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高二精品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高二精品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高二精品多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一

明朝,在它長達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時間裏,誕生了一個個偉人,發生了一件件奇事,這是一個偉大的王朝,一個人才輩出的王朝,一個無與倫比的王朝。

在《明朝那些事兒》裏,“勞模”朱元璋、“造**家”朱棣、懦弱的建文帝、貪玩的朱厚熙,不求富貴名利的政治家、野心家姚廣孝,以諸葛亮自喻的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等等,他們一個個從書裏栩栩如生的走進我的視線,並讓我記憶深刻。

個人見解,我認為明朝裏最偉大的皇帝是朱棣。他自幼隨父親四處流浪,過着顛簸流離的生活,小小年紀就展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能。為了爭奪政權、奪取皇位,不惜一切代價,卻任用賢才,他打來的江山,有一半是姚廣孝替他得來的。姚廣孝那句:“我要給大王送一頂白帽子”,讓朱棣即興奮又恐懼,要知道朱棣除了自己的父親再就沒有第二個害怕的人了。當然他的造**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打敗了N多個人之後,卻與鐵弦、盛庸等名不見經傳,但寧死不屈、非同小可的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還是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是一個成功的藩王,也是一個偉大的藩王。

更是他,在成為皇帝后,為國家獻出了一切。為了大明朝的江山,他不顧自己的辛苦勞累,一次次親征,打敗了久久困擾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蒙古各部落。戰爭總是殘酷的,但對享受它的人,或許是一個展示自己命運的機會。一代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開創了“永樂盛世“,使大明步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為中國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觀朱棣的一生,生於兵荒馬亂,又亡於御駕親征的途中,或許他喜歡這種金戈鐵馬的生活,或許這是他的命運,也或許這是他最好的歸宿。為了皇位,他不惜一切代價,違抗聖意造**,不顧他人安危。他實在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好皇帝,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這個偉大的帝王如流星般隕落,大業未成,他的遺憾、他的堅持不懈、他的憂國愛民,實在是讓我感到可惜、可歎、可敬!

歷史已經過去,但當年的明月,依舊掛在那高高的天空,明朝那些事,卻留在我的腦海的深處,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在指引着我、警示着我、激勵着我,讓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二

“歷史原來是很精彩的呀!”歷史在作者當年明月的筆下如此生動精彩,一讀手不釋卷,二讀恍如隔世,三讀人在眼前。合上此書,那書中的一幕又一幕在眼前呈現:高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朱棣,俯瞰羣雄;城門外,一“戎馬書生”于謙勇戰蒙古鐵騎;一代梟雄也先,帶着失望與遺憾撤退草原······上下明史百年,左右功過是非,盡收此書中。

“他絕對不是一個好人,卻絕對是一個好皇帝。”短短十八字,卻是對朱棣最準確地評價。建文年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奉天靖難”,逼迫自己的侄子退位,他冷酷、殘忍、權慾薰心,他不是一個好人,所以沒有人願意與其交友(當然,姚廣孝是個特例),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一個偉大的君主,實現了屬於自己的夢想,得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帝王的榮耀。

大典之外,再無他書!

每個人都想給後世留下不朽的東西,所以那些“飽學之士”選擇了寫文章、著書,以傳之後世,留下千古美名。朱棣也想,但“文化修養有限”似乎成了一大難題,所以他要修書,“修一部古往今來最齊備,最完美、最優秀的書,一部千年之後,依舊無比光輝的書”。他做到了。他得到了解縉的幫助,自己時常還親自監督,一部三億多字的大典誕生了。事實證明,《永樂大典》帶給了朱棣無比的榮耀,讓後世記住了這一位在文化上做出貢獻的古代帝王。

抉擇!遷都!

“北京,中國第二大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每當看到這些介紹,眼前總能閃現出一個身影——朱棣。北京當年地廣人稀,城池破敗不堪,生活艱苦,且遠離富饒的江南和中原,朝中的官員總是會反對的,但胸懷大略的朱棣決不會只看眼前,他要為帝國的明天着想,他要為自己的兒孫着想,他要遷都!“歷史才是事物發展最終的判斷者”,歷史證明:他是正確的。站在北京皇城,向蒼天仰望,他站在帝國的中心,身後揹負着使命與榮耀。

萬國來朝!

