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新版版(新版多篇)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新版版(新版多篇)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多篇新版版(新版多篇)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張桂梅,1977年6月,河匯村村民。在丈夫慘遇車禍身亡後,面對年幼的孩子和年邁多病的公婆,她斷然拒絕“好心人”讓其改嫁的勸説。最後,簽訂以“為公婆養老送終”為提前的入贅協議,招夫上門共同孝敬公婆,擔當養老撫幼責任,樹立了尊老敬老的典範。

擺脱喪夫之痛,以單薄的雙肩毅然挑起生活重擔

張桂梅出生於木石鎮儉莊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雖然家裏經濟並不富裕,但卻是一個忠孝之家,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她知道了什麼是忠孝仁愛。

2002年,心地善良的張桂梅嫁到了河匯村,可就在2007年春,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不僅帶走了丈夫年輕的生命。巨大的悲痛讓她痛不欲生,一度喪失生活信心,但是看着風燭殘年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頓時清醒過來--“絕不能讓喪失獨子的公婆整日以淚洗面,無依無靠,即使命運拋給我千斤重擔,我也要勇敢地肩負起身為兒媳和母親的責任。”。

於是,張桂梅掩蓋住心內的痛楚,每天早出晚歸外出工作,回家後悉心照料公婆和兒子,田間地頭更是經常看到她獨孤的身影。為了不讓公婆看出她的疼痛和艱辛,張桂梅總是面帶笑容,於是歡聲笑語再次回到這個不幸福的家庭。

簽訂“入贅協議”,堅決為老人養老送終膝下盡孝

女人能頂半天,可是整個頂下來,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氣,生活十分艱辛。張桂梅的公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自己卻又幫不上什麼忙,心裏十分着急,於是就勸她早日改嫁。可張桂梅死不同意。善良的她想到自己改嫁可以帶着孩子走,但誰願意接受兩個不沾親不帶故的老人呢?如今公婆膝下已沒有兒子,4個女兒又遠嫁外地,誰來照顧他們呢?兩老都已經高齡,身體均不好,婆婆王傳美有嚴重的氣管炎,公公張茂春腿腳不好,她實在是不忍心改嫁。

“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把這個擔子扛起來,這是我應該替丈夫承擔的責任。”張桂梅堅定地説。可婆婆王傳美看着不忍心,一再勸她:“梅子改嫁吧,你這麼年輕,不要因為我們拖累了你,我們不會埋怨你的。”婆婆的一席話讓張桂梅淚如雨下,“娘,不要再説了,就是改嫁我也要帶着你們。”

最後,在大家的勸説下張桂梅同意改嫁,但是她有個前提,就是必須招夫入贅前夫家中,一起伺候兩位老人,否則她終生不嫁。她的這一要求在整個村子傳開來,很多適婚男人聽説後打了退堂鼓,然而還是有人被她這份執着的孝心打動了。忠厚老實的劉信聽説她的故事後深為感動,他認為張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説明她很孝順,有責任心,於是拍着胸脯答應了。就這樣,又一個家庭組成了,婚後,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在照公婆的同時,對新的公婆張桂梅同樣照顧得很周到。劉信父母深明大義,也非常理解兒媳婦和劉信,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又恢復了恬靜幸福。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盡心盡孝感動鄉鄰

在張桂梅家中,剛剛過世的婆婆王傳美生前,説起張桂梅和劉信,老人總是讚不絕口:“他們對我們真的很好,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比親生的還好。”婆婆去【】世前,每日早晨,張桂梅即便再忙,也會給婆婆梳頭,下午回來再晚,也會給老人捶捶肩膀揉揉腿。劉信每晚也會端着酒和菜到老人的房間,與老人邊喝酒邊聊天,排解他們心中的孤獨。

可前不久,又一場突來的災難再次考驗着這個歷經風雨的家庭。劉信唯一的兄弟也因車禍不幸遇難,留下父母和孩子。面對兩邊都需要照顧的老人和孩子,張桂梅和劉信誰都沒有撇下,為照顧兩邊的老人,他們經常奔波于山亭和滕州之間。目前,張桂梅和劉信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兩個幼小的孩子也有了遠遠超過自身年齡的責任和擔擋,不僅學會了料理家務,更學會了如何照顧老人,如何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做一個好人。

“她對婆婆非常孝順,我們村裏人都很佩服她。”熟悉張桂梅的河匯村村民於媜説,張桂梅逛街時看到好東西,首先想到給公婆買,每到過年,她都要給公婆買新衣,到了老人的生日,她還要做一大桌菜,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聚一聚。

在這個不是靠血緣關係維繫的家庭裏,他們勝似親人,其樂融融。如今,劉信到城區務工養家,張桂梅婚生了一個兒子後,重組的一家人在經歷風雨之後,又恢復到往日的幸福和甜密。“百善孝為先”張桂梅雖然簽訂的僅是一張明確責任義務的協議,但它卻有力表達了張桂梅孝敬公婆的決心,傳承和昇華了數千年中華孝道。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二

