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多篇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多篇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多篇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1

咀嚼着四季的藴味,品出人生滋味。

秋天的夜,有一點微涼,我卻絲毫沒有睡意,習慣在睡覺前泡一杯綠茶,看着茶葉在杯,慢慢沉澱,隨着茶葉沉澱的還有我那顆不安的心。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一波三折,第二道茶香如柳暗花明,第三道茶淡如最美清歡。一杯清茶,深夜已至,聞着淡淡的茶香,漫漫長夜有一份靜養之心,此時沒有一點真假和暴躁,忘記人們渴望心靜、心安、心清的外形,如同似海底撈針,祈盼遠離塵囂。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嬌柔的一縷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暗香,隨我入眠。

“茶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篤志靈去悟。

兇猛芳香的茉莉的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聞來卻仍舊煩悶如初,宛若似初戀少女情懷。

濃豔的是碧螺春。聽名字就不單讓人想起眉清目秀、丰姿綽約行走在阡陌的美麗姑娘。

雲霧茶有種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後升騰起的仍然是漠漠的雲霧,有幾分超然向外的禪意。

毛尖最言情。輕柔纏綿,丰姿十足,發放着成熟的姑娘氣息,有種姑娘生來柔骨的多情。

鐵觀音品來久長醇厚,底氣十足。一如韜光養晦、富貴雍容的婦人,終身一生沒世的紅袖添香。

普洱茶色如紅酒,猶如柔情似水的姑娘,各式情絲在杯中起升降落,環繞不停。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默然沉靜、一種哀傷、一種落寞。也或者説是回憶的珍藏,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異樣。

人生在世,求濃豔之美,淡名,淡利,無爭,無奪。全體天然,全體脱俗。只是“清歡”對於我始終離不開茶事的指引,因為有茶的期待,就一定有澄明之心緒。也就必然迎來“一茶一世界”的喜悦。由此而生的“清歡”,是一種沒有境界限度的輝映,是月影斑駁下無言的皎潔。至此,茶禪一味的厚實也一併輕盈起來。

其實“清歡”何嘗不是禪,何嘗不是“當下即是,動念即乖”,正所謂“雲在青天水在瓶”,唯“平常心是道”也!不知道這樣想,可否求得“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的閒情逸致。畢竟這些日子,走得遠了,得“清歡之茶”,彌足珍貴!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2

燈光柔和的茶室內,眼前香煙繚繞,若有似無,沏上一壺好茶,透澈如珀,清香四溢。輕啜一口茶,試問何味道?

第一步,燒水,温杯。將沸水灌燙杯具,其目的除洗淨凡塵外乃使茶香倍盛。正如人生進步還需驅除雜念,自省自悟。

第二步,投茶,泡茶。滾滾開水衝下,看茶葉在杯中沉浮,猶如舞動的生命。默默吸收着沸水。茶葉如墨,將清水層層暈染,染成晝夜交接之時,最後一抹暗黃。緩緩舒展開來的同時,亦在壺中寸寸下沉。最終,沒入杯底。這段過程需四分鐘左右。好茶經得起開水的久久燙泡,正真有品質的人同樣也要經得起塵世的紛紛擾擾,眼明心清,秉持初心。

第三步,奉茶,公道。將泡好的茶水,通過慮網倒入公道杯中,均勻的分給每位茶客,將最後一份留給自己,以示公平,公正,無私。此乃為人處世之道也。

第四步,品茶,苦澀。又細分為一看;二聞;三品茶。茶色明亮如珀,茶香清新不膩卻又濃郁久久不散,茶味入嘴先是澀口,後又是苦,待口中茶水嚥下,温度略降,會品出其鮮和醇厚,再久些,口中温度漸涼,又生出回甘,此種滋味,正可謂“先苦後甜”。單隻一口,就能品出數種滋味,真是趣味無窮,妙哉,妙哉!人的一生,曲折往復,猶如這杯中茶葉,無聲舒展,淡然收尾,沉靜,清苦,那味蕾上的澀澀餘香與甘甜,是生命的滋味,亦是茶的本味。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茶早已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修行者必不可少的知音。只是,有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靜水無波;有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像,喝到純淨明朗;又有多少人,可以將充斥着妄念的內心,喝到清如明鏡。

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3

茶,代表着一種高貴的象徵,古時候,人們把喝茶作為一種高品質的生活格調,而在今天的現代社會,喝茶則是一種習慣,一種修養,會喝茶的人,嘴裏肯定不會時不時冒出一些不文明的話語。我的祖父,就是這樣一位人。

