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精彩多篇)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精彩多篇)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精彩多篇)

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心得 篇一

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打贏防疫阻擊戰,黨員領導幹部是“關鍵少數”,必須關鍵時刻站得起來,危難關頭豁得出去,在戰疫一線譜寫“血與火”的時代之歌。

在戰疫一線檢驗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感染人數繼續攀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已有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遏制疫情蔓延的勢頭,在充分發揮醫務人員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還需各級領導幹部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嚴防嚴控、嚴格排查,阻斷傳染源,同時做好民生領域的其他工作。因此,領導幹部要有“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勇氣和魄力,在普通羣眾隔離在家的時候,“逆行”戰疫一線,靠前決策,靠前指揮,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着力解決時下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堅決維護好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現實利益。

在戰疫一線感悟責任與榮耀。入黨誓詞中寫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我是黨員,我先上”彰顯的不僅是勇氣與擔當,更是責任與榮耀。“為官避事平生恥”,疫情防控面前,各級領導幹部既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更要在危難時刻敢於站出來、跳出來,不顧生死,義無反顧,共赴時艱。向疫情宣戰,集結號已經吹響,黨員領導幹部是羣眾的“主心骨”和“定盤星”,“人民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關鍵時刻就要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積極走好羣眾路線,帶領廣大人民羣眾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眾志成城,戮力同心,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時代的責任與擔當,捨我其誰,捨生取義,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在戰疫一線錘鍊黨性和信念。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黨員領導幹部需直面生死,能否經受住考驗,是黨性信念是否堅定的“試金石”。共產黨員,就是要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抗疫前線黨員先上”“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如果沒有強大的黨性信念支撐,又怎能直面生死依然無畏。堅定的黨性信念不是自然而生的,而是要經過嚴格意義上的黨性歷練才能產生,疫情防控是當前最緊迫的政治任務,也是錘鍊各級黨員領導幹部黨性意識的“主陣地”,要自覺在戰疫一線強信念之“筋”,健理想之“骨”,推動全黨上下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發揚鬥爭精神,勇於擔當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二

1月18日,星期六,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到趕往武漢的緊急通知。時值春節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陸續踏上回家的路。當天去武漢的航班已無機票,火車票也非常緊張。頗費周折,鍾南山才擠上了傍晚5點多從廣州南開往武漢的高鐵。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沒有準備羽絨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

上車無座,他被安排在餐車一角。當天,鍾南山在餐車小憩的照片刷屏微信朋友圈: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

這一天,武漢市衞生健康委員會通報,新增5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提醒公眾的同時,卻選擇了逆行。

“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20日,作為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關鍵時刻發出的“預警”,為控制疫情在全國範圍內的蔓延贏得先機。

自掛帥出征以來,鍾南山始終衝在前線,始終如鐵人般拼命:4天內奔走武漢、北京、廣州三地,長時間科研、開會、遠程會診、接受媒體採訪,甚至在飛機上研究治療方案……

夫人既生氣又心疼:“能不能讓他多睡一會兒?”但她非常瞭解丈夫,知道勸也勸不住,因為丈夫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有人曾這樣評價鍾南山:既有國士的擔當,又有戰士的勇猛。他迴應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他變得容易落淚、傷感。冷冰冰的疫情通報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家庭,他心疼他們。

每次在媒體面前發聲,他似乎帶來更多壞消息,但當所有人都害怕時,他又用專業知識給大家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鍾南山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學者大義。廣大網友用樸素的言語迴應對敢醫敢言的鐘南山的信任:“幾時才動?鍾南山説動才動!”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心得 篇三

生命是一場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聲啼哭就拉開了相聚的序幕,於是以後的歲月裏,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就有了數不清的相遇,相識,相處,相愛,相恨,到最後的相離。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相聚,哪一種形式的別離,到最後終究是曲終人散。

