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多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多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多篇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1

近來朋友圈被一部紀錄片刷爆了,沒有偶像、沒有明星,主角是三個普通的家庭。這部紀錄片叫《鏡子》。

這是一部由央視用十年時間策劃、兩年跟拍最後剪輯出來的三集紀錄片,耗時90分鐘。

講述三個家庭裏出了三個輟學的問題少年,家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他們送進武漢一家教育機構接受三個月的“改造”,結果有了意外的收穫。

紀錄片一開始的畫面是這樣的,少年發現家裏人要把自己強行送往機構“改造”,和在場的工作人員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淚。

有那麼一瞬間,我不想看了。一般這題材都有套路,煽情誇張的開端,然後孩子進入教育機構後被馴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興興把家還。

當我看到第二集,卻被震撼到了。紀錄片不着重於孩子在教育機構的訓練情況,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長學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孩子不會改變,有可能之後會更糟。

一個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的爸爸,不願意請假去上課。他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可是不願付出時間。

一個國企事業單位的爸爸,自信問題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變太多。

在家長學堂上,爸爸認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早戀,孩子卻説與早戀無關,是學校的環境太壓抑了,然而家長卻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揹包客,想去畫畫,想去唱歌。爸爸説希望孩子過得好,能夠實現理想,但這個理想要糾正。校長一語中的,你説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實孩子為什麼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給的。因為受到過多的保護和禁錮,所以希望能夠走出父母的懷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個問題的孩子背後,一定是個問題的家庭,雖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實際上,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

所幸,媽媽們是首先開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員性格的一個綜合體。這説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長學堂後,曾經固執的一位爸爸選擇了改變,相信一切都來得及。

影片的最後一集,家長的變化明顯要比孩子多,不強迫孩子上學,讓他去做揹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戀愛,讓他自己理智處理;不限制孩子購物,同意買了寵物回家;不拒絕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給孩子一筆錢自己學會消費……

紀錄片之所以取名叫《鏡子》,正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參照物不改,鏡子也沒法改。

很多時候,我們把愛和家人物化了,變成自己的物品,這是我的老公、這是我的老婆、這是我的孩子。

卻沒有意識到他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夢想、有個性。

他需要你的尊重和愛,但不是控制,也不是複製。沒有人想過別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識到這一點,只要一切沒有變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為家長,你將用一生的時間來當這個角色,請不要吝惜這90分鐘來看這部片,因為它可以幫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2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看到的周圍環境,正是你內心的倒影。鏡子是誠實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時候,我們也像紀錄片中的孩子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被父母用雙手築好的防護牆安全地保護着。那個時候的我們,經不起挫折與失敗的考驗。後來,時間的刀筆無情地在父母的額頭上刻畫出幾絲皺紋,而我們仍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少了,矛盾多了,見面的次數少了,距離遠了,心與心之間在無形中產生了一條鴻溝。我們開始覺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頻繁,我們開始覺得父母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我們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照顧自己了。

是啊,我們長大了。

從踏進校園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觀後感《紀錄片鏡子觀後感》。我們為了一個目標,為了一份責任去選擇拼搏,去選擇付出。我們必須要經受一些沉重的打擊,吞下一些苦澀的淚水,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訴父母,我們長大了,去告訴父母,不用再為我們操心了。

可是,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與父母溝通;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與父母吵架;長大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愛父母,不關心父母。也許,你有時會感到對不起父母,會感到內心深處的不安。但是,別忘了,至於未來會怎樣,我們只有努力走下去才會知道。唯有行動,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鏡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在中國,不如説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們制定出一套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失敗者對自我的救贖。家長忽視了對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味地強調“分數”,使得孩子對人生原本的美好、積極的嚮往和期待被無情地抹殺。

我的家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我的父母對我要求十分嚴厲,我知道他們愛我,但卻時常遭受他們愛的“創傷”。在我成績不如意時,他們並不會選擇給我安慰與鼓勵。反之,斥責、臉色、冷戰,這讓我曾經許多次喪失了對未來的信心,但我明白我心中有夢,於是我堅持。我母親脾氣暴躁,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儘量温和。

像我這樣的孩子何其多,能夠自我調節的何其少!

