中,造成心理問題。這樣的孩子不能生長出獨立的人格和意志。父母和老師唯有把自己放在與孩子真正平等的位置上,走進孩子的內心,去體會她們的種種情感,去尊重他們的各種想法、行為和情緒時,去感受他們的悲傷,快樂他們的快樂,孩子才不會懼怕我們,才願意把我們當他們的朋友,生出他們的安全感來。他也才可能自由的探索和發展,並在心中自然生長出規則來。這種規則不會因為權威的消失而消失,也不會因為權威的出現而出現,而是屬於他生命的一部分。

誠實

父母和老師都應是最誠實的人,不要害怕讓孩子知道真相,也不要擔心孩子太小會不理解。也許讓孩子瞭解事實真相需要選擇良好的時機,但我們要隨時準備一顆坦白誠實的心給他們。象尊重一位知心朋友那樣去重視和尊重他們,即便他只有幾歲。父母和老師也不要羞於把自己的短處或難堪暴露給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人,讓孩子瞭解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十分重要。我想這也是避免培養完美主義者的要點之一。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後對父母的認識從以前的無比崇拜一下子變成無比輕蔑,這也和孩子自己認識到真實的父母與以往努力去偽裝的完美父母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有關。要想避免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把真實的自己暴露給他們很重要。這樣做更大的原因在於,會使孩子也學會真誠面對自己和他人,不虛偽不做作。

在女兒三四歲時,一次我們在公共汽車上,我悄悄放了個屁,她聞到味道大聲問我:“媽媽,是你放屁了嗎?”車廂所有的人都轉頭看我。經過短暫的內心掙扎,面子勝利了,我強作鎮靜説:“我也不知道!”下車後我馬上告訴她:“孩子,我要告訴你,剛才的屁是媽媽放的,但是媽媽怕別人笑話我,所以撒謊了。以後這種問題是不是可以小聲在我耳邊説?”女兒聽後^_^大笑,她並沒有因為我的糗事而小看我,相反她更信任我了。

尼爾是那麼重視誠實的人,卻因一個不幸的女孩偷竊而為她辯護和説謊,只因他了解那女孩,知道她存在的心理問題而採取了相應的治療方法,讀後感《夏山學校讀後感》。這事讓我很感動。優秀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心理學的知識,甚至應該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他不但應該瞭解孩子問題行為下面隱含的心理問題,瞭解導致這問題的原因和根源,還應該能夠採取最適合他的對策。同樣是往學校大門扔泥巴的孩子,如果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尼爾會當場教訓他,但如果是一個心理壓抑藉此發泄的孩子,尼爾會和他一起去扔泥巴。不能透徹的研究兒童的心理就不會採取最適宜的措施。有時老師或家長對待同一孩子出現的類似狀況可能會不假思索想當然的採取和以往相同的處理方式,但我想那未必就是目前最適合他的。

其他

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蕩,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蕩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慾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説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我們的教室還不能自由得如此徹底。因為我們畢竟要和社會接軌。我們的環境不是脱離社會的伊甸園,但我們給孩子的愛和自由以及他們由此建立的獨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會使孩子們受益終身。

尼爾為了讓孩子盡情探索和試驗甚至發泄,而不顧學校工具物品被任意損壞的方式讓我有些不能接受。他認為孩子長大到一定年紀自然會愛惜物品。並且我從他的描述中看到學校內的物品沒有整齊的擺放和歸位的習慣。孩子們也並不愛惜屬於公眾的物品。對於這樣的狀況他除了採取上鎖開鎖的行為沒有更多的對策。我感覺這樣的自由有些過分了。自由是以不損害他人自由為前提,有的學生隨意損壞工具或用完隨地扔下不歸還,這會妨礙到他人使用工具的自由。

尼爾鼓勵孩子們跟自己的興趣走,不管一項工作有沒有做完,只要孩子興趣沒有了就可以隨意去做更喜歡的事。我對此不是很贊同。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對某事感興趣,但當初既然選擇這項工作,就有責任將它完成。恆心與毅力也是一項很寶貴的品質。

