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八佰觀後感(精選61篇)

八佰觀後感(精選6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1篇《八佰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八佰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八佰觀後感(精選61篇)

篇一:八佰觀後感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後忍不住思考,並且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羣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後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羣像是以一羣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着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羣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就在經歷着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禦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無論大家以何種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文明理性討論。

篇二:八佰觀後感

若不是觀看了管虎導演的那場《八佰》,我的思緒怕是永遠不會回到1937年,滬淞會戰末期。

大多數人物的名字早已記不清楚。在國家生死關頭覺醒的軍人數不勝數。沒有什麼英雄是天生俱來的,然而就是這些芸芸眾生中的小市民們,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戰友一個個相繼被槍淋彈雨擊中,那眼神從驚慌轉向了堅毅。每日晚上,對岸的英法租界鶯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四行倉庫的士兵們卻正在悲壯地互立遺囑。

四天的時間也許只是短短一會兒,而小小的四行倉庫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義無反顧地束上炸藥包從樓上躍下,炸得血肉模糊。對岸的人們傾聽着他們即將燒盡的生命做出的最後吶喊。不知那燒焦的氣味是否猶如流星劃過,給予中國一絲新的希望。槍眼無情,血淋淋的鏡頭反覆上演,然而真實的歷史只比眼前的更為殘酷。

年僅十三歲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內,看着他的舅舅在對面的鐘樓上被凌遲處死,目睹他的哥哥在護住國旗之後流血過多而活活死去。在這樣的時刻,他只聽到人們對他説:“活下去,替我們看看這個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又該是如何呢?在他奪過旁人的酒一飲而盡時,那一聲“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長的標誌。

外國人一字一頓地對謝晉元説,他們只不過是在演戲給西方列強們看罷了。那一刻,謝將軍的臉龐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退軍。中國投降,並不是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會迎來一個童話式的結局。當我們的民族病了的時候,這些犧牲只能是無謂的犧牲。

他們説他們會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東方明珠承載着國人的驕傲。燈光繽紛之下,國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與安詳。他們犧牲後化為的塵埃依舊遊離在此。那一張張義無反顧的臉,永遠、永遠不會令人望卻。

篇三:八佰觀後感

沒有意向去觀看這部電影,但耐不住身邊好友各種對它的誇讚之詞,鼓動我一定要去看看。我是排斥看戰爭片的,因為不想去直面那悲壯的歷史。這次,衝着它21億的票房,催生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睹“風采”。

果不其然,影片的開頭就很攝人心魄,幾次不忍看下去但又終究被心底強烈的願望所打敗。我想關注這英勇的壯士們,關注他們的命運。

“八一三”淞滬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因為寶山大場防線失守,國民黨七十萬人的軍隊全線西撤,守衞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2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奉命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

區區400餘人,謝晉元為了鼓舞士氣,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號稱有800人,這就是影片名的由來。什麼叫“隔岸觀火”,它的最新釋義我想就是岸的這邊血肉橫飛,岸的那邊卻歌舞昇平!區區租界,就是天堂與地獄的代言!

那堅守的四天四夜,孤立無援,他們有的只是對萬萬百姓的責任,對民族振興的期許,更為了百家團圓的夢想。有的只是滿腔熱忱,是那“捨身為大義”精神,是那綁着炸藥包英勇就義的大無畏,是為了作為中國人的無限自豪!

這些就足夠了,足夠一個又一個的勇士,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即使他們中還有孩子,他們的年齡本應在父母身邊盡情玩耍,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卻直面死亡。

當戰爭進入尾聲,四行倉庫所在的`閘北已被日軍佔領,到處掛滿血腥的太陽旗。當中國童子軍女隊員冒着生命危險為八百壯士送去了國旗,當看到謝晉元向全體戰士傳達“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的命令,當看到他帶領戰士們一起,將那邊鮮紅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四行倉庫的樓頂時,兩岸觀戰的民眾激動萬分,無不歡欣鼓舞。而在影片之外,我聽到了影院裏不少人的強忍淚水的抽泣聲,眼淚就這麼在眼眶打轉,這一刻,是身為中國人的自豪!當看到敵機對着護旗隊伍瘋狂轟炸,我們的壯士按組按列,前仆後繼,就為了不讓五星紅旗倒下去……影片外的我們也握緊了拳頭,暗暗喊着“加油!加油!”敵機最終被打跑了,我們的壯士卻也付出了幾十條鮮活的生命……

完成了掩護的使命後,他們奉命撤出四行倉庫,撤退到公共租界。租界與四行倉庫僅一河之隔,那段橋卻是掌握着他們生死之橋,他們知道活着過橋都只能是奢侈,謝晉元沉重地説“人死了,也要乾乾淨淨的。”大家依次排隊洗澡,給自己壘好了衣冠冢,等待第二天的“生”或“死”。

日軍怎會放過這八百壯士,機槍的掃射,多少人在即將踏到租界旗幟距離的時候,倒了下去。謝晉元親眼看着他的戰士們倒在了自己的面前,無能為力的又焦急萬分的眼神除了命令大家“全部衝橋”,孤注一擲為自己性命一搏,竟然毫無辦法,如果可以,他恨不得變身超級戰士,將鬼子殺個精光來保自己的戰士們性命無虞吧!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這段歷史是另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人生,唯有銘記。

篇四:八佰觀後感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麼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後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裏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篇五:八佰觀後感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上映的第三天,我去看了《八佰》。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看過了書,四行倉庫的故事早在那時就沁入了我的心裏。從我的角度來看,《八佰》這部電影,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總體來講,算是成功的。

先説優點。

首先是表演。演員的演技自是沒話説的,歐豪、張譯一如既往地好,李晨看起來也不算尷尬,其他演員的演技也相對自然。其次是拍攝與製作,誇張點,《八佰》的拍攝和製作可以算是近幾年戰爭片的頂峯了,從運鏡手法到色調搭配,逼真地展現出悲壯與絕望,讓觀眾身臨其境,彷彿置身戰場。如何評價一個戰爭片的鏡頭質量?是真實。在我看來,《八佰》做得相當不錯。

還有情節,鏡頭下的故事也應當有真實的維度。雖説戲劇化現象必不可少,但本質是不可以改變的。無論是與“天堂”相隔一河的人間地獄,還是説頂樓飄揚的青天白日旗,是有誇張,但也恰如其分地還原了當時的景象。至於人物犧牲方面,在我看來這是整部影片做得最好的地方。回顧以往,似乎百分之八十的戰爭片,在主人公死之前為了達到某種催淚的“效果”,都會讓主人公交代一段感人肺腑的遺言,然後井然有地的死去。但真正的戰場,又怎麼會是這樣的呢?在《八佰》裏,人物死去時沒有過多的煽情部分,戰場不再是井然有序。前一秒還在插科打諢的戰友後一秒就死在了你的面前,血汩汩地流在地上,硝煙四起的是混亂的戰場。

最後是特殊鏡頭。一個是影片的開頭戰爭過後的慘烈場面,不是百分百還原,但也足以令人動容,充分地把當時中華民族的悲壯與絕望淋漓盡致地從屏幕裏滲透出來。另一個是歐豪飾演的角色“端午”身穿趙子龍戲服眺望遠方的鏡頭,與無奈的現實形成對比。“微小”的端午與戰無不勝的趙子龍合成一體,映射出了對中國的無限希望。最令我動容的是存在於炮火中那隻跑出去的白馬,當夜幕降臨,世界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候,它奔跑在了燈紅酒綠的“天堂”,當戰爭結束的號角吹響時分,它從瀰漫的硝煙中躍來。白馬似乎象徵了拼命奔向太陽的民族,它肩上承載着戰士們的無數企盼。

如果説情節的還原是帶給觀眾戰場的殘酷,那這些鏡頭便是從絕望中尋求希望。

優點説完了,再説缺點。煽情太過。這是我認為此片最大的缺點。

先説説我認為還可以接受的兩個地方,一個是那個開賭場的小夥子按血指印拼死送電線的地方。從情感方面來講,這是本片我最喜歡的地方,甚至勝過一直令我熱淚盈眶的升旗。但是理智來講,程度有點過了。另一個就是升旗,如果説送電線是我電影中最喜愛的地方,那升旗就是我書中最感動的地方。黎明時分,國旗徐徐上升,飄揚於風中,租界中的中國人行着注目禮,在那一刻中華兒女心中燃起了鬥志。這是原本的內容,很感人。電影中加入了戰士們冒死守護國旗用肉體接戰鬥機子彈的畫面,更感人了,可也不真實了。我不認為謝團長會使用那麼多兵力守護國旗。精神是重要,可他們原本就只有四百多人,都去守護國旗壯烈犧牲了,這仗,怎麼打?

如果説前兩個場景我還可以接受,那麼接下來就是在我心中足以拉低對這部影片評價的缺陷了。

影片的最後,存活的人在槍林彈雨下衝橋了,一顆顆子彈在烈士們的胸膛綻放出一個個血骨朵,他們轟然倒下。非常感人,但是沒有必要。現實中談判後日軍沒有再次大力開火,僅僅是擺擺樣子,也沒有赴死過橋,也只是受傷了幾個士兵。儘管最終被困於租界,但他們安全過去了。此段煽情嚴重不符合史實,有種強行告訴你“這段非常感人,快哭吧”的感覺。這並不是我所欣賞的電影結尾,略顯牽強。

其實與其安排赴死過橋的場面,還不如像馮小剛的《集結號》那樣處理:謝團長在橋上,驀然回首,留下無限深意。

總體來説,《八佰》作為一部2020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曾在張瑋的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總幻想着英雄們有一個圓滿的終場,或者以為至少是一個悲壯的結局,但真實的歷史,就是會讓你無言以對。”作為又一部商業愛國片,起碼《八佰》做到了打破“抗日神劇”帶來的負面影響,努力還原史實,把那些在我們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年代中抱着必死決心,唱着“同胞們,起來”的英雄們,帶到了大眾的面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被忘記。銘記歷史,才能坦面未來。願勿忘國恥,願永世太平。

篇六:八佰觀後感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後,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19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説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衞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鬥,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鬆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説。

