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2020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多篇

2020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多篇

2020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多篇由本站會員“浠河蛋”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多篇

假如我是一縷陽光,就為你撫平寂寞和憂傷;假如我是一縷清風,就為你鼓起風帆蕩起槳。你是我的好戰友,我為你把温馨的祝福送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閲讀!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1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週年。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和全市600多萬各族人民,向軍區、軍區空軍、x市軍區、武警x市總隊的各位領導,向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全體指戰員、武警官兵、預備役軍人和廣大民兵,致以節日的祝賀,向軍隊離退休幹部、革命傷殘軍人、轉業復退軍人以及烈軍屬,表示誠摯的慰問和良好的祝願!祝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輝煌戰鬥業績的人民軍隊。

90年來,人民軍隊始終與中華民族命運共系,與中國人民血肉相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為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卓越功勛。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愧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不愧為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不愧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不愧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子弟兵。

長期以來,駐地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大力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圓滿完成各項軍事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持、參加地方的改革和建設,為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和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光輝形象,贏得了全市人民的愛戴和讚譽。x各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我市的重點建設工程、維護穩定、扶貧幫困和許多急難險重的任務中,都得到了駐地部隊和武警部隊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得到了廣大指戰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共投入兵力18萬人次,出動機械車輛5萬台次,完成義務勞動日20萬個,有力地支援了x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其中治理荒山荒坡4萬多畝,建設了一批國防林、民兵林和雙擁林等工程;建立扶貧點1500多個,援建援助“希望國小”145所,參加搶險救災560多次。

軍民攜手共建精神文明示範點2850個,共建治安模範小區1650個。尤其是在去年我市民樂、山丹一帶發生強烈地震後,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x多名指戰員迅速投入抗震救災,在海拔高、氣温低、生活條件差、餘震不斷的險情下,連續奮戰20多天,搶救轉移受傷羣眾,拆修危房,搭建帳篷,拉運建築材料,以實際行動有力地支援了災後重建工作。所有這些,都對x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援下,x的經濟社會有了歷史性的長足發展。實踐證明,x的發展離不開軍政軍民團結,離不開軍地的共同努力。在這裏,我代表全市各族人民羣眾,向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x這樣一個欠發達市份,加快發展是最大的政治,是廣大幹部羣眾的期盼。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實現市黨代會和人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市委提出“兩個高舉、一個加強”和“兩抓、兩放”的重大舉措。現在,全市上下已經形成了以項目為載體帶動發展、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發展的喜人局面。我們熱切希望駐地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繼續關心、支持、參與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為加快全市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不斷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這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當前,我們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要從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努力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部隊戰鬥力和增強民族凝聚力,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要繼續大力加強國防建設。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重大政治責任,牢固樹立“關心國防就是關心國家利益”,“服務國防就是服務大局”的觀念,切實抓好國防教育,從組織建設、軍事訓練、教育管理和基層建設等各個方面,抓好民兵和預備役工作的調整改革,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的新路子,為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作出新的努力。我們要全力支持部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部隊的各項建設,尤其要把支持部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作為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祖國統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大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在重要位置,全力給予支持。同時,要積極配合部隊搞好體制調整改革,切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依法維護軍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

我們要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軍民共建活動。要通過堅持不懈地雙擁宣傳,繼續大力開展軍民聯片創建活動,推動軍民共建活動深入發展,努力把全市的雙擁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同志們,“兵民是勝利之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建設時期同樣是這樣。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2

轉眼又到“八一”建軍節,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的光輝節日,又見軍旗如畫,軍歌嘹亮,電視裏似曾相識的擁軍擁屬慰問座談;報紙上連篇累牘的激情燃燒青春奉獻。部隊生活藴藏着他們的血氣方剛,這裏面充滿了男、女兵的壯志凌雲,這裏面留下了他們情、他們的夢!每年的“八一”都是回憶,每一次都有心靈的銘記。

今天是八一,請接受我的莊嚴的敬禮!回憶建軍90年的風雨歷程,於硝煙瀰漫中,於驚濤拍岸中,於驕傲感動中,我的思緒不禁凝聚在一種精神上——“軍魂”。

何謂“軍魂”呢?我想它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與信仰,更是一種使命和責任!