修書、遷都,他在籌劃着、指揮着一切,除此之外,朱棣他還在做着歷代王朝都不曾做過的事——派出使團,出使西洋。國力的強盛支持着他的雄心壯志,也支撐着鄭和的夢。為求和平而派出巨大艦隊,不爭不搶,只為和平。西方的那些“偉大”的航海家和國王是根本做不到的,在他們眼裏只有眼前的利益。但是,中國的朱棣和鄭和做到了,沒有紛爭,沒有戰爭與掠奪,以德服人,換來了“萬國來朝”,他們實現了歷代皇帝們最大的那個夢。

朱棣高高在上,俯看着來明朝見的外邦使團,心中自是充滿了自豪與傲氣。萬國來朝,這是何等的傲氣;俯視羣雄,這是何等的霸氣!朱棣做到了,得到了這份數百年前唐皇才能擁有的那份榮耀。

朋友!叔侄!

朱棣雖不是好人,但他卻有一個知心的朋友——“黑衣宰相”姚廣孝。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跟從朱棣,“為了造反而造反”是他的初衷,但長年“同吃同住同勞動”把他們二人的心與命運緊緊栓在了一起。姚廣孝造就了朱棣,而朱棣成就了姚廣孝。一切易得,知己難覓,但朱棣仍然做到了。老友走了,自己也快到了盡頭。

最後的答案。一代帝王最後的歲月,似乎都在等待那個已經過了二十年問題的答案。他等來了,胡濙告訴他了,他們談了好久好久,他感慨了好久好久,在自己人生的最後,他放下了,他釋然了,他得到了最終的答案,叔侄之間的仇怨就此煙消雲散。

最後的歸宿

他累了,疲了,倦了。六十五年前,他出生在戰火之中,帶來了他的能力、他的霸氣;六十五年後,他病逝於徵戰途中,帶走了他的榮耀,他的時代……他走了,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帶走了他所創造的輝煌時代,帶走了只屬於他自己的那份豪邁,那份帝王的榮耀。

《明朝那些事兒》絕不僅僅是“那些事兒”,還有人情的冷暖,更有那一位位偉人的夢。他們的夢是那麼宏圖偉大,卻又那麼遙遠。有時近在眼前,只有一步之遙,卻總有人阻擋,遺憾止步。但是,朱棣是個例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更成真了他父親的夢。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但始終掩蓋不住他帝王榮耀的光芒。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三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當年明月

死啃了一年多,我終於在忙碌的學習生活這塊“海綿”中擠出一些珍貴的“水”,把厚厚的七本《明朝那些事兒》看完了。朱由檢選擇了上吊自殺,這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合上書,我發出了一聲沉重的歎息。嗟爾明朝,氣數已盡,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風雨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曾經炫目的一切終而散盡繁華。走上這條路就無法再回頭了,這是作者當年明月的總結,也是我的感歎!

記得曾經有很多人不解的問過我,你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怎麼會喜歡這麼沉重的東西?怎麼有興趣去研究那些五六十歲老頭才喜歡的史籍?今天我在此正是回答這個問題,讀史詩使人明智,這毋庸置疑。而我更相信,歷史不僅能讓我們知得失,在它的背後,有一種光芒永恆不滅——人性!其實並非都如魯迅先生所言,歷史的書縫中總是“吃人”二字。在那些充斥着流血、殺戮、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背後,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請相信善良,相信天道,也許有時正義和公理會遲到,但它們永遠不會曠課。

