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0篇《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篇1: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忠誠、乾淨、擔當是衡量好乾部的重要標準,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有人形象地説,一個領導幹部,對黨不忠誠就是昏官,組織不能容忍;不敢擔當就是庸官,百姓不會答應;不乾淨就是貪官,羣眾最為痛恨。在廉潔從政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只有“一票否決”,沒有“將功折罪”。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

守好廉潔自律底線,前提是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猶如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造福羣眾,成就事業;濫用了,就會使人墮落,貽害無窮。近年來,在廉潔上出問題的幹部,無一例外不是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牟取私利,最終走到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面對權力,只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知敬畏、講感恩、守戒懼,才能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必須常懷對信仰的敬畏、對法紀的敬畏、對羣眾的敬畏,遏制住貪慾的“脱韁野馬”“燎原烈火”,內心深懷崇敬,自覺接受監督,一言一行才能“有規有矩”,從政之路才能“平平安安”。必須感恩黨的培養、組織的關懷、羣眾的信任,把組織上的提拔重用當作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自覺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創造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業績。必須始終在心中裝着法紀的戒尺、制度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經常用這些戒尺來量一量自己,想一想有沒有踩紅線、破規矩,時刻警醒自己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為官從政。如果説,在工作上要勇於擔當,那麼在廉潔問題上就得慎之又慎。現在,中央頒佈實施了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和問責條例,給我們立起了標杆、劃出了紅線、標明瞭底線,必須牢記於心、踐之於行,增強紀律觀念,拉起規範權力運行的“帶電的高壓線”。

俗話説,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廉潔自律,必須守住小德、小節。許多違紀違法的幹部,一開始也是謹小慎微的,首先突破防線的,往往是“人情往來”“順手辦事”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嚐到甜頭之後,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收不住手,最終無法自拔。有些事情,是連念頭都不能動的,一旦動了貪念,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境。現在,社會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圍獵”領導幹部,往往盯着幹部的“小興趣”“小愛好”。你玩點石頭、賞點字畫,馬上就會有人投你所好。別人給你“投了資”,哪有不圖回報的?有的幹部喜歡呼朋喚友、吃吃喝喝,身邊總圍着一幫“小兄弟”,還認為不是什麼大事,但久而久之,“哥們義氣”深了,原則和底線就很難守住了。病非一朝一夕所致,罪從一角一分貪來。領導幹部一定要懂得,小事小節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不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也要在小事小節上慎始慎微,嚴格遵守作風紀律要求,保持高尚追求和健康情趣,不讓自己的從政生涯“白袍點墨”。

幹部廉潔從政,僅僅做到個人乾淨是不夠的,還必須履行好“一崗雙責”,抓好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好管理好自己的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注重教育引導幹部既要幹事也要乾淨,決不能工作搞上去了、幹部被拿下來了。每位領導幹部都有自己的家庭,家風至關重要。有的幹部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但對配偶子女就鬆了,總覺得自己長期忙於工作,虧欠家人太多,對他們打着自己的旗號辦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頭來,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要堅持從黨性原則出發,嚴格教育管理親屬子女,引導他們戒除特權思想和享樂思想,對他們的錯誤做法,不迴避不護短,及時提醒,及時糾正,幫助他們明辨是非,自覺抵禦不良風氣侵蝕,以嚴謹家風贏得幹部羣眾的真心支持和衷心擁護。

篇2: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一起起關於基層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的通報,觸目驚心。為了徹底整治處事不公、以權謀私、作風不實問題,我省各地正在採取有力舉措,集中整治和查處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及腐敗問題。

據瞭解,此次“集中整治”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處事不公:重點整治在社會保障、項目扶持的申報、審批、發放等過程中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優親厚友、與民爭利;在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和物質分配過程中不及時、不規範、不公平;在基層行政執法中濫用職權、選擇性執法、野蠻執法、亂收亂罰等突出問題。二是以權謀私:重點整治在扶貧領域等惠民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的雁過拔毛、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侵佔、揮霍浪費;在集體“三資”管理、徵地拆遷中強佔掠奪、侵佔挪用、損公肥私以及違規插手干預工程項目,搞權力“尋租”;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及超標準超範圍向羣眾籌資籌勞、攤派費用;違規收繳羣眾款物或處罰羣眾、剋扣羣眾財物、拖欠羣眾錢物等突出問題。三是作風不實:重點整治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見困難就退、見問題就推、見矛盾就回避;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簡單粗暴、接待羣眾態度生硬,對待羣眾合理訴求消極應付、推諉扯皮;政務、村務不公開,羣眾民主參與和社會監督制度不落實等突出問題。

在基層存在的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雖是“蒼蠅”所為,影響卻十分惡劣。他們的所作所為,猶如蚊子蒼蠅四處飛舞,即使沒被其叮咬,也會讓人感到極不舒服。但要消滅蚊子蒼蠅,光靠噴灑殺蟲劑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下真功夫把髒亂差的環境搞乾淨整潔,從而讓其失去孳生的環境。現在一些地方或單位存在的不良作風,損害了羣眾利益,羣眾則深感無奈。比如,有的羣眾到鄉鎮去辦事,卻因工作人員時常脱崗,讓羣眾來回跑個三五趟冤枉路。這也是侵害羣眾利益的具體表現。

