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多篇】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多篇】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多篇】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篇一

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一直沒有多大興趣,無奈周圍的人都説好看,説是既讓人開懷大笑,又令人陷入深思,甚至還能感動落淚,於是便在某寶上買了票,選擇了晚上的八點場。

不得不説,電影裏的幾個片段思想性非常強,立場也很鮮明,散發着濃濃的的正能量。但總覺得有些生拉硬扯,底色與畫面有些不是很協調。

冒用醫保卡的片段折射的是窮人看病的困境,也映照了個別人法律意識淡薄的法盲思想。過程搞笑,結局很正。但總覺得故事講述的有些欲言又止,對於目前農村醫療報銷低下的現實情況只是蜻蜓點水,摸了一下痛點,迅速又抹了雲南白藥,從進步的角度來看沒什麼問題,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迴避了重點。

UFO片段折射了當下鄉村發展的囧境。當下農村發展似乎逃不過特色旅遊的創收渠道。有歷史積澱的,就深挖歷史開展文化遊,靠山靠水的就開發生態遊,什麼都沒有的就人為打造“特色”遊,就像影片中展現的虛假外星遺址遊,雖然最後轉型為科技遊,但那畢竟只是一個村子,科技遊實在過於脱離現實。除了各類特色旅遊,鄉村就再無出路了嗎?影片應當對此進行思考,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否則各類特色遊,繁華落幕,將是一地雞毛。

《最後一課》的片段,不得不説在還原場景方便確實下了功夫,90年代的國小課堂引發了很多人的回憶,這可能是最容易讓人落淚的片段。但故事的展開卻顯得浮誇和牽強。故事的大框架仍然是農村的旅遊,一羣當年不知2+2等於幾的人成了村裏的骨幹,忙着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為了老師恢復記憶,費勁心機還原場景,這種事情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為零,浮躁的社會裏還有幾人記得國小老師的啟蒙之恩呢?

《回鄉之路》既描述了農村教育條件的艱苦,又謳歌了事業有成之後回饋家鄉的有為青年。影片對一個表面落魄實際為家鄉傾其所有的毛蛋和一個有實力滿懷感念家鄉之情的網紅大咖進行了對此,意在號召在城市奮鬥的青年回鄉發展或者支持鄉村發展。故事講述的充滿了反轉,讓人感動。事實上衣錦還鄉是大部分遊子的追求目標,影片不過是迎合了這種自古而今的思想追求,沒有太多的新意,也難以觸及拼搏在外的遊子內心。

最後一個片段與精準

扶貧有關,具體情節不再贅述,讚美了駐村幫扶幹部的高尚品德。情節過“正”,底色太純,對人性有些迴避。

總而言之,看過之後總覺得影片有些扭捏,不像是影片,像是紀錄片或者是宣傳片。影片的思想性從一開始就能被人一眼看穿,對於觀影者而言,感覺説教的成分多一些,觸及靈魂的東西少一些。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篇二

大家好!我的家鄉在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的昔陽,這裏有不計其數的旅遊勝地,其中最讓我自豪的要數馳名中外的大寨了。

大寨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鄉,俗話説得好: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解放前,這裏窮山惡水,自然環境惡劣,老百姓生活十分艱苦。鄧小平爺爺南巡講話鼓起了大寨人的志,壯了大寨人的膽,使大寨人深刻體會到發展才是硬道理。大寨人開始戰天鬥地,治山治水,陳永貴、郭鳳蓮開始帶領人們投入到艱苦卓絕的勞動中,漸漸地,大寨富裕起來了,家家都致富了!人們的生活美好了!