首先,我明白了一種叫做人心的力量。記得朱元璋從起兵到佔領應天,他的力量都很弱,然而他最終能擊敗強大的陳友諒,張士誠及元朝的統治者而得到天下,靠的就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陳友諒不懂,他擁有可怕的艦隊,強大得無法再強大的武力,他拋棄了道義,拋棄了人性,最終卻失去了一切。他視人們的道義和信仰如糞土,卻不明白武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元朝統治者亦是如此,縱然佔有了天下,他們仍把自己當客人,漢人的東西想怎麼搶就怎麼搶,若是心裏不高興,殺掉幾個“南人”也啥關係。不懂得愛民,失去了人心,他們也失去了一切,重新被趕回了老家。人心的力量很強大,當一個民族凝聚在一起時,是沒有困難可以打到他們的,永遠沒有。就比如抗日戰爭,八年前日本空手來的,八年後他們在空着手回去,什麼都沒撈着,出了一個“侵略者”的“光榮”稱號。其實他們若是好好研究一下中國的歷史,會發現這個民族是打不倒的,因為人心,因為凝聚,僅此而已。

其次,還有一種力量叫做堅持。世事紛亂,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絕大多數人是無法達到老莊哲學中那種心外無物,超然世外的境地。那紛亂的塵世中,許多人隨波逐流,見風使舵,為追名逐利而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和價值觀。若是一個小人掌權、奸宦當道的世界,連我自己都無法肯定是否會堅持道義,而不明哲保身。可是他們,讓我震撼,從身體到靈魂。兩袖清風的于謙在大明京都岌岌可危,前任皇帝(朱祁鎮)在敵人手中當人質時,他滿腔豪氣地怒斥主退派,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大明的危機。當政敵徐有負將他推上刑場時,他仍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縱然粉身碎骨,也要留下一股浩蕩的清白之氣。當大明政局被首輔亦是第一奸臣嚴嵩所把持時,似乎一切都淹沒在無盡黑暗中,很多大臣明哲保身,反抗就是死亡。朋友一個個死去徐階將仇恨埋在心裏,也許有時,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氣,他隱忍着,卻也堅持着,用他自己的方式打敗了嚴嵩,將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軌,轉向了另一個繁華。海瑞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清官,清廉的連皇帝都不敢用他,同僚把他當成異類,但他也選擇了堅持,用自己方式活下去,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士為知己者死,楊漣用生命詮釋這句話的含義。他本是小官,卻在明光宗朱常洛臨終時受命扶持幼帝朱由校,成為顧命大臣之一。魏忠賢把持朝政,大明王朝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楊漣與無數東林黨人一樣,堅持正義,不屈抗爭,無論誘惑或是酷刑,他都不放棄。最後,徐顯純殘忍地將鐵釘釘入他的腦門,他仍堅守着他所相信的公理和正義,直到最後一刻。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堅持,讓我動容,人竟可以靠着如此強大的精神力量活下去或者面對死亡,從容、坦蕩、瀟灑、大氣……公理有時真的會遲到,但永遠不會曠課。也許他們中有人無法看到光明再次照亮黑暗,驅散黑暗,但我看到了,小人倒台,悲慘而死,正義之士被人們稱頌,光耀千古。人生永遠無法一帆風順,黑夜漫漫無邊時,請選擇堅持,堅持自我,堅持正義,光明總會到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亙古不變。

還有一種光輝成為人性。提起後宮,很多人會立刻想到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但權謀不過是小人之術,我更相信孟子——人性本善。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執掌後宮,年齡大無法生子,卻害怕其他妃嬪母以子貴,每當聽到有人懷孕時,便派出爪牙去墮胎。一天,一名姓紀的宮女懷上了一個男嬰,萬貴妃的爪牙終於不忍下手,這個孩子在後宮長到六歲。六年來,除了萬貴妃,所有的太監宮女妃嬪都知道後宮多了一個男孩,但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有時,太監們用少的可憐的錢買來糖果玩具逗小太子朱佑摚開心,張敏(太監)甚至用生命讓朱見深相信自己有兒子,接太子出後宮,脱離萬貴妃的陰影。十幾天後,紀姑娘於後宮悄然死去。她的死因,後人多保持了沉默,無需探究,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兇手和動機。朱佑摚即位後,卻沒有對萬家動手,萬貴妃在他還沒有記住母親的音容笑貌時就永遠奪去了她的生命,當他手握生殺大權時,他卻選擇了寬容。作者説,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是的,他所懂得的愛與恨遠比萬貴妃多,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每讀到這,我總是深深震撼。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故事,卻也是真實的歷史。權力力只是一時,而人性的光輝卻照亮千古。後宮的人們用行動證明“人性本善”的道理,而明孝宗更讓我明白,寬容是一種更高尚的“報復”。給敵人一條退路,也是給自己一條退路,魚死網破永遠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請相信善良,學會寬容,方能發現前方是一方更清明的天地。

