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圓明園觀後感 優選15篇

圓明園觀後感 優選15篇

【導語】

圓明園觀後感 優選15篇

圓明園觀後感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冰冷a美人”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圓明園觀後感篇2:圓明園觀後感篇3:圓明園觀後感篇4:圓明園觀後感篇5:圓明園觀後感篇6:圓明園觀後感篇7:圓明園觀後感篇8:圓明園觀後感篇9:圓明園觀後感篇10:圓明園觀後感篇11:圓明園觀後感篇12:圓明園觀後感篇13:圓明園觀後感篇14:圓明園觀後感篇15:圓明園觀後感

【正文】

篇1:圓明園觀後感

紀錄片《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毀於1860年10月18日,象徵着一個古老東方帝國的繁榮昌盛,見證了一個落後的農業禮貌被先進的工業禮貌無情踐踏的歷史!

從1840年鴉片戰爭被打開國門,擁有浩蕩五千年輝煌歷史的中華民族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1842年英國割佔香港島,1849年葡萄牙強佔澳門,1858年~1881年,沙俄強佔中華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1895年甲午戰敗,兩億兩白銀和台灣島及附屬島嶼賠給日本人,1898年,德國人拿走山東膠州灣,俄國人佔了遼東半島各大港口,英國人控制了長江流域,1899年法國人控制兩廣和雲南,日本也把福建作為勢力範圍,1901年的《辛丑條約》則完全把大清政府變為了殖民傀儡。短短60年間,一個龐大的帝國分離崩析,到處被插滿了殖民者們的軍旗!租界橫行,教會霸道,洋人巧取豪奪。在外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蹂躪下,中國幾乎已經沒有獨立的領土和主權而言。日本和俄國為爭奪在中國東北的權益而在中國的土地上大打出手,而清廷竟宣佈完全堅持中立!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這是一段極其不堪回首的歷史,每念於此,未嘗不痛心疾首,然則痛既痛矣,若不能從悲痛和屈辱中汲取教訓,迎接我們的將是更深遠的悲痛和屈辱。

從1840年國門洞開到1911年的武昌首義,到1949年的日出東方,再到2012年的今日,歷史這條大河已經晝夜不停地流淌了近三個甲子,172年間中華大地風雲激盪,乾坤數次扭轉。此刻,就讓我們循着歷史的足跡逆流而上,拂去歷史表面厚厚的塵埃,去翻開那些泛黃腐爛的典籍,期待自我粗鄙的目光能有所發現。

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便出現了早期的禮貌社會的要素,如城市,墓葬,農業和家畜飼養等。四千多年前,是傳説中的炎黃,堯舜禹的時代,公元前21世紀開始,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之後歷經商,西周和春秋戰國之後秦王一統天下,從此中國拉開了封建王朝的序幕。此後,中國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古老的地本禮貌——農業禮貌一步步走向繁榮,直到最終的沒落。

中國的封建社會在大清康乾盛世的時候到達了頂峯,同時意味着皇權的力量也到達了頂峯,然而此時自大的中國皇帝們卻不明白“西方蠻夷”們卻早在明朝中後葉便開始了對東方禮貌的大幅度追趕,此時的帝國已經大大落在了被視為野蠻民族的後面!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這樣寫道:“認識到現代農業,現代航運,現代石油工業,現代天文台,現代音樂,還有十進制數學,紙幣,雨傘,釣竿繞線輪,獨輪車,多級火箭,槍炮,水雷,毒氣,降落傘,熱氣球,載人飛行,白蘭地,威士忌,象棋,印刷術,甚至蒸汽機的基本結構,全部源於中國,讓中國人和西方人同樣感到驚異。

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船尾舵,羅盤,多重桅杆等改善的航海和導航技術,就不會有歐洲人那些偉大的探險航行,哥倫布不可能遠航到美洲,歐洲人也不可能建立那些殖民帝國。

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馬鐙,使騎手能安然地坐在立刻,中世紀的騎士們就不可能身披閃亮的盔甲去援救那些落難少女,也就不會有“騎士時代”。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槍炮和火藥,也就不可能有子彈透過騎士的盔甲將他們射落馬下,從而結束騎士時代。

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紙和印刷術,歐洲繼續用手抄書的時間可能要長很多,識字將不會這麼普及,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直接得益於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引進。

奠定了產業革命基礎的歐洲農業革命,只是由於引進了中國的思想和發明才得以實現。分行耕種,強化除草,“現代”條播機,鐵犁,將犁起的土翻轉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部是從中國引進的。在胸帶挽具和頸圈挽具來到之前,西方人是用繞在馬喉部的皮帶來勒他們的馬的。儘管古代意大利生產的穀物有餘,可是因為缺少滿意的挽具而無法從陸路運送糧食到羅馬。羅馬是靠海運從埃及等地得到糧食的。至於播種方法,在中國人的條播思想引起歐洲人的注意之前,歐洲每年要浪費一半的谷種。歐洲整個歷史上不知有多少百萬的農民用極其可憐的犁來耕地,累斷了脊背,拖垮了精神,兒中國人已經享用了2000年比較省力的耕作方法。的確,直到兩個世紀之前,與中國相比,西方在農業方面是如此落後,以至於與中國這個發達世界相比,西方就是個不發達世界。此刻形勢倒過來了,然而有多久呢並且西方今日豐衣足食的本事完全受惠於兩個世紀前對中國發明的採用,認識到這一點是多麼令人不安啊。”

然而,然而就是如此輝煌燦爛的豐富多彩的禮貌,卻在近代被西方禮貌迎頭趕上並超越,然後遭遇浩劫,令人扼腕歎息!