只要一有問題孩子,尼爾就會提到性、手淫,我並沒有感覺到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會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的問題:

1、出生後的幾個月或幾年如何對一個孩子的性格影響如此巨大以至在以後的多少年都不能或很難改變?我們用愛去解決孩子那些問題或者我們自身通過培訓來進行自我成長,付出巨大的努力能收到的成效卻是很小的,或者即使有所轉變也不及在愛和自由環境下自由成長起來的孩子那般自然,有時想到這些會不免讓人有些灰心。

2、不要把成人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但父母即使不去強加,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也會毫無保留的繼承父母的價值觀。這是父母所不能控制的。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

《夏山學校》精彩摘錄:

第二章 兒童的教育——不自由的孩子

“在不自由教育下的人不能痛快的生活,那種教育完全忽略生命中的情感生活;因為這些情感是動態的,假如只發展了頭腦而壓制了感情,生命便失去活力而變得無價值和醜惡。但如果情感可以自由發展的話,頭腦自然會自己發展的。”

“除非孩子低能,否則他會很快就發現他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假如沒有緊張或憤怒的聲音叫他做這樣或不準做那樣,他處理一切,心理都是有數的。”

“孩子們需要自由,因為只有在自由氣氛下他們才可以自然發展,向好的方向發展。他們需要將不真誠與對權威的尊敬甩掉,而變成敢説敢為、活潑健康的孩子。活得真誠和對生活真誠都非常重要,它實在是人生最重要得。孩子們生來就是真誠的,因為我們不去影響他們,才能發現他們的真相,所以不干涉是我們管理孩子的唯一政策。”

“大人堅持自己那些舊的,沒有理性的觀念。一個父親禁止他的20歲的女兒吸煙是沒有道理的。禁止的原因是情感的與保守的,它根本上在恐懼,她下一步會做什麼?大人不敢給小孩自由,因為他怕小孩去做所有他自己向做的事。把大人的價值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來説,實在事一大罪惡。”

“自由可以改變孩子出生後幾個月舊造成的性格,但卻永遠不能將它完全改變。”

“讓孩子依他自然的興趣去生活。”

“我們只是對小孩有信心的老師,決心不以錯誤的干擾去阻止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我們也只是卑微的人性真理的尋求者。”

愛和讚許

“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全靠我們給他的愛和讚許而定。我們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邊。跟孩子們站在一邊,就是給孩子愛,那並不是一種佔有的愛,也不是一種不講理智的愛,而是一種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也贊同他一切行為的愛。”

“我們要對孩子有信心。如果你對孩子沒有信心,他會感覺得到。他們會覺得你不夠愛他們,要不然你就會更信任他們了。當你贊成他們的時候,你什麼話什麼事都可以跟他們講,因為讚許使孩子所有的顧慮都消失無蹤。”

“小孩對愛和讚許的需要遠超過對知識的需要。”

“假如你不贊成你自己,你是否能贊成你的孩子呢?假如你不瞭解你自己,你便不能贊成你自己,你對自己的行為和動機瞭解得越清楚,你贊成自己得可能性也越大。做家長的一定要變成一個獨立的個人,他必須知道他自己是誰,這很不容易。因為一個人不僅是他自己,他也是他所有遇見到的人的混合品,他會學到許多別人的價值觀念。”

恐懼

“恐懼在孩子的生活種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孩子對大人的恐懼,對處罰的恐懼、不被讚揚的恐懼等等,都應該消除。只有仇恨才能在恐懼氣氛下滋長。”

“我所知道的最快樂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説教而對孩子絕對誠實的家庭。恐懼不可能進入那些家庭,父母和孩子是夥伴。愛也可以在那裏繁榮。在另外一些家庭中,愛卻被恐懼壓倒。矯飾的尊嚴和強求的敬重使愛縹緲無蹤,強迫的尊敬永遠在暗示恐懼。”

