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500字(精選多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500字(精選多篇)

第一篇:《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800字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500字(精選多篇)

很早以前聽過這本書,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國作品,卻對它的名字產生了興趣,迫切地想讀一讀。

在圖書館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覺是,夠厚,夠破,有的人不喜歡讀舊書,我倒還好,覺得圖書館的書越舊證明越多人讀過,越是好書,如果借到不好的書,往往翻幾頁就還了,書是新的,當然這只是個人理解。

剛開始看的時候,除了新月的報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樑亦清一家清貧卻安靜的日子,然而,事情開始有了各種轉折,有了衝突,有了懸念,看到最後,是滿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時候實在忍不了了,先百度了故事梗概,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節的時候,心裏還是堵得慌。其實就是一個悲劇,或者説是一個個的悲劇組成了這個宂長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愛情:玉兒和韓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讓人唏噓的地方,説到底是璧兒的霸道,她不容許她們每一對在一起,她總有自己的理由。

這個女人小的時候是可愛的,有靈氣的,可是越長大越變成了一個跋扈的女人,她的無知是那個年代賦予的,她沒有讀過書,沒有玉兒那樣開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層面,她只是個普通婦人,算計着她的小日子,不關心政治,只關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執着和計較。可是無論如何,我還是理解不了玉兒的,我理解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所造成的錯亂,可是我認為,不管是怎樣的愛情,都應以不傷害另外一個家庭為底線的,否則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那是自私的代價。作為妹妹,她搶了姐姐的丈夫;作為母親,她的離開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後斷送了女兒的性命,缺席的那麼多年的母愛,不是白髮蒼蒼在新月生日拎塊蛋糕就能彌補的,別説苦衷,所謂苦衷都是拿來在傻眼了時敍述的藉口。

整個一個大悲劇,唯一讓人暖暖的是那個甚至有點木訥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馬情況,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時候,都想擁有這樣一個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風華正茂的時候離開了,可她擁有那麼疼她的天星,那麼愛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後,她愛的男人還會在她生日的時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歡的小提琴曲子,對一個女人而言,這已足夠。

第二篇:讀書筆記《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葬禮之驛站一》

久久的不能下筆,我想可能是太久的沒有寫文章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麼短的時間裏讀完那麼厚重的一本書,在看了一些讀書筆記後,忽然覺得不知道自己可以以哪種姿態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了。我不想去重複書中的內容,不想做太多的修飾,我想這次的記錄,僅僅的作為讀這本書的一個驛站,在此處小坐休憩。捉摸着現實的生活,回味着書中那些蕩氣迴腸的故事,僅僅因此兩項原因,記下如下一些文字。

文中從中點敍事,以兩代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條。但是,在我讀完書後,浮現在我腦海裏面最深刻的影子是在那60年的興衰社會桎梏下,在那演繹着神祕色彩的回族宗教下,平常百姓的渺小與無可奈何。