現在,一條條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從縣城一直通到大寨虎頭山上,一進大寨,猶如走進了中國現代農業的歷史畫卷中。寨門上“大寨”兩個紅字十分醒目,寨門前的那兩棵老柳樹如今還根如磐石,挺拔俊秀,枝繁葉茂,它肅立在村口迎接客人,故稱“迎客柳”。不遠處有一處低矮的瓦房小院,陳設雅靜簡樸,原來這就是陳永貴的故居。四周依山築砌的百餘米長的下窯洞和上磚樓是以前大寨人的家,它是大寨獨特的景點,是其它村沒有的,遊人可以進宅穿院或進入多年前大寨人耕耘過的田地裏感受一下這兒獨一無二的鄉情以及大寨人戰天鬥地的精神。

大寨旅遊的重點在虎頭山上,今日的虎頭山已是綠樹成蔭,松柏成林,藴含一種自然美,一到深秋,虎頭山便會被花裝點,萬紫千紅,美不勝收。山麓的“大寨展覽館”是一座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建築,裏面陳列着大寨人以前戰天鬥地的照片、實物等,欣賞過它們的人都會不由的讚歎:“真是不容易啊”!展覽館前有一座大地之子陳永貴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那種樸實堅強的性格,顯現出農民政治家的偉大魄力。經過四層台地,登上228級青石台階,你會看到一塊墓碑,上面寫着:陳永貴之墓。墓的三面依山,形成靠背式的墓圈,墓圈裏花團錦簇,綠草成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陳永貴爺爺生前的面孔。墓碑左側一百米處,是郭沫若紀念碑,是在郭老誕辰100週年立的,據説郭老的部分遺骨就在虎頭山上。

大寨還有很多景點,如:養鹿場,周恩來住址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你實在想知道的話,就來大寨一遊吧,昔陽人民真誠地歡迎您!

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5】

今天,我給大家當一次小導遊,給大家説一説我的家鄉--泰安。

首先,我帶大家去看一下名勝古蹟,説到明勝古蹟,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泰山。泰山被稱為“五嶽之首”,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相傳為盤古開天第一山。《詩經》上對泰山有記載“泰山巖巖,魯邦所瞻。”泰安的。景色也很美麗,有日出和雲海,都很漂亮。岱廟也是著名的名勝古蹟。

與眾不同的民俗風情也是泰安一大特色,泰安有“泰山石敢當”,人們相信它有鎮宅避邪的作用,象徵了人們嚮往安定的願望。每年9月6日到9日是泰山國際登山節,那期間聚集了五湖四海的遊客去爬泰山,説明泰山有巨大的魅力。

我再請大家品嚐一下泰安的物產名吃吧。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還有女兒茶也很好喝。靈芝、板栗、赤鱗魚和煎餅也很有特色。

泰安的發展變化也很大。有天地廣場,它是由圓形廣場和方形廣場組成的,取古代“天圓地方,天人合一”之説。裏面還有12根龍柱。泰安還有東湖、南湖、市政廣場和虎山公圓,裏面都很好玩。現在泰安裏的樓房拔地而起,為城市增添了現代的氣息。

我愛我的家鄉--泰安。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觀後感 篇三

作為命題作文式電影,五個故事的完成度都不錯。根植於中國人對“家”、對“故土”特有的情感,講述的五個有笑有淚的故事,各有立意,既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特色和多年來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背後始終堅守的那些可愛的人們。先説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最後一課》和《神筆馬亮》。這兩個故事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大悲”,一個“大喜”。徐崢真是厲害,《最後一課》的運鏡太絕了!時空交錯,跟隨主人公的腳步,踏上這條過去和現在交替出現的路,讓身為觀眾的我很容易就沉浸在情節當中,並且感同身受令主人公如此執着的那份情感,那裏不是他生長的地方,卻是讓他真正放在心裏的故鄉。整個故事由一幅畫首尾呼應,還融入了代代傳承的理念,教師的神聖感、使命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範偉老師的演技依舊亮眼,哭得我到結束都沒緩過來。好演員總是讓人對“演員”這份職業肅然起敬。《神筆馬亮》就很“沈騰”,有沈騰和馬麗搭檔的故事它能不好笑嗎!一個畫家跑到村子裏扶貧,卻騙媳婦兒自己在俄羅斯大學進修,和媳婦兒視頻編不下去的時候,在村長的指揮下,全村人陪馬亮假裝田野寫生信號不好畫面卡頓的場面,搞笑得座椅都在顫抖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篇四