篇七:八佰觀後感

苟活着在淡紅色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前行。──題記

前段時間,朋友來長沙出差,工作之餘,我請假和她約在張家界見面。閒談之中,她説想看電影《八佰》,可一直沒有機會看。為了滿足她的小心心,晚飯之後,我隱瞞了自己已經看過一遍的事實,和她一起去看了《八佰》。回想起電影剛上映那會兒和同伴第一次看《八佰》的場景,真的是連我自己也哭笑不得。不知道是工作忒累的緣故,還是電影時間太過於長了,我在電影播放快一個小時的時候居然睡着了,所以在看完電影后,我對影片沒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直到這次和朋友一起看完影片,我才有勇氣寫下這篇觀後感。

電影《八佰》是伴隨着一位老奶奶對兒時的回憶逐漸拉開了序幕,影片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期間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以420人之兵力四天四夜竭盡全力抗擊日軍的事蹟。全片以一匹被束縛着且象徵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通過羣體形象描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人性的複雜和昇華。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眾多,好像沒有一個主角,但又好像人人都是主角。電影結束後,我有了和往常看完電影不一樣的感觸,腦海中閃過的不是某一個明星,而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值得讓人深思的地方,比如一心為國捐軀的謝晉元師長,膽小懦弱的文弱書生老算盤,一直想逃跑但最終勇敢面對戰爭不再退縮的端午,年幼膽小但最終成長起來的小湖北,全身綁滿炸藥為護國而勇敢一躍的陳樹生,以及給日軍提供情報並採訪軍人的記者方興文等等。影片沒有刻意地去塑造某一個英雄人物形象,而是極力展現不同的人面對戰爭時的表現,但每一位人物的心理描寫卻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從側面的角度看,影片也以極度質感且略帶諷刺的鏡頭描述了蘇州河兩岸兩個世界鮮明的對比,一河兩岸,一邊租界、一邊戰場;一邊天堂、一邊地獄;一邊是抗日戰士們堅守在四行倉庫與日軍的激烈戰鬥、炮火連天和慘烈人寰場景,一邊卻是英租界內人們的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和車水馬龍的場景。而英租界的居民態度也是一直在變化,當然這裏面也少不了看與被看的人物刻畫,居民們由看客身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戰爭的漠然的態度逐漸投入到無比支持524團。居民在面對戰爭時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後,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們,與戰士們團結一心。

在此次看影片《八佰》的過程中,我數次感觸至極而落淚。我第一次落淚是日軍動用特種設備向四行倉庫逼進的戰爭場景,敵人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發出號令要在三個小時內攻下四行倉庫。面對日軍的漸漸逼近,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把炸彈綁在自己身上,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然後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戰士一個個在身上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為護國而勇敢一躍,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於盡。面對戰爭的殘酷無情,戰士們一個個拼死力爭、寧死不屈,不僅讓居民們們一個個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就連何香凝先生也流着眼淚發出國民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影片中還有很多場景令人感動不已,賭場幫忙的古惑仔刀子捨命跑過橋給四行倉庫的抗日戰士們送電話線,在民族和國家命運面前,他表現出了放蕩不羈、勇敢熱血的男兒魂。短短的幾秒鐘,將中國熱血男兒的勇敢無畏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隨後,開賭場的蓉姐為抗日英雄捐贈旗幟,親自交到楊慧敏手中,年僅15歲的楊慧敏獨自渡過蘇州河送國旗給師長謝晉元,堪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的選擇時,他和戰士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升起旗幟。儘管他們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護旗,並與敵人展開生死搏鬥。他們明白民族的榮譽感和喚起民族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重要。面對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讓我瞬間淚如雨下。戰士們為護國旗而一個個倒下又一個個前赴後繼,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旗杆,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飄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讓我第三次落淚的瞬間,就是端午護旗時候的男兒擔當。他拿起機槍,瞄準敵人的飛機一陣擊打,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但端午卻中槍了,然而他自己卻沒有發現。他説他想和小湖北一起在大上海照張相,滿肚子的腸子等都流露到了外面,他們沒有讓小湖北看到。但臨終也沒有實現願望,是記者方興文為他拍了臨終的照片!那一瞬間的震撼和無奈,可能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外面只能感同,卻無法身受!

影片最後戰士們沐浴,為自己搭建墳墓,衝橋等情節更是讓我震撼不已。日本軍隊寧願為炸掉四行倉庫得罪英租界,也要滅掉88師524團。那一瞬間,師長謝晉元看着戰士們一個個被日軍的槍彈擊中倒下,可回頭一看,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們,與戰士們團結一心。他明白了,四天四夜的戰爭已然讓國人覺醒。

電影《八佰》播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然不是以上語言簡單的描述,它將會永遠存在我的記憶中。和朋友走出電影院,我站在電影院門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望着遠方明亮的燈光,看着身邊擦身而過的行人,聽着街頭歡快的音樂,不由地想起影片開頭所言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篇八:八佰觀後感

1937年8月,日本進攻中國上海。淞滬會戰爆發,隨着三個月的戰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隨着國民黨軍隊的全線潰敗,國民黨軍隊在上海的據點,就只剩下上海閘北中南部、與租界只隔着一條蘇州河的四行倉庫。這座倉庫,成為了日本人,在上海唯一沒有佔領的地方。

駐守這座倉庫的軍隊,構成人員複雜――除了正規的`中央軍之外,還有從其他地方擴充進來的逃兵。他們是中國軍隊駐守上海的最後一道防線。

和以往的抗戰影視劇不同,這部電影更加人性化,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抗戰伊始,中日兩國軍人的作戰素質存在着極大的差距。日本軍人殘暴嗜殺,軍國主義的教育已讓他們泯滅了人性。可是守衞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有的壓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打仗,他們只是想來上海觀光旅遊。有的根本沒有練過射擊,更別説殺人,即使鋼刀架到脖子上面對死亡的威脅才敢開幾槍。

只要戰鬥稍稍停頓,他們有的人,看着燈紅酒綠的法租界,十分嚮往美好的生活。更有人甚至有人趁機溜了號當了逃兵……

最終,經歷了死亡的洗禮――租界內的老百姓為了給倉庫送補給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保證倉庫的完整性,一些戰士奮不顧身扛起炸藥包,飛身跳入跳入日本軍隊之中和侵略者同歸於盡。在看到自己的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戰旗不倒自己十分的受感染。在經歷了這些血與火的洗禮之後,四行倉庫的守軍才真正變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戰士。

看完《八百》後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些逝去的英雄永遠不應該被遺忘!

篇九:八佰觀後感

“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一句台詞,引人深思!同時也拉開了以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場戰役——“四行倉庫保衞戰”為原型的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頭就以一羣穿梭在上海郊外場地裏的“雜牌軍”——湖北保安團。這支讓人感覺無組織、無紀律、也毫無戰鬥經驗的隊伍,果然在遇到日軍後,立馬被衝得潰不成軍。這無形中好像也在暗示着人們當時面對侵略者毫無抵抗、任人宰割的心理。

這羣“雜牌軍”們被最後留守在裝着不計其數汽油的上海四行倉庫的國軍88師,與其説是收留不如説是被迫抓住強留下來參與抵抗日軍。經歷過日軍一輪又一輪毀滅性的打擊,感受着戰友們不斷的受傷和死亡,這支“雜牌軍”們的心理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當初的如何逃命到最後哪怕是粉身碎骨都要守住陣地,這讓租界形形色色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最讓我震撼的是: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我們勇敢的戰士們以血肉之軀護着國旗,堅決不讓之倒下。在爆破樓體時,這些勇敢的戰士們爭先恐後的站出來勇當“自爆兵”。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除了奮起抵抗的士兵,還有租界的同胞們,也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對岸……

一幕幕,看得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羣當初膽怯、無知、懦弱的普通人,到後來的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真正軍人,他們的蜕變感染着我。他們是平凡人,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以血肉之軀證明着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而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們更將努力延續和傳承下去……

篇十:八佰觀後感

週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觸頗深。

第一是國難當頭的犧牲精神

影片第1個打動我的鏡頭,是戰士陳樹生抱着炸藥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隨着一聲巨響,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清他的面龐,他就從我的視線裏消失了。緊接着,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彷彿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約,赴一場慷慨之約。歷史上真實的陳樹生也是這樣,犧牲的時候年紀只有20多歲。在影片的最後,屏幕上一個個介紹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這800壯士。原來他們都曾經在那個離我們很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的用生命為民族奮鬥過。“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他們視死如歸的的精神令敵人膽寒,令後輩敬佩。

第二是喚醒民眾的信心與尊嚴

一面屬於中國的旗幟,一位小姑娘從世外桃源的天堂,帶到如魔鬼地獄般的地方,這面旗幟的遞送者是租界一個衣食無憂的賭場女老闆,而她的弟弟為了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犧牲在橋上。升起的那一瞬間,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儀式感的力量。升旗會引起日軍的注意,他們會瘋狂攻擊四行倉庫,但是戰士們這樣説:“不能讓國旗倒下,要讓全中國的人們知道我們還在戰鬥!”一個個的戰士為了保護旗幟倒在旗杆下,他們用血肉之軀支撐着旗幟巍然屹立。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先烈們,雖然他們已經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他們的精神永不磨滅。

【八佰觀後感精選15篇】

篇十一:八佰觀後感

如果不是《八佰》這部電影,四行倉庫這個地點不會勾起我那麼多的思緒。因為四行倉庫就在上海,在這裏生活這些年多多少少也聽聞過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仍然只是“一個抗戰遺址”而已,不會是我想專程前去參觀的地方。

畢竟,我的家鄉是革命老區,處處皆是抗戰遺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岡山,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三灣……都是歷史教科書上須重點記憶的內容。四行倉庫,大概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小字部分裏出現。

參加這場保衞戰的中國軍人,共四百多人,對抗日軍四天四夜。和整個淞滬會戰100萬人的規模相比,終究還是太小。而且,它的輸贏對於當權者來説,不太重要。因為它只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博取同情的一場表演。但,這場戰爭註定意義非凡。因為,它為掩護主力、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因為,它為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畫上了一個光彩的句點。因為,它與別的戰爭不一樣,不僅僅有激烈的交戰雙方,還有隔岸觀火的各國民眾。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裏:四行倉庫身處地獄,對岸的租界歌舞昇平。四行倉庫裏,衣衫襤褸槍林彈雨;隔岸的租界內,旗袍洋裝觥籌交錯。

四天四夜裏,每一天的會戰中,都有生命極其悲壯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戰的場景,都緊張激烈,加上快節奏悲壯的音響效果,讓人不由得為每一個戰士的命運揪心。四天四夜裏,每一個角色的離去,都讓人唏噓不已。為阻止日軍用鋼板陣爆破樓體那一幕,最催人淚下。一個個無名之輩身綁手榴彈,排着隊一躍而下,從容赴死難。他們每一個人都那麼卑微,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所以,臨行前還自報家門。他們每一個人又都那麼真實,選擇捨生取義,臨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裏喊着:孩兒不孝,來生再見。

從整個戰局來看,他們的抵抗如飛蛾撲火。因為上海沒有守住,南京也淪陷了,接着全國各地被戰火燃遍。那他們義無反顧地去死,有意義嗎?