二百七十六年,無數風雨,無數人物,我只用了一年,就見證了大明王朝的從興起到衰亡。一切不過轉瞬間。合上書,我也不知自己心裏究竟什麼感受,但總覺得空落落的,彷彿丟了什麼。有人説,研究歷史的人明智卻悲觀。也許如此,前一頁還是輝煌,下一頁便是淒涼,權力富貴,也不過如此,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亦無須感歎。不過,我們總還是要從這紛亂的歷史中學到些東西的,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以史為鑑,明辨榮辱得失。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四

讀完了當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我由衷地大有感觸。他詳盡地記錄了從朱元璋起兵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四百年的歷史,這的確是一本奇書。而其中的文官武將,忠臣佞黨,幾乎一覽無餘。

戎馬一生之朱棣

在建文帝藩王作亂的時期,朱棣無疑是最活躍的一個。而北平又是軍事重鎮。在姚廣孝、張玉、朱能的協助下,他步步為營,破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兵臨濟南。在白溝河他遇到靖難路上最大的困難——地形、天氣、猛將平安。面對多於自己數倍的敵人,朱棣沒有放棄。他有着自己最大的一個獲勝法寶:決心!南軍失敗尚可投降,而朱棣失敗只有忍受着屈辱結束自己的一生。所以似乎具有封建神話色彩,老天爺眷顧了朱棣,刮掉了南軍的帥旗,朱棣終於在極其大的劣勢下取得成功。這離不開他渴望勝利的信心與決心。

歷史上描述的朱棣是雙面的,一面是明君有為,一面是殘暴兇狠。而誅方孝孺十族卻也側面顯示出了朱棣為了永樂盛世所下的努力。他不怕天下讀書人寒心而堅持己見,實在是明君之為,這也體現出了日常生活中信心與決心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的王守仁

説道王守仁,這絕對是明朝歷史上的一朵奇葩。文武全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文能是心學創始人被盛讚陽明先生;武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而這一切離不開他年輕時做聖人的理想。

他的夢想是成為像朱熹一樣的聖人,所以他自小在自家的後花園裏格竹子,雖然沒有格出什麼,但是一定為他的頓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一生裏,無論是作為狀元的兒子,還是作為朝廷的官員,無論是被貶謫還是被提拔,他都在堅持着自己的夢想——成為聖人。而在貴州驛站那個夜晚他終於迎來了頓悟。創辦了心學千古流芳。而王守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覺得是因為他從小變立下了自己的夢想,並一生為之努力。這便體現了恆心與目標的重要性。

百折不撓之闖王

崇禎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但是李自成並不算太顯眼。在前輩高迎祥張獻忠的影響之下,他從一名餵馬的逐漸成長為造反軍的骨幹。但是由於明末猛人太多:曹文詔、左良玉、洪承疇、盧象升。雖然兵少卻精,將農民軍打得落荒而逃。

發展了幾年,反賊們在河南舉行集會,二十多萬人計劃直取京城,真是耀武揚威。其結果是曹文詔三千關寧鐵騎將農民軍打得四散奔逃。李自成率領百餘人逃向陝西。與張獻忠會師後,又在潼關某峽谷被包圍,高迎祥戰死張獻忠投降。李自成也玩了個假投降。率領不到百人逃到了湖北的深山老林中休養生息。

眼看着又一股造反熱潮來襲,李自成從深山中出來再次進攻河南,此時曹文詔已死,眼看京城唾手可得。洪承疇左良玉突然殺出,李自成只帶了十八人又是落荒而逃跑到了四川。若是一般人恐怕早已堅持不住,但闖王的心臟是強大的。

當孫傳庭率軍抗擊後金時,李自成意料到集會到了,再次出兵河南。開倉賑糧廣收饑民,一時間如燎原之火召集一百餘萬人。”開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他成功了。

