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我要比洋人強》讀書筆記800字(精選多篇)

《我要比洋人強》讀書筆記800字(精選多篇)

第一篇:《我要比洋人強》讀書筆記800字

《我要比洋人強》讀書筆記800字(精選多篇)

今天,我讀了《我要比洋人強》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我要比洋人強》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物理學家楊振寧小時候因看到外國人侮辱中國人的場面,令他非常痛心,便發誓將來一定要比洋人強。後來,他發奮讀書,實現了這個夢想。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前兩天剛過的九一八國恥日,歷史在我面前重演,我彷彿又回到了1931年的那天,天氣悶熱,在晚上十點左右,日本打響了侵華的第一槍。日本侵略者認為征服世界的第一步是征服中國。

國恥日我會銘記在心,過去已經成為歷史。釣魚島的歸屬權才是當今祖國面臨的問題。

其實釣魚島完全是中國人最早發現、最早命名的。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印行的《順風相送》一書中,對釣魚島既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在日本陸軍參謀局出版的《大日本全圖》上離琉球(日本的領土)近在咫尺的釣魚島都沒有被囊括在內,可見釣魚島的主權不屬於日本。

近期,日本中央政府試圖對釣魚島實現“國有化”,可我們大眾人民相繼爆發了保釣集會遊行,由此可見大全國人民對捍衞國家主權的極度重視。

我覺得中國一定要強硬,我們絕不能把任何一寸領土讓給日本人。每當聽到國歌緩緩響起,每當看到國旗冉冉升起,我的心中就會充滿力量,激起熊熊的火焰、自豪的火焰。如今,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了,我們是東方一隻騰飛的龍,怒吼的龍! “我要比洋人強”,就為了這個目標,楊振寧為此奮鬥了一生,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成為外國人不得不佩服的人。我們要向楊振寧一樣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長大才能報效自己的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説得多好啊!現在我雖然不能馳騁沙場,也不能衝鋒陷陣,但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將來建設祖國,使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侵略者聞風喪膽。“少年志,則中國志!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中國雄於地球!”這句話始終縈繞在我的耳畔,經久不散。是啊,祖國的下一代就是我們了,我們一定要使祖國母親不再受委屈了。

“我要比洋人強”楊振寧的這句話多麼簡單明瞭,卻成為一個人奮鬥一生的目標。

第二篇:讀《我要比洋人強》有感

讀《我要比洋人強》有感

想必,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在小時候曾説過一句話:“我要比洋人強!”就是這句話,才使小振寧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物理學家。

課文描述了楊振寧小時候的一些事情,當時的洋人橫行霸道,小振寧看了之後,十分氣憤,發奮讀書,終於,經過了他的努力,他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

課文有幾處令我十分震撼!振寧的親戚都是有錢人,當他的親戚問小振寧長大後想不想當大官,但是小振寧卻一口回絕,並且堅定的説:“我長大後不做官,我要比洋人強!”這使我想起了當時的周恩來總理小時候。周總理當時在私塾所説的。那是,他的老師正在問同學們為什麼而讀書?其他的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地喊着,“為吃飯而讀書!”“為當官而讀書!”……但是周恩來卻靜靜地坐在椅子上。老師也發現了,示意讓同學問安靜下來,老師便請了周恩來來回答,周恩來若有所思,脱口而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為之一震!

現在,我們中國人站起來了!東方睡獅甦醒了!比洋人強以不在話下,我們站起來了,他們也不敢侵犯了!正是這些傳奇人物的創造與努力,才是無理的外國人退縮了!

六(2)班葉天誠

第三篇:讀書筆記800字大全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請繼續關注)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羣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講的是五位壯士為了掩護羣眾、部隊轉移時,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把敵人引上狼牙山,最後英勇跳崖的故事。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後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麼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麼再説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麼去為祖國做貢獻呢我又怎麼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蹟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着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來吧,同學們,讓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吧!