我想,他們的父母一定不會認為他們的死是“有意義的”,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經歷血雨腥風,離世時又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即便再大的榮譽加身,於父母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從這羣守軍的結局來看,倖存下來的那批人,並沒有因為他們英勇的舉動,得到英雄的禮遇。他們成為了淪陷區的孤軍,後又被當做苦力派赴各地,受盡各種折磨。他們回顧自己過往時,會替自己不值嗎?這個答案無從揭曉,而且,生於亂世,他們也別無選擇。如今,四行倉庫仍在,當年抗戰時留下的彈印如此清晰。影片最後的鏡頭,拍攝了四行倉庫遺址,鏡頭拉大,它的周邊就是那羣聞名遐邇的高樓: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

四行倉庫,一直矗立在蘇州河邊,看着這座城市的變化。從滿是廢墟,到高樓林立。從哀鴻遍野,到光鮮亮麗。那些為了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場景。四行倉庫,替他們見證着這一切。很感謝這樣的作品,讓曾經的故事可以被看見,讓付出過的人們不要被遺忘。就像影片中説到的那樣:這個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我想,終有一天,外灘高樓的金領,會優雅地自嘲道:“我們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鮮,金領看起來工資高,但遠不如對面工地上的藍領呢。”那一天,每一個職業都為人所敬重,每一個人都很有話語權,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活得酣暢淋漓。

到那一天,四行倉庫仍然矗立在蘇州河邊,它一定會想辦法告訴那些年為他人作嫁衣裳、為國殉難的大小青年們,你們的後代和你們一樣棒,把這片土地建成了樂土。雖然你們當年把我整成了如今這副破爛樣,但看着這一切,替我自己值了,也替你們值了。

篇十二:八佰觀後感

前兩天媽媽帶領着我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新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始,我們先看見一隊國軍從玉米地裏走向上海,而上海一半是廢墟,一半兒是燈紅酒綠。

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有一次敵人用鋼板護體,來到四行倉庫,準備砸牆而入。國軍戰士急忙反擊,用手榴彈用機槍都打不透別人的鋼板。正在這緊急時刻因為暫時説我們用我們的身體把他們炸掉。大家不約而同在自己身上綁上了炸藥。把敵軍鋼板護體想砸牆而入的敵人通通炸飛。這是我的心裏隱隱作痛,為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而心疼。為那些橋對面翹首觀望看熱鬧的國人而感到羞恥。這次戰鬥事蹟是英勇的,愛國氣節是豪壯的,振醒國人,震驚世界。

現在我們的中國正站在沒有徵戰的硝煙中。我們青少年要拿起學習的武器,好好學習,才能報效我們的國家。

篇十三: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4晝夜,誓死保衞國土不被倭寇侵佔的壯烈英雄事蹟,為壯聲勢,實則四百餘人的隊伍對外號稱八百人。

僅一河之隔,完全是兩個命運,一邊是天堂,歌舞昇平,另一邊如同地獄,炮火連天,一片廢墟,兩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僅剩四百餘人的524團戰士們,頑強地對抗數萬日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英雄畫面,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為中華戰死殺場,極大地激發了羣眾的愛國熱情,喚醒了河對岸麻木的國人抗戰意識,他們的英勇、他們的視死如歸、他們不畏血淚的民族精神將永遠活在子孫後代的心裏。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國泰民安,祖國繁榮富強。我們不應該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現在的太平盛世。如今的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換來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樹立幹一行 愛一行 鑽一行的敬業精神,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企業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篇十四:八佰觀後感

最近最火的電影就是《八佰》了,這部之前因技術原因而推遲一年上映的電影,終於在今年夏天得以觀看。不得不説現在電影的硬件技術、特效技術、布場技術等等,都非常厲害了,但是,作為歷史戰爭電影題材,內味兒還是缺了。

最近科普淞滬會戰的文章也比較多,上一篇也有所介紹,這裏就不介紹影片背景了,直接聊電影本身。至於不符合史實、沒有國旗特寫、美化國軍這些,都不討論,因為拿史實來框限電影,不合適。

最讓人受不了的地方,就是本片在渲染和煽情方面,過了。變成了為了煽情而煽情,為了渲染氛圍而渲染氛圍。煽情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觀眾感動。為此,片方花了大量篇幅渲染了部隊為了保護國旗而犧牲、趙子龍白馬唱戲、部隊撤退過橋時候的慘烈等等。

但是片方沒有搞清楚,什麼樣的東西是最讓人感動的?絕對不是煽情,煽情只會讓人起雞皮疙瘩。部隊為了保護國旗安排將士護旗,這段也是扯到爆炸,上面飛機的航炮轟擊,下面肉身當靶子,這是缺心眼的命令,這種行為來個兩三輪,一個營的士兵就能全交代了。如此不符合常理的情節,影片花了大篇幅渲染,只是為了感動,估計是製片人自己感動了自己,沒法感動別人,因為又扯又假。

不用拿為了烘托氛圍來解釋,理由很簡單:若是由長官下此命令,那麼這個長官就是不在乎自己士兵性命的混蛋;若是士兵自己熱血上頭自發衝上去保護,那麼就是這些士兵不服從軍令,部隊不服從軍令,不是小事,那也是説明長官指揮不力。當時日軍確實對中華民國國旗發動空襲,但由於防空炮火密集,同時顧忌誤傷公共租界,日軍飛機沒能摧毀中國國旗就撤退了,並無人員傷亡,説明這個情節的設置就是在犯二,況且謝晉元一向治軍嚴格,所以片方表達這些情節,是為了損謝晉元犯二嗎?

第二個點是趙子龍騎白馬這一段,這是全片最尬的地方,也是非常讓我覺得這是全片最割裂的地方。也許片方是為了表達趙子龍七進七出,單挑曹軍之勇猛,但是表達勇猛的方式多如牛毛,哪怕多借用日軍兇猛難纏來烘托國軍,也比穿插了京劇趙子龍效果好太多了,這一點,既尬又齣戲,又一段為了渲染而渲染的情節。

最後吐槽的地方就是國軍最後撤退、過橋進租界的場景。影片中,士兵冒着背後和側面被瘋狂射擊的槍林彈雨,大批衝過橋樑。這麼大,八百壯士過個橋就得全軍覆沒了。這不是英勇過橋,這是腦抽夢遊,最後還來升格慢放烘托,鐵絲網的租界居民,你們不怕被對面的機槍掃中嗎?

不怕!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在迎接中國軍隊!

好了,咔吧,這是一段超級無語的情節,因為放眼全世界也沒有這麼打仗的。這情節之所以感覺扯淡,是因為完全不符合戰爭的基礎常理,這段講述的事情,除了中國軍隊確實通過此橋撤退之外,別的都是假的,什麼慘烈過橋被瘋狂掃射,沒有,屬於原創虛構。

電影當然能創作、能虛構,但是請不要侮辱人的智商,眼看着所有機槍火力掃射橋面,還帶隊衝向橋面,什麼指揮官才會這麼二?要是這樣找死,不如在四行倉庫戰至最後一人。請問片方,您和謝晉元有多大仇,這麼不遺餘力地黑他。

那麼什麼是讓人感動的東西?那是真實,讓人感覺真實的故事,才是最有力量、最讓人感動的。全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也是我認為全片表現力最好的地方,就是日軍準備爆破大樓的時候,88師將士陳樹生身綁手榴彈,留下給母親預留的家書之後,縱深一躍,和爆破日軍同歸於盡。這個事情在歷史上是記載於老兵回憶錄,拋開史實真偽不談,單論該情節為什麼讓人覺得真實?因為抗戰期間因為此種作戰方法犧牲的中國軍人,不可勝數,所以即使是影片藝術加工而做一個移植,那也是毫無違和感的。

陳樹生犧牲片段

電影中讓觀眾所看到的真實,是應該基於真實事例的基礎上來進行藝術演繹的,而不是純虛構創造,純虛構創造的煽情,只有雞皮疙瘩。

篇十五:八佰觀後感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後忍不住思考,並且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羣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後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羣像是以一羣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着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羣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就在經歷着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篇十六:八佰觀後感

週六加班,晚上跟小劉同學去看了《八佰》。説一説打動我的幾個點。

第一是犧牲

全劇第一個打動我的鏡頭,是鄭愷演的那個戰士陳樹生綁着炸藥跳下去炸開了日軍的鋼鐵陣,緊接着後面的戰士一個個綁着炸藥跳下去,只是在跳下去的那一剎那,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還有最後的遺願。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記住他的名字,他就從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彷彿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約。歷史上真實的陳樹生也是這樣,犧牲的時候,年僅21歲。在影片的最後,幕布上一個個介紹了影片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原來,他們都曾經在那個距離我們很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的出現過,奮鬥過,有自己的痕跡,有自己的戰鬥軌跡。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第二是對比

四行倉庫的慘烈和對面租界的歌舞昇平,只是隔着一座橋,兩相對比,生與死的差距,苦難和幸運的差距。由於四行倉庫的特殊性,背靠租界,日軍不能大肆動用炮火,所以給了戰士們守住上海最後的機會。租界的一家人,父親是著名大學的教授,母親是全職太太,在家跟牌友們打麻將,每天的日子過得優哉遊哉。租界裏穿着旗袍和西裝的男男女女來往不斷,他們的衣着,言談舉止,都暗示了他們不大可能是這個時代的犧牲者。但是鏡頭一轉過來的這一面,四行倉庫的戰士們,傷疤遍身,衣食不接,糧草不濟。只是在最後衝鋒的前一晚,團長讓大家都用河水洗了澡,最後的體面。

第三是儀式感

一面屬於中國的旗幟,小姑娘從租界的這邊帶到了租界的這邊,而這面旗幟的遞送者,是租界的一個衣食無憂從不與外界來往的賭場女老闆,而她的弟弟,為了給戰士們送電話線,取得外界的支持,戰死在橋上。升旗的那一瞬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儀式感的力量。升旗會引起日軍的強烈憤怒,他們會瘋狂攻擊四行倉庫,但是戰士們這樣説:‘’升,在自己的地盤上,為什麼不升!很敬佩他們。

第四是成長

幾個大學的學生,偷偷順着河跑過來參軍,熱血難能可貴,但是生命的代價更高。三個人最後留下一個,也許對於他來説,生命的代價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還有那個最開頭就默默觀察這個戰場的青年端午,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帶着弟弟小湖北進城,卻意外成為了戰場上的一粒塵埃。對於他們而言,也許為國捐軀,是他們從來沒意料過的成長方式吧。還有看上去貪生怕死的老算盤,拼命把旗幟送過來的女學生成長的軌跡,從來都是陣痛的。

篇十七:八佰觀後感

生命存在的價值在於活着!

