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_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後感多篇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_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後感多篇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_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後感多篇由本站會員“smilemask”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_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後感多篇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全面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集合全社會的力量謀發展,儘快並高質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1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鬥爭中,全國上下一心、全力應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成效,再次證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同時,這也引發人們深入思考:集中力量辦大事為何必然並能夠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集中力量辦大事,就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效協調各領域、各層級資源,集中力量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關鍵難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重大災難,推進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尖端項目或重大活動。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的一大制度優勢。

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必然?這是後發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優化選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面臨的基本情況是人口多、底子薄、資源有限、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在世界現代化大潮中處於追趕地位。要想迎頭趕上,必須找準突出短板和弱項,集中有限資源去攻關,由此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歷史中,我們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來證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實踐。如今,中國發展起來了,也許有人會説,在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推進的今天,為什麼不完全靠市場來調配資源,而非得藉助政府力量來調配資源辦大事?且不論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關鍵是有的大事要想辦成,就必須集中力量。像防控傳染病疫情、減災救災這樣的大事,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都需要集中力量去應對,區別在於能不能迅速、合理、有效地集中力量。再如,要解決幾億人口脱貧這樣人類歷史上的難題,如果只靠市場經濟的方式去辦,只靠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去解決,只靠一般性的福利制度安排去做,那不僅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而且可能不斷產生新的經濟社會問題。

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能夠?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後發國家都能夠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有的國家在某個時期、某些特殊情況下做到過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只有中國能夠把集中力量辦大事上升為制度,進而成為能夠長期發揮重要作用的顯著優勢。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決定的。我國以憲法這種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將此體現到各個具體領域。比如在經濟領域,我國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集中力量辦大事保駕護航,同時在經濟運行中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中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説是做到了“三個一”:“一張圖”,就是對所辦大事有統一規劃;“一盤棋”,就是各地區、各部門從全局着眼,圍繞所辦大事形成合力;“一竿子”,就是保證從中央到地方政令暢通,在貫徹執行上一竿子插到底。如此運行方式,大事自然辦得成。

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成為顯著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為顯著制度優勢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既講全面又講重點,既講主要矛盾又講次要矛盾,既講矛盾又講矛盾的轉化。這決定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中能夠抓準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將其列為需要集中力量去辦的大事。那麼,怎樣才算抓準了大事呢?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此,集中力量要辦的大事,就是符合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  當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安排,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弱項,然後不斷去完善和發展相應的體制機制,從而使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顯著優勢更好地發揮作用。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2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正是因為有這個顯著優勢,中國才能成功破解許多發展中國家難以破解的難題,黨和國家事業才能在新時代發生歷史性變革並取得歷史性成就,才能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中國之治”的這一獨特優勢得以充分彰顯。

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是中國共產黨一脈相承的治國理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處理好中央和地方關係高度重視。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提出“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著名論斷,成為我國處理中央和地方關係的綱領性指南。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始終強調以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原則為基礎來調整中央與地方關係,從設立經濟特區,到確定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地全面開放,黨中央不斷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做出戰略部署和制度性安排,把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政治前提和核心要義,在加強中央宏觀事務管理的基礎上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規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構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政令統一、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逐步從原則框架落實為更加具體的制度,推動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彰顯了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為戰“疫”匯聚了強大合力。在抗疫過程中,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雙向互動、同向發力,形成既規範高效又充滿活力的良性互動機制和破解難題的動力系統。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國疫情防控的統一指揮,中央指導組深入湖北武漢一線指導督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集合32個部門按照戰時要求統籌調度並密集出台系列政策,人民解放軍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全國醫療機構迅速馳援武漢,有效保障了中央頂層決策的快速傳導和高效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承擔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因地制宜、分區分級分類做好屬地抗疫工作,快速形成了一級守一級、層層抓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體系。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抗疫中之所以相得益彰,關鍵在於理順了中央和地方權責關係,中央的積極性通過科學的體制機制傳導為地方的積極性,地方通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將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處理公共事務的效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之所以同頻共振,更在於從上到下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用這個理念把兩個積極性緊密連接起來。此次戰“疫”啟示我們,有效防範和應對未來各種重大風險的挑戰,必須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協同制度和傳導機制。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3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個顯著優勢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路徑。無論是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還是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無論是建設國家重大工程還是推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包括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都一再彰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面向未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進一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

切實深化認識。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充分認識到發揮這一顯著優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路徑和機理。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之所以能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因為它是已被實踐證明了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法寶,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法寶。這個顯著優勢,既是已經形成的,更是動態發展的;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矛盾是永恆存在的,發展中的風險挑戰是難以避免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無論是來自國內的還是來自國際的風險挑戰,無論是來自經濟社會領域的還是來自自然界的風險挑戰,都需要運用制度威力來有效應對,包括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當前,面對前進道路上正在和將要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不斷深化對集中力量辦大事顯著優勢的認識。

