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多篇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多篇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多篇為本站的會員“愛在你身邊”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多篇

民法典關乎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編纂民法典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彙集眾智、集思廣益的過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1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

民法典編纂的全過程離不開黨中央堅強領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將編纂民法典列入黨中央重要工作議程,並對編纂民法典工作任務作出總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並原則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就民法典編纂工作所作的請示彙報,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按照工作安排,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方式進行:第一步先出台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台民法典。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完成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第一步,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堅實基礎。民法總則通過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工作全面啟動。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整體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進行初次審議。2019年12月,民法總則同經過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出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通過民法典編纂,進一步完善我國民事法律規範體系,為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也為不斷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依據和規則支撐。”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表示。

編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對於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民羣眾對美好幸福生活有更高的要求,物質生活得到提高以後,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對於人身財產安全,對於人格尊嚴維護有更高的要求。”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表示。比如,民法典草案中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也迴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解決了實踐中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再如,明確將個人私人生活安寧規定在隱私權之中,禁止針對他人發送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侵擾個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等。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2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迴應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法典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所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為權利實現提供有力保障。整個法典的制度和規則設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法典中關於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等的各項規定,將民事權利法定化、具體化,使其真正成為新時代保護人民民事權利的重要法律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我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集大成,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編纂、審議過程,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頒佈實施必將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法律保障。

順應更好維護人民權益的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目的是更好實現人民福祉,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羣眾合法權益。民法典主要以民事權利為主線而展開,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所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併為權利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對民事權利進行確認和保護是人民羣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權利行使規則指引人們正確實施民事行為,權利保障規則為維護權利提供強有力保障。

我國民法典構建了完整的民事權利體系,為人民羣眾追求美好生活提供製度保障。民法典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權利保護的一般規則,確立民事權利保護的總綱;民法典物權編、合同編構建並完善了產權保障體系;民法典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等廣泛確認個人的各項人格權利和身份權利,與財產權規則相結合,共同構成民事權利保護的完整體系;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對侵害民事權利的侵權責任作出規定,為民事權利的保護提供兜底保障。可見,整個民法典體系就是圍繞民事權利的確認與保護而展開的。可以説,民法典在價值導向上始終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目標追求,順應了人民羣眾更好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3

我國民法典創造性迭出,其在抽象理念、宏觀結構、立法技術、微觀制度設計等諸多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中國經驗、貢獻出中國智慧。

體系結構上的貢獻。我國民法典通過使人格權、侵權責任獨立成編,貢獻出一個嶄新的民法典編纂結構。在歷史上,法國民法典建立的“三編式”(人—財產—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結構、德國民法典建立的“五編式”(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結構具有範式意義併產生了廣泛影響。我國《民法典》建立了由“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構成的“七編式”的獨特結構,這是一個極富原創性的新結構,為其他國家編纂民法典提供了可資參酌借鑑的新樣本。

立法技術上的貢獻。傳統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未對民法基本原則進行集中或系統的直接表達,我國民事立法歷來比較重視立法的價值宣示功能,各法在法律文本中明確規定該法領域的基本原則,已成為一種立法傳統。民法典詳細規定權益保護、平等、意思自治等8項基本原則,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傳統。這種重視價值宣示功能、全面列舉基本原則的立法技術構成了我國的立法優勢,已開始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產生影響。

抽象理念與具體制度上的貢獻。僅以民法典有關環境保護的理念及制度為例。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民法典秉持綠色理念,不僅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基本原則(第9條),而且設計了一系列精細制度,如業主的保護義務(第286條第一款規定)、用益物權人的保護義務(第326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時的保護義務(第346條)、合同履行中的保護義務(第509條第三款)、債權債務中止後的回收義務(第558條)、出賣人包裝時的保護義務(第619條)、出賣人的回收義務(第625條)、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侵權責任編第七章)等,由此建構出一套較完整融貫的制度體系。這是當今世界有關環境保護最先進的民法制度系統,是我國民法典對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貢獻。

只有在中國豐富的社會實踐、悠久的歷史傳統所形成的深厚土壤中才能誕生出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這部凝聚着中華民族古今智慧、洋溢着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民法典,為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奠定了堅若磐石的厚重基礎,成為實現民族復興、走向繁榮昌盛的“國之重器”;它致力於解決時代問題、充分反映二十一世紀時代特徵,必將以其提供的中國方案裨益人類法治文明。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4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着眼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還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重視與人的權利保護相關的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民事單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繼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則、1991年的收養法、1995年的擔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權法、2009年的侵權責任法等。這些法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比較零散、銜接不夠等問題。

編纂民法典,既“編”又“纂”。“編”就是將原有的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進行綜合,進行科學化、體系化的整理。“纂”就是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來確立新制度,從而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新高度。民法典的制度和規則設計致力於迴應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廣泛多樣的利益需求,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物質需求方面,廣大人民羣眾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民法典都有充分體現。比如,物權編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充分考慮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保護農民集體所有和使用的耕地、林地。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全面系統地規定了業主對建築物的各項權利。合同編完善了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這對於規範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希望過上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生活,對人格尊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強烈。民法典全面確認個人所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利,為人格權保護提供了民事基本法依據。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網絡侵權等問題,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起預防與救濟制度體系。人格權編細化對隱私權、個人信息等人格權利的保護,並對侵害個人人格權利、危及個人人格尊嚴的行為進行有效規制。可以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整個民法典之中,對於更好維護人民權益、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5

民法典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最基本的法律表達,不僅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我國確立並不斷髮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也為民法典的編纂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有助於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教授尹飛認為,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基本法,民法典通過對各類民事主體的規定規範了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對各種民事權益及其歸屬的規定明確了各種能夠進入市場交易的客體,通過對合同的規定確立了交易的基本法律形式,從而為市場經濟確立了基本的法律規則。

為進入市場的各類生產要素提供法律保障,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強調“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同時,首次增列了“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王利明看來,數據開發者對個人信息進行蒐集、開發前,需要經過權利人同意;將數據與他人共享之前,還需經過當事人的許可和授權。尹飛則認為,通過各類民事權利尤其是財產權益的列舉,以及各分編對於各類民事權利的具體規定,民法典為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進入市場鋪平了道路。

民法典鮮明的時代性和時代精神,還體現在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完善的客觀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強調,完善物權、債權、股權等各類產權相關法律制度,從立法上賦予私有財產和公有財產平等地位並平等保護。有法律專家表示,保護私權是民法典的一個重心,對擴大民間投資、鼓勵外商投資有現實意義。尤其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私有產權保護,有助於民營企業家建立對未來的穩定預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經濟。對此,尹飛舉例説,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民法典草案總則編將綠色原則規定為基本原則;物權編對自然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用益物權的規定,將為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提供法律基礎;侵權責任編則專門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將為生態環境受到損害之後的補償和修復,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證。

2020崇尚法典精神共築美好生活學習心得範文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7o8y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