那年的冬天,剛剛放了寒假,大家都歡天喜地的帶着自己的成績單回家,我卻站在校門口,遲遲疑疑的不敢回家,我考的實在不理想,可是,爸媽似乎並沒有在意,反倒安慰我起來,帶我去遠在福建的祖父家玩,我的祖父,早已經白髮滄桑,可人家頭腦清楚的很哩!我的祖似乎把喝茶認定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了,每每我們回到家鄉,吃完飯祖父總得大喊幾聲:琦琦,過來陪我喝茶。似乎怕我聽不到那洪亮的聲音似的,我怕祖父喊壞了嗓子,急忙應和道:我來了,我來了,一邊暗暗心想:祖父怎麼這麼喜歡喝茶呢?我推開了祖父房間的門,看見祖父正在倒茶,那莊重的模樣,簡直如一位愛國的人民解放軍在前線拼搏戰鬥,捍衞一個國家的尊嚴!我更加疑惑了,不知道祖父為何露出這樣的神情,我剛剛開口想問,祖父就讓我坐下,我只好把剛到嘴邊的話往肚子裏咽。祖父給我倒了一杯濃郁的茶,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我喝了一下口,那根本不能解渴的一小口,可是,就是那一小口,讓我感覺到了由苦到甜的一個過程:剛喝下去的那一口,苦澀在嘴裏散發開,充斥着整個口腔,之後,那一下口被嚥下時,嘴裏便只剩下淡淡的清香,我再喝一口時,嘴裏只剩下香味,再也沒有苦澀了,祖父見我品嚐完了,便悠悠的説:我知道你考試沒考好,不過,你瞧,人生不也向這杯茶麼?祖父見我不明白,接着説:你瞧,你第一口有着苦澀的味道,然後充滿了清香,第二口時已經全無苦澀,只剩香味,茶,其實就像學習一樣,你不去付出,你不去“苦”,你就不會得到收穫,你也不會得到之後的“清香”。

祖父的話讓我振作起來了,看着這杯茶,我心中充滿了一種東西,也許是感動吧……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4

茶,是植物界的佼佼者,於是,採茶也就成了我非常向往的一次活動了。今天,我們三、四年級的小記者們一同來到湘鄉“漣水雙泉”茶園,開啟了歡樂的採茶活動。

一下車,就看見一條小徑直通向茶園。我們像脱韁的野馬一樣向茶園奔去。哇!好香!一股茶香撲面而來,隨即映入眼簾的是像綠色起伏的波浪一樣的茶樹。

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排好隊,先是“漣水雙泉”的朱經理給我們致歡迎詞,讓我們初步瞭解了許多相關的茶文化知識,還告訴我們摘茶的方法,我明白了“一芽一葉”,就不再擔心自己不會採茶了。接着,激動人心的採茶活動開始了。

我們飛奔來到一片及其開闊的茶地,我和潘紫怡、李子怡、朱子琪共用一個籃筐,分完組後,我們便按照“一芽一葉”的方法採摘起來。

我和朱子琪一組,約定好她採那邊,我採這邊,起初,我滿懷信心的摘了一大把,可老師走過來一看:“田璐瑤,你摘錯了哦,這葉子太老了,製作出來的茶葉味道就會大打折扣的。”

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知道該如何正確採摘茶葉了。可以採摘的茶葉一般是長在茶樹的“頭頂”上,冒出自己嫩嫩的小尖尖,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等候着我們的採摘,只要被我發現了,我就會在它的葉梗下面一點用指甲輕輕一掐,把它採了下來,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生怕擦破它嬌嫩的“肌膚”。當我小心的摘了滿滿的一把茶葉後,就把它輕輕地放在籃筐裏,時間飛逝,不知不覺,我們竟採了厚厚的一堆了。

“採茶時間到!”老師集合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停下手中的活,啊!真是腰痠背痛!好不容易伸直了腰,動動腳,腿又麻了,我顧不上那麼多了,飛奔到了集合地點,來觀看茶場經理演示烘焙茶葉的過程,哈哈,又讓我學到了一項新的生活技能,真好!