但是從中,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人。我想先記錄下這些不一樣的閃光點。

1. 韓子奇

作為本書“玉”的線索的主人翁,韓子奇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他的身上總是存在着兩種矛盾的性格。堅強與懦弱,創新與守舊,總體來説是一個責任心很重的角色。 小説的前半部分初識韓子奇,他是一個只知道化緣的“小跟班”,在偶遇了樑玉清,看了他家精美的玉器雕琢過後,被深深的吸引,毅然決定不再跟着易卜拉欣化緣,拜樑玉清為師,這種果斷的決定,為後面將韓奇齋規模擴大,到歐洲做生意,包括後來與玉兒的結合都是一個伏筆。這點是敍述韓子奇性格的一個重要點,這期間還詳細描寫了韓子奇對玉器的痴迷,為後來在世界格局,中國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的時候,韓子奇還一心收藏着他自己做的玉器提供了重要線索。當樑玉清走後,韓子奇忍辱負重的在敵人手下幹活學本事,則體現出他身上的一種強烈的品質“忍”,“堅強”,因為能忍,經過歲月的洗禮終於重新奪回師傅的店面,咬咬牙和壁兒一起將師傅的店面發揚光大,在困難時期孤身一人到異國他鄉做買賣,這些除了他本身的開創意識之外,更需要的是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在韓子奇身上還有一種不可磨滅的性格就是“責任”,可以説在我們看到的他後來的種種懦弱和他自身對自己的責任要求是分不開的,因為對樑家老少有責任,對師傅的事業有責任,所以,他娶了壁兒,為的是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在戰爭時代,玉兒沒有了生希望,他對玉兒的生命有責任,為了玉兒能活下來,他給了玉兒愛的希望。戰爭結束,他身上卸不下來對結髮妻子和家中兒子的責任,回到了家中。最後也是因為責任,他放棄了心中那些愛的萌芽,放走了玉兒,留在了壁兒和兒子的身邊,把對玉兒的愛意和歉意都用在了唯一的女兒新月身上。韓子奇身上有着很多優良的品行,但是,於他自身來説,他卻活得太辛苦。他對壁兒,對玉兒説了對不起,然而,我認為,他最應該對不起的是他自己。好像他從來沒有停下來看看他自己,整理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於他能夠開眼的看世界,但是卻無法真正的認清楚自己。

2. 樑冰玉

看了很多關於冰玉的評價,大多數是誇獎他敢愛敢恨,勇敢,上進。但是,當我闔上書的那一刻,我的腦海裏面浮現出的卻是一個衝動,任性,極端,以自我為中心,脆弱,太過於要強的女孩子。相對於姐姐,她有一個温暖的童年,考上了燕大,聰明,伶俐且美麗,這些都是她驕傲的資本。但是,在其中,我也看到了她的脆弱,她的逃避。因為脆弱,在異國他鄉的他極度依賴着姐夫,唯一能依賴的也只有姐夫。不可否認的,她心中有着新思想的流動,但是,在舊社會的當時,那股思想卻被深深的壓抑了。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裏,他和姐夫相依為命,腦海裏面有着共(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同的信念就是活下來,唯一的親人靠着共同的信念活了下來,最後她稱這段情叫真正的愛情,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她衝動,任性,不顧一切的跟着姐夫出國,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沒有什麼打算和安排,主要的目的就是逃離北京,她做事極端,一旦被傷害就不願意再相信愛情,一旦認為自己愛上了就不顧一切去爭取,永遠的將自己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她脆弱,在防空洞裏,她認為自己沒有活下來的希望了,懇求着姐夫給她愛的温暖。最後,她還有着從小養成的驕傲性格,孤身一人離開了生養了她20多年的家,離開了

她最愛的姐姐,女兒,為了成全她所謂的自由,獨立。冰玉好像一生都在追求叫做“自由”的東西,但是,當她年邁時,孤身回到韓奇齋,我們看到的是被“自由”束縛了一輩子的冰玉,為了她的自由,獨立她放棄了最可貴的愛情,親情,於自己何其殘忍的度過了一身,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最重要的東西早在30年前就被她親手丟掉了。冰玉努力的做好自己,但卻離現實越來越遙遠。

3. 韓新月

新月無疑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寵兒,她也是我在書中最喜愛的人物。怎麼個喜歡呢?首先,佩服她內心深處的堅強,新月生長在一個看似幸福卻充滿矛盾的家庭,有疼愛她的爸爸,哥哥,但卻缺少了最重要的母愛,但她心中一直保留着自己的小小天地,純潔,善良,充滿理想。她温柔善良,卻有着自己的堅持,她寬容,體貼,沒有玉兒的焦燥,她就像是一顆美麗的百合花,散發着獨有的芬芳。再有,就是她那強烈的事業心,散發着新女性的時代光彩。最後,深深打動我的還有她那顆柔軟的心,對愛情的執着,對親情的渴望。我想,新月這個人物是作者安排來撫慰讀者的角色,即使在她身上有着客觀的悲劇,但是我們在她的身上更多的看到的是希望與美好。新月就像一顆清新的明月,照亮了被現實所迫的家人,也照亮了我們讀者的心。

