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合集多篇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合集多篇

編輯: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合集多篇為本站的會員“獨自漂泊”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合集多篇

“燈塔大課堂”,是中國共產黨特別推出的《榜樣黨課》,主要是邀請部分“抗疫榜樣”講述精彩抗疫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歡迎閲讀。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1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全力救治患者,讓患者早日康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早上八點半,武漢市第六醫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歲的危重症患者,由於新冠肺炎合併多器官功能不全導致心率下降,情況十分危急。重症監護室的醫生們立即投入搶救,三個多小時後病人終於轉危為安。

武漢市第六醫院是第三批定點醫院,已經先後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僅年齡大,本身還有各種疾病,查房、搶救、日常治療,科室人員每天24小時輪轉。

工作壓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隨時有變化,年輕的醫生護士難免情緒焦慮。重症醫學科主任朱國超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當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飯時,他就自己去為他們上鼻胃管,做腸內營養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對面,近距離接觸,感染風險很大。

有了朱國超的帶頭,年輕的醫生護士們也調整好了心態。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個多月以來,已有5名患者轉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是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重要保障。早上六點半,火神山醫院感染六科一病區的護士長王曉靖前往醫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帶領護士們做好在“紅區”的護理工作。每次進入病區前,她都會對護士們的防護措施進行嚴格檢查。

在“紅區”,由於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層防護手套,給患者扎針有時很難一次成功,這給護士們帶來不小的考驗。為了減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曉靖有時間,護士們就會請她來幫助扎針。

在王曉靖和隊員們的精心呵護下,越來越多的病人逐漸好轉。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醫院已經有31名患者治癒出院。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2

在一張拍攝於2003年的老照片裏,一個小男孩穿着一身寬大的白色防護服,戴着醫用口罩、帽子,把護目鏡壓到額頭上,露出了一雙天真的眼睛。轉眼間,17年過去,照片裏的小男孩長大了,也像他父親一樣成了一名醫生。

“那時我還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擊‘非典’時穿過的防護服,拍了這張照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王光傑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醫務人員,父親當年是抗擊“非典”模範,他馳援武漢,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儘管母親對他有些不捨,但也和父親一樣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王光傑從北京趕赴武漢,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支援。當時,院區還在改造,人手、醫療設備等非常缺乏,王光傑所在的20人醫療團隊的到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院區醫務人員的壓力,讓治療工作快速進入了正軌。

王光傑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一些藥物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進行支持治療,比如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狀時,會對其進行氧療,或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一些患者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等臨牀現象,這段時期對於患者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能挺過去,病情就會逐漸好轉,給患者相應的支持,就是幫他們挺過這個時期。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武漢的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積極成效。王光傑告訴記者,隨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大量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區承受的壓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現在醫療條件更好了,收治時間也大大縮短,我們能夠更早地對病人進行治療,而且病人對疫情的恐懼也在減少,很多病人都很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他説。

幾天前,病區裏的一位患者康復出院,對值班的王光傑和其他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躺在旁邊牀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聽到後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給我的一碗梨湯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送給我的啊,我問的時候你們都不承認……”老奶奶哭着對他們説。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體狀況不太好,已經幾天沒吃好飯了。住進病區後,她很快被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奶奶,這些吃的都是給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復。”王光傑俯下身子對她説。

像這位老奶奶一樣,很多患者都會把醫務人員的付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忍不住流下淚來;而這些白衣天使們也會把患者當成至親,用高超醫術和仁心大愛救治他們、照顧他們。王光傑表示,希望今後能有一些新藥出來,在臨牀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也呼籲康復出院的病人能夠自願捐獻血漿,幫助更多病人渡過難關。

2月19日,王光傑值完班回到住處時已是凌晨3點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光傑顯得有些疲憊。這段時間,他每天值班8小時,因為住的地方離醫院比較遠,一般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經常黑白顛倒,但他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等疫情結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媽。”他説。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3

2020一個吉祥的數字,可卻在開年因“新型冠狀病毒”而給碧空如洗的藍天蓋上了一層厚重的“病毒”布,讓人感到壓抑。學校學生停課、各行各業停工停廠。為了早日消滅這層“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全國人民都行動起來了。

從疫情重災區武漢到全國各地犄角旮旯,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有着默默奉獻的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南京市一名90後的民警,用自己的生命在這場抗疫戰場上譜寫下了壯麗的年華篇章!