最後,當老師把一袋新鮮烘焙出爐的茶葉交到我手裏時,我聞着茶香,回想剛才採茶的辛苦歷程,不禁感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勞動收穫的不易啊!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5

“你來的正是時候,當黑茶飄香。我在梅山煮茶等你,靜看資江悠悠……”這首歌優美的旋律展現了我們親愛的故鄉安化的特產——黑茶。黑茶是世界非物質遺產,而我的家鄉安化則是黑茶之鄉。

黑茶有許多的品種:三磚、三尖、一卷……其中三尖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是指花磚、茯磚、黑磚。一卷是指:花捲茶,現指安化千兩茶。千兩茶如茶界的擎天一柱,叫人歎為一絕,被稱為“世界茶王”。

我家也珍藏着一塊貢尖茶。剛打開盒子,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我看着躺在木製盒子裏的貢尖茶,情不自禁地用手摸了摸。貢尖茶是千萬顆小茶葉組成的圓形。我將鼻子貼近了貢尖茶,哈,濃烈的茶香鑽進鼻子,好令人沉醉啊!其貌不揚的貢尖茶,喝起來必須特別用心。貢尖茶泡得好,便會呈現出黑黃相混合的顏色,猶如琥珀一般。我先是大口大口的喝着貢尖茶,卻只嚐出了茶中的苦澀;又試了試小口小口喝,我嚐到那苦澀之中夾雜着一股清新的甜味,那甜味雖然不濃,可一直到了我的心底深處。我突然感受到銀瀑飛流,空谷幽鳴的自然情懷。茶香滿室,茶韻留香。難怪人們一直以茶論道,以茶雅緻。

黑茶其色黑、其味醇,其香濃,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黑茶類產品普遍能夠長期保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製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人們一般黑茶認為是始於十六世紀初,原因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兩字。1820年,世界第一隻千兩茶誕生於安化,1939年,第一片黑磚茶同樣誕生於安化……安化的洞市老街,一條蜿蜒曲折的茶馬古道,靜靜地訴説着安化黑茶的悠久歷史。安化先有茶,再有縣,安化縣建於宋熙寧五年,而茶的歷史記載追溯到唐朝。

黑茶不僅是安化的驕傲,也是我們安化人的驕傲,我們一定會把黑茶文化傳承下去的。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6

人生正如一杯香茗,苦澀中帶有甘甜的味道,需要我們細細品味。——題記

茶,是一種高雅的飲品,品它是品味一種文化,一種氣質,一種修養,每一口茶中所藴含的是雨露的精華,是風吹日曬的輪迴。

我喜歡龍井,喜歡龍井中濃厚的真誠,泡一杯龍井,所用的份量並不多,每一片葉都是精華,上好的龍井泡幾次都不會敗味。品龍井,品的是濃墨重彩的生活,品的是高雅情趣;我喜毛尖,喜歡它素雅的情調,每一杯好毛尖,每一片茶葉都立於水面之上它的顏色素雅,味道清淡,留在舌尖的清新,是如此的婉轉。品毛尖,品德是它洗淨鉛華的格調;我喜歡茉莉,喜歡它俏皮的清香,在歷史茶的品種之中,茉莉也許是最矯情的,它的香味縈繞於鼻間,香而不膩,驕而不敗。品茉莉,品它俏皮的清甜。

茶,是中國高雅的飲品,茶氣自然就是一種中國的藝術,藝術的美,映證的是茶文化的發展。

從而,我不得不想起我的故鄉。我的家鄉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魚米之鄉,更是歷史茶鄉。我的家鄉大足自古都有茶香的美譽,橫貫縣境東南的巴嶽山脈茶山如海,造就了萬畝茶葉基地。鬆茗茶,採自古龍山生態區,精選一芽一葉,春尖加工而成,型似松針,滋味清淡,香氣持久,湯色綠亮,葉底勻苦丁茶,採自玉龍山麓。其形婀娜,其色翠綠,其味甘苦,又名青山綠水。

每至清晨,鎮上的茶館中都是爆滿。裏面有菜販,商人,老年人……。每天的這個時候,他們都會聚集在這裏坐在一起聊趣事兒,抒情感,商討生意。在這之中,還有説評書的,打快板兒的,彈古箏的……。無論是多少的炎熱酷暑,狂風暴雨,他們都會來。清晰的記得,有一次,在茶館中,我看見一位中年人,這位中年人,以其他的茶客有區別。他每天都會帶上自己的座椅,自己的茶杯,坐在他每天固定的位置上,做同樣的事情。我便走上去輕聲的問道:“叔,您每天都會來嗎?”他微微一笑的回答道:“會”。我又詢問了原因,他便給我洗洗的説道:“這人啊,活過了大半輩子,除了茶水中能夠找到流逝的歲月,就再也沒有其它的了。小得時候,我帶着好奇品茶;青年時,我帶着一絲心的悸動來品;中年時,也正是此時此刻,我將我的生活都溶於茶中,一起去品味以往的歲月。”中年人的話映證了一個道理:“歲月悠悠,茶香依舊”。一邊品茶,一邊聆聽古箏的彈奏;一邊品茶,一邊暢談心中的過往。他們把逝去的歲月都寄託在了茶水中。