對於植物來説,積蓄力量,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是對於非洲南部戈壁灘上的伊米小花來説,用五年的時間換來兩天的燦爛,卻是小花生命的意義。伊米小花只有一條細細長長的根,五年前在地底紮根,而在五年後的春天,伊米終於利用這五年來積蓄的力量,鑽破了硬土,在這荒涼的沙漠中綻放。雖然沒有人注意過這種四色的伊米小花,但是它依然為這淒涼的戈壁灘增添了勃勃生機。

到這裏,我大吃一驚,五年,對於一株植物就是一種煎熬。對於伊米小花而言,這五年裏它的根系遇到了黑暗,遇到坎坎坷坷,可能喝不到水,還可能經歷了嚴寒酷暑……

在一台充滿愛的呼喚的晚會上,炫目的燈光照在一張樸實的臉上,這個人就是徐本禹,他手裏拿着愛心造型的獎盃,講述着他“感動中國”的生命歷程。他出生在一個窮困的家庭,靠着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走出農村,考上大學。但就在他考上研究生後,面對美好的前程,他卻選擇回到貧困的農村,做一名老師,回報給予他無限關愛的社會。在艱苦的環境下,他想過退縮,在貧困的條件下,他也哭過,但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支持着他的選擇,他的生命也因他的選擇而綻放着愛的光彩。

在疫情面前,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感動。他曾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錢,有人捐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湧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生命的力量,在這一刻爆發。

感恩生命,感恩祖國,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從自我做起,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四

國有難,召必至,耄耋之年,星夜逆行奔武漢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可以説是中國抗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説:中國的醫生從來都是好樣的,越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越能看出一個醫生的本色。

2020年1月18日,這張照片刷屏網絡。照片裏,鍾南山靠着餐車座椅,面容疲倦。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天他剛搶救完病人從深圳回到廣州,接到通知後,又立即想方設法趕往武漢。

接下來的四天,他開始了幾乎晝夜不停的工作。1月19日,武漢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晚上媒體連線,向公眾傳播專業觀點,受命出任新冠病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1月21日,在發佈會上解讀最新情況,為公眾答疑。

很多人都已忘記,此時的鐘南山已經84歲高齡。

鍾南山公開發言,強調疫情存在“人傳人”現象,這個關鍵性判斷改變了中國的抗疫進程。

有了早期的準確研判,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戰“疫”,從武漢到全國,全面打響。

“敢醫敢言”,這四個字常年掛在鍾南山辦公室的牆上,這也是他從醫生涯的真實寫照。

17年前,在與非典的“遭遇戰”中,鍾南山和同事們提出並證實“非典”的病因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告訴大家“非典並不可怕,它可防、可治、可控。”之後,他還主動請纓:“把最危重的病人都送到我這裏。”

2003年以來,無論面對“非典”還是H1N1、H7N9、莫斯(MERS),鍾南山總是在一線孜孜探求、及時發聲。

這位精神煥發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工作在一線,他和他的團隊正在全力推進建設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對他而言,同病人在一起,讓病人轉危為安,是醫者的幸福。敢醫敢言,不是簡單的勇氣,這四個字是院士的專業、是戰士的勇猛,也是國士的擔當。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心得 篇五

一紙請戰書,滿滿的紅手印,生死線上方顯你的深情……你,逆行的背影,是最美的風景。

——題記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蓄謀已久的戰爭,對我們發起了猝不及防的閃電戰!當大家還沉浸在迎接春節的喜悦中時,它已經伸出獠牙悄悄逼近我們。一夜之間,各大新聞媒體滿屏的都是疫情進展的情況,周圍的人們不斷地尋找着抵抗疫情的各種辦法。藥店人滿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價難求的精貴物;商場、馬路門可羅雀,人人戴着大口罩,冠狀病毒給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陰影。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醫務人員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他們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膽英雄。在生死時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擔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社會重任。84歲的鐘南山院士,本該退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卻在國家、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再次“掛帥出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看着他疲憊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夜以繼日,不眠不休,他們拼盡全力,與病毒較量,為生命站崗。他們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風景!

