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攀登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一

九月的最後一天參加了新浪的活動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電影真的很好看。講述了建國後我國第一隻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峯的真實故事。隊員的艱辛抗壓能力不怕犧牲不怕吃苦一心要證明中國人的能力。讓世界人認可中國的壯舉。都是我感動的。演員的表演也很精彩很到位。

國慶三部曲第一個打卡的就是攀登者,作為90後,感謝導演和演員們將歷史重現,觀影的時候,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中國人前赴後繼,用生命征服珠穆朗瑪峯,十分感動。整部電影,故事線與情感線相結合,十分不錯。最終登上頂峯飄起國旗時,更是令人難忘。最後,要好好誇一下張譯的演技,太強了!!!

《攀登者》觀後感 篇二

今天有幸跟隨新浪觀影團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説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於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裏。對於珠峯,作為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於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兩年的登山,前因後果明瞭。

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遺憾,由此引發的國際爭議和國人懷疑,你會和主人公一樣覺得憋屈。適時出現在台詞和字幕上關於珠峯的地理、氣象等知識,你會更明確攀登珠峯的困難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頂成功對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要意義。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着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樑和黑牡丹在珠峯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鍾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牆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並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不同的是,李國樑終沒有機會對黑牡丹表達,他的愛全在那一張自己拼成的合影裏,而徐纓,等到了不善表達的方五洲説我要娶你,微笑而逝。

很難説,誰的遺憾更大一點,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兒,珠峯見證無數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變,愛人在心裏也會是一座山峯,他/她就在那兒。然後就是攀登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過山車一樣,緊張到不行,有時甚至覺得都不敢呼吸,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氣氛推向高潮。毫不誇張,每個人都恰如其分,鮮明的展現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吳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氣場和鐵漢柔情,章子怡的徐纓是過硬的專業氣象保障是柔中帶剛,張譯的曲松林有執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國樑敢於擔當勇於犧牲還有胡歌、陳龍、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羅布等所有主創,都讓我跟着他們體會人物的悲喜,跟着他們或流淚或歡呼。最後,我要説我最愛的演員井柏然。今天之前,我從沒想過會為一部電影流這麼多淚,也沒想過會因為一個角色而這麼心痛。李國樑是有登山經驗的攝影師,所以有着艱鉅任務。

完整影像資料是登頂的必需證明,承載着兩代登山人的夢,井柏然的表演很準確,他對登山的熱血,對黑牡丹的動心,對曲松林的坦誠,還有主動請纓的魄力,都讓人物立住了,立體了。我看他反覆拖輪胎、爬梯子、水中憋氣,我腦中反覆的是他從梯子上摔下來擦破手掌的樣子,記得後來宣傳另一部電影時他手疼的拿不了話筒,可他依然沒有在任何地方提過這段,粉絲們都是在花絮出來後才知道。井柏然現在還是不主動提受,因為他説這不值一提,演員最重要的是戲,為角色的付出都是應當的,觀眾看的是最後呈現好不好,而不是過程。我邊看邊哭邊在心裏説,井柏然你做到了!

而李國樑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階的喜悦之後,來得那麼突然,快得我無法接受。我的淚水再次決堤,是為這個角色,他在最好的年華,擁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和登山能力、攝影能力,他離登頂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機和相機裏的登山成果。不難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國樑屍體時那種悔恨,他哭喊的我錯了,是對方五洲説的,更是對這個年輕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還想到李國樑未説出的那些話,覺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時去做啊,別等到來不及了才後悔。李國樑是有遺憾的,但他和無數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會消亡的。就像主題歌裏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絕頂只為國旗飄揚,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撐着他們克服了我們想象不到的困難,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們也不會忘了他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三

國慶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

1960年,中國組織登山隊等珠穆朗瑪峯,當時,尼泊爾等上了珠穆朗瑪峯,並且説珠穆朗瑪峯是他們的,中國就決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瑪峯,在外國人面前展示我中國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個夜裏,中國登山隊三名成員成功登頂,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時候,攝像機掉下了山谷,登頂了之後,沒有東西拍攝,他們就拿了一個手電筒,把國旗放在電筒裏埋在雪裏,下山了。