我輕輕的用冬日冰涼的手端起了杯子,一股暖流透過古樸的紫砂壺傾入了那淺淺的杯子之中,熱氣升騰了起來,輕撫着我的面龐,輕輕一聞,一股玫瑰花香撲鼻而來,霎時間,我的周圍好像有了千萬朵清豔的花,上面還凝着一粒晶瑩剔透的水珠,令人炫目,望着濃濃的擦汗中倒映炒股的古色天空,一切似乎都純真起來。奉茶、聞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

初香的陽光穿過雲層,灑進老街,印在茶客們歡笑的臉上。置身老茶館,茶客們醉心於或濃或淡的茶中,細細品味過往的人生和歲月。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7

春天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變幻莫測,上午還是傾盆大雨,下午就晴空萬里。下午一點半,我們假日小隊成員興高采烈地來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參加了小記者網組織的免費茶藝培訓。

我們認真聽取了專家講解茶文化基礎知識。讓我們明白了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和烏龍茶。杭州的龍井茶屬於綠茶系列,安吉白茶不是真正“白”茶,而是綠茶的一種。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保健成份,如茶多酚,對人體有多種保健功效。聽完了專家講解,老師教我們學西湖龍井茶沖泡技藝,以前我還以為泡茶很簡單,沒想到泡茶技巧很多,讓我大開了眼界,並且學會了如何泡龍井茶。在泡茶過程中,我不厭其煩地練習了無數次鳳凰三點頭,才得到老師的肯定,把泡好的龍井新茶給老媽品嚐,她邊喝着茶,邊讚不絕口地誇我是個巧手小茶女。

學完了泡茶,我們來到了茶園,茶園可真大,一棵棵的茶樹緊緊地挨在一起,排成一字行,當中只有一點點的空隙讓我們能走進去摘。碧綠碧綠的茶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好像在對我們説:“快來採摘!快來採摘吧!”茶農告訴我們,採茶是要採那碧綠的嫩芽,聽了茶農的話,我們迫不及待開採了。

泡茶,採茶給我們帶來了無窮樂趣,我們愛茶葉!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8

中國是茶之國,盛產各種名茶。在今天的語文綜合課上,戴老師就和我們一起組織了一次活動——茶文化。

上課鈴聲輕輕打響了,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課。只見戴老師滿面笑容走進教室,開始了課程。這一課分為三大部分:介紹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為有趣。

“現在開始泡茶!”老師一聲令下,全班一片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茶葉,有茉莉、紅茶、綠茶、千日紅、檸檬等等。我組的特色是馮旭文的“千日紅”。

我的手裏高舉着茶杯,杯裏放了些茉莉花,剛想去泡茶,經過馮旭文的桌前,見她正專心致志的泡製着什麼,不禁好奇地問:“小馮,你在幹什麼啊?”“別急,別急!我正在精心準備我的‘三開千日紅’,等一下你來嚐嚐啊!”她神祕兮兮地説。我望着她,半信半疑,真擔心,那時候的千日紅還有味道嗎?

抬頭環顧四周,其他同學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製着茶,張嫻的碧螺春尤其顯眼。碧螺春不時冒出一陣陣煙來,香味也隨着空氣慢慢飄到我的面前。恩,真香!當我沉醉在這美好的境界裏時,樑穎浩一把將我拉了回來。“快,快看看我的‘苦盡甘來’茶!”我一邊抱怨,一邊仔細瞧了瞧這所謂的“苦盡甘來”,別説,還真是不錯,泡開的茶葉像少女般翩翩起舞,優美極了!“過會你一定要來嚐嚐!”我拼命地點頭。

該品茶了,我先走到馮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這三開千日紅,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潤喉!連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讚不絕口呢!樑穎浩的苦盡甘來更是無話可説!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澀,真難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嚨裏冒出一絲絲的甜意。最後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極了!突然,顧佳暉大肆宣傳起他的“牛奶茶”來,“快來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這一宣傳,很多同學禁不起誘惑,跑去大開“口”界!不過似乎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這足以證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許許多多的茶,對茶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在我的眼裏,茶是一門藝術,要讀懂它,需要耐心和恆心;茶也是生活,有着酸甜苦辣;茶更是一個人,有着自我所別具一格之處!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9