“自由能促進無所畏懼的心。”

“健康自由的兒童不害怕未來,他們會高興地去迎接它,他們的再下一代也不會有那種杞人憂天的病態,而能勇敢地面對現實。”

“不要做監督者、批評者和家中地惡人。不要高高在上。假如你使監督者你會得到他們的尊敬,但那是一種不正常的尊敬——一種摻雜着恐懼的尊敬。假如你下來和他們站在同一位置,而且告訴他們你小時候在學校使怎麼樣恐懼,你更會得到他們真正的尊敬,那種包含愛與瞭解而不帶恐懼的尊敬。”

“養育一個沒有問題的兒童並不困難,首先你必須使孩子不懼怕和沒有罪惡感。”

説謊

“撒謊的父母必有撒謊的子女。”

“父母説謊的動機,一是讓孩子們守規矩,二是要自己表現得十全十美。對孩子説真話的困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不敢真實。”

“直接或間接向孩子説謊的大人並不瞭解孩子。因此我們的教育制度才無處不透露出虛偽。我們的學校偽稱服從與勤勉就是美德,歷史和文法就是教育。”

“孩子們多半都因為恐懼而説謊,沒有恐懼,謊言也就大為減少。每件事情都可以公開與誠懇的討論。”

“我承認説實話誠然不易,但是如果你下決心在孩子面前決不扯謊的話,事情就比想象中來得容易得多。”

“普遍的一般禮儀是虛偽的。”

“這世界上有許多不説謊的家庭,只有從那樣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是眼睛雪亮和誠實的。”

“感覺比只是來得更重要。無知父母的謊言給孩子莫大的損害。經常是孩子的心靈而不是他那知覺的頭腦受到傷害,造成神經病的是心靈而非知覺的頭腦。”

“説謊是由膽怯而來,膽怯則由無知而來。”

服從與紀律

“為什麼孩子需要服從?因為要滿足大人對權利的願望。”

“服從應該是社交上的禮貌。大人沒有全力逼迫孩子服從,服從一定要孩子出於自願,而不可從外部加以強迫。”

“家庭管理嚴格就像家長恨自己的反映。他們一生都在要求至善,但因為自己沒有做到,所以想在孩子身上做到。”

“廣義來説,嚴厲的家庭教育就是對整個生命的‘去勢’。一個順從的孩子不會長成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因手淫而被罰的孩子,將來也不會得到極度的性快感。”

“孩子不怕同班間的責難,但是卻怕成人的處罰,因為承認強大而令人敬畏,而又常是一個嚴格的父親或母親的象徵,因此,孩子的恐懼就會不自主地油然而生。人類的將來在新一代父母的手中,假如他們仍以無端的權威來毀滅孩子的生命活力的話,戰爭和痛苦就會繼續下去。假如他們再蹈他們父母嚴格訓練的覆轍,他們就會失去孩子的愛,因為沒有人會真正去愛他所怕的人。神經病是因為父母嚴厲教育的結果。我們不能用恨、處罰和壓制來造成善良的人性,唯一的方法便是愛。一個沒有嚴厲訓練而充滿愛的環境可以出去絕大多數孩童時期的麻煩,假如一個家庭又愛與讚許的話,兒童的抽漢與破壞行為根本不會產生。

獎勵與處罰

“沒有一個藝術家只因金錢酬報而創作。創造的快樂是報酬之一。當我們瞭解孩子對一切飾物的自然而然的興趣時,我們便會知道獎勵和懲罰的危險性了。獎勵與懲罰都會影響孩子興趣的發展。孩子真正的興趣時他整個個性自然的輕響,而且應該時自發的。”

“我看到自由的兒童不需要任何處罰,因為他們不需要有很壞的行為。他用不着説謊和偷東西。也從來不覺得他的身體是骯髒和不道德的。他不用反抗權威,或者怕他的父母,他也會發脾氣,但那些一會兒就會過去,而不是精神病態的。”