近代中國為何走向衰落為何沒有藉助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一躍成為稱霸世界的超級帝國相反卻固步自封,畏縮不前而遭人欺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正是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原因,造成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

首先也就是在教科書中提到最多的封建統治的影響。中國的禮貌根深蒂固,中國的帝國組織滲透很廣,決不允許這些發明破壞傳統的制度和習俗,如康熙皇帝自我十分喜愛自然科學,卻不允許民間研究。於是,印刷術用於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強了皇帝的統治和節日的喜慶氛圍,而沒有加固正在出現的資產階級的地位。指南針最多支持鄭和用於宣揚國威的遠航,而沒有像西方人那樣用於世界範圍的探險,貿易和帝國的建立,並且鄭和之後不久,政府就宣佈了海禁政策,隔斷了中國與外國的海上貿易,中國陷入閉塞。

第二,中國的科舉制度也阻礙了中國科技的發展。為了鞏固自我的統治,中國的官僚們創造性的舉辦科舉,以此來拉攏傑出的人才來為統治階級服務,也在客觀上消除了他們反抗的隱患。從科舉制度本身上講,它是一種合理的制度,以至於今日我們參加的種種考試也屬於科舉的演化,可是關鍵在於科舉考試的資料只是限於四書五經之類,無半點科學與技術。在此大環境下英傑們紛紛狂讀聖人經典,學而優則仕成了他們的第一追求,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去科研。更可悲的是明清之後,八股橫行,大眾的思想也所以受到嚴重的束縛。林毅夫就認為,中國古代沒有一個像樣的科學獎勵機制導致了中國的落後。於此相反,現代科技的起源地英國卻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效產權制度的國家率先建立了鼓勵創新和技術發明的專利保護制度。1624年英國頒佈的《安娜法》,就是全世界第一部專利保護法。隨着《安娜法》的頒佈,科技發明開始很多湧現,英國經濟出現持續增長,那些發明家也所以從自我的發明成果中得到巨大的物質利益。產權制度在社會提高過程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為產權制度的演變具有既改變收入分配,又改變資源使用效率的潛在可能性,從而能影響人類選擇行為的功能。與之比較,在中國古代,從事與技術研究的都是工匠,他們不具

備科學研究的條件社會地位很低,經常被那些具備科學研究條件的文人們所鄙視。而這也更加劇了中國社會上的重技輕科,因為工匠們沒有足夠的收入來保證他們從事科學研究。所以,現代的科學與技術很難在中國古代得到良好的發展。

第三,長久以來,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是一向是儒家文化,雖然期間佛道兩家也對中國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是不足以撼動儒家的正統地位。而儒家文化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而不務虛玄、無用的學問。這種腳踏實地、注重實效的治學理念固然有其明智的一面,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華禮貌的發展,但也不乏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侷限。在中國古代官本位的思想下,最有用的就是可用來考取功名的四書五經,所以沒有人會去研究科學;而知行合一往往會限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更加偏向於實用化的技術。儒家講究等級觀念,它一方面限制了中國民主的發展,而民主的環境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出人們的創造性;另一方面,等級觀念也造就了中國的官場文化,構成了著名的官本位,於是乎中國的傑出人才大都熱衷於考取功名,好光耀門楣,而那些一向在從事技術活動的工匠們則處於朝不保夕的地步。儒家的中庸之道對於中國人探索自然也是大大不利。楊振寧指出:“中國哲學裏的中庸之道我認為對科學是不利的。歐幾里得的精神之一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中庸之道與這種精神是相背的。”[9]最根本的是,儒家思想強調“自省”,主張人應當反省自身,而不是去探索外物,它使中國人在根本上喪失了探索外界科學與技術的慾望。正如馮友蘭所説那

樣,中國人從自身來説不需要科學。

第四,中國的地理環境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優良的。在此孕育下的華夏禮貌構成了自我的農耕生活。古代的小農經濟是自我自足的,大家對商品交換的需求較少,所以導致中國構成了重農輕商思想。歷史已經證明,商業的發展會推動科技的發展。更根本的是,在這種中國特色的小農經濟下,我們構成了燦爛的中國文化,其中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只是可惜在深受中國地理條件影響的發展下,我們選擇了天人合一,順從自然,而不像西方人那樣去逐步地嘗試改變自然。另外,中國作為一個傳統的內陸國,農業用的是灌溉體系,也需要一套官僚制度來加以保障,且思想容易僵化,也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第五,中國古代沒有普遍設立科學技術方面獨立的學院和研究機構,科學知識不能積累和系統化,並且上升為理論並廣泛傳播。科學知識如天文知識只為統治者服務,而諸多發明只是父子相傳,不能構成社會共有的科學知識。社會不重視科技,認為是雕蟲小技,不屑於學習。不僅僅科學知識不能普及,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不能蔚然成風。何況,古代中國的許多發明創造只是技術成果,而不等於古代的中國社會具備了科學的環境,即具備主動調節和實現科學發明的健全機制與文化環境。一般地説,在古代中國作出某種技術創造只需專門科研人員對理論性知識的收集、分析與沉思,只需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積累;並且一種技術發明均由發明者個體即可完成,它是發明者將自我的經驗與其相關的個體經驗進行組合而成的結果。而歐洲卻因新型學校的出現而構成了主要表現為數學化、邏輯化、理論化的環境。這種環境對科學的發展所具有的促進作用遠遠大於上述中國所特有的環境。

