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哥倫布傳》觀後感

《哥倫布傳》觀後感

目錄

《哥倫布傳》觀後感
第一篇:《哥倫布傳》觀後感第二篇: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第三篇:教育,新哥倫布的使命第四篇:喬布斯傳觀後感第五篇:《梵高傳》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哥倫布傳》觀後感

《哥倫布傳》觀後感

蔡洛珊

在那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有一行船隊正迎風破浪地前進。其中一艘的船頭,站着一個意大利人,他面色嚴峻,正眺望前方,那深邃的雙眼裏充滿了堅毅而自信的光芒。他,就是哥倫布。

500年前,歐洲社會充滿了對黃金的熱望,《馬可波羅行紀》中,那遍地黃金的東方,使得一批又一批的航海家不斷探索,渴望開闢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在這十五世紀的末端,中世紀的陰影仍籠罩着歐洲的土地,可哥倫布卻始終堅信,地球是圓的,只要不斷向西航行,不久就能到達亞洲。在他的航海計劃遭到意大利國王的拒絕之後,哥倫布又向西班牙女王進言,率領由三艘帆船組成的船隊,為人類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幕。歷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 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聖薩爾瓦多,挑戰了生命的力量,登上了心中的天堂。

儘管後來西班牙的貴族們視這片土地為糞土,因為這裏沒有黃金,他們想要挑起戰爭,奴役這裏的印第安人,哥倫布最後也沒能逃過鋃鐺入獄的一劫。但哥倫布是偉大的,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夢想,在這片樂土上建設城市,維護這裏的和平與安寧,他的名字,在五百年後的今天,仍留在我們心中。

在哥倫布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難以忘記的,是大霧散去之後那片翠綠的大地,那是他一生中,實現夢想的時刻,那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哥倫布説過:那些能在別人認為的不毛之地裏挖出黃金和甘泉的人被稱為天才。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

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哥倫布的航行與發現,向歐洲殖民者與探險家們吹響了第一聲號角,促使他們掀起一個紛紛走向新大陸的浪潮,從而開啟了人類全球化的過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德國、英國以及荷蘭等國探險家的足跡很快踏遍整個新大陸。而於1522年9月7日完成繞地球航行一週的麥哲倫也正是追隨着哥倫布的足跡證明了地圓學説。

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不論他給歐洲,給印第安人,給世界帶來什麼,他都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英雄。

第二篇: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同時也發現了當地印第安人吸煙 ,這是對於人類吸煙的最早發現,可見人類吸煙距今大約是500年的歷史。我國古代人是不吸煙的。煙草傳入我國,約在16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最早譯音叫“淡巴枯”,大約是在明朝末年改用煙草名稱。到明朝崇禎末年,吸煙盛行。到清朝,此風更盛。從此,客人來先敬煙,後敬茶,已成世俗。

在全球10億多吸煙者中,有大約2億女性,與男性相比,女性吸煙的危害更大。女性吸煙易導致不孕不育和宮外孕,使女性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上升,在中國97%以上的吸煙者都是男性,而半數以上的中國生育年齡女性常常暴露於二手煙當中。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年死於二手煙的60多萬人中,有64%都是女性。

二手煙,也稱為環境煙草煙,也就是指吸煙的人所呼出的氣體和香煙本身燃燒時的煙霧的俗稱。二手煙中包含4000多種物質,其中包括40多種致癌物質,如被不吸煙的人吸進體內,亦可能和氡氣的衰變產物混合一起,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

一 、 肺部疾病:香煙燃燒時釋放38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噁英和刺激性煙霧等。焦油對口腔、喉部、氣管、肺部均有損害。煙草煙霧中的焦油沉積在肺部絨毛上,破壞了絨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氣管發生慢性病變,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肺癌便會產生。據統計吸咽的人60歲以後患肺部疾病的比例為74%,而不吸煙的人60歲以後患肺部疾病的比例僅為4%,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二 、心血管疾病:香煙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造成相關的高血壓等疾病。吸煙使冠狀動脈血管收縮,使供備量減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煙可腎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猝死綜合症,呼吸功能下降、中風等共20多種疾病。 三、 吸煙致癌:研究發現,吸煙是產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煙至少會產生10萬個自由基,從而導致癌症和許多慢性病。最近,英國牛津提德克里夫醫院對3.5萬名吸煙者進行長達50年的研究得出了結論,結果顯示,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口腔癌、鼻竇癌等到11種癌症與吸煙“顯著相關”。為什麼吸煙的人容易感冒,是因為人體的淋巴細胞活性降低,導致癌症。鑑於吸煙致煙致癌的三大因素,戒煙要越早越好。