大多數羣眾對黨和政府形象優劣的評價,都源於他們的直觀印象。而從縣鄉到村組,都是直接聯繫服務羣眾的,在這些層級工作的人員若處事不公、以權謀私、作風不實,侵害的是羣眾利益,損害的是黨和政府形象。而開展“集中整治”,就是要進一步改進幹部作風,把肆意侵害羣眾利益的“蒼蠅”拍掉,徹底解決上述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風清氣正的便民惠民局面。因此,各地要把“集中整治”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向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亮劍,讓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提升人民羣眾對正風反腐的獲得感,凝心聚力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篇3: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在2015年1月7日至8日,我在家觀看了中紀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電視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現將觀看心得總結如下:這部專題片共有四集:《承諾與期盼》、《正風肅紀》、《狠抓節點》、《黨風正民風淳》。該片對話違紀人員,感受他們的反思痛悟;傾聽專家學者,洞察作風之變後的深層律動。近百位受訪者中,還有腐敗分子身邊人、會所服務員、舉報人、暗訪記者和紀檢監察幹部、普通羣眾等,不同觀點,多元視角,為觀眾全景式呈現“作風建設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

專題片中還首次披露了30多個違反八項規定案件的細節,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級官員奢侈浪費的狀況。片中還由事件相關職責人、親歷者講述倪發科怎樣因玉瘋狂、因欲得禍;呈現廣州市委原書記____以前多次出入的高檔會所何等豪華;披露黑龍江省副省級幹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超多喝酒致陪酒人員死亡的現場場景。觀看之後,不禁回想起當年高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強作風建設,是一件好處重大又任重道遠的基本要求。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同志強調:“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這是對新形勢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同志這一要求,以必成的信心、嚴抓的耐性、常抓的韌勁,圍繞服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透過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活動開展以來,我黨、幹部羣體用心響應,透過“照照鏡子,正正衣冠,治治病”及時尋找自身不足,用心轉變工作、生活作風,團結羣眾,把解決羣眾主要問題重新放在首要位置上,幹羣關係得到了明顯的好轉。

把好作風迴歸作為新起點,永葆黨羣同心同向。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強勁力度,使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深刻感受到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不是一陣風,要越抓越緊,要求嚴字當頭,作風建設,首先要實事求是,工作紮實。我們要認識到,根治任何沉痾痼疾都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改善作風任重道遠,歇歇腳就可能回潮,鬆鬆勁就可能反彈,務必嚴字當頭、連續發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黨的作風建設,如不付出整頓作風的實際行動,傳導從嚴壓力,鞭策務實作風它就只能是一個口號,一陣風。黨和國家擔起作風整頓的重任,要求黨員幹部要實實在在的把身邊的工作做好,把羣眾的利益維護好,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實處,要“嚴”字當頭。以實際行動確保作風轉變的好勢頭持續下去,確保作風建設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實現改善作風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

轉作風,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實踐活動強調觸及思想、觸及靈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類模糊認識釐清了、把各種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動上有方向和目標、在作風上有改善和完善、在靈魂深處有信仰和堅持。在帶着三個問題反思學習的過程中,我經常思考,地税事業就應如何發展地税事業發展究竟為了誰地税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堅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認真應對的問題。就是我們地税幹部踐行羣眾路線的切入點和着力點。黨的作風建設,需完善制度,從機制上促進作風轉變。加強作風建設,既要靠教育啟發自覺,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規範。把作風建設納入制度化軌道,拓展作風建設新境界,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依託和保障。要讓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過於原則,要量化標準,細化規定,儘快豐富和完善規矩,具體到讓人看得見,摸得到,照着鏡子就能做,能夠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使評價作風有依據,檢驗作風有尺度。建立真正能夠貫徹落實的改善作風的建設制度。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務必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從嚴治黨務必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帶給的最深刻的啟示。這些啟示和經驗,其重大好處必將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在充分肯定這次活動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黨改善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此刻,廣大幹部羣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構成常態化、常抓不懈、持續長效。

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持續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轉變作風,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等優秀共產黨員,以羣眾利益為重,對人民羣眾懷有熾熱的感情,他們在羣眾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黨員幹部十年甚至是幾十年都無法到達或超越的,這源於他們對人民羣眾的真情實意和真心付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必須要以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為榜樣,學習他們對羣眾、對工作的那份真摯感情,把這種熱情完全投入教育事業中。轉作風,關鍵在行動上。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進納税人、為了納税人的滿意是重點和關鍵。活動有時限,但教育活動踐行羣眾路線,為民、惠民永無“休止符”。我們需要更多的行動、更多的執行來贏得社會、學生、家長滿意度。

作風建設活動雖然取得了成績,但還有一部份人在打小算盤,時不時出來折騰下。這樣我們就務必認識到搞作風建設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沒有快捷式,更沒有完成時。只有把活動不斷推向深入,才能將優良作風植入每個幹部心中。作為一個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更要有高尚的師德,時刻提醒自己要為人師表,嚴於律己,依法執教,愛護學生,熱愛教育。作為一名黨員,要率先垂範,用心工作,努力創新,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

↓下頁更多《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篇4: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日晚,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井開區地税局發出通知,組織黨員幹部認真收看,接受一次嚴肅的黨風黨紀警示教育。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從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在專題片第一集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説法,進行深刻剖析和懺悔,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堅定對黨的信心和信任,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收看完後,區局黨員幹部在微信羣裏討論時紛紛表示,看後心情特別激動,感到特別震撼,既感受到了違紀人員的反思痛悟,也領會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以羣眾呼聲為遵循、以人心向背為考量,緊密聯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動當前地税各項工作。

篇5: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自10月17日開播以來,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專題片中,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多個“大老虎”直面鏡頭,現身説法。在貪腐細節“大尺度”曝光的同時,也讓從嚴治黨的話題成為輿論熱點。

“洪源下積石,砥柱屹嵯峨。”黨的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整治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

零容忍懲治腐敗

“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用“人心向背”這四個字,明確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這個大問題。