張桂梅在她收養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於父母缺乏文化,從小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家庭也無法擺脱貧困。這使張桂梅悟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要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關注偏遠貧困山區女童教育問題。她認為,偏遠貧困地區的落後,主要是教育的落後,而教育的落後又集中體現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為提高偏遠貧困山區人口素質,改變貧困面貌的關鍵。基於這樣想法,幾年來,她致力於興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併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採訪。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説:“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裏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裏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十七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她説:“國家提出這樣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裏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裏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七大歸來以後,張桂梅一邊忙着深入機關、學校、企業宣講十七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老總宣講十七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一位煤礦老闆激動地説:“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什麼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不少老闆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籲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十七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項目。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並於2008年3月,先招九年級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並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張桂梅收養兒童的規模可以擴大到100人。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今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張桂梅的優秀事蹟,心裏有頗多感觸,讓我激盪不已。

張桂梅是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師思想、行動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師德:愛崗如命,愛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樹,紮根在教育最基礎的崗位上,一去就是幾十年。二十多個榮譽,足以證明她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揮灑的汗水和心血,為社會培養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設者和高技能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桂梅還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對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斷超越。正因為有無數個張桂梅的奮鬥,才有力地撐起了國家的脊樑,不斷超越,在國際事務中居於舉足重輕的地位。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作為彝良縣職業高中的黨員教師,我要以張桂梅為榜樣,學習她為了教育事業發展而捨去小我;學習她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奇蹟,抒寫人生優美的華章;學習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踐行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張桂梅優秀事蹟有感》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1200字 篇四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02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國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會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説,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説:“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枴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説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説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觀看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教育事業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心得2300字 篇六

8月26日晚,簡單吃點白粥和青菜後,放下筷子的張桂梅不忘叮囑同桌的人:“一定要吃完,別浪費。要在我們學校,如果有學生倒了一粒米,我可是要讓她回家背一麻袋米來的。”

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兒童福利院院長,她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讓18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等先進事蹟感動了很多人。但關於她勤儉節約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並不多。

為了省錢辦校,她曾經一天只花三塊錢生活費

被人扶着走到桌邊,從裝着十幾盒藥的塑料袋裏,拿出藥盒打開,摳出藥片,一把倒進口裏,再端起水杯仰頭喝水……這些動作張桂梅熟悉得像是做過幾千遍。有四顆白色藥片,她喝了兩次水才嚥下去。

“現在就是看病最花錢。”她被查出全身上下有三十多種疾病,當天從華坪坐了六個小時車才到昆明,下車時她已經渾身痛得走不動路了。

“之前是搶救花得多。今年在昆明檢查,花了兩萬多。”她心疼這些錢。

這次來昆明,是雲南省教育廳邀請她參加活動。有同事勸她,別再穿黑衣服了,上鏡不好看。她翻遍衣櫃,只找到一件格子襯衫,還是幾年前買的。多年的病痛和辛勞,讓當年130斤的張桂梅瘦到不足100斤,衣服已經不合身了,穿着直晃盪。

“不管了,我就穿這件上台發言了。”這幾年,她給自己買過最貴的衣服只花了20多塊錢,女高學生花100來塊錢給她買了一雙鞋,她嫌貴。“上一百塊錢就叫貴。穿什麼不是一樣,花那麼多錢做什麼。有那點錢,我花在學生身上多好。”

她沒買房,一直住女高宿舍,和三個學生一起,睡着和大家一樣的鐵架上下鋪。有人問她,為什麼不花錢買張舒服點的牀時,她回答道,躺哪兒不是睡。

為了省錢辦校,她曾經一天只花三塊錢生活費。她晚飯常常只吃一塊餅,中午就在福利院裏簡單吃點。她辦公室裏常備小麪包,餓了就撕一小片墊墊肚子。

多年來,她從來沒有在學校報銷過餐費、差旅費。校長辦公室的桶裝水還是她自己掏錢買的。

希望她們保持家裏農民的風格,那種東西丟了可惜了

認識張桂梅的人都知道,她在大山裏的女孩和育幼院孩子身上花錢,從來不手軟。買高三模擬題花了32萬,她説,只要學生成績能提高,就值。

今年,華坪女高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名全麗江市第一,張桂梅卻説她不滿意,盼着能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而且不是降分錄取,要她們自己憑實力考進去。

8月下旬,華坪女高新一屆高一學生160人開始參加軍訓。有學生向她抱怨訓練太累,哭着想回家。她勸了半天,孩子最後説想喝飲料。十幾塊錢的燒仙草,全校500多個學生一人一杯,她請了。

晚上回到宿舍,和她一起住的學生嗔怪她,五千多塊錢眼都不眨就花出去了:“你太寵這些小師妹了。”