第六,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中國傳統哲學對於客觀世界的理解和規定,表現為整體性的傾向。整體性思維方式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最顯著特點之一。中國傳統哲學傾向於把客觀世界規定為一個無限的、發展的、和諧的有機整體,強調事物的相互聯繫、特定結構及其連接方式和整體功能。這種思維特徵在具體資料上表現為“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宇宙觀。中國古代哲學對於客觀世界的規定但很少有人像西方人那樣對事物採取分析的方式,而在觀念資料上大多傾向於把對象理解為具有連續性結構的有機整體。中國傳統系統整體觀突出的長處是比較接近於辨證思維原則和系統論的整體性原則。這種缺陷的特質在於,中國傳統哲學在發展了設立在整體性原則基礎上的有機宇宙觀的同時,卻不可避免地忽視了分析的方法,沒有感覺到對宇宙進行精密的邏輯説明的必要。而這一點,恰恰是近代科學產生所必須的環節和條件。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對複雜的社會系統有深入的研究,發展了辯證的整體思維方式,善於對政治和軍事等複雜問題作綜合的確定,但不善於作定量的數學分析和形式邏輯的推理,沒有發展公理式的幾何和嚴格的現代數學,也不從事條件能控制的科學實驗、對自然界進行系統的觀測,因而對自然界的瞭解缺乏有科學根據的事實作為立論

的依據。

第七,在西方理論大發展的同時,中國明朝士大夫階層已經開始全面系統的接納和研究西學,並有自我獨到的見解,而西方雖然是西學的發祥地,但教會對思想的禁錮與明朝政府對科技發展的大力支持構成鮮明比較。

可惜在1634年《崇禎曆書》修編完畢以後,至明朝滅亡的1644年的10年間,兵禍戰亂橫行、天災人禍結為於一體,之後滿族入關。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哪裏還有什麼心思“科技革命”,有志氣的投身反清復明,而又大多死於非命,清朝入關以後為了鞏固統治,又大興文字獄,殘酷迫害明朝士大夫階層。.............

清朝比西方教會統治時期還黑暗,西方針對個人觀點進行思想禁錮,伽利略也可是是被判終身監禁,而清朝的文字獄卻是斟字酌句的對明朝士大夫階層進行慘毒無以的滅門迫害,這種殘酷的殺戮和思想禁錮使中國最終失去了和西方同步的機會,以至於清朝初期就開始了嚴重的倒退,甚至將許多明朝已經取得的成果都喪失掉了,中後期更是一塌糊塗。

此外,中國的社會精英們大都不重視數學化或定量化的描述,只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太過於重視實用功效,缺少邏輯思維。中國也可是説是技術大大領先,科學並沒有領先多少。

以上便是我對中國近代衰落的看法,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僅有深刻的反思歷史,才能在未來少犯錯誤,才能實現我中華禮貌的真正復興![由本站網友投稿]

篇2:圓明園觀後感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百花爭豔的萬花陣,滿庭芳化的九州清晏,精巧宏偉的觀水法,宛若仙境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島,異域風情的海晏堂,千古頌揚的康乾盛世。這世間罕有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一座名為圓明園的皇家園林中。

然而在這無限芳華的美景之下,卻醖釀着一場罹難,一場屬於圓明園的罹難,一場屬於清王朝的災難,一場屬於中華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理解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藉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

嗚呼!夷人一炬,可憐焦土,奈何取之盡錙銖,奪之如泥沙,玉窯瓷石,燒殺搶掠,人面獸心,暴露無遺。奈何清廷無能,無力阻攔,使負棟之柱,轟轟然倒塌;架樑之椽,紛紛然坍落;釘頭磷磷,瓦縫參差,直欄橫檻,皆是面目全非,愴然悲泣。

唏噓之餘,我們又不難發現,從圓明園的被毀滅所折射出來的,清王朝的沒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再被拋棄,偉大的四大發明只是被用於娛樂取笑,變成茶餘飯後的談資,科學技術被視為玩笑;從雍正時期的禁海令、遷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就像圓明園,她雖然氣象萬千,但卻是一個封閉的狀態,仍舊透射着天圓地方的禁錮思想;

其次當西方國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時,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黃金白銀堆砌建築華麗的圓明園,不妨説這是實用主義與享樂主義的對立,而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實用主義或許會更勝一籌。清王朝在經歷康乾盛世之後,已經是盛極而衰,她必將迎來壓死駱駝的最終一根稻草,一如英國使者馬格爾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他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撐着,而他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和外表。可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圓明園,一座被譽為“世界園林之王”的皇家御園,它寓意圓滿周全,明達明智,象徵着皇家富貴,天家繁華,然而事實卻無情的拋棄了這樣完美的願景,她迎來了自我的毀滅,迎來了清王朝的災難,更是迎來了悠悠華夏的深重苦難……

篇3:圓明園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圓明園觀後感!

紀錄片《圓明園》觀後感

在當代影視鑑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歎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

後,心境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於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後,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應當擁有的,它只屬於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僅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緻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築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築式樣之繁複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麼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並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彷彿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築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於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往真有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温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豔,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遊於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於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説法,那麼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可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麼他的後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不知是出於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後,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乾隆繼位之後,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於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説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箇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後,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築,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悦一個真正愛着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鬱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後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着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住。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裏一睡便是五十年。鴉片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衝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説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嚐到教訓的話,那麼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堅持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於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往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着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篇4:圓明園觀後感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一向想親眼看看,歷史教科書封面上印着的圓明園大水法圖片的現場景象。今年暑假最終成行,和岳父、妻子、兒子一齊走進了圓明園。

園區導遊帶着我們從綺春園出發,一路向北,走向大水法所在的長春園。導遊邊走邊説,詳細地介紹着圓明園的前世今生。我聽後心境沉重,無心欣賞路途秀美無比的景色,直奔西洋樓景區。

轉過一個彎,突然看到前面空曠的草地上,有很多橫七豎八的白色石頭,急步走近瞧個究竟。石條、石柱、石龕、石屏、石雕、石刻,種類繁多;石豹、石鳥、石狗、石蚌,形狀各異;方形石柱,圓形石柱,都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洛可可風格的琉璃裝飾,海棠形琉璃裝飾,捲曲繁複的蔓草藩花雕刻,圖案精細,線條優美,極具異域風格;有的豎立着,有的斜躺着,有的壘成了堆,有的埋了半截。看着它們全身無力地倒在地上、與雜草混在一齊的場景,聽着導遊悲情地述説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1900年八國聯軍炮轟圓明園的歷史,頓時,悲憤之情溢滿了我的心,喉嚨裏像塞着東西,幾度哽咽,眼淚幾乎要流下來。