難道“逆行者”們不怕死嗎?難道“逆行者”們不想在這春節之際和家人吃個年夜飯嗎?難道“逆行者”們就不想躲在家中遠離病毒嗎?不,他們也害怕,他們都有家有室,是他們的不畏犧牲,他們的醫者仁心,他們的責任使命支撐着他們。選擇逆行,選擇堅守的他們把對人民的愛、對祖國的愛放在心底,用堅定的手印,表達着擔當與承諾;用最美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用堅守的背影,演繹着泱泱大國生生不息。

這是疫情中最富勇氣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後方,而是去往最危險的戰場。他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用自己行動書寫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華篇章。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從__的系列重要指示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各地方各部門的快速跟進到專家醫生的全身心投入,從城市之間的守望相助到民眾之間的相互鼓勵,從企業的物資捐助到個人的關心幫助,還有按滿了紅手印的“請戰書”、抗擊疫情的黨員醫生“突擊隊”、幫助搬運物資的“志願者”、瞞着家屬衝在一線的新聞工作者。.。.。.在疫情面前,無數“逆行者”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組成了一道鐵壁銅牆,將病毒擋在身前,守衞着身後人民羣眾健康與安全。

在抗擊病毒的第一線還有許多的背影,醫生們忙碌的背影,記者們奉獻的背影,為醫生送飯的各行各業人羣感激的背影……這是這些背影,讓這場戰爭也充滿了温情。難忘啊,這重重背影;難忘啊,這些抗擊新冠病毒前線的英雄們!我們堅信,用不了多久,病毒一定會被消滅,疫情一定可以控制!祖國大地一定能夠變得生機勃勃!

“疫情不止,我們不散”。一位疫情“紅區”90後護士的話語讓無數人感動淚目。大災當前不退縮,越是艱難越向前,他們是新時代最美的“逆行者”,更是我們心中最可敬的時代英雄。我要向他們學習,我願意做這樣的人!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心得 篇六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受威脅者,人人亦是抗擊疫情的行動者。人人皆有愛,就能讓病毒無處遁形。——題記

一封滿是紅手印的請戰書,近幾天在網絡中刷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2003年曾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醫療隊隊員們,主動請戰參與防控工作。“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錚錚誓言,令人欽敬。

誰都知道,此時選擇再赴一線意味着什麼、可能遭遇什麼。但是就有人在申請書中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8個大字,就有人毅然選擇向險而行奔赴武漢,就有人義無反顧堅守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視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護人員多一分擔當,疫情就少一分肆虐,百姓就多一分安泰。他們的勇氣與擔當,令人肅然起敬;那一個個身穿防護服的背影,自帶光環,温暖人心。

這是一場與死神的博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懷揣一顆赤誠心、無私心,他們放棄和親人團聚的時光,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衝鋒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計報酬,不畏生死,不講條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人民健康殫精竭慮、無怨無悔。

他們傾盡全力守護人民健康。摘掉口罩,鼻樑已被磨破,臉頰的勒痕清晰可見;脱掉防護服,汗水早已濕透衣背;年幼的孩子隔着防護欄探望幾天沒有回家的護士媽媽……一幅幅令人淚目、心疼的畫面,定格了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的諸多不易。是他們堅守一線、默默守護,以“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的醫者仁心全力以赴,更多的患者才得以及時確診,治癒恢復的病例也在持續增加。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總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偉大。以疫情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手挽手、肩並肩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讓我們看到了病毒陰霾背後希望的曙光。但是,“逆行”並不是一場孤獨的跋涉。醫生護士、科研人員、媒體記者,等等,無數閃爍着人性光輝、奮戰在抗疫戰場上的忙碌身影,匯聚成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國力量。眼中有光才能靈魂有愛,心懷敬畏才能善意滿滿。隔絕病毒,但絕不隔離愛。心相印,手牽手,需要同理心、同體心和換位思考。有一種的藥物叫愛,有一種抗體叫愛,有一種愛叫中國!我們不能在“戰役”裏衝鋒陷陣貢獻更多,那就做好配合保護好自己,蓄積後勁,為明天的奔跑做好準備。這場“戰役”每個人都不能掉隊!