2012年12月6日,中央紀委發佈消息,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李春城落馬,拉開了以來黨中央密集“打虎”的序幕。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決定對周永康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同年12月22日,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3年多來,先後有100多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落馬,充分説明中央對腐敗的零容忍態度,黨紀面前沒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黨的以來,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力度不減、節奏不變。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01.8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1萬人。

黨的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嚴重、羣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領導幹部,這是執紀審查的重中之重。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5年以來發布的數據看,64%被查處的中管幹部“後仍不收斂、不收手”,不少領導幹部更是被指“性質惡劣、情節嚴重”。

海外再也不是貪官的天堂。2017年7月26日,百名紅色通緝令北京落網第一人孫新涉嫌挪用公款罪、貪污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判決其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4年6個月。

黨的以來,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在多部門通力合作下取得明顯效果。2014年11月9日,北京APEC會議通過《北京反腐敗宣言》。2015年4月22日,我國首次公佈百份全球追逃“紅色通緝令”,截至今年7月15日,“百名紅通人員”已有三分之一歸案。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追回外逃人員381人,其中國家工作人員57人,追回贓款12.4億元。

從“獵狐”到“天網”,再到集中公開外逃人員通緝信息,隨着反腐風暴“國際版”不斷升級,2015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外逃人員庫存的反轉,一大批長期潛逃國外的腐敗分子落網,國際反腐敗領域話語權不斷增強。

點擊下一頁繼續閲讀2017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範文

篇6: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日晚8時整,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紀委及縣委宣傳部組織幹部職工和武警官兵集中收看了首集專題片《人心向背》。

該片反映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與此同時,尖扎縣各鄉鎮(社區)、縣委各部門、縣直及省州駐縣各單位也通過各種形式組織觀看了專題片。記者獲悉,該縣已下發《通知》,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集中廣大黨員幹部收看。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鉅貪們的醜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鬥爭。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7日晚開播。當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幾名落馬省部級高官出鏡,現身説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貪腐細節,發人深省。

這部大型專題片才剛剛開播,已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敢於揭醜,勇於披露此前公眾所不知的高官貪腐細節。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細節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周本順獨佔一座面積800多平方米的軍區招待所,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豪宅”裏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其中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另一個貪官白恩培,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等職,在辦案中,從白家查獲的貴重物品多得讓辦案人員震驚,其中不乏價值千萬的翡翠手鐲,僅清理這些東西就用了十幾天時間。

有句頗富哲理的俗語“細節決定成敗”,足見細節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懲治貪腐的過程中,公眾往往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罪罰、不見細節,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鬥爭中存在“諱疾忌醫”的心理。

篇7: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於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每晚8時播出,第一集為《人心向背》。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在第一集,觀眾基本上就已經可以感受到火力全開的架勢。

誠意,首先體現在“範圍”上——以前在一定範圍內傳閲的高官懺悔書,現在全國人民可以直接在電視鏡頭上看了。而且,本集出鏡的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三名前高官,有些採訪和話語直接來自於審查期間,説明這部片子的素材至少已經積累了好幾年。

火力則體現在“料”上。這和此前中紀委與央視合作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一片類似,那部片子裏,攝製人員跑去了一些落馬官員常去的私人會所,曝光了一些內部奢華的鏡頭。這一次,乾脆讓不少落馬的大老虎現身説法,面對鏡頭懺悔:

比如,通過今天的片子,大家可以一窺白恩培和周本順的住處,看到裏面的奢華、儲存之財物;諸如周本順有兩個廚師一個是湖南人另一個也是湖南人、兩個保姆中一個專門養貓、家裏烏龜死了周本順要親手抄經連烏龜一塊兒埋了之類的細節,如果不是這片子大家可能還真不知道;

再比如,今天的片子已經夠震撼了,但是片尾還是扔出了好幾個出乎意料的鏡頭:落馬後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在被審查時的畫面。沒有了權力的養分,幾個人的共同特點之一大約就是衰老。

“人生就是一場直播,沒有重來的機會”,李春城面對鏡頭時候的感慨,讓看直播時候的島叔也是一愣。

“從小就痛恨貪官,沒想到自己最後成了貪官”,這是周本順;“我都到退休時候了,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這是白恩培;“將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錯誤這樣收場,何其悲哀”,這是李春城。

貪官的落馬各有各的原因,也都有各自的悲哀。但無論曾經如何風光、如何能幹,錯誤犯了就是犯了,紀律和法律的底線踐踏了就是踐踏了,如李春城所言,“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亙古不變的”。

以從嚴治黨為主題的六中全會即將到來,這部片子某種意義上也稱得上一次“祭旗”與“宣誓”。如俠客島此前所言,當全黨、全社會都認為反腐是隻能深入不能後退、誰不反腐就説不過去的時候,反腐就已經走向了不可逆的歷程,也就會“永遠在路上”。

篇8: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可以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一切都在告訴人們,正風、反腐,絕不是一句空話。視頻中的這些腐敗份子的落馬,也證明了反腐的力度;而《永遠在路上》揭示了他們的貪腐思想、墮落經過,警示了後人,這就是防腐的教育作用。第二集紀錄片《以上率下》發佈。“以上率下”,講的就是地位越高責任越重,越要時刻正身修為,身先士卒才能帶好下屬。

先哲孔子有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個執政規律:執政者的表率作用,是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樣,對下能產生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執行力。從古到今,領導帶頭都是最大的帶動力、貫徹力、執行力。“風成於上,俗形於下。”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也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有效工作方法。

2012年12月4日出台八項規定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其他常委和中央政治局成員嚴於律己,以實際行動踐行八項規定。八項規定既是要求,也是承諾,以上率下帶來的是示範引領。