越往前走,越覺得慘不忍睹,到處都是巨大精美的漢白玉,無可奈何地倒在地上:當年中西合璧、用來籠養展陳孔雀的養雀籠,如今變成了臨時保護罩下頭的坑坑窪窪和凌亂的石條;當年皇帝與妃子、宮女們玩迷宮遊戲的歐式迷宮黃花陣,此刻僅有一些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裏;當年能夠演奏中西樂器的諧奇趣,只留下噴水池等掙扎着向人們講述那悲慘的場面;當年十二生肖銅獸首噴水報時、聞名世界的海晏堂,只剩下巨大的石蚌以最不忍目睹的方式,展現着廢墟里殘片的精美;當年用雞蛋清、糯米湯和黏土混合製作而成堅固無比的儲水塔,被摧毀得面目全非;當年極其華麗、輝煌無比的大水法和遠瀛觀,只殘存着大水法中央大門的主體結構和遠瀛觀的頹廢和荒涼,在訴説着以往的屈辱和痛苦……

望着剩下的這些殘石碎渣、斷壁頹垣,我恍惚看到了強盜猙獰的面孔和邪惡的笑臉,恍惚聽到了熊熊大火焚燒圓明園時的噼噼啪啪聲。震撼、哀痛和憤怒,充斥着我的大腦和心臟,縈繞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圓明園殘缺不全的石柱石雕,見證了一個貧窮、落後、羸弱的國家和民族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歷史,在永遠警示着每一箇中國人:落後就要捱打,切勿忘記國恥!這些殘缺不全的石柱石雕,也讓我思考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身上的職責和擔當。

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可是我們要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我們不但要經常回顧歷史,我們更要着眼未來。

我們要勇擔重任、真抓實幹。為了不讓悲壯的歷史重演,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每個人要全力踐行“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誓言。我認為,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幹好自我的本質工作,就是最好的愛國行動,就是在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自我的力量!

我們要團結一心、拒絕西化。以某國為首的某些國家,亂我中華之心、裂我中華之意,昭然於世。一向在利用各種團體、採用多種形式,對我國年輕一代進行思想滲透,此次香港暴亂就是一個例證。我們要經過家庭教育、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生活交談、媒體宣傳、環境薰陶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種網絡新媒體,揭發他們的狼子野心、醜惡嘴臉,大力弘揚愛國心、報國志,團結一心,眾志成城。

我們要居安思危、樂不忘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圓明園給我們的警示之一。當今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依然是某些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某個國家一向想用薩德包圍中國,一向在拉攏中國周邊國家一齊圍堵中國,一向在利用釣魚島問題、台灣問題、香港問題、西藏問題等牽制中國。我們應當高度警惕,不要讓安寧磨滅了意志,不要讓繁榮遮蔽了雙眼,不要因逐漸強大而放鬆了戒備。中華民族不能再一次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才被迫發出最終的吼聲!僅有居安思危、進取應對,才能不懼強敵!

參觀完圓明園,我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有悲有憤、有憂有喜。轉身回望圓明園遺址,那個最強烈的聲音,不斷在我耳邊迴盪: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強我中華!

篇5: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是人盡皆知的一座皇家園林,對於她以往有過的輝煌的藝術成就,我們雖然不曾親見卻也是從來不吝溢美之詞的,然則我們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圓明園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英法聯軍的野蠻行徑無情地摧毀了這件人類禮貌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圓明園的興衰是一個縮影,而英法聯軍給她畫上的這個句號彷彿早已註定。

紀錄片《圓明園》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間穿插的多次在圓明園現時的廢墟景象與效果復原圖之間的切換,讓人頓覺滄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洪流之無情、盛世之無常。雷家負責建造的這座園林,當時可謂是集我中華文化與建築藝術之大成,以我國南方的眾多風景為藍本,又化入幾多中國傳統的詩歌、繪畫、神話傳説,宛如仙境自是相當足信。想來那時候中國特色的木製結構也比如今的鋼筋混凝土温軟不少,比歐洲那些象徵着皇權、教權永恆壓迫的石頭建築結構更是親近太多。

乾隆時期的大清朝GDP冠絕全球,國庫富得流油,藝術上的造詣也是讓人歎為觀止,既然沒有向外擴張的意圖,修建這麼一座奢華的皇家園林昭告大清之強盛實在是義不容辭之舉。然則,1860年英法聯軍的長驅直入讓這一切最終復歸瓦礫,經濟如此繁榮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擊,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軍備上的劣勢。想來也奇怪,火藥好歹也是我國堂堂四大發明之一,不知怎樣到了最終還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擁有了比我們更為先進的熱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領導者的危機意識的欠缺,沒有富有預見性地搞好國防建設。而根據紀錄片中所述,英法聯軍打入圓明園時,發現園中已然藏有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贈送的先進武器,也就是説當時大清早就已經明白了外國的軍備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們卻並沒有想到過這樣的武器能夠被用來對自我實施侵略,於是清朝軍隊的武器裝備便還停留在兩個世紀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統治者淳樸天真的可愛了。