激昂的抗戰事蹟讓我在觀看時無數次落淚,落淚的點在哪?是每個軍人在為了維護團體的利益時不惜犧牲自身生命的代價去對抗死神的勇氣。在身裹手榴彈跳向人造堡壘的那一刻悄然淚下。當然,聚集在四行倉庫裏的每個正規軍每一個在進入那裏時都已經抱着無生的心態去抗戰的軍人來説這都是以決然定下的想法,但在抉擇生與死的瞬間最偉大的絕不是被子彈擊中的戰死而是主動選擇戰死的那一刻。

四行倉庫的作戰我想在我們抗戰歷史中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止像一個四行倉庫的悲壯而已,中國人在抗日作戰上在每一個戰線上都沒有讓小日本輕鬆過,但國軍卻用了百萬軍隊最終以犧牲敗逃為終是為了什麼而失敗?難道就單一的是因為蔣校長的攘內必先安外嗎?其實在這一點上,胡適先生早已論定,中國在對日本侵華的戰略上已經是處於無法抵抗的地步,你無法以一個農業國的資本和一個現代化國的資本去抗爭,要想勝利只能以時間來取勝在片尾時刻一位黨員調解員勸説將領的話雖有懦夫或無能者的身份出現,但其實説出了根本,人最大的價值在於活着,你只有活着才能真正的影響和改變現狀!人終有一死但也要死有所值!我曾和朋友説過就算日本國在戰爭中最終戰勝了中國,但隨着時間的流逝一個日本小國最終會被我們泱泱大國的人口同質化,意思是假如小日本侵略成功佔領了偉大的中國,但人口的劣勢最終導向不是更多的日本人出現,而是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會慢慢的被中國文化所稀釋並同化,最終導向也許會出現沒有現在的日本。胡適先生當時的想法是我們不抵抗,因為我們無法抵抗,那我們就選擇不抵抗,但在不抵抗的同時發展現代化科技,強大自身的之後,最終日本會不戰而退,因為它不退就會被吞併或被同化。

當然這是是那一代偉大文人的理想性想法,在時間上我們不會允許這個想法出現在我們的頭腦中的,卧榻之下,豈容他人能睡!此片中的的血性告訴我們,我們不需要那麼長遠的眼光,我就告訴你既然你侵略了我的國家,佔領了我的家園,你讓我無家可歸,你就必須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必須是我以死相対,你可以踐踏我的家園,但我必須也讓你遍體鱗傷!

未來不期,過往不戀我是軍人,為保衞國家而生,為維護安定而在,生在戰爭年,何思未來安,寧可粉身碎骨,也要誓死保衞家園!這就是我們國人的文化底藴!

敬:戰爭時期為我們視死如歸的所有將士們!

篇十八:八佰觀後感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於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餘兵,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八百壯士”抱着為國捐軀的決心,誓死守衞。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後,護旗的戰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杆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佔領中國的歷史。看完影片後,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篇十九:《八佰》觀後感

因為疫情,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進電影院了,由於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媽媽觀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八佰》。

通過觀影介紹,我得知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歡的演員鄭凱和俞灝明,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

對歷史沒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媽媽的初步講解當中,大約有一些模模糊糊的瞭解。這部電影由管虎導演執導,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420餘人,固守上海,但是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報出虛假人員800人,這才有了“800壯士”之説。在生與死的決擇中,“800壯士”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上海,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

電影的開頭是一條河,隔着四行倉庫和租借,河這邊斷壁殘桓,滿目蒼夷;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昇平,影片一開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進入,這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自行倉庫的國民軍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團。

這些人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卻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軍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條,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了這場戰鬥。

“兄弟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東北淪陷,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段台詞,簡直將現場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淚點激發到了極致,全場充滿了嚶嚶的抽泣聲,中國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強大。

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悲痛的情緒中默默地離開,這樣的場景是我沒有見過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篇二十:《八佰》觀後感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説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篇二十一:《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今天,媽媽帶着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屍體扔到樓房外的水裏。為了鍛鍊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裏崩潰,但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着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户,企圖強攻,然後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揹着炸藥包,然後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着:“我叫×××”,隨之與裝甲車同歸於盡。看到這個場面,觀眾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為了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只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知道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為了喚醒每一箇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一邊卻歌舞昇平,當時的民眾,還沒有意識到戰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説的話:“雖然我這場戰鬥註定是失敗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

英國租界同意説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己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着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麼恥辱!後來,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裏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爭,但是隨着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知道了,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於世界。

篇二十二:《八佰》觀後感

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20億,點燃了剛剛重啟的國內電影市場,同樣也收穫了許多好評。電影的上映也引發了網絡上關於那段慘痛歷史的熱議,故事原型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遺址紀念館也隨着電影的上映引來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

《八佰》是什麼?

電影從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開始,講述在謝晉元團長的指揮下,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日軍進攻達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蹟,呈現出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八百壯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這羣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條河間隔出天堂與地獄的戰爭史奇觀;更是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英雄縮影。

電影裏中國軍人堅守倉庫英勇抵抗與一河之隔的租界裏的歌舞昇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國人並沒有覺醒,他們不認為這個國家的戰爭跟他們有任何關係。很多人認為保家衞國流血犧牲那是軍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經轟炸了上海,摧毀了這個城市,也依舊炸不醒租界裏的人們。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不敢進入英國租界的,生意繼續做,大戲繼續聽,日子一切如常。就連支援淞滬會戰的地方保安團的民兵,都琢磨着趕緊溜號回家,好把家裏的那幾畝麥子給收了。

四行倉庫保衞戰讓租界的國人看到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捨生取義,倉庫對岸的芸芸眾生也最終完成了從麻木到奮起抗爭的轉變。

在收穫好評的同時,電影《八佰》的熱映也引來了網絡上的不同看法,認為影片誇大了真實的戰況,美化了國民革命軍隊,掩蓋了主力軍隊潰敗撤退的事實。這些批評大多是基於對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抵抗不利的不滿情緒。不過,也許對於這部電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電影的'形式還原歷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藝術加工。更何況在《八佰》之前,許多人並不瞭解淞滬會戰這段慘烈的歷史,這部電影起碼讓人們知道了四行倉庫,也知道了上海晉元中學是為了紀念哪位民族英雄。這難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義麼?

篇二十三:《八佰》觀後感

管虎導演的《八佰》上映後,我一直密切關注着,近日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觀影活動,也算圓了觀看《八佰》的心願。

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在上海四行倉庫。“五人為伍,百人為卒”,於是影名《八佰》。

伴隨着燈光的關閉,電影開始:一支保安團穿梭在雜草叢生的荒原,幾個人嘴裏唸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掃戰場,秋收前回家收莊稼”。懷着疑惑的想法隨着鏡頭一拉,不遠處便是黑煙滾滾、斷壁殘桓、滿目蒼夷的上海城,心裏一窒,他們此去必凶多吉少。鏡頭一轉,保安團被日軍發現,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

隨着鏡頭一暗,一條蘇州小河分隔了四行倉庫與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獄,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給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戰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日軍組隊扛着鋼板陣衝到最薄弱的西牆下,爆破樓體,我方手榴彈又不起作用,在這最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從電影一開始就沒出現的小角色卻讓我記住了他的名字—陳樹生。

他脖子上掛上兩捆手榴彈,衝向被日軍炸開的牆口,拉開弦又身中數槍,毅然決然的縱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個又一個戰士捆着手榴彈跳了下去,聽到那聲“娘,孩兒不孝了!”我已經控制不住眼淚,握緊的的拳頭一直沒鬆開過,正所謂“我以我血薦軒轅”。

國難當頭之際,看賭場的小刀哥、台上的戲子、女童子軍、沒了工作的老師,都成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這樣一羣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寧死守護國旗不倒。

這部電影觀看完,我遲遲不能從悲傷中緩解過來。可以説電影中的許多片段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還有來自民族苦難的同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的捨生取義。

電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馬,在如此混亂的戰爭環境中,通體雪白、長鬃飛揚,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來,也是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無畏不屈精神的延續。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我們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們,致敬!