作風建設是切實落實八項規定的切入點。黨員幹部的作風關係到羣眾對黨的看法和認識,從作風上看黨,然後決定跟不跟你走。革命年代如此,建設年代同樣如此。結合身邊環境來看,自從學習了黨的八項規定,學習了黨的羣眾路線,糾正“四風”,黨員幹部都能夠從自身抓起,身為黨員幹部,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廉潔奉公、履職盡責,能站在羣眾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映射。同樣,作風建設也體現在一件一件的小事上面。

谷春立,吉林省原副省長,曾任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委書記、鞍山市委書記等職務。2015年8月,因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對其立案審查。經查,谷春立嚴重違反了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十八大之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正是他的貪婪把自己親自送往監獄。

谷春立經常大吃大喝,而他並非不知道這樣的吃請應酬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但他內心深處,並沒有把這真正當回事兒。他稱,“規定是肯定學了,但是有時候氛圍整得融洽一些,我也覺得,有時在酒桌上協調點事,能夠增進一些感情相互瞭解,所以協調起來工作比較方便。”

如今多少個像谷春立這樣的曾經位高權重、始終容光煥發的官員,如今鏡頭前一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常人看來都覺唏噓,官場中人也許更有感慨。這是該反腐專題片的價值之一。這些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敗的風險和可能的落寞結局,演繹的非常到位。從教育的層面説,可能比發文件、開會宣講的千言萬語更有直接效果。

在十八屆六中全會之前,這樣一個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紀錄片播出,傳達什麼信號,不同身份的人自會有不同解讀。根據此前預告,六中全會將研究的重點議題是“從嚴治黨”,看來所謂“反腐降温”更不可能,值得關注的是反腐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延續。《永遠在路上》還在繼續,也許從這些“鉅貪”的演繹中,可以進一步反思過去的問題所在,探尋未來的希望所在。

篇9: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9日晚8點,我觀看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這部電視專題片反應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反映十八大以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的工作實踐。

看完此片後,我最大的體會是,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把對黨員領導幹部的要求凝練為6個字:忠誠乾淨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正風反腐的持續高壓態勢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四風”問題依然禁而不絕,提醒人們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

此片的主人公之一張建津在擔任天津市醫藥集團主要領導的十年間,將該醫藥集團從瀕臨破產的企業發展成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元的行業巨頭。但是他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而是從吃喝中找享樂,忘記了信仰,心理防線徹底放棄,掩人耳目變相消費,除了吃私人老闆的,張建津也用公款吃喝,有的化整為零報銷,有的就以辦公用品、加班餐費的名目入賬。這種現象讓我們驚歎,黨員領導幹部失去了心裏的底線就容易從舌尖上的腐敗走向違紀違法的不歸路。

同樣是一名大型國有企業負責的王天普,從農村走出去,生活簡樸,但隨着職務的升遷,失去了最根本的底線,把吃喝往來當成一種習慣,不請反而覺得“失誤”,一頓飯花4萬多塊錢,花的理所當然,這可是5個貧困户脱貧數額。

質檢公司部分黨員、幹部的作風主要表現在庸--工作質量不高、懶--拖拉疲沓應付差事、散—深入調查調研少,借“永遠在路上”專題片熱播,通過思想教育作引導、率先垂範作導向、精細管理建規範、制度體系建機制、責任追究落實執行力上抓幹部作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解決一些幹部“不實幹、不敢幹、不會幹”的問題和幹部“不敢擔當、不會擔當、不願擔當”的問題,為全面服務好主業,全力實施“走出去”目標奠定作風建設的基石。

篇10: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在昨晚播出的專題片第四集《利劍出鞘》中,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山西省委原常委、祕書長聶春玉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深刻懺悔,説明一把手腐敗對當地政治生態造成的惡劣影響,從反面證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淨化政治生態。

巡視猶如利劍出鞘,總能精準刺破腐敗膿瘡。

2013年5月,中央第八巡視組進駐江西,挖出了蘇榮這個十八大後第一個因貪腐落馬的副國級官員腐敗問題線索;2013年底,中央第六巡視組進駐山西,揭開了該省“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蓋子,7名省部級幹部先後落馬……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四集《利劍出鞘》用數字和案例展現了巡視的強大力量。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是巡視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十八大以來,中央已經開展了十輪巡視,實現了對31個省區市、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巡視全覆蓋,並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全面開展巡視。劍鋒所指,直擊要害。山西塌方式腐敗、衡陽人大代表賄選案、南充拉票賄選案等問題線索是巡視發現的,蘇榮、**等腐敗官員是巡視揪出的。

一個個管黨治黨不力問題被指出,一批批侵害羣眾利益的“老虎”“蒼蠅”被查處。巡視不僅淨化着黨的肌體,也讓廣大羣眾從中感受到了全面從嚴治黨帶來的獲得感。有羣眾表示:“我不知道巡視組是怎麼幹的,但我知道他們幹了啥。”作為黨內監督的“利器”,巡視直指問題,不留情面,讓老百姓看到了共產黨解決自身問題的決心和能力,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利劍”作用充分發揮,關鍵在於“切口小”。巡視是政治巡視,不是業務巡視,避開了大而全,聚力一點,精準發現問題。十八大後的歷輪巡視,中央都強調聚焦中心、攥緊拳頭,緊緊圍繞作風、紀律、腐敗和選人用人等方面發現問題。蘇榮在江西主政數年,巡視組進駐後,揪住反映其在任時選舉票數接連倒數這個耐人尋味的細節,牽出了賤賣國資、買官賣官的腐敗鏈條,處理了一大批違紀黨員幹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發現問題上,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巡視的成效更加顯著。

