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2《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2022《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2022《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感動中國》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感觸,認識很多的無私奉獻的人,這麼多年的感動中國,一直以來在堅持什麼呢?看了節目你就懂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2022《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想必大家對這句詩都略有耳聞。這句詩告訴我們:如果奉獻就是為了有一天索取,我們將變得多麼渺小。生活中處處有奉獻,那個人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好不容易從牀上爬起來,慢慢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終我走出了家門。我剛走出家門幾十米,就看見一個清潔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溝”。

她站在水溝上頭,拿着鐵鍬在把垃圾挖出來。她挖出一點垃圾,那惡臭的氣味一陣一陣撲面而來,但她一點也沒有退縮,一向堅持着,她挖出了一點又一點垃圾。突然她拿鐵鍬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溝”裏去,冰凍且有惡臭的水衝擊着她的腳,她蹲下來,用手去挖,她挖出了許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沒有退縮並且更加努力地幹活。大多數人肯定是嫌髒的,甚至連靠近都不敢,可是這個清潔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聽見一段對話,一個男清潔工説:“別幹了,讓別人去幹吧。”這個清潔工説:“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須要做完。”男清潔工又説:“快走吧,那下水道又髒又冰,不值啊。”“不,你先走,我在幹一會兒”女清潔工説。説話間,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腳衝去,她的腳變得黑不溜秋,但她一點也不在意,悄無聲息的走了。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大樹永遠葱籠茂盛。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禮貌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傑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我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麼,怎樣才能到達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我的遠大夢想。夢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鬥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高爾基説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幹的務實態度。如果説“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追求的彼岸,那麼“埋頭苦幹”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樑。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樣説,而是要看行動怎樣做。就是説,無私奉獻不僅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國家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為國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衞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當努力學習成為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把自我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有人説,這是一個缺少英雄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硝煙;還有人説,這是一個很少需要犧牲的時代,奉獻是英雄和楷模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實這是對奉獻的誤解.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藴含着不一樣的層次.

奉獻的實質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奉獻既表此刻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慷慨赴義,也融會和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李大釗為追求真理而捐軀,白求恩為人類正義而殉職,董存瑞為人民解放而犧牲,雷鋒將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是一種奉獻;在本質的崗位上恪忠職守,愛崗敬業,持之以恆,埋頭苦幹,也是一種奉獻.在我們生活中,千千萬萬的人向失學兒童獻一份愛心;向災區羣眾捐幾件衣服,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微力,也都體現了奉獻精神.能夠説奉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每個人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在有什麼崗位,都能夠儘自我的所能做出奉獻.奉獻不是痛苦,不是喪失,不是剝奪而是愛心的流露,善意的昇華,美德的弘揚.奉獻使人充實,使人歡樂,使人高尚.奉獻就在人間,就在身邊.我們在奉獻中生活,在生活中奉獻.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偉大奉獻精神的民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這一個千古流傳的名句,是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綿延五千多年,為中華民族發展和繁榮作出巨大奉獻的人物層出不窮,史不絕書.奉獻的表現方式是豐富多彩的,但不論表現方式有多不一樣,奉獻精神是永恆的.也永遠為人們所景仰.人類歷史上那些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以他們自我創造,作出了巨大奉獻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禮貌和社會提高.他們理所當然受到世世代代人們崇敬.現實生活中那些在平凡崗位上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敬業愛崗、默默奉獻的人,同樣受到人們的尊敬.而不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那些損害國家、民族的利益、不講奉獻,只求索取,挖空心思為自我謀取私利的人,都為人們所鄙視.

社會發展證明:人類以洪荒時代走入信息時代社會,歸根結底靠的是生產的發展.生產力離不開奉獻.如果僅有索取,沒有奉獻,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日.奉獻,是種真誠自願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奉獻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光耀人間,永遠是鼓舞和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巨大力量.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英雄意味着犧牲,奉獻造就了英雄!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4

奉獻是什麼奉獻是一種無私而偉大的行為。

當你覺得無助的時候,身旁可能會有個人伸出援助之手來幫你。這正是“心底無私,奉獻愛心,社會就會處處温暖如春。”我以往看過一部電影,裏面最終講的就是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居然在別人有生命危險時去救他們,這種精神不是無私奉獻麼雖然,我們很渺小,但同樣地能做到無私奉獻。街上到處能夠看見清潔工,學校常常看到教師,他們不正是無私奉獻的象徵嗎我們本來出生時就需要幫忙的,也因為有了父母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健康歡樂地成長。也許,我們不能做什麼很偉大的事兒,可身邊還有很多小事等着我們去做。例如:無償獻血等等......

某一先進人物,在離家僅一小時路程的施工現場工作,但他在現場待了半年多竟然沒有回過一次家。其間妻子生產工友們從家裏代信來讓他回家看看,他竟沒事一樣照樣待在現場正常上下班。另一先進人物一年365天加班就達100多天且分文加班工資不要。而他的女兒重病住院因拿不出鉅額醫藥費院方即將停藥。還有一位勞模,兄弟遇車禍受重傷命在旦夕時,他沒有回去探望以盡兄弟之情;母親病故時,他沒有趕回家去送葬以盡最終一份孝心……

這些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蹟,一方面為他們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蹟所感動,另一方面又不僅僅自問,我們的先進人物怎樣了難到他們不食人間煙火嗎要不然怎樣都是這樣僅有錚錚鐵骨卻全無滾燙的血肉、沒一點人間親情呢那位施工現場離家僅一小時路程的同志,當他的妻子生產、面臨生與死的人生緊要關頭、最需要他的守護與支持時,他沒有與妻子一同共渡難關,而待在了施工現場。據我從報上了解到,他只可是是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現場並非因為他離開了一小時就能使整個工程受到影響。在我私下以為,這位同志當時沒有選擇與妻子待在一齊生死與共;與其説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到不如説他對妻子的冷漠無情或自私、沒有家庭職責感。

無私奉獻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對此我沒有半點否定的意思。當國家需要我們拋家棄子為之奉獻時,任何一個國民都當義不容辭地挺身而出,這毫無疑問。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

當你奉獻出最寶貴的東西的同時,你便得到了更加寶貴的東西,那便是大公無私的精神。

《三克鐳》一文講了居里夫人雖然是鐳的發現者,但她卻買不起一克鐳,只是因為居里夫人將鐳的提取方法公佈於眾,沒有獲得專利。居里夫人是無私的,雖然為了研究鐳,她獻出了青春、自我的心血,而她卻將鐳的提取方法公佈於眾,這是多麼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呀!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但他們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在大街上,有很多志願者為了維護交通安全,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嚴寒酷暑,依然早出晚歸,堅守在自我的崗位上,有時甚至能看到六十多歲的老爺爺舉着小旗子指揮。這些志願者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他們工作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因為他們擁有着像居里夫人一樣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

無私是什麼無私是從不想着自我了利益,只為別人着想。無私十分簡單,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無私呢就那我來説吧,平時吃飯,我只拿自我的筷子,然後坐下就開吃,從不等爸爸媽媽“各就各位”後一齊就餐。從生活中這一小小的細節,便不難感受到自我是多麼的自私,心中不禁開始自責——父母無私養育我十二年,而我卻連吃飯前幫他們拿筷子的小事都做不到,真是太不應當了。我開始學着體貼父母,有時給媽媽揉揉肩,有時幫爸爸沏杯茶,他們發現了我的變化,直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聽了心中美滋滋的。

在人的一生中,不在乎你掙了多少錢,是否腰纏萬貫;但你的一生中,在乎的是你能否無私奉獻,是否擁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dr5v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