篇二十四:《八佰》觀後感

如果説《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藉着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後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着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着無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歎,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杆下的水泥樁。

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髮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篇二十五:《八佰》觀後感

這個週末我看了《八佰》這部影片,讓所有人都銘記了四行倉庫的歷史。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整部電影就講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場由謝晉元帶領的432名戰士在四行倉庫與日本人對抗的故事,但他們卻向外宣稱八百壯士,這就是為什麼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開頭,大部隊進了四行倉庫住了一道道防禦工事,埋了許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這裏他結交了一個夥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軍攻來了,許多人衝進倉庫,但他們中計了,全部身亡。門外還有很多的日本人,他們停下進攻商量對策,倉庫內戰士們把日本人的武器裝備全部收集起來開始訓練,突然無數個介子毒氣彈砸進倉庫,大家手忙腳亂帶上防毒面具,沒有的就尿濕毛巾捂住口鼻,整個倉庫叫聲一片空氣中瀰漫着橙色毒氣。團長大喊:“打開排風扇!快!”毒氣從倉庫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租借的人紛紛向中心跑去,河邊空無一人。過了半天,好多日本人從水道溜進倉庫,嘴裏銜着刀,就這樣一場在倉庫內的戰爭開始。一個小時後,我方損失好多士兵,但獲取大量刀器,這麼一場一場的戰鬥打了四天,最後所有士兵在英國的幫助下快速過橋,影片結束。

整部影片裏有許多令人震撼又感動的片段。我對陳樹生烈士身捆手榴彈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片段最有感觸。當日本人用鋼板頂在頭頂時,大家朝下扔手榴彈,可總會被彈開,於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把十幾個手榴彈用線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牆邊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線,跳了下去,嘴裏還喊着:“娘,是孩兒不孝了!”説完,縱身一躍,用身體砸開了日本鬼子的盾陣,手榴彈爆炸了,頓時破壞了鬼子的陣型。陳樹生捨身殺敵令我感慨萬千,他只有21歲卻能做出這麼英勇的決定,我想一定是因為他心中想着國家,不顧個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就會讓他們把牆打穿,我們也就失敗了。這正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所説的一樣,我們都要有陳樹生的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觸的影片,我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牢記歷史不忘歷史!

篇二十六:《八佰》觀後感

人來人往的大街上,飄蕩着歌劇院裏優美歌喉,充滿了舞台上高昂的戲腔,小販的叫賣聲在這裏遊行,五彩繽紛的霓虹燈晃得人眼花繚亂,明亮如白晝。

歡樂在這裏定居,它和這座城一起開懷大笑。這是天堂。橫屍遍野的廢墟中,是烏鴉駭人的鳴叫,是炮火恣意地怒吼,是日本人兇惡地吶喊,是傷員悽慘的悲史鳴。這兒的一切黑壓壓的,燒焦的屍骨,炮火肆虐的痕跡,不計其數的子彈。它永遠是灰濛濛的。一個叫恐怖的客人久坐不去,和這死寂的城一起,蒙着黑紗,顫抖着默哀這是地獄。有誰能想到這個天堂和地獄的分界線只是一條小河,同是上海,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它們近在咫尺,卻沒人能擅闖。它們有着天壤之別,只因為那個天堂有個別名:英國租界。日軍號稱:三天就能打下四行倉庫。三天?三天!用四百人的骨髓和皮肉組成的拳腳。還有人也不敢打的槍也不會用的人拿子彈抗敵?讓他們對戰用活人當靶子的日本人和他們鐵打鋼造的大塊頭?我又不住地緊張起來。

但我們中國人用智慧,用毅力築起一個巨錘,狠狠地砸破了日本人的諾言。可是這巨錘染上了中國人猩紅的鮮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讓人不禁感歎:中國人是好樣的!可日本人不會善罷甘休,又放狠話:三小時打下四行倉庫!三小時?三小時!只見一輛形似挖掘機的爆破車緩緩朝倉庫使來,日軍身上籠罩着一個鐵盾,攏成一個圓,像一個龜殼,慢慢襲近倉庫,有鐵盾的保護,子彈純屬無用之功!炸藥丟下去,又一次次被扔上來。還能怎樣?只有人體爆破!倉庫裏已是排成一條長龍的隊伍,人們胸前背後都是一圈的炸藥,灰頭土臉的面容洋溢的滿是自豪,他們視死如歸:為了國家,這算什麼?這比日本人張牙舞爪要厲害得多!一個個英勇的戰士,負擔着炸藥,滿懷着愛國的心,從樓下朝龜殼一躍而下,每一跳就是一簇黑煙,就是一顆決心。這讓身在天堂那一邊的人悲歎:日本怎敢亡我中國。是啊!怎敢亡我中國。越是在危難時刻,中國人越是頑強。

《八佰》給我們詮釋了中國人民的魄力與愛國之心,你們注意到了嗎?它為什麼叫八佰,可他明明只有四百士兵!我想是因為能增大聲勢,更因為中國人的愛國之心,英勇之志已經遠超過它本身。

篇二十七:《八佰》觀後感

《八佰》在上映後熱度不減,前兩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這部電影。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但那些動人的畫面依舊曆歷在目。

這部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壯士,用智慧、勇敢、鮮血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奔跑的白馬

這匹白馬在影片中總是在奔跑,潔白的身影和周圍黑暗混亂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匹馬就像是每個中國人,無論身處於多麼“黑暗”的環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潔白”。説起白馬,也會讓人想到三國中的趙子龍。小湖北將端午幻想成趙子龍,將八佰軍團阻敵的現象當作護國行為。多次穿插白馬的奔馳,就是暗示“希望”依然堅挺的願望。

保護旗幟

儘管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正是因為壯士們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和前赴後繼的決心,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即便犧牲慘重,輸了性命,卻激起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

衝鋒過橋

謝晉元接到命令要撤出四行倉庫,但過橋就意味着將自己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槍口之下,關鍵時刻,他帶領幾人首當其衝,引出敵人主力,為大家打掩護。在被日軍無情的子彈打中四五槍後,他支撐着手邊的槍跪在地上,用盡最後的力氣喊道:“趕快過橋!記住,活着就是勝利!”看到這兒,我不禁留下了眼淚。過橋的意義不在於生與死,而是要留下國人對抗戰的熱情,喚起他們對抗戰的決心,當國土被踐踏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當一個觀眾。

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個中學生,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輩的流血犧牲。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

篇二十八:《八佰》觀後感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這是由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這“八佰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以這一彈丸之地抗擊瘋狂進攻的數萬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接到撤退命令後,英勇頑強過橋進入租界的故事。

什麼是一場戰爭的勝利?

消滅。是的,“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對手——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豺狼虎豹進犯我們的家園,怯懦自私的“老鐵”,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對母親的割捨不下的“羊拐”,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要帶弟弟回家的“端午”,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十幾歲的“小湖北”,端起了槍,加入抗爭,成為了勇猛之士……這就是那“八佰壯士”,在敵我軍力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這是一場必死無疑的戰鬥,此戰,就是赴死。

死,是血淋淋的開始。樹立起旗幟,主動挑戰可能面臨更快速地毀滅,偃旗備戰可能還能堅持兩天——為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他們選擇了升旗,“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為此,“八佰壯士”用暴露在屋頂的生命迎接日寇飛機的掃射,前赴後繼護旗不倒: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的戰士,衝上來,被擊中,血肉橫飛,倒下去;再一個班……沒有畏懼,沒有退縮,沒有屈服,太可怕了,為這無畏的犧牲,我哭到顫抖,他們秉持的信念屹立不倒,用生命換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陳樹生身系炸藥,從三樓跳下去,跳到手榴彈打不透的敵人的鋼板護甲裏面,爆炸!義無反顧,鬥志昂揚,然後一個接一個的年輕生命都用這樣的方式與敵人同歸於盡……原本是毫無意義的作秀——當時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召開, 伸手,牽手,拉手,抗爭,奮戰……

生命真好,戰爭過後廢墟的鏡頭切換,隨之而來的是高樓林立,陽光温暖,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這才是勝利的光芒。

篇二十九:《八佰》觀後感

今年八月,電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觀眾也對這部電影非常認可。《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看完後,我這整個人都熱淚盈眶,感動、激動、憤怒不已。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倉庫與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進軍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都將攻下哪裏。而電影《八佰》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的一個小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了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團長楊瑞符集合部隊做簡短動員,説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駐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衞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團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齊心協力,對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佰壯士”之説。

《八佰》電影的最後,電影鏡頭從四行倉庫的斷壁殘垣慢慢過渡到了今天的繁榮的傷害,當東方明珠出現在眼前,蘇州河靜靜地流淌。歷史和現實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貴。

《八佰》對淞滬會戰的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衞戰,並沒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導演管虎就用了一個“佰”字,體現了中國人都懂得中國軍人的內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成為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裏抵抗,最後贏得了勝利。這部電影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

篇三十:《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一直想去看《八佰》,剛好昨天下午有時間,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觸,説上幾句。

先説數據,加上點映,上映三天,票房7.7億,由於疫情對觀眾入院觀看信心的衝擊,我覺得成績什麼可觀。貓眼評分9.2,心想豆瓣評分絕對會-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國民評判準信力,國外電影再爛評分至少+1,國內電影自動-1,這不是電影工業發展滯後帶來的附加影響,而是長期外部文化價值觀輸入帶來的直接影響,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影評人根據地多在豆瓣。扯遠了,男女觀眾比接近7:3,20—35歲觀眾佔比75%,你別嚇一跳,再過三年我都不算一個適齡觀看羣體了,很難過,我覺得我至少還能常進電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説感受吧,票房已經確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戰爭片,但也更像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以悲壯的表達手法向後人闡述了抗戰史上先輩們不屈的鬥爭精神,現實只會比電影更殘酷,因為工作原因,十多年來,接觸了很多上過戰場的老兵,當你坐在他們身邊聽他們親身講述戰爭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電影中士兵被子彈擊中的畫面還原度應該有85%,我見過很多現實中被槍擊的照片,指頭大小的槍口,後面是碗口大小的創口,擊中重要部位斷無生還可能,我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深知一個人在槍林彈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氣,活下來的運氣佔了一大半,上了戰場,都抱着一顆必死的決心。後人,只是看到一個個數據,傷亡多少人,倖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戰場和敵人廝殺,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電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對岸租界隔岸“觀看”的人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我覺得人數在55開吧,亂世之中一半的人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誰主政並無所謂,河對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無能為力罷了,只能眼看着戰士在一側和敵人廝殺。所以電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資、跑橋送電話線,包括後面的募捐。不過電影對上海女人一點都不友好,也算是一個地域的縮影……

我從不會懷疑士兵們會不會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無懼生死。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是給我們一次中繼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羣體,過去很多年我們疏忽對青少年羣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每次你看到網上一些無腦的評論肯定會恨得牙癢癢,甚至有時也會附和一句。教育始終是國之大計,鍵盤俠並不是多了,而是會使用鍵盤的人多了,有句話叫“人出一百,必有鳥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學時班級裏是不是總有一個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羣體中總有一個言行相異的人,別去做這個人,善待他人。