4.楚雁潮

這個人物的出場就給人一種沉穩平靜的感覺,他帶着剛入職場的羞澀,又帶着與生俱來的成熟,他極具責任心,有主見又有事業心,和新月一樣,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也是一種希望,同時,也從他身上看到了對愛情的執着與堅定。

在圍繞着這四個主要人物的故事中,璧兒,淑彥是被思想禁錮的犧牲者,她們做好了自己,卻忘記了,人是可以有思維的。

這部作品讀完了,我所感慨的是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是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是宏偉莊嚴的穆斯林盛典?其實,都不是。觸動我內心的是在那樣一個社會大背景下,平常百姓的渺小,與迷茫。所以,不管怎樣,如果新月還活着,她的人生最重要的主題詞應該是希望和探索。

2014.11.15

第三篇: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穆斯林的葬禮》以五十餘萬字描寫了“玉器樑”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深情回望穆斯林在中國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兩個民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的心路歷程。

樑亦清一個回族底層的琢玉藝人,他雖身懷絕技,但在代表“資本”的匯遠齋老闆蒲壽昌的壓榨、傾軋下不得不含恨死去。

我想起馬克思説過的一句話:“一個人除了勞動力以外,沒有其它任何資產,那麼必將成為佔有勞動力的物質條件的他人的奴隸。他們只有在他人的允許下才能勞動,他們只有在他人的允許下才能生存”。

為了抵債,韓子奇忍辱負重到蒲壽昌的“匯遠齋”當了學徒。期間他認識了英國“玉商”沙蒙.亨特,在六國飯店擺滿玉器的亨特的房間韓子奇驚奇地發現百寶格櫃子陳列了自己和師傅製作的寶船,此時的韓子奇猶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決心從“藝人”躍入“商人”。苦熬數年終成行家,十年之後名冠京華。

好景不長,韓子奇在積極探索人生意義和實現自身價值,宏揚中國玉器文化事業的壯志豪情,因資本競爭傾軋、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破壞、“文化大革命”摧殘而遭受挫敗。他的人生理想不為他所置身的“階級社會”大環境所容,導致他傾注畢生心血為之奮鬥的事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悲劇才會讓人銘心刻骨!悲劇才會引發“人”對“人”與“人”的反思,對“階級社會”的大徹大悟!

夢,在飛,思緒是秋葉在寒流中掙扎......月照“博雅”宅,西廂廊前,海棠如雪;藏玉室中,清淚如雨。韓子奇在院子裏晃晃悠悠,搖頭歎惜一陣,又回到他的“密室”繼續編著他的《辨玉錄》了。

第四篇:《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剛拿到霍達的這本書,只覺得這本書很厚重,經過多次品讀,我才瞭解到這本書背後的情感更加沉重。我對這本書的初讀幾乎是一目而觀之,無法放下手。它憑藉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感動了我。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

小説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最最重要的還是主人公新月的命運和老師之間的愛情。全書的尾聲是:多年後玉兒再次回到博雅老宅要看新月,結果卻去了回民公墓。在公墓裏,只有楚雁潮一個人在那裏守候,獨自用小提琴拉着《梁祝》??新月還是死了,帶着遺憾走了。這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整部小説的構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錯,最終匯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親,韓子奇。

他對玉器的愛,使得他和師父的大女兒璧兒的婚姻,成了理所當然。然而,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直到動亂年間,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兒一起去了英國,兩個漂泊的靈魂在患難中產生了感情,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愛情的來臨顯得那麼突然,不過這終究是種不該有的感情啊。回國後的他難以面對守候了十年的妻子,最終放棄了愛情,沒有和玉兒一起去英國,而是繼續留在北京。他寧可守着有名無實的婚姻,寧可瞞着女兒的身世,守着他心愛的月。父親的這段經歷還是比較容易讓人動容的,他為了自己的玉捨棄了很多,這説不上,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月,是女兒,韓新月。

當她的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了。然而它來了,來的那麼純淨美好,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然而和自己的老師產生感情,這又是不被允許的。不過他們不怕,什麼也不怕,連死也不怕了,更何況愛情的阻撓呢?要走的人,註定是要走的,誰也留不下,這是她的宿命。她離去的時候,他那瘋狂的吻,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死亡可以奪走生命,卻帶不走愛情。