“當小孩自由生長而自私性能被滿足後,他就會變成利他的了。”

第四章 孩子的問題

醫治孩子

“跟小孩打交道,我們一定要運用心理學,要找出他行為後面的動機。老師發脾氣或處罰過後,問題還是沒解決。……和小孩的交往藝術可以説是怎麼樣跟他們講話。另一方面,尼應該表示給孩子知道尼不容易被欺騙。”

“對小孩的處理不需要什麼智慧,也不要又什麼才能,只是常常實習,最重要是有時要對一些不重要的小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愛就是和對方站在一邊。愛就是讚許。我知道兒童學習進度有限,而自由和放縱迥然不同。但是他們能很快學到如何分辨二者的卻別,而且知道得很清楚。以自由來治療,差不多每一次都可以生效。”

“我們的性格是知覺與下意識行為的混合品。這就是為什麼道德教訓和處罰永遠一直不了他的緣故,責罵不過是耳邊風,處罰也只是被他的身體感覺到。這些教誨和處罰從來不能影響或控制他行為的不自覺的動機。”

“要孩子做一個自由的人,一個對工作感興趣、對友誼感樂趣、對愛情感快樂的人,或者讓他成一個痛苦的、衝突的、恨自己和恨社會的人,這大權操在家長和老師手裏。幸福是怎樣獲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採用我的答案,你應該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第四篇:《夏山學校》讀後感

《夏山學校》讀後感

《夏山學校》,這是一所學校的名稱,也是一本書的書名。《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便是以夏山學校為原型而創。。

夏山學校創辦於1921年,位於英格蘭東薩佛克郡的里斯敦鎮,距離倫敦約有一百英里。起初是尼爾與妻子一起開辦的一所實驗學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實驗學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學校,成為現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學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範,充滿了無窮的活力,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1960年《夏山學校》出版後,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續不斷的“夏山熱潮”,各個國家、各種膚色的兒童紛紛前往夏山就讀。《夏山學校》僅在美國,10年就銷售超過200萬冊,並被600多所大學指定為教育必讀書。實踐自由發展,見證愛的教育!目前,《夏山學校》已經被翻譯成越來越多的語言,被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專家奉為人類不可缺少的教育經典。

當我讀到《夏山學校》這本書之後,我對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在夏山學校,教育已經達到了一種"潤物細無聲""大象無形"的境界。尼爾認為:“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他用60年的時間,在夏山學校實踐了快樂教育的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並讓每個孩子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實踐了這個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理想!快樂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標準,在於“工作愉快與生活積極”,因此學校應該使兒童學習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夏山學校是一所讓孩子們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場所,完全捨棄訓練、命令、要求、道德與宗教教育。尼爾主張孩子們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聰明、實際,大人只需讓孩子們依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發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為學者便去做學者,而適合當清道夫的,也可成為清道夫。夏山學校就是基於這種理念去教育學生,尼爾的一句名言便是:“與其培育不快樂的學者不如培育快樂的清道夫。”

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的夏山學校已經成為人們公認的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每一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孩子來到這裏,接受最好的教育,度過最幸福的童年。來夏山之前,這些孩子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發自覺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充滿自信,也懂得了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多年後, 1

他們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演員、科學家和數學家!

