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1

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説:當過去不再昭示未來,心靈便在黑暗中行走。隨着我園黨史學習的深入開展,我認認真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自己也深有感悟。

從1840年到1949年,在109年的時間裏,歷史的車轍碾壓過華夏大地,每一天都驚心動魄,每一刻都危機四伏。有人説,這是一個瘋狂的時代,因為每一個決策都關係着四萬萬人民的生死存亡;有人説,這是一個緊張的時代,因為從鴉片戰爭開始到五四運動前夕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不斷的列強侵略,不斷強化的民族危機,每一步都可能使華夏民族從歷史的舞台上被迫退出;還有人説,這是一個英雄崛起的時代李鴻章、毛澤東、周恩來,正是他們在亂世之中引領中國人,中國人民才從被剝削、壓迫的苦難中解脱、崛起,才從列強的腳底下站了起來,並最終屹立東方……

中國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帝國主義越是封鎖,國民經濟越是困難,人民卻越是團結在黨的周圍。這是因為,人民羣眾堅信,黨所代表的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發展工農業生產,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年代,一個樂於奉獻的年代,一個理想閃光的年代和一個意氣風發的年代。這種時代性的社會風尚和思想氛圍,給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烙下了深刻的印記。

讀中國共產黨歷史,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力量,無人能抵擋,永不言敗,生來倔強。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希望,是那種絕境也不放棄的希望,或者説這是一種堅持,就算是到了最後八國侵華了,資產階級的路走不下去了,也還在努力的堅持。或許會有人問路在何方,也或許會有人説放棄吧,沒有希望了。但是,總還是有人把這路堅持了下來。有句話這樣説過,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它還帶給我的是一種力量,這是一種莘莘學子的力量,五四運動也好,新文化運動也罷,這都展現的是讀書人的力量。這是華夏兒女的錚錚鐵骨,國難當頭,奮勇向前。所謂,文者,貫道之器也,不外如是。

中國共產黨歷史,它還帶給我的是一份責任,一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國難當道,不能退,不能怯,我們要面色從容,迎難而上。這是一種文化血脈,這是從古至今就遺留下來的血脈文化。看這中國近代史呀,我是思緒萬千吶。這就像是在品一壺老酒,初嘗呀,他是苦的,不好下嚥,有時候呀甚至還會辣的你涕泗橫流,但是,這再一品呀,它又會讓你回味無窮。這近代史,就是這樣,表面上一直充滿了屈辱,充滿了不甘。可是再深入一點,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國度是在發着光的,思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照耀在人們的臉上,再深入人民的內心。她使得民主自由進入人們視野,她使得德先生賽先生開始發光發熱,她又使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讓中國共產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這段歷史呀,屈辱又讓人熱血,迷茫又讓人堅定,痛苦卻又讓人不能割捨。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中國近代史,在經歷了這麼多磨難與挫折,痛苦與考驗後,不僅沒能讓這個國度衰亡,反而讓她走進了一段新的時期,一直到現在,欣欣向榮。試問,還有什麼能打到這個國度?中國呀,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

學習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推進工作、解決難題。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在讀史學史中我進一步明確了未來要努力的方向:要始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認真對待每一件工作力求實效,做到解決問題不推諉、推動工作不蠻幹;要勤學業務知識,要以身作則、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學以致用,篤實前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掩卷而思,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要傳承共產黨人不畏艱苦的韌勁,回望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在困難面前要毫不退縮,直面問題抓落實、攻堅克難帶頭上;立足本職,通過學習黨史以守初心。我們更應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形成幹成事的先鋒力量,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2

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讓我觸動最大的莫過於學校組織參加九一八紀念館的活動。從那次參觀活動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國有今天的繁榮昌盛是多麼的不易,甚至可以説是在血淚斑駁的歷史中艱難的挺過來的。如今的中國向世界昭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堅挺魂魄。“九一八”的恥辱歷史絕不應當因時間的輾轉而淡然退去,反而應在時代的長河中得以彰顯讓人永遠銘記。

眾所周知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開端。早在1930年的冬季,日本的關東軍為策劃其陰謀,選定了柳湖村作為實施武裝侵略事件的起點。並於1931年7月,日本炮製出所謂的《解放滿洲問題政策大綱》,在此祕密性的文件中也明確的規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步驟和措施。柳條湖位於瀋陽城北郊的南滿鐵路附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也與其臨近。在9月18日夜10點20分,日本關東軍就在此實施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北後,為了掩人耳目在長春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將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扶持為皇帝。從此,日本帝國主義便將東北變成了其獨佔的殖民地,全面的進行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以致使東北三千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當中。