小説寫的很真實,無論是歷史,宗教,手工藝,還是人的感情。雖然有關很多歷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瞭解,但是看完這書,就是覺得,很多東西好像就那麼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個葬禮,小到一塊玉。

對於我來説,印象最深的是這兩代人悽美的愛情故事。在這本厚重的書裏,可以看到愛情中的無奈和悲哀。瞭解了這本書中的愛情,我們不得不思考愛情。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着的,但也因為愛着,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愛情到底該是一種責任?或者説由責任萌發愛情?還是患難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點後所碰撞出的火花?怎麼樣的愛情才能不被時間遺忘?

玉,象徵着財富、身份、地位。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

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説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

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敍描繪,讓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着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讀完這本書,我已是淚流滿面了,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歎。

對於新月來説,最渴望就是母愛。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枱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每當面對媽媽那張冷若冰霜的臉時,她總是本能的懼怕和迴避。她多麼希望媽媽能夠給他一丁點的愛,或者是理解肯定。在她病重之際,母親還為哥哥大辦喜事,藉口“沖喜”,為了自家的名譽和對穆斯林的虔誠,反對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這一切都是新月無法理解。直到有一天,父親講一封信攤開在她的面前。而我,看到這裏,不得不被樑冰玉真情流露的信件和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所感動,也不得不為新月的命運而悲哀。於是,我流淚了。

最讓人動容的便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這段情讓人為愛情的美好而微笑,為愛情的坎坷而難過。他們有着共同的夢想和愛好。新月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對英語的熱衷,以及她開朗的性格,美麗的外表,都不得不讓楚雁潮動心。起初因為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的不同,他把自己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決定就這麼默默的愛着他,關心着他,永遠也不要表白,真正的愛不是擁有。可是,世事的變化是常人無法預料的,當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臟病後,決定向新月説出自己的愛,以燃起新月對生命的渴望,讓她能積極向上的過着每一天。他們相愛了,愛的那麼真誠,那麼熱烈。楚雁潮為新月買了留聲機給他放最愛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譯魯迅的文集,完成他們的共同夢想,他對新月無微不至的愛與關懷,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轉。然而,他們的愛情卻受到了母親的阻礙。但他們並沒有為此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的愛着對方。楚雁潮甚至願意同他們一樣信奉伊斯蘭教,願意面對與新月沒有結果的事實,繼續深愛着新月。只要能讓他看到她,就足夠了。可這份愛卻始終無法留住新月的性命。當楚雁潮像往常一樣冒着風雪趕往醫院的時候,新月正在竭盡全力呼喚他所愛的人,但僅僅只喊出一個字“楚。。。”她死去了,絕望無奈遺憾的走了。這樣的事實讓楚雁潮無法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兩個相愛的人,面對生離死別,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幾年後,當新月的親生母親樑冰玉到女兒墳前看望女兒時,發現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親人墳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這樣一個結局。楚雁潮高大的身影,與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對新月不邊的愛,無不讓人的心靈震撼,博人眼淚。

整本小説中,作者對風景的描寫深刻細膩。“天和地是灰色的,瓦和磚也是灰色的,臨街的牆幾經風化,幾經修補,刷過黑灰,百灰,塗過紅漆,書寫過不同的內容標語,又終於被覆蓋了;風雨再把覆蓋層胡亂地揭下來,形成一片斑駁的雜色,融匯於灰色的籠罩之中。路旁的樹木蒼黑,瓦稜中芳草青青。遠處,炊煙繚繞,迷濛的曙色中,矗立着這一帶唯一的高出的民房建築,尖頂如塔,橘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是清真寺”灰色坍塌的場景,讓