她説,因為答應了孩子不能反悔,吃到孩子肚子裏就沒浪費。她也是想把新來的孩子們穩住,安心留下來學習,感到學校就是家,想吃什麼就有什麼。

“讓她們自信,覺得自己比誰都不差。”説到她的學生,前一刻因為病痛靠在牀頭的張桂梅坐直了身子,“我要給大山裏的姑娘一個尊嚴。”

孩子們的校服,是她這幾年花錢的大頭。她勸人不要給孩子們捐舊衣服。經過清洗消毒,衣服穿不了幾次就破了。她覺得郵費貴,浪費可惜。

其實,她還有別的顧慮:“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原來是沒辦法,我鼓勵她們穿舊衣服。現在一件衣服才20來塊錢,我買得起了。孩子知道自己穿的是新衣服,不是撿的舊衣服,她心裏是不一樣的。”

寵歸寵,她對學生的管教很嚴格。已經當上派出所民警的學生陳法羽説,在華坪女高吃飯,吃多少自己打多少不許浪費,用水有固定的時間段。校服不小心勾破了,簡單縫一縫就繼續穿。

質樸二字,寫進了華坪女高的校訓。“因為我反對浪費。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知道賺錢的辛苦。希望她們保持家裏農民的風格,那種東西丟了可惜了。”張桂梅説。

把黨徽別在胸前,因為“看着就有力量”

這些年,張桂梅把自己的工資、獎金、捐款等100多萬元,全都捐了出去。總工會給她慰問金,她一分不要,過年時一人1200元給了女高老師。有人送她新衣服,她轉身送給了女高和育幼院的孩子,甚至是學生家長。大雪天去家訪,看到學生和家長穿得單薄,她馬上脱下棉衣,還讓身邊的人把棉衣脱下來,留給了這一家人。

提起把去世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毛線背心給了生病的學生,她有點黯然神傷,但卻説:“放那裏也是放着。紀念死人不如給活人解決問題。”她不希望那個孩子知道這件事,她希望他永遠不知道。

當天這位頭髮花白、皮膚黝黑的老人從椅子上起身,需要借兩個人的力攙扶着。“扶她時要特別小心,不能碰到她右手上臂一個饅頭大小的鼓包,會痛。”華坪縣紀委監委幹部吳燕説,張桂梅的雙手常年痛得伸不開,貼滿了膏藥。

吳燕説:“她現在渾身上下都痛,有時候走路還要人扶。有的東西不能用錢來衡量。她為孩子們的付出,是真的把命搭進去了。”

張桂梅每天最多睡4個多小時,5點鐘就起牀,是全校起牀最早的人。為的是給學生們摁亮下樓梯的路燈,只因為以前有孩子在那裏摔過跤。

有學生突然生病被送去醫院,她就擔心得整宿睡不着:“等接到老師報平安的電話,我一看天已經亮了。”

張桂梅是全家最小的孩子,結婚前有哥哥姐姐寵,結婚後有丈夫寵。在喜洲時,她常下館子,曾拿着4000塊錢去成都,只是想吃頓豆花。而現在她卻説,希望把人生奢侈的那一段省略掉,她想從一開始就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吃苦。

前幾年,有朋友和她一起去家訪。看到家徒四壁的場景,朋友説:“老百姓苦成這樣,黨員幹什麼去了。”這句批評像針一樣扎進了她心裏,也更堅定了她要幫助大山裏女孩的決心。

她須臾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黨徽她現在每天戴着睡覺,換衣服後第一件事,是把黨徽別在胸前,因為“看着就有力量”。

那天,有個年輕小夥看到她胸前的黨徽,管她叫老黨員,還説自己也是黨員。黨徽成了這位老黨員和青年黨員的“接頭暗號”。張桂梅説:“現在大家説願意説自己是黨員,覺得好光榮,挺好。”

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七

張桂梅同志自工作以來,一直致力於工作,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境國家貧困地區,致力於高尚的教學和教育事業。她患有各種疾病,但經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痛苦,始終堅持在三英尺的平台上。憑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開展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孩子,過着節儉的生活。她拿出大部分工資來幫助貧困學生,為沒有學費的學生支付學費,帶生病的學生去看醫生,在寒冷的天氣裏給他們買被子,把母親的愛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關心生活中的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細緻地照顧他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視頻時,我的眼睛總是濕潤的:當她每天在寒假和暑假走這麼遠的山路,只是為了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告訴父母和孩子成績很好,只要她被華坪女子高中錄取,她就可以免費上學;當她晚上在手腳關節塗上治療風濕病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椅子上;當她面對鏡頭時,她唯一的願望是我想再活兩年,送這些孩子上大學,我的心非常震驚。作為一名教師,很難達到張桂梅同志的無私道德品質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幫助窮人,愛無限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和我周圍的許多人都參加了這場扶貧鬥爭。早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有幸參加了一次慈善活動,為貧困山村的窮人獻上愛。我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我的心萌生了我應該為此做些什麼的真實感受;畢業後,我來了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羣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張桂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九

堅韌執着、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着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着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台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

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裏,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着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麪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羣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

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ianjinshiji/lk6e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