即使無數次的失敗,但只要不離不棄屢敗屢戰,就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正是《明朝那些事》教給我的,信念、決心、正義、毅力、不屈。透過這些真實的歷史,當年明月教給了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

楊慎雖有才,但他過得並不順利,官場受挫,幾度被殺,他鄉異客.......總之,顛沛流離。我引用他的詩作為題記,因為我認為他是成功的,他看透了這一切。寧願做一個漁夫,披着夕陽,飲酒載興,也不願再回到那個禁錮的牢籠。下面,我將從一個漁夫的歌聲中輔開起起伏伏的大明朝歷史:

戰火的硝煙滅掉了一個國家,也誕生了一個新的國家。朱元璋坐在自己的龍椅上,傲視羣臣,滿足地看着屬於自己的江山、土地、財富,甚至權力!毫無疑問,他是個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必然會幹出一番大事!不久,他以胡惟庸案為由,廢掉了幾千年的宰相制度,設立了內閣大學士。晚年的朱元璋,性情十分殘暴,大興文字獄,誅殺功臣,其目的只有一個——權利。權利可以改變一個人。因為童年的影響,他極其反感貪污之人。從前他只是個牧童,忍氣吞聲;而現在,他是臣臨天下的皇帝,有極大的權力,控制文武羣臣不在話下。於是,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官員在一批批地減少,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否活過今天。漸漸地,他嗜殺成性,他脱離了自己的初衷,甚至連昔日的戰友也不放過。

歷史是公平的,每個人最後都會迎來死亡。朱元璋死後幾年,朱棣叛亂,奪得帝位,建文帝落難而逃,下落不明。朱棣不會忘了給他這一切的人——姚廣孝。他幫助朱棣叛亂,為他出謀劃策。他造反並不為圖名利,他只是為了造反而造反,這是他自己的路,一展胸中抱負,不負平生所學,他只是換了個方式證明自己。

朱棣為尋建文帝下落,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由此開始。鄭和是一個正義的人,他代表的國家很強大,但他並非帶來掠奪,他代表大明王朝建立了一座和平的豐碑。他有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最終在第七次——也是在最後一次下西洋時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去麥加朝聖,他在海洋上實現了自己的抱負,也在海洋上結束了一生。大名王朝之所以輝煌是因為它的背後有無數個懷有理想和抱負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信仰,這是可貴的民族精神。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看到一位堅貞的詩人,吟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豪情壯志,他是個有志向的人,但死於政治上的漩渦。“莫須有'害死了岳飛,”意欲“害死了于謙,他有自己的理想,從小立志為國效力,為國捐軀,奔赴刑場,他仰天歎息。這一歎,帶走了昨日戰場上的廝殺,這一歎,告別了他不平的冤屈,卻帶不走他的信仰。為國捐軀,死又何憾?他一生清白廉潔,最後連抄家的人也被他一窮二白的家境而動容,默默地轉身離開。所謂德才兼備,千古又有幾人?

我認為,做皇帝是最不幸的。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皇宮中,勾心鬥角的政治鬥爭有時也會把他們牽扯進去,他們説錯或做錯了事,也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利器,捅向自己。他們只是為政治而生的,不能像其他人那樣有個性,有追求,有時還會成為大臣們政治鬥爭的傀儡。他們的一生很難説是自己想得到的,看似完美至高無上卻又隱含瑕疵。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像偉大的哲學家王守仁那樣,格物致知,從小一心學世間道理,但他的父親卻不同意。落榜多次,但他卻不願為官所勞累,不辭艱辛追求世間之“理”,後來經歷廷杖、流放,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他絞盡腦汁去格“理”。離”理“越進一步,痛苦就增一分。存天理,去人慾!無理,人慾!理,欲!欲在心中,理在何處?!答案就在眼前,就差一步,就差一步而已!忽然間,他頓悟了,爽朗的笑聲蕩徹山谷,此一瞬便是永恆。天理即是人慾。

這種內心的快樂,是禁錮的人永遠不會有的,這種成功就是走自己的路,不回頭的走下去。官場為何物?個性才重要,做自己願做的事,按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這一笑,古今多少事,全都灰飛煙滅。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六

