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精品多篇】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精品多篇】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精品多篇】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 篇一

這個暑假,學校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叫做《東方中國夢》。這部電影是根據華大基因研究所真實事蹟所創作,講述了三位博士在國外留學時參與了“人類基因組”測序,獲得了巨大成功。他們帶着復興祖國的偉大夢想回國創業,不料卻在SARS病毒的測序戰中惜敗給加拿大的科學家。他們中的'一人選擇離開,遠赴西藏支教。其他兩位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仍繼續着自己的事業,他們以頑強的意志、先進的理念招賢納士,一批有愛國理想和抱負的青年科學家加入到科研隊伍中來,他們率先完成亞洲人曲譜、熊貓基因等測序研究,特別是在德國大腸桿菌的測序中他們完勝所有國外對手,享譽全球。十年時間,他們的科學研究從人民的需求出發,成果廣泛應用於醫學、農業、環保、健康、生物、能源等領域,致力於生物產業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科技惠民。他們從1999年最初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所佔比例的1%到為世界基因測序貢獻的近50%,實現了中國在世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從參與到引領的地位!

而主角王建國的夢想就是讓人“不餓,不病,不傻,不老,不死”,這是所有科學家心中的中國夢,也是所有人心中的中國夢!去年11月29日,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時説“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記得有一次在中隊會上,中隊長問我們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同學的回答多種多樣,有的説要當宇航員,探索太空的奧祕;有的説要當一名教師,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的全部……同學們的小小的理想,將會匯聚成為大大的中國夢!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説,“影片中每個青年學子的夢境都是一個個‘有我之境’,比如‘我要通過對水稻基因的研究讓世界糧食增產10%’、‘我要攻克唐氏綜合症,讓每個新生寶寶都健康’、‘我要為攻克所有的疾病義務提供基因測序’等等。但最終,這種‘有我’的夢想昇華為讓全人類‘不餓、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無我之境’,從而將整部電影推至了‘大我’的高境界。較之‘咀嚼身邊的小悲歡,並將這小悲歡當大世界’的‘小我’,甚至於有我無他的‘自我’者,其境界之高下軒輊立見。”

我們作為中國人,要以工作在衞生保健工作崗位上的醫務人員的鑽研業務,用掌握的科學知識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的精神為榜樣,而且我們要有愛國的精神,民族精神,為振興中華民族而獻出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全部!

再談這些科學家們有誰知道他們在無數榮耀背後付出了多少精力,灑下了多少汗水!他們覺得只要是為了人們,受再多苦也是值得的!最後我想説“中國夢”它已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種力量!“科學家”不只是一種榮耀,而且還是失敗後的成功!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 篇二

觀影完畢,低眉靜思,心情激盪久難平復。內涵深遠的影片,連綴家國現實與未來夢想,一時難以把握。筆者認為,《東方中國夢》的拍攝,體現了主旋律電影的兩個特色:顛覆與堅守。具體而言,一是題材的新穎升級和拍攝技巧的自然迴歸;二是主旨思想和教化作用的恆定深入。

《東方中國夢》中,基因工程題材的選擇,各種富有詩意、生活化鏡頭的出現,表明主旋律電影遠離了炮火、犧牲、紅色、政治、高大全等意象一統天下的格局。主旋律電影變得更加接近現實生活,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潮流,更加能夠追趕風口浪尖。“親切的清風拂面”,成了多數觀影人的共同的第一位的心理感受。

另外,基因工程的選題,還昭示着國家發展層次和競爭着眼點的悄然改變:中國,已經瞄向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最頂端,已經成為了科技競爭的參與者和獲勝者,已經成為了世界科技水平的制高點。中國,已經從中國製造變成了中國創造,“科技興邦”這一發展要義的策略和成果,在電影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影片中,符合人物身份的日常化的語言大量出現,使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立體感;作者揉進了最能觸碰人心的親情元素,拉近了作品與觀眾的距離;遭遇生活重創的趙普,選擇了出世,不辭而別,奔向心所向往之地——西藏。這説明,作者在這部主旋律電影中,擺脱了家國敍事,沒有把人物釘死在道德、使命的十字架上,開始聚焦大時代背景下個體生命的生存感受和體驗。這些,都顛覆了以往主旋律電影的特色,突破了儒家文化積極入世、兼濟天下、家國意識、民生關懷的影響,改變了電影中的宏大敍事場面和“神性”的人物性格。這些,都是影片的亮點。

這部電影要告訴觀眾:主旋律的電影,也可以拍的非常時髦,非常現代化,甚至非常摩登,而不是非得伴隨着貧窮、質樸、基層、嚴肅、刻板。這,首先歸功於國家的發展,從一窮二白到先進富裕,其次要歸功於電影人的努力,他們衝破桎梏,更加回歸真實、人性。總體上則表現出了中國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發展與成熟。

電影“懷揣中國夢的留學人員搶佔世界科技制高點”的故事,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政治思想:在現階段,不僅僅是“萬人空巷、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不僅僅是“慷慨激昂、蕩氣迴腸保家衞國”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有並且應該有時尚元素和生活氣息,它們也可以是愛國體現,也無礙於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此的處理手段,將從前主旋律電影呆板的面孔變成微笑,讓人更加親切,更加能夠融入劇情,產生心理認同。讓人淡忘了對主旋律電影的恐懼和排斥,變説教為傾訴和溝通,主旋律電影從“高位”上走了下來,來到了羣眾的身邊和心坎兒裏。