日本作者阪元良江著的《成長在夏山》,作為一位母親,她在書中真實記述了獨生子小拓在夏山學校的成長經歷。

我一邊看《夏山學校》一邊不斷地反思當初我是怎麼養育女兒,怎麼教育她的;反思我作為一名教師,我又是怎麼教育我的學生的。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往往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犯過的錯再犯就要懲罰等等,老師的壓力很大,孩子的內心也一直很焦慮,甚至對工作學習產生了恐懼感。我們知道,人在沒有恐懼的時候,心靈是絕對自由的,創造力也會隨之顯現。所以教育應該從心開始,讓學生和老師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懼,這樣老師和學生才可能面對自己,發現自己從而使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出來。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後對父母的認識從以前的無比崇拜一下子變成無比輕蔑,這也和孩子自己認識到真實的父母與以往努力去偽裝的完美父母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有關。想要避免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父母從孩子小時侯就把真實的自己暴露給他們很重要。這樣做更大的原因在於,會使孩子也學會真誠面對自己和他人。現在的父母急於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種他想要的形狀以適應社會的模子,卻忽略了孩子順應其本性生長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剝奪了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體會去享受的權利。培養出一個個沒有心靈自由的木偶人,失去了快樂自然的天性。

夏山學校的孩子是自由的。他們擁有自我管理權,他們擁有尊重,他們擁有獨自思考和醒悟的時間和空間。這和我們學校的管理理念不謀而合,我們的值周校長制和學生中的校長助理不就體現着大家來管理學校嗎?

夏山學校的學生是永遠受到尊重的。老師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夏山學校的“尊重”的概念是比較全面、人性的。尼爾主張只要是人,就應該相互尊重,無論男女老少,更無論所謂的貧賤富貴了。這和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新基礎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從生命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性出發,喚醒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真正‘活’起來。”

其實,在夏山學校裏所體現的一切和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一切為了孩子”,“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愛是教育的主旋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教育不僅需要紮實的基本功,還需要技巧。對待學生要實實在在付出自己

的真心,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成長。讀着這本書,頭腦中浮現着孩子們自由成長的畫面,感動於尼爾對於孩子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真理的渴望、探尋。沒有這樣愛的驅動是不可能給孩子那種自由的!

追求自由的教育,創造幸福的人生,這是美麗的夏山學校給與我的最大啟迪!

第五篇:《夏山學校》讀後感

10英本2班 100402054 劉怍男

讀《夏山學校》有感

“成功是指一個人能夠快樂地工作和積極地生活。”這是我讀《夏山學校》記憶最深的一句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判斷一個人的成功總是逃不出金錢,社會地位這些美麗的光環,所以我們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找個體面的工作,賺更多的錢了。教育成為了賺錢的工具,是為以後賺更多的錢的墊腳石。在讀完《夏山學校》之後,結合對我們教育的現狀的思考,我認為《夏山學校》倡導的“自由發展”在現階段還是具有雙面性的。

首先,我還是承認“自由發展”對我們的教育改革有可行性的。“自由發展”有利於自主地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併為之付諸行動。在這個過程沒有逼迫,沒有壓力,伴隨着興趣,體會着快樂,正好印證了“在快樂中成長”——我們現代教育的理念。尼爾的一句名言便是:與其培育不快樂的學者不如培育快樂的清道夫。“夏山學校的孩子是自由的。他們擁有自我管理權,他們擁有尊重,他們擁有獨自思考和醒悟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欲,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學習的願望。但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為什麼很多孩子仇恨學校呢?這就是因為學習內容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在學校裏有嚴格的紀律,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永遠都是分數的奴隸。60分以後會説為什麼只是及格,及格後是為什麼不是優秀,優秀後為什麼不是第一......然而在夏山學校,要的不是分數,是興趣得到發掘和培養。我很讚賞尼爾的這段話:“那些不熱心的學生在訓練之下唸完大學,將來成為沒有想像力的老師、平庸的醫生和無能