時至今日,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強國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鮮的“先軍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現讓人心惶惶,而就實際情景來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擁有現代武器的發達國家能夠肆意敲打任一一個不聽話的落後國家,於是那些預感到可能會被敲打的國家要想在各方面獨立,發現眼前的路僅有建立核威懾一途,於是人心越發惶惶。隨着人類的科技發展,人類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階級沒有消除,還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勢,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們還學會了偽善,深藏其後的是多數人的暴政和霸權主義,城市面無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類的生命在現代科技的裹挾下失去活力,在現代武器的精確制導下愈顯脆弱,一顆原子彈就足以讓數萬條鮮活的生命在瞬間蒸發,還有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恐怖主義,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最糟糕的時代,不禁要開始懷念那逝去的吟詩作對、刀耕火種的年代。英法聯軍妄圖用燒燬圓明園來顯示自我的勝利,這個想法是多麼的可笑:靠武力從來不能夠真正地征服什麼。英法聯軍所作所為的唯一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掌握了更強大的力量,人性的陰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現出來,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是一個能夠赤裸裸將慾望述諸武力而置禮貌

於不顧的時代。

紀錄片裏提到,在當時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學習滿文、蒙文、漢學,這些都是人類禮貌中創造的最精華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時的軍事訓練則是古老的騎馬和射箭,是滿族人的傳統,是大地的意義,雖然在戰場上基本是無法與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無疑比扣扣扳機更能體現生命的活力。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禮貌向前飛速發展,甚至到了飄飄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們要回到大地。離開大地,意味着我們在失去一種品質,失去一種心態,失去一份鄉愁,失去創造美的本事。科學技術在我看來確實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為了滿足慾望製造舒適,卻從來不曾帶來內心的平靜,而藝術才是人類真正的創造,是人類禮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爾德林説,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而圓明園在物質上、在精神上都能夠説是一處詩意的棲居了,是人類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聯軍的暴行無疑是人類最陰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證明是脆弱的、是能夠被無情地摧毀的,人的陰暗的部分終究戰勝了完美的部分。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也許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又彷彿昭示着人類的未來。

篇6: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這部電影,我感到無比的疼惜。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毀掉呢?

圓明園是我國着名的皇家圓林,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精美。園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在1860年10月6日時,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還為了銷燬罪證,在園內放火,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讀後,我的心中猶如烈火焚燒一樣難受,復國之情也隨着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部電影而變得更加強烈。我們祖先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才建造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雄偉建築。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圓明園,卻讓這羣外國人,讓這羣土匪給毀了,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奇恥大辱。他們毀掉的是什麼?是多少年中國人民只會的結晶啊!此刻卻被他們一把火給毀掉了。法聯軍的橫行霸道,正因為當時中國人的兵器落後……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的中國人不團結!我恨!恨當時英法聯軍打開圓明園的大門時,看見了那些除了咸豐留下的人,其餘都逃到別處去了。並且沒有哪一個人敢站出來反抗英法聯軍!—這更讓我體會到了當時中國多軟弱啊!圓明園是我國的皇家園林,英法聯軍有何資格來任意破壞?圓明園的建成花費了整整兩代人民的心血與汗水,圓明園擴建後全園佔地5200餘畝,有100多處景物與1000多個殿堂,有些景點是仿照各地名勝以1:1的比例建造的,還有許多奇珍異寶,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可是,這些東西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毀於一旦了。英法聯軍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地撬開中國的大門,正因為當時中國人的兵器落後,所以讓我想到了“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我恨,恨當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我恨,恨當時外國送

給中國的洋槍炮竟被藏在圓明園的地下室裏,卻不拿去反擊英法聯軍!我恨,恨當時那些英法混蛋、英法強盜,強行打開中國的大門,用他們先進的武器攻打中國,還破壞了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圓明園!我恨,恨當時的中國人不團結,自顧自,所以中國當時被侵略者壓倒。這個世界上的大瑰寶—圓明園此刻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英法聯軍,你們所作所為永遠記在我們中國人的心裏,雖然此刻已經過了很多年了,可是我們依然不辱國恥。當時圓明園被毀滅是因為當時中國人不強大,以後我們必須會努力學習或工作,漸漸地把中國發揚光大,讓你們看看我們中國也是強大的,我們中國也會有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屬於我們的大地!

圓明園,你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你也是侵略者罪行的見證,你將永遠激勵我們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向上。

篇7:圓明園觀後感

相信所有人看過《圓明園》之後都會有一種無法訴説的震驚感,悲痛感。同樣,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腦和心臟,縈繞心頭久久不散。

以前,我聽説了很多有關圓明園的故事,有多少建築師讚歎它的奢華、雄偉,有多少畫家欣賞它鬼斧神工的園林藝術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詩詞文人不惜筆墨抒寫它所表達的神韻一切都那麼讓我神往,我使勁兒的在頭腦中構想,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難道真的是人間天堂?

耳聽不如一見,確實,在我對圓明園有過見識之後,圓明園帶給我視覺上的衝擊,讓我震驚!當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的時候,在影片中一個英國人這樣評價過他眼前的所見:法國所有的城堡和宮殿,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圓明園。園中到處都是宮殿,其中充滿着古玩、書籍、綾羅綢緞和各種珍寶,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場景,是一種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們眼前確實存在的現實,務必有一位詩人、畫家、鑑賞家、歷史學家和中國學者集於一身的人,才能解釋和形容。

就是這樣一座幻境般的曠世園林,英法聯軍為了要留下他們勝利的證據,用了三天三夜的時光將圓明園這個佔地5000多畝的園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們發現了一個有許多馬嘎爾尼爵士贈給中國皇帝的禮品的祕密倉庫,令他們驚訝的是,中國人擁有大英帝國的大炮和槍,卻從未設法改善自我落後的武器裝備!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索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擁有先進設備卻還是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局面?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閉關鎖國。確實閉關鎖國的封建統治政策帶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確實閉關鎖國讓我們落在了世界的後面;確實是閉關鎖國讓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圓明園,一個包容世界之寶的皇家園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樣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捶胸頓足,闇然神傷?