電影講了五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了有個人叫張北京,他的表舅有甲狀腺癌,為了幫表舅治病,他倆一路矇混過關,直到最後張北京高血壓發作,被識破了計謀。張北京交了錢,把表舅的甲狀腺癌治好了。

第二個故事講了,一個村子裏發現了UFO事件,他們一路調查,終於知道了真相。

第三個故事講了有一個老人,他是一位老師,他的記憶回到了1992年時他上的最後一堂課,他的家人陪他來到了“當年上課的地方”,幫他回憶1992年的最後一堂課的場景,最後,遇到了他當年的一個學生,很欣慰。

第四個故事講了有一個女人,被人都稱她“閆總”,她來到了她小時候的學校,碰到了賣蘋果的叫“喬樹林”,展覽會上,有一個孩子講述了喬樹林為村子做出許許多多的貢獻,最後,閆總還答應了,幫他賣蘋果,回報家鄉。

第五個故事有一位畫家叫馬亮,他瞞着他的妻子,做着扶貧家鄉的工作,最後他的妻子發現了,又喜又怒又自豪,覺得他做了更偉大的事。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默默的幫助着我們,只有加油努力做的更好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我長大之後,有了自己的事業,我一定會回來回報自己的家鄉,使家鄉變的更繁華。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篇五

故鄉永遠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而鄉愁也總能戳中人內心的柔軟,最美家鄉的背後離不開無數平凡人的默默付出。張北京的一張醫

國慶節期間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是由五個獨立的故事組成,運用喜劇的特色,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

《天上掉下個UFO》導演是陳思誠,所以演員採用了很多《唐人街探案》的原班人馬,比如主演王寶強、劉昊然等。

主要講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因為UFO事件,擁有了很多慕名的遊客,當地居民也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一個UFO的周邊旅遊。電視台派出了工作人員來探訪真實性,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即使家鄉沒有特色,那我們的存在,也是家鄉的特色。

《北京好人》是甯浩導演的作品。

主要講述的是葛優飾演的張北京,想利用北京社保為自己舅舅看病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後發現,舅媽早就為舅舅辦了農村社保,作用和城市社保一樣。

家鄉的條件,越來越好,每個人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的醫學政策。

《最後一課》是徐崢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看的最暈的就是這一個故事,因為有很多旋轉的鏡頭,轉的還挺快,看的有些暈。

主要講的是,徐崢的父親,範教授,因為老年痴呆,記憶停留在年輕支教的時候,上的最後一課,於是,徐崢聯繫村上的村民,還原了二十年前的場景,舉家從國外返鄉,為父親還原了當年最後一課的狀態。

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為家鄉育人教育無私奉獻的教師,教出了一個個讀書識字,懂道理的學生,才讓我們祖國每個角落的下一代,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家鄉不斷建設。

《回鄉之路》是鄧超和俞白眉導演的作品。

故事講述的是鄧超飾演的一個愛説大話,但是又真心為家鄉種沙土蘋果,想讓師姐,即閆妮飾演的很紅的帶貨主播,為自己直播帶貨。

家鄉的環境不是不可以改變,是每一個願意為家鄉建設貢獻出自己靑春、活力的家鄉人,為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改善,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神筆馬亮》是閆飛、彭大魔導演的作品,個人感覺,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小故事,詼諧幽默,輕鬆的基調中,不時夾雜着感人的細膩。

故事講述的是,沈騰扮演的下鄉書記,一心想要為鄉下的建設做貢獻,為了瞞自己太太,假裝自己在俄羅斯留學,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家鄉的牆壁、家鄉的稻田,做出的畫,一樣美不勝收,世界每個角落都能賦予我們創作的動力,一樣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這五個故事,都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變的,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導演特色,但都是表現了,農村的家鄉,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

即使我們只是微妙的一部分,但是為家鄉建設,從來都不在乎貢獻多大,因為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家鄉能夠越來越好,人民越來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4opm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