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多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多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多篇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1

7月7日我們興致勃勃的踏上了我們去三下鄉的地點,達州市達川區的吳家營村,一路上我們從地鐵到動車再到去往吳家營村的鄉村大巴,路途顛簸,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興奮的心情,特別是我們一下車的時候,撲面而來的微風、涼爽的氣息和清新的空氣,瞬間消除了我們所有的疲勞,到村的路上,很多村民老鄉們都很熱情跟我們打招呼,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温暖。

第二天,我們去體驗了掃馬路,書記和老鄉帶領着我們的大部隊出發,割草的隊伍走前面,剷土的隊伍緊隨其後,最後是拿掃把的隊伍,那天陽光非常充足,大家都汗流浹背,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熱情,大家一起有説有笑的完成了,儘管很熱,依然熱不過我們熱情的心情。接下來的幾天我們跟老鄉和村裏的小朋友有了深入的接觸和了解,我們體驗了當地的趕場,去了集市上,體驗到了農村的熱鬧。

後面幾天集中在帶小朋友進行趣味體育課的教學。小朋友有大有小,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上課,因為每一個小朋友都很認真和積極,不管是室外的趣味體育活動,還是室內的小遊戲,小朋友都很積極的迴應着我們,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幾天相處下來,我看到了小朋友都純粹,和無條件的信任,眼睛裏面都閃着光。

這次三下鄉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體驗,比起説我們三下鄉來服務,我更加覺得是我自己收穫更多,這裏的老鄉很質樸,很熱情,這裏的小朋友很純真,很純粹,每個小朋友都眼睛裏彷彿都有星星,她們看到的世界是透亮的,我由衷希望我能保持少年人的純粹,希望她們永遠如少年般明亮。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2

首先很感謝老師能夠給我這次機會參加本次活動,這次經歷讓我感悟了很多。我認為扶貧不應該侷限於對他們物質上的扶貧,在物質扶貧的基礎上更要進行精神扶貧、文化扶貧,要帶去先進的文化,改善農村的社會風氣,這是我們“三下鄉”活動的目的所在。本次扶貧地區基礎建設其實已經趨於完善,人人有房住、有飯吃、有休閒運動的場所、路也修好了,但是他們的意識太過於單一,今天能不能吃飽飯.莊稼長勢如何就是他們每天去想的東西,他們不會去豐富每天的多餘時光,我們學校捐贈的運動器材感覺都是為我們每次去“三下鄉”活動準備的,這本來是用來豐富他們的生活的,結果就只有堆放在那當個擺設品。村裏主要都是老年人帶着娃娃在家,中年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大一點的娃娃就住在學校,小一點的每天就上下學,平時接受知識就只有在學校的時候,回到了村裏就沒有這種資源能夠讓他們進行學習,這就體現了我們活動的價值所在,我們帶着他們一起遊戲,一起學習,豐富了他們的課後生活,也給他們的童年帶去了多彩的一面,甚至有可能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影響。當然“三下鄉”活動不僅僅只是對扶貧地區進行改善,對於我們志願者來説也是一種改善,很多同學都是城裏面長大的,對於一些農活都沒有接觸過,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進行了除草、掃地、下田、還去感受了鄉村集市的氛圍,這對於我們來説也是不可多得的體驗,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總體來説本次“三下鄉”活動是非常不錯的,既為鄉親父老帶去了文化和快樂,也讓自己學到了東西,完美結束。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3

在達州吳家營村度過七天後,我們即將離開。今天與初到這裏時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剛到時是對農村地區生活條件的擔心,但是今天就只有不捨,因為在這裏度過了非常有意義的一段時間。

這期間我們做了許多的事情,也對吳家營村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瞭解。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我們跟隨吳小彬老師和張山老師去當地學校給同學上課。吳老師講了防溺水的知識,張老師上田徑趣味活動課時,同學們玩的非常開心,田徑趣味活動的開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讓體育課不再單調,也提高了同學們的運動積極性,而且據我觀察,當地的學生在運動時身體很不協調,這項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各項身體素質的發展,也可以讓學生們健康成長,張山老師的課程的普及將會給當地的學生帶來很大的幫助。