部隊生活藴藏着軍人的血氣方剛,這裏面充滿了男、女兵的壯志凌雲,這裏面留下了他們情、他們的夢!每年的“八一”都是回憶,每一次都有心靈的銘記。

值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向全國的現役軍人、復員轉業軍人、抗日老戰士、烈軍屬、殘疾軍人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衷心祝願親愛的戰友們身體健康,閤家幸福!也祝願所有當過兵的人都能不辱使命,堅毅進取,為國為民做出更多的和更大的貢獻!

在強軍富民興邊的旗幟下,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齊頭並進,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同步提升,駐軍部隊戰鬥力在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中穩步提升。

90年來,這支隊伍的軍魂永不磨滅;90年來,這支隊伍的軍魂永駐常在;90年來,這支隊伍的軍魂早就深入民心,化作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東方鋼鐵長城!

憶災難來襲,這支隊伍的軍魂就是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我們的子弟兵,個個都有這軍魂。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當洪水、冰雪、地震襲來時,他們不知何謂退卻,無所畏懼,爭先向前,衝鋒只是單項選擇;只要人民一聲召喚,他們便不知何謂艱險,義無反顧,站在一線,赴湯蹈火也心甘情願;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他們不知何謂自私,敢於犧牲,樂於奉獻,生死臨頭也大義凜然。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卻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在這軍魂的背後,我們怎能不為之熱淚盈眶?

歷史的使命在召喚我們,軍人的責任在要求我們。而正是歷史使命與軍人責任才鑄就了我軍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軍魂”。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3

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的釜谷裏之戰中,我志願軍一個連在抗擊“聯合國軍”的瘋狂進攻時,戰鬥打得異常慘烈,連幹部全部犧牲,全連打得只剩下7個人。眼看陣地失守,主動擔當指揮的司號員鄭起拿起軍號,奮力吹響了衝鋒號。“嘀嘀嗒、嗒嗒嘀……”嘹亮的軍號聲把敵軍嚇蒙了,雖然距離鄭起只有十幾米遠,他們卻沒有敢開槍,而是如潮水般潰退了,其中還有幾輛無堅不摧、火力強大的重型坦克!

這一情景在“聯軍”總司令李奇微的《朝鮮戰爭回憶錄》裏是這樣描述的:“這是一種銅製的樂器,能發出一種特別刺耳的聲音。在戰場上,只要它一響起,共產黨軍隊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撲向聯軍,每當這時,聯軍總被打得如潮水般潰退。”美軍官兵也普遍反映:“聽到中國軍號嘶鳴,我們個個膽戰心驚。”

古羅馬時代的“馬其頓方陣”讓人聞之色變;“岳家軍”的勇猛不得不讓金兵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歎。同樣,透過李奇微和美軍官兵的話我們可以看到,讓敵人潰退的不是軍號的聲音有多麼刺耳,不是我軍也許有所埋伏,而是軍號聲透出的威懾力量----我軍頑強不屈、不怕犧牲的精神所爆發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無形力量,是攝人心魄、足以讓敵人魂飛魄散的強大力量,是我軍戰鬥精神的體現。

在血與火的戰場,在形勢極為不利的緊迫關頭,憑藉這種力量可以摧破敵膽、克敵制勝。在敵我相持的艱難時刻,這股力量就是集結號、衝鋒號,就能不斷激發無窮的力量,把對勝利的渴望轉化為英勇頑強的戰鬥行動。在1965年的“八六”海戰中,一級戰鬥英雄麥賢得時任輪機兵,在頭部被彈片擊中,腦髓外流、血蒙雙眼的情況下,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堅守崗位,直到3小時後戰鬥勝利結束,他操作的機器仍在“隆隆”轟鳴。麥賢得的這一英雄壯舉,支撐他的就是我軍頑強不屈、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和力量。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雖然不像革命前輩們那樣每天都在經歷着血與火的洗禮、苦與難的磨礪、生與死的考驗,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戰鬥精神我們必須時刻銘記和傳承。我們要繼續保持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始終威懾着敵人,始終讓敵人聞風喪膽。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不少戰爭年代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屢建戰功的軍隊在取得勝利贏得和平以後,沉溺於享受和平帶來的快樂和安逸,進而軍備廢弛、戰鬥力下降,最終導致兵敗國亡的慘痛下場。清朝的八旗兵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在心中裝一把軍號,時刻鼓舞自己,時刻激勵自己,時刻保持英勇頑強、誓死不屈、讓敵人聞之色變的高昂戰鬥精神。心中裝一把“軍號”,面對高難度、高強度和高密度的訓練時奮勇向前,敢於挑戰和磨礪自己,苦練過硬的軍事本領。這是時代發展的呼喚,也是實現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必然選擇。我們要敢於打仗,要打得了勝仗,更要把自己鑄就成一切敵人企圖顛覆社會主義中國所無法逾越的堅強堡壘。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4