有人説,從圓明園的奢華來看可知當時的統治者只明白享受榮華富貴,濫用權力,這致使了整個封建統治的衰敗。(ok。)我的看法並不是這樣,因為在《圓明園》中,我們能夠看到三代滿清帝王為了國家而嘔心瀝血、日理萬機。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懇懇,刻苦不終!以康熙為第一任總設計師開始建造圓明園,他將自我天文、數學上的深厚造詣,融入到這座曠世園林的中,親自指揮,能夠看到,作為統治者的康熙他始終沒有讓自我終止努力。雍正繼位後,將我國幾千年的園林藝術精髓集於圓明園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夠體現他所念念不忘的國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閲3000名高級官吏呈上的奏摺,每一份奏摺都留下了他的意見和評語,每一天的睡眠時光竟然不超過4個小時(我感歎他們的毅力,感歎他們的學識)。圓明園並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國力強大繁榮的體現,也是統治者唯一寄託的精神家園。

18世紀末19世紀初,咸豐皇帝繼位。種種原因內部朝政事務荒廢,外部英國大肆向中國傾銷煙土,一個泱泱大國就這樣沉淪。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感歎道:大清帝國好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它的體積和外表,可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確實應了一句老話--落後就要捱打。中國的閉關鎖國,讓我們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過去終究已經過去,我們不能只沉思與一種悲憤中,我們要記住這一次慘重的教訓,開拓創新,奮勇向前!圓明園的雄偉已經消逝,而它被焚燒後的遺址依在,它會讓我們中華兒女奮進拼搏!歷史的沉痛教訓我們不能夠不能忘卻,我們開拓未來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

篇8:圓明園觀後感

今日,我和媽媽一齊看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無比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地350公頃,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它集國內外名勝40景觀,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收藏着難以數計的各種藝術珍品和各種圖書文物。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園內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一掃而光。不僅僅如此,他們為了銷燬證據,又在10月18日,派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園內放火。此刻,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搖搖欲墜地立在那片廢墟上。

這些無惡不作的強盜,竟然敢在中國的領地上為所欲為。一座聞名世界的圓明園,就這樣被侵略者的野蠻和貪婪毀於一旦。他們不但毀壞了一座皇家園林,並且還破壞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這是中華民族多少年代人凝結成的智慧的結晶啊!

我感到無比憤怒,也十分惋惜。圓明園裏珍藏着難以數計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可卻都被侵略者掠走了;原本做工精美的各地名勝,也都被侵略者燒燬了。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無情的侵略者燒燬,化成了一片灰燼。

如今,圓明園早已沒有了昔日的輝煌,那孤零零的殘柱彷彿在向我們訴説着屈辱的歷史。每當我想起這些,都會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作為我們應當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世界強國!

篇9:圓明園觀後感

上個禮拜在當代影視鑑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歎為觀止、引以為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看了後,情緒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於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後,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就應擁有的,它只屬於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僅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緻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為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築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築式樣之繁複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麼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並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彷彿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築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於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前真有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温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豔,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遊於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為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於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説法,那麼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可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為什麼他的後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不知是出於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後,圓明園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為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繼位之後,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於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説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箇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後,乾隆便為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築,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悦一個真正愛着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鬱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後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着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祝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為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裏一睡便是五十年。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衝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説第一次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嚐到教訓的話,那麼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為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持續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於額爾金勛爵商議,為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前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勛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開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着更為宏觀更為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篇10:圓明園觀後感

1860年10月18日——我們應當銘記於心的日子,因為在歷史的篇章上,這是帝國主義火燒圓明園的日子。圓明園的毀滅,即見證了帝國主義的傷天害理,令人髮指的罪證,也證明了那時清朝的腐敗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學校的《火燒圓明園》的記錄片後,我感受頗受。

閉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燒圓明園的場面,也看到了法國和英國這兩個強盜在肆無忌憚的犯着罪惡。我能夠聽到他們在驕傲的笑着,笑着他們的勝利,笑着他們的偉大,笑着中國的腐敗。

對於圓明園,我是心存驕傲的。不管它以往是否被帝國摧毀,也不管它此刻是如何的面目!可是能夠説,它集我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説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禮貌古國贏得過榮譽,以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想,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令中國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類所歎息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我想,此刻的英國和法國應當抱有抱歉之心了吧!畢竟他們的做法實在太過分,太可惡了!可是,網上的一條消息,徹底把我震撼了:對於圓明園一事,帝國中有的沒有記載,有的甚至是慶祝勝利之類言語。他們這般的自我吹噓,我真的被震撼了。他們難道不該覺得在圓明園一事上,他們的做法可恥之極嗎沒有記載,這不是小人的做法嗎!敢做不敢當,這不是和當年日本對於二戰時的殘暴行為不以承認的可恥做法一樣嗎!

是呀!那畢竟已是歷史,是不可改變的。此刻我們應當做的就是不要再讓這篇歷史在以後重演。我們要把這篇羞辱的歷史銘記於心。成為我們加油的指引標。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有職責為了以後中國完美的將來奮鬥。從此刻努力,為了新中國,為了歷史不再記錄像火燒圓明園這樣的屈辱史!我們應當有奮鬥的決心。來!為了中國的以後,我們必須會“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們努力奮進吧!