這位普通民警就是南京市公安局行政審批服務處網絡政務科的徐昊。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一直堅守崗位,因為疫情,公安業務的窗口無法正常辦理,徐昊為了防止機器出現異常情況,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幾乎都沒有與家人團聚過。全力以赴投入工作。2020年3月6日,連續工作一個多月的徐昊突感不適,領導都建議他回家休息。“不用,我還年輕,沒關係!”堅定的話語,鏗鏘有力。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的生命卻於次日凌晨不幸離世。體現出了堅韌不屈,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崗位和祖國!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感染,田瑞明醫生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要求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他在請戰書上這樣寫道:“我是一名有着23年工作經歷,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已經消除了恐懼心理,有處理突發疫情防控經驗,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讓我堅守一線吧!”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下花園區花園鄉“九零後”幹部__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安危戰鬥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用無私奉獻詮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大年七年級,__從各類新聞報道中看到疫情形勢愈發嚴峻,自己所包的後堡村流動人員較多、道路四通八達……,想到這裏越發放心不下所包的村。可自己已經半年沒有回老家看望父母,年三十剛到家的他面對父母不捨的目光有些猶豫,而且孩子剛3個月大,萬一他在一線工作中不慎感染,就會置家中妻兒於危險中!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名黨員,在危難時刻怎能貪生怕死、瞻前顧後?”他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還沒有等到鄉里通知,他自己就簡單帶了些生活用品,獨自從老家返回下花園,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緊張的防控工作中。

“這裏危險,我先上”

第一輪對湖北返鄉人員的摸排統計中,與一名村民的通話引起了__的注意:這名村民的女兒一家三口常住武漢,打電話詢問他們從武漢返鄉日期時,該村民支支吾吾地回答讓__起了疑心。和村幹部溝通後,__決定去該村民的家中當面核實。

在疫情爆發初期,大部分基層一線同志連口罩都沒有,有人勸他“別去了,太危險!”他冷靜地説:“今天渾水摸魚混過去,就是對其他村民的不負責任!這裏危險,我年輕我先上!”在村書記的指引下,__同志單槍匹馬趕到該村民家,核對了其女兒一家返鄉的車票信息,反覆叮囑他們一定要自行在家隔離14天,並派專人每天詢問涉及村民一家人的體温,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才放心離開。

“疫情面前,個人困難不算困難”

雖然是“九零後”,可__作為後堡村的包村幹部工作起來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白天他和村幹部一起“入户走訪+電話聯繫”,摸排全村人員情況;在進村路口設置檢查站,對過往車輛人員嚴格檢查,對走親訪友堅決勸返;晚上其他同志回了家,他還要在電腦前統計報表、梳理信息、構思材料。

為了作好鄉里村裏的防控工作,他索性每天住在辦公室,用他的話説“方便加班,有什麼突發情況也能第一時間趕到。”由於工作較忙,他總是錯過食堂打飯的時間,於是在辦公室囤了幾箱子方便麪,餓了就隨便吃點,其他同志問他苦不苦,他總是笑一笑説:“疫情面前,個人困難不能算是困難,吃點苦沒什麼。”

“我們的工作越細,村民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後堡村是下花園區的城中村,有945户1700餘人,村民和社區居民交錯混雜,外出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數量大,還有很多村民常年居住在外地,這些都為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困難。__每天一早就到村裏,哪裏需要他、他就到哪裏。