可是外國人不承認,在1975年,登山組委會書記又組織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們要走北峯登,北峯非常危險,尼泊爾是從南峯上的。第一次他們等到了大風口,因為有成員受傷,需要治療,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攝影師帶了一羣年輕人登山,到了第二台階,準備搭梯子,正當他們拍照時,隊長被一個氧氣瓶砸暈,為了不讓攝影機帶入深谷,犧牲了自己,他們也撤退了。

每年有2個窗口期,都過了,暴風雨要來了,氣象組説,等風暴過後就還會有一個短暫的窗口期。於是他們就堅持了下來,終於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同時還建了一個人造梯,插上了中國國旗,拍下了照片,紀念這神聖的時刻。

不畏艱難,勇攀高峯,勝利終將屬於你。

《攀登者》觀後感 篇四

國慶節期間,我們全家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攀登者》。

影片講述了六七十年代中國國家攀登隊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故事。當時的登山設備和條件都很差,但是隊員們憑藉着一腔愛國熱忱,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團隊精神,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峯,證明了我們國家的實力。看完電影我覺得很震撼,很觸動。當時他們那麼難都能完成自己的夢想,現在我們有點困難就會哭鼻子,真是很羞愧啊。

以後我要向先輩們學習,不怕困難,敢於挑戰自我,敢於攀登。

《攀登者》觀後感 篇五

個人覺得張譯的演繹最讓人滿意,眼神裏那種執着,那種遺憾,演繹得恰到好處,台詞也很棒,但相比之下,其他演員的台詞或演繹就或多或少有瑕疵了。首先説説章子怡吧,感覺影后把生離死別演繹得還可以,但對於徐櫻這個氣象科學家的形象刻畫得不夠立體,太過文弱,離開前後區別不大(個人感覺還是要一點區別的)。然後,個人感覺吳京老師的配音不夠出色,在60年登頂成功時的台詞演繹得不夠好,與張譯一對比差別就很明顯了。再者胡歌,井柏然倆人演技還OK,但配音很讓人齣戲(個人感覺),然後小井和藏族姑娘的感情進展有點快啊,萍水相逢,暗生情愫,英雄救美,然後就愛得死去活來撕心裂肺?個人感覺在含蓄一點可能更好。

然後看完電影之後,覺得張譯好帥,有那麼一瞬間吳京也好帥,但看完電影之後對張譯真的好愛。

《攀登者》觀後感 篇六

沉悶的9月電影市場終於即將結束,國慶檔的多部大片開始了密集的宣傳活動。從題材來看《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獻禮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過在網絡預購和觀眾觀看意願上,吳京領銜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儘管《攀登者》的演出陣容同樣是眾星雲集,但吳京很明顯是最受關注的那個。

僅僅靠着兩部電影,吳京就飛速躥升成為了國內最好的男演員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過他在電影題材創新和市場風格的引領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戰狼2》讓大IP加小鮮肉的圈錢模式徹底破產,觀眾不必看着垃圾電影還被製作公司嘲笑素質不行,從此內容和口碑才是電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讓吳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場驚歎,小眾題材的科幻電影都能大賣,靠的不是花錢造假,實打實地用心才是被觀眾們肯定的原因。作為國內第一個票房過百億的男演員,吳京並沒有驕傲,還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氣。拍戲時各種苦都親自嘗試,閒暇時他也會和媒體調侃一些圈內的不良現象,同樣會對自己的粉絲們循循善誘,讓他們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傳活動中,有人採訪吳京,問他擔不擔心這次的登山題材票房很難衝高。吳京的回答是,當他選擇這個從沒有出現過的題材時,他就已經有收穫了。演員就應該不斷嘗試,不斷挑戰,如果只在乎票房就會被圈起來,越來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電影大膽創新,最終觀眾會給你投票,好電影不會被埋沒,誇誇其談才是真的墮落。吳京的話展示了他的格局,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演員。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七

電影《攀登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克服萬難,成功首次北坡登頂珠峯,並在1975年,於珠峯“第二階梯”架設“中國梯”,成功精確勘測珠峯的“中國高度”兩次大事件,證明了中國的毅力與硬實力。