篇11:圓明園觀後感

圓明園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結晶,但1860年的那場戰爭,使藝術界的瑰寶,使人民的汗水,化為了一片灰燼。

星期四,教師給我們看了《圓明園的毀滅》讓我受益匪淺。圓明園原本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由3代皇帝建造而成,他們用無數雙手、無數只腳和辛勞的汗水,一點一滴建造起來的。圓明園有1000多個宮殿,裏面能夠裝下500個籃球場。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呀。圓明園不但面積大,也十分宏偉,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它吸收了各地風景名勝的精華,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圓明園裏還收藏着各種奇珍異寶、青銅禮器和古代詩人的書畫作品,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圓明園剛建不久,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內,看到富麗堂皇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者開始瘋狂的掠奪。他們拿的拿,搶的搶,實在拿不動的就放火燒,這美麗的景象、珍貴的歷史文物,就被那無情的大火給燒了。

我覺得英法聯軍太自私了,圓明園是我們國家花了好長時間花了好多心思,也花了好多的精力才建造起來的。這些聯軍居然敢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我們這一風景名勝的圓明園就在這些侵略者的手下毀於一旦了。也讓我體會到了當時的政府是多麼無能。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看見此刻的圓明園已經殘垣斷壁,我們是多麼心疼啊。為了能讓中華民族崛起,我們更應當好好讀書,增長知識,為祖國不斷奮鬥,讓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強大,屹立在世界之上。

篇12:圓明園觀後感

它,在北京西郊;它,以往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它,以往能夠站在世界建築和文化史上的巔峯!可是如今它,失去了以前那耀眼的金光,失去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此刻,它只剩下幾根橫七豎八的石柱!它就圓明園。

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這三個園組一個皇家園林,這個皇家園林裏有模仿北京城的“小城”,在這“小城”裏也擁有叫買聲,賣買聲,只可是這些賣買的都是一些官員,可是,買的東西都是貨真價實的。有時,皇帝也會來買東西。還有在水上的“書房”,坐在“水上書房”裏下棋,別説是一天,一個月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圓明園中還有西洋景觀,“十二生肖噴泉”就是西洋景觀的一部份,十二生肖就分別是上午的1點、2點、3點……午時的1點、2點、3點……,每到12點時就一齊噴,還有……據説當時皇帝的錢,相當於世界的三分之一,怪不得五代皇帝都在那裏居住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的生命就到了盡頭,英法聯軍當打到圓明園時,貪婪,妒嫉,佔為已有,他們越看越火,越看越生氣。最終,他們再也忍不住了,他們砸開圓明園的大門,衝進圓明園,逼迫皇帝簽下《北京條約》,然後四處放火,四處搶劫,他們能拉的就拉,能搬的就搬,他們能砸的就砸!到處都是瓷器的碎片,到處都是鮮血在流淌……

看到了這一幕,讓我想到了英國博物館,據説,裏面有四分之一的東西全是中國的,在這四分之一里,有四分之三的全是圓明園的……,這此寶物,本來就我們的,本來就是有這我們藝術風格的,而今日卻到了外國人的手裏。

這兩個強盜在全世界一二的地方殺人放火,殺了怎樣多人,燒的只剩下橫七豎八的石柱,你們,知不知着羞恥?

篇13:圓明園觀後感

她曾是建築、園林、生態、藝術的聚集地和棲息地;她曾像一幅絢麗的中國畫,在歷史的光陰中隱現,又在雄雄的烈火中掙扎;她不僅僅承載了一個帝國的興衰,還滿盈着一個家族的淚水與歡笑。而今,很少有人能夠透過那些滿目瘡痍、斷壁殘垣的景象,聯想起她以前擁有的恢弘壯闊。

如果説圓明園的建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蹟,那麼,她的毀滅就是全人類的悲哀,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哀與恥辱。圓明園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應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但記憶總該是完整的,而不留殘缺的。記憶在侷促和焦灼的等待中迎來了大型史詩數字電影——圓明園,它採用電腦防真動畫手段,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圓明園,重現了300年前圓明園的瑰麗輝煌,再現了150年前的屈辱時刻。穿越時空隧道,抹去層層塵埃,歷史在這絢麗的洪流中更加的精豔,恢弘壯麗的“萬園之園”也變得更加瑰麗!然而,它越是瑰麗,就越會引起國人的哀歎與惋惜。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

“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再加上成羣的天鵝,朱鷺和孔雀……”

“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在雨果美麗的描述中,我進入了三百多年前這片獨一無二的土地,那個我們再也無法親臨的人間仙境——圓明園。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痛心的回首,當影片結束放映之時,我的心靈被恥辱啃咬着,被憤怒的烈火灼燒着,久久不能平靜。

當時的大清帝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統治者們卻以此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同其他國家的互通有無。他們不會想到的是,就在滿清王朝閉關鎖國、安於現狀的同時,西方國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工業革命,正一步一步地趕超中國,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大清帝國註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杯具性的懲罰註定是無法逃脱的!這天的我們只能在滿目瘡痍、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完美。

在圓明園的陳設和各個寶庫中,除了繪製精美的各種瓷器,天文地理儀器,還有來自西方國家作為禮品進貢的銅炮、艦船模型和軍用望遠鏡等,可當政者卻並未意識到其中的科技含量和軍事價值。當影片中清朝官兵用自我的血肉之軀去迎戰西方列強的大炮和火槍的時候,我感到的不僅僅僅是震驚,更多的是人民的愚昧與無知。中國人是智慧的,但聰明不能反被聰明誤;自信是上天賦與的,可自大與自負卻是萬萬要不得的。隆隆的槍炮驚醒了沉浸在驕傲情緒中的國人,卻無法挽回自高自大所付出的代價。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的兩次大肆掠奪慰藉了他們飢渴的心靈,每一個戰士都獲得了豐厚的獎品。當我們看到圓明園中的瑰寶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拍賣之時,你是否感覺到一種恥辱呢?