“利劍”作用充分發揮,還在於巡視組“辦法多”。十八大以來,巡視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進駐前聽取信訪、組織部門意見,“備好彈藥”讓出劍更準;進駐後到幹部擔任過一把手的地方瞭解情況,“下沉一級”查問題更實;針對一件事、一個幹部開展專項巡視,聞風而動讓巡視更專、更活、更準;針對整改落實和新出現問題,出其不意殺“回馬槍”,讓震懾常在……巡視組的“武器庫”越來越豐富,出劍更快、發力更準,震懾、遏制、治本作用越來越明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巡視組是“欽差大臣”,是“八府巡按”,要盡職履責,對腐敗問題零容忍。中央巡視工作取得的成績讓人振奮,發現的問題也讓人警醒。當前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巡視工作必須矢志不移地堅持下去,不斷鞏固成果、深化擴展,讓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篇11: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繼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又一部從嚴治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已於全國觀眾見面播出第一集,從嚴治黨將再度成為觀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從《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劍出鞘》、再到《拍蠅懲貪》,《標本兼治》,從受訪專家學者、紀檢幹部到落馬官員的典型案例剖析,將為觀眾全景式呈現“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四年來不平凡的歷程。相信接下來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樣每集都是“鏡”,每案更是“鑑”。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十八大”四年多來,從嚴治黨“收穫”頗豐: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層延伸,全面“體檢”基層政治生態的“拉網式全覆蓋”,查處羣眾身邊腐敗問題“拍蒼蠅零容忍”,“扎籬笆謀長遠”的健全防治基層貪腐長效機制。那些從嚴治黨之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新舊對比“兩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體會得到的實惠。從嚴治黨純潔了黨的幹部隊伍,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全國民眾將通過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領悟“支點”: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面從嚴治黨更是任重道遠。如果把全面從嚴治黨比喻成“千斤重擔”,最給力的就是落實主體責任這個“支點”。只有將“支點”立起來、實起來、硬起來,才能真正把這個“千斤重擔”扛起來,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期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要我們管黨治黨不放鬆,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就一定能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廣大觀眾將從專題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敗蔓延,用好巡視監督利器,形成高壓威懾的“利劍出鞘”;“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再現反腐敗國際合作“永遠在路上”的“天網追逃”;可見從作風建設到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惟有把“紀律挺在前面”,才會不斷形成清風正氣的大勢,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細、抓長,才能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空間。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嚴治黨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永遠在路上》專題片以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為“鏡”,以蘇榮、白恩培、呂錫文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説法為“鑑”,通過“標本兼治”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播放此部專題片,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明確信號,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注入強大動力。

篇12: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八集主要講述黨中央出台一系列紀檢體制改革措施,完善監督體系制度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監督執紀問責,強調反腐敗必須標本兼治,而治本的關鍵在於盯緊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待,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於人民。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武鋼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崎琳,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等4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在本集中現身説法,剖析自身的違紀行為,懺悔自身的違紀過程,反映了黨中央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強化黨內監督,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從2016年10月17日晚上起,中紀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台聯合錄製的作風建設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正式開播,按照街道工委、紀工委的統一安排,我按時認真收看了這部專題片。

這部專題片共有八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列舉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與成果,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通過這部專題片,全國人民都可以直接在電視鏡頭上看到那些高級幹部的懺悔書,可以一窺白恩培、周本順的住所,看到裏面的奢華之物。更發人深省、令人震撼的是,片尾播放了落馬後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在被審查時的畫面,看到那些落馬官員在沒有權力養分的滋養下,共同的特點就是遲暮和衰老。通過這部專題片,我們可以聽到那些遲來的懺悔之聲,周本順“從小就痛恨貪官,沒想到自己最後成了貪官”、白恩培“我都到退休時候了,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李春城“將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錯誤這樣收場,何其悲哀”。

把這些細節展示出來,就是要讓廣大黨員幹部清醒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裏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更是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狀態,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嚴守黨紀國法的紅線,堅持不忘初心,和全黨同志一起,讓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片中對話違紀人員、感受他們的反思痛定;傾聽專家學者,洞察作風之變後的深層律動;還有腐敗分子身邊的人、會所服務員、紀檢監察幹部、普通羣眾等,不同角度,多元視角,為觀眾全景式的呈現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視聽盛宴。觀看之後,不禁回想起當年高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強作風建設,是一件意義重大又任重道遠的事。作風建設是我們的傳家寶,是一個政黨在自我強化、自我調適和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其根本的目的是踐行和實現政黨的宗旨和執政目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廣大紀檢監察幹部要敢於擔當、敢於監督、敢於負責,努力成為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這既是對紀檢監察幹部的勉勵鼓舞,也是對紀檢監察幹部的關愛提醒。面對改作風這場輸不起的戰鬥,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反腐敗鬥爭形勢,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切實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

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創其業。敢於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乾部重要標準之一。作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紀檢監察幹部,勇於負責、敢於擔當是必備的基本素質。監督執紀問責不是迎來送往、説説笑笑,必然會觸及和影響一些人的利益,容易產生不敢、不願、不想得罪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考驗,紀檢幹部必須要敢於擔當、敢於監督、敢於負責,不害怕、不退縮,忠實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擔負起黨和人民交給的政治責任。

在新的時期,紀檢監察幹部更應牢牢把握忠誠、乾淨、擔當的本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辱使命。

至此,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心得體會大全就為您介紹完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心得體會,請您點擊進入在線學習網心得體會欄目。

篇13: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正風、反腐,無疑是近幾年中國政治生活中最引人矚目的大事。從十八大到現在,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正風、反腐的成效如何,有權評價的,是每一個普通人。

