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參考多篇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參考多篇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參考多篇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1

我很榮幸地在實驗國小參加了“北戴河區新教師課程與教學法培訓”,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這次培訓,我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真正使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所收穫和感悟。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經驗還有待提高。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點,我還要虛心的向其他老師請教,認真地傾聽他們的看法,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我更要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和各項學習、培訓活動,切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知識底藴。

下面結合我個人的體會,談一談我的認識。

1.有效備課。備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很重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對備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備課的同時不能缺少自己獨特的風格。教師的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備課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它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鑑,而是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分依賴教學參考書的奴隸式備課方法,成為一個有自己見解的思考者。教師應首先仔細地反覆研讀,認真地分析思考,不要基於鑽到參考書的圈子裏。要以課程內容為對象,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在鑽研教材、反覆思考的基礎上,找到三者的切合點。我們還需要不斷完善備課的方式,採用多樣化的備課,以體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3.課後反思。這一條對於每個教師的成長來説,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寫教學反思前,都想想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有哪些成功或不足的地方,及時把它們記錄下來,並好好思考在下次的教學中該如何設計和改進,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教學。

有效備課沒有捷徑可走,我們新教師更應努力克服困難,踏踏實實背好每一節課,虛心學習、勤學多問,使自己成長得更快。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2

20xx年8月26日至27日,我參加了縣組織的青年班主任國小語文學科的培訓。其實我已不年輕了,是參加培訓隊伍裏年紀最大的學員,但既然來了就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闢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激烈的教學討論不時地在腦海裏浮現,那精彩的教學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那就是受益匪淺。

1、在本次培訓中,主講老師高山校長針對高年級語文閲讀教學給了我們許多精鋭的教學建議,使我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教材培訓建立了一個平台,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台,羣策羣力,把以前的“單打獨鬥”變成了齊心協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

3、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4、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使語文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

總之,這次國小語文教材培訓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平台,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為將來更好的從事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3

我於3月6日參加了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培訓。培訓中,指導老師認真耐心地講解、分析教材,談了看法、説了感受,交流了教法等等,他們結合自身的心得體會,以豐富的知識內涵對語文教材進行精闢的闡述。

三年級屬中年級段,其架構主要有四部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習作和單元練習。整套教材的結構力求脈絡分明、便教利學。

上午,我們認真傾聽了馬愛萍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教材的1—4單元的教學意見:其中她重點指出了閲讀教學四個重點學習項目:

1、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會默讀,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陳萍老師為我們講解了教材的5—8單元的教學意見,她帶領老師們一課課的進行了教材的分析,及每課的教學建議。

下午,張麗華老師圍繞“練習”和“習作”進行了細緻的講解,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和創造更多的習作機會,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多組織展示和交流。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讓他們樂於表達。加強習作與閲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繫。張老師從習作的內容、指導等方面做了指導,並舉了生動的事例,讓老師們明確了習作教學的方向。

一天的教材培訓,時間雖短,但從三位老師的詳實指導中,我對本冊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新課標為準繩,以課本為依據,以課堂為陣地,在有效課堂的探索中,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4

“學習,是一個像詩一樣迷人的字眼。”——德哲學家康德

詩是美麗的。學習亦然。九月,秋意漫灑,天朗地清。9月28日,人教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大會在古宋一中“夢想教室”拉開了序幕。

人教社中學語文專家王本華、王彤彥為全體國中語文教師做了專題培訓。旨在讓使用部編教材的教師全面瞭解與掌握部編教材的特色、創新設計,提高教師實施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解決教師在部編教材使用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與會專家卓爾不羣,高邈的視野,精準的定位,精細的操作,典型的學例,對新教材的解説精彩紛呈。讓教師們瞭解了新教材“超文本”的理念和“大閲讀”的策略,明確了使用新教材要有整體意識,單元意識,以保護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落實知識能力……睿智通達的講座如醍醐灌頂,讓教師們豁然開朗。

在一天的培訓活動中,老師們都變成了安靜而專心的學生,認真聆聽,認真記錄。會後紛紛交流學習的心得與體會。

“悟道前,劈柴擔水。悟道後,劈柴擔水”。學習,就是為了能悟道,只有先悟道,而後才會有提升。通過學習,我們開始真正擁有一些理念和方法,通過學習,我們靜默的思維被擦亮,通過學習,我們獲得了一個個新的視角。新教材培訓引領每個教師走向深邃和敏鋭,相信,前行的路上,一定風景無限……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5