1987 年,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作出決議,將每年 4 月 7 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並提出“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的口號。並呼籲全世界吸煙者在這一天放棄吸煙 ,呼籲銷售者在這一天停止銷售香煙。此後,又將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每年都會提出不同的口號和舉辦不同的宣傳活動,意在勸阻吸煙者戒煙,並向大家宣傳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和對周圍人的影響。

大腦會分泌一種有益激素,它的化學結構與嗎啡相似,我們稱之為——內啡肽。它能緩解人緊張,煩躁的情緒。當人開始吸煙後,香煙中的尼古丁幾十秒就能進入血液,取代內啡肽的作用,從而抑制內啡肽的產生。久而久之,人體就會依賴上尼古丁,自身的內啡肽則停止分泌,這就是吸煙者會對香煙上癮的原因。

第三篇:教育,新哥倫布的使命

教育,新哥倫布的使命

作為教師,真的希望自己有一雙不被牆壁遮檔的眼睛,希望把詩一樣的目光投向教育中的個體。教師,就是新哥倫布、新發現者。

新哥倫布的使命與老哥倫布的使命不同:老哥倫布尋找的是新大陸、新土地,而教師這些新哥倫布則是要去發現、呵護優秀個性的孩子,不讓孩子成為被分數征服的人。

孩子如同質樸的宇宙。這些小宇宙只是為了滿足我們靈魂愛美的願望而存在。他們為了我們的理解而存在,更為了等待我們的理解和擁抱而存在。宇宙有着無可爭議的浩瀚美和明淨美。孩子們也是明淨的,有時他們的一句話就能開掘生命。簡而言之,有孩子的存在,就多了一盞燈火照亮我們的思想。

教育的故鄉不應當到“世界”中去尋找,不應當到地圖上去尋找,應當到“人”當中去尋找。教育者的故鄉就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所有新哥倫布的故鄉。孩子給予我們光明和温暖,是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故鄉、是一切。

一個孩子如果被算作一個單位,作為人的特徵被逐漸消減、退化的話,就不會產生每一個人應該結出的特殊的果實,而會被教師從大體上劃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合格的等級來看待,難道這不是教師最大的恥辱?與其大張旗鼓地談“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不如去談“為了一個孩子”。只有在單獨面對一個孩子的教育現實的時候,這個孩子才是真實的。如果我們把孩子只看做“及格率、優秀率中的一員”,那麼,孩子就會被誤導。他誤導了自己,幾乎會失去重新獲得生命權利的亮光,他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孩子的心靈本沒有柵欄,沒有任何世俗的障礙,沒有富貴與貧窮,沒有高尚與低賤,沒有語言障、身份障、理念障。但是,教師把掃除一切柵欄和障礙的信念弄丟了。

教育,是人的事業。教育,是新哥倫布的使命。

教育應該讓孩子成為思想着的人,成為靠心靈和生命整體生活的人。思想着的人僅呼吸書本中的空氣是不夠的,還要呼吸生活中的空氣和大自然中的空氣,甚至大宇宙中的空氣,離那些教條遠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是健康的,才會把我們導向最明淨的地方。

第四篇:喬布斯傳觀後感

讀<<喬布斯傳>>有感

<<喬布斯傳>>我是一口氣讀完的,但是心裏的思緒卻是一波三折:”對他的認識是經過了一個從神到人的 過程,但是卻不得不用神這個詞來敬仰.”

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寫喬布斯思想 的形成(中學和大學時期).一個人的思想支配着一生的行為,喬布斯身上有着明顯的體現.喬布斯從小被父母拋棄,可上帝是公平的,為他送來的對她呵護備至的養父母,即便超出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會為他選一所最好的學校.可喬布斯並不是一個乖孩子好學生,身上叛逆的烙印伴其終身,中學時是個整蠱王大學時是個逃學鬼.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他把自己所有的經歷撲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鑽研電子線路,聽喜歡的歌,愛好書法.可最瘋狂的還是他對哲學尤其是禪宗的痴迷,甚至在他十九歲的時候隻身前往佛教聖地印度尋覓佛學宗師.由於他對禪宗的痴迷,經常打坐,辟穀,嚴格吃素,甚至一度絕食,這可能是其追尋個性解放的體現.他是一個經常光着腳的嬉皮士,所以他絕對不是一個討普通人喜歡的人.他甚至嘗試過迷幻藥,”可以看到硬幣的背面”,並且認為這個經驗給她開啟了認知世界的一個新窗户.這些都為他的思想奠定了基礎.

