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1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經過這一段的學習,給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國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歷史性深刻變革,是一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歷史性深刻變革。面對當今中國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作為一名現代教師該何去何從,應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價值?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讓我更加明白:一個現代教師如果僅僅是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教會做人、教會求知、教會辦事、教會健體、教會審美、教會創造,要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知、情、意、行和諧統一,而要達此種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須從改變教育者開始。一個現代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完善自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而這其中最關鍵的我認為有兩點: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二是自己廣博的學識。那麼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者形象,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腦和網絡的普及,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同時也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學相長”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我們教師知識網絡的一個子集。現代師生的知識結構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交集狀態。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保持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

二、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

三、完善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臨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使學生不僅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走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與追求。我希望我們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必將帶來教育的春天。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個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鬆,由於本學期節多事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後總算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複習工作順利進行,不負學校期望。定時定量的活動讓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得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協調統一順利地開展下去,同時也使我獲益不少,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個班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也不輕鬆,由於本學期節多事多,課時不多,各班進度稍有不同,但最後總算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各項教學活動開展井井有條,複習工作順利進行,不負學校期望。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認真參與教研活動與備課活動

每週一次的教研和備課活動,大家共同探討教學策略,研究教學效果,反思學生情況,組織練習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學進度,安排下一階段的教學任務。有目的,定時定量的活動讓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得以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協調統一順利地開展下去,同時也使我獲益不少,每經一次活動就成長一次。

二、積極參加新教師培訓

根據統一安排,我與其他學校的老師在泉州師院參加了為期一週的新教師培訓,通過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相關方面老師介紹了有關教師法律法規知識,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等。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三、認真完成本職工作

備課認真,儘量發揮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學中我較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備課過程中,我積極尋找各種素材,包括各種圖片和動畫,視頻,力求做到形象生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結果反映不錯,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課內的知識,還注意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地插入相關課外知識,既聯繫了生活實際,又引發了學生地理探究的興趣。一直認為學習是求知的過程,從本身的需求出發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認真做好教學反思

作為新教師,對教學情況的掌握還不夠熟悉,這就需要不斷的做好教學反思。不僅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還要積極深入學生羣體,瞭解教學效果,接受學生反映情況,做得好的堅持,做不好的改進。教學是一種雙向的過程,是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從而使整個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加強,反之,則不斷減弱,最後可能導致學生對該學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學反思必不可少。

同時,我也存在着許多不足,包括: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有治學不嚴謹之嫌。如對課堂上聽講不認真或表現反常的學生,有時沒有及時談心交流;對沒有交作業或作業做得不認真甚至有可能是抄襲的學生,不是每次都過問,這些都是我今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注意改進的問題。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3

“已經又開學一個多星期了,你們怎麼還沉浸在假期的氛圍裏呢?!”上課鈴響後兩分鐘,教室裏還是鬧哄哄的,我再次被迫發動了“碎碎念”的.技能。

“還沒開學呢!”一個同學理直氣壯地的説。這話真是把我氣得夠嗆,幾乎失語——從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就強調“只要是到了學校,就是開學了”。現在竟然還能弄出這樣的幺蛾子!?

“那你説怎樣才算是真正開學呢?”我忍不住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問道。

這時她才抬起頭,因為他們都發現我説話的語氣不那麼友善了。她怯生生地瞅了我一眼,目光又在不經意間快速地滑落到了她自己亂糟糟的書桌上——這是一個平時表現不錯的女孩兒,之前也經常沒大沒小地和我説話。可是這次她的眼神就像耗子一樣躲過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就像貓。這一個細微的動作,輕輕地觸動了我的心——他們雖然已經是高中生了,可是他們的內心住着一個真小孩兒。我趕快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從嘴角、眼角擠出一絲微笑,換了一種語氣,重複了一遍我的問題。

“開學典禮之後……”她的聲音越來越小,“之後”兩個字幾乎就聽不見了,但是“開學典禮”四個字是確確實實地進入了我的耳朵。在這個“儀式”越來越形式化的時代,他們能有這樣的想法,是讓我感到很驚喜的,中國是揹負“禮儀之邦”之名國度,我為他們血液中仍流淌着這樣的血液而感到欣慰。

於是我立馬一本正經地問她:“為什麼一定要‘開學典禮’之後,才算開學呢?”

很多同學覺得我這個問題是在有意“刁難”她,甚至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兒已經幸災樂禍地笑了起來,她卻沒有跟着笑,但依然小心翼翼地説:“‘開學典禮’才是一個學期的正式開始吧?”

這個答案從他們口中説出來,我應該感到滿意的,但是我卻不想那麼輕易地放過他們——“可是早在一個星期之前,我已經宣佈本學期正式開始了呀?”