眾志成城,沒有邁不過的坎;心手相牽,沒有翻不過的山。今天,武漢在努力,中國在努力。這是一個“強敵”來襲的冬天。但無論經歷怎樣的酷寒,春天終會如期到來。集聚了強大發展後勁的民族,一定能走得更穩,跑得更快

讓我們心相連、情相擁、愛相通,不膽怯、不退縮,肩並肩、手挽手,築起抗疫的鋼鐵長城,一起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相信中國,必將迎來美好的春天!

鍾南山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 篇七

他是“士之德才蓋一國”的國士。新冠疫情發生後,他作為國家醫療與防控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與其他幾位院士專家趕赴武漢,與前期派駐前方的工作組共同研判疫情形勢,為中央提出決策參考。1月20日,他代表專家組發出新冠肺炎“人傳人”“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的警示。他在疫情不同時期的發聲,對疫情防控的指導、疫情走向的研判,成為國人心中的“風向標”和“定海神針”。

在面對境外少數政客和媒體別有用心地拋出所謂“瞞報論”時,他霸氣迴應“我們不需要向他們解釋,我們用事實説話!”在央視“開學第一課”的講台上,他擲地有聲:“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傳染病防控領域的權威專家。他長期致力於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成果豐碩,功績卓著。疫情期間,他敢醫敢言,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9月3日,世衞組織新冠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共同主席在成員國吹風會上宣佈了專家組成員名單,鍾南山入選,他在耄耋之年又被賦予新的身份。

他是持槍在前、衝鋒陷陣的戰士。在非典疫情期間,他就不顧生命危險夜以繼日工作,彼時已67歲的他曾連續38小時未閤眼,因過度疲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今年1月18日,他成為最早的逆行者,從廣州趕赴武漢。因為春運期間票已售罄,他被安排在餐車裏。那張他仰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盡顯疲態的照片,至今仍讓人見之淚目。

他還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人。他在網上教人如何正確摘口罩的演示視頻,被網友評價為既“專”又“萌”;因老伴李少芬是上世紀50-60年代的女籃國手,同樣愛好運動的他自稱是“籃球女婿”。在他擔任疫情防控指導的CBA賽場,他成為“追星族”,對中國籃球名將如數家珍;他在談到與他同齡妻子時的羞澀和靦腆,讓網友直呼:“吃到最甜的‘狗糧’”……

他為國為民的使命感,他的職業精神、專業能力、醫者仁心,以及生活中的嚴於律己和寬以待人,讓“偶像”“男神”的稱謂不再受職業和年齡的限制——“追星當追鍾南山”成為全民共識。

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中國速度”建造時,網民將他與之相提並論,稱“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山’鎮毒”;疫情初期,一首“不動謠”在網上廣為流傳,其最後一句“鍾南山讓動才能動”,於詼諧中傳遞出民眾對他的依賴與信任。

鍾南山哭了、鍾南山笑了、鍾南山的“萌”、鍾南山的“羞澀”……他的每個微表情都成為網民津津樂道的話題和各社交媒體的熱搜“爆款”。3月,他被個別居心不良者攻擊,引發全網憤怒。“您守護國人,我們守護您”……民眾隔空聲援,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他的尊重與愛戴。

在央視“開學第一課”的講台上,他還介紹了他名字的由來。1936年10月,他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有座鐘山,所以父親給他起名“鍾南山”,“希望我像大山一樣歷經風雨依然屹立”。

如今,中國有“南山”,白髭殊未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w8k3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