1927年8月1日,幾位偉人在南昌點燃了革命的聖火,自那時起,中國革命的火種便燃起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時至今日,我們才有了強大的祖國,人們不會忘記那輝煌的時刻——八一南昌起義,它也將是我心中不滅的火種。在系團組織的號召下,我係的黨員和優秀團員以及部分領導一起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我們在那裏一起回顧了先輩們的不朽事蹟。作為其中的一員,我的感慨很深。

作為一次黨團日活動,我覺得這一次八一起義紀念館之行很有意義。在那裏我們深化了自己對黨的認識,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站在偉人的雕塑下宣誓,貼在紅旗旁重温那輝煌的歷史,那是何等的驕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騰,渾身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激情!在紀念館剩下的時間裏,導遊陪同我們參觀了紀念館,那裏陳列了許多當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這使我深刻地瞭解到當年革命條件的艱辛和形勢的緊迫。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把滿腔的熱情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他們用行動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也為我們這些後輩們做出了好榜樣。當我看到當年起義佈防圖和革命志士們在領袖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奮勇殺敵,我被先輩們軍事思想的先進性和革命熱情的高漲所震撼。那時我便思索先輩們的這些都從何而來,歷史給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的信仰和誓死為受苦受難的人民創造幸福生活而奮鬥。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知道“有德無才是廢物,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的道理。我們所謂的德就應該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最高奮鬥目標,一旦我們確定了這一目標,我們的靈魂也會因此而便的高尚,那時的你必定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通過這次對八一起義紀念館的參觀,我深化了對黨的認識,面對如此先進的組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接近它呢?作為要求進步的我,會更加義無返顧地去接受黨的考驗,去接受黨的薰陶。在平時的學習中,更應該勤奮刻苦,在生活中更應該樸素節約,關愛他人,積極參加系裏活動,讓我們的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不要讓我們回首往事時卻發現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奮鬥是我人生的職責,八一精神那顆火種便是我奮鬥的動力!

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5

著名藝術家閻肅曾説,戰士們也有“風花雪月”——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四個字的總結,讓人看到軍人永恆的戰場,也讓人看到軍人高貴的精神。

2016年又到“八一”,這支隊伍仍讓人深深感佩。有人問戍邊戰士,“守它幹啥?不守也沒人來”。一個小戰士回答:“只要我們站在這個地方,中國這隻雄雞,就不缺胳膊,就不斷腿。”

不僅是邊疆,大山荒無人煙,唯有軍歌嘹亮;街道車水馬龍,軍姿巋然不動;艦艇劈波斬浪,銀翼劃過長空;甚至在網絡世界的深處、在科技發展的前沿,都有軍人在堅守、在追求、在奉獻。“肝膽堅移谷,頭顱贈枕戈”,這是軍人的肝膽與心腸,這是國家的臂膀與脊樑。

每個男孩小時候都會有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人民子弟兵的夢想,長大後才漸漸明白,軍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的。人民子弟兵的精氣神,在不斷成長着的年輕人身上薪火相傳。前不久的南方洪澇災害中,年輕子弟兵扛沙袋、組人牆,席地而坐、和衣而眠。這讓人想起1998年,面對肆虐的洪峯,同樣是子弟兵築成了一道道血肉長城。

18年過去,這支隊伍的赤子之心始終沒有變、奮鬥精神始終沒有變、為國為民的情懷始終沒有變。長征路上,紅軍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鬥員還不到20歲;南京雨花台,紀念館中的烈士平均年齡僅為29歲……或許正是榮譽與使命的召喚,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把對夢想的執着、對生命的激情與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融為一體,以青春和熱血書寫下忠誠與擔當的“軍人氣質”。

“軍人氣質”就是:

一、堅守。

聽黨指揮,嚴守紀律,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服從命令,隨時衝往人民和祖國需要的第一線。

二、追求。

以保家衞國、守護疆土為己任,時刻把黨和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的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追求。

三、奉獻。

從入伍的第一天就已經把自己交給了國家、交給了黨,交給了人民,穿上軍裝、理了平頭,長了肌肉、有了精神,變得英姿颯爽、神采煥發,把最美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火熱的軍營,奉獻給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人民。

2020八一建軍節活動總結心得範文五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1yg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