其實也想帶兒子去看一看,不過才四歲,應該也看不懂,留在日後再説。經過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終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訴我,一個人培養好的心性遠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學習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頭就難了。

篇三十一:《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製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製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着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着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篇三十二:《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很是慚愧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場如此慘烈的戰役,這次戰鬥中我國實際參戰人數只有420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史稱八百戰士。

他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鬥是淞瀘會戰的最後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儘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衝橋的這一幕。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當面對日本軍隊先進的武器裝備、羅馬盾牌陣時,戰士們無法抵抗強火力壓制。他們紛紛在自己身上綁上手榴彈,用自己的身體炸燬了敵人的羅馬盾牌陣,抵禦外敵,這也是我覺得最震撼的鏡頭之一。

篇三十三:《八佰》觀後感

20xx年11月17日晚,南充戰訓基地全體新警學員,集體觀看了愛國主義電影《八佰》,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堅守四行倉庫,420餘名孤軍與日軍鏖戰、以生赴死的事蹟。

這部電影展現了任人宰割的近代中國,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屍橫遍野。當戰爭來臨,人性盡顯,有的人面對這種改變衝擊,固守一己私利、貪圖享樂、貪生怕死,如行屍走肉般活着,這種人讓人極度唾棄、令人不齒;有的人在變局與危難面前,積極改變自己,實現蜕變。從富家公子到為國捐軀,從普通百姓到優秀戰士。他們的人生境界實現了昇華,生命更有意義,值得敬佩;有的人一直堅定初心和使命,肩負國家、民族大義,置個人生死度外,捨生取義,這樣的人令人敬仰、流芳百世。臧克家先生説: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由此,我們不禁思考,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危難之時,我們是挺身而出,還是畏手畏腳?

相比之下,和平於我們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多少先烈用鮮血鋪就了抵達今天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温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夢想。所以,勿忘國恥、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為美好生活努力奮鬥。

這次戰鬥展現了中國軍隊無畏強暴、英勇奮戰的精神,其最大意義在於喚醒了民眾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中國人民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是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當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定會匯聚起磅礴的力量、不可戰勝。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xx記説: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起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鍛造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警察,我們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刀把子,我們要成為有情懷、有使命、有責任、有擔當、有血性的公安鐵軍。現在我們要苦煉內功,增強本領,靜心、專心、用心訓練學習,實現自我革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篇三十四:《八佰》觀後感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南面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北邊灰暗殘破,屍橫遍野。一條不算寬的蘇州河隔開了天堂和地獄。

如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依舊佇立在那裏,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兇險荒誕的歲月與繁華錦繡釘在一起。

不知在座諸君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置身於那個山河飄零破碎的年代,會作何選擇是獨善其身,還是捨身為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一羣逃兵,是農民,開始也只是想着打掃戰場,不會有性命之憂。所以當他們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時,本能地選擇了逃避。但就是這羣小人物,將國人在面對生死,面對國家存亡的抉擇與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端午,一個連槍都不敢開的新兵,一個想逃離戰火的農民,一個想回家的孩子,眼睜睜地看着無數戰友倒在血泊之中,眼睜睜地看着叔叔被日軍凌遲處死,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小夥子綁着炸彈跳樓自爆。一次次殘暴的現實捶打着他稚嫩的心,端午的抗爭意識也逐漸覺醒,終為護旗而獻身。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去過縣城,我就想看下上海長什麼樣子。我娘還在家裏等我,你放了我吧,我想回家。很難想象,一個如此單純甚至有些懦弱的孩子最後面對死亡時竟不再恐懼,只有平靜。七月哥,團座的親信,在對小湖北説我死了之後,你補上的時候是那樣的從容淡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將士們面對日軍鐵甲無力擊破,只得靠士兵用身體綁上大量手榴彈,瓦解敵人的銅牆鐵壁時,他們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有的,只是對敵人無盡的憤怒!那句綁緊點,直戳我們內心。那自爆前的聲聲怒吼穿破長空,震撼着租界中的同胞,也穿越時空,深深震撼着熒屏前的我們!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傾頹,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民族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佰》提醒着你我,和平盛世的美好,皆是前人苦難英雄血淚鋪就。

白馬舞翩躚,夢迴銀槍雕鞍。壯士去兮難再返,且把青天白日還!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説。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鬥。古岳飛于謙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篇三十五:《八佰》觀後感

趕在假期末與摯友相約許久未見的影院,看了一場震撼人心的電影――《八佰》。看完電影后內心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平復,電影《八佰》中的每一幀都是歷史都是淚點,這部電影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

故事是1937年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兩個多月的時間,日軍的侵略使國軍節節敗退,戰局急轉直下,上級命令全主力軍全線西撤,獨留一支孤軍死守上海,軍隊以四行倉庫為陣地與敵人進行了四天四夜的戰鬥。這支軍隊僅有四百多人,團座為迷惑敵軍便對外宣稱部隊有八百人,也就有了“八佰壯士”的英勇事蹟,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場在戰略上毫無意義,戰術上毫無勝算的負隅頑抗。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謝晉元團長站在四行倉庫的天台上望着蘇州河對岸燈火通明的租界,説:“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蘇州河將當時的上海分為兩部分,河的那邊是歌舞昇平的東方巴黎,河的這邊是面目瘡痍的烈火戰場,是生與死的分界。

如今再看上海的四行倉庫,牆壁上彈孔兮兮可見,但英雄卻不知歸處,真英雄的結局卻是未曾得到善終。戰爭時期的子彈孔,即是歷史又是多少英雄的青春啊!那些英雄小的十幾歲大的三十幾歲,都是正值人生的大好年華。影片中21歲的陳樹生全身綁滿手榴彈從六樓縱身而躍與日軍同歸於盡,最後卻連照片都沒有留下。還有那句:“有生之年,我想看見富士山頭插滿五星紅旗”。一個個稚氣未脱,卻將一箇中國人的骨氣體現的淋漓盡致。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謝謝,每一位平凡英勇的戰士。

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如果沒有英雄先烈們在戰場上的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那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大好河山,更不會有今天的我們這樣舒服的日子。

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歷史的包袱不會拖累我們,會讓我們更加努力前進。

誠然,何為有我們?即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們。作為青年的我們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鴻鵠之志,要努力學習,在書山書海中充實自我,銘記歷史,為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而努力,貢獻出自己一份綿薄的力量。有濟無濟,不負青春。

光是站起來是不行的,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藍圖中久存,其文化必須繁榮發展,文化的接力棒傳入我們青年的手中,我們青年便應同離弦的箭一般,有力的奔跑。文化依舊有力量,青年一代便有未來,民族便有希望。努力珍惜現在的一切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努力奔跑吧青年。

篇三十六:《八佰》觀後感

很難想象,到了我這個年紀因為看一場電影還會熱淚盈眶。為了激發逆境中我們的企業如何肩負重任、凝聚成鋼,用我們最大的精神圖騰共度難關。應集團要求,我利用國慶、中秋雙節走進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熱播的電影,看後讓我震撼,寫本人觀後體會如下:

隨着死守四行倉庫的悲壯往事如颶風般撲入我的視野,四行倉庫前絡繹不絕的人羣和擺滿的各種煙酒祭品,400餘人的虎賁之師紛紛壯烈捐軀,因為他們的“天佑山河,才有了今天不死的中國”,這樣的壯舉值得代代傳誦。當然,老天是不可能保護我們的,能讓國家脱離積貧積弱、走出山窮水盡依然活着的,全靠這些捨命救國的忠勇將士們,有句話説得好:那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影片中戰況空前慘烈,儒雅的團長謝晉元帶領全體官兵數次擊退日軍瘋狂的進攻,陣地從未丟失。此刻我不禁想起定這段血性從容的話:“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也就戰死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後,你作為抗戰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故事雖已成歷史,但偉跡會讓我們沒齒不忘。

這部電影用了10年準備,4年製作,3次撤檔,才得以正式上映,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破2億元,成為了今年疫情後我國電影復甦後第一爆點片。其實真正吸引大眾紛紛觀看這部電影,不是電影本身火爆的打仗場面,而是400名將士通過浴血奮戰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影片中有句“捨生取義、兒所願意”台詞,振振有詞、氣壯山河,喚醒了隔岸相望的民眾,也點燃了電影觀眾們雙拳緊握的愛國情緒。“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青山處處埋忠骨,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仍做中國人”,這才是我們每個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該有的情結。

一部好的電影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一個好的企業會帶你越飛越高,先烈們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祥和的新中國,企業家用辛勞付出給廣大員工帶來了穩定收入,當他們面臨困窘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知恩於心,感恩於行”羊尚有跪乳之恩,鴉也有反哺之義,動物如此,人亦該如此。每一個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純粹依靠那一個人做到的,必須由我們集體的大環境共同鑄就而成,維護好企業的大環境,我們的日子也會好了,這才是我們對企業做出的最好感恩。“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行動少苟言笑,多勤勉少存浮誇,你未來才會征服世界。當下,我們每個人要做一名敢追求、有夢想的人,讓我們的企業好好的活下來,它就會不斷地向着陽光的方向前行。

篇三十七:《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我覺得特別有意義。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只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這些人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卻被誤當成逃兵;也有積極領軍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條,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了這場戰鬥。

電影的前半段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他們都是普通人,是農民,有着各自樸實的願望。老算盤家裏剛分了地,還有個素未謀面的媳婦兒;小湖北家裏的晚稻還沒人收;端午還沒照過相,想坐船去遠方;羊拐過了小半輩子還沒碰過女人;老鐵家裏還有年邁的老孃和兒子需要人照顧……電影給予了這些小角色足夠的支撐和理解,沒有人不怕死,都是肉體凡胎,戰爭之下誰還不是個“種地的”,但是中國這塊地,只有我們自己能種,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道理。在經歷戰爭的“洗禮”,他們在成長在蜕變,使得他們各自的角色更加豐滿,立體。

一個戰士身上綁滿炸藥,留下血書,跳進日軍的鐵甲陣,接着第二個,第三個……他們一個個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慷慨赴死,尤其最後那一句撕心裂肺般的“娘,孩兒不孝了”直接將人情緒的進度條拉倒了頂點,自古忠孝兩難,“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亦是振聾發聵。這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轉折點,把戰爭中普通人奮起反抗的成長和覺悟都立了起來。