“可是你説的不正式。”她看似隨口一説,卻又像是早就預料到我的反應。這的確是我不曾注意到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很正式的問題,我卻那麼隨隨便便地説了出來,也難怪他們會不把那句話當回事兒。

整個對話的過程,不到半分鐘,並且最終好像是我敗下陣來了,可是我並沒有感到難堪,因為我從這個簡短的對話中又得到了一點靈感——如果他們真的如此重視“儀式”,那麼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是否可以通過各種具體的“儀式”對他們進行引導與規範呢?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4

一個兒童,他的身體坐在一把椅子上,眼前攤開一本書,視線的方向朝着書。從外部的身體語言來看,我們可以説這個兒童在看書。可是,這個兒童的內部到底在做些什麼,誰也不知道。

一位父親説:“我們家孩子總是走神,老師你多提醒一下。”

一位母親説:“老師你幫我多給這個孩子提要求,他聽你的。”

另一位母親説:“老師你一定要對孩子嚴厲一些,這樣他才會複習。”

孩子走神了,提醒真的有用嗎?這提醒究竟是用來安慰提醒的人還是真的能夠讓走神的孩子集中注意力?

給孩子提要求了,孩子就能做到了嗎?如果這條法則試用,那麼,所有的孩子都應該能夠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啊,因為我們提的要求,孩子明明是可以通過堅持就做到的啊。

對孩子嚴厲,孩子的的確確照。結果遇到一個個性温和的`老師,孩子説“不復習沒關係,反正老師不會批評我。”那麼,這個孩子先前究竟是出於怕被老師批評才複習,還是出於對學習的熱愛才複習呢?

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哪裏去了?學習這件本該給人帶來幸福感的事,怎麼就變成了負荷和重擔了呢?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作為教學者,我到底能夠為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做出哪些貢獻呢?

一,深深地相信,我,一定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麼的。

二,深深地相信,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熱愛學習的;

三,為孩子提供適宜其成長的環境;

四,不斷通過閲讀和學習達到自我完善,讓自己變得專業。

一位姑娘,班裏的每一個同學都交了作業,獨獨她,交作業成了一個老大難。“我很忙,沒有時間寫作業。”“我完成了,只是忘帶了作業紙。”“我帶了作業紙,但沒完成。”“我只完成一項。”一開始,我是氣惱的。我想,姑娘啊,以你的能力,完成這些作業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怎麼就這麼推三阻四呢?

這樣的互動模式持續了兩個多月後,我忽然問自己“這個方法你都試了兩個月了,這位姑娘沒有完成,自有她的原因。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分析後,我判斷是作業的難度於她而言難了些(雖然與我於言她完全可以通過努力做到。),加之這位姑娘報了其他的班,她的自由支配時間的的確確是少之又少。於是,就為這個孩子制定一個閲讀書單。從最簡單的讀起。我對姑娘説:“你每天堅持讀一個故事,讀你喜歡的,課上的內容你只需掌握…。。”

為了知道姑娘的真實想法,我説:“我想要聽聽你對這個任務的看法。對於你而言,你認為,這個任務適合你嗎?不用顧及我的感受,也不用擔心説出來我是不是會發火,怎麼想的,就怎麼説。”

姑娘説:“每天讀一個故事,沒有問題,但這個部分的要求,對於我而言,難度是大了些。”於是我與姑娘一起商量作業到底怎麼調整是適合她的。

當我給這位姑娘佈置完作業後,我就開始想,如果這一次,她再做不到,我就每天打電話提醒她。如果打電話提醒還沒有用,就降低難度。如果降低難度還是有問題,那就相方設法提高這個孩子的上課效率,總是能夠為她做些什麼的。

到了第二次課,姑娘來了,帶來了她的閲讀書單,我的天,她竟然讀了6個故事唉,激動。第三次課,她又讀了六個故事,開心。

我做好了最不理想的打算,結果,姑娘開始讀故事了。

如果,我始終陷入那個“你明明是可以做到的啊,怎麼就做不到呢?”然後開始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留堂、發火、一次次口頭溝通,我想我會越來越生這個孩子氣,認為這個孩子不努力。會感到精疲力竭,為什麼説了這麼多,做了這麼多還是沒有用。

所以,我首先選擇第一點,我相信,我總是能為這個孩子做些什麼的。然後,開始行動起來,用第三個方式,去閲讀,去思考,去學習,去分析這個孩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制定一個適合這個孩子的學習方案,手把手教會這個孩子。做完這一切後,就靜靜地等待。後來,聽孩子的母親説,孩子又讀了幾個故事,打算到我這邊“顯擺”。哇哦,謝天謝地,這個頭總算是開起來了。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看看自己跟這個孩子的互動,我走了多少彎路啊。我不相信,她會願意花時間學習,也不相信自己能夠幫到這個孩子。也埋怨這個孩子,你稍微加把勁就能做到啊,你不做,我怎麼幫你啊。所以,待在原地,急,卻啥也做不了。