把握內在要求。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要求,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不同利益主體所需要辦的大事是不同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旦偏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要求,所要辦的大事就得不到人民羣眾的響應和支持,就無法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就難以真正辦成人民羣眾認可的大事。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我們所要辦的大事始終服從和服務於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從和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而能得到全國人民的積極響應,充分激發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新形勢下,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斷完善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將這一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就要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機制,特別是要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和有效實施機制。科學決策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我們所要辦的是什麼樣的大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傾聽人民呼聲、順應人民意願、汲取人民智慧,統籌考慮、全面論證、科學決策,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不能脱離全國一盤棋而僅從局部利益出發。科學決策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顯著優勢的初始環節,也是大事能辦成、能辦好的關鍵所在。有效實施的關鍵是綜合運用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法律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同時,要充分運用我們黨的組織體系優勢,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貫徹到地方和基層,確保在辦大事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4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深刻認識這一科學判斷,對於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集中力量辦大事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面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局面,為了儘快建立獨立工業體系,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我們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推動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很短時間裏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了加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我們黨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研製成功“兩彈一星”,保障了國家安全,提高了國際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相繼建成三峽水利樞紐、青藏鐵路、載人航天、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特高壓電網等許多國家重大工程,在新時期展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憑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國在國產大飛機、港珠澳大橋、“藍鯨1號”鑽井平台、北斗系統、超級計算機、“天眼”探空等一大批重大創新工程上取得突破,標誌着我國已經處於世界科技創新的先進水平。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在防災救災、脱貧攻堅、生態保護等領域也得到重要體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突出特徵,是我們戰勝各種重大風險和挑戰的不二法寶,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飛躍的強大動力,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集中力量辦大事體現了社會化大生產規律的要求。社會化大生產客觀上要求集中力量辦大事。馬克思説:“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形式,這是不言而喻的。”社會化大生產以廣泛的社會分工和密切的協作為特徵。生產分工和協作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由於人的需要的無限性、多樣性和社會勞動資源的有限性之間存在着矛盾,客觀上要求將有限的社會勞動按比例分配到社會分工的各個領域,這是客觀經濟規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實現了全體人民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用於解決最重要的任務,強化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實現了西方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目標,形成了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製造能力強大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大國。離開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一切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以人民為中心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集中力量辦大事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羣眾迫切要求加快發展,過好日子,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體現了人民羣眾的願望。集中力量辦大事,本質上是依靠人民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克服發展瓶頸和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如果沒有人民羣眾的支持和參與,不充分調動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在人民羣眾的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下,我們在經濟建設中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要民生問題得到根本改善,中國成為全世界脱貧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人民羣眾成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最大受益者。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國民經濟行穩致遠的壓艙石。實現經濟快速穩定發展是所有國家都追求的目標,而能否實現目標,關鍵取決於制度安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統一。市場經濟具有自主經營、加快要素流動、通過平等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優勢,但是也存在着自發性、盲目性、投機性、短期性、滯後性和容易導致壟斷行為等弊端,容易引發經濟危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能夠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國有經濟為戰略手段,通過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區域政策等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穩定運行,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勢與市場經濟的優勢相結合,既能夠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又能夠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克服市場經濟的弊端,防止經濟危機發生,保證經濟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國家經濟治理的重要職能。國家經濟治理屬於政治上層建築範疇,是通過國家經濟治理體系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目標、任務、結構、路徑進行引領、指導和協調,實現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穩定運行的過程。國家經濟治理體系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這一制度的特性是:既允許所有經濟主體擁有自身的物質利益,並據此進行自主經營,展開平等競爭,追求最大利益,又要求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局部利益與共同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推動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這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不具有的制度優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特性在國家經濟治理體系中的體現就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國家經濟治理既要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又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重要職能,自覺引導國民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方向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維護和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黨的領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國家經濟治理中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有利於保證國家始終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有利於集思廣益、凝聚共識,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得人民的擁護,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深厚的羣眾基礎,使集中力量辦大事成為實施重大國家戰略、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物質和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更為堅實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基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根本來源,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根本政治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堅持和發揚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必須牢牢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5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內在的優勢。與資本主義相比,社會主義具有許多方面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即是其中之一。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談論“六五”計劃時説:“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樣一套制度安排,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的制度安排,有助於各級黨政部門順利推行施政計劃。鄧小平同志還説過:“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幹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

我國依靠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自主實現了一系列重點突破、重要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瀕於崩潰邊緣,但我們集中有限的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在“一五”計劃期間展開了以“156項工程”為核心的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迅速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工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組織的大科學工程。從1959年6月中央下決心獨立自主研製原子彈開始,僅僅用了5年多的時間,就於1964年10月16日實現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使科技、經濟基礎落後的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五個核大國之一。這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不僅鑄就了我國國防安全的戰略基石,而且對國家科技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將科學實踐活動上升到國家層面,以任務帶學科,推動了全國科學技術體系的建立。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衞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兩彈一星”是在政治環境異常嚴峻、經濟條件異常艱苦的條件下,舉全國全民之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歷史豐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又利用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優勢,先後建成了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京廣高鐵、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電信網絡等舉世矚目的建設項目;完成了神舟飛船、“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河二號”“蛟龍”號等高科技項目;成功舉辦了1990年北京亞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戰勝了洪水、“非典”疫病、大地震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習近平指出:“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觀看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心得體會_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觀後感精選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qp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