當我們駐足於“九一八”紀念館前,巨大雄渾的石碑宛如攤開的書卷,銘刻着這恥辱性歷史的一天。彷彿是等待我們細細聆聽那歷史的教訓,又彷彿是在激勵人們要為國家的存亡做出貢獻。在“殘歷碑”下,醒目的寫着關於二戰法西斯的暴行。在前言中有這樣的寥寥數字:從這一天起,炎黃華胄經受了5000多個只有仇恨沒有眼淚的日日夜夜,從這一天起整個中華大地捲起了5000多年文明史上史無前例的怒濤。誦讀這些文字讓我心懷感慨和憤恨。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倡導和平友誼的邦國卻會遭受如此之大的滅頂之災。

在邁進“九一八”紀念館的那一剎,彷彿整個人穿梭了時空來到了那陰暗恐怖,佈滿血腥的年代。各種鮮活的蠟人形象如實還原給了我們歷史上最為逼真的景象。日軍逼迫中國人的各種殘忍手段令我感到異常的憤慨和痛惜。當看着陳列着的烈士屍首,當看見手術枱上日本軍官們喪心病狂的揮刀剝開先烈的皮膚挖開戰士們的心肝內臟,當看見無數無辜的百姓被囚禁,仍舊用雙手緊抓欄杆,渴望勝利曙光的一幕幕......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這時我的腦際也浮現出在戰場上、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無數奮勇向前毫不畏懼的戰士們,那些在中國存亡的危及時刻覺醒的民族英雄們,那些憤慨捍衞自己領土的無數黎民百姓們,正踏着鮮血染紅的道路與敵人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拼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沒有置身於屍體遍野流離失所的境遇,沒有飽嘗姦淫掠奪的苦難。但通過那些真實詳盡的圖畫文字、那些鐵證如山的歷史資料和描述、那些殘破不堪的遺址、那些真實的記錄鏡頭、和那些逼真的場景再現,使我們能夠了解這段歷史,感受到關係於民族存亡的生死浩劫。我們年輕的一代應當受到這樣的革命薰陶,我們的國家也應當多多給予廣大民眾以這樣的機會去了解我們民族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有時習慣了牢記那些輝煌勝利的時刻,習慣去接受冠冕堂皇的讚詞。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民族不敢正視其挫敗淪陷、不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那它就永遠不可能富強起來。

從一個展館到另一個展館,“九一八”紀念館中的一幕幕同時給我們勾勒了全國人名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聲嘶力竭的呼喊紛紛要求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做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無數人民羣眾開展抗日武裝戰爭。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黨的偉大精神,和團結廣大羣眾的力量。要走出展廳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標語牌這樣寫道:當我們即將走出展廳,大概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足以凝固成一串問號。日本帝國主義何以敢對我泱泱大國舉起屠刀?這裏的每一副畫面都是一串串鐵打的實事。但為什麼有的人仍不能夠去正視它?甚至去歪曲它?篡改它?彷彿這裏的每一尊儀容都在吶喊,這吶喊聲又究竟在向我們傳達什麼?是否告訴我們“時刻不要忘記苦難的歲月,不要再讓苦難重扣國門?”是告訴我們“要為祖國的明天貢獻出我們的力量?”是啊,這吶喊聲就像是穿梭進了頭顱的警鐘,長久的迴盪在我的思緒中。

走出紀念館時,看見好多人在留言薄上發表的留言,其中很多都是慷慨激昂勵志報效祖國的有志青年,但其中也有不少人言辭過於偏激倡導什麼拒絕日貨、斷絕與日來往走出紀念館的時候我看到了有等的話語。我想説有愛國情操固然是好的,但我們應當用理性的思想愛國,堅持我們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讓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而不是盲目的思潮去感化驅逐一切邪惡力量,讓我們每個人都昂首挺胸為我們祖國獻出我們的應有貢獻。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3

76年前的9月3日,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銘記。中國人民用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傷亡3500萬人的沉重代價贏得了抗戰勝利。抗日戰爭已成歷史,但抗戰精神從未遠去,這種精神穿越歲月和時代,輝映當下、激勵未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不如暫且把微博、朋友圈、娛樂新聞、綜藝節目放一邊,靜下心來刷一刷抗戰精神,在傳承和弘揚中汲取營養和力量。

常“刷”抗戰精神,“刷”的是“祖國永遠在心中”的愛國情懷。“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抗戰時期,無數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衞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發出中華民族的怒吼——“這裏是中國”。愛國情懷始於心,在這個和平年代,祖國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如何詮釋這種愛國情懷?那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忠誠於黨、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堅持恪盡職守,不負組織培養,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讓“愛國”成為心中信念、變為生命常態。

