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多篇600字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多篇600字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多篇600字

在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之際,為貫徹落實上級通知精神,秉承雷鋒的精神,淨化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推動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同上一堂課:雷鋒伴我成長》通過三個板塊為學生打造了一堂充滿青春活力、勵志前行的思想教育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同上一堂課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1

今天班隊會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同上一堂課之雷鋒伴我成長》,雷鋒,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吧!雷鋒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雷鋒就如春天的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雷鋒精神就彷彿一顆耀眼的星辰,引來千萬人的學習。2019年3月5日是第56個學習雷鋒的紀念日,百萬名中國小生一起觀看同上一堂課之雷鋒伴我成長。

那年夏天,有一位遊客在水中游泳納涼,但卻被迂迴的江水困住了,要往最近的岸邊游去也至少需要好幾分鐘,眼看着江水將他的頭頂淹沒,這時,一個小夥子從旁邊跳了下來,用了不到5秒的時間,就游到了他的身邊,就這樣一條寶貴的生命被獲救了……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雷鋒的精神,只有我們自己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可以與他們成為知心彼心的好朋友。小時候,我聽身邊人説,只要有人幫助其他人,他就喊幫助他的人叫他“活雷鋒”。小時候我不懂事,只知道雷鋒是好人,已經殉職了,但是我不知道“活雷鋒”是誰,我便向媽媽問道:“媽媽,媽媽,雷鋒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還叫‘活雷鋒’?”我把媽媽問得一愣一愣的,媽媽總是找藉口説:“小孩子長大後會明白的,不要老問大人,以後你總會知道的。”

現在我長大了,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活雷鋒”,“活雷鋒”就是在生活中從點滴中幫助別人的人。因此,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幫助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身邊小事做起。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2

在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之際,為貫徹落實上級通知精神,秉承雷鋒的精神,淨化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推動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同上一堂課:雷鋒伴我成長》通過三個板塊為學生打造了一堂充滿青春活力、勵志前行的思想教育課。

第一個板塊——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首先介紹了我們的當代雷鋒們,唐光友,李廣佳,王爭豔,易勤等等當代雷鋒。然後介紹了武漢長江救援隊的光輝事蹟。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為自己碌碌無為而悔恨,為曾經虛度年華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鋒一樣,永遠的那麼富有愛心,永遠的那麼真誠善良,永遠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第二個板塊——堅守心中的夢想。首先介紹了大鬍子叔叔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董宏猷!他講述了他寫作時的故事,講述了冰心先生對他説的話——冷水泡茶慢慢濃。然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那些人類任何時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沒有變。儘管在我們的身邊,雷鋒精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淡忘,但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為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三個板塊——人人學雷鋒。這裏講述了陳鵬同學發動同學和親朋好友一起幫助山區的孩子們。還有毛曉宇幫助易江龍的故事,毛曉宇甘願當易江龍的雙腿,而且整整推了五年輪椅。在工作和學習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勤儉節約。

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到了雷鋒在人生旅途中永遠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習了在生活的天平上始終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的無私精神;學習了雷鋒在同志中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3

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在此形勢下,中國教育電視台作為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媒體,按照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的部署要求,發揮專業媒體優勢力量,借鑑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期經驗,再次開設“空中課堂”,精心組織優質教學課程、文化歷史、國學經典、藝術賞析、生命教育、疫情防護等專題內容,多樣結合,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優質適合的教育資源,與全國廣大師生及家長們守望相助、共同戰“疫”,把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落到實處。

2月17日起中國教育電視台四頻道(CETV4)推出大型《同上一堂課》“課表式電視課堂”,內容包括國小各年級直播課堂、部分中學課程,人文歷史、國學經典、藝術欣賞、生命安全等通識教育,以及疫情防護、課間操、校園歌曲MV等文體科普教育等三大節目版塊。電視課堂匯聚全國優質示範教學資源,主要覆蓋國小各階段課程,兼顧九年級和高三學生的學習,同時匯聚大量歷史人文及生命安全教育等優質節目內容,以模塊化電視節目的編排方式,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習興趣,教授學習方法。電視信號通過直播衞星平台向全國各地傳輸,特別覆蓋偏遠貧困地區和網絡信號比較弱及有線電視沒有通達的地區,解決這些地區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問題。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4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來勢洶洶,迎來了這段在線上緊張刻苦的學習。在線上老師們悉心的教導下,我學會了許多的知識,明白了許多的道理。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但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是有付出就有收穫吧!