對我們普通的學生來説、年輕人來説,可能説給了我們一個信心,就是説我們在未來的自己發展過程當中,不需要通過跟有權有勢的人建立關係,來追求我們自己的發展,而是説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影響。

三年多來,公眾一點一滴地感受到正風、肅紀所帶來的變化。通過一系列懲治腐敗的有力舉措,不敢腐的氛圍已經初步形成。同時,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在持續推進,目的是從治標到治本,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而這其中,一種被稱作“四種形態”的全新監督執紀模式,正越來越顯現出效果。

對有問題反映的黨員幹部及時批評教育、談話函詢,這是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黨內關係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在違紀問題的處理中,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四種形態是從黨的歷史和從嚴治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體現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全面從嚴治黨,絕不僅僅只是反腐敗,而是要把紀律挺在法律的前面,靠紀律和規矩管住全黨,防患於未然。

從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第一天起,就高度強調黨的紀律的重要性。1921年7月,在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這份只有15條總共900多字的綱領中,涉及紀律的就有6條之多。從一大《黨綱》到十八大《黨章》,隨着時代和形勢的變化,其中涉及紀律的內容不斷在豐富和發展,但精神實質始終沒變。紀律這把尺子,始終是用來衡量黨員行為的底線標準,是黨員不能逾越的高壓線,也是一個政黨的生命線。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在複雜的社會生活當中,黨員幹部如果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就必然精神懈怠,淡化黨的觀念、漠視黨的紀律,最終滑向違紀甚至違法的深淵。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都決定了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指出,要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大多數,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紀律建設是治本之策。

黨紀嚴於國法,必須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監督執紀理念的這一重大變化,帶來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一系列變化。

把紀律挺在前面,這是我們現在工作一個重大的變化。在關注大案、遏制腐敗蔓延同時,也要抓早、抓小,實際上就是防患於未然,不要讓我們的黨員包括領導幹部走到嚴重違紀這樣一個程度。所以應該從長遠來講,它的意義比抓貪腐大案意義應該要更大。

我們的宗旨叫什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麼如果説你手中握有權力了,你拿這個權力不去為人民服務去,為你自己服務、為你的親朋好友服務了、為你的小圈子服務了,那麼請問你還是中國共產黨嗎?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講,中國共產黨與腐敗是水火不容的。

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立下的軍令狀,説到,就要做到。八項規定實施以來,截至2016年8月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39622起,處理187409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91913人。2013年至2016年8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98.5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7.6萬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4.3萬人。未來,這個數據還將不斷更新。

正風、反腐,將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這也符合人民的期待。

篇14: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昨晚,以反腐為主題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蠅懲貪》,與往集都有落馬省部級高官出鏡不同,這一集鏡頭對準的是基層腐敗。

近年來,隨着基層腐敗案件的曝光,人們才發現“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整治“高官鉅貪”也好,懲處“小官巨腐”也罷,核心的問題並不在一個官員權力位置的油水厚薄,也不在貪腐官員的膽子大小,而在對於權力的監管機制,是否構成了無處不在的監督。這也正是《永遠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蠅懲貪》反映出的問題。

在反腐警示片中,出現的一個個案件讓人既感到吃驚,又讓人為基層權力監督捏了一把汗,不僅僅貪腐數額一次次刷新記錄,同時也在基層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西安市社區居委會主任於凡利用社區拆遷改造項目為自己牟利,單筆受賄5000萬,涉案總金額高達1.2億元;北京市朝陽區孫河鄉原黨委書記紀海義受賄9000餘萬元;海淀區西北旺鎮皇后店村會計陳萬壽挪用資金1.19億元,等等。這樣貪腐億元的案件不勝枚舉,雖然各級紀委的懲治力度一向在不斷加強,但基層腐敗仍然屢禁不止,這點值得深刻反思。

俗話説的好,“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惠民補貼的增多,使一些基層官員手中的“財權”也在增大,最終導致補償資金、惠民資金被挪用、騙取、套取、揮霍等瀆職犯罪案件頻發。上述這些都構成了“小官”能夠“鉅貪”的前提條件。

“小官鉅貪”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這直接損害了羣眾的切身利益,影響着羣眾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其次,導致黨和政府對人民羣眾的承諾難以真正落實到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三是,若基層腐敗問題解決不好,甚至長期積累,就有可能由小變大,導致矛盾在一些關鍵點上凸顯出來,造成黨和政府工作上的被動,因此絕不容小覷。

透過這些基層貪官的案例能夠看出,他們在基層都掌握着一些各種各樣的權力,這種權力或是資源審批權,或是統計上報權,都反映出了基層權力嚴重缺乏監督。因此,要治癒基層的“小官鉅貪”,需要明確官員手中的權力與職責,加強監督,用制度把權力關在“籠子裏”,此外,還需要加強基層領導幹部“一崗雙責”職責制,切實起到監督好下屬的職責。

期望,基層的廣大黨員幹部能夠認真觀看《永遠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蠅懲貪》,深刻反思,時刻用裏面的案例警醒自己,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幹部,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基層羣眾的認可和肯定。

篇15: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日晚8時整,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紀委及縣委宣傳部組織幹部職工和武警官兵集中收看了首集專題片《人心向背》。

該片反映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羣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與此同時,尖扎縣各鄉鎮(社區)、縣委各部門、縣直及省州駐縣各單位也通過各種形式組織觀看了專題片。記者獲悉,該縣已下發《通知》,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集中廣大黨員幹部收看。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鉅貪們的醜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鬥爭。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7日晚開播。當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幾名落馬省部級高官出鏡,現身説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貪腐細節,發人深省。