第四篇:《紅巖》讀書筆記800字

《紅巖》這部作品以驚心動魄的鬥爭畫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廣大讀者的心,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被稱為具有共產主義精神和革命氣節的教科書。

《紅巖》這本書充滿了革命的激|情,更讓人難以忘懷。剛開始是因為我學過的一篇文章《獄中聯歡》就是書中的節選篇目,於是我產生了讀這本書的渴望。在找到這本書後,我開始了對這本書的閲讀。《紅巖》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

《紅巖》這本書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鬥爭,特別是獄中鬥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説。它的歷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慶解放。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和反動派的垂死掙扎,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小説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它的基本情節以“中美合作所”集中營(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館)內的敵我鬥爭為中心,交錯地展開了我地下黨領導的城市的地下鬥爭、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獄中鬥爭以及華鎣山區的武裝鬥爭,集中描寫了革命者為迎接解放、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最後決戰。小説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革命者的獄中鬥爭,除了《獄中聯歡》所寫的新年聯歡活動外,還寫了獄中絕食鬥爭的勝利,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寫了江雪琴的從容就義,許雲峯在地牢裏同徐鵬飛的最後一次交鋒,以及最後的武裝越獄鬥爭等。全書共三十章,作者羅廣斌、楊益言都是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親身經歷了黎明前血與火的考驗,目睹了許多革命烈士堅韌不拔的英勇鬥爭和壯烈犧牲的場面。根據這些經歷,他們於1957年寫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説《紅巖》。

《紅巖》這本書看了之後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工作者的熱情,讓我體會到人們的團結協作與友情的偉大。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者們努力的成果,我感激他們,我愛戴他們!

第五篇:《邊城》讀書筆記800字

一位老船伕,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更使這景色優美的湘西邊城平添了一份温暖的感情,他們雖生活拮据、但卻生活得很安詳、佷快樂。生活這喧器的大城市的我們,雖然擁有佷好的生活條件,但卻始終失去了那份最簡單的樸實的快樂,多麼嚮往那座邊城的日子。

這那裏,老船伕和他的孫女天天我別人渡船,大家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有時候會硬塞些錢給老船伕、但老船伕卻死都不肯收、天熱了還會為渡江的人準備解渴的茶水,老船伕的身上閃耀着多麼善良的人性光輝、試問在當今社會,像老船伕這樣真誠友善待人、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多少?大家都在追名逐利中漸漸失去了骨子裏的那份真。

翠翠是老船伕的孫女,是個懂事的姑娘,與老船伕相依為命,互相關愛着,她總怕爺爺會離開她,爺爺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去,所以一直為翠翠的婚事操着心。

翠翠心裏喜歡的是二老,大老卻來提親了,爺爺問她願不願意,她始終是沒給出個答案。兄弟倆決定公平競爭。

不多久,大老被淹死了。這是不是他要成全二老和翠翠的表現?二老由於家裏的壓力和對哥哥的一份譴責。他不在對翠翠表示要追求的熱情,他離家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爺爺在經歷二老及其父親順順冷漠的態度之後,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後,他離開了這個人世。

白塔倒了,船要走了,人逝了。一個悲傷的力量充斥了整個結尾,讓人的心緊緊的揪了一下。我想老船伕為別人渡船渡了一輩子,為翠翠的婚事受到了不少心靈的冷漠,他想休息了,他該休息了,他帶着翠翠的愛閉上雙眼。

可是二老在哪裏?他什麼時候回來?也去明天,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就這樣為了那樣一份兄弟情而就這樣捨棄了那一份還沒真正開始的愛情?

沈從文最後還是沒有給出正真的答案,他給了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我甚至覺得這樣一個捉摸不定、不果斷的結局是給翠翠當初沒有大膽表明自己的心意的懲罰,她思想的保守和固執讓她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這是必然。

邊城的人都是真誠樸實的,但讀着沈從文描述的文字,總覺得有一絲拘謹纏繞在心中,總覺得在邊城的人的心中還縈繞的一份保守固執,亦或者説,在邊城這個僻遠,遠離大城市的小鄉村。人們依山旁水地生活着,周圍的山和水似乎相隔了他們思想中的某一個成份,讓人讀來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悲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g6o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