工作室全體成員及我校全體國中語文教研組成員於九月下旬參加了雲南省促進國中語文教材使用研討會的學習,會上省內外專家、名師匯聚一堂,由專家引路,名師示範,就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新教材展開深入研討,從教材解讀,語文活動、課例示範三個維度做了詳盡細緻的分析,給在座的語文老師們指點迷津,使人受益匪淺。

在大容量的信息獲得中,我個人感覺經歷了一個由醍醐灌頂到磨合內化的過程。不敢説已經接受了專家名師們的傾心授予,只能説從中有了一些與個人教學經驗相結合的感悟。現就活動的第二板塊,由來自南京三中趙富良老師的示範課及教材使用建議中衍生出的關於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來談一談自己的心得感悟。

趙老師提倡語文教學還是要回歸到“閲讀”本身。趙老師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在語文老師在閲讀教學中的本錢就是自己的閲讀積累、閲讀經驗和閲讀功底。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悟,因為自己本科學習的專業不是中文,而研究生的學習則側重語言學、語體研究及對外漢語教學。文學、文化尤其是古漢語的專業知識成為了我學習中的斷層,這一致命的弱點在從事語文教學以後,暴露的比較明顯。可以説,這些方面的知識都是從我工作以後自己不斷的讀書學習中漸漸彌補起來的。所幸通過研究生論文的撰寫和工作以後不斷的讀書學習,閲讀方法的積累是有一定功底的,這也給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些理論支撐。儘管現在在實踐方面做得還不夠好,但閲讀和學習勢必成為我終身的習慣,這與能不能教好書沒有功利性的關聯。

趙老師還提出,語文老師不僅要自己閲讀,還要教會學生閲讀,這就是“閲讀教學”。“真閲讀”應當四貼住文本,着眼字詞句篇。引導學生思考內容,體會情感,學習方法。閲讀教學中的語文活動一定要立足文本,以引領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前提。活動設計一定要關注自己教學的“這一篇”文本,去發現每一個“這一篇”獨特的價值。

縱觀之前“熱鬧”的語文課上所設計的一些語文活動存在的問題:文本缺失下的卡拉ok;對話解讀下的熱鬧蒼白;愛心氾濫下的本末倒置……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早已為了“吸睛”——引起學生的興致,吸引聽眾的關注,而放棄了語文學習本身對語言文字的實踐要求,跑入了和其他學科所謂“融合”的不專業道路上去,這對於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沒有切實作用的。

反思我自己前幾年的教學中關於活動設計也多少存在這些問題。關於蘇教版語文本教材中幾個專題的學習,我也設計過相應的語文活動:圍繞一個主題,分為幾個維度,給班級裏的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安排任務,然後在課堂上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有些是ppt 形式,有些是調查報告,有些是照片配以文字……對於這些學習成果其實屬於純語文的東西並不多,但是為了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我並沒有做出規範的要求和指導,後續也沒有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修改和完善,現在想來,其結果就是學生對於信息篩選,資料甄別,創造寫作,文本展示這些語文能力並沒有得到實際的訓練和提高。相比較趙老師對於“文學部落”語文活動的設計:緊緊相扣的環節,落實到位的指導,合作交流的反饋,其效果真是感覺相差甚遠。

單篇的教學課文,要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習目標的不同而設計個性化的語文活動。例如,文言短篇《詠雪》,趙老師的建議是為課文內容設置情景,把它當做一個小故事來讀:“生動地説”或“有趣的讀”,在文本閲讀中去品味人物的心理甚至性格特點;在語言形式、標點符號的信息中對內涵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會學習選擇不同的閲讀方法提升自己的文本解析能力。

除了單篇課文教學中的語文活動設計,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趙老師介紹的名著推薦與閲讀的活動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設計;寫作教學中的活動設計……這些活動無不令我感覺耳目一新,腦洞大開,同時細細品味,又發現這些活動的設計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可以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命,體驗情感,並把這一切用心,用筆記錄下來,構成自己的生活軌跡。於是學生就能領會到閲讀和寫作是生活中的“必須能力”。寫作其實也並不難,可以是自己真實的心理軌跡和情感體驗。閲讀體驗點燃寫作慾望,寫作慾望滿足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又再次考察閲讀體驗……在這樣的循環推進中,個人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會得以質的飛躍。