常“刷”抗戰精神,“刷”的是“肩頭扛起中國夢”的擔當氣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抗戰時期,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一批抗日將領,“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眾多英雄羣體,不畏強暴、以身殉國,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如今,看似歲月靜好,實則是千千萬萬個無名英雄在負重前行,我們青年幹部需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每一個人都要繼承和發揚擔當精神,攻堅克難、發奮圖強,學好本領、練好真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肩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

常“刷”抗戰精神,“刷”的是“萬眾一心向前行”的大局意識。“不謀萬事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捐棄前嫌,同國民黨竭誠合作,並在“全國抗戰”的正確方針指導下,團結全國各階層的人民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殊死鬥爭,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需要我們心中有大局、前進有方向。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大局、服務大局、維護大局,不斷提升看問題的高度、拓寬想問題的廣度、強化解決問題的力度,合力推動中華民族這艘巨大航船,穿越歷史的波瀾、駛向復興的彼岸。

乘風破浪,砥礪前行。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要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奮勇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用“青春之力”托起“中國夢”。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4

在暑假期間農墾總局組織我們歷史教師在農墾教育學院進行了集中培訓,我有幸參加,感覺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下面談談我對本次學習的心得。

一、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學生,教育着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瞭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説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説的也無異於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視野,把握最新教學動態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的業務素質。還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培訓,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因為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教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採他山之玉為我所用,納百家之長解我所困卻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很漫長,也許會走得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邊的路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因為終身學習已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而受用終身”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會使自己重視終身受益。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5

今天是集中培訓的第二天,一場夜雨帶來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悶熱所取代,就在這份浮躁中我們聆聽了幾個學校的工作展示,每個學校都是儘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獻給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有兩位老師的發言卻讓我體會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漸沉靜,又充滿了繼續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氣。

一位是來自龐家中學的老師,他的語言可謂樸實無華,開頭的故事卻引人深思,這個故事出自於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講,故事告訴我們: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隻能是爬上去,從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作為我們來説,雄鷹式的人物畢竟是少數,我們在羨慕他們的同時,所做的就要像蝸牛一樣,從點點滴滴開始,失敗了、跌倒了、爬起來、站起來、重新再來,最後到達勝利的彼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訓這樣來教育我們,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這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邊的同事張齊慶老師,他的語言充滿着睿智,他以淵博的知識贏得了滿場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師在總結時提到:張老師的深厚功底來源於平時的積累,而積累就在於不間斷的讀書學習、可以説張老師的表現是成功的、過去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具備淵博的知識,學生會的老師必須會,學生不知道的,老師也應該知道,只有這樣才會走向成功。

有人説成功的道路不盡相同,但成功的人永遠行進在路上!

歷史體會心得體會篇6

現代金融經濟是一種無所不至的全能性組織力量,它之統治所及既要全部包涵,又要不容與它類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禮。顯而易見的財產權之被尊重和分工合作的交換率所根據之客觀價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方面無效。如果這當中產生兩種條例和不同的習慣,則必生出罅隙,不僅引起爭辯,而且將鼓勵經濟因素逃脱管制。大凡金融經濟生效,有關貨幣與信用的食物必須取得隨時隨地都可以公平而自由交換的法定地位......要將這帝國之財政商業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須到位。有關匯票、提貨單、保險單、共同海損、以船作抵押之借款、股份、打撈權利等都要經過立法才能執行無礙。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關遺產繼承、破產、喪失贖取權、假冒、欺騙、監守自盜等之規定也要與商業社會裏的流動狀態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錢統治,這一點才做的通。(《中國大歷史》第十一章:北宋:大膽的實驗——改革的盲點和障礙)

大凡專制政體總離不開道德作護符......(《中國大歷史》第十四章:明朝:一個內向而非競爭性的國家——高度中央集權)

傳統官僚主義的作風,真理總是由上至下,統計數字反映着上級的要求與願望.......(《中國大歷史》第十七章:1800年:一個瞻前顧後的基點——社會經濟方面的限制)

但在社會主義旗幟下廓清私人財產權仍無從避免,雖説這行動已算是姍姍來遲而且在解釋其立場時中共已大為感到邏輯上之困難......説國家經濟計劃都能將各節籌辦得完滿,不免是欺人之談。19世紀中國的自強運動之所以失敗,即是缺乏以上有縱深的準備。(《中國大歷史》第二十章:現代中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經濟成長與法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y5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