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多篇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1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着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衞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有了這種認知和定位,我開始瞭解我居住的社區周邊有關抗美援朝方面的訊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盤山有大連淩水烈士陵園,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盤山,尋找到了烈士陵園,進行了瞻仰。淩水烈士陵園,向世人展示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內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連參加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遺骨,青山松柏,鮮花簇簇,撫慰烈士的英靈。隨之我寫了一篇散文《瞻仰淩水烈士陵園》,並製作了美篇,以充分表達對英雄烈士們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再登磨盤山,再次拜謁淩水烈士陵園,重新拍照和撰文,寫了一個專訪《磨盤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點突出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役,英雄人物和相關資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戰爭衍生的經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樣製作了美篇。兩個美篇圖文並茂,配上經典歌曲《英雄戰歌》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盪人心,湧起情感上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時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歲的我,越發激起對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情感。記住中國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再次致敬最可愛的人!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2

抗美援朝戰爭有無必要?這本是一個毫無爭議的問題。這場爆發於新中國建國伊始的戰爭,打出了中國人久違了的國威、軍威,是一場“保衞中國、支援朝鮮”的正義之戰,其勝利的意義遠遠大於付出的犧牲。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借前蘇聯解密檔案和口述史料增多的機會,有些居心叵測的人在戰爭的必要性上大做文章,有的甚至提出了尖鋭的質疑和否定。

探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辨別“抗美援朝”戰爭和“朝鮮戰爭”兩個不同的概念。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是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美國和西方國家稱之為“朝鮮戰爭”,朝鮮政府稱為“祖國解放戰爭”,韓國方面則稱為“625戰爭”。而我國所稱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朝鮮戰爭爆發4個月後,於1950年10月19日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番號入朝,對朝鮮人民抵抗外侵進行的支援戰爭。前者始於朝鮮南北內戰,繼而受到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武裝干涉。綜合當時國際和朝鮮國內各方面的情況,這場戰爭並無十分的必要,但也勢難避免。[③]而後者則是在美軍已將戰火燒到中國邊境,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並一再無視我嚴正抗議之下,中國人民無可選擇的選擇。

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中美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戰爭在客觀上使中美關係的非正常化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應當承認,在戰爭決策的過程中,中美之間存在很多的誤會。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雙方也並沒有溝通的渠道。二是對中蘇關係的理性認識。戰爭使中蘇同盟關係得到加強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新中國在經濟等方面對於蘇聯的依賴,埋下了中蘇論戰直到關係破裂的種子。大國關係的處理要考慮全面,目光長遠,這在今天仍然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3

二0二0年十月迎來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即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週年。一九五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開國領袖毛主席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國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在環境惡劣、條件艱難,敵人強大,我軍弱小的情況下,我軍以中國特有的近戰、夜戰、運動戰、槍林彈雨的戰場,勇敢穿梭,讓敵人驚恐萬分。在重要的戰役打出了萬歲軍38軍。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取得軍事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略優勢。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貢獻,英雄事蹟可歌可泣。

與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相同,我的父親母親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保衞和平,抗擊敵人,我為他她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永遠懷念他她們!

抗美援朝志願軍取得的偉大戰果震驚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國的“立國之戰”“立威之戰,”打出了中國的偉大地位和尊嚴,表明了已經強大的起來的新中國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對他進行欺負。

對於新中國來説,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有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中華民族這種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是我們民族之魂。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使之更加發揚光大。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週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續發揚全國人民和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要立足於世界之林,更要有這種大畏的愛國氣節和英雄氣概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4

烈士冉緒碧和陳曾吉的家人是幸運的,他們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遺物,可以睹物思人,寄託哀思。

一個木製算盤,一盞桐油燈,一個簡易木製書箱,3件由家人捐贈的冉緒碧烈士的遺物,如今靜靜地“躺”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的展櫃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龍興村的冉方章,是冉緒碧的侄子。“家裏老人都説,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裏最有文化的人。爺爺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這3件遺物。”冉方章説,聽父輩講,叔叔冉緒碧從小就展現出很高的天資和學習熱情。為支持他讀書,在那個節衣縮食的年代,爺爺冉啟基只好讓其他3個孩子輟學,全力供小兒子冉緒碧讀到了五年級,併為他購置了學算數用的算盤。為了讀書,冉緒碧早出晚歸,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為了讓冉緒碧好好學習,冉啟基還咬牙用12斤玉米換了一盞桐油燈,供冉緒碧晚上學習使用。

漸漸地,私塾教育已經滿足不了冉緒碧對知識的渴望。冉啟基又用60斤玉米當學費為冉緒碧請了一位教書先生。為了便於保存學習書籍和用品,冉啟基特意請木匠師傅為小兒子手工製作了一個書箱。

3件學習用品,濃縮了父親為支持冉緒碧讀書改變命運的希冀,也見證了這個鄉村少年的思想啟蒙。為了追尋革命理想,冉緒碧放下書箱,扛起鋼槍,並奉獻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第20軍60師180團戰士冉緒碧,光榮犧牲。