為準確瞭解湖北返鄉人員及外出務工人員的身體狀況,他和村幹部們精心挑選了8名責任心強的村民志願者為網格員,做到回鄉人員基本信息100%全摸清、回鄉人員每日狀況100%全核對,實現了覆蓋全村。村裏有檢查站3個,他每天都到各個檢查點為值守人員送物資、查夜崗。他經常對其他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越細,村民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後堡村有全區最大的農貿市場,他充分發動村幹部和市場內商户實行出入管控,定期清掃消毒,並要求市場在人流增多的情況下實行限流措施,在做好各項防護的前提下安全保障全區羣眾的食品供給。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__同志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入户訪查、設卡盤查,每個戰場都有他的身影,他以堅定的初心和共產黨員信仰,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關於“燈塔大課堂”的觀後感5

2020年的庚子春節,街道上看不見熙熙攘攘的人羣和車水馬龍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們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備與疏離……每天增長的確診數字,不斷擴大的疫情地圖,時刻牽動着14億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在這場看不見“敵人”、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卻有這樣一羣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眾志成城,扛起了“愛的橋樑”。

那一天,白衣着身,是英雄出征戰場的鎧甲。近日,網路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最美的背影”,點贊最多的一張照片就是幾位醫護人員,穿着嚴密的防護服,站成一排,趕赴病房。我們在過年,他們在幫所有人過關,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因為你們的堅守,讓我們不再恐慌,因為一襲白衣,讓我們看見最美麗的鎧甲。曾經將名字寫在校服上的90後們,變成如今將名字寫在防護服上的一線戰士,防護服下的他們,也和你我一樣,是子女、是父母、是摯友,是鮮活燦爛的普通人。他們怕嗎?當然。但正是他們,在危急時刻,克服恐懼、義無反顧地“頂上去”,是他們,面對肆虐的疫情,始終堅守在自己崗位上;是他們,用逆行的單薄身軀,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正如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護士長唐莎所形容那樣:“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這羣90後,是擁有着隱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絲斬斷,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1月26日,一則“光頭護士”的新聞一度引起關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護士單霞,身為90後護士、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醫院被確定為定點救治醫院後,她果斷將兩個孩子送離了身邊,並且因為毛髮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齊腰長髮“光頭明志”。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同樣擁有長髮的我,更能理解這一決定的深重意義。女孩兒愛美,剪掉長髮尚可,但是剪成光頭,哪怕男士,又有幾人有此勇氣?當大家感動地説“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單霞卻覺得剪個光頭真心沒什麼,“只是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護服,好上戰場,好保護自己和同事”。因為穿上了這身白衣,戴着護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後退,為了切斷傳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們做的事情,比剪髮還多得多。“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關鍵時刻我不會逃避,我也不會做逃兵”,這些話,都出自一名95後的小女孩之口,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的護士李慧。疫情爆發到現在,從除夕夜開始,她堅守在工作崗位,從未離開。因為有這樣一羣年輕巾幗英雄無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捨身為民為國,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為之戰鬥的決心,堅定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信心。

那一句,義無反顧,是赤子心懷感恩的大愛。24歲,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紀,但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的護士佘沙,卻有遠超這個年紀的擔當和感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倖存的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醫院發佈召集第二批援漢醫療隊成員的通知後,她就主動報名請戰,在她和護士長的申請理由中,最讓人動容的就是那句“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與此相似的,還有一名95後男護士許漢兵所説的,生在中國是件幸運的事情,危險的時候肯定不能退縮”,奮戰抗肺炎一線的他,在防護服上鄭重寫着“精忠報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話,看似簡單,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為了家國大義,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價,他們,為我們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澎湃愛國情。年輕的90後,曾經被人們稱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質疑,我們是否能夠擔負起建設國家和民族的重擔?是否能扛起中國走向未來的堅定脊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無數90後在嚴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線,不顧個人安危,深入一線探訪疫情真相的青年記者;除夕夜整裝待發,支援前線的解放軍醫療隊;各地醫院,在請戰書上堅定地按下紅手印的醫護工作者;還有心繫武漢,捐助物資善款的海內外愛心人士。無數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後用實際表現告訴社會:我們,一定行!滴水匯成江河,有14億同胞站在我們背後,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請相信每一個人的付出,相信陰霾過後終有燦爛彩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zy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