透過屏幕,我彷彿置身其中,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説,每一位奮戰到最後的戰士都是主人公。

導演以《八佰》為名,我想不單單是指這八百將士,更是想傳達一種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的人性光輝,他們是英雄也是人,直視戰爭的殘酷也會畏懼會退縮。而在危難之際,他們所煥發出來的.是人的尊嚴和民族的韌性。

我們經歷了xxxx年這麼多事情,最值得歌頌的就是各行各業的“平民英雄”,參與抗疫的每一個醫護,參與抗洪的每一位戰士,他們所做的,何嘗不是對“八佰精神”的一種傳承。

如今,四行倉庫的舊址依然屹立在蘇州河畔,經歷了歲月的變遷,當時戰爭留下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亦是在警醒我們――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篇三十八:《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説,每一位奮戰到最後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後,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篇三十九:《八佰》觀後感

熱播電影《八佰》中,炮火中戰士們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壯烈場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靈,久久難以釋懷。

伴隨着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革命年代戰火紛飛的惦念。今年我有幸參觀了上海四行倉庫,我覺得重温那段悲壯的歷史,體會兄弟同心、共禦外侮的豪邁,感受華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壯士耀日月的光輝,對於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也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八佰壯士們的故事家喻户曉,但是其中的一個橋段讓我記憶猶新。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0月28日,日軍用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四行倉庫。危急時刻,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在自己身上捆滿手榴彈,從六樓窗口躍入敵人小分隊,與多名日軍同歸於盡壯烈犧牲,年僅21歲。看到這一幕,我就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戰士不怕犧牲?我想這就是軍人的神聖的使命與責任,一種深沉而綿長的愛國情懷。

有人説什麼是愛國,我想對於作為一名關院學子來説,愛國就是將自己的奮鬥歷程足跡與關院的發展,與祖國的騰飛緊密地相結合在一起,不斷在關院修煉自己的素質以及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海關接班人。

一座倉庫因為有了英雄們的堅守,才最終成為我們國家永恆的豐碑;一場戰鬥因為有了先輩們的熱血,才最終成為我們民族刻骨的記憶。豐碑和記憶給世人展示的是中國軍人可貴的國家信念和民族精神。

戰士們把自我的價值和國家存亡民族榮辱有機融合,才能夠擊退強敵,最終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銘記英雄;將自我的志向與奮鬥融於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時代偉業,才能一展人生壯麗多姿的畫卷。

有人説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去愛我們的國家,去讓我們的國家不斷地強大,我認為我們就是獨立地個體,在不斷地奮鬥中去實現我們自己地價值與擔當,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終將會有所回報的,希望我們都能夠拼盡全力為了我們的夢想不斷地努力與堅持,因為我依然相信我們所謂那種堅持地價值與意義,我依然為了我們最好地時間去奮鬥,我們就是未來地書寫者,我們就是未來地擔當與自強地代表領袖,我們就是未來地驕傲!

篇四十:《八佰》觀後感

前兩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個電影。

他是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蹟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鬥是淞瀘會戰的最後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儘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我最難忘的一幕是日軍帶着“怪車”發起進攻,“怪車”將車上的流星錘高高舉起,砸向了四行倉庫西側的牆上,守衞四行倉庫的壯士為了保護西側的牆很多都英勇的犧牲了。令我非常感動的是,那些曾經很怕死的人,現在也英勇無畏的參加戰鬥,渾身佈滿了傷痕。這個時候,日軍高舉着盾牌強行突襲到四行倉庫樓下,四行倉庫隨時都有被攻陷的危險。千鈞一髮的時候,只聽轟的一聲,原來是一位英雄揹着炸藥包從樓上一躍而下,口裏高喊着:孩兒不嫩能夠盡孝了,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四行倉庫的安全,其他人也英勇的跳了下去,四行倉庫安全了。租界的人們看到這一幕,都感動的留下了眼淚。我自己看到這裏,也被這些英雄壯舉感染了。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衝橋的這一幕。

篇四十一:《八佰》觀後感

四百還是八佰?到底是多少人在四行倉庫為上海人和英國人拼命?是四百二十人,還是八百人?

看完電影《八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麼一個碩大的國家,整整好幾億人口,卻需要外國人來保護,我一點也不明白,當兵的是多麼一文不值,人在與不在,在人民眼裏到底算得了什麼?

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租界裏的人們,像看戲一樣看着對面死守四行倉庫的軍人們,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可誰又敢跑過去呢,有多少雙眼睛盯着橋,準備給過橋的人致命一擊,沒人敢去。最讓人心疼的,就是日本人説要三個小時攻下四行倉庫,租界的人在押賭注,另一邊的軍人們,一個又一個揹着炸藥包,點火!往下跳,一個接着一個!一個接着一個啊!“湖北通城李滿倉!”“我是……”一個又一個人,喊着自己的姓名,壯烈的犧牲!眼淚怎麼忍也忍不住了,他們都説: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怕死的。可是他們呢?他們連命都不要,帶着滿腔熱血,帶着滿腔豪情,在日本人的屍體中化為灰燼!他們雖然沒怎麼讀過書,沒有學習過,但他們仍然知道,他們身後是國家!

第一場戰鬥過後,來了一名記者,問:”這裏是多少人?”小湖北説是四百二十人,可是連長卻説,這裏是八百人!四天,小孩瞬間長成了大人,大人呢?瞬間成熟穩重了許多,從一開始的膽小怕死,到最後的敢於犧牲,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啊?他們經歷了多少屈辱啊!還有兩天的時候,軍人們豎起了旗子,豎起的是五星紅旗!日本人開出一架飛機來掃射他們,想把旗子放下,可沒有一個人動,舉着旗子!死去的軍人,依舊扶着旗子,不讓紅旗倒下!

最後一天晚上,一位軍人唱起了戲,一句“整頓山河,待後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們,不正是那後生嗎?前輩們用血肉之軀,鑄成新的中國,我們就要用智慧的力量,推進發展,我們是一家人,是中國人,前輩們受過的恥辱不能忘記,我們會讓他們加倍奉還!

篇四十二:《八佰》觀後感

晚上去看了八佰這個電影,感覺還是挺好的。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國民黨大部隊撤退,只剩一個師獨自留守一個倉庫裏跟日本軍交戰的幾天。倉庫地處市區和租界一河之隔,河這邊是士兵應對日軍殘酷圍剿,河那邊是各種百姓生活,有商鋪戲院也有各國使館人民,大家都在觀望河對岸這場戰役。

幾次交鋒的戰爭場面很震撼,士兵們身綁炮彈與日軍同歸於盡往下跳的時候,瞬間淚崩。但也有臨陣脱逃,臨時收編的百姓搖擺不定,對於殺人對於戰場充滿畏懼,不敢迎敵。感覺挺真實的還原了士兵們的各種心態狀態,包括他們聊天時那些話語。不同於之前看過的戰爭題材的電影。還有一匹白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麼。

河對岸有戰地記者不顧風險進入倉庫拍攝,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學冒着槍彈游到對岸送旗子,有老外對賭下一場交鋒輸贏率,也有對岸高樓裏用望遠鏡觀察局勢的知識分子。

電影裏有一句:戰爭的背後就是政治,類似這樣的一些話。

還有一個片段記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隊要支援,報名時需要報哪裏來的,聽見一人大喊:聊城東昌府區某某某。把我驚了,這不我家鄉的人?取?

總之電影拍的很好,很真實。各種視角描述都有。戰爭場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幾年前在二環衚衕裏和管虎導演有過幾句近距離聆聽和麪談。全然已忘當時的狀態模樣。

篇四十三:《八佰》觀後感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題記

X月X日晚上下班回家,晚上沒吃晚飯於是便買了塊吮指原味雞和妹妹急匆匆去電影院看《八佰》。

租界一端,十里洋場,聲樂鼎沸;一橋之隔,卻已滿目瘡痍。目下所及,俱是殘腿斷臂,血肉橫飛;耳邊所聞,只得炮火轟鳴,喊殺嘶吼;四下環顧,絕無可生之境地。椎心泣血,涕泗橫流之際,胸中之火,已然燒上心頭。四行倉庫裏一個個沒留下名姓的英雄,用人肉堆出來了這一寸領土。所展細節,處處令人動容。借用其中片中一段遺言必有一日,我軍旗幟將插上富士山頭,使我子孫後代,再不遭此屈辱。

影片放完,淚目,開場前買的原味雞一口未動,已然涼了。一部影片有人吹捧就會有人去踩,拋開性質不談,可是這講的是歷史,可以説近10年來説最具有教育意義的抗日電影,除《唐山大地震》後第二次讓我淚目的電影。

最後一句話:吾輩當自強!

篇四十四:《八佰》觀後感

最近最火的電影要數《八佰》了,爸爸決定帶我們去感受下八佰的魅力,於是晚上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迅速飛奔到電影院,期待八佰帶來的震撼。

果不其然,看完《八佰》後,我感慨萬千,對於戰爭系列的殘酷電影還是第一次看,很是感動,一晚上雙手捏得緊緊的。在劇情中我知道這是一段國民黨與日本的對仗,我方僅僅800人,卻以生命頑強為代價保護上海不被佔領,甚至以自爆的形式阻止日方重機器的攻擊,一個聲音一直在心中喊着:中國加油!

看着現在和平幸福的世界,都不敢想象戰爭時代是如何的殘酷,他們以無私的生命換來如今的太平生活,軍人太了不起了,祖國太強大了,我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向軍人叔叔們致敬!