我國是茶的故鄉。飲茶,在我國是相當普及的一件事情。登門拜訪、接待親友,一杯清茶便可讓真摯之情充分地表達。可以説,茶文化是我國最深入人心的一種傳統文化。圖1:

我最喜歡的也正是茶文化。飯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圍坐在桌前,喝着我親手沏好的香茶,別提多高興了!“學習茶文化可以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茶藝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在茶文化課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許多關於茶的有趣故事。

茶的歷史很悠久。相傳在古代,我國的古茶神——神農氏為了瞭解每種植物藥性,親自嘗百草。有一天他嘗完幾種草後有些中毒,但在吃了一種綠油油的葉子後,竟然不那麼難受了。這就是我們常喝的綠色飲料——茶的來歷。

飲茶有很多的禮儀與講究。現在普遍的人們主要是飲茶,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杯中放好茶葉,再用沸水沖泡,便可以喝了。而在遙遠的古代,飲茶的過程很複雜。其中也有趣的比賽:鬥茶,也是宋朝的點茶。是用一種像碗刷似的工具把茶水打成沫沫,誰打的越多誰就獲勝。唐朝用“煮法”,是用水煮開茶葉;明朝用“泡法”,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方法。

茶的“聖人”是唐朝陸羽,他的著作《茶經》裏詳細寫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後人很容易看懂。

現代茶的分類,基本有: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另外還有再加工茶,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最後還有保健茶和含茶飲料。

記得去年母親節,學校組織的“母愛如茶”品茶會,我設計了一款“紅醉夕陽”茶,以紅茶、千日紅花為主料,配上一塊方糖,澆上滾燙的開水。立刻,杯中清水變為美麗的紅色,並飄出濃濃的茶香與花香……很多人來品我的茶,誇我的微笑香甜,就像我的茶一樣。

茶的知識有很多,我要學的也很多,不光要學會沏茶的方法、禮儀,而且也要體會飲茶的內涵、精髓。通過飲茶使人能夠得到一種精神的快樂,並修得好的品德。我愛茶文化,我愛茶道。

2022我是接班人一片葉子的故事網絡課堂觀後感範文10

看到一家茶企微博上關於父親節的徵文,突然之間,就想起年少時光,對比現在對茶、對生活的感悟,生出一些感慨。我想,大概很少有人能夠清楚地記得初次喝茶的感受吧?假如仔細想來,恐怕除了“苦”,不會有其他更為深刻的回憶了。或許,大多數人的初次喝茶是像我一樣,在懵懵懂懂之中完成的——忘記是好奇,還是無意,抑或是在外面和小夥伴們瘋玩一天嗓子冒煙之時,回到家不得已動用了父親的茶杯。

但是——是的,在這裏轉折了,或者就是由此,我的人生開始多了一味良藥。茶,一旦進入了我的世界,漸漸隨着歲月增長,就越來越發掘父親話裏的含義:甘蔗、蜜糖原來只是生活中的插曲和點綴,而苦,才是生活的本真。

對於任何人來説,初次喝茶都應該被看作生活中某種轉變的特殊標識:少年向成年的轉變,單純向成熟的轉變,無憂向多慮的轉變,無所需想有所求的轉變。現在每每想起父親喝茶時,常常由於思慮而緊鎖的眉頭,寧願這種轉變還是來得晚一些好。

這種轉變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很多時候,喝茶已經不同於單純的解渴,就像孩童時曾在某個特別的場所或特別的'時間央求父親准許把融入糖或蜜的水、或者乾脆就是所謂飲料拿來品嚐,更像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需要。由甜到苦,意味着一個人對口味、人生以及社會有了新的理解,能適應於“苦”和習慣於“苦”,也許就説明你已有資格、有理由、有條件接受真正意義的生活。

到今天,我最感謝的還是我的父親,是他教會了我,人,生來就要培養出吃苦的本質,而生活之苦對人而言不一定是壞事。奮鬥之樂,其樂無窮,完全源於“苦”的客觀前提。一窮二白是家財萬貫的起點,無名小卒是成名成家的前奏,羸弱多病是強身健體的理由,年穀不登是神往豐收的誘因,而苦雨悽風則是奮鬥搏擊的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13d6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