然而,最讓導演煞費苦心的,是電影的內在教育意義。無論什麼時代,主旋律電影都承擔着教育羣眾、傳播正能量的作用的責任。電影的題材、技巧發生變化,但主旨不能變化,技巧要為目的服務,技巧不能干涉目的的達成和實現。我們看到,在《東方中國夢》中,在電影鮮活、質感的外表下,詮釋的仍然是那種亙古的精神:國家的強大和發展,“中國夢”的鑄就,仍需要無數志士仁人對祖國的真情,無數英傑賢達們處世為人的純粹,需要中國兒女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真抓實幹、忘我奉獻。

這種“真”和“純”,在電影裏有着非常好的體現。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建國、楊明遠、趙普等人,作為海外生物科學領域成績斐然的學界精英,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來艱苦創業,篳路藍縷,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留學報國的承諾,在世界的前沿升騰起“中國力量”。影片中,最讓人振奮的是主人公王建國的夢想:通過基因科學讓人類“不餓、不病、不傻、不老、不死”。這個目標,這種情懷,展現出了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的擔當,也昭示出了他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最真誠和最純粹的人文情懷:為了人類的幸福,放棄自己的安逸,造福萬民,為國爭光。

在資金缺乏、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在研究遭遇挫折的關頭,博大人沒有畏縮和放棄,而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一路走來,始終洋溢着一股催人奮進的激情,讓人充滿希望。他們都有極高的科學天賦,但天才只有在辛勤汗水的澆灌下才能夢想成真,他們在科學王國裏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為中國人民樹立了可貴的榜樣,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大長國人志氣,激勵人們奮發。

《東方中國夢》觀後感 篇三

夢是一種慾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東方中國的夢》是通過基因科學使人類達到“不餓、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目標,這昭示出了眾多科學家心中的中國夢。觀看完此片,心靈頗有感觸。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當心中有了這份牽掛,有了這份眷念,無論走多遠都會走回來的,因為那才是我們的家——中國。《東方中國夢》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建國、楊明遠、趙普等人作為海外生物科學領域成績斐然的學界精英,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條件,回來艱苦創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留學報國的承諾,開創了全新的事業和人生。在世界的前沿升騰起“中國力量”,這股正能量是他們所匯聚的,也是我們所期待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難以割捨的家國情愫,葉落歸根的歸屬感也就成就了中華特色民族文化的內容。家是最温暖的港灣,每個在外求學、打拼的人説起家來,情緒都會異常的激動。那因為家時刻在為我們守候着,無論是在外的你是如何窘迫、如此困境,家都會給你温暖的力量,讓你有着源源不絕的動力一直前行。每次,心情低落的時候,只要打個電話回家和媽媽聊聊天,扯扯家常,縱然説來道去還是那幾句,但是似乎不會覺得厭煩,相反卻是倍感温馨,心靈也一下子就平復了,我想那就是家的感覺吧。國是千萬家,其實也就是一個大的家庭。改革開放以來,近幾年的雪災、水災、地震、禽流感等災難一直在考驗着我們這個大家庭,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互助精神,讓我們一次次的從危難中度過來。我想這就是國家的力量,是我們匯聚起來的力量,“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所以我們的國家要大家同心協力維護和努力的創造。古往今來,才有那麼多的仁人志士為國獻身,為民族的獨立而奮鬥到底,為中華之崛起而義無反顧的投身於中國發展創造中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所有華夏兒女的共同夢想,實現這個夢想有賴於我們的共同努力。國家的強大和發展,“中國夢”的鑄就,仍需要無數志士仁人對祖國的真情,無數英傑賢達們處世為人的純粹,需要中國兒女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真抓實幹、忘我奉獻。因此,影片中的愛國學者為了中國夢,而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科研條件,而投身中華崛起大夢中去的精神深深折服了我,讓我心中也燃起了一股熊熊烈火。

科技仍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東方中國夢》影片中主要以基因科學為科技先導的例子,來詮釋生物科學家通過科學技術來使人類實現“不餓、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目標。夢想讓劇中的主人公們擺脱了世俗瑣碎的慾望,讓人的精神變得更純粹高潔,讓理想的力量全面釋放。無論是歸國博士王建國還是天才少年扎西,都傳承了這個精神火種。讓觀眾看到了當代科學家新的風貌,感受到中國夢需要科學力量支撐。科學家們在艱苦創業的生命歷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成功組裝了科學發展的產業機制,成功組裝了精神創造的團隊模式,成功組裝了人生奮鬥的心智。這些都是對中國夢的有力詮釋。自改革開放以來,科教興國的就提上了議程,一直作為我們發展的戰略,推動着我們整個民族的前進。知識改變命運,科技促進發展。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將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影片中每個青年學子都想的通過科技來實現自己的夢境,比如“我要通過對水稻基因的研究讓世界糧食增產10%”、“ 我要攻克唐氏綜合症,讓每個新生寶寶都健康”、“ 我要為攻克所有的疾病義務提供基因測序”等等。科技的力量,讓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可能。影片中,充分驗證了“科教興國”戰略的明智性,也展示了他們認真貫徹落實的偉大成果。這是一個科技信息時代,我們要認真落實科學觀,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緊跟着時代的科技信息的前言,讓科學技術成為我們發展的源泉與不竭動力。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代的步伐依舊大踏步的前行,與時俱進的我們唯有不斷的開拓進取、堅持不懈的奮鬥。經典的閩南語歌裏有句是這樣唱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我想中國夢的鑄就,也是無數人奮鬥拼搏的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ykkz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