篇四十五:《八佰》觀後感

昨天天氣挺好的,下午飯後媽媽帶我去看了新上的電影《八佰》。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只在書本里看到過董存瑞和我的戰友邱少雲的故事,這次在電影院裏看到很震撼,也很觸動。

故事背景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説的是鬆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88師的一個德械加強營,在營長的'帶領下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英租界一牆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當時日軍進攻太過於猛烈,留守的傷的傷,死的死,他們為了突破敵人的裝甲坦克進攻為了阻擊日軍進攻,把自己的渾身綁上了炸藥,給家人寫下書信,然後報出自己姓名,英勇地跳上了日軍的裝甲車……其實只有四百人對外卻稱有八百人,歷史上為了銘記他們的英勇就義,史稱“八佰壯士”。

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慘痛的災難,是這些英雄們的壯舉和革命先烈們一輩輩的付出,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們生活在今天的每一個人都不要忘記歷史,忘記過去,忘記英雄。

篇四十六:《八佰》觀後感

《八佰》自上映始就一直是同期影片中的黑馬,話題熱度居高不下,成為力壓今年暑期檔爆款電影。相比而然,去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也是鶴立雞羣,票房遙遙領先。電影在正式上映10天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累計票房已達到23.5億,連續十天票房破億,穩居同檔期評分第一。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88師524團400餘戰士奉命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作為全上海最後的防線,戰士們對外稱倉庫內有800人,在敵人的包圍進攻下,誓死抵抗四天四夜。

這是戰爭史上罕見的被“圍觀”的一役:以蘇州河為界,一邊是上海租界,燈紅酒綠;一邊是血戰中的四行倉庫。

為了還原這場“被圍觀”的戰役,劇組耗時18個月籌備,挖出一條200米的蘇州河,1:1還原了南北岸迥異的場景。

篇四十七:《八佰》觀後感

起初階段看不出好壞,發展的中間部分還算可以,鄭凱跳下去那一刻開始感動大家,實際故事銜接一般,最差的是結尾李晨他們重要演員,需要感人的地方一帶而過,一點作用沒起,等於是憑空消失,犧牲的過程是一點沒描述,失敗至極。其次既然都是死,為何是撤退死?為什麼要撤退?別跟我講道理,和故事完全矛盾。衝橋硬衝?我們的士兵都傻?還是導演傻?一點過橋的措施沒有?這是打仗,不是開玩笑,一點嚴謹性都沒有,爛片,爛片,還有這是軍事機密,對面老百姓怎麼知道我軍撤退的?撤退不符合老百姓的思想發展方向,也是非常矛盾的。還有更糟糕的地方,過橋時候,敵人在哪裏,我們那麼多人,跑不過來那麼短一段橋?敵人連個影子都沒漏,還是晚上,槍法根本就

不和邏輯,也不是對面開槍,敵人也不是重兵防守,隨便打就把我們打的全軍覆沒?能不能嚴肅點!所以綜上所述,爛片無疑,可惜這一羣好演員,沒一個出彩的點,沒表現出一個英雄人物,都是半吊子。至於是誰的問題,我不知道,廣大人民不信我的話,自己去看看這部片子,失望,還是失望。

篇四十八:《八佰》觀後感

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團留守四行倉庫。面對日軍數萬人的圍迫堵截,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死守陣地。

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國軍戰士們面對敵人撐起的鋼鐵陣,他們立刻了解到敵人的意圖。以鋼板為保護罩,掩護下方日軍砸開牆體。即使子彈無法穿鋼板,手榴彈被鋼板一次次彈開,他們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一個戰士率先在身上綁上炸彈,站在窗口前,拉下引線,雖然此時他已中彈,但還是縱身一躍,重重地砸在鋼板上,順利落入鋼板下方,正在此時,伴隨着敵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彈引爆了,那一片的敵人無一生還。奈何敵人這麼多,又補上了鋼板陣,於是戰士們紛紛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後繼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些日本人簡直是屠手!”隨着代表團的驚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幾萬人來圍攻524團420號人,甚至動用了重炮、毒氣彈以及飛機,甚至殺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無法阻擋貪婪的日本,而524團的全體人員,就是數位屠龍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惡之龍、貪婪之龍!

篇四十九:《八佰》觀後感

影院上映了電影《八佰》,之前爸爸就告訴我這是一部抗日戰爭的愛國電影,所以一直很期待,今日我超額完成了爸爸給我佈置的暑假作業,晚上爸爸獎勵我到影院看電影,電影《八佰》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期間,謝晉元帶領四百多名戰士拼命阻擊日軍,為大部隊的撤退贏得時間,謝晉元率部隊孤軍奮戰在四行倉庫和優勢兵力的日軍抗戰長達四天四夜的真實歷史,電影中當看到將士們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排隊拿着成捆的手榴彈跳下樓和日軍同歸於盡,當一名女學生冒着槍林彈雨遊過蘇州河,把裹在身上的國旗獻給守衞四行倉庫的將士時,他們的大無畏深深震撼了我,讓我深深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前輩用生命換來的,我要更加珍惜,好好學習,長大後也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五十:《八佰》觀後感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幾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中國。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衞戰的大型真人秀,管虎導演把這場真人秀展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還有人性的光輝。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熒幕外那羣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於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着隊,身上繫着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的時引爆,好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個別人還能跟別人説上一句:綁緊點。敵人誇下海口説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説實話,我差一點就信了,因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國家和軍隊太弱了,那時的軟弱,就像那時的苦難一樣刺眼。

這些普通人趕上了一場戰爭,骨子裏帶着點血氣,想活命的心思動過,但時局不好,走太丟人,乾脆都死在這兒吧,都能落個好名聲家裏的牌位都好了¨¨我的心隨着影片的推進而推進,眼見着一個個到死衣服破破爛爛、渾身髒兮兮的人倒下了,他們演了一場生命中最大的戲。

篇五十一:《八佰》觀後感

一河兩岸,一邊是租界,一邊是戰場,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天堂的人想去地獄,地獄的人想去天堂。人們在面對戰爭時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後,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的團結一心。

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帶來視覺上震撼,更讓我們受到心靈的洗禮,是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無奈,還是“一個個士兵排着隊,在身上綁滿炸彈,縱身跳下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於盡的震驚動容,讓我們看到在那個年代戰爭的殘酷無情、軍人的拼死力爭、寧死不屈。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裏,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鬥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為國奮戰為國獻身的烈士,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篇五十二:《八佰》觀後感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網上都説這部電影十分好看,所以我們就前往了電影院去觀看。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衞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便是幾位戰士揹着炸藥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時候,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所以他們都在那個時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還有更多讓我感動的片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的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變成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裏抵抗,最後他們贏得的勝利。

而這部電影充分的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

篇五十三:《八佰》觀後感

今天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非常感謝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實和想象,把內容記錄和展現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終於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為背後是無數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老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己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國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為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後繼所捍衞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面對日軍的侵佔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看時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的真實寫照。難道現在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衝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麼,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中國變好的,全世界變好的一些事情來做做。

篇五十四:《八佰》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近期上影,一週時間票房幾近20億,勢頭仍然猛烈,作為“後疫情時代”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大片,無疑是成功的,而且有衝頂之勢,也許可以與當年的《戰狼2》並駕齊驅,伯仲之間。

軍事題材,愛國情懷,在中國是最不缺乏資源與市場的,中國歷史久遠,經歷坎坷,戰爭一直都攪動人們熱血的魔法棒。壯懷激烈之士愫裹家國情懷,不能在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在“銀幕前”過一把英雄的癮,而《八佰》恰好讓這個時代的“英雄”與那個時代的壯士相遇,於是,花點小錢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體驗一番熱血奔湧,過一把家國情懷的“癮”。

電影的內容與場面無疑震撼人心,“河界”兩岸,一邊烈士喋血,“瓜慫”奮勇,一邊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之中良知觸動,由漠不關心到揪心隱痛進而化為果敢行動,管它三教九流,不分三六九等。“捐軀赴國難,視死復如歸”之慷慨悲歌終於奏響時代最強音,這是一部“喚醒”之作!這裏沒有“娘炮”,有的是鐵血男兒與巾幗英雄!

篇五十五:《八佰》觀後感

很早就期待《八佰》這部電影,如今終於上映了。今天,我和姑姑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末期,八十八師的戰士們堅守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他們抱着為國捐軀的決心,在地獄般的環境裏守了四天四夜,最終打退了敵人多次瘋狂進攻。

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升國旗的場景。為了表明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他們決定在四行倉庫的頂層升起國旗。國旗剛升起來,敵人就像發了瘋一樣,派飛機轟炸我們的戰士和國旗。飛機經過的地方,屍橫遍野,很多戰士受了重傷。可是他們依然用最後的力氣把同伴的屍體堆在旗子下面,不讓國旗倒下。一個年輕的軍人,看起來還是個孩子,他的腸子都被打出來了。可是他沒有害怕,沒有膽怯,仍然舉着槍對着飛機掃射,最後,這位戰士也壯烈犧牲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這部電影裏,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精神,那種保家衞國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鼓舞着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篇五十六:《八佰》觀後感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於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

“八百壯士”抱着為國捐軀的決心,誓死守衞。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後,護旗的戰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杆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佔領中國的歷史。看完影片後,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篇五十七:《八佰》觀後感

週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説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着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敍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揹着炸藥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後戰士們像潮水般衝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己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現在幸福快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説,現在的太平盛世,我應該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

篇五十八:《八佰》觀後感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內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着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裏由我軍堅守着,敵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們只有420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特別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戰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為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後來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現在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以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為學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篇五十九:《八佰》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説,每一位奮戰到最後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後,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篇六十:《八佰》觀後感

最近,最火的電影非《八佰》莫屬了,也經常看到同學寫《八佰》的觀後感。正好媽媽單位發了兩張票,趁今天下午沒事,就把電影看了。

《八佰》改編於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衞戰。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佈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人心渙散。在上海瀕臨淪陷的時候,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奉命帶領420餘人駐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他對外謊稱倉庫內有800人,“八百壯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當時還有英國等國家的租界,所以日軍打的時候,不能打租界,轟炸也是如此。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為二,雖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別,一面到處是硝煙、廢墟、千瘡百孔的建築,衣衫襤褸的人們,而對面燈紅酒綠,有唱戲、賭場玩牌,人們有時髦的髮型和名貴的衣物。

日軍用鋼板陣掩護工兵爆破牆體,手榴彈無法擊破,壯士們就將炸藥捆到自己身上,從樓上跳到日軍的鋼板陣中。一位賭場老闆説:“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個女孩冒着生命危險,從河對面遊了過來,送中華民國國旗,升旗必定會激怒日軍,可在自己地盤上,為什麼不升?民國國旗升起來了,日軍戰鬥機掃射,人肉來擋,死一波,上一波,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國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篇六十一:《八佰》觀後感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説最近有一部國產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心裏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爸爸説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直不變。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ldj7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