暑假裏,我最愛讀的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了,在七本書所記述的十七位帝王中,我最喜歡讀的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的父母都是農民,朱元璋小時候靠給地主劉德放牛為生,那時的元朝十分的腐敗,亂收錢的現象到處都有,朱元璋的父母就是被這些錢給害死的,所以朱元璋恨透了元朝,就開始起義,起義成功後,他當上了皇帝,可能是受當時元朝腐敗官吏的影響,他對手下的這些人十分的不信任,還設立了錦衣衞和東廠兩個部門,來觀察大臣們的一言一行。

朱元璋對大臣們不信任,為了給太子朱標一個好的帝國,他把所有曾經服從他的善戰的武將給殺了,怕他們造反,把善於防守的人都留了下來。由於他的不信任,一手造就了洪武四大案,殺了無數的人。他還提倡反腐,規定只要一個人貪污超過六十兩銀子,就格殺勿論,有些人因此而死。

朱元璋雖然不信任這些大臣們,但也不會把他們殺絕,他有着清醒的政治頭腦,他會先讓他們把各自的活幹完再去領死,如果人都被殺光了,朱元璋就會成為一個光桿司令了。

開國初期,貪污腐敗的一般十分的少,但朱元璋為什麼會殺了這麼多人並且還有人源源不斷的人被殺,從他的性格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不信任大臣,即使是他最親近的人都不信任。

朱元璋是一個多重性格的人,無論後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是一個開創了大明帝國的偉人。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七

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些名人學士的名言,使我從小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我愛讀書,尤其愛讀歷史書。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歷史書古板枯燥,讀來乏味。我起初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自從我讀完了一套歷史書後,便改變了我的看法。這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它的作者是當年明月,他用通俗的本站為我們講述了明朝的興衰歷史。

在書中,我時常與朱棣學習管理之道,時常與王守仁學習兵法,時常與朱祐樘學習怎樣寬容,我還跟海瑞學習了嚴以律己的美好品質。海瑞的一生清正無私,廢除了火耗等一系列的收税制度。他平日裏堅持不吃葷,三餐都只吃一碟青菜和一碟豆腐。他嚴於律己,也不苛責於下人。儘管初任時官位很低,仍堅持努力學習,盡心盡職,幹好自己分內的事,最終從福建的南平教渝升職到了太子太保。

我常常被書中的情節深深的吸引着。看到高興處,我會拍手叫好。若見宦官專權,又會氣得跺腳。見着忠臣被害,又會淚如雨下。有一次,我讀到宦官“九千歲”魏忠賢肆意妄為,謀害了所有反對他的忠臣。他還殺害了皇子,妄圖將朝廷大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朝廷大臣卻畏縮不前,不敢幹涉,皇上也被控制,無法做主,明王朝岌岌可危。那時,我義憤填膺,把手中的筆狠狠往桌子上一按,竟把筆尖給戳壞了。

《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讓我瞭解了許多的歷史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也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真讓我受益無窮。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八

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題記

從我翻開這本書,研讀那段屬於你的歷史起,我知道,明朝,有你。

世人説你愚昧、無知,儘管少數人對你抱有支持態度,但眾多人還是認為你是昏君。他們錯了。

天啟末年,魏忠賢帶領鬮黨,獨握大權,挾天子,作傀儡,人心不定,內憂外患。你從天啟皇帝的手裏接過了這一堆爛攤子。那一年,你不滿十八歲,面對着魏忠賢這一強大的對手,你顯示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與非凡的軍事能力、指揮能力。笑裏藏刀、逐步蠶食、這些明追暗鬥幾十年的人都不一定會的策略,你運用自如。從戰戰兢兢的登基,一直到魏忠賢自盡時的運籌帷幄,你成功的展示了從面對朝廷深不可測恐懼的毛頭小子,成長為君臨天下的王者的傳奇。辭退奶孃,追封鬮黨,這欲擒故縱的招數,竟將混跡江湖幾十年的魏忠賢耍得團團轉,放鬆警惕,然後眼看着自己身旁的親信一個又一個被幹掉而渾然不覺,最終發現時,卻只有感歎人生、逃亡天涯的時間。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年號,也是最後一個皇帝。每當我疑惑在朱元璋之後,這個朝代竟然能存在二三百年時,翻開史書,我看到了你,於是,我明白了。原來,明朝,有你。

