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大一新生入學教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一新生入學教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一新生入學教育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初升高銜接班心得體會 篇一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很巧合,上午還有同事問我對於“幼小銜接”的看法,現在很多幼兒園畢業的孩子都在報幼小銜接班,其實在我看來拼音,數字,書寫一年級上半年都會學,家長看看國小課本,願意拿出時間和精力是可以讓孩子在一年級將基礎掌握牢故的。所以並不贊成過多知識的灌輸,反而是入學應具備的幾種能力要去培養,不過很遺憾我瞭解的有點晚,自己的孩子沒有用到,而且現實是更多的家長在意的是會了多少字,拼音怎麼樣,數學會做20以內……還好,今天看到這篇文章還不晚,我就想應該讓更多的家長了解並能去做,靜待花開,每個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樣,作為家長真的不需要太着急,尤其別用自己所謂的期待,所謂的對你好,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與潛力。

其實我特別受觸動是老師在疫情期間學習過程中總會説:我們的寶貝還小,還需要照顧……我就反思我自己:老師面對那麼多孩子依然把他們當寶貝,我作為媽媽為什麼不能情緒平和呢?

伴隨着家庭教育的學習,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想收穫會越來越大,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小常識課堂,簡單,好落地,也希望能多一些培養孩子各項能力的小方法,學以致用,帶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初升高銜接班心得體會 篇二

今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活動開筆禮儀式和幼小銜接講座,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開筆禮儀式非常有儀式感,讓孩子們知道從此刻起自己已經是一名準國小生了,開始要認真學習知識了,給孩子的學習生涯留下了美好又深刻的回憶。此次活動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學校本次舉辦的幼小銜接講座很接地氣,老師講得很細緻,非常實用。同是作為家長的我,也做好了孩子上國小的準備。首先,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她有足夠的愛,雖然梓瑤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我相信只要家人持之以恆,不斷給孩子澆灌愛,她定會越來越自信的。其次,要做孩子的終生朋友,要始終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做法,因為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最後要做一個孩子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來自於模仿,家長的行為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愛上閲讀,首先父母要有閲讀的習慣。下班回到家要把手機放一邊,與孩子同看一本書,用心陪伴孩子。

“雙減”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現,摒棄以往的唯分數論。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做家務,根據孩子的愛好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寫寫字,放假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初升高銜接班心得體會 篇三

20xx年9月22日—23日本人蔘加了在通州舉辦的20xx年南通市高中政治教師培訓,這次培訓會回顧、總結南通市高中政政治課改實施的經驗和成績,我認真聆聽了課程專家和學科專家作專題報告,瞭解高中課改國際國內的發展趨勢,以及高中新課標中涉及的學科前沿或重點難點知識,拓寬了我的專業視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很大,感想也很多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示範性強的兩節課:通州高級中學的錢小華《個人收入分配》和如皋薛窯中學的秦桂林《我國的政黨制度》

兩位老師的課都能緊扣考點,層層鋪開,整個課堂的實施行雲流水,生動活潑,很好的貼近了一輪複習的實際,為我們高三政治的一輪複習提供了更多的示範很觸動性思考。

薛窯中學的秦老師,更多的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輔之以必要的`老師指導,我想,如果能夠堅持實施的話,效果應該也很不錯的,只是在某些環節設置上是否可以緊湊些,還有在講解判斷題“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行政時,用時過少,講解是否過於簡單。

通州中學的錢老師,考點的呈現並非機械式的,而是更多的進行了整合和優化,通過典型例題帶出,用判斷題型的疑難解析加以鞏固和突破,所選的例題精當,所設計的環節精巧,環環相扣,這是我感覺的的亮點,引起了更多的思考,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錢老師以提問導入循序展開教學過程,我想是不是可以採用針對性的適量的填空默寫或者判斷解析來展開;在進行第一次疑難解析時,是不是可以給出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後再進行回答,面對a就是b的

結構,不妨可以藉助形式邏輯中的逆命題或逆反命題加以解答;另外有個疑問就是,這樣的課的備課強度很大,是否適合常態的日常課程實施。

二、顧斌老師的《“我”與“我們”的統一—思想政治教師的重新定位》的報告。

陳老師從一則經典寓言“拼地圖”生動的道出了思想政治課教師定位中存在的兩種偏向:一是,失去了“我”的“我們”;一是,失去了“我們”的“我”。在古代,教師無論是“作為神啟的教師”還是“作為官吏的教師”,都將自己看作是一種特殊社會利益階層的代表。而在現代,隨着師範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的開展,教師“作為專業人士的教師”。兩者都將教師功能化。師生關係有必要從功能性關係深入到存在性關係。陳老師説:“教育要關注人的存在問題,教師本人必須要撕破教師這個面具,回到他本來的和豐富的人性狀態。”“課程與教師的關係形成了指揮與服從、任務與執行的關係。教育的工具性,形成灌輸與訓練模式,教師成為課程的‘傀儡’。”聽了他的講話,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從事教師職業的時間不長,還屬於一個新的教師,但是講台上的那個“我”還是我自己嗎?我是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站在講台的,還是僅僅只是一個教書的工具呢?我對待學生的時候是充滿人性的關懷的,還是冷冰冰的已經發生了異化了呢?我所教授的是什麼樣的知識呢?是“我”的知識,還是“我們”的知識?陳老師説,我們教授的應該是“生成的知識”,即生成知識觀,課程內容是教師與學生在具體的、變動不居的教學活動中共同創構的結果。因而是一種“協商性文化”與“生成性知識”。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實現“metowe——我到我們”的轉變。

三、南通市教育研究中心的陳老師的《20xx大學聯考政治試題分析及複習課的思考》

陳老師的報告總共分為三部分:一試題分析;二個人體會;三複習啟示。陳老師是20xx年江蘇大學聯考政治試卷的直接參與者,因此她用較為詳實的內容告知了大學聯考試題是如何真正走進大學聯考考場的,並結合自己的思考談了對我們複習的思考。加強學習拓展視野;加強研究把握趨勢;加強思考,豐富思想。要以人為本,以學為重,以研為先,細研考試説明;重視實幹着重能力,充分激發基地潛能,調整步伐,優化節奏。

本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對接下來的高三一輪複習起到很大的幫助,我將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認真總結,結合本校本地學生的實際加以創造性運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dw7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