這部大型專題片才剛剛開播,已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敢於揭醜,勇於披露此前公眾所不知的高官貪腐細節。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細節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周本順獨佔一座面積800多平方米的軍區招待所,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豪宅”裏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其中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另一個貪官白恩培,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等職,在辦案中,從白家查獲的貴重物品多得讓辦案人員震驚,其中不乏價值千萬的翡翠手鐲,僅清理這些東西就用了十幾天時間。

有句頗富哲理的俗語“細節決定成敗”,足見細節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懲治貪腐的過程中,公眾往往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罪罰、不見細節,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鬥爭中存在“諱疾忌醫”的心理。

永遠在路上

篇16:《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昨晚,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説法,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

“看後心情特別激動,感到特別震撼。”中央黨校黨建部葉子鵬説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他説,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反覆告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從片中能鮮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戰爭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將最後一粒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娃送他上戰場,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為老百姓打天下謀幸福的。”河南省開封市紀委康青選告訴記者,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一定要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讓腐敗分子在黨內沒有任何藏身之地。

“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在此背景下,專題片的播出恰逢其時,這是講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的好聲音!”湖南省湘西州委、州委宣傳部部長、龍山縣委書記周雲觀看專題片後説。

“當看到周永康等一批腐敗分子的認罪與懺悔之態時,心中頓時想起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安徽省霍山縣委、縣紀委書記陳明龍説。

在浙江省遂昌縣紀委,17日晚的會議室燈火通明,全體紀檢幹部正認真收看《永遠在路上》,大家邊看邊交流體會。遂昌縣委、縣紀委書記付勇斐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只有進行時,專題片中的案例鮮活深刻,既有剖析和懺悔,也有深入的點評分析,這既警示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讓廣大百姓看到了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

17日晚,福建省長汀縣新橋鎮黨委委員早早就守在辦公室的電視機旁,觀看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專題片。新橋鎮黨委書記韋萍説:“白恩培、周本順等人突破紀律底線,喪失黨員信仰,成為‘階下囚’,警示意義極強。作為鄉鎮黨委負責人,我將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賬,才能跳出‘歷史週期律’;也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賬,才能凝聚起改變時代的磅礴力量。”葉子鵬告訴記者,他已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了。

“認真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學生時期就要以片中事例為警示,崇廉拒腐,堅定信念,增長知識,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爭做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綻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清華大學首屆蘇世民學者趙闖看完專題片後寫下這段話,並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觸動。

專題片在網友中也引起強烈反響,眾多網友紛紛點贊。有網友表示,“高質量的反腐警示專題片,好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看了第一集,便能感受到黨的良苦用心、菩薩心腸。”

誠如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所言,“這部片子有多猛?這麼説吧,今天第一集,觀眾基本上就已經可以感受到火力全開的架勢;更重要的是,第一集才只是放了個開頭而已。”

篇17:《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省委、市委書記易煉紅主持召開市委會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部分中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及其教訓警示的通報》,聽取全市信訪工作情況彙報。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以永遠在路上的恆心和韌勁純潔黨風政風。

市領導胡衡華、徐宏源、袁觀清、範小新、張湘濤、陳澤琿、程水泉、文樹勛、李軍、張迎春、夏建平、曹立軍、付勝華、黎春秋、高山、譚小平、張宏益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中央對中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肅處理,並在黨內進行通報,充分彰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從嚴從緊抓紀律的鮮明態度,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的堅定決心,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意志。長沙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從違紀行為中深刻吸取教訓、開展警示教育,從思想上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

一要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中固根本。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章黨規,認真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不忘宗旨、不忘本色,在理想信念上鑄魂固本,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始終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二要在嚴肅紀律規矩中正風氣。全市各級黨委和紀委要把紀律建設作為治本之策,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繼續加大正風肅紀力度,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列入紀律審查重點,作為紀律處分的重要內容,對查實的“四風”問題,不僅要處理違紀者本人,還要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對頂風違紀者所在地區、部門和單位黨委、紀委進行問責。要守住重點節點、緊盯年節假期,嚴查隱形變異的“四風”,持續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的信號。對頂風違紀的行為,要有多少處理多少,點名道姓公開曝光,毫不含糊。

三要在壓實管黨治黨責任中見成效。全市各級黨組織要牢固樹立不管黨治黨就是嚴重失職的觀念,經常分析班子和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各級領導幹部要責任上肩、盡職盡責,黨委(黨組)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領導班子成員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層層傳導壓力和責任,確保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對履行“兩個責任”不力、導致“四風”問題突出的,要嚴肅追責問責,釋放強烈信號,激發擔當精神。

四要在剛性執行制度中嚴監督。監督制度要剛性落實,把自上而下監督、同級相互監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監督結合起來。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對羣眾反映、巡察發現、組織約談函詢的問題,及時召開民主生活會説清楚、談透徹,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尤其是對違規公款吃喝、違規出入私人會所、違規打高爾夫球、收受禮金等突出問題要逐項對照檢查,加以整改落實。要組織開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回頭看”,以釘釘子精神糾“四風”、治陋習。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

會議聽取了全市信訪工作情況彙報,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全市信訪工作在推動網上信訪、積案化解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會議指出,信訪工作是社會運轉的減壓閥,是“民生更爽”的感應器,是黨的羣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和羣眾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把信訪羣眾當親人,把人民來信當家書,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帶着責任、帶着感情、帶着良策,積極引導羣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求,在務實創新中全面提升信訪和羣眾工作水平。要切實加強協調調度,理順關係,明確邊界,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人員到崗、責任上肩。要堅持依法依規依政策,做到耐心細緻、因人施策,及時把羣眾訴求迴應好、信訪問題化解好,把羣眾訴求處置到位,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篇18:《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晚,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説法,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