我深深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老師為自己感到驕傲與自豪;每一個孩子,都在自己理所能及的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

當他們沒有完成任務,不急着責備“你偷懶,你不用功。”而是去問一問自己,我能夠為這個孩子做些什麼呢?然後,開始做起來,並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存一顆偷懶的心,就是認認真真的陪着這個孩子一起努力;或許在空間上,不能夠和這個孩子在一起,那就在心裏,時時念着,想着,期待着,祝福着。

孩子,我相信你,我也相信我自己。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5

也許在很多孩子的心中老師是神聖的、無所不能的,孩子們就像是依偎在老師懷中的幼鳥,需要老師的母愛來呵護,引領。在師生的關係中,老師永遠是強者。在他們看來被保護理所當然,被愛是他們的權力。而他們對任何人都沒有任何義務。我不知道我們的社會能不能讓孩子的天空永遠湛藍,但是我知道,孩子們的責任觀念必須從小培養。

對於我來講,“弱”不是學會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剛上班的時候,二十歲的我體重不到九十斤,十指不沾陽春水,教學、講課到是會,可是一點活都不會幹。可是農村學校有很多活是要老師乾的。記得剛接手班級一個多月,冬天就要來了。那時候,北方的冬天很多學校都用爐子取暖。班主任就是搭爐子、生爐子的義工。可是我真的不會啊,幸好學校裏年紀大的陳老師、劉老師(都是我以前的老師)來幫忙搭爐子。感激之餘我和孩子們去搬搭爐子的磚,很快我的弱點就顯現出來了。農村的孩子都很會幹活,搬完第一趟,孩子們面不改色,心不跳。我卻已經狼狽不堪,身上弄髒了不説,連臉上都弄黑了,還氣喘吁吁的。有個大個子的孩子看我這樣就笑着説:老師,我們搬吧,你看着吧!我還在愣神的'時候,陳老師抬起頭看了看笑着説:“這孩子行,知道心疼老師。”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這些小男子漢是在保護我,班集體的重擔他們要扛起來。果真,那以後我在沒為生爐子、除草、平整操場這樣的事情操過心。每當有活要乾的時候,他們就像忽然和我互換了角色,變的成熟而自信。安排的井井有條,工作的一絲不苟。聊天的時候,每當説起這些,那些可愛的孩子們都會不好意思。其中那個最愛用手揉自己頭髮的王xx都會不好意思的揉一下頭,然後,笑眯眯的看着我。那最愛打仗的司xx也在擔起生爐子任務以後,忽然變了個人。

我相信愛是相互的,我也相信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他們對老師的愛爆發起來,也一樣可以媲美敢於和雄鷹爭奪孩子的母雞。有一年,我在代收費的時候,收到一張百元假幣。其實我和交錢的孩子心裏都知道錢是誰的,可是家長就是不承認。當時我很委屈,和家長講道理的時候,控制不住情緒,忽然轉身面向黑板落下了淚。其實,我只是對於家長這種行為感到寒心,並沒有別的想法。沒想到,我班級一個姓劉的女孩,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的媽媽一樣,忽然就站起來,衝着那位家長大聲的講起了道理。班級裏的孩子,靜靜的看着她。我當時也忘記了傷心,看着這個平時説話並不流利的孩子呆住了。事隔三年,已經考學離開國小的這羣孩子終於在那個孩子輟學的時候問出了真相,在一個午後來告訴我。這份愛延續了三年,這件事讓孩子們記掛了三年。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深深的思索。我在思考,孩子們真的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弱嗎,他們真的是需要我們庇護的弱者嗎,他們是否也有一些能力在我們的呵護下夭亡了呢?這孩子那強烈的愛和責任心讓我這個做老師的自愧不如,他們的潛能是一座寶庫,寶藏豐厚不可估量。我不能用自己的愛掩埋它,我應該用我的弱挖掘它。

如果我是個完美的老師,或許我就不會有這樣了不起的學生。老師如果被神話,那麼你就永遠感受不到“人間煙火”(孩子們中間)的快樂。老師如果被膜拜,孩子永遠看不到腳下的寶藏。

不論是高年級的孩子,還是低年級的寶貝,只要你求助他們,他們保證給你一份驚喜。那以後,我的“弱”真的有很多“裝”的成分在裏面,但是這份虛假裏面包含的是愛。收到的是濃濃的情。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6

蒙台梭利《童年的祕密》裏面提到“敏感期”,她認為:人的智力是建立在幼兒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兒童也會有不同的敏感期,二到三年級這個階段,我發現孩子進入表達的敏感期,他們不止於要表達一些簡單的要求,比如:我餓了,我喜歡玩……他們有高漲的要表達自己思想的意圖,並在嘗試和驗證中構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地圖。