或許成為家庭的鏡子,不一定要將好的與壞的盡皆呈現出來。也許你仍在努力之中,也許你有自己的思維與夢,也許你的父母不會改變,然而你卻決不能讓你的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下一個……

這是中國首部情感教育紀錄片,由《天網》欄目經過十年醖釀、兩年拍攝和製作而成。《鏡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故事以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4

近期,央視12頻道播出了教育記錄片《鏡子》,有多處的中國小校對家長統一做出要求,讓孩子家長進行搜索觀看。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真實實例告訴我們,每個極端孩子的背後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孩子出了問題,首先家長難辭其咎。

人們認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學有所成。家長往往就簡單粗暴的用自己價值觀來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覺的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説,沒有去關心孩子內心是否快樂,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長。沒有走進孩子內心的家長不是好家長,家長就要進《家長課堂》進行再學習、再提高。

家長認為:應該多照照鏡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長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將心比心,交流溝通,變命令為商量。要以自己為表率,尊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培養孩子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的好品質,不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老師認為:家長和孩子不小心發生衝突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爭取做到:態度不粗暴,語言不過激,從孩子角度來尋找對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目標有差距時,家長首先要安慰並告訴孩子“比學不比強”,盡最大努力學習了就可以了,結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養孩子正面應對挫折的勇氣。

輿論認為:教育無定法,永遠在路上。有老師的正確指導,有學校的科學管理,加上孩子家長謙虛謹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們就一定會擁有快樂而又充實的學生生活,每個孩子的將來就能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紀錄片鏡子觀後感5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紀錄片鏡子觀後感。

輟學、早戀、毆打父母、輕生,不同類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鏡子面前,我看到的卻不是那張年輕的臉龐,而是佈滿皺紋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單純。

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從第一次睜開雙眼到熟識數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決定他們未來的性格秉性。就像白絹一展,任由父母書寫。你所謂善與惡,所謂好與壞,毫無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腦海裏。

影片中有所體現,時常因為母親送水果飯菜打擾他下軍棋而毆打母親的澤青,年僅十四的他為什麼對愛母如此狠心?影片後邊講述説到澤青的父親一直有家暴的惡習,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後的澤青也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毆打母親天經地義,是件常事,可怕卻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許可以憑藉年齡衡量一二,但思想的複雜是無關年齡的。父母卻認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簡單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思想,認為小孩也想不到什麼,但是成長階段是一個塑造性格的時期,尤為關鍵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應似得顛覆一生。家長為了生計為了家庭,日夜操勞,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緒,青春期的孩子不願對父母吐露心思,雙方如果也不及時溝通,那麼隔閡和摩擦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當孩子開始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許孩子有一點偏差在他規劃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讀書、會考、大學聯考、畢業、工作、結婚、生子,然後彷彿就圓滿了。可人生不止一條路,大多數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數人其實也在黑暗處厭惡這平淡枯燥的生活。可這種思維慣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變成對的了。自認為的正路,這與思想跳脱異想天開的孩子的思維有極大的矛盾,開始了冷戰,吵架,離家出走,甚至以愛相連的兩代人變得刀劍相向,缺少的是溝通和理解。

中國人是含蓄的,年紀稍大的父母更是這樣,他們從不説愛,卻時時都在愛着。他們的愛隱形在每天三頓平淡的飯菜中,隱形在十幾年如一日的叮囑與嘮叨中,隱形在每一次爭吵後滾燙的淚水中,隱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隱形而偉大,常見卻無價。

語言這一最適合表達愛的產物或許失去本意變成了負累。當語言失去美麗,變成冰冷的'鐵錘,傷害的不止一個人,那心與心之間的愛的羈絆也變得搖搖欲碎了,有些或許已經粉碎。碎滿地的玻璃,扎身!更扎心!留下難以彌補的傷疤。

深愛着的爸爸啊,你怎忍心揮下手掌,打碎孩子脆弱的心靈,毀壞家庭的和諧?

親愛的孩子啊,你怎麼讓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父母每日每夜的操勞上?

深愛着的媽媽啊,你怎能讓一個愛心變成束縛孩子自由飛翔的牢籠,只做你乖巧的小寶貝?

親愛的孩子啊,你怎能無視那偉大純潔的愛,帶給他們痛苦與折磨?

親愛的,深愛的,你們都是對方最最親愛的人啊!又怎能讓痛苦代替歡笑,讓麻木代替温柔!

孩子像風箏,父母是你的牽線人,任你在風中飛舞。

當有一天,風足夠大,風箏足夠結實,便是父母撒開線的時候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37r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