圓明園的大火連燒了三天,大地在顫抖,人們在哭泣,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了灰燼。法國作家雨果以前這樣説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類的一大奇蹟,這個奇蹟就是圓明園……這一奇蹟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然後他們手挽着手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醜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電影《圓明園》,給了每一箇中國人去感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與璀璨文化的機會,也使每一位華夏兒女在飛速發展的當代暫時駐足,思考歷史。痛定思痛,我們能夠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靈能夠保護他們的宮女和太監;能夠瞧不起那些思量着憑藉中國地大物博能夠免過一劫的王宮大臣,可是絕對不能忘記那個皇權至上、閉關鎖國的年代給中國歷史鑄下的烙印!

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我們在深刻反思歷史的同時,更要勇敢地承擔起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為了不讓悲壯的歷史重演,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必須要踐行“保衞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紮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養,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出自我的一份力量!

牢記歷史,毋忘國恥,強我中華,告慰英靈!

篇14:圓明園觀後感

能假設的,在歷史面前務必嚴肅的對待事實,因為歷史是不能嬉戲的。培根説過:讀史能使人明智。可是我認為,僅僅是讀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讀史的過程中就應要有思史,讀史只是讓我們瞭解歷史,可是思史卻能讓我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觀看影片《圓明園》,我看到一個慘淡的過去,同時我也看到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圓明園是清王朝皇權的象徵,其中的霸氣和高貴,無不透露着清王朝的特點。從圓明園的建造到被燒燬,這中間發生的事情我們沒辦法瞭解清楚,可是有一點我們能瞭解的就是圓明園被燒燬的原因。雨果説:球上某個地方,以前有一個世界奇蹟,他的名字叫圓明園。他彙集了一個民族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這是一個震撼仁心的尚不為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禮貌的地平線上看到的亞洲禮貌的倩影。你能夠去想象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那裏不僅僅有藝術珍品,並且還有恕不生活素的金銀財寶,這個奇蹟此刻已經不復存在,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多麼偉大的功績,多麼豐碩的以外橫財,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沒錯,圓明園是人類建築史中的奇蹟,這個奇蹟是沒有人能超越的,可是這個奇蹟恰好發生在清王朝,也僅有清王朝才能建造出這樣的皇家園林,但並不是僅有清王朝才會使該園林被燒燬,這是歷史的一個契機。

法國傳教士王致成説:皇帝的離宮。無論在設計和施工方面。都極宏偉和美麗。我的眼睛從來不曾看到過任何與他相類似的東西。中國人在建築方面表現出來的千變萬化複雜多端令人難以置信,我惟有欽佩他們的天才,我不得不承認。和他們相比較,。我們又單調又缺乏生氣。是的,我們要承認中國人是了不起的,他們的智慧是歷史能夠見證的,從長城的建造到圓明園的問世,這些都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人民留給歷史的瑰寶。既然中國人這麼聰明,可是為什麼會遭受圓明園被燒燬的悲慘畫面呢?

在我看來,清政府制度的僵化,統治者的盲目自大等等都是圓明園被毀的主要根源。圓明園的被毀不僅僅僅是一個建築奇蹟的消亡,更是一個民族的恥辱。濃濃的硝煙背後是千萬萬中國人民的血淚與亡魂。這種痛人心肺的現實讓中國人民曾幾度抬不起頭應對列強,可是,烏雲終有散去的時候,亂世中會出英雄。受人侮辱不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獨立自主才是黃炎子孫血統,在這個屈辱的歷史中中國人民痛定思痛,從歷史中反思自我,最終經過千挫萬,最終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的生存張力與魅力,並且也正在闊步繼續向前,當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也時刻會反思歷史,這樣我們的腳步才能邁得穩重有力。我們的未來依然是充滿魅力的。

篇15:圓明園觀後感

跟隨着郎世寧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國。我只能驚歎於她的美麗,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

因為滿人入關後不適應氣候的炎熱,歷代皇帝不遺餘力地大肆建造圓明園,幾萬人,辛勤勞動十幾年,耗費國庫的鉅額財富,最終建成了這座萬園之園。讓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過的張養浩一首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員和大臣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驚歎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個生肖銅像在中午十二點一齊噴水,很遠都能聽得見。還有無數漢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國建築園林形式,十分宏偉。奇珍異寶,珍貴字畫,猶如阿房宮賦中描述的那樣。

教師説圓明園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數菊花最多,所以圓明園又叫做菊花園。想象我置身其中,彷彿是花的海洋,輕輕一嗅,便是各種的花香,甚有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

這座歷時一個多世紀的皇家園林,見證了中國最終一個封建王朝的興替。康熙、雍正,乾隆,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發生在這個園林,更給她帶了一份神祕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長,閉關鎖國的中國的大門最終被外國的洋槍洋炮打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外國人的鐵騎踏破了我們的疆土,從大沽口一向打到圓明園。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能夠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毫無反抗本事的中國士兵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土壤,而皇帝卻仍在宮殿中享受着他的錦衣玉食,看到那裏,我不禁握緊了拳頭。本是紀律嚴明的英法聯軍燒殺搶掠,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天邊的晚霞都被大火燒得通紅。美倫美幻的庭台樓閣在歷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終,圓明園伴隨着中華封建王朝的沒落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對遺蹟的電腦復原中,能夠看到圓明園何其雄偉壯觀、幽靜深邃,如今應對那些湖水、斷橋、殘垣、荒草,那滿目滄遺、斷壁殘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榮耀與輝煌。

圓明園,飽含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強盛和迂腐軟弱。我們能理解亞歷山大燈塔、羅德島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理解空中花園在歷史上的虛無飄渺、能理解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們最終也能理解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是一個帝國久久不絕於耳的哀思,警醒着中華民族,也警醒着其它民族。期望有那麼一天,禮貌的前進不再需要鮮血與眼淚!

我明白這片大地以往多令我驕傲,我也會體味到她的血和淚。所以我必須堅強、必須強大,這樣我才能夠用自我的臂膀保護她不被鐵蹄踐踏。

【小編簡評】

圓明園觀後感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圓明園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正確地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lq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