趙老師戲稱自己的講座專題是“低小下”的教學建議,可是在我看來卻是在高超理論輻射下特別實用的教學指導。對於指導一線教師自身素養提升,語文教學能力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警醒自己在今後的語文活動設計中不再一味追求形式的新穎,課堂氣氛的活躍,而是遵循貼近文本的原則,從屬於語文學科,在“聽説讀寫”學習範圍內,在言語實踐範圍內,力求創設以學生為主體,充滿語文味,妙趣橫生又充滿時代感的語文活動。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6

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語文教育理念。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語文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強調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語文課的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

我覺得要從根本上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精神,教師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興趣課外多讀書。而這也的確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問題。要努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説,敢問,敢辯,激活他們創新的慾望,使學生主動求學的慾望高漲,由此獲得的教學效率也極高。新課標要求我們老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而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對話者,一個教學活動的平等參與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導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應該是穿針引線的作用而非僅僅是傳授而已。所以作為老師,要學會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發現問題以及給予學生方法上的點撥,而不是充當他們可靠的枴杖。

當然,在備課方面,包括教材的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對不同課型的處理。另外從聽課中我也漸漸領會到講課重要的是要解決重點難點,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點不突出。而教學手段也是為教學目的而服務,不能因為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容。因此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要逐步學會合理處理課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思路,並且要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

另外,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平時的知識積累與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多麼重要。知識儲備足夠了,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因此在工作之餘仍需不斷地讀書充電,更新知識,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恰到好處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在師生雙邊交流、在學生答與辯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目的。

五上語文教材培訓心得篇7

培訓是國家統一培訓、學習,由全國專業的教授、教研員通過傳媒或在線學習,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在研修學習中,圍繞主題主體參與是研修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核心內涵所在。

一、我覺得這次培訓具有及時性。

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每一位教師乾渴的心靈。國培中,我們就好像和專家面對面,瞭解了國內語文教學的動向,認真的傾聽專家的講解,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開闊,我們茅塞頓開。

二、我覺得這次培訓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與信心。

國培中提到的一些教學方法,也正是我屢次實驗的方法。我以前還在猶豫:我這樣教學,算不算與他人教學背道而馳呢?通過這次國培我更加堅信我的道路是對的。這次國培,我們看了名教師的實況,才恍然大悟,最好的就是不做作,不虛偽,不浮華,是真實的,自然地師生共同交流的一堂課。實際上我們平時教給學生的不就是一堂堂生動的自然地公開課麼。

三、我覺得授課的專家教授,每一位身上都閃現着許多亮點。

他們廣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篤實的精神,對教育的熱愛都融入在生動精彩的講座中,深深地影響和感染着我。差異也是一種教育資源,每位學員都有各自的工作經歷與理論基礎,以及各自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學員本身就是重要的培訓資源。提供平台讓學員之間展開討論與交流,是相互學習與提高很好的機會。指導老師很重視讓所有學員都能參與過程,總能關注到每位學員的參與程度,有個別學員因怯場等種種原因,不敢或不願發表意見,總能通過觀察讀出她們的想法,點名讓其參與進來。“我希望聽到每位學員的聲音”,始終以親切語氣、寬容的心態期待着學員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學員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輕鬆愉悦的氛圍裏,學員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樂於解決問題,不斷尋求最佳方式,形成濃厚的研討氛圍與積極上進學習風氣。

語文教學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充盈着豐富的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改變對語文教學那種傳統的理解,打破語文教學那種教師問、學生答的定勢,使語文教學活起來,使教學中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多起來。葉聖陶先生認為:“上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該如尋常集會那樣的討論,教師彷彿集會的主席。”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參與,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暢通,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綠色生態環境”。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參與;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為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學習為主;變以學生“洗耳恭聽”為主為學生積極思維為主;變師——生的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閲讀,共同斟酌,相互評價,隨時啟發指點,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國小閲讀教學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就顯得猶為重要。國小閲讀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創造因素,閲讀教材是作者的文學創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敢於説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而不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應是老師教一句,學生學三句。作為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要善於分析並支持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個人看法,要讓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看法,只要不重複別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讓學生自由地去創造,可以與觀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斷的判斷力相結合,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進行創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z4z8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