你善於用人,四大猛將,、天才創作者洪承宗,在你的手下都發揚光大。你討厭結黨,對於鬮黨徹查清楚,不放一人.。你軍法如山,手下有奸臣,卻不敢恣意妄為。在這個戰爭紛亂,戰火四起的年代,你竟然將明朝這個舞台撐了這麼長時間。在這個奸臣滿朝,內憂外患的時代,你一人獨佔皇位,要面對如此多的大臣,還要分清忠佞善惡,鞏固政權,實是常人無法所及。原來,明朝,有你。

看完這本大結局,給我感觸最深的, 不是奸詐狡猾的魏忠賢,也不是智慧聖賢的王守仁。是你,作為一個不到18歲的皇帝,你小小年紀便扛起了保家衞國的大梁,身擔重任,你卻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亂世中叱吒風雲,雖有插曲,但縱觀大局,你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卻沒有回報。任何光鮮亮麗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人。原來,明朝,有你。

死,也許不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但自盡,一定是最好的死的方式。自盡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一種勇氣,一種擔當。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盧象昇以一己之力,拼死殺掉幾十清兵,是忠勇.洪承宗被俘自盡,結束生命,是灑脱。於是你,選擇了一種最莊重的方式離開,死而無憾。有情人終成眷屬,捐軀人終得瞑目。原來,明朝,有你。

最不幸的是,你所有的不幸,都無法換來一個幸福的結局——你的努力,終究失敗。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崇禎知道這點。 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卻依然要繼續,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史料告訴我們,崇禎應該知道自己的結局,他多次談到命數,氣數,經常對人哀歎: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

一個了不起的人。

明朝,有你,崇禎。

明朝,有你,謝謝。

明朝,有你,再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九

《明朝那些事兒》一聽就知道是史書,在這之前,我也讀了一些其他的史書,可總是故作高深,難以讀懂讀、透徹,可是這本書卻與眾不同:它的語言文字大眾化,它的故事簡單化,是不是來兩句頗有風趣的品論......原來歷史也是這麼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描述的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呱呱墜地,到他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建立明朝,和傳位給他的孫子朱允炆,卻被他的另一個兒子朱棣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

在歷史的筆下,朱元璋的童年是悲慘的,由於元朝的貪污,使得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原本安寧的家四分五裂,親人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這真是元朝自己種下的惡果啊!在艱苦的生活的考驗下,朱重八(前名)被磨練得強大。但是,被迫走投無路,一無所有的他只能選擇反。而作出這一選擇則需要多大的勇氣呀!一旦踏上了這條不歸路,隨時隨刻都得面臨小命不保的危險,成功也很渺茫。但是上天眷顧他,一次一次的死裏逃生,一次一次的天時地利人和,加之他一向準確無誤的判斷和天才般的軍事能力,他,成為了唯我獨尊的皇,當之無愧!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企圖謀反,而又有多少人在這條路上死於非命呀!一刻的憂鬱、膽怯換來的就是無休止的痛苦。

心強大,那就得學會忍,忍字就是心字頭上的一把鋒利的刀刃,直插當頭,卻紋絲不動,忍殺父之仇,忍奪妻之恨,忍胯下之辱,忍莫須有之罪......

學會忍,你就是強者。

古時候,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流傳至今:國家被吳國奪,越王流落吳國伺候吳王夫差,為夫差養馬,裝作忠臣。一次,吳王大病初癒,他竟嘗吳王的糞,説道:“病人的糞是甜的,而您的糞卻不是甜的,看來,陛下的病痊癒了!真是可喜可賀呀!”多年的忍辱負重,真的皇天不負有心人——夫差深信不疑,勾踐是不會有謀反之心的。於是,放虎歸山,勾踐回國,體恤百姓,深得民心,並睡茅草屋,懸樑掛苦膽,每天嘗一口,不忘雪恥,操練精兵,十多年之後,一舉殲滅吳國,報了恥。