喬布斯並非完人,他身上的缺點隨處可見. 他也會有齷齪,反叛,性格似刀,人品不佳 心胸狹隘 喜怒無常 現實扭曲,甚至一度不承認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他更有着比常人更加反叛更加執着 更加有激情 從不認輸 慧眼識人 更懂得將技術、藝術和商業融為一體的能量,和商業價值的洞察力.

喬布斯是一個工程師,但是她卻是一個文科生(哲學和書法),所以正驗證了哪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因為這一點,他才可以做到單一專業的人沒法做到的事.他經常説:只有科技是不夠的。科技要和人文,藝術聯姻,才能產生讓我們的心為之歌唱的結果"。

喬布斯的經歷看來是荒誕不經的,但是正是這些看似荒誕的經歷結合起來卻產生了完美的音符,為世界創造出近乎完美的科技.他對產品的設計追求非常刻薄甚至不記成本,不管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 ,他可以把藝術和技術完美的結合 ,哪怕是一點點的瑕疵都是不允許的.他的挑剔也許只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但是卻給消費者帶來了福音,帶來 了美妙的體驗.

要是對喬布斯的成就只限於蘋果,只是mac電腦,iphone,ipad那就是對他的貶低.他是一個從不認輸得人,身上有幾分熱就要發出多少光.對於一個自己用盡全部心血創造的公司卻不得不承受被排擠出去的後果的喬布斯,並沒有停滯不前,他有從新起航開創了next和pixar皮克斯動畫公司,製作了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等優秀 的動漫作品。而3d動畫和蘋果都是藝術可科技的完美結合,喬布斯不愧為科技時代的達芬奇。

他的再次成功真可謂是鳳凰涅槃,正是他的鳳凰涅槃,才讓他從新執掌四面楚歌的蘋果,帶領着蘋果公司走出泥沼走向星光大道。

喬布斯也有愛,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家庭,愛自己曾經不承認過的女兒。他也想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但因為他更愛自己的養父養母所以在他們有生之年從未提及。最後他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太多的言語但也沒有責怪。他不只是冷冰冰的神也是有感情的 人

喬布斯有着極強的領導特質:驚人的產品和市場直覺;聚焦能力;永遠用最好的人才等等,但是最難能可貴的 ,他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比如重回蘋果,其動機並不是為了錢、,足見他信仰的強大。

讀喬布斯傳讓我明白,一個偉人的練成,是需要社會的精神給養,人的呵護,更重要是自己對自己聚焦式的鍛造。追求夢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的是要經過翻山越嶺的磨練。沒有喬布斯青年時對禪宗的執着追尋的經驗沒有他曲折的求學經歷,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永遠記起的一個人。正如喬布斯贈與斯坦福畢業生的一句話:求知若渴,虛心若愚。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

第五篇:《梵高傳》觀後感

《梵高傳》電影觀後感

看了《梵高傳》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首先,電影中梵高是個很普通的人,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毫無顧忌的去愛那些清貧的人。“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部電影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影片中梵高的弟弟提奧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温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温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裏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為偏激,有些神經質,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麼友愛。電影中的凡高像個人羣中的刺蝟,和文明社會格格不入,他和父親爭吵,求婚引出自虐,不與傳統妥協,不與社會妥協,和一個下等女人同居最後被那個女人拋棄,然後和高更爭吵分離,甚至他出現暴力傾向……藝術家本來就是與俗常社會不合拍的人。假如合拍的話我們怎麼可以通過他們的眼睛看到不尋常的另外一個新世界呢。也有人説藝術家就是善良的壞人。在世時,他被視為做什麼事都失敗的人,視為瘋子。然而,這一連串的失敗並沒有把他打倒,他還是傾盡自己的生命,來愛,來描繪這個世界,縱然這個世界把他遺棄。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裏,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眾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着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悽豔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

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豔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請您支持:)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着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為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雖然沒有見過梵高的真畫,但還是從網上的圖片中瞭解很多。這個不善言辭的人,把他的心,他整個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説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都一筆筆繪在畫板上。雖然我也不是很懂藝術,但卻隱約可以看到他對生命的渴望,對這個世界的愛;看到他的夢,那個像他筆下的天空那麼藍的夢;看到了他的躁動,他的強烈的要爆炸,要掙脱這個世界的束縛的渴望。

本站推薦更多文章:

《水滸傳》觀後感

水滸傳觀後感

《周恩來傳》觀後感

水滸傳觀後感

耶穌傳觀後感

標籤: 觀後感 哥倫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6jl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