這些天從早到晚的學習,徹底改變了我剛放假時的好吃貪睡的不良習慣。每天清晨走出門,就可以擁抱從東方升起的一縷陽光,呼吸着帶露珠芬芳氣息的新鮮空氣,清早的蟲嗚鳥叫,讓我整個人都會覺得特別清醒。圍着自家的院子跑上十圈,眼睛會不自覺的東看看,西瞅瞅,看向河對面的那一片茂密的樹林,有時還會看見鳥兒在空中飛過。跑完步後再吃上一碗香噴噴的麪條。曾聽人説,早上吃麪條能讓人長命百歲呢!接下來就開始了晨讀和默寫,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往日的我總是錯過了這樣的最佳時期,閲讀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能給我帶來快樂,帶來喜悦,豐富我們的大腦對知識的渴望。

老師們的課堂也十分有趣,女老師的聲音非常甜美,男老師的聲音嚴肅中帶着温和。每節課都有着不同的風格和它的獨特之處。數學課,每次老師上課前都會先把上節課的知識點預習一遍,正如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語文不止單單講課內的知識,也會涉及一些課外的知識點對應的講解,讓我們對這道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英語呢,老師講解的一篇篇課文,就像講述着一冊冊故事一樣,精美動聽!

唯一一點遺憾的就是不能在教室裏學習。唉,就怪這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在這鼠年裏,驗證了像老鼠一樣只能呆在家裏,不能出門,真是不好受呀!不過我們也要注意疫情的防控,遠離疫情區,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貪玩而染上這種病毒,這是非常不值得的。在這段時間裏儘量不出門或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5

這個春節,誰都沒有預見是這樣過的。“不聚餐是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後還有親人”“出來聚會的是無恥之輩,一起打麻將的是亡命之徒”……疫情面前,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日夜堅守崗位。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守護人民羣眾健康。

在戰“疫”中培養選拔優秀幹部,讓一線幹部敢為有為。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危險無處不在。非常時期非常對待,對為守護羣眾健康而篤定逆行者、對把羣眾生命放在第一位者,對防控工作做得出色者,疫情結束後,就是要大張旗鼓表彰、獎勵,該培養的培養,該提拔的提拔,既讓幹部堅守一線,又激勵更多幹部衝鋒一線,充實一線防控力量。

摒棄形式主義,讓防控工作落在實處。疫情阻擊戰,防控是最大的任務,也是最難的任務。村看村,户看户,羣眾看幹部。當前,填表式防控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待在家裏時間長了,就出現了“14天之癢”,“睡得腰痠背痛”了,看電視玩手機“眼睛都近視了”,“把自己喂胖了”,“發呆”“無聊”,所以管不住腿了,抱着“哪有那麼危險”的僥倖心理,總是要冒着傳染的風險,瀟灑走一回。如果僅依靠一張進出小區登記表把防控工作做好,就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少一些形式主義的督查,檢查,一線幹部更能嚴格把關,“哪怕十防九空”。  當好“孃家人”,解決好一線幹部的後顧之憂。為了防控疫情,一線幹部在前方戰鬥,但他們也有妻兒老小,組織就是他們的“孃家人”,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方式,多瞭解他們的體温、家庭菜單、生活必需品清單,和不定時的其他生活需求等,也是一種温暖。讓一線幹部集中精力做好防控工作。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充分激發一線幹部戰鬥激情,讓他們心無旁騖答好“戰疫卷”,人心齊,泰山移!我們堅信,疫情阻擊戰,上下同欲者,勝!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6

我邊看視頻,邊聽主持人解説:雷鋒雖然去世了,可他的精神卻永垂不朽,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這個世上有許許多多想雷鋒這樣的人物,所以説雷鋒精神更永駐人間。視頻中出現了這樣一段畫面。

在杭州市,有位非常有愛心的男孩,他叫陳鵬。這位大哥哥在有一天無意間在網上看到災區有許多小朋友在冬天沒有暖和的衣服穿,有些人只穿着一件薄單衣。他得知後,就立馬把自己的以前穿小了的衣服拿出來,還動員左鄰右舍,親戚朋友捐出一些衣服寄到了災區。做完這些事後,他感到非常快樂。是啊,幫助別人,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

像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雷鋒,做個雷鋒似的人並不難,並不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是個活雷鋒。我們在《同上一堂課》看到的這些雷鋒似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不是明星、歌星,更不是什麼偉人,可他們有的為了幫助別人不幸犧牲自己的生命,犧牲自己的青春,犧牲自己幸福生活的享受,他們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做出了偉大的事,他們的精神是多麼值得可歌可泣呀,他們的形象將會永留人間。

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也要學做雷鋒似的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裏內,有一分光發一份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p53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