“胯下之辱”講的便是韓信從一個人胯下鑽過的事。他自幼家貧,卻好讀兵法,不願下地勞作......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人們都很討厭他。一次眾人們都羞辱韓信,其中一個少年竟然讓韓信要麼殺了他,要麼從胯下鑽過,再要麼就是少年將韓信給殺了。韓信那是身上就有寶劍,想到如果殺了他,自己就會償命,再如果什麼都不選,也不知他會不會動手。可是這樣做自己的遠大抱負就完不成了。於是,他忍辱負重,從他的胯下鑽過,這才成了那個流芳百世的韓信。

古今中外,內心強大到可以承受一切的人,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一般都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在現在,又何嘗不是呢?有句話説得好:即使你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羣書的才學,揮霍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範文十

一個王朝的衰敗,造就了另一個王朝的興起。隨着元朝的衰敗,明朝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出現在歷史長河中。

明朝共有十七位皇帝,朱祁鎮便是其中之一。朱祁鎮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從皇權在握的御駕親征之威風到被俘、到被親人拋棄的落魄、再到從新復位時的感慨。之間的人生跌宕起伏就像沒有發生一樣,似乎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而其中的辛酸,又哪是常人可以體會的?

由於父親朱瞻基的早亡,年僅九歲的他便登上了這個神聖的寶座。説起朱祁鎮,也許有的人會對他恨之入骨,但我認為他雖算不上一個明君,不過可稱得上一個好人。

王振,一個深得英宗寵幸的太監,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抱負,將深信他的人,推向了深淵。英宗親征的魯莽,似乎鑄就了這場戰爭失敗的結果,而此時的王震卻沉浸在青史留名的美夢之中,不能自已。

就這樣,英宗將朝中之事託付給弟弟,便帶着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王振以錯誤開頭,為臉面不知悔改,最終死在了樊忠的鐵錘之下,用錯誤結尾。數十年之積累,數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掃而光。而這時,朱祁鎮又是生是死呢?

在這情況萬分危急的時刻,朱祁鎮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四散奔逃,而是鎮定地坐了下來,等待着自己的命運時刻的來臨。經過瓦剌君臣的商議,朱祁鎮活了下來,他們要讓朱祁鎮成為向大明索要錢物的人質。

原本伯顏帖木兒認為這個被俘的大明天子是何等的無能,但事實上,他錯了。朱祁鎮的才能就像他的人緣,年僅二十三歲的他,謙謙有禮,温潤如玉,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竟讓伯顏帖木兒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情。

而此時的皇宮裏,已亂成了一鍋粥。那個深愛着他的女人——錢皇后,早已急的不成樣子,整日以淚洗面。若英宗看見他所愛之人的痛苦,在當初,他應該會選擇留在她的身邊,默默守護着她吧!

此時的文武百官早已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是好,而他的弟弟朱祁鈺也早已手足無措。而現在皇帝贖不回來可着實讓人頭痛,在百官的推擁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皇位是有着魔力的東西,漸漸地,朱祁鈺愛上了這種感覺。

朱祁鎮瞬間從萬人之上的天子掉到了連親人都不管的俘虜,這種辛酸,誰能説盡?但他堅定一個信念,就是回家,他還要見他的愛人和他的孩子。漸漸地,也先失去了對他的興趣,在伯顏帖木兒的幫助下,他被送了回來。

然而朱祁鈺的行為,卻讓他傷透了心。他被囚禁在了南宮,但看到自己的妻子時,他覺得一切都釋然了,權利、皇位、富貴,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都比不上她。

七年如一夢,待到奪門之變,他從新以皇帝的身份,看着屬於他的天下之時,心中無限感慨。

回望朱祁鎮的人生之路,雖經歷過失敗,經歷過挫折,但至少他還保有善良的本性,堅持的品德。再看看我們呢,是不是遇到挫折就想要放棄、退縮?我們所缺少的正是這種不堅持到底不罷休的韌勁。朱祁鎮已經登上了天子之位,卻仍能保持善良的本性,實屬不易。而現在社會上的人們,又有幾個還保有善良的初心呢?再一次望着皇位,回想着自己的經歷,也許他會更勤於政事吧!

一切回到了起點,人生若只如初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dpqgg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