“看後心情特別激動,感到特別震撼。”“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在此背景下,專題片的播出恰逢其時,這是講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的好聲音!”“當看到周永康等一批腐敗分子的認罪與懺悔之態時,心中頓時想起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很多黨的領導幹部看完第一集之後發出這樣的感慨,首先筆者肯定這些領導幹部在看完這集專題片以後必是感慨萬千,但從他們的言語當中卻沒有看到一點由他及己的警醒。而僅有的一點警醒感言竟是一位學者,“認真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學生時期就要以片中事例為警示,崇廉拒腐,堅定信念,增長知識,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爭做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綻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清華大學首屆蘇世民學者趙闖看完專題片後寫下這段話,並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觸動。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中紀委拍攝《永遠在路上》的初衷一方面是讓廣大百姓看到了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警示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多人看《永遠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他人的貪腐,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故事。正如片子中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説的“自己最痛恨貪官,沒想到自己成了貪官。”片子中反面典型的“懺悔”對在位的領導幹部應該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聽貪官懺悔,每人都應當把它視為難得的精神財富。正如一位聽過貪官懺悔的官員講的“不可不聽,不可重犯”,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築起拒腐防變的心靈之壩。以人為鏡,可知得失。黨員幹部應從落馬貪官的身上認真吸取教訓,由人推己,警鐘長鳴,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在心靈深處守住勤政廉潔的一片藍天。切莫等到“懸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時,方才醒悟悔不當初!

篇19:《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10月17日,很多網友開始了一場特殊的“追劇”。由中紀委和央視聯合制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開播,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在鏡頭前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反腐會不會或者什麼時候會降温?這個“反腐之問”時時出現於網上,並伴隨着各種江湖版的猜測解讀。“永遠在路上”,這個片名也許是一種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現的並不只是簡單的反腐決心,在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這些曾經的高官講述中,我們還看到了腐敗之所以發生的內在邏輯。

比如人性弱點。白恩培説起他的腐敗動因,特別提到商人“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個人還買的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眼熱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員也不例外。對於這樣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當權力和誘惑都足夠大,單純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儘管人性弱點,絕不是貪官腐敗的藉口,但從反腐的角度講,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錯犯罪的“本能”。腐敗永遠可能發生,反腐自然只能“永遠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順關於“站台”的説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個面幫他站個台,一起吃飯,我什麼話也沒有説,別人就知道這個人上面有人,這個事都會辦得通”。簡單一句話,道盡現實的複雜,反腐的困境。儘管權力的“籠子”在收緊,但永遠都可能有疏漏。

從這些貪官的講述來看,腐敗並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技能,無非給商人站台、親朋“搭權力便車”等,這就意味着制度還不夠嚴密,反腐還極有必要“永遠在路上”。

那些曾經位高權重、始終容光煥發的官員,如今鏡頭前一副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這些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敗的風險和可能的落寞結局,演繹得非常到位。從教育的層面説,可能比發文件、開會宣講的千言萬語更有直接效果。《永遠在路上》還在繼續,也許從這些“鉅貪”的演繹中,可以進一步反思過去的問題所在,探尋未來的希望所在。

篇20:《永遠在路上》心得體會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鉅貪們的醜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鬥爭。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7日晚開播。當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幾名落馬省部級高官出鏡,現身説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貪腐細節,發人深省。

這部大型專題片才剛剛開播,已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敢於揭醜,勇於披露此前公眾所不知的高官貪腐細節。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細節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周本順獨佔一座面積800多平方米的軍區招待所,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豪宅”裏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其中一個保姆專門負責養寵物。另一個貪官白恩培,曾任雲南省委書記等職,在辦案中,從白家查獲的貴重物品多得讓辦案人員震驚,其中不乏價值千萬的翡翠手鐲,僅清理這些東西就用了十幾天時間。

有句頗富哲理的俗語“細節決定成敗”,足見細節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懲治貪腐的過程中,公眾往往是隻見森林、不見樹木,只見罪罰、不見細節,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鬥爭中存在“諱疾忌醫”的心理。

以來,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在反腐中見真章、動真格,在一些部門及官員中曾經比較廣泛存在的“諱疾忌醫”心病也大為好轉。記得幾年前,在這場反腐風暴剛拉開帷幕之際,很多人不相信會有省部級官員成批落馬,更不信周永康這樣高級別的官員真的會被查辦。之所以不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認為“封疆大吏”或正國級官員理應是普通黨員的榜樣,法辦這些腐敗高官有可能“破壞”黨的形象。幾年來,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工作,反腐敗的高壓態勢持續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於揭醜,“鐵帽子王”之類的各種神話不斷被打破,反腐敗得民心順民意,得到羣眾高度認可,一些人“諱疾忌醫”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癒。

此次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貪腐細節,將遮醜心理徹底打碎。如果説,中央嚴懲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順等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義的效果,那麼,全面披露這些貪官的腐敗細節,則是彰顯了直面病灶並刮骨療毒的勇氣。

在大眾媒體上展示鉅貪們的醜事惡行,這是一種痛,也是一種自信。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反腐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鬥爭。以來,中央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以“八項規定改變中國”,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四年來,中央以實際行動,讓人民羣眾看見並享受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成果。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這個角度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是一份反腐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階段性的答卷。

同時,《永遠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為鑑、以案明紀,振聾發聵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順在內,許多落馬貪官都是貧苦家庭的孩子,通過組織的培養、出色的工作逐漸步入高位。電視片中披露的細節,向觀眾更向官員們展示了這些高官是如何從痛恨貪官,到最後變成貪官並身陷囹圄的過程。這種非常規的教育方式,將讓很多“邊緣人”身臨其境般地看清罪與罰的邊界,幫助更多官員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標籤: 心得體會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7olp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