三年級上學期,孩子給我寫各種各樣的信。他們的信封都是自己疊的,上面還裝飾有自己的畫,每一封都很別緻。

一個小朋友問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在學校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她説“我在學校最想跟您説話、交流、溝通”,信被疊好後每一個面上都寫着她對我的祝福。這個孩子是一下課就會經常圍在我身邊的幾個孩子中的一個,她經常看着別人説話,然後和我抿嘴笑笑。班裏的學生太多了,課間也不長,我們確實幾乎沒有交流的機會。這樣的客觀條件,對於很多孩子而言,不知道是不是遺憾?家庭裏的交流和學校的交流風格和內容是不一樣的,不可以互相取代。

有一個小朋友説“這是我第一次寫信,也是第一次給您寫信,能跟您説一個祕密嗎?”信被摺疊了好幾層,我能看出來他的緊張和謹慎,自制的信封也幾經摺疊後被嚴嚴實實地封住了,封口處畫着一顆紅紅的心。她的祕密是不喜歡現在的同座位。其實孩子一開始自我表達,尤其是表達否定意見,表達自我意志的時候,是羞澀的。如果不用寫信的方式,她還可以怎麼表達?面對面交流?她無法預測後果,或者害怕被拒絕,“被拒絕”,不僅僅意味着她的訴求沒有辦法得到滿足,更使她剛開始萌生的自我意識受到了打擊;請家長轉述也是一個方式,但是孩子選擇了自己解決,真為她的勇敢高興!它是安全的,我安靜地給她調了座位,她很開心。

還有一個小朋友,“10次糾結過後,我終於決定給楊老師看”,她給我看的是她的“小説”,名字是《人生》,確實比較宏大。不知道她的小腦袋裏裝的是什麼,這個孩子看《人類簡史》、《紅樓夢》、《老人與海》,她探索的目光從來沒有停止,像在一個巨大的花園裏流連。現在她想把投射到自己心靈的倒影表達出來,我説“好期待”。

一個小朋友在打碎了花瓶之後,嚇得“心驚膽戰”,他找出自己的“私房錢”:33.8,發現不夠買花瓶的錢。這時媽媽回來了,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後,媽媽説:“你很誠實,媽媽不責備你。”他寫“原來這樣就可以轉危為安了呀!”他發現誠實是安全的,這個發現是在一個理性媽媽的處事方法中覺察的,如果正趕上一個心情不好、脾氣暴躁的媽媽,面對錯誤孩子就瑟縮起來了,會啟動説謊、自卑、恐懼等防禦機制,也許會導致心理畸變。這個媽媽真好!一些父母給孩子的感覺很“嘮叨”,一部分是因為父母用説教的方式培養孩子人格,那是緣木求魚的方法。

一個小朋友受教材《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頭》的影響,反覆講述他的爸爸媽媽的表現。有的時候爸爸會不守約定,晚叫他起牀;有的時候和媽媽一起給魚缸換水,他覺得很有趣;小朋友的嚴格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他整整監督了父母一個學期,他們是不是守信用,是不是會“工作”,每次都要寫一篇“觀察報告”。我和他的父母談過以後,他們都有所改變,孩子在表達中記錄了客觀事實,發現了父母的變化及優點,特別驕傲,特別開心。

一個學期就這樣關在了身後。期待開學。

教育老師心得體會篇7

“我們無力改變教育體制,卻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奇蹟。”全美最佳教師,故事被搬上好萊塢大屏幕的羅恩·克拉克老師這樣認為,他的奇蹟教育點燃學生的激情,他説:“當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般違反紀律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那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商界精英、藝術家和總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並對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學生。”老師的期待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期望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進步。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課堂是這樣的:老師單調地講課,學生在課桌上趴着睡覺,功課簡單至極,學生只通過課本來學習,沒有互動,沒有生氣,也沒有激情。教師在設置課程的時候,往往是根據中等水平學生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認為這樣可以兼顧優秀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其實則不然,這樣我們犧牲了學習拔尖和學習吃力學生的需要。其實,我們可以在保證了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對大部分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設定更高的目標,讓學生覺得他們面臨的挑戰,而不僅僅面對考試,讓他們感受到被鼓勵的狀態,他們就會取得無法估量的成績。

在成長過程中,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尤其這種關注與賞識來自教師。所以要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教師也要深諳表揚的藝術,我們往往因事物繁雜而疏於肯定,有時候又流於形式輕易肯定,這都不足以發揮學生主動性。學會慷慨的、充分的肯定學生,認同他們的夢想,我想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學習激情就被點燃的,你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學習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9zz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