人不只不覺的走進了這樣巷子,暮色裏,淡淡的憂傷,對安拉的絕對忠貞的虔誠且在這裏蔓延開。書中圍繞友情,親情,愛情而構造一場煙雨情。煙散了,雨停了。灰飛煙滅。只剩下一場繁華寂寞的葬禮,這場葬禮開始之初如同那些玉訣人相贊之,結束之時又如玉之奇寒。首先是韓子奇為報答師傅而娶了樑君壁,他對她在敬與退中猶豫徘徊。他在她的眼神裏,看見了師傅,他對師傅的忠誠醖釀着這一出悲劇。她因為丈夫的不忠則毀了兒子的婚姻幸福,這個女人巧設計謀,使兒子為心愛的女子決裂,行將就木地娶了一個他不愛的女子,他被母親出賣給了另外一個少女,而少女從懷着懵懂的期待到最後終於麻木了,巧妙的説出了封建社會的幾重悲劇。韓子奇與英國商人沙蒙·亨特的友情,數筆之描述,就足以刻畫出兩人之間的友情,玉使他們相通,相重。所以在戰爭面前,韓子奇這個沒有任何關係可以依附的玉器重商,才可以運玉到英國躲避。再是國內戰爭爆發韓子奇與樑君玉為那批寶玉躲到英國去,而與她產生了愛情。她驕傲堅決地離開樑家,因為不堪姐姐對她的侮辱。樑君玉在文章裏只是開頭與結尾出現作為呼應,中間簡寫她與韓子奇的愛情,在文中卻是一聲呼喊。呼喊愛情應該是自由的,相互的,不附帶任何關係的去愛,愛時如夏花絢爛,而結束之時,亦如秋葉之靜美。最後是韓新月與楚雁潮圍繞《梁祝》而描述的愛情以韓新月的死悽美告終。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山水玉器皆在,而人的生命最長長不過百。人之一生,匆匆數十載。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這是這千份之一,我在這裏看到不僅僅是一個小説,而是作者作為作家對文字的虔誠及人生天地間如白馬過隙,忽然而以,為玉而生,為玉而亡;為情而生,為情而亡。

這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僅僅是這單薄的一遍已經令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得到寧靜了。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多次讀完全書,僅對於愛情與現實,我明白了一個真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才越發要珍惜。

第五篇: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心情特別的沉重,説實話最後的幾章我也是和着眼淚讀完的,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博雅”宅中悲涼的氣氛一直襲擊着我的心,這時候用任何語言都不能表達我此時的情感,憑我現在的文學功底和見解來談這部鉅著我怕玷污了她的美好。但是我又不得不説,因為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還在我的腦海中來回打旋,新月的離去也一直折磨着我的心,我也一直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感覺新月也一直在我身旁,是那樣清晰,那樣靈動。一曲沒有結果的愛,一曲悲壯的愛,一曲觸動我們心靈的愛,最後以新上人的歸土而告終,當那塊磚頭蓋上了最後一絲光明,我的心也跌入了黑暗,那個還在為自己的心上人默默守候的痴情人,從他的口中道出了多少關於愛的真諦,然而他就是帶着所有這些來獨自走着餘生。我多麼希望那時候他能夠和新月一起,在那個狹小的空間中一起熟睡,但是它畢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日後他還要時常來到這裏為自己的心上人演奏那首她最喜歡的《梁祝》。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讀來着實讓人心動! 看到穆斯林我們想到最多的還是伊斯蘭教、清真寺;關於回族,我知道的也很少,只知道回族人都很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頭上都戴一頂小白帽;僅此而已。《穆斯林的葬禮》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説裏,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

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示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及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蕩氣迴腸,留下深沉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關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常常出現這種情況,每當人們在看完一部小説後,而置身於故事人物其中,情緒也久久受故事人物的影響,這也許就是作者在用自己的心,或自己的生命去寫的緣故吧。他們並不是為了賺別人的眼淚,那也是他們自己的情不自禁。一個好的作家在寫作時,並不急於下筆,而是經過想當長地一段“孕育”之後,他們面對文學,有着宗教般的虔誠,寫作在他心中應該是神聖的,來不得虛偽,欺詐和裝腔做勢,也容不得骯髒和居心不良。因為一顆醜惡的心是寫不出真善美的好文章的,也不會讓人淚流滿面的。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

長路漫漫,無限的思緒仍在飄蕩,何處才是心靈的彼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ywm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