第二件事情是來這的第三天晚上,我們二系的學生帶着村民跳廣場舞,每一位同學都很熱情積極。廣場舞結束以後大家開始拿着話筒唱歌,幾個同學唱幾個同學聽,這種感覺跟平常唱歌不一樣,很少會有這種機會,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項的同學大家聚在一起唱歌。

第三件事情是對我觸動非常大的,在我們住的院子裏有一個小朋友在地上爬,他沒有穿鞋子,我們就去問他,“小朋友你咋不穿鞋子啊”他回答説“因為鞋子爛了,捨不得穿新鞋”我聽到這時就感覺雖然吳家營村已經脱貧了,但是還有很多村民的生活條件很差,即使脱貧了也有可能再次返貧,我們仍不能鬆懈,需要繼續鞏固脱貧成果。為此,我們更應該積極參與並組織好這次活動,竭盡自己的所能,去完成好這次活動。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此次“三下鄉”活動的總結,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再次參與這樣的活動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4

下鄉的生活,使我感觸良多,真心的付出,每天都能體會不一樣的精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心情,但不變的是真心付出的心。這一路走來領略了這個山村的村容村貌,感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這短短一週的時間,有感動,也伴隨着成長,讓我收穫了很多。

第一天我們的書記老師還有村民們,帶着我們去打理水庫邊的公路,割草鏟泥很辛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都很有幹勁,這樣的氛圍讓人覺得很舒服。第二天我們去了鎮上趕集,鎮上放眼望去都是老人,從跟他們的交談中得知這個地方的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只留下了老人和兒童,雖然他們留守在了這個地方,但是吳家營村的村民們都在努力的生活。接下來的幾天也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動,每天也都很充實。在快要離開的前兩天,我們有幾個同學生病了,同行帶隊的兩位老師還有村裏的領導都忙前忙後、不辭辛勞的照顧我們,讓我感覺無比的温暖,俗話説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真的就如同家長一樣的在關心着我們,照顧着我們。最後,這次三下鄉活動使我懂得學校培養了我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盡我們所能的去服務社會,為社會實踐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人生的一件樂事。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5

轉眼間,忙碌而充實的“三下鄉”實踐活動結束了,每位隊員在這一週內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給二系團隊、給自己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年“三下鄉”實踐一共有2名老師,10名學生,去往地點是達州市達川區米城鄉的吳家營村。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在為期七天的“三下鄉”的日子裏,作為帶隊隊長的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很有壓力。初到吳家營村時,我們對人對物都充滿了新奇與陌生感。在村裏看到一個個小朋友,許多孩子臉都花花的,身上也髒兮兮的,但他們的眼睛確是明亮亮的。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通常比較開朗。剛開始孩子們會有陌生感,不太願意跟我們一起玩兒,後面熟悉過後就很活躍了。過了一兩天後,走在路上村民們、孩子們都會和我們熱情的打招呼了,大家也不像剛開始那麼羞澀、靦腆。

七天説長不長説短不短的日子,就這樣悄然過去了。心裏總有點不捨。還記得我們一起去馬路上,水庫邊,大米基地鋤草,雖然幹活兒很累但是大家在一起幹活有説有笑的,也挺充實挺開心的。

還有最難忘的莫過於是,趕場天在鎮上進行慰問孤寡老人活動。有一個86歲的老奶奶,杵着枴杖獨自坐在路邊,我就上前詢問她的情況。才知道老奶奶耳朵聽不見,眼睛也不好,她拉着我的手和我説了很多很多心裏話,説着説着不禁眼裏都滲透了淚花,臨走是她緊緊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對我説了句話,我記憶猶新:“”她説謝謝你,謝謝你願意和我説話,很感謝”。老奶奶的話,讓我很心酸,也很無奈,面對他們我們不能為他們做什麼,只能盡力的安慰他們,盡微薄之力。

“三下鄉”是一個既艱辛而又愉悦的日子,在12個人,7天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我們學會了很多,也懂的很多。無論哪一方面,也讓我們及早的感受到了學校裏所沒有的東西。感謝此次“三下鄉”,讓我有機會懂的很多道理,也教會了我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9y5jn5.html
專題