的律師,他們本來也許是上等的技工、頂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但我不知道,在孩子成為“沒有想像力的老師、平庸的醫生和無能的律師”,和“上等的技工、頂呱呱的泥水匠或第一流的警察”之間,我有沒有勇氣放棄前者,而選擇後者。從理念上我們可以很激進,但在現實中,只能選擇穩妥的道路.這就是一個不徹底的自由主義者的人格分裂.這就是我自己活生生的例證,在現行教育制度薰陶”下的“成品”。現在的父母急於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種他想要的形狀以適應社會的模子,忽略孩子順應其本性生長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剝奪了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體會去享受的權利,更培養出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自我的木偶人。這些木偶人的心靈沒有經過自然伸展,是扭曲的,發育不全的,他們失去了快樂自然的天性,他們永遠在那個的真實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兩者中間做各種衝突和鬥爭。他們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命質量,並會帶給下一代。孩子都是有天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不是每個人都能變成科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只要發掘出內在的潛能,快樂地造性地工作就是一種成功。 這社會的分工需要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只要朝着你喜歡的方向發展,興趣沒有被扼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把需要用到的知識主動地學習,所以我認為靠學校、家長去逼迫孩子學還不如讓他們在這種自由發展的環境中學習。再説就算逼出來的音樂家、鋼琴家又會比清潔工的幸福指數高嗎?根據“自由發展”理念,我認為我們應該大量進行技能教育:分類可以十分詳細,手工、機械、繪畫、計算機、烹飪、縫紉、木工、陶藝??讓學

生從小就培養動手的能力。殘疾學生憑什麼在正常人的社會佔有一席之地?那就是靈巧的手和細緻的觀察能力。應該讓他們從小就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他們感興趣且擅長的方面。勤能補拙,不要什麼都比,什麼都比不過。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夏山學校的“自由發展”是有自己的紀律的。夏山學校自己的紀律都是在學校大會上經過所有師生投票制定和通過的。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適的紀律不是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為了讓每個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讓整個環境更和諧。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誠實的,在他們生活的環境中都是最誠實的人,在夏山學校裏不會害怕孩子知道真相,更不會擔心他們不理解,也許讓孩子瞭解事實真相需要選擇良好的時機,但我們要隨時準備一顆坦白誠實的心給他們。這就像尊重一位知心朋友那樣去重視和尊重他們,即便他只有幾歲。父母和老師也不要羞於把自己的短處或難堪暴露給孩子,因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讓孩子們瞭解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這是十分重要的,我想這也是避免培養完美主義者的原因之一。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後對父母的認識從以前的無比崇拜一下子變成無比輕蔑,這也和孩子自己認識到真實的父母與以往努力去偽裝的完美父母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有關。要想避免這種戲劇性的變化,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把真實的自己暴露給他們很重要。這樣做更大的原因在於,會使孩子也學會真誠面對自己和他人。

然而,對於“自由發展”的放養式教育我還是持懷疑態度。就尼爾的觀點,良好的人格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孩子生來就已經具備的。

只要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受到壓抑扭曲干涉束縛,他自然就能成長為真誠自然獨立利他的人。我並不知道孩子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但我覺得孩子的教育還是需要良好的引導。夏山學校裏的孩子是幸運的,遇到的是尼爾這類老師,給他們的氛圍是平等、自由的。生活環境優於那些生活在充滿罪惡欺騙的環境的孩子,所以我認為品質的塑造還是需要需要教育來把關的。還有,我認為基礎教育還是需要強化的,不能説孩子想上課就在上課,有些必修課還是要強化的,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人基本的嘗識是必須懂得的,不能説沒興趣就可以不懂,這樣會阻礙人類文明進步的。就像尼爾在書中説到“到至今為止,夏山出過一些傑出的音樂家和藝術家,但沒出過作家。”為什麼沒出過作家,就是因為這種放養的制度,強調天性的發展,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基本的文學涵養沒有積澱,當然不可能能冒出作家了。書中就不止一次揭露出培養出的畢業生有大字不識的,雖然這些人可以在社會上生活,但是對人類的文明進步還是不利的。

《夏山學校》也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教育需要家長的全力配合。在書中提到有些家長不是真心接受自由發展理念的,這樣孩子在家和學校受到的教育理念相悖,這樣一個前進一個後退,孩子無法正常成長,所以尼爾寧願不要接受教育這樣的孩子進入夏山學校。我們的現行的教育也應是一樣的,家長需要學會配合學校教育,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就要先對家長進行先教育,改變家長那些不正確的陳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777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