《攀登者》中登山隊員們為了登頂,玩命往上衝,為了團隊,堅決不拖後腿,為了夢想,砥礪前行。登山過程中,撲面而來的暴風雪,讓原本容易的幾十米變得舉步維艱。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停歇,冷風直灌。

惡劣的環境,讓人們由起初的信心滿滿,慢慢轉為立場的動搖。有的人開始懷疑,開始麻痺,置身於死亡的邊緣,帶着一股令人恐懼的氣息。

雖然,影片給人緊張的氣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讓人心潮澎湃,那種專注執着讓人感動,“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專注執着是一種心無旁騖的態度,更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在新時代,敬業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小到個人職業,大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都能專心致志,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攀登者》觀後感 篇八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有多渺小,或許有時我們自己都不清楚。可生命本就頑強。頑強的生命背後支撐着的是雷打不動的堅忍與滿滿的家國情懷。

在“珠峯”之巔,那裏是深數十釐米的白雪,氣温從零下幾度開始驟減,凌晨四五點可達零下三十三度,還伴隨隨時可能發生的雪崩與狂風。在漆黑的夜晚,是珠峯山巔那一束光點亮了1960年中國人的天空。可這次登山的壯舉因沒有影像資料,讓攀登者們在“珠峯”的征途上只畫了一個逗號。

冬天,我們在幾攝氏度的教室中,被凍得縮手縮腳。零上的幾度,我們也無法忍受的,更談何零下。我不明白,難道他們的身體是鐵製的,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下來,是什麼堅固的後盾在支撐他們呢?

當他們逆着寒風,坡度將近六十度,依靠單薄的被褥來勉強應對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温,在那看起來不太結實的麻繩上掛着十幾條鮮活的生命,我疑惑,他們真的不懼怕死亡嗎?

他們翻滾着,在冰涼的雪地上,在呼嘯的風雪中。他們難道沒有家人嗎,竟然如此大義凜然可以這樣“無牽無掛”?家中也應當有搬着小板凳,坐在門口盼兒歸的老母親,也應當有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兒女。“舍小家為大家,有國才有家”,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讚譽。

十九世紀的中國,在國際上是缺少發言權的,好像任人宰割,聽從擺佈是中國“唯一”的路。攀上“珠峯”那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山,也成為了證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必由之路。

國旗和紅領巾是鮮血染紅的,當五星紅旗飄揚在山巔,當勝利的號角在耳畔響起,我知道中國正在崛起的路上,“如果你認為當前的路難走,那這一定是條上坡路。”我已然記不清這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只是覺得祖國一定在攀珠穆朗瑪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曆經的重重困難,都是為了逐漸崛起的未來。1975年,他們再次站在珠穆朗瑪峯山頂,他們就是祖國懷抱鮮紅的攀枝花、英雄花,他們就是“山高人為峯”。

時代養育出的英雄是不懼風雨的。而我們青年學子,既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才,也應當是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我們零零後在這美好的時代更應努力學習,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2020年5月27日,中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2020年12月8日,中尼兩國共同宣佈珠峯新高程:8848。86米”。這個消息振奮人心。

零零後自有零零後的“珠峯”。

我現在在海拔2314米的雪坡之上,第一階梯是4927米的大學聯考,我知道這條路是雪崩的洗禮之地,但山巔一定是理想之光的殿堂,是我們人生的希望。和所有攀登者一樣,我們的背後也同樣是祖國温暖的懷抱。在求學奮進的攀登過程中,我們將秉承攀登者的意志和決心,登求學之山,攀成才之峯。

祖國與我同在,一起攀登向上我堅信,和那些攀登者信仰的一樣。

《攀登者》觀後感 篇九

又一部好電影,看後心潮澎湃。該片子演員陣容強大。有吳京,張譯,章子怡,還有胡歌,井柏然,成龍等,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和正能量的傳遞。

該片是關於攀登珠穆朗瑪峯,咋一看像是純粹的登山片,但是瞭解背後的歷史卻不是這樣的。珠穆朗瑪峯涉及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主權問題,在當時的背景下,登上去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為此,一切困難在滿懷愛國精神的勇士面前都能被戰勝的,雖然路上失去了很多優秀的同志,但是為了祖國勇攀高峯的精神卻是不會失去的。將永遠留存我們心中。向為新中國奮鬥的英雄們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o581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