陳曾吉烈士留給家人的遺物,是他的一張黑白照片。照片裏的小戰士身着軍裝,手握鋼槍,英姿颯爽。

1930年5月,陳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長安鎮磨盤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時年17歲的陳曾吉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軍。1950年,陳曾吉隨部隊入朝作戰。那年7月,身為班長的陳曾吉在朝鮮江原道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0歲。家人得知這一消息、收到陳曾吉的烈士證時,已是1955年。和烈士證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張陳曾吉的軍裝照片,這也是他留下來的影像。

在父輩們踴躍參軍、保家衞國的感召下,陳家後代也不甘落後,陳壽山的兩個兒子和陳虎山的兩兒一女,也相繼參軍報國。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5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説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了國家,為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才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為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6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質,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標識性的精神內核。在前進的征途上,中華民族曾經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困難和風險,但總是心懷希望、不懈追求,激流勇進,最終戰勝千難萬險,同時也鍛造了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自強品格和必勝信念。抗美援朝戰爭,是兩個國力和軍力對比嚴重失衡的國家之間的較量,當時中國90%的國民經濟還停留在近代農業經濟水平,工業產值僅居世界第26位;美國經濟和科技實力都處於世界首位,工業產值佔全球的40%。正是在實力懸殊的較量中,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大磨礪、大發揚,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

抗美援朝戰爭,這一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條件下頑強取勝的英雄壯舉,書寫了人類戰爭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美國軍隊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還掌握着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中國人民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後,後期參戰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後方主要交通運輸線和局部的空中作戰,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他們冒着攝氏零下30多度的嚴寒,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中縱橫馳騁、前仆後繼,以劣勢裝備進行殊死搏鬥。長津湖戰役進行時,朝鮮半島正遭遇50年一遇的嚴寒,氣温急劇下降,志願軍部隊來不及休整,在藥品、糧食及油料等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就投身天寒地凍的戰場,不少戰士被凍壞手腳、耳鼻,即使凍死在陣地也仍然保持着戰鬥的姿態。美軍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感歎:“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壯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特級英雄”楊根思,生前説過三句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正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寫照。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7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天,朝韓局勢因美韓預謀已久的南海軍事演習最終拉開序幕而進一步緊張化的微妙時刻,我開始閲讀這本令人期待了半個世紀的關於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一書——《最寒冷的冬天》。能説這僅僅是一次偶然嗎?無論是對於遠赴重洋的美軍,還是交戰各方的官兵來説,那是一個朝鮮歷史上一百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我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中,美國政府共計派遣過多少次這樣被冠冕堂皇地謂之為“維持和平”的部隊,更無法考證為了這種所謂的維持和平的目的所掛掉的普通的美國士兵。使無以計數的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成為政治與利益的犧牲品,這是一個美國愈演愈烈的政治與文化特徵。

“充斥着見利忘義的兩面派的國內政治;迴盪着勇氣和激情的戰地前線”,這鮮明的對比已經赤裸裸地證明了這一本質。對於始終企圖在全球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美國來説,雖然一次又一次以自我標榜絕對“勝利”而告終的戰爭都如朝鮮戰爭一樣,很快被新一輪載着“維持和平使命”的戰爭掀起的硝煙所覆蓋,很快被國會、兩院、媒體和視焦所遺忘,可是在那些被“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裏,在那些身經百戰交付或倖存的老兵們困厄的心中,都是無法泯滅的傷痛。這裏我用了困厄兩個字,是因為親口號召美軍奔赴朝鮮戰場,再把他們送上戰場的杜魯門總統,隨後即在白宮接見記者,表明駐韓美軍充其量只是維持和平的警察而已。

我為總統先生精彩的修辭感到無比欽佩,我知道這就是政治形勢的需要,也是戰爭策略的需要,然而這一暗示之後,那些將生命和青春都悉數交付給這些需要的美國士兵們有口難言的困厄與痛徹又有哪位總統先生會記得或知道。因為志願軍的加入,使朝鮮戰爭對於我們中國人民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在我的記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加入朝鮮戰爭,僅僅侷限在對“抗美援朝、保家衞國”這八個字的理解和揣摩,而對“戰爭背後註定會有無數的政治故事,正是這些政治故事決定了交戰各方在這場戰爭中的所有行為……

英雄兒女紀錄片心得體會篇8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攝製的6集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將於2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據介紹,該片分為《祖國召喚》《極限戰爭》《熱血忠誠》《越x越強》《萬眾一心》《永遠銘記》6集,每集52分鐘,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衞國運動的歷史圖景,凸顯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

紀錄片對101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披露了珍貴歷史影音資料,大量豐富鮮活生動的史實有力説明,志願軍不愧為中國人民的英雄兒女,是保衞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衞士,是“最可愛的人”。

紀錄片在攝製過程中,特別製作了百名老戰士微紀錄片《我的抗美援朝故事》,以及先導版微視頻、速覽版微視頻、抖音系列短視頻等,通過多維視角、多類型產品進行矩陣式傳播。

本片的推出,將進一步激勵全國人民弘揚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發有為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砥礪奮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r47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